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论文范例

时间:2024.4.20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 科 毕 业论 文

题目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经济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 4 月 15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系    别: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学    号:                 

       2011 年 4 月 15 日

伊尔·A·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Banting)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冷热”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罗伯特·B·斯托伯(Robert B.Stobaugh)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文章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等级尺度评分法。

熊俊在《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一文中提出国际投资环境有综合性、系统性、空间层次性、相对性、不等性和动态性六方面特点。

张望在《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提出区位理论学派认为FDI倾向于流入那些靠近原材料产地、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丰富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并指出,生产要素组合成本最小、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都低、以出口替代为目的的区位更能吸引外资进入。

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在《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提出造成东西部外商投资水平差异的原因包括政策性因素、地理位置因素、聚集效应因素与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因素。在促进西部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方面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引资竞争力。西部的农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在吸引外资上要有重点地将对农牧业引资放在首位,积极发展高新农牧业,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并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而作为基础性产业的能源矿产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合理、经济、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矿藏资源,拓展加工产业链也将成为西部利用外资的重点。

郭晶晶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一文中提出我国FDI的政策方向:从优惠政策转向规则政策。主要财政措施有减免所得税,减免进口货物税和进口退税,加速折旧补贴,投资或对投资补贴,对所得税的专项抵扣等。

曾之明,黄小花在《FDI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一文中提出要规范税收,对中部应给予外资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税收优惠进行整顿,清理违法优惠,调整过度优惠,规范合理优惠,切实避免地方和部门间的恶性税收优惠竞争,鼓励地方依靠各自的地区区位和要素禀赋来吸引外资。

姜昊清在《关于开发区创新投资环境的理论》一文中提出开发区要继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应做到:第一,建设新颖高效的管理体制;第二,完善市场体系;第三,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程呈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实现我国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平衡发展,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来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把硬环境的建设作为重要工程来完成,应有长远眼光,做好全面发展规划。

孙旭在《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一文中针对我国吸引FDI提出:第一,大力发展一些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培养出一些“增长极”。其科技实力、产业潜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对国内外投资者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第二,服务业优先对外资开放。由于服务业市场的分割性以及服务产品的不可流动性,商业、旅游业、物流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会成为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一个重点。

张英婕在《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出据研究发现许多产业园区都建立在边远的农村地区,没有中心城区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司可能会被吸引到这些园区建立他们的分支机构,这样他们就能从这样的投资中获得好处。

自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吸引FDI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对吸引FD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吸引FDI逐步减少,我认为要使我国更好地吸引FDI必须多管齐下,从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到针对影响投资环境的各因素分别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国吸引FDI的状况,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

我国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之中,同时也推动了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积极吸引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原因。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下降的现实,对投资环境以及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投资环境的基本问题,并且阐述了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分布特征;其次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对区位投资环境的要求,从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最后为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可行的引资对策,这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促进我国FDI的流入,减少危机的影响与促进经济快速进入正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环境;市场规模;人力资本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our country’s joining in WTO,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become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international capital keeps flowing into our country. To attract and make use of FDI is not only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but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igation has decreased in China recent years,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investig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ways our country attract FDI. The first part is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questions about investigation environment. The third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FDI in China. In the fourth part, by combining data models with realities in our countr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igation environment and FDI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namel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legal perspectives. In the fifth part, based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thesis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policies for our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attract more FDI so as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stimulate our economy to kee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Market Scale; Human Capital

目  录

1前言............................................................................................................................................ 1

2有关投资环境的一般问题............................................................................................................. 1

2.1投资环境的涵义........................................................................................................................ 1

2.1.1投资环境的基本概念.............................................................................................................. 1

2.1.2投资环境的特点..................................................................................................................... 1

2.1.3投资环境的一般研究方法....................................................................................................... 2

2.2投资环境基本理论.................................................................................................................... 3

2.2.1国际贸易理论......................................................................................................................... 3

2.2.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3

2.2.3区域经济学理论..................................................................................................................... 4

3 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分布特征............................................................................................... 4

3.1 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5

3.2 FDI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分析....................................................................................................... 6

4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 7

4.1投资环境因素分析.................................................................................................................... 7

4.1.1自然环境要素......................................................................................................................... 7

4.1.2社会文化要素......................................................................................................................... 7

4.1.3经济要素................................................................................................................................ 8

4.1.4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 8

4.2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实证研究..................................................................................... 8

4.2.1假设的提出............................................................................................................................ 9

4.2.2模型的描述............................................................................................................................ 9

4.2.3影响我国FDI分布的投资环境因素实证分析......................................................................... 10

5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对策........................................................................................................... 11

5.1对中央政府的建议................................................................................................................... 11

5.2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2

5.2.1对东部地区以及开发区政府的建议....................................................................................... 12

5.2.2对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政府的建议.................................................................................... 12

6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前  言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与流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可以使我国在内部经济与国际贸易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据商务部统计,20##年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成为20##年以来单月最大降幅。自此,我国自20##年10月份以来,已连续10个月负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把外资作为我国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的国家而言,亟待于改善目前吸引FDI逐步下降的现状。

