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论 证 报 告11

时间:2024.4.29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在外语学习中,文字资料远远比声像资料普及得多,所以,对于中国成千上万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成了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另外,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占考试内容的很大比例。这说明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方面之一。

2.《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五级标准是要求学生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同时 ,《新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的输入量。因此必须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对策,改进教法,培养阅读技巧、方法,阅读速度的提高能扩大阅读的输入量,扩大知识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3.从近几年中招及高考英语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的分值逐渐增大,阅读份量也逐年加重,阅读材料也逐年变难。然而遗憾的是,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很普遍。在学习多年后,许多人看不了英文报刊、读不懂英文书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片面、盲目的阅读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者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因此在中学阶段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形成初步的有效的阅读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当代英语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学习策略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课程目标之一。研究英语学习策略并在英语教学中滲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当今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从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来看,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表现出来的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中考高考,阅读领先。而从教师发展和 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科研课题是提高学校学科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开展英语阅读教学个性化研究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在自身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能力和实施科研课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学生缺乏直接听、说英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得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的途径。

纵观新课标的目标描述就不难发现英语教学的真正的目标乃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学生能综合地使用英语,而不仅是通过系列的考试。综合运用英语,也就是用英语获取信息,借助英语进行国际交流,通过英语了解异域文化,即英美等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并通过英语(如英汉对比)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从目前学校的中考、高考等各级各类英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比分逐渐增大,份量也逐年加重。阅读题已成为考试中检测学生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新教材的阅读教学目的,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适应今后学习、工作之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听说能力及发展写作能力所必需。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整个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再次,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目的:

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能力为切入点,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并在继承以往英语课程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学会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英语阅读能力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策略。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让学生在对英美故事精华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并塑造完美人格。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的能力,能够了解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逐渐开拓国际视野,增长见识。

3.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创新,打好信息文化基础。

4.提高英语教师熟练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策略指导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

注意英语《新标准英语》教材与阅读材料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4.问题性原则: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 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课题组召开集中研讨活动,布置研究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学习、研讨如何探 究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宗旨,在实践中探求适合学生个性身心发展需要的阅读习惯。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和能力的提升寻找有意义的途径。使英语课堂教学切实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xx年5月—20xx年8月),课题研究进入结题阶段,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实验工作报告、实验测查报告、分科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并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八.阶段成果及成果表现形式 :

1.材料汇编:适合各个年级使用的阅读材料集。

2.课件及教案:教师课堂使用课件及课内阅读课型教案。

3.论文集:包括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师相关论文。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限1500字内)

九.课题保证性分析:

1、“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能力”这一研究课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又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2、我校校园网功能完善,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功能室能为相关教师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

3、我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校的理念扎实,对课题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物质条件等均能给予大力支持。

4、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我校有一支教改意识强、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热心课题研究的英语教师队伍。

课题组负责人李春花为我校英语教研组组长,中学一级英语教师,灵宝市优秀课改教师,市首届高校课堂教学能手,市解说教材二等奖并长期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对教育教研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主要成员黄福政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毕业并长期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所著论文曾发表于国家CN刊物。另外我组有年富力强的一批青年教师,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在教学的第一线,具备教研的良性环境。

5.从时间上说学校的一切教研工作都围绕课题中心工作展开,保障时间需要,业务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

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学校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将通过各种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调整以及教学反思习惯的养成。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6 项)

研究阶段

序号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起止时间)

2011.9

1

阅读材料集

文集

2011.12

2011.10

2

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

论文

2011.12

2011.12

3

阅读能力课展示经典案例

录像课

2012.1 2012.1

4

关于阅读活动评价经验

教学设计

2012.5 2012.3

5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论文

2012.9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负责人

黄晶

陈楠

晋金霞 李春花

黄晶

陈楠

黄福政

晋金霞

李春花

黄晶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副处(县)级行政职务的申请人,高等学校或市以上教育研究部门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小学幼儿园须由两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九、课题负责人所属教育行政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和研究能力,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提供支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评审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十一、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开 题 论 证 报 告子课题


开 题 论 证 报 告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负责人培训会在京举行,赵清福同志申报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课题在接受了此次培训后获得正式批准,课题编号:08060238,批件见本报告后面附件。)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

(一)改革传统教学行为的种种弊端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实施和推进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仍停留在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上,表现在他们口头上把新课程理念阐发得头头是道,而教学行为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为尽快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必须使他们加快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建尽快扬弃过去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推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全面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教与学是构成教学的最基本要素,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有效性、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只要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为改善学生、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等教与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提供了条件,如何促进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一定的有效联系,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形成课堂教学机制,并且由此推进教学的现代化,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

