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一堂好课的标准

时间:2024.5.15

高中英语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要求:

1.符合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2.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

3.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1.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3.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指导学生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1.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密度合理;

2.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3.重点与难点的呈现与处理得当。

教学方法:

1.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利用各种策略,因材施教;

2.注重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

3.倡导在“做”中学的任务型教学途径;

4.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

1.激发学生动机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会合作,扩大视野;

2.尊重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

3.适时适度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教学效果:

1.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整体印象深刻,达到预期效果;

2.课堂上英语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

3.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教学技能:

1.用英语组织课堂,语言流畅优美;

2.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3.教学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二篇: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

    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由“区域试验”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中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大家逐渐形成共识: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改革力度。

    我认为,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好课标准,就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包括树立现代教学观、科学质量观、正确学生观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地学习。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应粗不宜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好课的标准,应是这样八个字,即教师的教“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主动积极”。

    教师善于启发,其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学习运用新知识。我们强调在素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寓于上述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要看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教师的启发,要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上下功夫,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与条件。

(摘自中国教育报)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内容丰富

要有足够的本门课(或本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理论性内容应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实践性内容应有理论指导的部分。在准确、深刻讲好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简要地介绍一些上述内容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最新的进展。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内容应含有足够量的新颖信息和难度适当、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二、概念明确

 明确本次课有几个主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明确而又确切的表述和解释。要讲清

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概念。

三、重点突出

教师要明确本课所确定的重点,并调动多种手段来突出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脉络清楚

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即要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

六、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

  体屏幕和板书也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内容要醒目。文字和图简明扼要,恰到好处

,利于说明问题;清楚秀丽,搭配匀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学时准确

讲课的内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过程要精心安排。不要拖堂,也不要欠堂。学时绝对准确是很难做到的,实际中,准备一些有弹性的测题或内容最后讲,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

八、着装典雅

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课。

(《现代教育报》2001年2月21日)

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

——选自特级教师林华民编著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

能产生哪怕一次课堂笑声的课就是好课。——本书作者

我认为,对一堂课如果提出过高的、过多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中国教育不缺乏理论家,更不缺少理想主义者。在个别所谓专家的眼里,教师不是人而是“神”。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只有“神”才能够做到,我想他们自己也做不到。对于一堂课,越是理想化的标准,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越是不可行的。只有不求全面、不求完美的标准;只有让老师一目了然、容易做到的标准,才是有效的的标准。我想,上好每一堂好课是教师的永恒追求。对于评价者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下任何一条(这种貌似简单的要求似乎更容易让教师接受与尝试),这样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能算得上好课。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第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第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第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

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第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

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第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

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第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

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第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第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

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第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在广大农村中学,面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学习习惯养成差别巨大的学生,教师经常遇到的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在这些课堂睡觉学生面前,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会黯然失色。诸如“课堂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的热烈情景只存在于部分教育专家的理想之中。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学,能够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不是一般的教师,而是需要有高超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优秀的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标准

何伟兰(长沙市周南中学    410201

20##年下学期,湖南省新高一年级将全面进入新课程。为落实“不培训,不上岗”的政策,湖南省教育厅、各市、县教育局都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级各类师资培训,许多学校也在忙着给教师培训,尤其是下学期将任教高一的教师。教师被“洗脑”,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有的教师冷眼观望,怀疑新课程实施的前景;有的教师茫然失措,“教了多年书,越教越不知该怎样教”,急切想知道新课堂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很希望能有一个教学模式照搬;有的教师欢欣雀跃,期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他们深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欲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程中,依靠自己摸索体悟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标准是什么呢?

1.教学目标——预设加生成

进入新课程,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目标不应该在课前呈现,因为新课堂会有很多生成内容。但笔者认为,新课堂应在继承中发展,教学目标明确是一堂好课的前提。一节课要学什么知识技能,要通过怎样的过程,应用什么方法,要达到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教师要清清楚楚,学生也要心领神会。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攻坚。
    当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会增强,提出问题的人数、问题的数量会增多,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讨论问题会更有广度和深度,这时,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中资源的生成和过程状态生成,在预设目标上巧妙地添加生成目标。

     2.教学策略——探究加启发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否使用了探究式教学策略似乎成为新旧课程的划分标准。其实不然,教学方式转变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绝不是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绝不是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绝不是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因“材”(教材)设教,因“材”(学生)施教。有的课适宜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有的课适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千课一律”。

除上述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自学导思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实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

3.教学关注点——学生加教师
     新课程教学关注点应更注重学生状态,同时,关注教师状态。新课程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状态一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来判断。例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   