以东道国的视角进行投资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分辨出哪些因素对吸引FDI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还可以得出为了吸引不同类型的FDI,哪些投资环境因素可以发挥作用,哪些则无能为力,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本文在对投资环境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

2有关投资环境的一般问题

投资环境是每个投资者与每个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必须考察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投资环境,把资金投向有利的环境中;对于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各方面投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繁荣本国本地区经济。

2.1投资环境的涵义

了解投资环境的含义,必须从其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基本理论方面进行研究。

2.1.1投资环境的基本概念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投资环境是影响企业未来投入和预期收益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概括地说,包括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其中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社会文化要素主要是指公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宗教、风俗习惯等;经济要素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政治法律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局的稳定性;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法律法规是否齐备和司法实践等。

2.1.2投资环境的特点

国际投资环境在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投资环境具有综合性。投资环境并非由单一因素构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整体。构成其综合性的因素有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因此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注意一个或某几个因素。

第二,投资环境具有系统性。构成投资环境的各因素既有各自独立的性质和功能,同时又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投资环境系统。[①]该系统功能的强弱同时取决于各个因素的状况以及各种因素相互间的协调程度。因此在评价投资环境的优劣时,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某种因素,而应该注意到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的程度。

第三,投资环境具有空间层次性。影响国际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因素是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层次上的,有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国内地区因素和厂址因素。因此在评价投资环境的优劣时,不能只局限于研究某单一层次,每个层次都很重要。

第四,投资环境具有不等性。投资环境中各个构成要素在投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等的。因此在评价投资环境的优劣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因素所起到的大小不同的作用。

第五,投资环境具有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环境中的各种构成要素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使整个投资环境不断地变化。因此评价投资环境要有动态观念,不仅要考察和评价现在的投资环境,还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未来的投资环境。

2.1.3投资环境的一般研究方法

在评价投资环境的优劣时,本着系统性、客观性、比较性、时效性和目的性的原则,有许多评价方法。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遵循了安全性、盈利性、服务的完善性和优惠性的评价标准。

常见的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冷热”因素分析法

 该方法由美国的伊尔·A·利特法克(Isiah A.Litvak)和彼得·班廷(Peter M.Banting)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该方法是将投资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根据是否有利于投资而划分为“冷”、“热”因素。比如对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和成就、法规阻碍等因素分别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投资的都被称为“热”因素,反之称为“冷”因素。

第二,等级尺度评分法

该方法由美国的罗伯特·B·斯托伯(Robert B.Stobaugh)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一文中提出。该方法从东道国的角度把投资环境的内容划分为八大因素,即资金抽回限制、外商股权比例、外商管制和歧视程度、币值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供应能力和近5年通货膨胀率。接下来对上述因素分别划分出子因素,根据每一个子因素对投资的有利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最后将分值汇总,根据分数的高低综合反映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

第三,多因素评估法

 该方法与等级尺度评分法的原理相似,由香港中文大学的闵建蜀教授提出。该方法把投资环境因素分为11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和竞争环境。每一类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先由专家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据此作出优、良、中、可、差的判断,最后计算出投资环境总分。总分取值范围在11-55之间,愈接近55,说明投资环境愈佳。反之,则说明投资环境愈劣。多因素评估法考虑到的因素比较细致全面,由专家进行评分简便易行,但对各个因素的权重的设定需要认真分析确定。

 第四,准数分析法

 该方法由我国学者林应桐提出。该方法将各种投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按如下进行分类:投资环境激励系数K,城市规划完善因子P,税利因子S,劳动生产率因子L,地区基础因子B,汇率因子T,市场因子M,管理权因子F。并把每一类因子分成若干子因子,再对子因子进行类似于多因素评估法的加权评分,求和得到该类因子的总分。

2.2投资环境基本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FDI对区位投资环境的选择从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

2.2.1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是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伯尔特尔·俄林提出的。其主要结论有: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要素禀赋丰裕的产品,输入要素禀赋稀缺的产品;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劳动生产率决定,也可以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稀缺程度的不同而决定。现代要素禀赋学派认为,FDI一般会在技术偏好和资源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流动,从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所在国流向直接投资壁垒较低的国家。

第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邓宁指出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

ion Advantage)及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的组合,即所谓的OIL模式。他认为决定区位优势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及潜力、基础设施等经济因素以及东道国政府对经济的各种政策。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研究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

2.2.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该理论由邓宁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该理论是将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

 第二,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士和雷蒙德·弗农提出。该理论将产品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当产品处于第一阶段时,需求主要来自本国生产也主要针对本国需要。当产品进入第二阶段时,成熟的技术随着产品的出口而转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迅速模仿并掌握技术,开始在本国生产。

 第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创新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强调间接诱发要素,包括经济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对国际直接投资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直接诱发要素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诱发因素,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

2.2.3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位[②]理论学派认为FDI倾向于流入那些靠近原材料产地、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丰富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并指出,生产要素组合成本最小、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较低、以出口替代为目的的区位更能吸引外资的进入。

