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分析改善命运

时间:2024.4.20

如何自我分析改善命运

自我分析的方法

每天记录二十六项成功法则

如何自我分析改善命运

卓越成功的人士都常自我分析。在《观想致富》一书中,提出了二十六项成功法则,如果你能每天测验并记录得分,必有快速突破的效果。

二十六项成功法则

一、目标明确:我是否很清楚、很明确地知道我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二、动机强烈:我是否在脑中已看到我成功时的情形,以加强我成功的欲望?

三、计划周详:我是否制定周详而具体的计划,并随时评估所执行的效果?

四、行动积极:我是否决定了就马上去做,毫不迟疑,从不找借口拖延?

五、态度热忱:我是否充满热忱,而且能感染四周的人,把他们带动起来?

六、心胸开阔:我是否心胸开阔,有容纳不同意见的雅量?

七、虚心求教:我是否常常乐于请教别人,吸收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八、专业进修:我是否努力吸收专业技术和知识,永不满足?

九、培养创意:我是否加强创意和想象力,以提高、扩大我的思考层面?

十、潜意识: 我是否经常利用潜意识的力量,帮助我解决难题?

十一、自我心像:我是否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信任自己、重视自己?

十二、认清自己:我是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全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十三、理想个性:我是否不断改善自己的思想、谈吐、仪态。使人人乐于亲近? 十四、人际关系:我是否注意并改进人际关系,以加强和谐的效果?

十五、团队精神:我是否运用沟通、协调,集合众人力量,达到众志成城的效果? 十六、积极肯定:我是否以积极肯定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事物?

十七、意志坚定:我是否意志坚定,绝不向困难、挫折低头?我是否绝不放弃? 十八、专心一意:我是否心无旁骛,绝不三心两意,也绝不一心二用?

十九、不计报酬:我是否乐于多付出一分心力,绝不计较报酬?

二十、良好习惯:我是否随时随地注意,并培养各种良好的做事和生活习惯? 二十一、客观冷静:我是否能够排除私心、偏见而保持客观冷静?

二十二、热爱工作:我是否把工作看成是我的最大乐趣,而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二十三、善用时间:我是否懂得充分利用时间?懂得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 二十四、用钱艺术:我是否了解金钱的功能?懂得用钱的艺术?

二十五、固定储蓄:我是否很节俭,而且把固定所得的一部分储蓄下来? 二十六、维护健康:我是否留意吸收营养,保健身体,锻炼身体?

你不妨从今天起记录二十六项成功法则,经21-30天养成习惯,假如你目前只得三分五分,别急,过一阵子你将会因得分的迅速增加而发现自己在快速地成长。 自我分析的二十八项质询

一、今年的目标是否已依约达成了?(确定自己的人生最终目标,然后明确定出每一年的持续点,朝此向前迈进。)

二、始终尽已异军突起力全力以赴了吗?比起前一年进步了多少?

三、做了最佳的服务了吗?

四、始终以协调态度去面对工作吗?

五、做事拖延了吗?若是有的话是哪件事?

六、不好的性格有改善吗?是哪一点呢?

七、贯彻所定的计划,力行至终了吗?

八、无论什么情况,都能迅速下决断吗?

九、自己能不为六大恐惧所困扰吗?(年老、死亡、贫穷、批评、失恋、疾病)

十、有没有疑人太多、信人不足之过呢?

十一、有没有与人发生过争执呢?

十二、集中力量否得以发挥?资源有所浪费吗?

十三、是否能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之过?

十四、才能的哪一部分进步了呢?

十五、有没有欲望太多、丧失节制之处?

十六、有没有不讲情义、只图利已之处?

十七、日常的态度是否得到他人尊敬?

十八、有无独断专行,固执已见之处?经常能依正确的分析判断事物吗?

十九、时间、收支都已能依照计划,实行自我管理了吗?

二十、无益的时间浪费有多少呢?

二十一、为了使未来能更上一层楼,你认为该如何改变呢?

二十二、你打算如何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给他人呢?

二十三、良心受责、愧疚之事吗?

二十四、对人是否有不公平之处?是对谁呢?

二十五、假使你正在募集人才,你会录用你自己吗?

二十六、满意现在的工作吗?若不满意,原因为何?