教师状态一般从教师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等来判断。例如:教师身心投入的程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水平如何、引导探究难点、热点的能力如何、学生出错或出彩时教师表现出的教育机智如何、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如何等。

4.教学氛围——灵动加静谧

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是充盈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好课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是温暖的、师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是让每个参与者身处其中都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的。

     其次,好课应是富有“气息”的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对话”着、“协商”着,智慧地穿越知识的原野。因而,好课在激发学生求知、奋进的同时,应当给人“如沐春风”的愉悦,会让课堂荡起理性的清风和诗意的涟漪。正像好教师要有气质,好课也应有大家气息,充满自然、清新、健康、生命活力和个性魅力的气息!如此,课堂才会生机盎然。

再次,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中国画中有“留白”一绝,很值得教师借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科学的提问,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学生用心用脑省悟获取的信息,不仅能形成深刻的记忆,而且能成为后续知识的生长点。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留下空间,有时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
    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个误区,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此,每堂课必须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式探究学习,甚至在课堂中把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让小组讨论,以致于小组成员已经找到答案还在那里“讨论”,很有一种讲形式、造声势、走过场的感觉。其实,好课也需要安静的、有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把质疑思考、感悟升华的过程自然地反映出来也许更好,不能光看课堂上的热闹。好课应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融灵动与静谧于一体。

5.教学效能——会学加能考
    课堂气氛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本质——学生的有效学习。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更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多少对学生有效以及效率的高低。

现代教育观认为,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欲望,掌握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由此,我们教师更关心的应该是怎样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能力和开发潜力、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的过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

现代社会是讲效益的社会,现代社会要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去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时尽量做到少而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当然,学校如何使高中学生在全国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是每个学校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既能夯实学生的基础、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又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学业水平,高考取得好成绩。不管多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果只能降低学生的成绩而不是提高学生成绩,那么无论什么权威赞许的改革,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便不能被广大教师乃至整个社会所接受。

      总之,好教师应当重课艺又重科研,好课应当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让人动脑并动心,让人遐想与深思,让人回味并期待。课堂才会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场所,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浅谈新课程的好课标准

张梅

在新世纪,我国面临新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投入到此次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应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是评价观念的转变,那对于一堂好课的思索就应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新课程教学,我体会颇深,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育基本功能是发展人、完善人,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中,学生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把学科内容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认知学习,积极向老师、同学质疑请教,相互研讨。
    二、好课应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新课标下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认为,教师应走下课堂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切实引导学生做到“有疑皆有问,有疑皆要问,没有问题也要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提问”。
    三、好课不应侵占属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据专家研究,中学前23分钟为有效学习时间,高效时间为前15分钟,此时应充分放给学生去探究、钻研,如我在讲几何截面时,让学生用泥块(或橡皮泥)做出各种几何体,然后学生亲自动手去截、观察、体会,充分放给学生去总结、去领会,效果良好,特别是每节课都要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及体会,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下来,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四、好课应教会学生去创造,应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标上要重视创新,方法上要强调创新,评价上要鼓励创新,过程上要设计创新与实践。课堂中充分展示知识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去充分体会、体验,在学生充分体会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更要重视再现,体验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的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在讲代数式的意义时,对于“10x+5y”的体会,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充分探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果学生探讨出近20多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义的表达,近而总结出同一代数式可表示不同的数量关系,学生思维相当活跃,相当高涨,为创新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好课应让学生终生受益。
    好课充分凝聚着师生情感、情趣、情操,充分影响着学生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积淀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好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全人教育,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过去的教师角色,以后本人会更加努力,为上好每一堂好课而努力!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评课标准

panlili 发表于 20##-10-25 23:30:43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以上课为主要形式来完成的。作为教师,上课是他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根本的职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能上课、会上课,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感到愉悦、感到有所收获,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一堂好的课,能让学生终生难忘,能改变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观。而一堂令人乏味的课,不仅“污染”了学生的感官、意念,也会因此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从而间接地影响他的人生。因此作为教师,都应努力地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好课。那么,什么样的一堂课是一堂好课呢?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在探求的。它没有固定的标准,但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着特定的标准。但我觉得好课的标准依据应是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思想。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发展人的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所以,一节好课,就要符合教育的本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首先,我们必须足够地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必须要了解你的学生在这堂课之前,会什么,不会什么,你要教会他什么。很多老师都会从自己的想法入手来开展教学,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学习现状。一堂好的课成败在于学生的活动。如果它只局限于某些学生,而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这样的课,对于那些局外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受罪。这些学生听不懂、看不懂,但还得强迫自己从视觉、听觉和意识上接受知识,同时还得顾及课堂的纪律,可想而知他们的忍耐力之大,是常人不得而知的。如果教师关注课堂内的每一个学生,注意让不同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注意使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并能正确对待并特别关注“不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时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学生敢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整个课堂教学是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助和交流。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那么,对于你要上好一堂课来说,它无疑是一把双刃刀,让你如“庖丁解牛”一样,游刃于学生中,让学生能愉悦的接受知识获得能力,让你的每一堂课都成为好课。

