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5.13

自写论文

初中地理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几点建议

引言:长期以来,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培养倾向,教师为了“应考”,往往采用“填鸭式”与“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间的联系密切,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要求我们地理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进行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想要学生学好地理,那么,首先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其次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容易情绪化,逆反心理强,只有让他们喜欢自己,对自己有好感,然后才会萌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才能学好地理,教学中我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与学生交朋友

在教学中,我认为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内心想法,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然后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抓住主流,教学效果才能提高,所以我经常与学生接触。比如:七年级三个班中,有部分学生比较爱打乒乓球,于是我课余时间便和他们一起打乒乓球,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这时,我们之间由课堂上那种严肃的师生关系变成朋友关系,无意间我发觉他们对“经纬网”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我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便加强这类题目的训练,久而久之他们便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2、与学生交往也要把持“度”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在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交往,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但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也要把持“度”,在学生面前,我们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盛气凌人,有不可亲近之感,但也应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形象,让学生尊重自己。如果不把持“度”,那么结果可能使得其反。例如:我们学校里面有一位老师,成天和学生裹在一起,不注意老师的形象,并向学生透露自己与女友的恋爱经历,自此以后,学生在公共场合便问她是否要会女友,课堂上不但不认真学习,而且调皮地问他些无聊的话题,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在与学生交往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

二、地理教学中设疑

我们大家都知道叶圣陶有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我们应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再给他们进行讲解或作出补充,这样的效果会比直接告诉他们好得多,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身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比如:我们在讲到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出现昼夜更替?”让学生思考后我们才告诉他们是由于地球不断地绕着地轴自 1

西向东的自转,所以导致了昼夜更替,出现了地方时差。再如:我们讲到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欧洲的地中海沿岸时常发生地震?”让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并进行讨论后,我们才加以总结得出结论:因为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处在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经常发生火山、地震。

三、学科间的渗透

加强学科渗透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尤其近几年的会考考试中,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对我们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用于地理教学,服务于地理教学。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日益开放,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已有了自己的疑惑和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超越了地理学科的范围,对于一个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地理教师是很难做出圆满答复的。比如:我们在讲到七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时,有这样一个活动:“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利于糖分的积累,而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弱,糖分不易分解,所以瓜果特别甜”。再如:我们在讲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我们知道海陆分布影响气温,具体表现为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即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而是与生物、物理等学科紧密联系着的,在上面两个问题中,如果我们地理老师没有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话,那就不能圆满地答复学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是现实的客观需要。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它方式新颖,表现力强,对于地理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很好的演示作用,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师给学生放几段录像、几幅图片,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方式去查找,然后教师再把这些信息返回给学生的教学。比如:我们在讲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新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学生从图上能形象地看到和分析得出: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被照亮的半球就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差异。如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是夜晚。同一地方的人们,每天也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等规律;从图上学生还能看到和分析得出: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而且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且倾斜度不变,即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成66.5°的固定倾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线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通过我们的补充,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的一天是6月22日前后,全部出现极夜的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只有纬度大于或等于66.5°的地区,才会出现极 2

昼极夜现象;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夏至日相反。因此,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之后向北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这些优点即是多媒体教学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五、联系现实生活学习地理

中学生对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新奇性,并且拥有与地理原理、规律相关的“生活体验”知识往往有很多。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某一地理原理与规律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自己具有的“生活体验”知识与新知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知识类化,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地理知识的生活回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地理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比如: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菜肴口味偏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气候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便可得出西南地区吃辣是为了驱寒去湿的原因。再如:我国北方以小麦为主,因为北方降水较少,主要为旱地,南方则以水稻为主,因为南方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主要是水田,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地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总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新课标下探索,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勇气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

3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中情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20##届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10269

                                        学   号:JS02160602

    初中地理课堂中

   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系:资源与环境学院

    业:教育硕士(地理)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副教授

生: ***  

20##年9月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Degree(2005)         UNIV CODE10269

                              STUDENT NO.JS0216060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ntex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

     

SCHOOL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MAJORM.Ed. (Geography)

FIELDGeography Teaching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essor Chen Changwen

MASTER’S STUDENTZhang Shuyan

2005.9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相继被提出,其中情境教学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情境教学的含义、理论依据以及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结合教学个案对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以及情境创设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并运用具体教学案例分析,论证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第三部分结合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提出了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对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教学,创设情境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many new education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d beep put forward, in all of that Contex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attracts most of the teacher in the area of basic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geography class, this thesis make a research in Contex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thesis. The first Chapter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s for the meaning and the theory basis of Contex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Context-basi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in the teaching cases, explains the styles of Context-basis and the ways for creating that. In the analysis of these cases, the author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Context-basi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 In the third chapter,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main problem in Context-basis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 the reasons for that, and how to improve it.

    

KEY WORD: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lass,  Context-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 Creating context-basis

   

目    录

引   言 ………………………………………………………………1页

第一章 情境教学的概述 ……………………………………………2页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2页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2页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4页

第二章 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以及创设方法与实践 ………9页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9页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1页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具体实践 ………………………19页

第三章 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思考………25页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5页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27页

三、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28页

结束语 ………………………………………………………………31页

参考文献 ……………………………………………………………32页

后   记  ……………………………………………………………34页

引    言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和学校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于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更是不令人满意。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专业的教师往往比较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情感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课堂缺乏生动活泼。而一些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大部分地理教师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地理教学中多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等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对地理的学习动力;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觉得地理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只要背背记记就可以的死知识;更有甚者认为地理考得好坏根本无所谓的,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升学,所以地理教学状况长期以来都不乐观,特别是随着取消地理高考后,地理教学的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现象也束手无策。

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引起了无数地理教师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试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笔者认为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美”为境界;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如将情境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发现,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探究以及活动等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果。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不失为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困境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下面将实践的所得、所悟,从情境教学的含义、理论依据、实施意义、创设方法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证,整理成文向地理老前辈们请教,希望能得到您们的指导。

