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高考新故事创作中素材的处理和妙用

时间:2024.4.21

新故事创作中素材的处理和运用

新故事创作对题材的要求,应当说是比较苛刻的。编辑部要求作者们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如果按照这些编辑部老编们的要求直接到生活中去寻求创作题材,那是很难有所收益。生活中不太可能提供你现成的故事.那么,如何切解决这题材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新故事作者在掌握新故事特性的前提下,善于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

一、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素材

素材,是指我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未经艺术处理的原始材料。它可分为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所谓直接素材,是指我们亲身经历或体验过的人物、事件;间接素材是指我们听到过,或通过一定文字资料而掌握的人物、事件。新故事创作的素材也无外乎这两个方面。简括地说,其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间流传的故事片断

这些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不少新民间故事,其中一部分还是比较成熟的,经过作者搜集整理发表以后,成为优秀故事作品,如《马大哈住宿》等。

这些从民间流传的故事片断中选取素材进行创作的成活率较高。因为这些片断之所以能在社会一定范围内流传,说明了它们已具备了某些口头流传的条件,一些精华之处,往往是我们个人构思所难以达到的。把它们吸取过来进行创作,往往能使作品保持较浓的民间故事特色,易于记忆、讲述和口头流传。因此,我们在从事新故事创作时要十分注意收集这类素材。

在整理这类素材时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赋予这些素材一点意思,使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或能告诉读者一点那怕是浅显的道理.那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片断往往趣味性特强,但免不了过份追求趣味而少了些思想内容和积极意义,照搬这些流传的片断要发表可能性不大,这就需要我们的作者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里我还是以汪黎明先生的《马大哈住宿》为例,与同学们谈谈流传故事的改造: 《马大哈住宿》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流传的版本是:一小伙子做事马大哈,在外住宿时,洗了短裤光身子入睡。半夜里起来小便,赤身裸体地被关在门外,闹了个大笑话。原来的流传版本相当风趣,但显得低级趣味,马大哈这人物没个性,仅仅只是取笑他,挖苦他,令人一笑而已。这样一个故事,只能在私下讲讲,上不了台面。汪黎明先生在得到这块材料后,与同道一起进行了讨论(我们杭州的故事作者经常在一起活动)。大家认为这本子值得改造,要改好这本子首先得让马大哈这人物立起来,而不仅仅是出出洋相,要赋予一点意思,让人们懂得做事千万不能马大哈??

于是,汪黎明先生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设计了“画短裤”这一细节。这个细节使整个故事活了起来,它赋予了“马大哈”个性,使这个人物显得十分有趣又带一点可爱。通篇作品幽默的格调不但没变,相反味道更浓。作品在《故事会》发表后,曾被多家书刊收入,被认为当代幽默故事的精典之作。

(二)社会新闻

我们所说的社会新闻,是指在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使人们感兴趣并竞相传播的新奇、有趣的真人真事。这些能传起来的社会新闻和社会上流传的新民间传说有着十分相似。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和密切的关系。从流传的方式上来看,都是口耳相传;从内容上看,所反映的大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从情节上看,大都是比较奇巧并有种着一定的趣味性。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看,社会新闻往往是新民间传说的胚胎,不少亲民间传说都起源于种种社会社闻。

因此,学会从社会新闻中选取素材来创作新故事,无疑也是我们搞新故事创作的一条捷

1

径。

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类素材呢?对待这一类素材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构思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设计几条不同的路径,从而选择一条适合故事发展的线路往下走??

在此,我想以我的拙作《偷出来的故事》为例,与大家谈谈这类素材的处理:大约在七八年前,我听到一则社会新闻,我居住的那个小镇的镇政府团委办公室在一天晚上被撬,被偷走一大笔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个小女孩治病的捐款。由于偷走的那笔钱的特殊性,这消息一下传得飞飞扬扬。我听到这一消息,不由心头为之一振。怎么捐款也会被偷呀?我觉得这可是块好素材,它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它是一个老百姓所关注的素材,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于是,我便开始构思。我想到我们当地有些机关干部均在办公室里藏私房钱,从这里引申开去,我大胆设想了一系列情节,构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情节完全虚构的。生活素材只给了我一个创作的欲望,并没提供我完整的情节。我在虚构时便注意了真实性,将故事编圆。使人感到确有其事一般。比方说,生活中小偷良心发现的实例是很少的。但我在这个故事里,经过一系列地铺垫,使小偷的良心发现变得顺理成章,使读者看不出有多少编造的痕迹。这“将故事编圆”的手法,是非常值得同学们关注的。

(三)亲身的经历、体验和观察

这是新故事创作素材又一主要来源。

虽然说从流传的新民间故事片断和社会新闻中选取素材来创作新故事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毕竟这些间接的生活素材与我们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比较起来,占的比重实在是太少了,根据这些素材去进行创作,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故事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运用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和观察到的直接素材来进行新故事创作,必将越来越成为新故事创作的一个主要途径。

写故事要做有心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人家可以一笑而过,你可得多想想呀,有时候,多想一想,一件小事、一个小细节都可以成为一个好故事。

那一年,我家里的大门上要装只“猫眼”,我请了个朋友来装。可谁知到了说好的时间,那朋友打了个电话,说有事来不了。我火了,“死了张屠夫,难道就吃带毛猪”了?自己装!袖口一撸,亲自上阵。可装好一看,天呀,我竟将猫眼装反了~~~~~后来,我细细一想,这细节不错呀,绝对有戏!于是,七想八想,便有了《“猫眼”反装》这故事??

