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参考格式

时间:2024.4.27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文章类型: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刘 河南省 市 河南 中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问题咨询案例

刘学习

河南初中

摘要:

考试焦虑是学校考试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引起。考试焦虑对学习既起着促进作用,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案例陈述了一个中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详细报告了在改变求询者认知层面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求询者提高自信心以减轻考试焦虑的操作步骤,以及进行干预训练的心理训练过程。并对该生考试焦虑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作出了评估。

关键词:中学生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王某,女,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因中考临近,出现紧张、不安,失眠,成绩下降,前来咨询。

王某是独生女,身高1.60米,父母是个体户,经济条件优裕,家庭和睦美满,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不好,心烦意乱,睡眠不好。

个人陈述:我的学习效率很差,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心里很烦。因为心情不好,前几天为一件小事和前座的女生吵了一架。一想到中考将近,如果成绩再上不去,我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也对不起寄予我殷切希望、关怀备致的父母。为此我最近一直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已有一个多月。我该怎么办?

母亲述诉:最近一个月,孩子回家总是对我说,学习压力很大。如果考不到重点大学就无法实现父亲对她的希望。整天愁眉不展,不大爱说话,心情低落。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检查合作,面带愁容,情绪焦虑,当讲到成绩下降时眼中含有

泪花。

一个多月以来,每次考试时若眼神与监考老师正好碰上,就额头冒冷汗,还出现失眠。成绩也一次比一次下降,现位于年级150名左右。如果再这样下去考重点大学就无望了,所以很着急,前来咨询。

来访者目前的状况:

1、精神状态:愁眉不展、情绪焦虑、紧张不安。

2、生理功能:一紧张额头冒冷汗,入睡困难。

3、社会功能:学习、生活交往基本正常,但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该生很要强,对名次看得很重,总觉得超过别人才算成绩好。她写得一手好字,文章写得很漂亮,人很乖巧,学习很认真。对人很真诚,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上课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当被老师问到时总是显得有点胆怯,回答声音很轻。最近一个月老是告诉老师考试时很紧张,怕监考老师看她,常把会做的题做错,有时连题目都看错。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或诊断

(一)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来访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

1、社会学分类层面属于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分类层面属于认知问题;

3、医学分类层面其症状尚未达到CCMD-3的诊断标准。

(三)主要表现

1、病因:由于一次考试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病程: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社会功能: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是否泛化: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没有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来访者王某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尚能在理智控制之下,社会功能损害不严重,内容尚未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抑郁症相鉴别:来访者虽然表现出心情烦闷,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而且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观念或行为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者虽然表现出精神焦虑,紧张不安,但是由现实事件所诱发,担心的内容尚比较具体,没有泛化和回避,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因素:来访者,女,16岁,身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

(二)、社会因素:

(1)、存在考试失利负性生活事件,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她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客观。如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名牌大学。

(3)、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三)、心理因素:

(1)来访者存在明显认知错误: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名牌

大学。

(2)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4)来访者从小性格内向,争强好胜,凡事追求完美。

以上由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引发的情绪行为问题相互交错,互为因果,加重了王某的负面感受,给她带来精神痛苦。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纠正其不合理认知。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提高求助者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二)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技术(或疗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考试焦虑是求助者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表现为紧张焦虑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来自于求助者的个性、抱负、早年的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三)拟实施的步骤(或程序)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咨询师通过专注倾听、充分尊重、真诚共情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良好的咨询关系得以建立;通过摄入性会谈,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了解基本情况,收集资料,找出来访者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她存在哪些不合理的信念与应对方式;对来访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进一步加深咨询师同来访者的关系,向其介绍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

释和评价即信念,C是指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人们对事物合理的信念会引起适当的合理的情绪反应,而对事物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帮助来访者找出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通过举例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诱发事件并不会导致情绪反应,是她对事情的解释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情绪反应,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她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使来访者逐渐改变原来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新的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学会自己分析,提高来访者的自信,逐渐改善她与父母和同学的关系。让求助者学习放松技巧,在生活中若遇到不适,就进行放松训练;提高自控能力。

3、结束与巩固阶段:巩固前面的咨询效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重建其正确的认知模式,并使之得到强化;引导来访者将咨询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与人沟通交流,使来访者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得到真正的成长;根据咨询效果评估,适时结束咨询关系。

(四)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五)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八、咨询效果评价

1.自我评价:我心里的困扰基本上已消除,人也就有一种愉悦充实的新感觉。现在考试不再紧张了,上课也不害怕老师的提问了,能大声回答。和前座的同学关系也恢复正常了。父亲也意识到自己的要求不合理,已改变了对我的教育方法,常对我说:只要你在学习上尽力了,即使你考得不好我也不会怪你。我也已认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要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老师和同学评估价:她现在看起来很开朗,和谁都能友好相处,不再象以前一样愁眉不展,考试时的神态也自然多了。当考试成绩出

来时,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敢到办公室看成绩了。

3、咨询师评估: 通过以上咨询,求助者的症状获得缓解,已基

本达到预期目的,能从容应付考试,学会对焦虑症状的应对方法.建

立了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能以合理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处理生活

