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时间:2024.5.2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授奖项目目录

一等奖(共14项)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共92项)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共85项)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20xx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第二篇:20xx年度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


20##年度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

前    言

小麦播种将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科研人员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情况和技术,科学分析今年小麦生产有利、不利因素,汇编了《20##年度山西省小麦生产技术》,以指导我省小麦播种及生产。该技术汇编紧扣生产实践,将应对阶段性干旱、低温冻害(冷害)、干热风的主动技术与减灾应变技术相结合,考虑了近年来我省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的变化,将在小麦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镇压、重施底氮(肥)、冬水前移、拔节期增量灌水,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写入其中。

欢迎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麦农参考使用。

目   录

20##年度山西省小麦播种及生产建议... 1

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9

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35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7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51


20##年度山西省小麦播种及生产建议

20##年度小麦生产期间,我省遭受了严重阶段性干旱和早春气温持续偏低,使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等不利因素。但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政府积极投入,农技人员科学应对和麦农的共同努力,在我省小麦播种面积下降2.5%的情况下,实现了总产24.0亿公斤的好收成,较上年度增加3.5%,平均亩产达226公斤,增长6.2%。丰收来之不易,干旱、低温冻害和干热风仍是影响我省小麦总产和单产稳定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耕作粗放、品种布局不合理、技术选用不当等人为因素也对小麦稳产高产构成威胁。小麦播种前夕分析今年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抓住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来年小麦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有利因素:一是国家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为鼓励麦农种粮,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如20##年度除良种补贴等种粮直补外,小麦生育期根据小麦苗情和气象因素给予抗旱、一喷三防等临时补贴,促进了小麦生产;二是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使土壤肥力逐年提升,提高了小麦抗逆性,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三是随着“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在抵御阶段性干旱和低温冻害(冷害)的效果显现,对提高单产和总产将发挥更大保障作用;四是整乡整县高产创建的推进和高产创建示范的带动效应,将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不利因素:一是小麦价格低迷,农资快速上涨,加之玉米价格坚挺,可能导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二是小麦主产区伏期降雨偏少,据统计,自7月份到目前(9月4日)我省南部麦区的临汾市、运城市降雨量低于去年和常年,其中临汾市162.6 mm、运城市215.4mm,晋城市降雨较多为328.1mm,若9月份再无大的降雨,其底墒将较去年差,对播种和抵御干旱将造成影响;三是7、8月份降雨偏少和9月上旬气温偏低,使夏玉米生育期普遍推迟10~15天,这可能造成夏玉米晚收,小麦晚播。

20##年度,我省小麦生产的总体思路是:确保小麦播种面积、优化品种布局、狠抓标准化播种、主推十项生产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冬春壮苗群体、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小麦单产、总产和种植效益上台阶,推动我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标准化播种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良种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各地应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品种布局,高优并重,选择综合抗逆性好的良种,发挥其优良的抗旱耐寒、节水抗逆、高产稳产潜力,切忌一味求新、频繁更换品种。其中中部麦区应选择冬性、强冬性品种,南部应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

1、南部水地可种植:济麦22、良星99、临优20##、临汾8050、舜麦1718、临Y 7287、烟农19、临优20##、晋麦83、晋麦84、临远8号等。

2、南部旱地可种植:临丰3号、晋麦79、晋麦85、临抗11号、临抗19、运旱21-30、晋麦47、运旱20410、长6359等;

3、中部晚熟水地可种植:京冬8号、中优206、京9428、长4738、太5902、晋太9923、中麦175、长麦6686、汾4846等;

4、中部晚熟旱地可种植:长6878、泽麦2号、太10604,长麦6135、长7016等。

(二)、适期播种

小麦适播期平均气温为14~18℃,其中旱地和冬性品种在16~18℃,即适当早播;半冬性品种应在14~16℃播种,即适当晚播。因此,南部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5日~9月30日,中部晚熟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0日~25日,越冬期叶龄达5.0~6.0片叶龄,亩总茎蘖数80万~90万为宜,既要避免早播冬前旺长,水肥消耗过多,抗冻性降低,春季弱苗,又要避免播种过晚群体小,遇冬春阶段性干旱,群体偏小影响产量;南部水地适播期为10月5日~10月10日,中部晚熟水地适播期为10月1日~5日,越冬期叶龄在4.5~5.5片叶龄,亩总茎蘖数在60万~80万为宜。因近期低温等因素,预计今年夏玉米收获期有所推迟,针对这种情况应早作小麦播种准备工作,一旦夏玉米成熟应立即收获,整地播种,若播期过晚可通过增加播量补晚。

(三)、适量播种

合理播量是确保适宜的基本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的重要环节。播量应根据品种、播期和肥力合理调整。品种上,主茎分蘖并重型品种播量适当减小,主茎成穗型品种适当增加;播期上,早播播量减少,晚播播量增加;地力水平上,高肥力田块,播量适当减少,低肥力田块适当增加,但不能过大,以免基本苗过大,而造成弱苗。适播期内旱地适宜播量为7.5~10公斤,水地适宜播量为:条播12.5~15公斤,撒播15~17.5公斤。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减少或增加播量0.5公斤。