还有一年,我参加残疾人的文艺汇演,演出归来,我和一位盲人推拿师聊天,他很有钱。但他和我说了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他说:“如果能让我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我愿意奉上自己所有的财产”。这句话当即触发了我的灵感,我觉得如果把他是盲人这点包起来,将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核呀。于是,经过调动生活积累,融合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我写出了《看一眼一百万》??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将那些小素材存储在我的“仓库”里,空下来时看看想想,看是否能触动起灵感的火花。只有积累的多,用时才召之即来。而这种亲历的事例写出来很少会碰到撞车现象,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四)、报刊媒体上的新闻片断、其它体裁的枝枝叶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媒体来了解社会,已占了很大的份量,这些从媒体上获得的信息成了我们的间接生活,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写作上的灵感,成为我们写作素材的又一个来源。

记得有一年,我偶然看到一篇杂文,上面有个细节,说是某领导老是有人找他批条,找他批条的人实在太多,有些还不能得罪,无奈,他想用两种颜色的笔批条,基中一种颜色是没用的。看到这里我眼睛为之一亮,这可是个好点子。我当即记在了一个小本本上。事后,

2

我以此事生发开去,构思了一个故事《局长批条》,得了当年“海燕杯新故事征文”二等奖。

有一次,吴桑梓大姐在看报时,看到了一个健康孩子长期限跟哑母生活在一起,结果变成了一个哑童的消息后,她从中看出了“奇”。于是,便结合她平时的积累(她有许多各类资料卡片),创作了《哑童巧计除盗贼》一文。

现在随着网络的兴起,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写不完的素材。

素材的来源还有许许多多,但主要是在这四个方面。其实,我上面的说法也不一定正确,正确的说法,素材来源应是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两大类。我之所以分细,是为了便于各位理解。

素材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

二、在不违背生活真实基础上去选择素材

搞创作的同志总要搜集素材。当许多素材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由于新故事题材特性的不同,在素材选择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要求。根据一些优秀新故事作品创作在此方面的经验来看,它在素材的选择上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情趣。这对于新故事创作来说尤为重要。忽视了这一条,作品便难以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故事要反映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情趣,她反映的观念必须符合老百姓的观念,不能太超前,否则老百姓接受不了,你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市场。

二十年前,有个作者谈了这样一个素材:有一对青年夫妇,各自都有了外遇,互相隐瞒着。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秘密,两人经过协商,和和气气地离了婚,并且都向对方的情人表示,“我们脾气不合,自愿离婚;你们要结婚,我决不会有什么意见。”这个素材有一定的故事性,放在现在完全可结构故事。可在二十年前,它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是不符合当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我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换句话说,它反映的内涵太超前了,在当时,老百姓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就难以被人民群众理解,当然,也就不利于作品的流传。

第二、不能脱离新故事题材和情节的特性。

故事作品是一种情节艺术,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在选材时注重素材的故事性,是新故事创作在素材选择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也是关系到新故事创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只注意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情趣,而忽视了新故事题材和情节的特性,那么,照样也难以创作出好故事来。前者虽然对新故事作品能否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一则作品是否是“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取决于后者,并且从众多的创作实践来看,在后者上花费的精力往往要比前者大得多。目前新故事创作中产生的大量“废品”,症结也多在这一点上:故事性差,情节太平淡,因而缺乏艺术吸引力,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不要轻易就放弃任何一个素材

生活中提供给我们的创作素材,往往不可能是现成拿来便可用的。

所以,我们故事作者在选择素材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些符合人民群众心愿的,不一定就有故事性或趣味性;而那些符合故事题材和情节特性的素材,又不一定就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就使得我们的作者要学会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使素材成为一个好作品的题材。

我们有些作者还未认识到这一点,往往接触到一个素材,要么不经加工、提炼和改造,拿来就写;要么一看故事性不强,便轻易把它放弃了。这样,就使得许多经过提炼、加工和改造后可以创作新故事的素材,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而我们的一些富有新故事创作经验的作者,则十分珍惜每一个素材,他们每获得一个素

3

材,都要进行一番认真的分析研究,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也不放过,抓住这一点去进行加工改造,使它成为一则成功的新故事题材。有时一时想不出门道,他们也舍不得丢,而将它保存在自己的生活仓库内,但日后再想。

在这些素材的处理方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取“故事核”

所谓“故事核”,是指构成一篇故事作品的关键性情节或核心细节。

吴天老师那篇《命运草》中的“故事核”是:父亲为决定谁去上学,让姐弟俩用草“抓阄”;丰国需那《“猫眼”倒装》中的“故事核”是:庞局长正和女老板倒在沙发上,忽然从门外传来“啊哼”一声干咳,弄倒最后,那声干咳竟是他老婆咳的??

汪黎明老师那《马大哈投宿》中的“故事核”则是:马大明光着身子,无法去向女服务员要钥匙,便用墨水在下身画上了一条短裤??