中的事件。

九、总结

1、在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虽说并不严重,属于一般心理问

题,但是却具有普遍性: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受到一些压力和挫折

等,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或曾经遇到的问题,这些事件本身并不会直

接导致心理问题,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常常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通过咨询,我获得了不少的启示和经验,对自己今后接触类似的来访

者提供了帮助。

2、良好的咨询关系,贯穿着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是取得咨询

效果的首要前提。作为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学会积极的倾听,它是一

个主动的过程,是一个耳、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专注地

听、认真地分析、思考。它并不是指仅仅坐在那里,听来访者讲,要

能听出来访者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还要能听出

话外之音,乃至于来访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其次要对来访者有

一个充分尊重、完全接纳、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

3、本案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来访者积极寻求帮助、主动配合、领悟力比较好;二是咨询师与

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信任咨询师;三是采用的治疗

放法比较适合求助者。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版。

附录:咨询过程记录

附录:咨询过程记录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20xx年3月4日

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

3、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4、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困扰、焦虑原因。

3、评估焦虑程度

4、向母亲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5、将测验结果反馈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6、确定咨询目标

二级技能书:183页表格1张

184也得表格4张,185页的表格1张

/view/91cc3920192e45361066f5eb.html?from=rec&pos=4&weight=15&lastweight=15&count=5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要求


2010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要求

一、评审文章

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案例报告1篇,个人成长报告或研究报告1篇,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

二、文章撰写要求

1 、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2 、文章字数不少于1500字。

3 、文章一律采用A4 纸打印,一式2 份。

三、文章格式的一般要求

1 、文章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 、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3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 字。

4 、文章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四、文章的内容要求

(一)案例报告内容

1 、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 、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 、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 、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 、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 、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 、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 、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二)个人分析报告内容(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 、自我成长分析

( 1 )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 2 )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

( 3 )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

( 4 )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

( 5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 6 )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

( 7 )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

( 8 )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9 )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 10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 11 )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

( 12 )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

( 14 )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

( 15 )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

( 16 )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2 、职业行为分析

( l )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 2 )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 ( 3 )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 5 )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

( 6 )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

( 7 )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

( 8 )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

( 9 )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

( 10 )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哪些?

( 11 )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

( 12 )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

( 13 )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

( 14 )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

(三)研究报告的内容(可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 、咨询理论概述(选择某种咨询理论)

( 1 )咨询理论的名称

( 2 )咨询理论的发展史

( 3 )咨询理论框架

( 4 )咨询技术

2 、案例分析

( l )运用上述理论解释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 ( 2 )运用上述咨询技术解决心理问题

( 3 )评估咨询效果

3 、个人体会

( 1 )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该理论有何新的认识?

( 2 )结合实践谈谈对该理论的咨询技术有何新的体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要求

附表二:正文格式

标题:三号宋体

摘要:小四仿宋

正文:小四宋体

注释:小五宋体(可没有该项)

参考文献:小四仿宋

(全部采用单倍行距)

摘要:咨询中需要尽早地判断出来访者的情绪状况、问题程度、认知模式、人格特征,需要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模式。本文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探索,从自己的生理素质、气质特征、需求动机、基本观念、认知模式、性格特点、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索自己来推究他人,利于提高咨询中的判断速度和技能。

几个月以来,作者一直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自己一岁大的女儿,看着她的表情、相貌、动作、脾性、兴趣,越来越多的遗传特征将女儿与我明显地联系了起来。在对遗传的神奇不断惊叹之余,心里也不断思量,人究竟有哪些东西易于遗传?生理特点?智力?情商?哪些因素决定了我的人格特点并又传给了女儿?人的人格特征中有多少是先天的、难以改变的?咨询中从哪些特征判断求助者的人格特征?用自己来分析非常有趣。

生理性分析:

女儿真的很忠于“原著”,把我的许多气质特征承接了下来:本人特征是情绪外显,心理能量向外,不积累焦虑,偶也有强烈情绪反应,多数时候较为平定。反应快捷,感觉敏锐。注意力容易集中,不太受外界干扰。兴奋和抑制过程比较平衡,易于转化,较为灵活,有多血质的特征和一些粘液质的特征。自己不很善于言谈和交际,对人对事较为客观,耐心细致,愿意遵守规则。与父亲、爷爷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女儿及自己的气质特征,再联系到自己父母及祖父辈的各方面特征,发现通过父亲遗传的特征较多。觉得正是这些形成了我们的人格特征的基调或“背景”。由此分析,本人倾向于相信人的人格特征的“框架”是由生物学因素决定了的。社会学习与成长只是丰富了它的内容。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一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对一例女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心理咨询记录及分析报告。从求助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了解到求助者性格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求助者近半年来害怕与人交往,一和人交谈就不敢直视对方,会出现脸红、心慌、颤抖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症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社会交往。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诊断标准,本例符合以下症状(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3)对所害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里的单纯型恐怖症。然后根据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根据求助者的生活状态和咨询师的回访证明本咨询为有效咨询。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系统脱敏疗法、有效咨询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李敏:女,年龄:20岁,出生地:山东菏泽,职业:大二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

初诊时间:20xx年9月

2、个人成长史

该求助者家在菏泽市某县城,其父母为个体经营者,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内也没有精神病史。