第一,以杜能(Thünen)和韦伯(Weber)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把成本最小化作为区位选择的标准,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在选择投资环境时会遵循生产和运输成本,交易和信息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第二,以克拉维斯(Kravis)、弗里德曼(Friedmaneta1)、凯夫斯(Caves)及部分北欧学者为代表的市场学派理论十分强调市场的接近性、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以及所谓的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影响。他们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低的运输成本、低的信息搜寻成本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同样具有较大吸引力。

第三,以安哥多(Agodo)、贝尔德伯斯(Beldebos)、奥克荷姆(Oxelheil)以及鲁明泓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认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东道国反倾销政策有利于吸引FDI;金融制度影响到投资企业的相关成本、资本收益等。同时指出经济的开放程度及对外来投资的欢迎态度对吸引FDI最为重要。

第四,以波特(Porter)、斯密斯与佛罗里达(Smith&Floirda)、埃利森与格兰泽(ELLison&

Glaeser)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认为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会带来产业的自然优势,而且会带来技术溢出等外在优势,对跨公司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 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分布特征

    长期以来FDI在中国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遭遇20##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吸引外资明显减少。同时,FDI在我国呈现东中西部分布极不平衡的特征。

3.1 FDI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FDI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7年至2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从5.1亿美元增长到952.53亿美元,增长了约187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呈现稳步增长状况,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一直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从20##年的550.11亿美元增加到20##年的952.53亿美元。但是经过20##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20##年我国吸引外资明显减少,具体见表1、图1。

表1  20##-20##年中国利用外资统计简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注:其中20##年数据统计至20##年9月(数据来源:中国投资指南http://www.fdi.gov.cn/pub/FDI/default.htm)


图1  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指出,现阶段,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措施、滥用贸易救济调查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国内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3.2 FDI在中国的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积极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分布特征。这与我国各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环境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三大地区中,东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差(如表2)。

表2  中国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总额单位:百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1999-20##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的绝大部分,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很小。截止到20##年,全国累计利用FDI7907.47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635.52亿美元,占83.91%,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8.31%、4.27%和3.51%(如图2)。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较好,而中部、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发展都非常落后。

图2  截止到20##年东、中、西部地区利用FDI占全国的比例

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③]

第一,政策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东部地区首先打开了对外开放窗口,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为利用外资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地理位置因素。西部地处我国的内陆地区,复杂、恶劣的地形地貌使得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在激烈的直接投资竞争中,区位上的劣势使其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境况。

第三,聚集效应因素。由于东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在市场规模、城市化水平、科研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客观上促进了外资在东部地区的聚集。而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其聚集经济指数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资的流入。

第四,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从产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水平偏低。从市场规模来看,西部市场不易形成市场规模效益,外商投资缺乏广阔的本地市场支持。

4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

FDI与投资环境因素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对于FDI的投资者来说,必须考察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投资环境,把资金投向有利的环境中。对于欢迎FDI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面投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繁荣本国本地经济。

4.1投资环境因素分析

投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每个要素都对吸引FDI的流入起到大小不同的作用。投资者必须准确把握各种因素的作用进行投资;东道国必须积极从各环境因素方面入手,根据本国战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FDI。

4.1.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而FDI的区位选择问题本质上是厂址选择的问题。事实证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接近市场与靠近原料产地对吸引FDI的流入起到重要的作用。投资者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较低的运输成本与信息搜寻成本。而我国东西部FDI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

4.1.2社会文化要素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公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宗教、风俗习惯等。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特征,文化对吸引FDI的流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不同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投资环境中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影响到外商投资。另外,研究证明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支机构的销售额与东道国平均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第一,语言与文字。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的缩影。然而有的投资环境中具有多种语言,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有817种语言,居世界首位。对于这种情况,本国人都会感到很棘手,对外商来说则更加大了难度。所以FDI通常会选择避开这类棘手问题,流入便于语言沟通的地区。

第二,宗教与习俗。宗教信仰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他对教徒的人生观、生活方式、风俗、购买目的和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不同投资环境中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这直接影响着FDI的流入。

第三,观念与态度。包括投资环境中的时间观念、对变革的态度、财富观、风险意识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FDI的流入。

4.1.3经济要素

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服务业占GNP的比重在50%以上,同时劳动力成本很高;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以工业化早期阶段为主,同时多采取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市场与基础设施方面,市场容量大、产业集聚的区域最容易吸引FDI的流入。从外国直接投资的角度看,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产业集聚不仅使跨国公司从中获利,也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政策方面认为经济的开放度及对外资的欢迎态度最为重要。

4.1.4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

政治、法律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局的稳定性;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法律法规是否齐备和司法实践等。该因素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通过政府政策、法令规定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而起作用的。FDI在流入一个国家或地区时会首先考虑到该投资环境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而在这类因素中,因为政治的稳定性与政治风险直接关系到FDI流入后的安全性,所以政治的稳定性、政治风险、东道国的法律与政策框架最为受到重视。同时东道国是否建立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运行框架或为跨国企业运行提供便利等也是决定FDI流入的重要因素。

4.2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实证研究

不同的投资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吸引FDI所起到的作用是大小不平衡的。充分利用这种不平衡是一国的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4.2.1假设的提出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如果将一个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其结构的作用就在于使这个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效应。如果借鉴等级尺度评分法与准数分析法的思想,把影响FDI流入的各项投资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看作一个系统,记作S,用来表示影响FDI流入的决定函数,则:

,那么它可以用一个复合函数表述为:

 

依次代表自然环境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以及其他随机变量。

4.2.2模型的描述

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很多,由于数据取得的局限性,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虑这样一些主要的经济和物质技术因素,我们将反映以上这些因素的指标初步汇总如下:

第一,PGDP:市场规模指标,以我国20##-2008各年的人均GDP来衡量。

第二,HC:人力资本指标,以我国20##-2008各年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来衡量。

第三,Infra:基础设施指标,以我国20##-2008各年的公路里程数来衡量。

第四,Wage:劳动力成本指标,以我国20##-2008各年的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

第五,Open:开放度指标,以我国20##-2008各年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表3  投资环境因素指标度量汇总

为了将外国直接投资与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转换成线性关系,本文采用自然对数形式计量各决定因素对外商投资的影响程度[⑤]。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εt为残差(residua1),代表模型中未包括的变量的影响。使用SPSS软件对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将20##-20##年数据(见表4)代入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FDI=8.366+0.027PGDP+0.235HC+0.829Infra-0.050Wage+3.997Open

R2=0.974      F- statistic=61.740

R2、F的检验值都比较大,表明模型的拟和精度较高。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系数符号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表4  投资环境因素指标数据汇总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4.2.3影响我国FDI分布的投资环境因素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2000~20##年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PGDP同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外资倾向于投资市场规模大、经济增长快的地区。外商投资时对各地区的经济实力、市场容量和潜力比较重视。目前,在我国国内投资的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它们并不是把我国当成低成本的产品加工基地,而是更看重庞大的国内市场。

第二,HC同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可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FDI流入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我国FDI区域分布的现实特点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外商投资不仅大量聚集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且在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的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也是FDI流向的主要目的地。

第三,Infra同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基础设施越好,吸引的外资就越多。这对我国的启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可能构成吸引FDI的潜在因素。因此,通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环保产业应是西部引资的方向。

第四,Wage同FDI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外资的区位选择除了市场导向外,也同时希望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越低越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一直是我国各区域引资起步阶段时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及高质量外资进入我国,更多的高质量外资倾向于以较高成本留住高素质优秀人才。虽然,在西部当前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仍是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但这种以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的外资大都属劳动密集型的低质量外资。

第五,Open同FDI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其弹性系数较大,说明开放程度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不断加深,开放程度对于外资在我国区域分布中的决定作用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当对外开放达到一定程度后,外资流入对开放程度变化的敏感性将变弱。

5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对策

我国要想吸引更多的FDI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具体的改善对策可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个角度来提出。只有这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整体与部分相互配合,宏观调控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才能对投资环境起到有效的改善。

5.1对中央政府的建议

根据上述各投资因素对吸引FDI起到的作用,对中央政府的建议可从改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策与法律环境以及提高利用FDI的质量五个方面来提出。

第一,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加强防风治沙工作,重点治理西部生态环境。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小,很大程度上源于西部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许多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都已不适合居住,更谈不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所以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根本上要改善西部投资环境。

第二,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普及英语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鼓励向社会输送高级技工人才。普通话是中国对外统一的语言,是外商学习的汉语;而英语是国际语言,国际上不同国家间通常用英语来沟通。所以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与普及英语教育有利于与外商进行沟通。现代国际直接投资方向已由向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靠近转为向较高的劳动力质量靠近,这条对策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的质量,为FDI的流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证国内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提高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FDI流入创造稳定的投资环境。外国直接投资趋向于流入政治经济稳定的国家,东道国的经济正常稳定发展都无法保证,必然会减少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第四,营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一方面在财政上向吸引外资倾斜,减免所得税,减免进口货物税和进口退税,加速折旧补贴与对投资补贴,对所得税的专项抵扣等[⑥];另一方面优化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在契约、土地使用、劳动力雇用、进出口贸易、税收、会计制度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使投资双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护外商权益,实行平等竞争。另外,要注意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统筹东中西部均衡发展。

第五,提高利用FDI的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FDI给当地经济带来关联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带动长期的技术进步。在引进外资上,要控制好合适的流量和流向,切不可盲目追求流量和规模,也不可急于追求近期收益。让FDI的正面效应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减少其负面效应。

5.2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根据我国FDI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对地方政府的建议分别从对东部地区以及开发区与对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两个角度来提出。

5.2.1对东部地区以及开发区政府的建议

第一,建设新颖高效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但是长期以来东部地区采取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又存在许多重复劳动和生产浪费,所以东部地区应该着手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外资的利用率。

第二,从优惠政策转向规则政策,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与公平度。运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长期以来吸引外资的常用方式。但是东部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形成规模,发展较为成熟,所以下一步不再适宜继续强调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而是应该引导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第三,完善市场体系。繁荣生产资料市场,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加快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以及为外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的免税进口商品市场的建设等。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熟的表现。

第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注重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不能把廉价的劳动力长期地作为自身投资环境优势,而是要加快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引进和培养,形成一些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发展各类中级和高级教育,培养和造就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熟练劳动者。