(四)、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耕层土壤深厚,松紧适度,地面平整,保水、保肥能力强,水、肥、气、热协调,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总原则是以深耕或深松为基础,与耙耱、镇压相结合,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整地质量。

生产实践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后翻耕或深松后,旋耕两遍播种镇压质量好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健壮,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整地播种质量差和播种后没有镇压的麦田,耕层土壤翘墟,失墒快,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要强化“七分种,三分管”的思想,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播后及时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旋耕播种已成为小麦主要播种方式。旱地一般旋耕播种镇压等一次性完成,水地玉米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都易造成“虚土层”太厚,播种深浅不一。播种过深、出苗期长、养分消耗多弱苗,不仅影响冬前分蘖,而且易感染腥黑穗病等;播种过浅,易造成“吊死苗”,抗旱、抗冻和后期抗倒伏能力降低。因此,整地播种应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深即深耕25cm以上,打破犁底层;细即适时耙地,耙碎明暗坷垃;平即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实即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无加空暗垄;足即底墒充足,粘壤耕层土壤含水量应在20%以上、壤土18%以上、沙土16%以上,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确保一播全苗。

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技术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团粒结构,已成为我省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应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同时配合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低产田变中产田,中产田变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提升麦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单产稳定持续提高。同时根据我省土壤肥力、生产技术现状做好秸秆还田配套技术措施。玉米秸秆还田应采用大马力秸秆粉碎机械,高速旋转低速运行使秸秆完全粉碎,要求长度小于5cm,并去除压倒未粉碎秸秆,地头过多秸秆应撒匀,配合深松、旋耕两遍,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接触,促进腐熟,避免吊根黄苗。一年一熟的旱地休闲麦田应在8月份中旬深耕翻,促进纳雨蓄墒和秸秆腐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水地麦田,玉米收获后,立即秸秆还田,连续2-3年未深耕翻或深松麦田应先深翻或深松一遍后,再旋耕播种。

三、深耕、深松、耙耱和镇压技术

(一)深耕、深松

2米土体是巨大的土壤水库,有效贮水量465毫米。小麦的根系可下扎2米以下,连续旋耕播种使土壤在15~20cm处形成犁底层,不利于根系下扎。深耕或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增强通透性,促进根系下扎,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深耕还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因此,一般旋耕播种2~3年的田块,应耕翻或深松1年。

(二)耙耱

耙耱可破碎坷垃,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机耕或旋耕后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沉实土壤,破除坷垃,保墒。

(三)镇压

镇压有播种前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播种前镇压指在整地后播种前镇压,要求上虚下实,避免秸秆还田使土壤悬虚;播种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播后镇压的时间和工具,视土壤水分而定,一般应随播随压。但土壤过湿的麦田,应适当推迟镇压时间,以防板结,影响出苗。

四、重施底氮(肥)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使土壤碳/氮比大幅提高,氮肥施用不足,易造成生物争氮。因此玉米秸秆还田麦田应配套重施底氮(肥)技术,可有效调节土壤碳/氮比,避免生物争氮,增加分蘖和总茎数,提高成穗数而增产。氮肥可采取一次性底施,实现高产,或采取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需亩施纯氮18公斤、P2O5 9公斤、K2O 7公斤;亩产500~600公斤:需亩施N 16公斤、P2O5 7公斤、K2O 6公斤;亩产400~500公斤:需亩施N 14公斤、P2O5 6公斤、K2O 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需亩施纯氮12公斤、P2O5 5公斤、K2O 4公斤。

五、冬水前移技术

确保足墒播种基础上,提前限量冬浇(30m3/亩),不仅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秸秆腐烂,还可有效解决土壤悬虚,塌实土壤,促进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和产量。因此可将冬浇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12月中下旬),前移到冬小麦三叶期以后(11月中下旬),亩浇水量30m3左右。浇水后墒情适宜应及时中耕松土或耙耱保墒,弥封土壤裂缝,确保安全越冬,并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冬水春用。

六、拔节期增量灌水技术

连续秸秆还田使土壤蓄墒保水能力提高,加之中耕松土或耙耱保墒措施,可将春浇时期由返青起身期适当推迟到拔节期,并采取增量灌水,即由50m3/亩增加到60m3/亩,不仅可满足小麦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减少不育小花小穗,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还可有效抵御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实现节水高效栽培。