小学:有次趁爸妈不在家去找邻居小朋友玩,母亲知道后把我拉回家并警告我不能为了逃避学习出去玩耍;还有一次是在课堂上,因为同桌(男生)争夺我的小人书,被老师严厉批评并在讲台罚站,后来还有同学取笑我,说和那男生有亲密关系,至今回忆起来,那种羞辱感还历历在目。

高中:升入高中后,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由于在家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是父母照顾,所以对于集体宿舍的生活很不习惯、很不适应。被子不会叠、床单、衣服等不会洗,更不知道怎么去打扫卫生。有次轮我在宿舍值日,因为宿舍打扫的不干净、被子叠的不整齐,导致宿舍得分很低挨舍友的埋怨和白眼。后来又因为被罩和床单长期不清洗而发出霉味而遭到舍友的集体攻击,很长时间都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没面子,从那时起开始变得自卑。

大学:上了大学后,情况更糟,害怕与人接触,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一说话就脸红、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就算舍友或同班同学也不讲话,不想出门,只想整天呆在宿舍里,害怕去教室和餐厅等人多的地方。

3、精神状态

言行拘谨、情绪紧张、语音较低,但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

4、身体状态

存在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脸红、心慌、颤抖等,但近期身体检查无任何异样。

5、社会功能

害怕与人交往,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对方,脸红、心慌,只想整天呆在宿舍里,不敢去教室、餐厅等人多的地方。

6、心理测验

未做。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对方、脸红、心慌,不敢出门、不敢去教室、餐厅等人多的地方。

2、一般陈述

自从高中因为值日没做好受到宿舍同学集体攻击后,很长时间就觉得没面子、抬不起头,从那时起就变得很自卑,一直到了现在。上大学后,情况就更糟,特别是最近半年,害怕与人接触,和人讲话不敢直视对方,眼睛躲闪,一说话就脸红、心慌,就算舍友或同班同学也不讲话,害怕去教室和餐厅,不想出宿舍门。吃饭和上课也就成了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不想去上课,就要经常找辅导员或任课老师请假,很难为情,有时就干脆逃课,但旷课太多又会受到处分。知道自己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虽然也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想自我诊治,但事情还是越来越糟。所以,这次就在老师的陪同下前来求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面色有点苍白,言行拘谨,过于彬彬有礼,言谈过程中伴随一些紧张性动作,情绪紧张、语音较低,但其谈吐比较文雅,语言表达完整,求助心切。

陪同前来的老师反映,经常请假、逃课,白天宿管老师检查卫生的时候,经常看到她一个人拉着窗帘呆在宿舍里,还经常吃些方便面、面包之类的东西,问其为什么不去餐厅,说人多怕挤,也不和同学一起去就餐。

四、 评估与诊断

1、诊断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此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的同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均未遭到损害,属正常范围。根据来访者具有“求医行为”和对症状的“自知”,可排除其为重性精神病的可能。

(2)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标准,求助者出现临床症状有半年时间,评分为2分;自己不能摆脱精神痛苦,有朋友的劝解也无济于事,评分为3分;学习和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设法逃避某些社交场合,这种回避行为显著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和学业,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评分为2分。总评分为7分,因此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的的社交恐怖。

鉴别诊断:

① 恐怖性神经症的害怕是对特定的事物和处境、场所,自知这种威胁的来源;而焦虑性神经症之恐惧系指向未来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和危险。

② 恐怖性神经症是对外界特定事物或场所发生恐惧,使患者苦恼,并采取主动回避方法解除焦虑不安。强迫性神经症状常来自于自身的观念,很少采取回避,既使回避也是被动回避。

③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恐怖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精神分裂症症状会日益明朗。

根据本例出现的症状特点,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初步诊断为恐惧症。

(3)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分类方法,发现求助者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求助者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求助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求助者以恐惧为主,符合以下4项: [1]

①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本例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求助者无论是与人交谈还是在人多的场合都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故诊断为恐怖症亚型的社交恐怖症。

2、病因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从小父母对其管教太严,对学习时间抓的太紧。另外,由于父母担心其安全也从未参加过任何集体外出活动,养成比较胆小的毛病。

交际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害怕与人交往,也很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非常不善于为人处事,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

个性:性格上有遗传及生活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胆怯、敏感、自卑,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如下咨询目标:

1、最终目标

消除恐惧,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2、长远目标

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将对社交的恐怖程度降至为0分。

3、近期目标

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将对社交的恐怖程度由100分降至为50分,敢于去人多的地方。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1、系统脱敏疗法及原理。

系统脱敏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还有交互抑制理论。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的鼓励、赞许对求助者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使求助者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虑,这样,恐怖行为就会自然消退。换句话讲,心理咨询人员有步骤地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想象以前曾引起他恐怖和回避的情境,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由于处于放松状态,求助者一般不会出现回避行为,并且能直接体验到平静和放松的情绪,因而原先恐怖反应的强化因素被消除,这样经过反复多次以后,求助者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就会逐步减退和削弱。

2、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2]

(3)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③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3、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③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规定;