第一章   情境教学的概述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那么何谓情境呢?下面我们就从情境的概念入手,对情境教学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山野中听到虎啸和在公园里听到虎啸人的感觉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我们说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1

虽说目前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对情境教学思想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笔者认为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地理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地理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随意的教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理论依据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1.中外教育史的经验指导

情境教学并不是现代教学的产物,在中外教育史上早已源远流长。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2 1978年,李吉林老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教学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

界也很有影响,例如于漪就被称为情境教学的代表人物,在语文教学领域,自李

吉林倡导以来,情境教学派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展示影响甚大。1

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这是国外情景教学理论的萌芽。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由于学生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和发展。杜威认为,所谓好的教学必须要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2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经常会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索、探究并获得问题的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3。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尔》中就记载了情境教学的实例:爱弥尔不会辨别方向,有一次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由他自己辨别方向,在森林里,爱弥尔又累又饿,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老师教育他:“中午的树影朝北,应根据树影辨别方向,寻找回家的路。”这是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为描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5

2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原理

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情境,是“有情之境”,是促使儿童

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世界。1

3寓教于乐的原理

情境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高兴学习即“乐学”。我国最具影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十分重视积极情感这一重要的学习因素。“这种观点在《雍也》篇里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而“乐学”正是我们当今情感教学追求的目标。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乐学”的旗号,并系统地阐发了“乐学”思想。从书中可以看到“愉快教育”已成了夸美纽斯所提出的大教学论或教学艺术的核心要义之一。” 2

4.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境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的情境与演示,能引起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与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强化,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智力因素。同时,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既能使管形象思维的右半脑积极活动,又能使管逻辑思维的左半脑积极活动,左右半脑协同工作,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

5.心理暗示原理

情境教学的前身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创立的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其理论依据的要点有:(1)环境是暗示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2)人的可暗示性;(3)人脑活动的整体性;(4)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最易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发展智力;(5)充分的自我发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6)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4。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1.情境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是很强烈,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驱动力,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动力。因此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在地理课堂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保证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孔子已经认识到了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情境教学提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注重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生活事例、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的图像文字以及充满挑战性和乐趣的各种活动等多种手段进行地理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入‘美国’的教学之前,利用“美伊战争”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新课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报道美伊战争的录像,据此创设一个导入情境:一架架战机从基地起飞,一枚枚导弹升空,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美军地面装甲部队的急速开进,而不远处的油井正冒出滚滚的浓烟……通过这样一个极富震撼力的场景,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美国的探究兴趣上来。由此自然转入到教材内容中‘美国’的学习”1。

2.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些操作情境,如

社会调查、制作模型、制作教具、查询资料、帮助老师制作教学课件、地理新闻发布会、地理角色扮演等。同时,地理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外,把地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如何从“身边的地理事物”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那么,对于初中生而言,“身边”的地理范围可以很大,大到全世界、全中国,也可以小到街道、社区、居委会、居住小区、楼组。2特别是随着社区地理的提出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知识的关系,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知识得到深化和补充,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利用假日了解家庭生活用水问题,拟订合理用水的方案和节水对策,并观察改进效果。提出以下方法和建议:

先根据说明书或请教有关人员,了解家用水表上的刻度、读书规则和实际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然后按以下程序操作:(1)统计家庭日常生活用水情况。包括用水项目、方式和用水量(日用水量=当日最终用水后水表读数-当日首次用水前水表读数)。(2)观察用水存在问题。包括浪费现象、设备情况和水质等问题。(3)拟订节水方案和对策。包括从哪些环节上杜绝浪费现象,哪些水可以再利用,改进哪些设备等。(4)观察成效。包括日节水量、节水装置的效果等,对整个节水方案和对策的价值进行评估、整理,准备交流。”1通过这样一个实践学习活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实际的锻炼。

3.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广了,地理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了,因此应该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比较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探究、竞赛、调查、角色扮演、游戏等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常常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位同学各尽其职,通过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情境,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启迪,打开思路,举一反三,互相促进,各有所得。正如“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手中有一只苹果,我手中有一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2

例如,在讲“熟悉地图‘语言’”时,将学校所辖的五个小区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分组,基本上是3---4人一组,绘制所在居住小区的简易地图。要求运用皮尺进行实地的距离测量;各小组用老师统一的比例尺进行绘制;图例要统一规范;绘制内容要真实详细。对于这项学习活动学生很起劲,尤其是男同学特别的卖力,各小组同学团结一致,互相协助配合,都按时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图的识别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4.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利于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有人说好奇心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好奇了,去研究了,就点燃了创造的火种。而要研究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观察,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分析性的地理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情境教学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恰恰培养了孩子对地理事物和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为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发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

地理学科多用地图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电子地图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很迅速,因此,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知识无须死记硬背,可以借助地图(电子地图)来进行观察、想象、分析、比较、记忆、判断,所以说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和实践都离不开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情境开展的,学生通过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并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应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特点,使学生的这一探究过程成为一个创造过程。

例如,在讲“巴西”时,介绍巴西为适应缺少石油的国情,发挥世界甘蔗产

量第一的优势,利用甘蔗生产酒精替代石油,因此,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汽车工业的一大特色。此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也是一个石油资源不丰富的国家,那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是否也可以利用什么物质来生产石油资源的替代品呢?为什么我国没有用甘蔗生产酒精来替代石油呢?我国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呢?针对老师的问题情境,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重要的是给学生思考、想象的机会,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

    5.情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教育的目的是为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目标是教书育人。情境教学以“美”为境界,培养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过程中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蔡元培说过:“凡是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2而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良好途径。地理教学内容中包括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中渗透着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美;古今中外,曾有无数地理学界的先驱们用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崇高的思想美和高尚的情操美;同时,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美的情感体验,从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达到教学的完美境界。