每当我们获得一个创作素材,无论它的故事性强弱与否,情节完整与否,思想意义积极与否,只要具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核”,我们就不要放弃,把这一“故事核”提取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去进行艺术构思,就可以创作出好故事。

《马大哈投宿》的原始素材是社会上流传的一则流传段子:有个采购员是个马大哈,到杭州出差路遇暴雨浑身湿透,回旅馆后便拧干衣服裸体入睡。半夜时分被尿憋醒,他想反正厕所就在对面,半夜里又没有人,自己“刷”地一下过去,“刷”地一下回来,不就行了。于是他便开门出去,谁知一阵风竟把门关住了,这下完了,他赤身露体地关在外面,服务员恰恰是个女性,闹了个大笑话??

这个素材情节比较简单,并且没有什么积意义,但它具有了幽默故事的所有特征,极具风趣幽默。汪黎明先生得到这块素材后,考虑良久,一时总想不出个改造的法子。但他总是舍不得丢。反复思考,终于被他从中思考出“画短裤”这个核来。然后以这个“核”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材料,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对其进行补充、虚构和加工,创作出了现在这篇作品。

(二)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

从素材中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也就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初步提炼。

在创作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素材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提炼不出积极的思想意义。遇到这类素材,就应注意把重点放在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上。一旦突破了这一关,问题便迎刃而解。比如我那《看一眼一百万》,原始素材仅为一句话,但它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核。我开始构思的故事仅仅是盲人捉弄一个歌星,显得太一般化,而且也没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于是,我重起炉灶,重新安排人物,结构情节,使得主题升华,达到了预想的效果。由此可见,能否从素材中提炼出积极的思想意义,是素材转化为作品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

从素材中提炼思想意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素材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但缺乏思想意义或思想意义消极。从此类素材中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需花费较大的精力,有时还得动一下逆反思维。

素材既有故事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思想性。从此类素材中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比较容易,重点一般放在强化,突出主题上。

素材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或愿望情趣,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从这类素材中提炼积极的思想意义比较容易,重点一般放在情节的加工改造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素材既无思想意义,不能体现人民群众的心愿;又没有故事性,趣味性,遇到这类素材最好放弃,以免白费精力。

四、不要拘泥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过程。不经过这样

4

一个过程,很难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来自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但是,生活本身不是艺术,艺术也不是生活的翻版。它需要我们在不违背生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去进行大胆的虚构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而老老实实反映真人真事的作品,反会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

新故事为了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便于口头流传,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时,更需要虚构和想象,而且其虚构和想象的程度,往往高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这一点,我们从民间故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它不仅对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而且常常虚构、想象出许多超现实的人物事件。新故事虽说不能象民间故事那样去虚构、想象一些超现实的人物事件,但也不应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实,而应在不违背生活本质的前提下,通过虚构、想象和夸张,对素材进行大幅度地加工改造。打个比喻,好比你去照哈哈镜,镜中照出的形象虽说夸张、变形很厉害,但它还是人,并且是“你”这一个而不是别人。“你”本身好比是素材,镜中的“你”才是艺术。我们的新故事创作,就非常需要把生活素材放到哈哈镜前来一番夸张。

没有大胆的虚构、想象和夸张,不对素材进行大幅度的加工改造,是不可能产生这些优秀作品的。而我们一些新故事作品之所以给人以太“实”的感觉,问题也正在于此:作者太“老实”,原封不动把生活素材搬进作品,顶多不过是剪剪补补,唯恐违背生活真实;不敢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缺乏大胆的虚构、想象和夸张。这样写出来的作品,群众怎么会喜爱?

所以,我们说:做人要老老实实,而写故事却要“狡猾狡猾”的??

5


第二篇:高考写作素材12-14


1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後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後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2区别

谁也没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伏尔泰竟参加了一个为人不齿的团伙的狂欢。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们又邀请他参加。

"噢,伙计,"伏尔泰神秘地说,"去一次,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

3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4岂可再乎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最后伏尔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5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 ,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於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後生发悔意。

6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麽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7慢性毒药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8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9验明牧师正身

当伏尔泰到了84岁高龄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边,

为他祈祷忏悔——这是为垂死者订购天国飞机票或入场券的一贯作业,但是,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

"那么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10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後才能赶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之前,我该做甚麽?”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Take it easy,放轻松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11哲学语言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xx年)和几位哲学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闲逛。突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举步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了目的地,才开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獗。"

12哲学的责任

出生于俄国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拉斐尔·科恩(1880--19xx年)。在美国哲学界和教育界都很有声誉,曾任纽约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

一次,在他上完哲学导论课后,一名女学生向他抱怨:"科恩教授,听完您的课,我觉得您在我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上都戳了一个孔,可又没有提供替代品来填补,我真有点无所适从了。" "小姐,"科恩严肃地说,"你该记得,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干过许多差事,他清洗了奥吉亚斯王的3000年来打扫的牛厩,难道非得再用什么把它填满吗?"

13

一名员工做事情是不能靠主管在后面挥动鞭子的,要靠自己有一种尊严,让追求"标准"变成一种原动力。

我坐在希尔顿饭店大堂喝咖啡,来了一对老夫妇订房间,服务生查了一下电脑,保留的房间都订完了,"先生,太太,我们附近还有几家档次不错的饭店,跟我们都一样的,要不要我帮你试试看。"服务生礼貌地说。他们先领老夫妇去喝杯咖啡,一会儿服务生过来说:"我们后面的喜来登大酒店还有一个房间,档次跟我们是一样的,还便宜20美金,要不要?"老夫妇高兴地说"Whynot?"之后服务生又把老夫妇和他们的行李送上车。

希尔顿员工的这种行动根本不是在主管的监控下才去做的,这完全是一种尊严,一种标准,这已经变成一种原动力,不停地推动企业进步。

我们要强调标准,要做SOP,而且还有重要的四个字--细节量化。

14

一个学生来访,抱怨班里有某人特讨厌,总喜欢跟他比,影响了他的学习。

我问这学生,你喜欢吃苹果吗,学生愕然,但还是回答“不喜欢,但喜欢吃雪梨。” “你不喜欢吃苹果?”