二十七、主管是否对你的工作态度、能力感到满意?若不满意原因为何?

二十八、处认为能够成功吗?(冷静的自我评价后,再参考他人意见)

在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现在请列出五个行动计划,并且告诉自己我一定要,马上行动,绝不放弃。

一定要,马上行动,绝不放弃。

1、在二十六项成功法则中,你达成了几项?有哪几项尚未达成?

2、对于尚未达成的项目,请写下你愿意做哪些事情,以达成你要的结果。

3、请在自我分析的二十八项质询中,对于尚未达成的项目──列出原因并定下时限,以求自我激励。

恭喜您!认识自我,迈向成功。


第二篇:命运与自我


一, 命运与自我

什么是命运,命运可以由自我的努力而改变吗?

命运就是你现在所有的和所经历的。在现代心理学作品中,(例如高效能的七种习惯),用自我影响力的范围来界定。所谓命运,理解为在我们影响力范围外面的东西,是外界的时空给定的环境。

给定的部分,如外在的命运,风水,还有内在的才气,能力等,都是不能由自我改变的,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时空环境和个人资质。外在和内在的这些给定的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时空中演变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生命历程。

命运之外,还有自我,也就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和有自由意志支配的我们的行为。这些行为,通过因果律,影响和改变结果。人人都有自由意志,而且这些意志支配的他人的行为,也汇入因果图和因果链。造命由天,立命由我,自我的意志i影响力范围内的,就是立命之所。 遇人是命运与自我的交汇。能否遇到,是给定的,遇到了能否得到好的结果,就和自我大有关系了。每天都遇到的人,对我们的成功幸福是影响最大的。无论贵贱穷通,对我们都有深浅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影响,而影响的大小并不与其人物大小成任何比例,小人物可能有大影响,大人物却可能只有很小的影响。遇人与影响,也叫做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命运与因果一起作用,或然地决定人的一生。 命运虽然不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能引颈以待命运的宰割;而是可以自律,通过掌握自我意志和行动以符合规律人情,透过因果律来改变和影响命运。ii

所谓求,也就是追求,是自我的心念(和其支配的行动)为达到一个目标而汇聚,并为之努力的过程。因为知而不行不是真知,所以知行合一,不能分离。真正落实的求,不是想想说说而已,而是落实到行动的求。追求只能着力在自我影响的范围内,所谓从我而求iii, 从我而求的过程就是修炼。

积功德,不以学历功利为目标的读书,都属于自我修炼(以功利价值为目标的读书是命运的一部分)。读书是修学识,积功德是修心性,这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阴德报应,天地鬼神感应,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焉知其没有,又岂知其必有?各人按各自的选择去相信,是谓信仰。阴德感应,上帝神佛这些超自然的力量,会改变我们的命运参数设置,不必信其有,又何妨信其有?

修炼的目标,是做自己的主人,不做欲望的奴隶,控制欲望,而不是为欲望所控制。达到收发自然,收发自如,祛除烦恼,就是阿罗汉(自了汉)。修炼的方法,在佛法(不是佛教或者佛学),是信觉正净(佛法僧)三宝,修戒定慧三学,灭贪嗔痴三毒,净身口意三业。

修炼也可以不用佛法的概念,用理学的“诚正修齐治平”,或者现代心理学影响力的范围1,也是一样的。

心性是圆心,修行的方法好像是圆球上面的点和面。圆心是一点,可以从圆球面上的任何一点出发,经有不同路径到达,最后都是到同一个圆心。

知而不行,不是真知,也没有结果,所以修炼的重点是行动。现代心理学还证明,行动实际上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此外,行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观察记录(例如日记),所以修炼以行动为重。当然这个行动必须是由本心而出,自动自发的,没有真心的行动,不过是摆样子。

注重行动的修炼方法,是谓行动主义(Activism)。iv Activism还有主动的意义,英语说法是 Be act, or be acted upon2, 但翻译成主动主义,好像也不是那么准确,中文行动这个词已经有主动的意思。

二, 善恶与利害

善恶的英文翻译是Karma,原意就是行动,行动是意念的结果(意念为因,行动为果)。行动无所谓善恶,佛法不二,夭寿不二,穷通不二,善恶也是不二,并没有善恶的分别心。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也就是说,人性是无善也无恶的。