其次.从教师怎样准备一节课来看。

一、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的,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

1.既重知识能力,又重情感思想。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和要求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决定,一节好课,只让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对学生情感思想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是脱离课堂内容的生拉硬扯、牵强附会的说教,而应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情绪的感染,观念的渗透,思想的放飞,是不着痕迹的润物无声。

2.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教学是为了形成人的能力,发展人的能力,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人的能力,所以,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开拓,能够获得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有所悟,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二、不再是教课本,而是通过课本启发引导学生走向实际和生活。新课程的教材观,已不是仅把课本内容教给学生,教会学生,而更注重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把握过程,学会方法,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一节好课,绝对不能是教教材,而必须是利用教材,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现实的心灵之窗,铺出一条同向生活的现实之路。

三、课堂要饱含兴趣,孕育生机。课堂教学仅仅只有教师的激情,还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调动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语言、技术和技巧,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能够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现方法,发现过程,发现自己。使课堂兴趣蕴育着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生机。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没有效益的教学,没有生机的兴趣是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在我的心目中,一堂真正的好课都具有以上几个主要特点,当然还不外乎存在其它的特点,这里我也不一一陈述。在这些主要特点中,教师的素质渗于各个环节中,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一点我时刻要记住:要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浅谈用新课程理念评价一堂好课

内容摘要:对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通过近期的摸索与探究,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把握。

关 键 词:好课 标准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教师带来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本人将通过专家和教师们对新课标准的讨论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 

首先.,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传统的认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识,认为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第二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 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第三种认识,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认为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这种认识强调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并且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的角色”,主张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与学生实现共同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有共同的话题或学习对象——即教材或其他中介,也只能在相互交换信息的基础上使“共同活动”得以持续。

其次,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1)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2)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3)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等等,更不是教学。(4)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第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第三,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第五,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以上几点是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以及在学习相关理论中得到地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后产生的思考,可能不尽完整或成熟。当然,一堂好课应有其重要特征,是无可争辨的,只是上述几点不是必备条件,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上面我所讲的一些,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当把它们联系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上出更多的好课来。

灌 南 县 张 湾 中 学     翟华

参考书目:

  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 李建平 《教育发展研究》2002.1

   2.《教师怎样“教” 新课程》 教苑明珠网 2004.4

    3.《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 2004.5

   4.《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月芬 2004.5

  5.《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

一、评课理念

1、评课,是使人进步的阶梯,能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

2、评课“八忌”:

一是听后不评;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三是抓不住关键;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四是面面俱到,分不清主次;、

五是老好人;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六是语无伦次;

七是孔中观人;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八是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二、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心理零距离”原则: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因人而异原则: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艺术性原则。

三、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与教学内容

1、体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恰当。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彻教学过程始终

4、教学内容安排恰当,容量合理。

5、能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

6、能依据教材内容适时拓展。

(二)、教学程序

1.变“线性”结构为“框架”结构。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密度合理 。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符合规律。

3.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学习策略

1.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感投入)。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

4、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5、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6、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表现。

7.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学习状态

1.学习兴趣得到调动,注意力集中。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面大。

3、学生有充分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学生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5、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平等地交流。

(五)、教学基本功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6、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组织安排;教学设计;

(六)、教学(学习)效果

1.教学目标达成,学习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七)、教学个性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 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什么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如何将这些新的理念在我们日常的备课中很好地体现?这无疑给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课程备课的专业准备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新课程备课的专业准备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案则是展示教师预设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记录。假如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好比是剧作家兼导演,学生是主角。在这个精彩的“剧本”里,蕴涵着教师的思想观点、文化品味、人文素养、个性品格、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事实证明,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没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其备课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业准备即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专业知识等职业知识,三者缺一不可。

   其次,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①丰厚的人文素养。包括伦理修养(能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善于合作等)、艺术精神、生命意识、民主意识、审美意识等。②积极的专业精神。教师既要乐业又要敬业,既要积极进取又要不断创新,还要有忘我的奉献精神。③良好的职业心态。备课可以说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需要一种安静的心态,要对教育充满激情。也就是教师要具有专注的专业情感,能珍爱自己的职业生命,对自我的工作充满期望,对教育事业充满美好的憧憬。