七、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一喷三防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除休闲期及时翻耕灭茬和中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和压低虫口密度外。播种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因耕作制度改变和连续秸秆还田,导致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和金针虫)虫口密度逐年增加,土传(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及苗期病(腥黑穗病)害加重,使用包衣种子、拌种或土壤处理是最有效防控措施,是确保苗齐、苗全的基础。未包衣种子可在播种一天进行拌种。根病发生较重地区和地块,可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按未包衣种子50kg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剂75g)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拌种药剂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不能随意加大用量,以免产生药害。旱地小麦拌种时可亩添加50克磷酸二氢钾或旱地龙50~60克兑水2.5公斤,拌种25公斤,促进生根,提高抗旱能力。

对地下害虫、吸浆虫重发区和田块,还应进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mL,加水1~2kg,兑细土25kg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kg,兑细土15~20kg,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兼有干热风,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防治病害的药剂+抗干热风增产剂,即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全田均匀喷雾。可起到杀虫、治病、抗干热风,一喷三防之作用。

八、小麦防冻减灾高产技术

小麦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其冻害程度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有关。防御冻害一是选用冬春性适宜品种,搞好品种布局;二是按照品种冬春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在适播期冬性强的品种应适当早播,春性强的品种适当晚播;三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冬前苗龄5叶1心~6叶,安全越冬;四是一旦发生冻害,立即补肥浇水,促进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损失。

九、旱地小麦抗旱防冻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选用抗旱抗冻生态型品种,建立“一主二副三搭配”的用种制度。“一主”是指以冬性品种为主干品种;“二副”是指早播或晚播时搭配使用的强冬性品种和弱冬性品种;“三搭配”指强冬性、冬性、弱冬性三种生态类型的品种合理搭配使用。二是确定麦苗抗旱防冻生态指标,严格掌握适期播种。南部旱地小麦播期为9月20日至9月30日,中部旱地小麦播期为9月15日至9月25日。三是麦秸还田,氮磷配合,重施氮肥。四是隔年深松(耕),播前旋耕,耕后细耙;留沟播种,播后镇压,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麦苗抗冻能力。五是控制“三虫”,预防“三病”。采取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兼治麦蚜、麦红蜘蛛和黄矮病。锈病、白粉病和腥黑穗病重发区,采取两种药剂拌种,综合防治。

十、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本年度山西第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山西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决定,推广地膜覆盖小麦60万亩,每亩补贴60元,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20##年小麦地膜覆盖项目实施方案》,每亩地膜购置补贴40元、覆盖机具购置补贴10元,覆盖作业补贴7元,配套栽培新技术培训3元。

地膜覆盖具有保墒节水,提高地温,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从而使旱地小麦获得高产、稳产。该技术在推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才能获得更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一是地膜覆盖田块应土层深厚,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亩产水平在200公斤/亩左右的壤质肥旱地实施,肥力水平低、沙壤或重粘壤均不适宜实施;二是地膜覆盖地区年降雨量应达到400mm以上,且伏期降雨应达到或高于常年降雨量,伏旱年份或地区不宜进行地膜覆盖,同时地膜覆盖田块应做好伏期深翻耕,充分纳雨蓄墒,增加深层土壤贮水量,播前应做好保;三是地膜覆盖是一种耗水高产栽培技术,同地块连续实施地膜覆盖,土壤深层水分过度消耗,若深层土壤含水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将大打折扣,可与露地栽培轮换播种;四是整地质量差,残茬多,地面不平的地块,应重新深耕或旋耕,深埋残茬,耙实土壤,达到地面平整、无坷垃、无残茬,上虚下实,方可覆盖地膜,否则不应实施地膜覆盖;五是地膜覆盖后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快、分蘖能力强。因此,播种期应较露地麦田推迟5~7天,适当减少播量,以防冬前旺长,同时还应适当增加肥料投入,以防早衰;六是缩小行距或增加播幅提高成穗数,行距宽,亩成穗数少是制约地膜覆盖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因此可改进覆膜播种机械缩小行距或借鉴宽幅精播技术适当增加播幅,提高亩穗数,实现再增产;七是地膜覆盖麦田管理上,应进行膜侧划锄保墒,减少未覆盖行间蒸发,及时查膜,对破损或大风揭膜地方及时培土护膜,生长后期适时揭膜,降低地温,防止根系早衰,延长灌浆时间。


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山西省南部水地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秸秆还田、耕地整地、播种、播期播量、施肥浇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南部冬麦区(国家黄淮麦区北片)的中高产水地小麦生产。

2 术语和定义

2.1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水地小麦

指运城市、临汾市、晋城市和长治市部分县(区)小麦种植区域,具有灌溉条件,小麦生产中,可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灌溉的麦田。

2.2高产

产量水平在亩400~500kg。

2.3中产

产量水平在350~400kg。

2.4主茎成穗型品种

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单株有效成穗数小于1.5穗/株。

2.5主茎分蘖并重型品种

有效成穗数靠主茎和分蘖构成,单株有效成穗数大于1.5穗/株。

2.6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2.7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0kg/m3,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不增加。

