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时间:2024.5.9

过程工业涵盖能源和资源转化利用等重要基础产业,但效率低、污染重、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技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已成为该行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多相反应过程是其中最普遍与核心的过程,探索这些过程中介尺度行为的形成机理、实现其科学定量描述与定向调控已成为过程工业发展和复杂性科学研究共同的前沿。

所谓介尺度行为,是指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个体单元与全局系统之间的尺度范围内形成的复杂时空结构。在多相反应过程中,它主要表现在分子尺度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离散单元,下同)尺度间的材料结构或表界面时空尺度、以及颗粒尺度到反应器尺度间形成的非均匀结构的时空尺度。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原子分子水平)受传质扩散(分子群水平)和流动(宏观统计水平)的影响而呈现复杂行为。本计划将建立其测量和计算方法,阐明其机理,进而建立相关模型与理论,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介尺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服务于相关工艺和过程的开发。

为此,本计划将瞄准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聚焦反应介质与催化材料的表界面和反应器内的动态非均匀结构两个层次的介尺度问题及其在颗粒尺度的结合,重点揭示介尺度结构对流动-传递-反应行为的影响及其耦合规律,建立多相反应过程定量设计、优化和调控的方法,并形成以介尺度科学为基础的过程工程学科新方向。

一、科学目标

针对化工和过程工程中的介质、材料、催化和反应器四个方面普遍存在的介尺度问题,明确不同系统中介尺度结构的定义和特征,阐明多尺度过程的介尺度作用机制,寻找量化规律,建立共性理论,发展针对介尺度结构的动态测量技术,发展基于介尺度模型的科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科交叉,突破传统过程开发方法的局限性,解决重大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鼓励凝练介尺度关键科学问题、整合相关力量、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重点联合攻关研究。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计划将重点针对多相反应过程中介尺度行为和效应显著的气固、气液、气液固和复杂流体等系统,瞄准煤转化和油气加工等重大工艺开发的共性基础问题,在深入剖析现有典型工艺的基础上,对材料表界面和颗粒聚团两个介尺度问题以及它们在颗粒尺度进行流动-传递-反应耦合的规律进行研究,解决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一)反应器微元及微反应系统中介质、材料及表界面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机理与反应的定向调控。

重点是揭示反应与扩散过程的机制及其耦合,建立模型,由此量化反应路径、反应产物的成分和结构间的相互影响。

(二)多相反应器中介尺度流动-传递过程的多机制耦合与调控。

重点是在多种宏观约束下,建立反应器中非均匀结构的物理模型,明确各种控制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从而阐释其介尺度行为-非均匀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对传递过程的影响。

(三)在研究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颗粒尺度上流动-传递-反应跨尺度关联的理论与调控方法。

重点是不同尺度机理模型的统一,在颗粒尺度形成对反应过程的各种现象的综合描述,实现反应与流动和传递耦合的数学建模与优化分析。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将奠定多相反应过程介尺度研究的基础,并为相关过程的开发提供量化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实现在反应介质、催化材料、反应器和集成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原始创新,并为形成普遍的介尺度理论与方法体系,最终为形成介尺度科学奠定基础。

三、20xx年度重点资助领域和研究方向

(一)反应介质及体系中的介尺度问题。

探明气、液、固反应介质中基本单元(原子、分子及其带电基团)的聚集行为及其对介质性能或合成物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计算模拟与实验研究,聚焦基

本单元的聚集规律及其稳定性条件,研究其中的介尺度结构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而设计新介质和新工艺。

(二)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介尺度问题。

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材料制备过程中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演化和控制机制,阐明反应和传质的协同作用对材料结构和功能的调控规律,探索稳定性条件与热力学原理的相关关系,为材料的理性设计、大规模合成和制备提出新的科学依据。

(三)催化过程中的介尺度问题。

在现有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明确电子、电荷群体的介尺度行为及稳定性条件,研究界面结构、微环境及外场等不同调控手段对电子结构及传递的控制机理及影响规律,从而实现产物结构的可控性,理解转化率、选择性与电子、电荷群体介尺度结构的关系,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进而开发新型催化过程和工艺。

(四)基于介尺度模型的反应器流动、传递、反应的耦合计算。

针对重大应用过程中的大型反应器开发、设计和优化(如煤转化、石油化工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及矿物加工过程),研究与颗粒、气泡、液滴等相关的介尺度结构对反应器和设备内流动、传递、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发展基于介尺度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实现传递和反应的多尺度耦合模拟,突破传统化学反应工程研发模式的局限性,探索虚拟过程工程的实现途径。