例如,今年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十五周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捕捉浦东的发展变化,召开一个“夸夸我们的新浦东”演讲比赛。从同学们的演讲中看到浦东的发展变化,浦东的日新月异。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要立志为浦东的发展贡献力量,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品质。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主要采用哪些情境?又如何有效的创设情境呢?在第二章中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二章 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以及创设方法与实践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

根据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刺激物的不同,可将情境分为多媒体情境、活动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实体情境六种。
    1.多媒体情境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的媒体主要是地图、挂图、模型、录音机或投影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如:电子地图、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网络、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等。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重视。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中的文本、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声音等教学手段,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视、听、说等不同角度去充分体验和感受地理事物,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多媒体情境具体又可以分为:图片情境、音乐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模拟演示情境。其中模拟演示情境功能很突出,如:地震、火山喷发、日食、月食等地理现象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又不便于运用实体展示,而通过多媒体却能够很好的进行模拟演示。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单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不利于想象和理解。运用flash软件设计制作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动态模拟课件,让学生联系已积累的地理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

2.活动情境

情境教学的操作要素之一就是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初中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科功能决定了利于根据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地理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如演讲、模拟表演、竞赛、游戏、野外观测、收集资料、地理考察、地理参观、地理调查研究、地理实验、地理小发明、地理模型制作以及地理小报的编辑等等。在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例如,在讲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时,可以利用短小精干的成语和历史名词,如:乐不思蜀、黔驴技穷、皖南事变、晋冀鲁豫游击队等,以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一举两得的作用。

3.语言情境

语言情境就是指教师通过亲切简洁、直观形象、幽默风趣、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理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情境创设方法。因为无论运用何种途径创设情境,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时还具有其它的情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讲“水循环”时,教师首先有表情的朗诵李白的“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地理课背诵古诗学生感到很新鲜有趣,情不自禁的随声附和。紧接着教师的话题一转,让同学们从地理角度评论这句古诗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讨论争议中,海陆间水循环的大体轮廓被勾画出来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1

同时肢体语言对教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肢体语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助语言交流的各种表情、行为、手势等。肢体语言情境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强烈地感染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官印象,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4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方法。“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地描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2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基础,问题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问导思,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开疑问中习得知识。例如,在讲“长江”的流量时,结合学生原来就已经掌握的知识,即河流流域范围内的降水量大,河流的流量就大,相对应的水位就会升高。提出问题: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和1954相比是差不多的,但是1998年的长江水位却比1954年的水位高出近一米,造成了特大洪涝灾害,试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主动的去思考,达到了教师提问的目的。

5.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强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本次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判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将日常生活当中的生活素材、经验和事例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生活情境的理解和分析,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再者说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生活常识、现象以及地区发展都与地理知识相关。例如,在介绍“西藏”时,可以结合为什么我国西藏的牧民穿那么厚的藏袍,但是还要把一支胳膊露出来的生活事例来说明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这样将生活实例合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6.实体情境

实体情境就是以地理事物原型为主的情境。在地理教学中常常需要运用一些

地理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理解掌握相关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但是许多地理现象或规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比如:极昼、极夜、海啸等地理现象难以实地考察,只能通过模型、实验或多媒体模拟演示,形成特殊的地理情境进行形象的演示再现,从而激发学生去感知、体验、观察、研究。因此可将实体情境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地理实物;二是模拟的替代实物。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体主要有:教学所需的挂图、地图、模型、标本、教具、地理教育基地、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气象台、水文站、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等。例如,在学习“星系”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天文馆,通过天文馆的模拟实体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模仿操练和实际运用中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结合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的类型将创设方法详细论述如下: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在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叫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是一种能够让用户以交互方式将文本(Text)、图形(Graphic)、图像(Images)、音频(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多种信息经过特定的软硬件获取、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多媒体地理教学

是教师将地理教学信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学生构成一组地理教学交互系统的教学方式。”1

多媒体地理教学可以辅助地理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是比较广阔的,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20世纪特瑞克精确地断言,对于一个没有心理障碍和生理疾病的人来说,用于获知的所有感官中,通过视觉的学习占83%,听觉占11%。”1因此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可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民族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曲声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我国有56个民族,而且从中领会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浦东新区杨园中学的顾珺老师在讲“长江”一课时,“给学生播放一曲雄壮高亢的《长江之歌》,同时配以多幅长江不同河段风光图画的展示,如高原雪域的清溪潺潺,金沙水拍的江流汹涌,高峡平湖的秀美风光,千帆竞渡的烟波浩荡等等。”2在教学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会令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歌曲表现的地理事物真挚的热爱之情。歌曲不但表现了对地理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在歌词中也描述了地理事物的地理概况和地理特征,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但总的来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仍然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初中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七点:(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讲“东北区”的时候,把本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设计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教学课件。通过这个教学课件,学生和老师可以不用翻开地理书,甚至也可以不用翻地图册,只要看老师制作的这个教学课件就可以学习所有内容了。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觉得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在大屏幕上,学生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对美观生动的画面还比较感兴趣,可是看多了部分学生就感到乏味了,失去了多媒体情境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调动作用,而一些学生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而不去思考画面与地理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回忆教学内容的时候在他的大脑中可能只有多媒体画面,而不知教师讲授的地理知识。辛辛苦苦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因为太全面、太完整,反而影响了多媒体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要清楚的看到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关键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在“辅助”二个字上狠下功夫,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而不能“喧宾夺主”。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黄河”的“地上悬河”的形成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成动态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再配以教师因势利导地讲解,学生开动脑筋,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运用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培养良好品质