3群体动态、产量结构

3.1群体动态

主茎成穗型品种,亩基本苗25万左右,冬前总茎数70万~80万,冬前个体叶龄5叶~5叶1心,2~3个分蘖,5~7条次生根,春季最大总茎数80万~100万;主茎分蘖并重型品种,亩基本苗20万,冬前总茎数60万~80万,冬前个体叶龄5叶1心~6叶1心,2~4个分蘖,5~8条次生根;春季最大总茎数80万~100万。

3.2产量结构指标

高产田亩穗数40~45万、穗粒数30~32粒、千粒重42~45g;中产田,亩穗数35~40万、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2~45g。

4 规范化播种

4.1播前准备

4.1.1品种选择 选用经山西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当地试验、示范,适应山西省南部冬麦区生产条件下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品种应具有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抗寒、抗干热风的高产品种。高产麦田可选用:舜麦1718、临汾8050、临优20##、晋麦84、良星99、济麦22;中产麦田可选用:临Y7287、烟农19。

4.1.2种子质量  选用种子的质量应符合GB 4404.1-1996规定指标。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4.1.3种子处理  播前选用高效低毒专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未经包衣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按未包衣种子50kg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剂75g)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4.1.4秸秆还田和足墒下种  前茬作物是玉米的麦田,应用大马力玉米秸秆还田机械,高速运转低速运行进行粉碎还田,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5cm,压倒未粉碎秸秆应去除,堆积的秸秆应撒均匀。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80%。土壤墒情较差时应造墒,确保足墒下种,出全苗。造墒时间应在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进行,浇水不宜过多,一般亩40 m3~50m3,以免延误小麦适期播种。未造墒且墒情较差麦田,应在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锄划破土,辅助出苗。

4.1.5重施底氮(肥),平衡施肥  高肥力麦田: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0g/kg以上,亩产水平400~500kg麦田,亩施肥量为:纯氮(N)12.5~15kg、磷(P2O5 )8~9kg、钾(K2O)6~7kg,配施硫酸锌和硫酸锰各1kg;中肥力麦田: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8.0g/kg左右,亩产水平350~400kg,施肥量为:纯氮(N)10~12.5kg、磷(P2O5 )7~8kg、钾(K2O)5~6kg,配施硫酸锌和硫酸锰各1kg。同时提倡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或精制有机肥。施用方式,氮肥采用一次性底施或70%底施+30%拔节期浇水时追施,其余肥料均作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1.6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mL,加水1~2kg,兑细土25kg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kg,兑细土15~20kg,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4.1.7耕地整地  采用旋耕整地的麦田,应每隔2年深耕翻一次,翻耕深度23~25cm,或秸秆还田后深松25~30cm,以破除犁底层。

  耕翻或深松后,应及时旋耕1遍,旋耕整地后应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深就是深耕25cm以上,打破犁底层;细就是适时耙地,耙碎明暗坷垃;平就是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实就是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无加空暗垄;足就是底墒充足。

4.1.8畦面规格  整地时最好不破坏旧畦,新打埂筑畦时,畦宽2.5~4.0m,畦长50~60m,畦埂宽30~40cm,畦宽和畦长不宜过大,以便控制灌水量。

4.2播种

4.2.1播种期

小麦从播种至越冬期,山西省南部冬麦区0℃以上积温500~570℃为宜,其适播期在10月1日至10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2日至10月12日,运城市适当推迟,临汾市北部的洪洞县、霍州市、晋城市和长治市适当提前。

4.2.2播种量

适播种期内,根据成穗规律确定基本苗数。主茎成穗型的品种,亩基本苗25万左右;主茎分蘖成穗型品种,亩基本苗20万左右。适播期内,高产田和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好的田块基本苗宜少,中产田和秸秆还田质量差的田块基本苗宜多。适播期后每推迟1天亩基本苗增加0.5万~1.0万。

4.2.3播种方式、行距、深度

播种应采取宽幅条播机播种,行距20~25cm,播幅6~8cm,播深3~5cm。播种机应匀速运行,田埂边沿和地头,应不漏播、不重播。

4.2.4播种后镇压

播种机械应配备镇压机械,采取旋耕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若土壤悬虚可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土壤墒情差,土壤悬松严重,可浇蒙头水,沉实土壤,确保出苗。

5冬前管理

5.1 查苗补种

小麦播种后10天左右应进行查苗补种。补种应选用同一品种,开沟撒播,并适当增加播量,撒种后先用脚踩1~2遍再覆土,覆土后再踩1遍,确保出苗。土壤墒情差时,可开沟浇水补种,确保出苗。

5.2冬前化除

小麦三叶期后到越冬前日均温度10℃是化学除草最佳时期。考虑到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麦田杂草出土率才能达到90%以上。因此,山西省南部冬麦区应在11月上中旬的晴天进行,遇到大风或大幅降温(日均气温低于5℃)应立即停止化除。阔叶杂草用75%巨星干悬浮剂1g/亩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亩,兑水30kg喷雾防除。节节麦可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30mL/亩,兑水30kg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70mL/亩,兑水30kg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发麦田可将上述药剂减量混喷防除。