   第三,是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支撑,同时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如果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都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操作能力、班级建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锤炼,努力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四,是不断提升自主特质。教师也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各有所长,各具风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充分地彰显自己的专长,注意扬长避短,在与同班教师形成差异互补的同时,注意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新课程备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和有序建构;同时它也是教师调动经验、自我梳理和资源储备的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

   (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备课首先要备教材,但绝对不仅仅是准备教材内容,或只是由教参到教案的简单的“块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

   1、走进教材

   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首先,要把教材看作一个范本,努力做到人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作者形成对话,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教材的背后是作者,是编者,是“人”,我们要尝试着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编者对话,努力把握他们的思路与编写意图。

   2)把握要求,明确目标。备课是为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规划。换言之,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关注其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需要来规划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全面性(整合三维目标)、整体性、适度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使“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

   3)瞻前顾后,沟通联系。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瞻前就是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顾后就是要考虑已学知识、即将学习的和今后要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学校的全部教学活动作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教学系统的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学活动都要瞻前顾后,相互促进,承上启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个教学的进程来思考、设计每一课,争取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力图为学科教学勾勒出一幅美好图景,指明前进方向。

另外,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应瞻前顾后,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每一课学习目标的制定,更要注重单元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持续、稳步发展。

   4)合理舍弃,突出重点。要学会研究不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要重要。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2、活化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预设,并努力使其更具挑战性和感染力。

   2)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当教材在没有进人教学过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操作化、活动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主要是指为保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而采取共建、调整、重组、合作等各种集合形式。新课程倡导学科教学走向综合,新教材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改传统教材学科单一的模式,既突出了学科性,又体现了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学科融合性,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发展空间。备课时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而学科融合的关键是找准切人点与结合点,同时要突出本学科特点,通过学科间的紧密结合,构建新的学科结构层次。当然,学科融合不能表面化、形式化和牵强附会,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融合得当,才能集合相关学科的各种资源和优势,才能使学科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挖掘资源

   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必须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努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源头活水引进课堂,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需求,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将“差异”作为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应该说教学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外在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这一原则。

   5、选准话题

   没有“话题”(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有话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话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其一,“话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是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中介”。好的话题是促进对话、互动向深度发展的动力,它能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思考和共同探求,因此话题必须要有探究性和思考价值。其二,话题还应具有开放性。话题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发问”,其设计要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而绝不仅仅是师生、生生进行一一对应(一个问题仅一个答案)、机械问答的拐棍,力求做到一个话题对于不同的对象应有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答案。其三,话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话题还要有序进行,体现情境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其四,有的话题还应由学生自主生成,也就是说要注意备学生可能引发、生成的话题(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经验储备

   教学机智源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源于“问题资源”的储备。经验资源的储备是被许多教师所忽视的,有的人做了一辈子教师,相同的内容教过好多遍,至今却没有一篇教学后记,没有一份学生常出错内容的记载,更谈不上教学经验的积累和“问题资源”的储备,对学生曾出现过多次错误的题目和提出的疑议仍感陌生,毫无应对的措施。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教学后的反思,认真记好“三记”,即观察日记、教学后记和问题累记,并把它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储备,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生成提供有力的事实和经验支撑。

   (二)研究实施过程

   备课更要备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阵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及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课堂就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时空,教师要转换角色,始终扮演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欣赏者、互助者和指导者。因此,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准备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积极的活动体验、情感提升,达到自主、和谐发展的目的。

   1、建构教学过程

   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建构,是引导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蓝本。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期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建构过程时,教师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分析,要努力遵循教材的特点,还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有所不同。比如,我们经常采用的:“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教学程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无论采取何种程式,都应注意体现以下特点: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是否有利于合作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否有利于全员参与;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必得法。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式和操作策略,为灵活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打好基础。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新课程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等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

   在选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教学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有的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合作应有针对性,一般是对某些问题自我难以解决、理解文本内容需要角色表演、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学懂的内容,可选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又如自主学习,它是在教师主导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实施“支架式”引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与“活”、“讲”与“练”、“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即实现接受式与自主式(如发现式、活动式、体验式、情境展开式等)的融合。因此,教师在备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要注意体现自主性、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征,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奠定基础。

   3、注重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学艺术一直颇为人们关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超凡的才能,而且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爱因斯坦曾将教师修养概括为德、才、术三个方面,这里的“术”就是指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综合艺术,它与教学技能、教学技术、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学机智等范畴,是一种包含、从属的关系,但我们不能将它们等同视之。教学技能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潜在可能性,是教学艺术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教学技术是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媒体或物质条件。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要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教学机智是教师潜在的教学技能、应变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表现,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动态体现。