当前,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核心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地理课堂中创设活动的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具有爱玩,好动,注意力稳定性差,而好胜心、好奇心、自尊心、表现欲强烈等心理特点。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反串、上网查询、社会调查、游戏活动等等,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为中心为学生“学”为中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在愉快的“活动”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可以概括分为三类,即:探究活动、竞赛式活动和实践性活动。地理探究活动主要包括:野外观测、收集资料、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研究等;地理竞赛式活动主要包括:演讲、辩论、模拟表演、竞赛、游戏、地理模型制作以及地理小报的编辑等活动;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野外观测、收集资料、地理考察、地理参观、地理调查研究、地理新闻发布会、地理实验、地理模型制作以及地理小报的编辑等活动。通过这些地理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一节时,提前一周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布置任务,分别就“太湖水资源利用现状、不文明用水现象、家庭用水情况、节水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搜集,力求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教学内容。每个小组都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如“太湖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组为说明污染造成的太湖水质变化,在收集文字资料的同时还采回了四种不同水质的水样。“不文明用水现象”调查组设计了表格对100户人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了分类统计结论。“家庭用水情况”一组竟然说出了两元水费的归属:自来水公司收0.89元,1.11元是污水净化费。”1

俗话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机会,可能同学的调查不是非常规范和到位的,可他们毕竟只是一群孩子,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潜移默化的进步。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研究后,真切的感受到了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对地理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这就达到了创设活动情境的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活动的创设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可是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创设教学活动时,不可生搬硬套,应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根据不同课题、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灵活的教学活动。正如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应常变化形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如竞赛式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归纳、整理起来,进行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比赛,也可以是通过对新知识的自学,然后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竞赛可以采取类似“财富大考场”、“开心词典”式的直接口头提问,也可以制作在小黑板、投影片、电脑软件等各种教具上。竞赛中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具有典型性、重要性和层次性,注意难易程度的有机结合,只有难易恰当才能激起最广泛学生的积极投入,达到情境的真实目的。

   3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中,语言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以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实践证明,无论何种途径创设情境都必须与教学语言相结合,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可能创设教学情境。单纯靠直观的实物、具体的模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学习活动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而没有教师的语言贯穿其中,是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积极的情感作用促进学习活动的,因此说语言情境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其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描述、亲切简洁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风趣的笑话、抑扬顿挫的朗读、饱含激情的感情抒发等话语创设语言情境,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调动课堂气氛,实现以情动情的教育效果,使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达到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师情感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讲“南极洲”时,设计了这样的引言:同学们,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大象,那么今天老师带你们来看一个长鼻子的大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那个大陆吗?有些学生大声回答——南极洲。在学习南极洲的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们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英雄业绩,激发学生对我国南极科考队员的壮举而产生的自豪感和敬佩之情。接着教师提出各种耐人寻味的地理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探索这个神奇的“冰雪大陆”的情境中去。教师幽默、饱含感情色彩的话语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利于学生记忆南极洲的特征。

语言情境的创设还常利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谚语,它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反映了某种地理现象和道理。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了我国河流的流向受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的影响。引入谚语,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地理知识。但要注意谚语的引用一定要正确,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教师的风格特点是有差异的,同理不同的地理教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效果就有明显的差异,有的给人以亲切;有的高傲;有的生硬;有的冷漠;有的幽默;有的平淡;有的富有想象……总之,地理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努力让自己的话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师切忌采用自己不擅长的语言风格,如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平淡,却要“装腔作势”的用饱满的激情朗读诗歌,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可能还会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因为语言情境的随机性比较强,善于捕捉,易于灵活运用,所以有时语言情境还具有其它的情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讲我国人口数量过多时,有的学生讲:“人多那就拉出去杀掉一些呗!”;“成立一个敢死队,去侵略别的国家,让他们在战争中死去,不就减少人口了吗?”。面对学生这些可怕的想法,老师给学生讲了日本人血洗辽宁旅顺的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在老师沉痛的语调中,全班学生沉默了,陷入到沉思中……。这个语言情境是一个“突发事件”,从中却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4.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竞赛等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但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问题”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新课程还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运用教科书、地图、网络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1)利用知识的关联性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看法创设问题情境;(3)联系生活实际和热点、焦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4)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5)通过对地理教具或地理实验的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境1。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不同地方日出时间早晚的判断时,不少学生认为“位置越偏东的地方,日出时间就会越早”,针对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国最先迎接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地方是浙江省东部沿海的石塘镇,石塘镇是我国的最东端吗?”学生很快意识到此种判断是错误的。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

“日出时间的早晚不仅与经度位置相关,还与纬度位置相关,因为纬度位置决定了昼夜的长短和日出时间的早晚。进而,学生还根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原理,认识到了这一现象还与地势的高低有关。” 2

爱因斯坦曾有一段精辟的话,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怎样进一步发展海南省经济”时,教师介绍海南省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但是与其它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省、直辖市相比还有差距。有几位同学提出疑问:上海市也是沿海地区,资源方面也不占优势,为什么上海发展的非常迅速呢?而且上海市的经济建设发展方向如何呢?问题提出来了,老师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他们自己大胆的去思考、去收集资料去解开自己的疑问。

看似非常简单而又常用的“提问”,实际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在运用问题创设情境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据理力争,在积极地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2)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说法的准确性,避免学生对问题产生疑义,影响思考;(3)问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4)对于一组问题情境,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层层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并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到提问当中,让问题成为课堂师生探讨和进步的桥梁;(5)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回答的空间,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力和新奇、独到见解的挖掘。

 5.运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强调地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索和发展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在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中可以看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理念的实施。实则生活情境对教学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从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著名的“孟母三迁,择地而居”中就可以领悟到生活情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地理教师要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地理课堂中,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等等,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中出发了解、掌握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创设地理情境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运用地理新闻创设情境;(2)运用上海的经济发展策略与地理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3)运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所拥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创设情境等方法;(4)利用地理节日或节假日生活创设生活情境;(5)运用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时候,出示苹果、哈密瓜、香蕉、桃子四种水果,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都很感兴趣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表意见,顺势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喜欢吃的这些水果主要产在我国哪里呢?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水果产在不同的地方这种现象呢?那么通过今天“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几种水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学生也大体清楚这几种水果的产地,可是平时从未想到它们的分布与地理课堂教学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渗透了地理知识的生活性。