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于者。

4、咨询的时间和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每小时收费1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心理诊断和确定咨询目标。首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资料。通过收集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心理问题的诊断,然后帮助球者者制定解决其问题的方案和计划。通过谈话了解到,求助者对小学和高中所遇到的一些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至今历历在目,以至于产生自卑心理和后来的越来越强烈。到了大学后由于以前事件的影响使其不敢与人交往,产生逃避交往和回避交往情景的行为,或者是在交往过程中伴随有脸红、心慌,不敢正视对方等症状。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诊断为社交恐怖症。求助者咨询动机端正,共同确立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心理治疗阶段,这是咨询过程的核心。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克服对“社会交往”的恐怖情绪,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及其原理。

1、 建立恐怖等级脱敏表

(1)和家里人进行交谈(10分)

(2)和亲近的老师在宿舍进行交谈(20分)

(3)和同宿舍同学进行交谈(30分)

(4)敢于走出宿舍(40分)

(5)敢于在宿舍附近与其他人进行交谈(50)

(6)敢于去教室、餐厅等人多的地方(60分)

2、进行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历时20-30分钟。一般需要6-8次练习,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分级脱敏练习

(1)放松

(2)想象脱敏训练。由实施者做口头描述交谈的场面,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正在和某人交谈。然后,让求助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3)实地适应训练。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可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帮助求助者巩固咨询所获成果,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对人与人的交往有个正确的认知,消除其社交恐惧心理、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此次咨询所制定的咨询目标分为四次,分布在四周内进行,基本按计划完成任务。求助者现在已能与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并已开始正常的生活,按时上课、去餐厅吃饭等。

八、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特别满意,咨询计划已全部完成。四周后电话回访求助者已经能与宿舍同学友好相处,而且已经正常上课和去餐厅吃饭。心理测验未做。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p68

[2] 程灶火、唐秋萍:《实用短程心理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年6月,178~188

让生命与心灵对话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一、自我成长分析

每个人生命轨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开始于生的本能,终结于死的本能;而每个人生命中间的过程轨迹又有所不同。回首我三十岁的人生,它的轨迹好比是数学里的正弦曲线,高峰和低谷交错出现,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安排。而对于我来说,正如哲学家赫曼·赫塞曾说过的:“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认真地努力地度过,这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

童年经历:安全型依恋关系、平衡、家庭关系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普通的人家,妈妈是村里的小学老师,爸爸是县城工厂里的工人。据妈妈说我的出世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因为是女孩的原因,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有点失望。爸爸只照顾了妈妈一周就返城了,妈妈也没有充足的奶,我几乎没有母乳喂养。三年之后,妈妈又生了弟弟,我们的四口之家就齐全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和弟弟在家的待遇是一样的,什么好吃的都是一分两份。虽然从我记事起,妈妈并没有表现出重男轻女,但是我从小就知道我和弟弟在妈妈甚至在全家的人眼里是不同的,所以从小到大我都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我是长女,我指挥弟弟;我帮妈妈干活;我努力学习要做得更好等等。现在看来,或许是缺少母乳喂养,也或许是三岁之前跟母亲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我的潜意识里有些自卑的倾向,但表现出来的是用极大的自尊去弥补。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被爸爸接到了县城读书,第二年妈妈才工作调动带着弟弟来到县城。跟爸爸走的时候居然有种要被人贩子拐卖的恐惧,那种恐惧感多少年后都能清晰地忆起。所幸有那一年与父亲的相处,让我们的感情有了增加,也使我没有固执地认为爸爸不喜欢我——相反,从那时起我开始拥有一定的优越感,那就是在家里找到一种平衡:虽然妈妈喜欢弟弟,可是爸爸喜欢我。正是这种对家庭关系的认知使我年少的心灵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 从少年到青年:起伏的轨迹、自卑与自信、自省

回顾我的学生时代,高峰与低谷相接相继,就像好运、厄运在交替轮回一样:小学转学来的时候,班主任担心我跟不上课程,有些不太愿意接受我,于是,我努力地追赶,考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让班主任吃了一惊,远远超出我报考的中学分数线。我以优等生的身份进入了中学时代,然而光辉的顶峰也意味着下落的开始,初中的我从学习委员到文艺委员,学习成绩从前十名滑落到前三十名,到中考时已经是后二十名了。后来,凭着多年来参加文艺节目的素质,我勉强以特长生的身份挤进县重点高中。高中时代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种凤凰涅磐——从一个自费的特长生发展到高考时名列文科班总成绩第三名,考进了省重点大学——就好比创造了一个神话。只有自己明了高中三年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挣扎。历史就像某种轮回,我骄傲地挥别中学时代却开启了一个混沌的、灰色的大学时代,一连串的打击为以后四年生活定下基调:普通话说不好,学生会没加入,朋友都不在身边……我从自信的高峰滑落,自卑与自负几乎陪伴了整个大学时代。那种压抑最终以自费研究生生涯的开始逐渐消失,我又恢复了自信和乐观。

在我看来,学会自省、习惯自省恰是我从年少轻狂的时代逐步成熟起来的标志。总结成长经历中的波折,我知道没有什么冥冥中的安排,一切的主宰就是自己。总体来说,我是个外向型的人,自卑与自信在不同的环境中此消彼长。在积极地环境里我会迸发出我的能量,我的自信、乐观、热情、能力都会完美绽放;然而,我也是个容易放纵自己弱点的人,缺乏毅力、优柔寡断、自卑自怜。我身上豁达、善良、宽容、细腻、慷慨的特征和品质成就了我的积极人生,使我收获了友谊和成功,使我能够在成败起伏的经历中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和热情,也