5.2.2对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政府的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把硬环境的建设作为重要工程来完成,应有长远眼光,做好全面发展规划。

第二,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落后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大量流失是西部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西部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所以加强对西部高校的重视力度,引进中、东部有志高校毕业生迫在眉睫。

第三,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低效的外资引进,重点将农牧业引资放在首位,积极发展高新农牧业,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同时应注意合理、经济、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矿藏资源,拓展加工产业链。

第四,规范税收。中西部地区应给予外资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税收优惠进行整顿,清理违法优惠,调整过度优惠,规范合理优惠,切实避免地方和部门间的恶性税收优惠竞争,鼓励地方依靠各自的地区区位和要素禀赋来吸引外资。[⑦]

第五,服务业优先对外资开放。大力促进商业、旅游业、物流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重点。

第六,大力发展一些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培养出一些“增长极”,以科技实力、产业潜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并逐步扩展辐射范围,以此来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⑧]

第七,发展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将单个地区同类部门或行业的公司集中起来,通过这些公司产生的正的外部性促进园区内企业的竞争能力。研究发现许多园区都建立在边远的农村地区,没有中心城区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司可能会被吸引到这些园区建立他们的分支机构,这样他们就能从这样的投资中获得好处。[⑨]

第八,加强对外资的质量管理,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要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外商通过直接投资转移污染,破坏西部生态环境。

6结  论

在投资环境研究领域,有关不同的投资环境因素对FDI的影响,很多学者都做了研究,并在某些因素上达成了一致(如基础设施。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也表明基础设施对FDI有正向的作用),但在其他一些因素上还存在争议(如劳动力质量等因素),部分原因可能是不同类型的FDI受不同因素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在一些因素上得到精确数据的困难程度。尽管如此,根据有关这一主题的所有研究仍发现,跨国公司(FDI的重要载体)在选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重要性排序是:市场远近、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优良的基础设施等等。这也就表示,要使吸引FDI的政策有效,就必须建立在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政府在制定吸引FDI的政策或调整一些不适应的因素的同时,也必须要根据所需要吸引的FDI的类型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熊俊.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0,(03):112-114.

[2]  张洛民.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演进[J].生产力研究,2007,(16):148-150.

[3]  张望.FDI区位选择和产业集聚——以福建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05):85-92.

[4]  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4-6.

[5]  郭晶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J].经济师,2008,(02):102.

[6]  曾之明,黄小花.FDI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1):57-61.

[7]  姜昊清.关于开发区创新投资环境的理论[J].区域经济,2008,(03):14-16.

[8]  程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08):113-117.

[9]  孙旭.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09):146-152.

[10]  张英婕.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1):144-145.

[11]  Sachs, Jeffrey and Sara Sievers (1998).“FDI in Africa”, in World Economic, Africa Competitiveness Report 1998:39.

[12]  David M.Marchick、Matthew J.Slaughter. Global FDI Policy: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 CSR, JUNE 2008,(NO.34).

致  谢

本论文在指导老师王曼的谆谆指教下终于完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的提供,到开题报告的写作,再到论文的修改、定稿,王曼老师都向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宝贵意见,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宝贵的时间。在这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做学问的态度、方法与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与做任何事情都应有的认真、严谨的态度。这将使我受用终身!在此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系    别: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                  

学    号:                  

2011 年 4 月 15 日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导  言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流动,这种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在另一国家拥有企业部分或全部的经营权。事实上,外国直接投资流动的增长速度比商品和服务的流动要快得多。从1990年到20##年,全球跨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平均上涨了12.4%,为货物和商品总出口增长额的7.7%,和经济增长总额的5%。尽管在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可能会极具下降,但是自20##年以来他们增长的速度相当快速(每年在惊人的30%的速度)。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许多广受欢迎的顾客看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跨国公司建立的跨边界生产网络和对外直接投资正在全球扩张。投资自由化甚至超过了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有力的主导力量,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行了有意义的推动。在过去二十年里,许多国家决心放弃长期坚持的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这在实质上为扩展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贡献。

然而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向不同的方向开始行动。在过去的两年中,至少有11个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加在一起占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40.6%的主要国家,已经批准或者严肃地考虑要对限制某些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制定新的法律,或者增强对跨境投资的政府监督。这些措施大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所谓的战略产业安全措施上被认为是合理的。一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保护“经济安全”。还有其他的国家针对外国直接投资建立新的国家安全审查程序或者创造附加工具,检查政府收购的公司或主权财富基金(SWF)。在许多这些国家,高知名度的交易越来越受到争议。例如在20##年2月,由美国的私人资本公司贝恩资本和中国的技术公司华为联合投标的3Com公司被撤销后,美国政府提出了异议。

这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这一转变并不进行限制。在每年的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度报告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记录所有国家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管理的变化。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政策是压倒性的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例如在20##年,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追踪的150个取缔的变化中,仅有3个政策限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然而在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正在减弱。在最近一年的数据,20##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说在184个政策变化中有37个(占20.1%)是不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