“对”

“那有没有人喜欢吃苹果”

“当然有!”

“那你不喜欢吃苹果是苹果的错吗?”

笑笑,“当然不是!”

“那你不喜欢他是他的错吗?”

……

“你喜欢吃雪梨?”

“对!”

“如果你的好友来了,你会请他吃吗?”

“会啊!”

“你怎么知道他爱吃呢?”

“问呗!”

“那还好,但很多人就不是这样,觉得自己喜欢就以为他人也喜欢。”

自己喜欢雪梨,以为鱼也会喜欢,所以当鱼饵放在钓钩上去钓鱼,鱼儿总是不上钩,于是就埋怨,这鱼儿怎么回事?古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乎?

15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位六岁的男孩在小河里玩耍,周围空无一人。当他正玩得高兴时,灾难即将发生在他身上,他还浑然不觉,原来一条蟒蛇正向他游来。当蟒蛇把他缠起来时,他在惊慌之中用手掐住它的要害。蟒蛇很大,虽然被掐住要害,但还知道要把小孩缠死,好在小孩身材瘦小,蟒蛇无法把他缠紧。小孩就这样一直用力掐住要害,只到他晕过去。后来当人们发现小孩时,发现他的手还在紧紧掐住蟒蛇,而蟒蛇早已死掉。

这个故事说明:人在恐惧时可以激发潜能。

1

一个人整天抱怨生活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赏识,终于这件事让上帝知道了。上帝来到这个人的身边,捡起地上的一颗石子扔到了石堆里,说:如果石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那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上帝又往石堆里扔了块金子,说:如果金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来。结果当然是那人一眼就认出了代表自己的金子。

但是做石子还是做金子,选择权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要正确认识自身,在石子堆里,金子很容易被发现,要让别人发现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金子。

2

一天,一群和尚闲来无事,在庙门口散步。一个和尚抬头看见幡杆上的幡在飘动,便说:"

你们看,幡在飘动。"话还未说完,只听到另一个和尚反驳道,"不是幡动,是风在动,因为幡是风吹动的。"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呢?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这时,有一个叫惠能的和尚从人群中走出来说:"你们别争了,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由于他的意见十分新奇,众和尚不免大吃一惊,大家纷纷想反驳他,可是又找不出更恰当的理由,因而,只好一哄而散。

惠能的回答虽然新奇,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幡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以任何人的"心"为转移,不管你感觉与否,决不会改变"幡动"的现象。惠能自以为高明,其实恰好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观点。

3

有一幅漫画叫做“同样是燃烧”,左边画的是一支蜡烛在燃烧,放出明亮的光;右边是一个烟头,燃烧出浓浓的黄烟

蜡烛,看似平常,它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烟头的燃烧,却不仅消耗了人们的金钱,还缩短了人的寿命。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整天默默无闻的工作着的人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不正是蜡烛的精神吗?然而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坐享其成,造假骗人的人,他们不正是社会的“烟民”吗?扫除烟民,净化社会!

在企业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是燃烧,让我们都以蜡烛的方式燃烧吧,企业就会发光、发亮。

4

阿东明天就要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了,怎么也得精神点把这一美好时光留在记忆之中,于是他高高兴兴上街买了条裤子,可惜裤子长了两寸。吃晚饭的时候,趁奶奶、妈妈和嫂子都在场,阿东把裤子长两寸的问题说了一下,饭桌上大家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没有再被提起。

妈妈睡得比较晚,临睡前想起儿子明天要穿的裤子还长两寸,于是就悄悄地一个人把裤子剪好叠好放回原处。

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哐”的一声关上把嫂子惊醒,猛然醒悟到小叔子裤子长两寸,自己辈分最小,怎么得也是自己去做了,于是披衣起床将裤子处理好才又安然入睡。

老奶奶觉轻,每天一大早醒来给小孙子做早饭上学,趁水未开的时候也想起孙子的裤子长两寸,马上快刀斩乱麻。

最后阿东只好穿着短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点评:1 、一个团队仅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并靠明确的规则来分工协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管理一个项目如此,管理一个部门也是如此。 2 、团队协作需要默契,但这种习惯是靠长期的日积月累来达成的,在协作初创起,还是要靠明确的约束和激励来养成,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冲天的干劲引导不好就欲速不达。

5灵感与汗水

无论做什么事,不付出辛勤的劳动,是不会有很大成效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不少发明创造,仅取得的专利就有1100多项,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说,一次有人当着爱迪生的面,称他为当代的天才。爱迪生只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什么天才?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 学习科学理论,何尝不是如此!

6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

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部对此三年之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部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五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的薪水,让我在平时卖力的为公司工作;但是,这是一个重大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薪水。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毫钱也不必付。但是,不看您损失的必定不只五万元』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五万元的支票给那位年轻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或新创意时,千万别将脑袋封闭,置之于后,应该将脑袋打开1毫米,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也许一个新的创见,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从而改进业绩,改善生活,你说对不对?