让我学会了不断地面对自己的心灵。在与心灵对话中我慢慢学会了分析自己,分析人生轨迹呈现波折的原因,这一过程不仅让我更清楚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而且让我更懂得了成功与失败都是必须要时刻面对的,这一自省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最受益的。

情感历程:友谊、理想、爱情、婚姻

在我成长的日子里,最让我感激地是在不同阶段陪伴我的朋友们,尤其是高中时代和研究生时代的朋友,在那两段挣扎、起步的阶段,正是身边几位知己榜样和友谊的力量,给了我奋发的勇气和自信的笑容。我是个非常珍惜友情的人,对朋友的真诚与慷慨是我获得知己的重要原因。当听到相知多年的朋友很认真地告诉你一句“你是个相处让人很舒服的人”,内心真的溢满了幸福。而对于我的成长来说,朋友的意义除了人生路上的陪伴之外,更多的还在于你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看到更为客观的自己,这也是我对“自省”的另一层解读。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对事业和爱情都有着毫无理由的挚爱与追逐,像对做新闻记者的理想,像对初恋的苦苦执着,这些都曾让我以为自己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然而,就在我选择留校的时候,我已然明了我是个容易向现实妥协的人,我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魄力,我一直给自己留着后路,而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路;我也没有勇气不顾家庭的阻挠完全追随缥缈的爱情。于是,妥协让我亲自腰斩了理想和爱情。现在看来,虽然对于放弃理想可能会成为一生的遗憾,但对于放弃那段纠缠般的初恋,我一直没有后悔,反而越来越清楚自己需要的爱情并不是当初所苦苦执着的那种。

对于需要什么样爱情的认识开始于我接受现在的丈夫。读研的时候我们认识了,我一直很庆幸并感谢老天没有让我错过这个值得我认真去爱的男人。认识他的时候也是我爱情的低谷期,他曾像捡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猫一样,把我从悲伤中拉出来。也正是他的陪伴让我真正有勇气完全斩断了过去。所以现在回想起来,一个人的初恋更多地是自我恋,是给与理想我相似的异性头上戴上了爱情的光环;而真正适合陪伴自己一生的爱情,却是能够相互包容的伙伴恋。对于爱情,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对它的尊重——让它的美永远绽放在记忆里。

研究生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切按部就班。从领第一份课时费的时候,从第一次我偿还了从朋友那借到的学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终于能够以一个成人的姿态面对我的家庭、我的人生。现在的生活方式让我比较满意,越来越热爱教师这个工作,在讲台上淋漓尽致的表达和台下学生们专注的表情,让我时刻能享受到莫大的成就感;我深爱着我的家庭:丈夫和儿子,虽然家庭关系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但是我相信有爱生活就不会失去阳光。

展望人生:理解、宽容、目标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饱满的充实。现在的我更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去年我报名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在这一年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自信,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我开始学会客观地看待我的家庭,理解丈夫、宽待婆婆、耐心抚养儿子。心态平衡了之后,我发现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突然明朗了很多。同时,我也领悟到,一个人再卑微,只要自信乐观,拼搏进取,定能成为一个大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如我,即便卑微如尘,只要努力,也定能在尘埃上开出花来。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开花,我给自己确立了奋斗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帮助那些生活中有心理困扰的朋友们,带领他们赶走心灵深处的阴霾,保持内心的晴朗。

二、职业行业分析

早期接触与职业优势

最早接触心理学是在大学的课堂上,那时与之相关的是两门课:《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心理学》,具体的学习内容现在已经淡忘了,只是那种在学习中体会心灵共鸣的感受仍记忆犹

新。敏感和细腻的个性让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直到工作之后曾兼职做辅导员,这种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渴求便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

做辅导员的四年当中,我不断地观察和感受班上四十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也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帮助、鼓励他们中的每一个。那时学生找我谈心,我听他们的故事就像回顾当年那个自己和自己的伙伴,很多问题,比如宿舍关系、考试焦虑、茫然困惑、爱情受挫等等,都像我所经历过的大学时代,因此我可以更能洞察并理解他们的内心,有了这份共情作基础,他们都给了我更多的信赖。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能够通过心灵沟通的方式拉近与人的距离,也让我在此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寻找一定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心灵。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原因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回答是兴趣、期待和创新的职业思考。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教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烦恼会困扰着每一个学生。所谓教书育人,即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格,在我看来后者更为重要。从教几年虽不长,但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目睹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心理问题太多了: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恋爱的创伤等等。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另外,我对于心理咨询师的强烈期待源于创新职业和生活的初衷。对于现在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周而复始的课程、三尺讲台和象牙塔的局限,让我在有些时候感到工作的枯燥乏味。于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我冲破大学校园的樊篱便是我很久以来思考的问题,恰恰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给我的问题提供了参考。这对于我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既是跨越专业的挑战,又是丰富生活、充实自我的契机。在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曾经茫然、犹豫,甚至是很困扰地想放弃,可是最终坚持了下来。能够坚持下来依靠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期待和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尤其是前者,在我看来是一个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动力。