善恶是基于一种设定的价值,对行动的分断。人生于世界上,必然受限于当时、当地的社会Norm(风俗,习惯,良知),要受到所在时空的价值约束。于是有了善恶解读。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所以良知就定义为我们判断善恶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在给定的时空中有效的,所以是命运的一部分。价值观的时空尺度比人的寿命大很多。在空间层面,小则一个组织,大则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时间层面,短的持续几十年,稍长的就上百年,长的持续几百年、上千年、甚至几千年。

所以在我们生存的短暂而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人很容易认为价值观是恒定的,甚至是绝对正确的。从而有执着的善恶观,恐怕这也是一种痴(对不了解到东西的执迷)呢。

利益的价值观,有数千年的历史,各个人群(除完全未开化的原始人)都有自己利益价值观。各种价值观中,利益观是最核心的一个。以至于经济、法律等人文学科都核心研究利益,甚而有那么些比较牛角尖的欧洲学者如边沁,把利益功效上升到统管一切的高度,认为正义,美也都是功利的结果,这只能算是他们的一家之言。

就我们中国而言,孔孟之道对于利很严厉,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要是言利,就是恶。极端到不言利的地步,实际上不可能操作,也是反人情的。这是为什么儒者的君 1

2 Circle of influence, Seven Habits of High Effective People Seven Habits of High Effective People

子常常做不成,整成伪君子的原因。甚至不言利但是弄权,成了弄权的权臣,在帝皇时代,其结果反而比求利更不符合当时当地的价值观,大大的不忠,是十恶大罪,。

现代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历史进步论,也就是历史一天天好起来,新的价值观于是比旧的好。这个假设成立与否,可能与我们对神,对人的意志的信仰有关系。人的意志如果在历史长趋势是进步的,当然价值观就是在进步(中间可能有回转和停顿),否则就恐怕是退步也不一定。

我个人倾向于相信人在进步,中间短期可能倒退,但长期是向好的。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现代人谈人我之分,人我利益之分,直面利益的差别。人我的利益分际,无非是以下几种:利人利己,利人不损己,利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损人损己。

损人损己的事情当然是不道德而且不符合最基本的人类智力模型的,损人不利己也相当不道德,这个价值观相当有历史生存能力。我见识浅薄,还没听说过损人损己或者损人不利己很高尚的说法,这种人几乎都没有。我的阅读印象所及,只有古龙小说里面出现过一个人物叫“损人不利己——白开心”,还是个大恶人兼变态。

古人之谓善,往往强调、甚至单指“损己利他”,比如袁了凡v简洁的分别为从内心利他,就是善,从内心利己,就是恶。

其实利人利己,也是大善,有人解读说,佛教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3 这种利人利己,也正是现代商业道德的基石。所以做好本职的社会分工,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利人而兼利己,已经就是善之善者,应该很利于修炼成佛。

现代人的道德观,更加的宽泛。只要是不在损人的基础上利己,都是接受的。这就是所谓自由以不伤害他人的自由为边界。损人利己的行为,如果幅度相当,在游戏规则内,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就是现代意义的所谓竞争,固然不是善,也算不得恶。

现代“宪政法治”的东西方社会(欧美日韩台等),价值多元而且宽松。只要不伤害他人,就是自由;法律不禁止的,就是允许。国家权力除了做别的事情,很大一部分用在打击侵害,抢夺和欺骗上面。社会价值观倾向宽松的社会,人就容易活得自在一些。

在这样的社会,如果你要获得福禄寿,除了利他兼利人,不太有别的办法。抢夺和欺骗,除了受到因果的报应外,还要受到国家法律体系的制裁。国家机器是如此强大,当它用于防止抢夺和欺骗的时候,还是相当有效的。

即使是在其他类型的社会,获得福禄寿的最好方法,还是利他兼利人。为什么呢?看或者写这篇东西的人,已经是普通人或者天性偏和善的人了。天生的魔头才不会看这种东西,早就抢大发了,或者抢夺时失手,被人打死了。:-) 3 《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三, 因果与报应

所谓因果,就是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事件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一个因果链条的结果。现代科学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因果律。

因果律是人类认识论的最基本假设。我们相信任何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是社会,物理,还是人生,只是有些原因我们无法认识和描述而已。