(五)介尺度问题的共性稳定性原理和通用数学框架、基于介尺度理论的粗粒化模拟和跨尺度连接方法。

在分析不同系统介尺度稳定性条件的基础上,探索介尺度问题可能满足的共性稳定性原理,研究其与热力学、统计力学等一般性原理之间的关系。根据介尺度问题的模型及其稳定性条件所反映的不同尺度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提出共性的高效计算模型、数值算法及计算体系结构等。发展考虑亚网格介尺度结构的连续介质计算方法及考虑介尺度结构的粗粒化离散模拟方法。探索复杂系统中多目标变分等介尺度问题可能的通用数学表达框架,研究不同尺度参数之间的

关系、解的方法和解的性质。通过以上研究,建立基于介尺度理论的、针对多相复杂系统多尺度问题的跨尺度连接体系。

(六)基于介尺度问题的学科交叉及重大应用。

众多复杂系统均呈现多层次、多尺度的特征(如生命和生物、化学和环境、流体和气候变化等),认识每一层次的介尺度过程和机理应是这些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当前主流模型很少考虑介尺度结构及其对各种参数的影响。为促进学科交叉,鼓励从介尺度科学的角度认识和分析交叉领域复杂系统中的介尺度问题。鼓励发展认识不同系统中介尺度结构的实验和测量手段?以及相关的基于介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的方法,建立介尺度结构的识别和表征方法,揭示不同体系中介尺度结构的动态行为及控制机制。鼓励应用介科学原理分析、解决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四、20xx年度资助计划

本重大研究计划鼓励不同学科研究队伍的共同参与。20xx年度计划资助“直接费用”约4200万元,拟对探索性强、开拓新方向的申请按“培育项目”予以资助,数量约30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为80万元左右,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对有一定工作积累、有望在介尺度科学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申请将按“重点支持项目”予以资助,数量约6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为300万元-400万元,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申请人只填写“直接费用”预算,“间接费用”及总经费由系统自动生成。

五、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形成介尺度科学的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所有申请应针对介尺度行为的本质机理,旨在揭示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和预测方法,并实现工业应用。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选择原则。

1.对象:面向过程工程领域涉及能源与资源高效转化利用的多相反应过程,开展多尺度机制与调控的基础研究。要求研究真正的介尺度问题,即:需要明确

研究对象中的单元(或“小”)尺度、系统(或“大”)尺度和介于之间的“介尺度”的具体内涵。

2.内容:必须明确所研究问题的介尺度特征,并提出认识介尺度行为机理的思路,认识和揭示介尺度行为形成的机制,演化规律和稳定性条件。以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为目的,研究手段可包括实验、计算和理论分析。

3.目标:对多相反应过程的介尺度研究提出原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显著推进理论的集成升华和应用,为介尺度科学的形成作出实质性贡献,并将所认识的规律应用于实际能源与资源高效转化利用过程。

4.形式:(1)鼓励凝练介尺度关键科学问题、整合相关力量、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联合攻关研究的重点项目申报。(2)鼓励多学科的实质性合作研究,特别是与数理、化学、信息等学科间的交叉。注重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鼓励国际合作。

(二)优先资助方向。

1.对介尺度科学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方法,能深刻揭示介尺度过程中不同机制相互作用的规律,提出严密的理论模型和可行方法;

2.针对多相反应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和颗粒聚团两个介尺度在颗粒尺度关联的研究;

3.上述两方面在能源与资源高效转化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化石燃料的高效综合利用;

4.特别鼓励对介尺度科学共性数学和物理问题的研究。

5.特别鼓励凝练介尺度关键科学问题、整合相关力量、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联合攻关研究的重点项目。

(三)不宜资助情形。

1.虽针对介尺度问题,但非机理性和基础性研究,不涉及介尺度行为形成的机制和稳定性分析,无法形成物理模型;

2.不能明确介尺度问题,只是对多尺度问题的笼统描述;

3.超出指南界定的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即两个介尺度问题及其在颗粒尺度的耦合。

六、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者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均不得申请。

(二)限项规定。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者参与申请本次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与处于评审阶段(申请和参与申请的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的以下类型项目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2.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日期为20xx年9月18日至23日16时。

2.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xx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根据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申请人可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ISIS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须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7)申请人应当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3.依托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xx年9月23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申请材料时,应当通过ISIS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当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者邮寄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材料”。请勿使用邮政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4.申请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化学科学部负责受理及后续工作。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须关注与本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每年将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篇: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附件: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