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减轻由于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并帮助他们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改善中达到心理的健全与成熟。如果咨询师自己内心存在认知的盲点和未处理的矛盾冲突及情绪障碍,那么他(她)将不能很好地去帮助求助者澄清认识中的扭曲点,化解其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并且可能在咨询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给求助者。同时,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健康的,给别人做咨询才是自信的。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或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认清自我,清理自己的症结,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今后的咨询工作打下良好的个人品质基础。

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必备的助人技巧、以及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我具有良好的人格条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巧,并且能有意识的不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剖析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具备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我的心理咨询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实践经验也比较少。因此,我需要努力:首先,改变目前心理学知识欠缺的状况。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心理咨询技能,增加实践经验,适应咨询工作需要。其次,改变原有职业特点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几年的教师生涯让我与人沟通时总会出现好为人师的职业惯势,我必须摒弃原来沟通模式中的缺点,掌握符合心理咨询工作要求的交流方式。最后,还要改变固有的身份特点。以前也经常听学生倾诉,但那时是作为教师解决难题;而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则是用心理学知识,启发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鼓励其完善人格、帮助其成长。因此我必须彻底转变身份,出色做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扮演。

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有足够的储备和磨练,更重要的是能够秉持一种追求生命成长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长能力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我在努力建立一套缓解或释放自己心理压力的方法:我坚持每天早晨步行锻炼,坚持瑜伽训练,在运动中宣泄不良情绪,消耗能量以保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我用看书、听音乐、上网写博客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学会宽容自己,学会适时放手,学会适时的退一步。因为我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明天太阳一定会升起,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

学习和体验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感悟与奋斗目标

打算做心理咨询师以来的日子里,我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也感受着自己深埋于内心的伤痛与泪水;目睹着这份伤痛与泪水如何慢慢转化为勇气、力量与行动。于是,从当初的犹疑不决到现在开始爱上这一职业,我内心发生着空前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所谓“助人自助,完善自我”的真谛,并陷入其中、乐此不疲,因为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自我审视的一个过程。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其实是一种资源,是一笔财富,它能够让我体会生活中那些善良、真诚的价值。现在,通过系统的学习,生命最初十几年里的自卑与苦闷开始化解,逐渐地,我对父母、对他人、对事、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这也让我感受到,健康的心理才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是一种“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职业,当我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心理咨询的技能促动他人也发生这种改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很愿意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最难征服的是自己。因此,我为自己确立了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完成心理咨询师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过程,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需要艺术的方式。这将会是我正式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的职业价值观。正如一位老师曾谈到的,“快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意境、是一种人生态度。用赏识的观点来面对你的人生,失败你不要放弃,那是你未来的成功;痛苦你不要绝望,那是你未来的欢乐;挫折你继续坚持,那是你未来的顺利;享受苦难、享受失落、享受烦恼、享受孤独、享受委屈就像享受黑夜是未来的黎明一样,因为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享受生命的过程要懂得尊重生命,那么就从让生命与心灵对话开始,心理咨询师将是开启那扇窗的先行者。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刘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与舍友发生争吵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近两个月都处于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经过七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不稳、焦躁不安等得到了基本解决。

关键词: 社交焦虑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19岁,某大学大一新生,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汉族,无宗教信仰。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伤病史,无不良嗜好。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出生于普通职工家庭,剖腹产,发育正常,随父母生活,有一哥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要求严格,与子女情感沟通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好,今年考取省内重点大学,但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班级活动也较少参加。

两个月前,求助者因做值日忘记倒垃圾而使宿舍卫生成绩不及格,引来与宿舍长的争吵,过程中宿舍长过激的辱骂让求助者哭了,她感觉周围的人都排斥自己。之后求助者和宿舍长单独相处时会感觉紧张, 心慌、胸闷、手心出汗,无法集中注意力。后来发展到和宿舍里任何人相处都容易紧张,而且不愿参加活动,也担心课堂上老师会提问自己。这种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到求助者的睡眠和学习。求助者意识到这样下去后果很严重,于是主动前来咨询。

3. 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烦躁,情绪时而低落、焦虑易紧张,有自制力但情绪不稳,言行一致,人格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食欲不强。

5.社会功能:同学间关系冷漠,上课容易分心,考勤状况稍差。

6.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总分190分,躯体化因子分:2.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2,抑郁因子分:2.1,焦虑因子分:2.7,恐怖因子分:2.4;其余因子分均小于2,阳性项目数45,焦虑症状明显;

(2)SAS:标准分68;显示中度焦虑

(3)SDS:标准分61,显示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述:近两个月来紧张不安、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睡眠较差。

个人陈述:我从小性格内向,比较温和,以前自己在班里成绩优秀还挺自信,可是上大学后发现自己的优秀原来这么不值一提。想努力锻炼自己,可又觉得没什么特长,很着急;同时发现我们宿舍的人大部分都比我家庭条件优越,入学都快两个学期了一个较好的朋友都没有。而且,两个月前的一次卫生评比中因为我的疏忽让宿舍人都失去了评优评奖的资格,也因为这事我生平第一次跟人吵架,我不会吵架,被她骂得光剩下哭。自此之后我就总觉得她们都不喜欢我。只要跟她们中任何一个在宿舍独处,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上课的时候也总爱胡思乱想,于是开始不停地逃课。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有明确的求助要求,自知力完整,年貌相符,偏瘦,衣着朴素;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皮肤、脸面略显苍白。不主动与人接触. 不敢与咨询师对视。