最近,对主权财富基金新的关切已经使得针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转变加速。由政府控制的巨大的资本已经向全世界范围内数量不断增长的公司投下赌注。这样做的重要性在于在最近的信贷危机中突出数百亿美元的基金投入到美国最主要的几个金融公司。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已经被动地持有证券投资组合而不是控股权,这个区别在于承当重要商业和经济的意义。但是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在一些公司控股,人们担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会变成国家政府追求政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纯粹的经济目的。这种关切已经从主权财富基金针对外国有资更广泛的辩论中听到。那些直接指导主权财富基金的政策也许也会由私人投资者终止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

摆脱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将提升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是否能够伴随高增长率问题的重要性。本理事会特别报告分析了日益增多的管理外国直接投资的新规则。这种分析包括四个主要部分。第一,它确定了这些立法和规章的变化,看看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评估是否这些政策确实限制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或者提升他们编纂法律的方法和澄清他们的做法。第二,它评估了夸大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的经济后果。这种评估不仅针对东道国,还针对投资来源国以及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第三,它讨论了这些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转变对经济和政治的导向作用。它包括出现像大的投资者的新的国家,政府相关企业的大角色,以及许多国家对于整个形势全球化的不断增长的注意。第四,它为单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国参与的组织共同提出对策。

我们的结论是,在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中,保护主义的趋势确实存在。这种消极的趋势能够在某些国家的官方行为中以及变化的公开辩论中发现。后者提出了外国直接投资政治性的增加,这本身就能使投资减少。这种趋势已经减少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数量和质量,这种减少可能使政策变得愈加严格。规模小、质量低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样事关重大,因为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外国直接投资可使双方国家同样受益。此报告中的对策针对纠正这种保护主义趋势,为国家如何更好地管理控制外国直接投资同时获得经济利益提出指导方针。

全球新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还是法律限制投资都不是新的。例如在美国,国会在二十世纪通过许多法律要么在某些行业限制外国投资(包括船运,广播节目和空中服务),要么给予总统阻止某些外国直接投资的权利。更具体地说,国会在1917年通过了与敌贸易法案(TWEA),它被用于总统没收德国甚至一些非德国家在美国的化学制品和广播节目资产,包括当时由英国人控制的美国最大的无线电集团美国马可尼。1977年,国会通过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IEEPA),成为与敌贸易法案(TWEA)的集成者。它被总统利用涉及到许多国家安全,其相关行动影响到贸易和投资。并于1988年回应关心日本投资在美国增长的等级,国会通过了埃克森—弗雷里奥修正案修正1950年的国防生产法,赋予总统特殊的权利阻止外国实体在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下没有说明紧急情况的个体收购。

虽然这些法律和规章以及类似的法律和规章也存在于其他国家,但在近二十五年里在对于外国投资已经逐步实行自由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洲、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分别采取重大措施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在以前高度限制的某些行业,包括通信业,导致乌拉圭回合和相关贸易协定。在发展中国家,自由化特别的显著。这些国家成为外国直接投资重要的来源地和目的地。例如中国自20##年以来已经成外国直接投资为最大的目的国之一,在柏林墙倒塌后的几十年后它的经济在外国投资和贸易方面发生了一个显著地积极地变化。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几十个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开放经济,做出了实质上的进步。因此,即便在自然地起起伏伏的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中,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的一代仍然戏剧性的增长。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自由化趋势的政策行动要么放慢,要么被逆转了。例如在20##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了自许多年前开始追踪以来“不利”(投资限制)政策行动的最高数字:205起总的行为中有41起。可以肯定的是,“有利”(投资自由化)行动的数量仍然远远高于“不利”行动,但是限制行动的数量已经显著地增长。在20##年不利行动所占的份额甚至更高:占总额的20.1%(总共184起中有37起)。

为了说明这一趋势,我们提供了下列5个重要的FDI接受国的政策行动总结。

俄罗斯

俄罗斯的行动是建立一个新的外国投资评审程序。由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呼吁一项新的法律保护“战略产业”,这一程序在20##年5月的国家杜马正式启动。政策允许俄罗斯只接受他们自己项目上的外国直接投资,这进一步推动了石油价格的提升。但是俄罗斯政府决定通过他们自己的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进程,这也反映出美国对于迪拜港口的辩论。俄罗斯官员对导致通过FINSA的议会程序进行观察。他们认真研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法律,并用两年的时间研究出两项新的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

第一,所谓的“底法”。这项法律将限制外国对矿物、石油以及天然气领域的所有权,这也是有国家杜马决定的。第二,所谓的“战略产业法”。这项法律已经被批准,创建一个外国投资委员会,政府官员们通过在广泛的部门中评审四十三个战略产业集团的外国投资,这包括“特殊的”和军队装备、宇航、原子核力量和自然垄断。这部战略产业法创造为外国收购在这些行业里的俄罗斯企业创造一个强制命令程序,禁止国有企业在这些“对俄国联邦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增加控股权,并设置一个90到180天的漫长的审查期限。与埃克森—弗雷里奥十分相似,当目标公司已获得机密信息、商品和技术管制贸易、或者军事信息或者最近的政府国防合同,法律要求的缓解措施出发了某些俄罗斯的安全利益。该法律还考虑到一些通常考虑到的经济因素,而不是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包括公司的目标是否超过了特定商品市场份额的35%。针对政府的保密信息,该法律规定除了“俄罗斯联邦立法规定的特例”,由俄罗斯联邦法院推定。