通过实践证明,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注意生活情境的选取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要为了情境而情境,反而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能源工业》时,从让学生讲“美国大选”引入新课,可是学生对“美国大选”这个大话题不知从哪一方面进行回答,出现了短暂的课堂“郁闷”。好在教师及时寻找到了新的问题指向——布什支持率下降的原因,从而把学生引入新课之中。1

6.运用实体创设情境  增强地理教学直观性

常言道:“耳闻不如目睹”;“百闻不如一见”。实体情境因其本身的直观具体性,使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利于感受,利于理解。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出示某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实物,创设地理实体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地理实体的辅助作用可以更

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地理事物、现象或者是解决某项地理问题。可将实体情境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地理实物;二是模拟的替代实物。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体主要有:教学所需的挂图、地图、模型、标本、地理教育基地、科技馆、天文馆、博物馆、气象台、水文站、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通过真实的地理实物和模拟实物的展示,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建平中学西校的颜晓捷老师在讲巴西一节的教学中,巧妙的利用咖啡解决了巴西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单一经济到多样化经济的发展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首先拿出若干杯咖啡请学生品尝,学生会很兴奋,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喝,但先喝的同学会很快连连叫苦,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殖民时期的巴西经济——一杯苦涩的清咖啡,由于殖民主义的需要单一发展咖啡种植的畸形经济。然后再拿出若干杯咖啡让学生喝,学生会称好喝,咖啡又香又甜,还有奶味——三合一咖啡,今天巴西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后面的授课,还可以把多样的农业比作咖啡中的糖,工业的迅速发展超过农业比作咖啡中的伴侣。”1通过这样一个实物情境活动,既为课堂创设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取地理知识,这样的学习几乎可令学生终生难忘,同时又十分有效而巧妙地解决了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以上运用个案详细介绍了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根据测定,初中学生能够保持较好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十五分钟左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教具,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时间累积总量可以达到三十分钟左右。我们的教学节奏要把握好学生注意力变化的规律。”2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注意力的变化规律,综合创设多种情境,以情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以情境激发求知欲,让积极的情感体验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来说明初中地理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对地理教学的推动作用。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具体实践:

1综合运用多种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

课题:黑龙江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

2.了解抚远、漠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理现象;

3.掌握黑龙江省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

4.了解省会城市——哈尔滨和“丹顶鹤的故乡”——扎龙;

5.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素质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2.锻炼运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中情境的应用和作用:

(一)多媒体情境:

情境1:放映我国最北的小镇——漠河和我国最东的城镇——抚远的图文视频介绍。通过对这两个拥有特殊地理位置小镇的介绍,进一步强化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情境2:在讲“北大仓”时,为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有关农业的图片,其中有一些是教师在干活的照片。凸显了“北大仓”这一我国粮食生产基地的重要特征。

情境3:一边播放视频文件“做冰糖葫芦”,一边给同学们讲述老师小时候是怎样用甜菜做糖吃,怎样做冰糖葫芦的故事。凸显了“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糖料产区。

情境4: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优美的歌声,感人的事迹,把学生带入了那片养丹顶鹤的沼泽地,拉近了学习的距离。给学生展示在扎龙和丹顶鹤的亲密合影,并介绍丹顶鹤的生活环境和习惯。

情境5:在介绍“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的时候,利用在哈尔滨读大学的经历,将四年大学生活期间在哈尔滨的留影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大学照片展示会,让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足迹了解认识这座美丽的“冰城”。此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体情境:

情境1:在介绍“黑龙江地理位置”时,教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读图,明确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最东省份的地理区域特征。

 情境2:在介绍“林海雪原”时,出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得出黑龙江省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1℃—— -15℃之间,冬天非常寒冷。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三)生活情境:

情境1:通过让学生猜猜老师的故乡引入新课。当问到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老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时候,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大声回答:“想…”。简洁亲切、幽默通俗的话语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情境2:在介绍“林海雪原”时,给学生举了东北人冬天凉衣服的例子。增加了学生对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寒冷的感性认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情境3:在总结时给学生介绍东北的特色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川白肉、酸菜粉、拔丝地瓜、地三鲜、凉冻以及大葱蘸大酱越吃越爱胖的饮食习惯。目的是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四)探究情境:

情境1:给学生介绍了东北的饮食习惯后,借机问学生对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感兴趣吗?那么请你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黑龙江人的生活习惯,从中分析这些习惯与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每小组形成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可以让同学们对这块黑土地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归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课中教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生活实例、地图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和精彩有趣的各种实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增加了教学容量,增添了课堂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理念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结合生活实例和照片进行教学,使授课内容更加详实、生动,提高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感悟到地理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也并不枯燥,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求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活动情境教学为主线的案例分析:(竞赛式)

课题名称: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中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以及众多的邻国等内容;                                 2.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二)素质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水平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中情境的应用和作用:

(一)语言情境:

情境1:结合教科书的图表简单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情境2:为学生出示34个省级行政区的7字歌谣和简称的3字经,指导学生借助歌谣和教科书中的表格以及地图进行识记。要求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空间分布及特殊的分布位置。通过歌谣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觉得地理事物的记忆是有窍门的,并不是很枯燥的,提高记忆效率的同时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竞赛情境:

情境1:以复习巩固为主的必答题部分。题目可以以答题卡、幻灯片、多媒体等形式出示,每小组每个同学都要回答一个是问题,分数记入小组的整体成绩中,答对的加10分,错的不扣分。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题目应有所变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情境2:以新知识为主的抢答题部分。题目讲完后,每位同学都可以进行抢答,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扣10分(不然可能会出现乱抢的现象),可以小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说明,一起来答题。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进同学情谊。

情境3: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比赛。将拼图发给学生后,先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小组记时比赛,赛出小组冠军。然后小组冠军再进行班级比赛,赛出班级冠军。同时按各小组成员的名次记分,以小组数来算,每一个名次差10分,如果是5个小组,冠军得50分,亚军40分,以此类推,比赛全部结束后产生小组名次(冠军发一个金牌巧克力或其它的小玩意都可以,作为一种小小的奖励),这样利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到最后。

(三)探究情境:

情境1: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记忆口诀或者是顺口溜,下节课课前交流。这项教学活动实则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竞赛活动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边“活动”、边学习,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同学情谊和正确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问题探究情境教学为主线的案例分析:

课题名称:海陆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观点;

2.了解大陆漂移说、板块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学说思想。

(二)素质教育目标:

1.通过对海陆变迁的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大胆假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海陆变迁证据的查找、分析、整理,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教学中情境的应用和作用:

(一)语言情境

情境1:通过故事形式的语言情境,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再以“沧海桑田”的含义引出海陆变迁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语文知识是相关联的,增加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习海陆变迁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情境2:教师在简单介绍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学说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发言后教师用大屏幕打出三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魏格纳以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永远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魏格纳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再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情境点出魏格纳科学精神的精髓,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问题情境:

情境1:我国古代就有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呢?是由谁提出海陆变迁的呢?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呢?提出来后遇到了什么样的反应?他用什么来证明海陆是发生变化的呢?他的假说存在什么疑点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情境:

情境1:面对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上网查询资料等途径查找证明海陆变迁的依据。重点探究大陆漂移学说的发现、提出和事实依据以及大陆漂移学说在刚提出时的弱势是什么?这时地理老师要指导学生快捷的查询方法,提供他们地理科学网和中国科普网等网站的网址,便于提高搜索效率。

情境2:各小组将查询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进行全班交流。通过查询了解到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以及由此受到的蔑视等情节;有的小组从古气候、古生物、拟合大陆的外形和地层的相似性等方面以及喜马拉雅山、珠江盆地、珊瑚造陆青岛的石老人等例子来说明海陆的变迁;有的小组还给同学讲解了第25页的“世界海陆轮廓变迁图”;有的小组进一步解释了魏格纳当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弱势——没有找到板块运动的动力,30年后的板块学说回答了这个问题等等。

情境3:布置课后作业,两道题目任选其一: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把1.5亿年后的海陆分布状况作以文字的整理分析;对板块学说和海底扩张说你更认同于哪一个观点,对自己的观念做以探讨论证。

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后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海陆变迁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比单纯靠老师讲记忆深刻。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团队精神。课后的探究活动巩固了课堂内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写作能力。两道题目任选其一,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    

第三章  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扎根课堂,不断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普遍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践认为,情境教学法比较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优势,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中,情境教学不失为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困境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忽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五个方面:

1.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

例如某位老师在进入《东北区》的教学前,用多媒体放了一段雪村演唱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音乐片段。生动的画面,具有特色的音乐曲调,加上有趣的歌词,立时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可是从引入之后就再没有再创设其它情境。

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人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而是要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 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例如某位老师在讲《新加坡》这节公开课时,安排了学生小组讨论新加坡是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在讨论前发给每位同学一份有关新加坡的资料,其中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事实上学生无须讨论,每位学生只要看一下老师发的资料就可以很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了。那么,这个讨论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形式。老师应认识到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要针对教材特点、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实现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可是这节课的这个所谓合作学习的“活动”情境实际上没有意义,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学生易产生是在附和着老师一起“做秀”的感觉,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恰当有效的情境,且不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3.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例如有位老师在开《海陆的变迁》公开课时,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法为主,课是在电脑房上的。在老师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引导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上网查询资料等途径查找证明海陆变迁的依据,重点探究大陆漂移学说的发现、提出和事实依据以及大陆漂移学说在刚提出时的弱势是什么?要求各小组将查询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可是在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根本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都是自己进行独立操作。同时查找能力也很差,有些知识在教科书中就有,可是学生都将课本放在一边,只忙着上网查找,虽然老师提供了相关的地理科学网和中国科普网等网站的网址,可是比较熟练运用网络的学生数量很少,大部分学生根本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看此情景这位老师可谓是心急如焚,汗都出来了,怎么办呢?只有“帮助”几位同学简单的完成了任务,让这几位同学进行了交流,草草收场。最后老师将本来设计的课后网络探究作业也取消了。

笔者觉得这节公开课失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表面看是学生没能很好的完成老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导致的失败,但是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明显,就是老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了在平时教学中没有用过的情境探究法,导致学生一时无从下手,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而导致的,所以说导致课堂失败的最终原因还是出在老师身上。

4.情境实施中易忽视情感因素

情境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从教材出发,依据教学任务、内容、对象、重点、难点、教学条件及教师自身情况等因素,融入个人主观意图而预先设计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注重是各个情境的实施,而在情境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情感沟通。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如何治理黄河的泛滥问题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回答,其中一个小组有一位同学很积极,手举得高高的,口里喊着“老师,我来说、我来说……”。可是老师却对他说:“你啊!你能有什么好的建议,不会是从游戏机里学来的吧,你还是听听其他同学的高见吧!”老师的话令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非常沮丧的把手放了下来,低头不语。

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可能会伤害到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会导致一个学生对自己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感。当然,老师这样说对有些同学来讲可能会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也许会转化为这位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学生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讽刺挖苦他,故意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难堪,可能会对这位老师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甚至会是产生敌意,对老师产生怨恨,这种不良的情感很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笔者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与学生良好情感的建立,努力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是情境教学得以很好实施的重要条件。