5.3 冬前病虫害防治

出苗后应注意监测防治地下害虫,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应及时防治。撒毒土防治: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亩,或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250~300mL/亩,兑水2.5~3L拌细土40~50kg,拌匀后沟施,或顺垄撒施后划锄覆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顺垄浇施,都可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对蝼蛄危害麦田可用麦麸、饼粉5kg,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g/亩,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kg。同时还应注意监测防治冬前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压低越冬基数。

5.4 冬水前移技术

将越冬水由传统的12月上中旬(昼消夜冻),亩灌水量40~50m3,前移到11月上中旬,灌水量控制在30m3左右,可达到“冬水前移、限量灌溉、塌实土壤,促根增蘖”的效果。浇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

对浇过蒙头水麦田或整地质量高、未秸秆还田、土壤肥力好,群体偏大的麦田,可不浇冬水。

5.5 禁止麦田放牧

5.6冬前冻害的预防与补救

越冬前小麦未经过耐寒性锻炼而发生大幅降温过程易造成冬前冻害,尤其是早播、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土壤翘墟麦田,可能造成无法安全越冬,返青困难。山西省南部冬麦区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大幅降温过程来临前,应提前浇越冬水抵御冬前冻害。冻害发生后应根据冻害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冻害较轻,仅叶片受冻麦田,可不采取措施或锄划提温,促进生长;冻害较重,主茎和分蘖受冻死亡的麦田,应立即浇水,促进冬前生长、分蘖,确保安全越冬,早春管理措施前移,促早发。

6 春季管理

6.1轻耙轻耱、锄划镇压

早春顶凌期浅耙或轻耱,去除枯叶,弥合裂缝;返青期,及时锄划镇压,达到增温保墒,促进返青。

6.2春季防除杂草

冬前未防除杂草或防除不彻底,杂草较多的麦田,应在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到拔节期(2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进行化学除草。药剂和注意事项同冬前期。拔节期后不能进行化学除草,应通过人工拔除麦田杂草。拔除较晚,杂草已结籽,拔除的杂草应带出麦田,干后焚烧。

6.3 浇水追肥

冬浇麦田、土壤墒情较好麦田、群体过大的高产麦田应在拔节期(3月下旬到4月上旬)采取一次性增量浇水60m3,即可满足后期水分需求,又可抵御晚霜冻害,实现高产。

未冬浇麦田、冬浇过早土壤墒情差、或冬前冻害、群体较小的麦田应将浇水追肥时间提前到起身期到拔节初期,并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7.5~10kg,同时拔节期应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再次浇水,灌浆期不再浇水。

6.4春季病虫害防治

起身后进入小麦病虫害危害盛期,这一时期应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主要防治“两虫三病”即蚜虫、吸浆虫和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6.4.1小麦蚜虫  4月上旬麦蚜初发期,百株蚜量达200头,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亩或3%啶虫脒乳油40~5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扬花灌浆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120mL/亩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2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6.4.2小麦吸浆虫  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策略,当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5头时,4月中下旬蛹期撒毒土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mL/亩加水适量,拌细土制成毒土,或3%甲基乙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于麦垄间,然后及时中耕浇水,同时在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1000~1500倍液40~50kg于傍晚喷雾。

6.4.3小麦白粉病  孕穗至抽穗期,白粉病零星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 g/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灌浆期,白粉病发生比较严重,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2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等,兑水40kg喷雾。

6.4.4小麦锈病  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通过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g/亩、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g/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 g/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扬花前后,田间发病比较严重时,用25%戊唑醇水乳剂50~60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g/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等,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6.4.5小麦赤霉病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小麦抽穗~灌浆阶段,遇到阴雨连绵,潮湿多雾,闷热天气时,应注意预防。扬花初期,田间零星发病是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可用50%多·福·硫可湿性粉剂(多菌灵·福美双·硫磺)100~150g/亩、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g/亩等,兑水40~50kg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

6.5 预防晚霜冻害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应密切关注,积极预防,并做好补救。防御和补救措施主要有: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或叶面配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如天达-2116(壮苗灵)等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6.6预防干热风和后期“一喷三防”

山西省南部冬麦区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常遇到干热风(气温高于30℃,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3~4米/秒)或雨后青枯(持续高温突然降雨,又立刻晴天),易造成早衰,粒重下降。因此,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在灌浆中期可通过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在干热风来临前用醋酸或化学调控剂叶面喷施,或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热能力,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

一般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天气变化,开花灌浆期进行“一喷三防”2~3次,能有效提高粒重,预防干热风。“一喷三防”可选用杀蚜虫的药剂加防治病害的药剂加抗干热风增产剂,即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g/亩,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亩,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亩,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兑水30kg进行全田均匀喷雾。