   外文原文

Global FDI Policy:Correcting a Protectionist Drift

INTRODUCTION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cross-border 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which businesses in one country own part or all of businesses in other countries. Indeed, FDI flows have grown at much faster rates than have flows of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1990 through 2006, worldwide cross-border inflows of FDI rose an average of 12.4 percent annually, versus 7.7 percent growth in total ex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d 5 percent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Since 2003, world FDI flows have grown even faster—at an astonishing 30 percent per year—although they will likely drop precipitously this year with the worldwide economicslowdown. Many popular accounts of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see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s the expansion of FDI and the creation of cross-border production networks b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Even more than trade liberalization,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the strongest driver of growth worldwide, giving a significant boost to economi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decision by many countr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o abandon long-standing restrictions on foreign investment has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spread of prosperity.

Against this backdrop, however, some governments are starting to move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In the last two years, at least eleven major countries, which together received 40.6 percent of all world inflows of FDI in 2006, have approved or are seriously considering new laws that could restrict certain types of FDI, or expand government oversight of cross-border investments. Most of these measures have been justified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or safeguarding so-called strategic industries. Some countries have passed legislation to protect “economic security”. Still others have established new national security review processe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or created additional tools for scrutinizing acquisitions by government-owned companies and/or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 In many of these countries, high-profile transactions are increasingly disputed. In February 2008, for example, the joint bid for 3Com Corporation by Bain Capital, an American private equity company, and Huawei, a Chinese technology company, was withdrawn after objections were raised by the U.S.government.

This shift in FDI policy is not confined to these countries. Each year in its annual report on FDI,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tallies all national regulatory changes toward inward FDI.Throughout the 1990s, policy changes were overwhelmingly favorable for FDI. In 2000, for example, of the 150 regulatory changes tracked by UNCTAD, only three restricted rather than liberalized FDI polic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is trend is weakening. In its most recent year of data, 2006, UNCTAD reported that 37 of 184 policy changes—20.1 percent—were unfavorable to FDI.

More recently, this shift in FDI policy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new concerns over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 massive pools of capital controlled by governments that have taken stakes in a growing number of companies around the world. Their significance was highlighted by the ten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these funds invested in several leading U.S. financial firms during the recent credit crisis. To date, most SWF investments have been passive portfolio holdings rather than controlling stakes, a distinction that carries important business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 But some SWFs have taken controlling stakes in companies, raising fears that FDI could become a tool for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pursue political rather than purely economic ends. The concerns now being heard about SWFs are spilling over into the broader debate over foreign investment, such that policies directed at SWFs might also end up restricting FDI by private investors.

A move away from FDI liberalization would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the high growth rates that have accompanied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can be sustained. This Council Special Report analyzes the growing array of new rules governing inward FDI. This analysis has four main parts. First, it identifies these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changes to see what features seem to be common across countries, 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se policies are actually restricting FDI flows or may be enhancing them by codifying and clarifying practices. Second, it assess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greater FDI restrictions, not just for host countries but for source countries and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overall. Third, it discusses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rivers of these FDI policy changes, includ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countries as large foreign investors, the greater role for government-linked firms, and the growing wariness in many countries toward globalization of all forms. And fourth, it recommends policies for both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multilater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ur conclusion is that a protectionist drift in FDI policy is indeed under way. The negative trend can be seen in official actions in certain countries as well as in the changed public debate; the latter has brought an increased politicization of FDI, which in itself can chill investment. This drift is already reduc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global FDI flows—a reduction that could grow larger should policy become even more restrictive.Smaller and poorer-quality FDI flows, in turn, matter because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FDI tends to benefit both host and source countries alike.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report aim to correct this protectionist drift by proposing guidelines for how countries can better regulate FDI yet still reap its economic benefits.

NEW FDI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

Neith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or laws to restrict such investment are new.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Congress passed many law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at either restricte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ertain sectors (including shipping, broadcasting,and air services) or that gave the president the authority to block or seize certain foreign investments. More specifically, Congress passed the 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 (TWEA) in 1917, which was used by presidents to expropriate German and even some non-German chemical and broadcasting ass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American Marconi, the largest radio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ime,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British interests. In 1977, Congress passed the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 the successor to TWEA, which has been utilized by presidents for a variety of national security–related actions affec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in 1988, in response to concern about growing levels of Japanes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passed the Exon-Florio amendment to the Defense Production Act of 1950, giving the president the specific authority to block individual acquisitions by foreign entities without declaring an emergency under IEEPA.