教学艺术是教学个性的升华与美化,具有审美性、趣味性。也就是说,教学艺术是一种科学再现教学内容求“实”、艺术表现思想情意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辩证统一,是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过程。因此,备课时要通过我们的有效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4、整合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以及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建设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整合教学手段”,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努力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它强调教师备课时,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探寻设计依据

   教学设计要能有效地引导操作,对学生的发展要有意义。也就是说选择、运用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1、理念支撑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应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意。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转变,就不会有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如果说有些教师教案没有创新,那就说明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落后。在备课时,最为关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认识到在新的时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师生关系。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也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以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学习观、新的质量观等新的理论、观念来指导备课,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目中有人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目中要有学生,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估计,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联系要进行分析,努力寻找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形成多种对策预案,使所设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这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内在需要设计教学思路,准备指导策略,从而真正落实“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和策略。

   目中有学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①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时候听课最认真,学习最投入?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②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③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据此来选择、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并优化教学设计,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3、体现自我

   教师是教学资源,如果在备课时仅把自己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工具,而忽视了自我在实施教学方案中的优势作用,那么其教学设计肯定会不切合实际而理想化,这样不仅自我的资源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进行预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三问”:一问我的教学预设是否有效,二问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设计,三问对于我来说,到底怎样设计最有效。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人(师生)合一,进入备课的最高境界,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最好的自我,不断追求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与完美,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

   4、注重创新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由于每节课的教学所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因而也是丰富、具体的。因此,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力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充满创造性。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调查发现,很多教案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常常是千篇一律,因而课堂教学也经年不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备课的创新,注重从备课开始渗透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融注新方法,才能备出特色,设计出好的教案,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还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学习他人备课与教学的经验;备课时注意体现“三个痕迹”:书上有备课的痕迹,教案上有修改的痕迹,教完后有反思的痕迹(写教学后记),学会根据“学情”不断丰富、调整、优化自己的设计;预案设计力求详略得当,即简化程序性设计,加强预设性设计,为教学中的互动生成作充分准备。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英语研修日记

高中英语研修总结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黄琼茹为了早点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通过研修…

高中英语 口语情景对话 远程工作素材

原版英语口语情景对话第0026集:远程工作Anili是一名老师,却又不是普通的老师,她特别在哪里呢?RadioJob远程工作Todd:Anili,haveyoualwaysbeenanEnglishteache…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重点短语汇总 2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重点短语汇总Module11.besimilartosth.与某物相似besimilarin?在??方面相似2.attitudeto/towardssb.对某人的态度3.farfrom远离;…

高中英语 口语情景对话 介绍人生第一份工作素材

原版英语口语情景对话第0113集:介绍人生第一份工作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第一份工作,Roe的工作很奇特,是推销却不是推销实物,听他详细介绍下吧。Todd:OK,Roe,whydon'twetalkaboutyou…

高中英语常见带介词“to”的短语总结

高中英语常见带介词“to”的短语总结be/get/becomeusedto习惯于begivento喜欢;癖好berelatedto与?有关系beaddictedto沉溺于;对?上瘾beopposedto反对de…

高中英语常见带介词“to”的短语总结

be/get/becomeusedto习惯于begivento喜欢;癖好berelatedto与…有关系beaddictedto沉溺于;对…上瘾beopposedto反对devoteoneselfto献身于;专…

整理版-高中英语选修6重点词汇_短语_句子复习总结

选修6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复习总结选修六.M6Unit1重点单词abstractsculpturebeliefspecialvisualconsequentlyspecificfragrantpermanent…

高中英语通知范文

DearstudentsTheStudentUnionisgoingtoorganizeamusicweek开门见山说事件ItisinthefirstweekofMayTheactivitiesincludes...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优秀范文集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优秀范文集锦1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的计划和感受I39mveryhappytobeaseniorhighschoolstudentbutatthesametimeIalsohavesomewor...

20xx年上海英语高考作文范文

20xx年上海英语高考作文范文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的典范19xx20xx年上海高考英语作文及范例19xx年上海高考作文及范例一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很重要一些学生则认为不必学英语我认为观点理由Somestudentst...

(英语)高三英语基础写作范文背诵

高三英语基础写作范文背诵基础写作1学生学校生活类A高三毕业班全体学生将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假如你是班长你要向全班同学宣布这个事情请你就如下内容作一个口头通知写作要求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开头和结尾不算入内评分...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大全

精华在线官方微博httpweibocomjinghuaonline高中英语作文范文大全ProtectingtheEnvironment保护环境Environmentalproblemsarebecomingmo...

高中英语(5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