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生物进化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延续下来的过程。各种适应性表型是进化的表现形式。生物多样性,农艺或经济性状的产生,高原、高盐等极端环境下的物种形成或种群分化,不同地域种群的多态性及不同地域人群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别等生命现象都是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研究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宏进化(macroevolution)和微进化(microevolution)。宏进化研究侧重于观察大的时间尺度下的生物性状变异(不在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范围之内);而微进化指的是种内或近缘物种之间的进化,是生物变异的源头和适应环境的基础。以人类进化为例,微进化研究的是人群内部(或人与黑猩猩之间)的遗传差异,如人类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遗传变异与地域性传染病的关联、人类适应不同日照环境与肤色变异等等。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对环境迅速变化的适应、入侵种适应新的环境、人工驯化下动植物生殖生理或神经行为的改变、物种形成过程中不同种群交配行为的分化等由遗传改变导致的一系列表型变异,都是微进化过程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微进化是生物变异与环境适应的源头,也是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领域。

微进化研究着重于基因对性状的影响,以及选择对基因变异的作用。微进化中适应性表型变异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通常具有内在的分子与遗传基础,可以追溯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规律可循,因而是生物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生物表型变异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我们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源头着手,较有可能解析适应 - 1 -

的分子机制。另外,许多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微进化过程中的复杂表型适应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只有全基因组水平的分析,才能有效揭示其多基因作用机制。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分析微进化过程中表型变异的生物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发现与表型变异相关的关键遗传改变,并揭示进化的作用力,从而阐明复杂表型变异的多基因作用机制,使进化理论奠定在更坚实的遗传学基础上,推动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科学目标

运用基因组学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通过研究微进化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体系,揭示基因组在序列、结构、表观遗传修饰、转录水平上的变异以及影响表型进化的作用机理,阐明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网络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进化意义。

二、核心科学问题

以生物应对新环境、极端环境、家养环境和细胞水平的适应性变异等为研究体系,分析在快速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变异,阐明有多少关键基因在微进化过程起作用?它们是一些什么样的基因?它们本身是如何进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它们在调控网络里主要处于哪些位置?等问题。从而解析微进化过程中多基因作用机制,揭示“生物是如何在基因组水平上通过基因突变与多基因交互作用,改变表型或其它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本重大研究计划优先资助能对上述核心问题提出明确解决方案的项目。

三、20xx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 2 -

本重大研究计划建议的四种研究体系代表了微进化中生物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体系。它们在回答核心科学问题上既有共性,也有很强的互补性。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在下述六个研究方向上提出的基础好、创新性强,具有国际领先潜力的前沿研究项目。

1.新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新环境的分子机制。

一般认为环境变化是生物微进化主要的驱动力。变化的环境可以是原住地的气候、地表等的改变,也可以是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如入侵种,是快速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比较新旧环境中的物种群体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寻找强烈分化的基因位点,从而鉴定出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基因。本研究方向要求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定位与克隆适应性基因,进而通过研究适应性基因的进化历史与功能变化,探索和揭示生物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基本机制和规律。本方向优先支持在表型、遗传,生态等方面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研究系统。本重大研究计划在20xx年度鼓励这一方向的申请。

2.极端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 极端环境(包括边缘环境)是指近缘物种或同一物种的生境中具有极高或极低的温度、纬度、海拔、盐度等物理特征的环境。极端环境与新环境的区别在于,物种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了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在极端或边缘环境里的抗低氧、抗强酸、抗盐、抗高温等都是典型例子。本研究方向要求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的比较研究,定位和克隆与极端或边缘环境适应相关的关键基因,以揭示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本方向优先支持在遗传、生理等方面已有较好研究基础并能揭示进化机制的研究系统。

3.人工选择下的基因组变异与适应人工环境的分子机制。 家养动植物是在短短的一万多年内,通过人工选择的作用,从野 - 3 -

生祖先驯化而来的。人工选择的特点是强度高、方向明确。本研究方向要求通过比较家养动植物与其野生近缘物种群体的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探讨人工选择下基因组变异的规律,鉴别出重要的适应性基因,揭示人工选择下家养动植物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机制。本方向优先支持驯化历程相对清晰、有望对进化理论做出崭新贡献的研究系统。研究内容应着眼于了解选择压推动微进化的分子机制,而不是农业经济性状的改良。

4.细胞水平的适应和变异。

生物进化理论也可以应用到细胞水平,器官的衰竭及细胞的非正常增殖都涉及到体细胞突变的积累和适应。本研究方向要求利用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体细胞突变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动态过程及其特征,了解突变积累、选择作用及细胞非正常增殖的规律,鉴别与细胞迅速增殖相关的致变突变,并阐明其在微进化过程中的适合度。本计划在20xx年度将重点支持在细胞水平研究进化机制的优秀项目。