这个决定论的因果律,在基本物理学范围内是实际上是受到了挑战的。量子物理的原则告诉我们,事情的发生不见得有一定的原因。不过也不是彻底的随机,有一个可以测定的概率;有些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样本数量够大的话,实际上是一定会发生的。

有原因才有结果,有什么样的原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佛法不二,在善恶的分别心介入以前。在这个意义上谈因果报应,是完全成立,也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个人的行动(Karma)层面,意念是因,行动是果。任何动作,都是先想到,然后再做到4。我们的意识,支配作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正是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与当下所处的时空交互作用的结果5。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表述,是有了善恶分别心以后的说法。我们都看到,在现实和历史中,很多“善”的行为,未必给当事人“善”的结果。现实和历史也都有大大的恶人,正义法律都拿他没有办法,甚至他去制定法律、定义正义,终其一生,好好的享受福禄寿。 这一方面是命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善”,“恶”的分别心,本身就是时空的一部分。所谓善的未必就善,恶的也未必就恶。善恶不过是从自己所处的立场、价值观去分辨行为而已。 极端的比如匈奴人子继父妻,汉人认为是乱伦的大恶,匈奴人认为好得很。更别说忠君,孝顺,爱国,种族,民族,及其他林林总总的道德、主义、风俗、文化等意识形态,可能把人推向反人性的反面了。

那么有没有超越于相当长的时空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呢,或者说亘古不变的,古今中外每一个人都有的普遍价值?比如照顾老弱的父母(不是极端化的孝顺)?比如不滥杀?比如舍己利他、利己利他?例如恻隐之心?这些算不算是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性? 如果有这样的普遍的社会性、普遍的人性、甚至普遍的动物性的价值观。那么遵循了这些普遍的,超长时间的价值观的善恶行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概率地)报应,是符合这些长期的、普遍的价值的。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大多数人所求,不过是福禄寿,所谓利益而已。欲求自利,必先利人,是为因果报应。 4 笛卡尔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但我见过一个英文译法是“I think, therefore I am”,要我翻译过来,直接是“我想,然后我是”- 作者

5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它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思想和行为成为原因,产生结果。你现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些都是原因,必然导致某种结果。而且,对这个结果的反应又转变为导致下一个结果的原因,因果定律无限的循环又是支配我们人生的天意。- 稻盛和夫 《活法》

比如我一直乐于助人,于是也有人乐于助我;我一直诚信待人,一定有人诚信待我。这个论点是有事实为依据的,非常鲁棒(Robust)的。我们所处的世界,绝不是我诚信待人,别人就一定要骗我;而是我诚信待人,别人诚信待我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如果抢夺他人而自利, 也必然为他人所抢夺而不利,这也是因果报应。至于别人能不能抢得过你,那就得看你的命运(所在的时空和个体的天赋)。

关于利人、利他的互动回报的问题,现代经济学,利用博弈论的数学方法,有更细致深入、实证和数学化的论述。博弈论6证明,善善相报,是要以多次多主体交易为基础的。

交易创造价值,交易是个好东西。但公平交易才能对等的创造价值,不公平交易还能转移价值。公平交易,公平竞争,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国家暴力打破了这个准则,税收就是典型的不公平交易,除非以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来交换,而公共服务的政府是现代的东西。这之前,不公平了几千年了。

所有这些报应都是或然的,不是直接的,也不是线性的;并不是必然每次都一对一的有报应,报应多少、时间,都不确定。有不报的善恶,说明因果报应不是线性的,直观的,立即的,但并不否定因果报应。极端的情况,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报应,死了报不报,那是无法验证的。7

于是我们可以说,因果固然有报,但报的时间、空间、规模就测不准了。所以善恶都要积,易经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亡身”。

超越于这个层面,就进入非经验和理性可及的范围,问鬼神是否感知,是否报人“善”行,是否以福禄寿,这些俗人期待的东西报人“善”行,这就是信仰的范围了,各人选择自己的偏向去信。

四, 天理、伦理与人情、人欲

朱熹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名《四书章句集注》,后世常说四书五经的四书就是指这部书。它是理学之集大成,全面的阐述了理学的成果。