7

公子学字

明代冯梦龙编的《笑府》中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有钱人自己不识字,请了个老师来教他儿子。老师先教他儿子写一划,说读作"一",写两划,说读作"二",写三划,说读作"三"。这位公子刚学会这三个字,他立刻高兴地丢掉毛笔,跑去告诉父亲:"我都学会了,不要再劳老师指教了!"父亲一听,大喜,立即将老师辞退了。

一天,这个有钱人要宴请一位姓万的亲戚,于是叫儿子给他写张请帖。公子写了半天还未写成,有钱人跑去一看,儿子正在大发牢骚:"天下的姓多的是,为什么偏偏姓万,害得我从早晨到现在,还只写到500划!"

8

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揣着一摞证件到电脑公司求职,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被录取,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学历太高。他在三思后决定以一名打工者的身份出现,很快被一家公司录用。他从一名电脑程序员做起,由于成绩突出被老板提升为部门经理,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又有了新的突破,老板又指定他为系统软件开发的负责人,并进入公司的决策层,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书;后来,老板又根据他的潜力,再次提拔他为公司副总经理并割让部分股权让他技术参股,他成为这里的老板之一,这时他才亮出博士证书。 从打工仔到老板,他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人们在称赞老板有眼力的同时,更欣赏博士不怕被人“看低”,坚持从“低”做起的务实精神。

9

侍女妙对

清朝初年有个宰相叫张英。一次,他穿上便服到乡间私访。这时农民们正在用稻草捆秧,闲谈之间,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农民出的上联是:

稻草捆秧父抱子,

张英站在田头想了许久,半天对不出下联。

张英回家后和夫人谈起此事。正巧,他们的谈话被一位侍女听见了,她不由得笑了起来。张英问她笑什么,她答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是:

竹篮装笋母怀儿。"

张英一听,觉得她对得工整巧妙,连连称赞。

一个侍女如何能对得这样巧妙呢?原来,这位侍女是贫苦人家的孩子,灾荒年被卖做女婢的。她小时候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感受很深,所以,一听到上联立即说出下联。

这件事再次说明:实践出真知。

10

有一位军阀每次处决死刑犯时,都会让犯人选择:一枪毙命或是选择从左墙的一个黑洞进去,命运未知。

所有犯人都宁可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显得很开心。

旁人很大胆地问他:「大帅,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从这黑洞走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没什么啦!其实走进黑洞的人只要经过一、两天的摸索便可以顺利地逃生了,人们只是不敢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罢了。」军阀回答。

11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试验:把被试验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这个结果对于如何挖掘人的潜力,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很有研究价值。 “拉绳试验”中出现“1+1〈2”的情况,明摆着是有人没有竭尽全力。这说明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抢匹马地独立操作,就竭尽全力;到了一个集体,则把责任悄然分解到其它人身上。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并概括为“社会浪费”。 人的潜力极限需要刺激,而最长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过于建立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激励机制。责任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得越充分,耍滑头的人越少,用真劲的人发展的空间越大。这样,既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控潜节能,又可让“南郭先生”无法滥竽充数混日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浪费”。

12

当你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红柿的时候,你知道西红柿被发现的故事吗?

原来,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喜人。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叫做"

狼桃"。

到了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带了几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但只是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之前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而且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究这样,发现西红柿是可以吃的。

为了证明西红柿是否有毒,这位画家甚至作好了死的准备。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这件事现在人们只当做一段佳话来传颂了,但它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认识只能由实践中来,离开实践,说不定人们至今还不敢吃西红柿呢?

13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 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 ,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 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14

魏根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19xx年,德国科学家魏根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当时震动了世界地学界。后来,地质古

生物学家和古地磁学家,又从不同方面证实了这个学说。 魏根纳提出这个学说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生病住院时,一天,病房墙壁上的世界地图吸引住了他的视线,他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的海岸线凸凹恰恰相反,愈看愈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四块大陆可以拼凑成一块,特别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象一张撕成两半的报纸。这是为什么?他苦苦思索,出院之后,便翻阅了大量的地质学方面的书籍,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是否由于某种驱动力,使原来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了,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同样的原因,印度次大陆向北移动,同亚洲大陆相撞,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据此推理,魏根纳得出结论: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和澳洲原是集合在南极周围,连成一整块的古大陆,即冈瓦纳古陆。

魏根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说明了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进而达到抽象思维,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5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

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作惊讶的说

「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试想

你看到的是什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

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

是否只有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

却忽略了他拥有了一大片的白板(优点)?

其实每个人必定都有许多的优点,

换一个角度去看吧!!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16

皇帝吐"白兔"的故事

有个民间故事说,一天,某皇帝外出狩猎,他在车马劳累之中呛了一口风,咳嗽了一阵子,吐了一口痰。恰巧,这口痰就吐在一块麻布片上,随从侍卫一看慌了神。哎哟,不好了,皇帝老爷痰里带了一根毛!随猎的大官们回到府邸,郑重地对家人说,皇上今日欠安,吐了一团毛。紧跟着,家人们又向四邻传播这个不幸的消息,说皇上吐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没隔多久,消息就在京城传开了,不过这时,人们传说的又不是"毛茸茸的东西",而是说皇帝今日吐出一只会跑的白兔。

这个故事未免有些夸张。可是,对那种善于"附加外来成份"人的讽刺,却是淋漓尽致。本来,客观事物原来是什么样子,认识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不得外加事物本来所没有的东西。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任何事情的感性认识必须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而且容易闹出笑话。上面这个故事提示人们:切不要根据自己一星半点的感性认识就忙着下结论,更不能把感性认识无限制地夸大,否则还要闹出"皇帝吐白兔"这样的笑话!