5.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初中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七点:(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讲“东北区”的时候,把本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设计成了一个界面精美而又完整的教学课件。通过这个教学课件,学生和老师可以不用翻地图册,甚至也可以不用翻地理书,只要看老师制作的这个教学课件就可以完成所有内容。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觉得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将目光集中在大屏幕上,学生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对美观生动的画面还比较感兴趣,可是看多了部分学生就感到乏味了,失去了多媒体情境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调动作用,而一些学生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而不去思考画面与地理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回忆教学内容的时候在他的大脑中可能只有多媒体画面,而不知教师讲授的地理知识。辛辛苦苦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因为太全面、太完整,反而影响了多媒体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注意在“辅助”二个字上狠下功夫,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例如:在讲黄河的“地上悬河”的形成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成动态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再配以教师因势利导地讲解,学生开动脑筋,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自己在实践和研究中的一些所悟所感,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地理同行们有所启迪,最后衷心的希望广大地理教师能够早日达到在认识上理解、在感情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地追求情境教学的理想境界,让情境教学推动我们的地理教育事业。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教育及地理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但是我们看到教育改革的实践操作力度远低于理论上的认识深度,教育现实还远未达到改革目标,或者说还未真正地进入彻底改革的状态。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搞“应试教育”;犹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走得慢等等。所以对于适合素质教育的情境教学方法也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普及。

纵观目前的地理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初中地理学科一直被视作可有可无的“小学科”。正像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芙雷德·赫特纳曾经描述过的那样:“在学校中,地理学的地位仍然不明确并受到非难,虽然学校不得不把它列为课程之一,但是仍然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它经常只能充当小伙伴的角色,不能和语文及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2被普遍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所以在学校从学校领导、老师(包括部分地理教师)家长、学生对这门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大部分学校地理教师的配备力量薄弱,教学投入较低。平时也很少有领导关心指导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作了几年,但从没听过地理课,表面说听不懂实则是不想听,认为地理又无关学校的成绩排位,只要有人上课就可以了。可是这种状况恰恰打击了广大地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地理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决定情境教学能否很好实施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可是很多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模糊,无意识将新的教学理念实施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多数地理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方法上课,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地理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能力、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之地理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地理教师普遍对自己要求不高,上课比较随意松散,其无形当中给学生一个印象就是地理课不重要。

当然,随着情境教育的推广,也有许多有志的地理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了的尝试和研究,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不够重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二是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教师素质不高,只局限于对情境教学的感性认识所造成的。总之,要想使情境教学得以很好的实施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3.学生因素的影响

受家长、老师以及考试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主科”学好了就可以了,其它像地理这样的不参加学期大考的学科都是可学可不学的。所以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没有积极性。有的“好学生”甚至在地理课堂上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一些“后进生”则把“副科”课堂作为他们发泄自己“威力”的主战场,所以导致“副科”老师考试压力小,上课的压力大,要想让学生爱听自己的课,要比“主科”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在比较好的班级教师的努力和心血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可是在素质比较差的班级就不行了,比如说地理教师很努力的备课,准备好了要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可是一创设轻松学习氛围,课堂纪律就无法把控了或者是创设的情境根本起不到预想的作用,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也就放弃了对新理念新方法的尝试,只要太太平平的把每一节课上下来就可以了,慢慢地降低了对教学的要求。

  

三、完善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1.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既然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实施和推广情境教学,究竟对教师的素质有哪些要求,也就是说,作为实施和推广情境教学主导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首先,要使广大地理教师达到在认识上理解、在感情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地追求情境教学的理想境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广大地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甚至还没有听过这个词汇,同时对情境教学也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一些落后教育观念的存在,使情境教学的开展,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为此,要实施情境教学,教师首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摆脱旧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质来充实自己,提高教师的基本理论水平。同时,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应把培训教师切实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可以实行“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进行培训,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等培训教给教师实施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让地理教师认识到情境教学的优势、在感情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地追求情境教学。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民主学习气氛。情境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促进学生“乐学”的主要的外部动力,是开展情境教学的基本前提。情境教学的成功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在实施愉快教育的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学生的茁壮成长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格魅力。新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当时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朋友,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使整个地理课堂在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是情境教学得以很好实施的重要条件。

第三、要提高教师适应情境教学的综合素质。一名地理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和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创新素质决定了他对情境教学方法的开展和应用效果。如许多教师觉得在教学中很难找到适合的情境,当然了不是所有的课都易于创设情境,都适合情境教学方法,但同时也说明他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在具备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天文、历史、文学、经济、体育、政治、生物、物理、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可以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为地理教学创设情境。同时也要善于观察,注重在生活中捕捉情境,注重在地理教材中挖掘情境,注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捕捉情境。笔者坚信只要你能够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地探索研究,一定会寻找到合适的情境帮助你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一定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能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特征,重视研究和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心理特征以及所受的环境影响等。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的创设,决不可墨守成规,盲目照搬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其乐,健康成长。因此说地理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

2.情境教学法要因人而宜、因课而宜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利用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师本人的自身情况确定适当的情境创设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创设具有发展性的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1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情境。
     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而定,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以及教学风格和特长是不同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把控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长处进行情境的创设,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往往会弄巧成拙。如有的教师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比较弱,在开课的时候为了形式上的现代化,请人做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可是在课堂应用中由于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课件的运用不熟练,不但不能为课堂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有时可能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无论何种情境的创设目的都是为教学内容的学习服务的,所以情境创设一定要立足教材,围绕教学内容来选取适宜的、科学的真实情境材料,“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2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运

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真实的情境材料来创设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服务。

3.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不断营造体验氛围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所以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但如前面提到的“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人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人、充实。”1所以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感受,以情境激发求知欲,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让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结 束 语