7 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

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山西省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耕地整地、播种方式、播期播量、病虫防治、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南部冬麦区临汾市、运城市、晋城市和长治市部分县(区)旱地小麦生产。

2 术语与定义

2.1旱地小麦

指小麦生产中,不具备灌溉条件,完全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麦田。

2.2旱薄地

土层相对较浅、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正常降雨年份按照本规程亩产在200~300kg。

2.3旱肥地

土层相对深厚、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正常降雨年份按照本规程亩产在300~350kg。

2.4高产 

指按照本规程实施,在不增加投入条件下,比目前常规栽培措施增产5~10%。

3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

3.1群体动态

亩基本苗15万左右,冬前亩总茎数60万~90万,个体叶龄为5叶1心~6叶1心,3~5个分蘖,次生根6~10条;春季亩总茎数80万~100万。

3.2产量结构指标

旱薄地:亩成穗数25万~30万,穗粒数25~28粒,千粒重38~40g左右。

旱肥地:亩成穗数30万~35万,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38~40g左右。

4 规范化播种

4.1播前准备

4.1.1品种选择 选用经山西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当地试验、示范,适应山西省旱地生产条件下种植的节水抗旱高产型小麦品种。品种特性应具有节水耐旱性强、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抗寒等综合抗逆性好。可选择临旱536、运旱20410、运旱21-30、晋麦79号、泽优1号、晋麦76、晋麦85。

4.1.2种子质量 选用种子的质量应符合GB 4404.1-1996规定指标。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4.1.3种子处理  播前选用高效低毒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未经包衣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按未包衣种子50kg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5%三唑酮粉剂75g)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4.1.4一次性施足底肥  亩施用纯8~10kg,磷(P2O56~8kg作底肥。提倡增施亩优质腐熟有机肥2000kg以上或精制有机肥200kg以上,有机肥应在深耕时施入,精制有机肥和化肥在整地播种前施入。施用的肥料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1.5伏期深翻耕或深松,纳雨蓄墒  一年一作休闲制麦田,应在8月上中旬进行深耕翻25~30cm或深松30cm以上,以破除犁底层,充分纳雨蓄墒,9月份雨后,墒情适宜时应及时耙地保墒,确保小麦播种墒情适宜;实行免耕的地块,间隔2~3年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

4.1.6整地

一年一作休闲麦田,若9月份中下旬降雨偏少、表墒差时,应尽量减少播前旋耕整地,避免失墒,可采取施肥旋耕整地播种一次性完成;一年二作麦田应尽量采取秸秆还田、旋耕整地、播种连续作业,缩短间隔时间,减少失墒,确保出苗。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适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运城市适当推迟,临汾市、晋城市和长治市部分县(区)适当提前。

4.2.2 播种形式、行距和播深  采用机械条播,行距18~20cm,播深5cm左右,表墒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

4.2.3 播种量  亩基本苗12万~18万为宜;正茬早播基本苗适当减少,复播晚播基本苗适当增加。

 

4.2.4 镇压  条播应顺播种沟镇压;旋耕条播机械应配备镇压机械,旋耕、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播种后及时重耙耱,即可沉实土壤、保墒提墒,又可耙平旋耕播种留下土垄,确保出全苗。

5 冬前管理

5.1 查苗补种

播种后7~10天应进行查苗补种。补种应选用同一品种,开沟撒播,并适当增加播量,撒种后先用脚踩1~2遍后覆土,覆土后再踩1遍,确保出苗;表墒较差麦田可催芽补种或顺播种沟浇水补种。播后出苗前遇小雨应注意板结,遇到板结应在早晨趁墒用钉耙破除板结,辅助出苗。

5.2 冬前麦田化学除草

小麦三叶期后到越冬前日均温度10℃是化学除草最佳时期。应在11月上中旬的晴天进行化学除草,遇到大风或大幅降温(日均气温低于5℃)应立即停止化除。旱地麦田主要以阔叶杂草为主。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g/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亩左右或72%2,4-D丁酯乳油40~50mL/亩,兑水30kg喷雾防除。

5.3 冬前病虫害防治

出苗后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应及时防治。撒毒土防治: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亩,或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250~300mL/亩,兑水2.5~3L拌细土40~50kg,拌匀后沟施,或顺垄撒施后划锄覆土,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顺垄浇施,都可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同时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应密切监测防治红蜘蛛和麦蚜,压低越冬基数。红蜘蛛可用20%哒螨灵乳油20~40mL/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兑水40~50kg,在晴朗无风的上午10点后,下午4点前喷雾防治。麦蚜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13.3mL/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