17

有二个妇人在聊天,

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妇人叹息道:

「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的要命,不烧饭、不扫地、

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儿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

「他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

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试想

同样的状况,但是当我们从我的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

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一看,或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样了,

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会有更多的爱。

有包容才有爱,只有爱不懂包容,一切皆枉然。

18

舍罕王赏麦的故事

印度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

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1蒲式尔(计量单位折合35.2升)麦子约有500,000颗,把这个数折成蒲式尔,那就得给西萨·班拿来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么一来,舍罕王发现自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嘛是忍受西萨·班没完没了的讨债,要嘛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国王大概选择了后面的这个办法。

舍罕王为什么会吃这样的亏呢?因为他根本没有这巨大数量的感性认识,即使比他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现代人,也不能一下子直接觉察到这个数量,只有借助于数的概念,通过抽象的数字运算,才能把握到。

19

有一天,一只猫来到森林里,看见了百兽之王老虎,发号施令,分发食物,小动物们见了老虎毕恭毕敬,非常羡慕老虎的气派。当猫偶尔来到河边,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影像酷似老虎时,便想效仿老虎。于是,猫趁老虎外出觅食时,在森林里四处招摇,号称自己是兽王。令猫得意的是,自己的身后也有了一些追随者:松鼠、鹳、果子狸、土拨鼠。猫率领着这些小动物,

到处游逛,吆五喝六,发号施令,俨然成了兽中之王。突然,有一只狼扑向了猫,吓得猫弓起腰,毛发尽竖,只会“喵喵”乱叫;此时,老虎咆啸一声冲了过来,狼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老虎拍拍猫的头说:“小样,你看你脑袋上有‘王’字吗?猫就是猫,不是声称自己是老虎就会成为老虎的。我们从前都是猫,但后来我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成了百兽之王。”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做出来而不是喊出来的.我们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要有了点点成绩就以为自己成功了,随随便便成功的可能是没有的.

20

秀才忌食

古时候,有个姓凡的秀才,整天捧本书摇头晃脑,哼哼唧唧的,可是书里讲的是啥意思,常常还是一锅粥。

有一天,他读到一本闲书,上面描写某某将军"虎背熊腰"、"燕颔虎颈",将军夫人又是"桃腮杏眼"、"杨柳细腰"。他想来想去感到不对味:虎背怎么长在人身上,杏子似的眼睛又有什么好看?禁不住大骂一声:"胡编"。顺手就将那本书摔到桌子上,不料,那本书恰好把另一本书撞到地下,秀才拾起一看,却是本中药书,于是便躺在床上翻读起来。这一看可不要紧,许多新鲜事叫他茅塞顿开。书中在"猪肝"二字下说:"疗肝虚浮肿",在"猪肺"二字下说:"疗肺虚咳嗽";在"猪舌"二字下说:"令人能食"。呀,原来这吃食物跟身体的某个器官还真有关系哪,从此,他吃饭的忌讳便多了起来。有一次,仆人给他送来诸肉包子,他说:"你叫我长个诸嘴怎么的?"仆人给他换来涮羊肉,他把眼一翻:"你要叫我长只羊角怎么着?"

仆人给他端来平日爱吃的烧狗肉,他又大骂:"你嫌我没长出狗爪子怎么着?"仆人没办法只好告诉秀才的母亲。老太太以为儿子病了,给秀才带来一盘水果,她刚将一只金黄色的香蕉送到儿子的嘴边,秀才却突然大叫道:"你还嫌我不够面黄饥瘦吗?"

就这样,凡秀才一天天瘦下去。据说临死前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娘,粮食也是吃不得的,当心长成玉米脑袋豇豆腰!"

1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

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2

比萨斜塔试验

传说:1589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人影浮动,议论纷纷。只见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这是做什么呢?这是在进行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较量!原来,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

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一千多年来,在书本里,在课堂上,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更改的真理来讲述,没有人敢去怀疑它。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怀疑。他想,同样是一磅重的东西,自然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如果把十个一磅重的东西捆在一起,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下落的速度就应该比原来快九倍。然而,这是可能的吗?于是,他决定亲自做实验来辨别亚里士多德这个理论的对错。大家望着伽利略的身影,有的沉思,有的嘲笑。嘲笑者大声他说:"他一定是疯了,让他去胡闹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会错吗?"这时,伽利略到了塔顶。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伽利略高声喊道:"大家注意,铁球落下去了。"他把两手同时张开。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同时落到了地面上。实验的结果无情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有力地证明了伽利略所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这个科学史上的传说告诉我们,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

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

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

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

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

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

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试想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