家属反映:

刘某性格内向,最近情绪焦虑不安、低落。对周围人包括家人的神态举止和言谈过分敏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坚持正常上课,曾提出要搬离宿舍。睡眠不好,缺乏食欲。

四、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心理状态评估:

精神状态:敏感,有明显的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生理功能改变:睡眠差,偶伴心慌、胸闷、手心出汗等躯体异常感觉,无其他重大生理功能改变。

社会功能状况:学习效率降低;人际交往减少,与周围同学关系冷淡。

(二)诊断

该案例属于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的严重心理问题——即社交焦虑所致的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医行为,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不安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社交冲突引发的,且引发的现实刺激让求助者焦虑情绪加剧,持续时间两个月,内容泛化,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因此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三)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该求助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精神活动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相对稳定,并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来访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内心的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属于常形冲突,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而且从持续时间上也没有达到焦虑症的程度,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四)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原因。

心理因素:

(1)情绪方面,受紧张、焦躁等情绪的困扰而无法摆脱;

(2)存在消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自卑,宿舍人看不起自己;行为模式上过于消极,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

(3)求助者性格内向,对外界反应敏感。

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严格,与家人和同学交流少等诸多因素加剧了求助者的社交焦虑,并引发其生理、心理、社会等不良情绪和交往障碍。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评估、多层次统一”七方面要求,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

1、缓解焦虑,消除不良情绪。

2、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模式。

(二)、远期目标

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协助求助者调整认知,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学习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适应行为,促进人格的进一步成熟。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

2、放松技术

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时间:每周一次咨询,每次50分钟,共7次。

咨询收费:免费。(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测验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与求助者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商定咨询目标等;

2、咨询阶段: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应的认知和情绪;

3、巩固阶段:巩固前几次的咨询成果,并促进求助者学以致用。

(二)具体的咨询过程:

第一、二次咨询

时间:20xx年11月9日、11月16日

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与求助者本人签订行为契约;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来访者资料;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实施方案。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运用倾听技术,通过咨询师的尊重、真诚、热情等与求助者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求助者开始倾诉引发症状的现实问题,即她与舍友之间的冲突事件,以及两个月来在宿舍里的紧张不安、难受压抑的情绪,并提出困扰自己的问题:搬离宿舍还是继续留在宿舍。

(2)第二次咨询:巩固初诊时的咨询关系,运用摄入性会谈搜集求助者的成长史资料,进而了解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早年回忆中有无负性情绪记忆等资料。

第三、四次咨询

时间:20xx年11月23日、11月30日

目的:向求助者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适用性,并帮助求助者分析和理解困扰自己的是不合理信念而非现实冲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产生不良情绪的不合理认知根源,促其进行自我审查。

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放松技术

过程:

(1)第三次咨询: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通过启发求助者想象一个她不希望发生的情景(宿舍里),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紧张不安的情景中,让她体验这种情景下的强烈情绪反应;帮助求助者调整自己的认知(“有什么理由让宿舍的人都喜欢我呢?即使她们不喜欢我又能怎么样,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来体验适度的情绪反应;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体验的过程,并总结自己情绪的变化,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并传授求助者放松技术,在平时产生紧张情绪是用放松来缓解焦虑。

(2)第四次咨询:帮助求助者意识到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并领悟到不合理信念才是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原因,由此导入“合理性绪疗法”。咨询内容部分摘录如下:

咨询师(以下简称咨):那次吵架之后心情如何?

求助者(以下简称求):很不好!(低下头)她特别能吵架,甚至都骂脏话,我从来都没有被人那么骂过,宿舍里的人都有点怵她,谁也没有帮我说话,那天晚上我老睡不着……(流泪片刻)我们宿舍里连我八个人,有五个都是来自市里的,我和另两个来自县城,她们俩一

个地方的经常在一起,我比较之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过人家,普通话说不好,长相一般、家境一般,我拿什么跟人家比呢?还总做错事。

咨:哦,舍友对你的评价怎么样?

求:没问过,不过在那种环境下我变得那么平庸,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沉默,低下头。) 咨:让我们先来谈谈“喜欢”,心理学将它界定为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我们可以按亲疏远近将我们的人际关系分为三个层面:喜欢、平常、讨厌。那么,你能用这三个层面来描述一下你和舍友之间的关系吗?

求:嗯(沉默片刻),跟我发生过争吵的和跟她关系不错的一个人,她们两个应该会讨厌我,其余五个人关系一般吧。

咨:那你那句“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换一种说法,怎么说?