5.4 越冬前中耕镇压耙耱

越冬前适时中耕,旺苗田应在晴天深中耕6~7cm断根,或用石磙等镇压器碾压,控旺转壮;壮苗田应浅中耕田3~4cm,轻耙,破除坷垃、弥合地缝保墒。

5.5 禁止麦田放牧

6 春季管理

6.1 顶凌浅耙、返青期镇压、起身拔节期锄划

早春顶凌浅耙,保墒增温;返青期可用石磙或镇压器辗压1~2遍,镇压应与锄划或轻耙耱结合,提墒保墒;起身拔节期应锄划1~2次,即可保墒,又可清除杂草。

6.2早春趁雨追肥

弱苗田、晚播复播麦田、冬前旺长脱肥麦田,应趁早春降雨撒施或沟施尿素3~5公斤,促弱转壮。

6.3春季防除杂草

冬前未防除杂草或防除不彻底,杂草较多的麦田,日平均温度在5℃以上到拔节期前(2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进行化学除草。药剂和注意事项同冬前期,也可结合拔节期锄划清除杂草,拔节期后不能进行化学除草,应通过人工拔除麦田杂草。

6.4春季病虫害防治。

山西省旱地春季麦田以防虫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防治。

6.4.1小麦红蜘蛛:早春到4月中下旬是旱地小麦红蜘蛛危害盛期,应加强监测防治。当单行市尺(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应立即在中午前或下午3点后无风天气进行防治。发生初期用20%哒螨灵乳油20~40mL/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严重发生时,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30mL/亩、40%氧化乐果乳油10mL/亩、73%炔螨特乳油30~50mL/亩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等,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6.4.2小麦蚜虫:4月上旬麦蚜初发期,百株蚜量达200头,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亩或3%啶虫脒乳油40~5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扬花灌浆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120mL/亩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2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6.4.3小麦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通过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g/亩、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g/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 g/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扬花前后,田间发病比较严重时,用25%戊唑醇水乳剂50~60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g/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等,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6.4.4小麦白粉病:孕穗至抽穗期,白粉病零星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 g/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灌浆期,白粉病发生比较严重,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2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等,兑水40kg喷雾。

6.5 预防晚霜冻害

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降温天气应提前采取喷施叶面肥、生长素等预防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若大幅降温,务必同时采取烟熏等措施;受冻麦田及时喷施叶面肥、生长素等,促进生长。

6.6  生育后期一喷三防

生育后期可通过“一喷三防”,减轻病虫害、干热风等的危害,提高粒重增产。一般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天气变化,喷施1~2次。具体是将杀蚜虫的药剂加防治病害的药剂加抗干热风增产剂混喷施用,即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g/亩,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亩,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亩,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加磷酸二氢钾100g/亩,兑水30kg进行全田均匀喷雾。

7 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该技术立足于山西省南部、国家黄淮海强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的生态优势,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小麦生育期阶段性干旱、低温冻害(冷害)频发,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已成为主体栽培模式和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出去的现状,创新集成的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已成为我省小麦高产创建主要技术。

20##年6月17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225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602.5公斤,较传统栽培技术对照田的484.0公斤增产24.5%;吴村镇洪堡村285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561.5公斤,较对照田的456.9公斤,增产22.9%。

20##年6月22日,山西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洪洞县曲亭逍洞村采用“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了实打验收。李生明4.8亩小麦平均亩产达705.9公斤,创山西省小麦高产纪录。

20##年6月23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临汾市农委等有关专家对洪洞县甘亭镇北羊獬村5280亩“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实收。随机收获的3块麦田平均亩产量673.7公斤。其中闫文胜的1.97亩小麦平均亩产719.6公斤,再创山西省小麦高产纪录。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冬水前移”即越冬水由传统的12月上旬提前到11月中旬;“两增”一增是增加底氮肥用量,二增是增加拔节期灌水量;“一减”是减少冬前灌水量,实现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达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

冬水前移,塌实土壤、促根增蘖:灌水是解决玉米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土壤悬虚,小麦根系下扎困难,蘖少、根短、苗弱的最有效途径。将越冬水由12月上旬提前到11月中旬,塌实了土壤,促进了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构建壮苗群体。

增加底氮肥用量:使玉米秸秆的碳氮比由55~65:1调节为25~30:1,解决了碳氮比失调,生物争氮造成的小麦苗黄、苗弱;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秸秆腐熟,使小麦生育后期土壤酶活性和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20.5%~35.8%和4.7 mg/kg ~6.6mg/kg,满足了养分需求,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4.5%~7.3%。

增加拔节期灌水量:拔节期灌水量由50m3/亩增加到60m3/亩,可满足小麦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使穗粒数增加0.5粒~0.8粒,灌浆速率提高0.001 g/天·千粒~0.110g/天·千粒,灌浆期延长1.5天~2.0天;还可预防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如20##年4月13~16日的低温冷害过程,使死蘖率降低14.4%~33.9%。

减少越冬水量:越冬水由50m3/亩减少到30m3/亩,即冬前限量灌溉。小麦生育内节水10m3/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0kg/m3