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

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

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4

前苏联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程师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向她求爱。女大学生回避他,因为她已经有了男朋友。但工程师还是送鲜花,向她表白。女大学生的男朋友担心结局不妙,竟主动中断了与女大学生关系。不久女大学生又结识了另一个男朋友。工程师得知后写信给这个男朋友说:“我是世界上唯一能以全身心爱她的人,而这一点你做不到。”这男朋友也退出了竞争。女大学生向法院起诉,告工程师跟踪、恐吓、侵犯人权等罪,法院当庭判处工程师45天拘役。当原告、被告一起走出法院大门时,工程师对女大学生笑了笑说“亲爱的,45天后我再来找你。”女大学生终于被工程师扑不灭的情焰和坚强的自信所打动,要求撤诉,两人终成伉丽。

5

在二战期间,一个居住在德国的犹太家庭遭到迫害,这个犹太家庭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别出外寻求帮助,大儿子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二儿子去找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结果大儿子获救了,二儿子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出卖了.这个故事,不排除有”识人不准”的可能,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忠诚”源于付出,不源于索取.也就是说引申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多高,不在于企业给予员工多少,而在于员工为企业付出了多少.由此,也理解了一句话”激励员工不用钱”.

6

烈火烧不了真理

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他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经院哲学,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最后被烧死于罗马的鲜花广场。但是,布鲁诺的那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在布鲁诺的一生中,仅在国外度过的逃亡生活就有十多年。他先后到过法国、瑞士、英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

1590年6月,罗马教会设下圈套,将布鲁诺骗回意大利。他一上威尼斯码头就被捕了。到监狱后,毒刑、监禁、辱骂、威逼,都没有动摇他为真理而斗争的意志。当教会审讯他,要他改变自己的观点时,他说:

"我不能够。我不愿放弃。我没有可以放弃的事物。"

1600年2月17日,教会终于对他下了毒手。

但是,在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官面前,他仍然高昂着头。当审判官当众念完判决词之后,他无畏地呵斥道:"你们对我宣读判决词,比我听判决词还要感到畏俱!"

烈火虽然烧死了布鲁诺,但是,烈火烧不了真理。布鲁诺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7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8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9

第谷、刻卜勒和行星三定律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精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做了详尽的记录,还把古代流传下来的星表上的错误一一纠正,积累了大量既丰富又可靠的感性材料。可惜由于缺乏理论思维,他始终没有能从这些材料中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却错误地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又绕地球转。后来第谷的助手刻卜勒,对第谷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了艰苦地连贯起来的思索和认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假设。起初,他假设太阳绕地球转,所得的结果误差很大,与观察资料不符。后来改用"日心说",假设火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计算的结果仍不理想。于是,他大胆地假设"火星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结果与观察资料相符。就这样,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运用了一系列的推理和计算,终于从第谷积累的感性材料中引出行星三大定律,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这一事实说明,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固然不能凭空产生科学的理论,但是单纯的感性材料的积累,也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科学理论。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就是对于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

10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11

盲人摸象

有一位国王命令大臣说:"你牵一只大象来,让盲人们辨别一下。"

不一会儿,大象被牵上来了,这时,各位盲人便用手触摸大象。然后,国王便把摸象的盲人一个个叫过来,问:"大象跟什么东西类似?"

摸到象牙的盲人说:"象的形状有点像萝卜根。"

摸到耳朵的盲人说:"象的形状像只大簸箕。"

摸到脑壳的盲人说:"象的形状像块大石头。"

摸到鼻子的盲人说:"大象有点像根圆形的木棍。"

摸到脚的盲人说:"我感觉像一只石臼。"

摸到象背的盲人说:"我看有点像一张大软床。"

摸到大象肚子的盲人说:"我感觉像一只大坛子。"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我说像一根粗绳子。"

国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们说的都是大象的局部,合起来才是大象的全部。" 于是,国王让盲人们把大象的各个部位全摸了一遍。

12

有一个欧巴桑在首饰店里看到二只一模一样的手环,一个标价五百五十元,另一个却只标价二百五十元。她大为心喜,立刻买下二百五十元的手环,得意洋洋的走出店门。 临出去前,听到里面的店员悄悄对另一个店员说:“妳看吧,这一招屡试不爽”

(注:试探如饵,可以轻而易举的使许多人显露出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亏受骗的开始。)

13

狂泉

过去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眼泉水,被称为"狂泉"。这个国家里的人饮了这个泉里的水,没有不发狂的,唯独国王他每天喝的水是从凿的井水里提出来的,所以,只有他一个人不发狂。但国内的人全发狂了,他们就反过来认为不狂的国王发狂。于是,大家在一起商量,一同努力捉住国王,治他的狂病,用艾火烧,用针灸,又灌药,各种手段全用上了,但国王仍没有"狂"起来。众人们不甘心,就用这几种办法反复折腾国王,最后,国王实在是遭不起这份罪了,不得已来到狂泉的边上,舀水喝了。喝完,国王便发狂了。国内上下,君臣大小,都狂成了一个模样,大家都高兴了。

14

盲人问日

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于是,他就向视力正常的人请教。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铜盘。"于是,这个盲人找来了铜盘,仔细地摸了一遍,又敲敲,听

到了"当当"的声音。有一天,他听见了钟响,以为是太阳。这时,又有人告诉他说:"刚才响的是钟鸣,不是太阳,太阳是发光的,太阳的光像蜡烛一样明亮。"盲人找来蜡烛,很认真地摸了一遍,记住了形状。过了一段时间,盲人摸到一支很像蜡烛的乐器,他又以为是太阳。

15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6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心得】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17

