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时间:2024.5.2

小学语文积累策略研究小课题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有效积累缺乏必要的研究。具体表现在:

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

 (二)、实验理论依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提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但有一层最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开始的,一至三岁有显著发展,三至九岁,其进展更为迅速,九至十三岁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制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显而易见,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增加积累的最佳时期。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丰富语言及知识储备,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乐于积累,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四)、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性原则。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如其所愿,施其所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

 (一)、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积累,做到当堂吸收。

(1)从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会感情、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不断调整好朗读时的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可使作者的语言、体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与体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朗读有很多方式,如范读、齐读、领读、个别读等,在“读”字上下功夫,我想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活动中积累。一提到活动,学生往往兴趣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这一特点,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作好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组织活动注意要做到有主题,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3)从传授中积累。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要爱好语文,擅长语文,这样才能充分把握课文,才能正确地向学生引导传授。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多阅读,多积累,努力拥有“一桶水”。课堂上,可精选课内外的一些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弥补学生积累中的不足,如与课文有关的诗歌、散文、成语、典故、对联等;还可以向学生推介自己喜欢而又适合学生的名人名言、名家名篇;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字、词,努力帮助进行区分纠正。

2、课余阅读积累,做好摘抄练笔。

(1)读与课文有关的书。中国作家我们可选宗璞、流沙河、朱自清、老舍、冰心、何其芳等人的书读;外国作家可选玛丽-居里、法布尔、泰戈尔、安徒生等人的书。只有多读这些人的书,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家,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

(2)读文化积淀深厚的名著。名著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留下的时代珍宝,一般都有较深厚的文化积累,对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也相应深刻一些,读名著,能够让学生更踏实、更智慧、更思维缜密。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外国的如莎士比亚、泰戈尔、雨果、列夫―托尔斯泰等。名著是品读不完、挖掘不尽的知识源泉,经常阅读,我们会从中掘取更多的知识矿产。

(3)读同龄人的书。同龄人更能理解同龄人的心理,更能引起共鸣,读同龄人的书,一方面可从他们的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一方面可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心理作出批判。读同龄人的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将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文化常识、语言文字知识,以及一些人生哲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做些摘抄,如好词妙句,成语典故,轶闻趣事等,努力写好读后感,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对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3、日常实践积累,做好观察感悟。

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实践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大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为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从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写作素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在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其形而且要观察其神,要善于联想与想象,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摸清学生读书状况和家庭基本情况,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实验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3、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使实验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1、学生喜欢语文,养成良好的自主积累的习惯。

2、丰富语言积累,促进语言发展,经受优秀文化成果的滋养熏陶,提高文化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3、初步发现积累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找到提高积累效率的有效途径;

4、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做好事情和取得成功的动力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需要兴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系到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关系到语文阅读质量的优劣。只有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和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就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目标要求,在教学建议中也特别指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本课题就是要求语文老师,更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研究,让语文老师从理论上理解阅读的含义、在课堂中渗透阅读方法、途径等,找出适合农村学生的阅读方法。

2、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一些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操作性较强的方式、方法。

3、通过本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阅读习惯的训练

包括: 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4、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适合本班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首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广泛涉猎大量的刊物。其次要动员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养。再次还可以指导学生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笔记本上写一个简明的阅读提要。

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呢?我经常从一些刊物上选取贴近生活,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立意、选材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以求让学生通过自己静心的领悟,体会到美文的魅力、阅读的乐趣。每到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自觉地拿出精美的笔记本,摘抄下美妙的词句、语段,并沉浸在反复朗读精美语段的愉悦中。

2、讲故事激发兴趣。

有的小学生不愿读书,学过的内容很快就忘掉,但听来的故事,反而能过耳不忘,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可见学生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

3、阅读感悟激发兴趣。

阅读是在多种感官协调下的一种体验活动。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默念、朗读、吟诵、朗诵、咏唱等,采用何种方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提倡阅读感悟,就是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提倡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进行表扬,看法无对错,重点是有自己的个性。

4、竞赛激发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活动引领兴趣激发。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可以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 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搜集相关图书,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

1、走进课堂,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尝试性课堂教学。

2、大量阅读书籍,进行“我爱阅读”的比赛,积累一些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3、走进家庭,评选书香家庭,并初步形成一些激发读书与学习兴趣的措施及方法。

第三阶段: 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集。

(3)上汇报课。

第四阶段: 研究的推广阶段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隐性成果:

1、学生方面:

(1)学生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针对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师每天检查,督促学生去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家校的配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阅读,从不愿意读书到我要读书,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的书籍也变得丰富多样,识字量,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越。

(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了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

通过问卷调查,各老师发现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发现要提高阅读的能力,方法最关键。各位课题组的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识字量,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把阅读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学中,并有独立的阅读课,教会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去阅读各类的文章,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