论语、孟子是当时所谓“儒家”的圣人和亚圣的经典,朱熹大约是不敢不选进去。论语孟子都是语录体的作品,言语又极其简略。孟子还有故事,论语基本就是一句到几句的简单叙述。内容包罗万象,全是全了,但没法系统准确详实地论述任何问题,属于顿悟型。符合那个历史时期的文字记录和思维水平。

朱熹本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大学、中庸两篇。是他自己从礼记这部经典淘出来的,不可否认古人有这些启发的观点。但更多是程朱等人的“六经注我”,也就是利用古代的经典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是那个时代的治学方法,也有点拉大旗做虎皮的意思。 6

7 囚徒困境的详细数学分析 所以古话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真是大彻大悟。

四书五经是宋代人的思想成果,也是对佛学(把佛法当学问的搞法,是谓佛学)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

大学不长,朱熹还补写了一部分,后面主要是论证。其论点不过一章,也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后面就阐述如何明明德8。 大学说半天,其实就是佛法的因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翻译成现代科学的说法:“物质有结构,事件有顺序,知道了这些结构和顺序,就接近于了解规律了”。我们学物理化学,可不就是学那点结构、顺序、规律吗?

中庸又说什么呢?朱熹说“庸是不易之理,中只是个恰好道理”,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用今天的科学术语“庸”是 “规律”,“中”是“恰好遵循规律”。中庸之道就是“不多不少地遵循规律”。 “庸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中就是不多不少地遵循规律”。

程朱理学有句很有名的话“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的看法。既然天理是规律不可抗拒的,必须符合的,当然只好压抑和灭绝人欲了。

宋明的理学家,说天理,就说三纲五常,但三纲五常并不是天理,而是伦理,也就是权力规定的、和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

伦理是不断变动的东西,在天理和人情(欲)两个不变力的磨合下,不断被改变。天理不变,人情(欲)也不大变。但是人认识规律的能力,运用规律的能力在变,天理人欲的磨合于是而变,伦理也于是而变。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欲也是天理的一部分,人欲实际上也是一种天理。天理之存,并不以人欲之灭为前提。 “遵循规律,顺应人情”才是正确的态度,成功的指针,幸福的道路。

三毒贪嗔痴,都是欲望,或者说过度的欲望。欲望的不满足是痛苦的缘由。而欲望的满足却是快乐的缘由。佛法说人生苦的多,说人生乐的少。一切都是无常,快乐是,痛苦何尝不是?如说佛法不二,何必又去分别快乐与痛苦呢?

人生苦难重重,认识到这一点,才有面对的勇气。人生也其乐融融泄泄,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这些乐趣。脱出轮回,往生净土。则人生苦乐都没有了。林语堂的观点,他还不如不去。这当然是他一家之言,他个人的看法。 8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孔夫子比较谦虚,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表示对那个领域没有了解。但是显然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常人说善恶,往往是说是否符合伦理,这其实不是一个有效的判断方法。有效的方法是看他是否符合社会和自然规律,是否符合人情9。符合天理人情的事情,就算不符合伦理,也能为人们理解和接受(德国兄妹乱伦案)。

五, 自性与修炼

佛家常说,修炼不过是磨去尘世的沾染,得见本心而已。而这个本心,佛法的说法,就是自性,天生的佛性。佛家的经典,记载的都是成佛的圣者,他们的本心或者确实就是佛性。 但是人人的自性都相同吗?会不会有的人本心就是“反佛性”呢,比如天性就嗜杀,否则怎么解释铁木真十一岁就谋杀异父兄弟?

贪嗔痴慢疑人人皆有,是不是也是人的自性?凡人的天性,是不是善恶(从最广泛,最长久的,最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兼有的?或许,普通人的本性不可能符合任何一种长期或者短期的,局部或者全局的价值观,都需要内在的自我约束,和外在的社会约束,才能多多少少符合价值观?