Notwithstanding 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imilar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last twenty-five years have seen the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regimes.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ach took major steps to encourage FDI in the 1990s, opening up certain sectors that were previously highly restricted, including telecommunica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Uruguay Round and associated trade agreements.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have recently become important sources and destinations for FDI. China, for example, has been one of the largest recipients of FDI since 2000, a remarkable and positive change after decades of walling off its economy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rade. India, Brazil, Russia, and dozens of smaller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also made substantial strides in opening up their economies to FDI. As a result, even with the natural ups and downs associated with global growth cycles, FDI has grown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gener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the trend toward liberalizing policy actions has either slowed or reversed. In 2005, for example, UNCTAD repor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unfavorable” (investment-restrictive) policy actions since it began tracking many years ago: 41 of 205 total actions. To be sure, “favorable” (investment-liberalizing) actions still far outnumbered “unfavorable” actions, but the number of restrictive action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share of unfavorable actions was even higher in 2006: 20.1 percent of the total (37 of 184 actions).

To explain this trend, a summary of policy actions in five significant FDI- recipient countries is offered below.

RUSSIA

Russia’s move to create a new 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process was formally launched in a May 20## address to the Duma, in whic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called for a new law to protect “strategic industries.” It was given additional impetus by the high price of oil, which has allowed Russia to feel able to accept FDI only on its own terms.But the Russian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adopt its own CFIUS-like process also reflected the deb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Dubai Ports World. Russian officials watched the congressional process that led to the passage of FINSA. They carefully studied U.S. and other countries’ laws, and over a two-year period developed two new foreign investment–related laws.

The first—the so-called subsoil law—would restrict foreign ownership of mineral deposits, oil, and natural gas fields, and is still being considered by the Duma. The second—the so-called strategic industries law—has been approved, and creates a CFIUS-like process through which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review foreign investments in forty-three strategic industries grouped in a number of broad sectors, including “special” and military equipment, aerospace, nuclear power, and natural monopolies. The strategic industries law creates a mandatory filing process for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Russian companies in these sectors, bans state-owned entities from acquiring controlling stakes in companies that hav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he Russian Fede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and contemplates a lengthy review period of between 90 and 180 days. Much like Exon-Florio, the law requires mitigation measures for transactions that trigger certain Russian security interests, as when the target company has access to classified information, trades in controlled goods and technologies, or has military products or recent government defense contracts. The law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a number of factors typically considered economic rather than national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whether the target company has more than a 35 percent market share of a particular commodity. The law mandates confidential treatment of information provided to the government, except for “cases determined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legislation,” which presumably means for issues resolved by a Russian court.



[①] 熊俊.析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00,(03):112-114.

[②]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语,英文译为“location”,中文则译为“区位”。区位的一般含义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它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言的,而这一定的事物就是区位主体,主要是指与人类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③] 黄杰彦,肖尉阳,王旭光.我国东西部FDI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4-6.

[④] 各地区FDI实际利用额

[⑤] 选取我国除西藏、重庆、青海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⑥] 郭晶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现状与中国政策改进分析[J].经济师,2008,(02):102.

[⑦] 曾之明,黄小花.FDI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1):57-61.

[⑧] 孙旭.我国FDI东部区域集聚和向西部转移的粘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09):146-152.

[⑨] 张英婕.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关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01):144-145.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矿山机电论文

论文选题说明及写作的初步设想一、选题思路:进入新的纪元以来,随着人类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知识的进步,我国的煤矿行业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轨迹,各种新的技术运用到了煤矿行业的发展当中,尤其是矿山机电的发展更是迈…

课程论文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大学上到现在,做过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论文,有学年论文,课程论文等,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完成论文的感触。做论文过程中的辛苦与难熬,完成后的喜悦和轻松,都化作最终的成果流露在字里行间。第一次以如此规模的团队做一…

渔政管理论文

浅谈渔业养殖预防污染的对策论文摘要渔业养殖是渔民致富的途径之一,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渔业污染事故侵害了渔民的权利、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从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入手,结合本地现状,提出了防止污染的探索性建议…

会计专业社会实践论文

今年的暑假与往年不同,今年暑假虽然没有往年那样自由,舒适,往年在假期几乎全部时间都是上上网,看看电视,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热了有空调,困了就躺下休息,而今年则恰好相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而且很辛苦,但是我觉…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饮食店做服务员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内容摘要:寒暑假给了我们大学生去社会做实践活动的机会,而现在的大学也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去参加社会实践,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经验和提高社会阅历。为了锻炼一下自己,这寒假我去了一家饮食店做了…

动画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动画特效是一个帮助产品的导演来决定画面如何组织活动的份镜头脚本动画特效从手稿开始手稿之后就被转化成份镜头脚本然后每个分镜头脚本就会被照相机拍摄下来或者扫描到电脑中并且按照时间被编辑到一个对话序列中利用剪...

高三典范议论文范文6篇

学写议论文六篇范文一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鸿鹄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论点扣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

毕业论文范文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巧克力味软式甜饼的工艺研究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论文范文示例

封面示例学号黑体5号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号宋体居中海量图像无级缩放硬件实现系统中的应用2号黑体居中标题行间距为32磅二级学院XXX全称专业名称XXX全称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教师手签宋体小3二零...

论文范文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学校代码10327学号20xx307B18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东亚货币一体化发展分析所在院系金融学院专业班级金融07D班学生姓名沙丽指导教师刘淄完成时间20xx年6月东亚货币...

论文(5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