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情境教学进行了一定研究与实践,可是由于受到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具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让情境教学为地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超、段玉山主编:《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3] 裘腋成主编:《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年版

[4] 陈澄、樊杰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年版

[5] 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年版

[6] 李庆民主编:《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年版

[7] 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 闫承利 编著:《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20##年版

[9] 段玉山主编:《地理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版

[10] 段玉山主编:《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版

[11]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12] 李宏钧:“浅谈情境教学”,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年06期

[13] 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版

[14]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年版

[16] 冯克诚主编:《中学地理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 吴庆林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18] 应妙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地理教学》20##年第8 期

[19] 蔡子良:“情境教学的学习理论研究”,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S1期

[20] 任 红:“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一节教学尝试,《地理教学》, 20##年第2期

[21] 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年第19期

[22] 耿莉莉 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营”,《课程·教材·教法》20##年3月 第24卷第3期 

[23] 严侠华:“创造性地拓展地理教学空间”,《地理教学》,20##年第7期

[24] 顾  珺:“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地理教学》,20##年第12期

[25] 薛重晶:“领会课标精神 促进学生发展”,《地理教学》,20##年第4期

[26]李吉林:“情境教育:儿童—知识—社会”,http://www.lijilin.net/

[27] 蔡佳境:“情境教学,让语文渐入佳境”,http://www.xmhbyw.com

[28] 李功爱:“抓住学生视野中的情境引入地理新课的几个实例”,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29] 李功爱 王亚东:“欢声笑语进课堂”,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0] 惠美玉:“巧妙导入,事半功倍”,中国地理网站,

[31] 周 宏:“‘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新教材中的教学初探”,http://www.zsyd.net/

[32] 薛重晶:“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3] 卫晓燕:“地理情境教学中“以境生情”的策略”,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4] 邬静红:“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情境设计问题” 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5]颜晓捷:“巧设课堂情境激起教学高潮”,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6] 李功爱:“社区地理——中学地理教师的用武之地”,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37] 薛重晶:“试析地理课堂教学发问的基本原则”,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回顾三年的华师大学习生活,真是感慨万千,受益颇多。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感谢陈澄教授、陈昌文副教授、陆珏副教授、段玉山老师以及宁本涛、胡谊等一批优秀教师对我的教诲与帮助;同时也要感谢7位同学以及中文系的颜建英、外语系的唐云,感谢她们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华师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但它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到成文都得到了我的导师陈昌文副教授的精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应该说没有导师的启发和引导就不会有此文,在此我要向陈昌文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浦东新区的地理教研员李功爱老师、杨园中学的顾珺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公公、婆婆、阿姨为我分担了所有家务、为我顾照刚满周岁的儿子。也要感谢我的先生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为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对他们的感谢我真是无以言表,在这里只能将我的感激之情化作一句——谢谢你们。

                                            

   ***

20##年9月



1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蔡佳境:“情境教学,让语文渐入佳境”,http://www.xmhbyw.com

1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年第19期

2同上

3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4同上

5同上

1李吉林:“情境教育:儿童—知识—社会”, http://www.lijilin.net/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年版,第16页

3裘腋成主编:《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年版,第15页

4梧州市电化教育网----数学学科----教学方法集锦

1顾  珺:“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地理教学》 20##年第12期

2李功爱:“社区地理——中学地理教师的用武之地”, 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1严侠华:“创造性地拓展地理教学空间”,《地理教学》,20##年第7期,第14页

2林秀丽:“‘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初探”,http://siwenti.sh.cn/chdi/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2冯克诚主编:《中学地理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5页

1冯克诚主编:《中学地理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6页

2周 宏:“‘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新教材中的教学初探”,http://www.zydl.net/

1段玉山主编:《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版,第35页

1段玉山主编:《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年版,第12页

2顾  珺:“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地理教学》 20##年第12期

1任 红:“‘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一节教学尝试”,《地理教学》,20##年第2期,第32页

1北京教育学院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维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年版

2 同上

1 李群《素质教育中的研究》,陕西教育出版社,20##年版

1李功爱:“抓住学生视野中的情境引入地理新课的几个实例”, 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

sh.cn/

1颜晓捷:“巧设课堂情境激起教学高潮”,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2李功爱 王亚东:“欢声笑语进课堂”,浦东地理教学,http://dili.pudong-edu.sh.cn/

2冯克诚主编:《中学地理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耿莉莉,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营》,《课程·教材·教法》,20##年3月 第24卷第3期 第74页

2 同上

1耿莉莉,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营》,《课程·教材·教法》,20##年3月 第24卷第3期 第 73页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天气和气候教学反思兰西县星火一中孙嘉飞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信阳中学崔静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有输入与输出从备课到上课从测验到反馈从批改到评讲从评估到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螺旋上升形成循环备课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起点思维特点把握学生的最...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宫宝霞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

初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凤州初级中学古文经过一学期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更加高效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课堂期末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期末教学反思黄楷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周雪梅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海兴县第二中学周雪梅教学反思行为如同教师的研究示范指导应答行为一样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全部教学行为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行为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育红中学王学英20xx年初中地理会考情况统计全年级应参加考试218人优秀135人良好69人合格10人不合格1人缺考3人优秀率62优良率94一历年会考试卷分析纵观历年的试卷在逐步贯彻以课标为纲...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育红中学王学英20xx年初中地理会考情况统计全年级应参加考试218人优秀135人良好69人合格10人不合格1人缺考3人优秀率62优良率94一历年会考试卷分析纵观历年的试卷在逐步贯彻以课标为纲...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会考教学反思育红中学王学英20xx年初中地理会考情况统计全年级应参加考试218人优秀135人良好69人合格10人不合格1人缺考3人优秀率62优良率94一历年会考试卷分析纵观历年的试卷在逐步贯彻以课标为纲...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