如果是这样,对普通人而言,修炼也就不仅仅是观照自性,了解自己,而且也是某种程度的约束自性。所以慎独、自省是普通人的修炼方法的基础。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普通人悟性有限,不妨先修炼今生。“身本寻常木,心是锅灶台,拂拭再烹饪,美味少尘埃”。

修炼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学过点物理学的都知道,自我提升难度很大。人没法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也不可能像武侠小说那样左脚在右脚背一点,又拔高了半尺。世界上真的有自我提升的东西,那是火箭。是通过抛弃高温高热的气流来达到的。而人的自我修炼,也是首先从抛弃一部分自我开始的,那就是改过。

过而不能改,无法提升。过而能改,就是修炼的第一步。改过,就是戒。

与此同时,还要甄别和摒弃当时、当地流行的一些价值和观念。“时时常拂拭,莫使染尘埃”,这个难度真的 很大。没有智慧,如何能够取舍?没有定力,又如何能坚持自己的修炼?所以单单戒是不够的,必须戒定慧一起修炼。

人生之苦,除生老病死以外,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法说来源是三毒,贪嗔痴。用六种修行来度,这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忍耐),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六度是有一定顺序的。 9人情就是适中(中庸)的人欲,不过分也不过于的人欲,就是人情。

布施是舍,去贪。持戒是止,是行止,行能够止于边界(戒),去贪嗔。忍辱其实就是忍,翻译成忍辱,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忍是忍耐自己厌烦的东西,比如不惯早起,却天天早起,这是去嗔(对讨厌的偏执)。

精进是去懈怠,也就是克服懒,不知疲惫的孜孜追求。精进是坚持与毅力,去懈怠,也就是俗话说的去懒惰。修炼要常行,勇猛精进,坚定不移。精进度能使其他五度都精进,即对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都精进。有了精进勇猛,勇往直前的毅力决心,而且把这种毅力决心落实到行动,适用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的事情,这就是真的在追求了。 定不一定非得是禅定vi,如果定,任何地方都能定。朱熹理学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把戒作为定的基础,定作为慧的基础,而慧反过来又是戒的基础,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循环。

贪嗔痴之外,懒惰,怯懦,愚昧,犹疑vii,也都是人性的弱点。需要打磨修炼的。 六, 自省、自律与自知

七, 苦乐皆休

修炼除苦修之外,也有乐修;在万丈红尘中,体验善有善报的乐趣,相当快乐。

八, 半世因果

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心性,由于因果报应的作用,就(概率地)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和影响命运的方法,就是修炼心性,进而和他人的心性相通,相助。期望得到你期待的报应,就必须按照因果的规律去做相应的行动。

佛家有三世因果的活法,有考证说这是 印度教 的教义,后来被引入到佛教,以利害、报应、和六道轮回来吸引教众。

前世今生,都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看见的。但上半世,下半世,是实实实在在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人如果笃行修炼,20年,30年,能证半世因果。

九, 谦者受福

成功有三类,纯天才,纯运气,和才能契合社会风潮。

第三种成功,是普通人的成功。普通人即便有一定才能,其成功也仰赖于才能是否契合到社会风潮中去。所谓龙卷风中,猪都能飞翔。第三类成功当然有运气的成分,但是也不全是运气,于人的行为大有关系。“虽曰天意,亦以人谋”。

谦者受福,是受的那种福?古人几千年前就说“满招损,谦受益”10。身在权力颠峰的毛泽

东也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这是骗骗别人而已,还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 谦逊能够受福,是因为谦逊符合天理人情。所谓谦逊,就是认识自我的局限性,并面对自我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才能改变自我,并积极的与他人、社会、组织妥协合同。而融入组织、协同社会。这是非天才成功的唯一途径。

谦逊不仅仅是态度,也是能力。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没有能力去谦逊。(世上没有人是万能的,普通人尤其是没有一样真正能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都需要社会,他人和组织的协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力缺陷,

十, 简宽与厚韧

简就是简朴、简单,也是质朴。简朴是简单而且质朴。俭朴不是一种美德,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既不是寒酸地艳羡奢华,也不是浮华地炫耀奢华。而是不太把奢华当回事情,有则享受,没有则放下。 不追求奢华,所以能不为物质所困;不拒绝奢华,所以能享受物质的快乐。

宽以待人,宽以待己。非贤德不足以取信与人,但贤德也不足以服人11。能够让人服的,是天理、人欲、才具、力量等。贤德本身也是人定义的,是人定的伦理,并不是天理,也不一定就是人欲所向。

为什么对自己也要宽呢?只有自己宽,别人才能真的相信你对别人也宽。否则就是自居君子,以小人待他人,也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谅解。