总之冬水前移和增加底氮肥用量使冬前单株分蘖增加0.61个~0.95个、次生根增加1.46条~1.98条、亩总茎数提高8.5万~13.6万;使播种量由17.5公斤~20公斤(传统条播)和25公斤~30公斤(传统撒播)减少到10公斤~15公斤和15公斤~20公斤,成穗数由主茎成穗调控为主茎和冬前分蘖并重成穗,实现了亩成穗数50万左右、穗粒数30粒以上和千粒重40克以上的5-3-4“冬水前移两增一减”千斤高产高效模式。


“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1、精细整地

大马力机械均匀粉碎玉米秸秆(小于5cm),及时清除压倒未粉碎秸秆,地头或地垄边过多秸秆应撒匀,达到精、匀;还田后及时旋耕播种,旋耕深度15~20cm,整地达到深、细、透、平、实、足。连续旋耕播种麦田每2~3年应深耕翻或深松一次,耕翻深度25cm左右,深松25~30cm。

2、精选良种

选择N-高效型高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好的品种如济麦22、临汾8050、舜麦1718、临优2069等进行种植,做好发芽试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3、重施底氮(肥),平衡施肥

播前一次性底施磷酸二铵20~25kg,尿素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0g,生育期不再追肥或播前底施磷酸二铵20~25kg,尿素15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0kg,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10kg尿素。

4、适期适量播种,一播全苗

在日平均温度15℃左右播种,一般控制在10月5日-10日,播深3-5厘米,每亩基本苗20-25万,播种时田间相对含水量70%以上(土壤含水量18%),播后及时镇压;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确保全苗;田边地头做到不漏种、不重行、避免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5、冬水前移、限量灌溉

冬前苗期注意观察灰飞虱、叶蝉、麦蚜等害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以防传播病毒病;不论墒情如何都应在11月中下旬进行冬浇,限量灌溉30m3/亩,水到地头停止,以塌实土壤,壮根促蘖,确保安全越冬;在11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5℃的无风晴天进行冬前化学除草。

6、适时中耕耙耱

灌水后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锄划中耕或耙耱,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7、返青期保墒提温

顶凌期或返青期中耕松土或轻耙轻耱,去除枯叶,保墒提温,一般不浇返青水,不施肥。

8、起身期蹲苗控节

起身期不浇水,蹲苗控节;注意观察白粉病和蚜虫发生情况,达到防除指标及时防治;若冬前未进行化除,应在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天开展化除。

9、拔节期增量灌水

拔节期增量灌水,灌水量不低于60m3/亩,底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尿素25kg的田块,不追肥;底施尿素15kg的田块,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10kg,促大蘖成穗,并可预防4月上中旬的倒春寒和低温冷害;灌水追肥时间在3月25日-4月10日(根据早春气温和生育期适当调整,早春气温正常或偏高,生育期正常或提前应在3月25日~4月5日浇拔节水;气温偏低,生育期推迟应在4月1日~10日浇拔节水);注意观察白粉病、锈病发生情况,发现病情及时防治。

10、 孕穗期至灌浆期“一喷三防”

4月下旬,密切注意吸浆虫和蚜虫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撒毒土和抽穗期药剂防治。

因拔节期增量灌水,一般情况下不浇灌浆水,但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持续高温干热风等不利气候可浇水;根据田间蚜虫和白粉病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做好“一喷三防”,一般2~3次,防干热风和早衰,提高粒重。

11、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更多相关推荐:
科技进步奖申报书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填写说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

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20xx版)

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办法20xx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电力建设创新驱动新常态提高电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经国家...

关于20xx年度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公示

关于20xx年度股份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公示时间20xx0415字号大中小来源工程科技部作者摄影作者各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各代表处根据股份公司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工程科技部组织了股份公司20xx年度科技进步奖...

科技进步奖评选

二鉴定范围1国家和省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应用技术成果1上述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须经下达任务的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鉴定2市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市科技局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1有较大推广应用价...

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主要贡献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光源腔产生的热...

申请科技进步奖奖励条件

申请科技进步奖奖励条件程序所需材料前置条件推荐奖励的项目应是经过鉴定已获发明专利授权行业准入证明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并经实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并完成成果登记对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一律不得推荐申请材料...

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代码市成果登记号二项目技术内容三推荐评审意见人员申报二等奖的项目最多填写七名主要人员申报一等奖的项目最多填写九名主要人员申报特等奖的项目可填写十五名主要人员可少...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试行19xx12150000大中小我要纠错发文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发布日期19xx1215执行日期19xx1215生效日期19xx11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

关于20xx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苏科成20xx168号关于20xx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省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做好20xx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工作根据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的有...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学科专业代码分类表说明一级二级三级学科学科学科分类分类分类学科专业代码代码代码11000数学110110数学史110140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1101410演绎逻辑学1101420证明论1101...

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政府令第61号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业经一九九七年八月八日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市长陈义初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八日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动...

科学技术进步奖详细内容

三项目详细内容限8页1234567

科学技术进步奖(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