学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语交际,尤其是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有作文课,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如何去写。在开展了“我爱读书、我要读书”的活动中,学生积极阅读,课堂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口头表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通过要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落,学生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带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语文成绩的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身趋势。

(5)阅读带动行为,学生更加知礼仪、懂感恩。

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迷茫的双眼;书籍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懵懂的心灵。阅读可以明理,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从读书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从书中知道了礼仪,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级中同学们之间打架、骂人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互帮互助的风气已然形成。这是意外的收获。

2、教师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从理论上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实践性,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做好一个授课型的老师转变成一个研究型的老师。

(2)、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阅读方法和技巧,解决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带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数和质量明显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升趋势。

(3)、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我教学理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大为改观。而且经常与同事的交流,带动了学校的教研工作,给学校教研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学校的教研面貌焕然一新。

(二)、显性成果:

1、学生方面:

(1)、中华经典诵读中才华的精彩呈现。

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长久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激情,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时时感觉到阅读的魅力,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广大博深,增强了自信。学校的朗诵《诵国学经典 扬中华文化》获得年级组的一等奖。

(2)、优秀读书笔记的展示。

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通过对优秀读书笔记的展示,帮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争胜心,在我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

(3)、优秀作文投稿。

学生的优秀作文被推荐到各类的作文大赛中,其中丁芝瑾同学在作文“《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读后感”在榆次报发表。

(4)、读书小报的制作。

为了保持学生读书的热情,我们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最显著的就是读书小报的制作,小报的内容丰富,有读书感悟、读书名言、优秀文章等。同时,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览,既树立了榜样,表扬了优秀学生,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争胜心。

2、教师方面

(1)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2)在教研组的活动中,我通过多种途径亮出自己课题研究的成果,多次开设课题研究课,“立靶子,树典型”,不怕犯错,大胆实践,请同仁们批评指正,以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我讲授的《泉城》在学校优质课评比中,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3)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每次的研究课活动后,我都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用教学后记、教学感悟等一些有效方式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教育教学论文。三年多来,我听课后、上课后的反思撰写了十多篇;编制教学课例、案例三个;教育故事三篇;撰写教学论文两篇。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下的问题:

1、阅读的依赖性。学生读书开始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没有形成习惯。更谈不上兴趣,读书不认真,敷衍。

2、教给了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多数学生还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对老师的好办法置之不理。

3、阅读的肤浅性。对于读书笔记,学生摘抄的多,感悟的少。小部分学生只读不写,读起来也走马观花,粗略阅读,起不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对于摘抄的好词好句,只是摘抄下来就完事了,不会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阅读的单一性、片面性。对于书籍的阅读,内容没有选择性,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好,只是读自己喜欢的漫画书或者一些侦探书、武打小说,书的类型过于单一,对于文学书籍和有教育意义的书读之甚少,造成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缺乏交流,缺乏探讨。学生读书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各读各的书,对书的内容不交流,不探讨。不仅不和家长交流,也不和同学交流。

6、读书没有持久性。有的学生对于读书,刚开始特别的有新鲜感,过了一段时间,课外书籍就扔到了一边,看也不看一眼。

对于在阅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应对措施:

1、有计划的阅读。我针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书店创建活动中,让学生定期去借书、还书,在阅读各种书籍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效果。

2、阅读时间巧安排。各班每周都有阅读课。在课上,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科学阅读。每天早、午饭后有定时阅读时间。

3、阅读的持久性。为了让学生长久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激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时时感觉到阅读的魅力。比如:阅读心得交流,读书手抄报,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等。

4、书籍的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阅读,避免读书的盲目性,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5、阅读方法的指导。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借鉴,互相促进。

6、阅读方式的选择。阅读的单一性也是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方式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读,在读中交流、探讨;可以采取亲子读,让父母和学生一起读,在读中感受家的温馨;可以采取自荐读,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鼓励其他学生读……让学生时常感到耳目一新,天天有新奇,天天有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虽已结题,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所探索出来的途径和方法,必将为今后指导、激励学生读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新的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学生又将给我们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继续探索指导、激励学生读书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

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语文作文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次营中心小学赵晋玲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

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问题让学生不惧怕作文二问题产生的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

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在改革的大潮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

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表

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

子课题研究计划书

子课题研究计划书工作室成员所属学科或领域所在学校项目名称董格小学语文华阴小学小学中高年级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20xx年11月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简述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这固然有言之无物的原因但也受...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quot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quot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面向新...

语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绿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课题组第二阶段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我校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能够正常顺利地开展达到预期目标严格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实施研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使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不断...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我校的现状我校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

小学语文1年级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

语文课题研究计划(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