厚是厚实、厚道,兼而有之。厚是积累12出来的,既是谦下的本钱,也是谦下的结果。韧就是坚韧,意义明确,坚定目标,不放弃。坚持的力量强大就强大在积累上头,积累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水滴石穿,不过20,30年而已。

简宽是一体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厚韧也是一体两面,也是不可分割的。

十一, 循天理、顺人情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人居域中之大,若能循天理、顺人情,则福禄寿喜,皆可求而得之;是故观天识理,遵之而已。天听自人听,天视自人视;是故观风问俗,顺之而已。 10

11《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刘备临死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应该是真心话,但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12 水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 秋水

天不为明者别生异才,也不为昏者别生奸佞。然则德能化人,贤能信人,利能诱人,害能畏人,力能服人;是故贤者以信结之,愚者以德化之,智者以利诱之,不肖者以害畏之。如是贤愚智不肖,或利害趋避,或力德服之,皆在用之而已,是故天下无不可用之才。 人若居之以自然,不以贤德自锢,不以智力自恃13。君子则处之以方,小人则报之以利,则人皆可与我共患难而同安乐。

十二, 劳动创造价值

企业、企业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客户、自身、和供货商的价值链上,多创造价值,做利人利己的事情。最好的企业,是给客户创造巨大价值的企业。竞争、资本等反而不是那么重要。14

劳动创造了财富。

这个论点就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马的原创,但却是他整个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石。

大约在1890年前后,有两个经济学家(一个是美国的马歇尔),提出了供需曲线和效用。价值是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实现的,与劳动没有关系。比如野生的水果,我们自己摘来自己吃,一样是好吃的。这供需曲线的提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到现在已经发展为一门精致的学科,堪比欧式几何,而且数学方法也使用了很多欧式几何。里面好多有趣的结论和假设,很漂亮,也有点反直觉(比如行业纯利润率应该为零,有些垄断有好处,市场竞争成本,等等)。交换成为了价值实现的核心,有效市场尤其是自由市场,成为经济繁荣的基石,好比现代物理的时空。

那么剥削呢?更有牛人论证了交换中剥削是如何形成的,“交换中的不对等地位形成剥削”。白居易笔下的“半尺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值”,就是交换剥削的典型案例。交换要对等,必须以权利的对等为基础,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不能侵害个人法律地位,这是自由市场有效的基础。换言之,没有自由和个体权利,就没有公平的市场经济。于是把宪政民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但凡事过尤不及,现在过分强调交换在价值实现中的地位,轻视甚至忽略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人人都想取巧,在交换中剥削别人,买卖资产(比如房子)并在资产增值中获得财富。或者在税收等二次分配中占据优先位置(按权力分配),做处级调研员。我以前可能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么位置。如今到真的有点不想了(吃不了葡萄说酸)。 13 不用自鸣得意的贤良道德来狭隘自己,也不仗恃自己浅薄有限的聪明才智。

14 引自与某友人对话,根据他的要求,暂时隐去姓名。

金融市场不创造财富,只是分配(配置)财富。泡沫化以后,更是骗局成堆(比如那些玄妙的招股说明书)。

劳动不仅仅创造财富,而且还砥砺心性和身体。打磨玉器的同时,也打磨了自己的技艺。人生不过百年,最后都是要死的,中间这个过程就是全部。有饭吃,有工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力而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各个发达半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就业都是大问题,实际上却有很多工作没人做,更不用说好好做,用心做。而且用最低工资扭曲劳动力价格。一方面大喊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却高失业率。

社会文化或多或少在贬低和轻视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比如叫IT工程师叫IT民工,这是对工程师和民工的双重鄙视,叫大学教授教书匠),认为劳动是件跌份的事情。人人都想干轻松赚快钱的活儿。而视不劳而获(比如福利)为当然,希腊公务员居然上街游行,因为政府破产,要减福利。What a shame。