求:嗯,(思考几秒)“大多数人跟我是平常的关系,只有一两个讨厌我。

咨:好,非常好。也就是说:你周围大多数人并不是不喜欢你,而只是平常的关系。你原来的认知有点以偏概全,当然,大多数人都容易有这种不合理信念,让陷入我们焦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些不合理信念。关键是如何识别这种不合理信念,然后以合理信念代替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这就是合理情绪疗法,我觉得特别适合处理你的问题,你愿意试试吗? ……

指导求助者按照下列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出来:

诱发事件A:卫生评比不及格引来宿舍长的辱骂

不良情绪C:紧张不安,烦躁

不合理信念B:卫生评比不及格是我的错,我什么都做不好,所有人都不喜欢我;

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信念,即B而非A,只有改变B即不合理信念才能消除负性情绪的产生。同时,帮助求助者审视自己信念中的不合理性,领悟其不合理信念实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并提醒求助者在生活中学会自我审查,随时发现不合理信念的存在,用正确的信念来取代。

第五次咨询

时间:20xx年12月6日

目的:针对求助者的核心错误观念进行辩论,并用“黄金规则”帮助其构建合理的社交信念。 方法:“产婆术”辩论技术

过程:1、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即内心的自卑,帮助求助者审查自卑的原因是什么(“我家庭条件特一般,她们都看不起我。”),用“产婆术”辩论技术(“如你所说,条件好的人会看不起你,那么你对待比你条件差的人是否也会看不起呢?”“如果不会,那么你又如何确定别人对你看不起呢?”)启发求助者发现其认知中不合理信念的存在,进而找到合理信念;2、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进行自我不合理信念辩论,一周一次“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第六次咨询

时间:20xx年12月14日

目的:在构建相关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排解内心的紧张感,并引导其形成正常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以适应新的大学宿舍生活。

方法:暗示法

过程:1、咨询师引导求助者领悟自卑感来源于人的消极自我暗示,消除自卑感的关键就是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将自己的优点列出来,自我激励等),并以此来排解内心的紧张感。2、家庭作业:写观察日记,重点记录自己改变后周围人的反应。

实施上述系统辅导一个月后,心理咨询师分别与求助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谈话或电话了解情况。据求助者母亲反映,求助者开始主动与家人和邻居交流,表达自己意见的次数增多;据求助者同学反映,求助者在宿舍开始参与讨论,主动找同学沟通,也在努力扩大社交范围。 第七次咨询

时间:20xx年12月21日

目的:巩固前几次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强化新的观念,从而使求助者能灵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成长。

方法:暗示法

过程:1、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体会和感受,并总结她的认知过程与行为的改变对自己和同学有何影响。

2、强化求助者的积极自我暗示:(1)建议每天早上照镜一分钟,微笑,心里默念五遍“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是快乐的”此类话。(2)建议求助者一周中至少有一个“放松日”,以此帮助求助者建立自我情绪调节机制。

3、建议求助者学习和模仿社交技巧和方法,提高社交技能。

4、施测:SCL-90、SAS、SDS,并与咨询前对照。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本人的自我评估: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在公共场所和社交场合焦虑的生理反应、情绪、行为在咨询治疗后得到改善。求助者在宿舍生活作息正常,恢复上课,与舍友关系略有亲近。

(二)、家属和同学的评定:求助者不那么敏感、退缩了,偶尔还会开玩笑了。

(三)、心理测验评估:施测SCL-90、SAS、SDS;

SCL-90:总分14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阳性项目数30,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SAS:标准分40,标准分数恢复正常;SDS:标准分38,无抑郁情绪。

(四)、咨询师评估:随访三个月,社会适应性明显增强;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社交焦虑不安的情绪基本得到控制,睡眠状态良好,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综合评估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四川省成都市所在单位成都XXXXXXXXX1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克服对狗恐惧的心理咨询案例XX成都XXXXXXXX摘要对...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理想国际教育高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摘要一个高中女学生小颖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颖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撰写格式及范文(最最新)

二级论文撰写要求摘自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渐淡定综合评审办法一心理咨询师二级综合评审具体评分标准二通过标准1考生提交论文两篇1案例报告2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2论文内容为40分每篇文章各为20分...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格式要求

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人员简历表注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注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操作技能综合评审文章撰写要求一评审文章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案例报告1个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1个具体题目可自行拟...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格式及要求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格式及要求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需要上交两篇论文该两篇论文必须符合附件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一案例报告1篇二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1篇该二篇报告文章的格式与要求见附件1及附表12综...

心理咨询师论文范文

一例失恋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求助者因失恋及对失恋的不合理认知导致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5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关键词失恋抑郁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

【最新】20x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撰写要求及格式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操作技能综合评审文章撰写要求本文摘自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一评审文章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案例报告1个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1个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二文章撰写要求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范文

我的成长印迹摘要这篇文章我通过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及剖析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阐述了自己如何从年幼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分析了自我人格的形成过程对影响我生命的重要人和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我清晰自己想成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一文章撰写要求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文章字数不少于3000字文章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5份考生应围绕文章主题收集相关...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格式及要求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格式及要求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需要上交两篇论文该两篇论文必须符合附件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一案例报告1篇二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1篇该二篇报告文章的格式与要求见附件1及附表12综...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撰写格式与要求

论文撰写格式与要求一论文选题论文采取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参加培训教程和考试指南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实际工作情况自行拟定二论文撰写要求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

心理咨询师考试 二级论文格式要求

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人员简历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操作技能综合评审文章撰写要求评审文章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案例报告1个,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1个,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一、文章撰写要求1、必须由考生独…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