画牛

四川有一位杜处士,非常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少说也有百多件。在杜处士的藏画中,有一幅是画家戴嵩画的牛,他最喜欢这幅画,就用绵缝成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杜处士把他的书画拿出来晒太阳,这时,有一位牧童看见了,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掌大笑说:"这张画的是斗牛啊,太可笑了!两牛相斗时,力量都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可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大错特错了!"杜处士听了,觉得这牧童说得有道理。

还是古语说得对:"种田的事应该去问农夫,织布的事可以问女佣,这个道理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18

掩耳盗铃

过去,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只门铃,便想把它偷来。

他心里明白,如果他去摘那门铃,只要手一碰到它,就会"铃铃"地响起来。可是他马上想出法子来了。他认为:铃响所以会闯出祸来,只因为耳朵能听见,假如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听不见铃声了么?

于是他便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偷那只门铃。可是,他仍然给人发觉了,因为别人并没有掩着耳朵,仍能听得见铃声的。

19

黄公

齐国有个叫黄公的人,为人处事大谦虚了。黄公有两个女儿,都非常漂亮,正因为两个女儿长得美,黄公逢人便说他的两个女儿都是丑八怪。当时的女孩是足不出户的,大家不知底细,也就都跟着传说黄公有两个极丑极丑的女儿,这样,黄公的两个女儿过了结婚的年龄,但全国都没有来求婚的。

卫国有个光棍汉,不信别人的传言,主动上门求婚,很快就把黄公的大女儿娶回家去,这时才发现,黄公的女儿不但不丑陋,而且出奇的美丽,他逢人便说:"黄公这个人太好谦

虚了,所以才总贬自己的女儿长得不美,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消息传出,一些未婚的小伙子都争抢着去黄公家求婚,并且送上贵重的聘金,后来有一位小伙子跟黄公的二女儿成了亲,大家这才知道二女儿也是倾城倾国的美人儿。

20

有一个秀才去卖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內虛,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心得】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更多相关推荐:
编导编故事经典案例与素材

1你为你喜爱的乐器做一则广告2请以家温馨的港湾为题做一则广告3大学毕业面对就业做一则推销自己的形象广告4面对升学请在专业主考老师面前做一则推销自己的形象广告5请以南极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为题做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

20xx年河南省编导统考之编写故事优秀范文选

20xx年河南省编导统考之编写故事优秀范文选三编写故事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40分生病的小明正在宿舍百无聊赖的看书门突然开了要求1根据所给场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题目自拟2熟练运用编写故事的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完整...

广播电视编导命题编讲故事

广播电视编导命题编讲故事讲义讲故事作为影视编导专业考试内容之一其具体方式为考生现场随机抽取命题准备15分钟根据命题讲一个5分钟左右的故事不同的考生当然命题也不一样讲故事的要求大体说来是四个方面有情节有矛盾有人物...

编导专业编故事高招[1]

编导专业编故事高招第一计制造误会谋划诱人的曲折之美第二计故置巧合追求生动的意趣之美第三计一波三折营造摇曳的参差之美第四计虚实相映追求丰厚的蕴藉之美第五计巧妙剪辑展示飞扬的灵动之美第六计巧设悬念打造引人入胜的包袱...

12月份_编导作业(编写故事)

12月份编写故事至少要达到10篇一命题类1一辆自行车引起的纠纷2母子3富翁的祈祷4无奈的分离5聪明的父亲和两个狡猾的儿子二串词类1喝酒老板路费2寂寞游客山野3脏衣服母亲流泪4比赛短信欢呼5霞光挫折中年人三续写类...

编导考试编故事要注意的几个元素

如果爱请深爱编故事要注意的几个元素编写故事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编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要告诉你们什么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一些啥是否有教育意义或者是现实意义这是编写故事之前要想的东西接着是写过程当中要具备的一些东...

编导高考编导考试故事创作法

故事创作法独门兵器以故事为纽带连接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想故事和写故事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实战心得在国外故事创作是创作性作文训练中很受推崇的练习方式其写作形式包括寓言虚构性故事想像性故事等故事...

编导、音乐文学联合会考试卷(编故事)

编导音乐文学联合会考试卷编故事地区东营专业编导姓名编号354答题内容奋斗一提到秋天人们总是想到金色的的秋天收获的秋天可是这收获的背后要付出多少汗水与泪水在秋天之前的夏天让我们奋斗了太长太长也太累太累那是中考前一...

编写故事范文

生病的小明正在宿舍百无聊赖的看书门突然开了要求1根据所给场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题目自拟2熟练运用编写故事的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完整3语言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字数不少于800字一张纸条生病的小明正在宿舍百无聊赖的...

编导面试与编讲故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素质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主要是考察考生的基本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外在的个性气质简言之能说会写特长好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较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基础能够用较标准的普通话交流表述思想意见有声语...

编导艺考中编讲故事

编导艺考中编讲故事常见问题编讲故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试综合考察的基本考试科目之一此科目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形式万变不离其宗应试技巧大同小异有规律可循处理好故事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情节矛盾人物细节是故事的四个基本要...

编写故事范文 (1)

生病的小明正在宿舍百无聊赖的看书门突然开了要求1根据所给场景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题目自拟2熟练运用编写故事的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完整3语言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字数不少于800字一张纸条生病的小明正在宿舍百无聊赖的...

编导编故事(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