5.微进化机制的基本理论与法则。

本重大研究计划前面四个方向主要是针对外界环境主导的生物适应性变化。除此以外,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微进化机制的基本法则,有待深入研究来阐述。例如,1)进化的力量还包括物种内在力量,如性选择、迁徙性和领地性等,它们对于种群分化、变异、和物种形成的作用;2)基因组内部的驱动力,如突变率、重组率、基因组倍性的改变等的进化规律及其对基因组变异的作用;3)进化的基本理论,如溯主理论等,在不同群体模型下的理论构架和异同;4)生态群落的共进化规律和基因组改变。本重大研究计划在今年增设“微进化机制的基本理论与法则”方面的研究项目申报,以加强对这些基本 - 4 -

法则的研究。

6.围绕微进化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新方法。

随着新一代DNA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高通量、高分辨率检测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变异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为开展微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但同时也对计算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方向重点支持开发围绕上述五个研究方向所需要的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包括:围绕微进化研究的新一代测序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手段;群体遗传学理论在生物适应的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检验自然选择的新方法以及在细胞水平的延展;微进化中基因相互作用的检测、数学描述和生物网络演化的分析方法。

四、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书中应当有明确的科学问题、科学假设和检验假设的具体(一) 根据前二年项目申请中出现的不足,在此提醒申请人: 方法,三者缺一不可。

2. 揭示多基因作用机制不应局限在测序和基因表达水平高低的结果,而应该有具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或揭示机制的具体方案。

3. 本重大研究计划主要支持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新环境、极端环境、体内环境、人工选择等)微进化过程中多基因作用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机制的研究,推进基本理论与法则的深入认识。

(二)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认真阅读本指南和通告。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将相关领域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协调的综合“项目群”。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本重大研究计划不受理以测序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不符合项目指 - 5 -

南的申请将不予受理。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还应论述与973计划等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的区别与联系。鼓励围绕第五个方向开展研究。

(三)除了按照申请书撰写提纲填报申请书外,本重大研究计划对申请书部分项目的填写有下述附加要求:

1.请在立项依据部分首先说明本研究所属的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见上述的六个重点支持方向)。

2.立项依据需围绕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意义。字数在2000-3500字之间(不包括参考文献)。

3. 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点,需详细论述针对于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的详尽解决方案。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

4. 论述研究特色、创新点以及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关系,应简明扼要,不超过1000字。

5. 研究方案主要简明论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技术、计算方法公式等。

6.为了使申请人更准确地把握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方向,指导专家组拟定了适用于微进化研究的关键词供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使用。请申请人根据本次申请的研究内容,并结合上述六个研究方向,关键词选择参照下表,每个大类(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的第一级各选择一个,第二或更高级的有关键词则选一个,没有列出的可不选。

- 6 -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 7 -

- 8 -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四)本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计划资助经费约3700万元,拟资助“培育项目”15项左右,“重点支持项目”5-6项。

对有较好的创新研究思路或较好的前期结果、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80-120万元/项;对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资助强度约300-400万元/项。 (五)项目受理后,指导专家组将会对项目进行会议初审,对明显不符合该重大研究计划目标和研究方向的,或存在明显不足的项目予以

- 9 -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xx年度项目指南

初筛,不再进行同行通讯评议。

- 10 -

更多相关推荐: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基础算法与可计算建模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实际需求为牵引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强科学计算领域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设计高效基础算法建立满足实际精度要求的可计算模型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前沿...

课题研究计划 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有效学习必须是自主性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的数学就必须十分重视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

课题研究计划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实验方案农村小学构建班集体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五大连池市建设中心学校二一一年十月十日课题研究计划一本课题研究的具本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具本问题是农村小学构建班...

课题研究计划进度表

附件三课题研究计划进度表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1从20xx年3月20xx年9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20xx年3月由区电教馆组织子课题组的课题负责人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分析软件硬件资源分析确立课题2...

课题研究计划书

课题研究计划书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

科技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

研发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编号申请者所在部门XXX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制一项目基本情况1二立项依据三研究方案1研究内容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4本项目的特色及创新之...

本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课题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

学校课题研究计划章丘市圣井街道第二小学20xx2一指导思想学校的教科研活动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思想即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两个基本点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学习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体现以...

课题研究个人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东马小学吴则广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三指导思想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

小课题实验研究计划

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小课题实验研究计划20xx0920xx09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书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攻读士学位研究生课题研究计划书硕研究生学号年级院部专业导师课题研究开始日期年月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培养办公室制表说明一本计划书由研究生本人在本学科内作过开题报告后填写一式三份经院部主管部...

20xx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学生保持学习英语兴趣的策略探究课题研究在主体性教育理论的...

项目研究计划(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