i人不但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具有改造自己的能力和改造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人特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这就是佛说的自性的智慧吗?或者,基督教说的智慧的苹果,就是这个能力吗?现代物理学家们说:“宇宙最神奇的,就是他可以被认知。”人最神奇的,是我们能够认知和修炼。也许这是为什么,佛学说人是六道中最适合修炼的一道。 ii 因果报应法则难以被人看清并轻易相信,是因为人们只用很短的时间来衡量和判断事物。思想、言行作为结果表现出来还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三年这个短暂的时间单位里难以看出结果。但是,如果用20年、30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原因和结果是非常吻合的。我开创事业也已经过去40多年了,期间见过许许多多人物的盛衰历史,如果用30年、4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中得到了与日常言行和生活态度相吻合的因果报应。长远看来诚恳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会永远时运不济,而懒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荣华一世。做了坏事的人也许会小人得势;而努力做善事的人也许会一时命运不济,人生低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将慢慢得到修正,终将得到与各自言行或生活态度一致的结果,逐步趋近于与此人相称的境遇。原因和结果是如此可以用等号连接,真是令人惊讶。《活法》

iii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了凡四训

iv 行动主义注重行动,在行动中修炼,也规范行为。和心学,理学,禅学直指人心的方法不同,适合悟性一般的普通人。打坐,顿悟,参禅,静思,格物等,适合悟性较高、或者很高的人。这悟性高低是先天的,也是属于命运的部分。

v 何谓真假?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了凡四训

vi 「定」也是古印度的一種特定的宗教修行實踐。其梵文音譯「三摩地」、「三昧」等,意譯「等持」,是指心注一境而不散亂的精神境界。「定」的特點是「攝心住緣,目之為止」,故中國古代也把它譯為「止」。禪與定的區別主要在於禪要有一個觀察對象,以「思維」為特徵,「定」則不必有觀察對象,以「靜心」為特徵。定」原包括生與俱來的「生定」與修習而得的「修定」兩種,在佛教的三學中,主要指的是修習而得的「修定」。中國佛教往往把「禪」與「定」連起來,合稱「禪定」。「禪定」在佛教修行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大乘佛教往往又把禪定與般若結合起來,提倡止觀並重,定慧雙修。

vii 「见惑」有五个,是思想上,学问上,观念上的问题;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许多宗教家、哲学家、大学问家,都脱不了见惑的范围;或者落在身见,或者落在边见,思想学问愈高的人,这个五见愈厉害。邪见、戒禁取见,多数是属于宗教信仰方面的,认为非这样不可,初一十五非拜拜不可,否则就犯戒了。有些教一定要吃什么东西才行,这些都属于戒禁取见。见取见是说自己的心得修养,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见光了,认为这个光才是道,你没有得到光就没有道,这就落在见取见上,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思惑」也有五个,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也是人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SWOT自我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

科学发展观自我分析检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自我分析检查报告在监狱、监区的号召和组织领导下,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和整改调整实践活动是如火如荼,我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并深切感受到了此项活动带给我们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剖析,使自己在认识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swot自我分析 测仪1201刘赛男

swot自我分析结果(浙江工商大学信电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201班1211400102刘赛男)一、本人自身优势与实力(Strength)本人待人真诚、热情,为人厚道,易结交真心朋友,尤其喜欢结交中下层人士;有很…

SWOT自我分析报告

SWOT自我分析报告——一.基本资料:1.个人信息:2.分析时间:20xx年x月x日星期五二.主要内容:1.SWOT分析法介绍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

自我分析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自身存在的不足。首先是我对大一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我之前一直认为大一就是用来娱乐消遣的,其余什么的等回南医再说。通过对学长的采访,我发现我错了。大一其实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

党员民主评议自我分析

20xx年党员评议自我分析今年是我加入党组织的第二个年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下面…

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自我分析材料

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自我分析材料自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来,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认真地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得到明显的好转,广大;教师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1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善于忍耐不...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人生总是变幻无常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人生总是充满喜怒哀乐那曾经的种种心情是否还深藏心底人生总是伴着酸甜苦辣在过去的岁月中那一桩桩一件件或大或小的回忆是否还不能忘怀回顾自...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自我个性心理分析范文1我是一个热心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的人在气质类型上属胆汁质和粘液质混合类型平时严于律己常常给自己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善于忍耐不...

个人自我职业分析报告

个人自我分析报告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个人自我分析是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比较系统地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性格反映出自己的真正的优缺点从而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

自我分析报告

自我评估报告自我评估报告1我的优势长处有哪些我的优势是1比较乐观主要表现在当我被别人打击轻视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理由能在悲观的情绪中找可以解释的措辞我丝毫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我善于分析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不说...

自我分析(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