(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关键,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中心。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以前的陈旧学习方式如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死搬硬套等必须抛弃,换之以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参与学习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即教师”,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整合者。“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不断完善,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上不断提高。因而无论对于有着怎样素质现状的教师,都毫无例外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全面提高和自主发展的任务,即面临着一个自主发展和适应转变的严峻课题。

二、选题的价值及创新点

(一)选题的价值

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人们已经意识到,新课程的理念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角色、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等都将发生反应性的

变化,而这一切,最终都会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中得以表现,于是,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关于教师技术行为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上,特别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行为的实践特征的研究较弱。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将丰富和发展已有教师技术行为的理论;从实践上通过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探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从研究成果推广上,为广大教师提供可资学习、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二)拟创新程度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本世纪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发展轨迹。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授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2.从随意嘲笑和批评转向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4.从传统的“满堂灌” 转向强调帮助、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5.从单一的自我教学方式转向强调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6.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如现在流行的档案袋评价方式、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方式等。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是课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的行为,然而它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全部,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不仅有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应该包含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彼此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互动行为。因此,本研究认为,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还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以本来面目是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共识性原则。旨意是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校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责,有一定的责任感,让全体的师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及意识。

2.实践性原则。主要是为了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实践的结合,而不是可以追求大纲以外的新知识。我们研究的资料来源必须在实际工作可操作的一些方案、调查、研讨、专题讲座等等。

3.科学性原则。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的学生的研究结构结果都是一流的有创新。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比较幼稚的操作,但我们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创新意识。

4.指导性原则。指向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并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先导,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有效地指导。

四、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总结我省及国内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管理,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的建设,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建立教师依靠教育科研发展自我的新机制,促使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从而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二)理论依据

1.哲学方法论。从一般哲学方法论来看,问题就是矛盾,研究问题就是尚未解决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搞教育研究,必须首先提出问题。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要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

2.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研究是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是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要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科研素质,必须按照教育研究或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实际,探索一条有效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3.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

4.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提高教师的质量又是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表达的最基本含义就是要把教学视为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当前,世界上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涵盖了3个基本范畴: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意的健全。而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三)理论假设

1.相关概念的界定

⑴课堂教学:主要指国家规范课程的课堂教学;如语、数、英、科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学。

⑵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黑龙江教育学院毕田增教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说得通俗一点,教学行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展开的活动。

⑶教学技术行为。教学技术行为包括: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提问;学习指导;课堂管理;时空与媒体使用;练习;试卷编制;教育诊断。

⑷课程即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即教师”,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整合者。不论什么样的课程,都要靠教师这个

中介转化、实施,并最终转化为学生所体验到的课程。从课程生成方式来看,人类教育史上的课程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为预设性的课程,一种为生成性的课程。前者为专家设计的课程,后者为教师与学生互动共生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生成性课程,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生的课程。所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唤醒、拓展、修正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教师的课程生成能力。

2.理论假设

通过我们的研究实践活动,让我们的教师懂得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方面的作用即良性的教学行为会对课堂起积极作用,反方面的作用即不好的教学行为会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秩序。只要我们能够从教师基本素质上构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就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得到优化和提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培养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途径、方法、策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最终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变革的方式方法。

⑵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

2.主要内容分解

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⑵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变革的方式方法研究;

⑶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提问、学习指导、课堂管理、时空与媒体使用、练习、结尾、教育诊断、教学反思等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此项研究内容可分项研究、可研究其中的几项也可整体研究,即选题可大可小,要根据情况量力而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如导入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就属单项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就是整体研究。

⑷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

(5)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研究。此项研究也可以展开来研究各技术行为的案例。

(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本研究遵循问题解决的研究路线,以“问题—解决”为总体研究思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立足课堂教学,观察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实践,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现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看法,并在观察、访谈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寻找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深层问题,由此找到本研究的现实出发点。分析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结构,澄清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理论认识,并以此为理论基点,在对课堂教学作整体思考的前提下,分别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组成要素予以优化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策略,并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予以验证,总结推广。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组成要素予以优化研究,探索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策略;难点为分析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结构,澄清教师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理论认识;主要创新点为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予以验证,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七)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研究的主要方法

⑴访问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基于对课题的一些理念、背景、方向不太明确时,我们利用先访问、调查,效果可能好些。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对课题研究有个初步地轮廓认识,是取得成功研讨的基础。

⑵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寻找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边探索,边实践,边修正,边完善。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讨,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少兜圈子,尽快地完成研究任务,才会更快地提升师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素养。

⑶个案研究法: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师建立个体档案材料,作跟踪研究,并对他进行分析。

⑷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⑸经验总结法。要从面上(全省教育的角度)和点上(学校教研的角度)及时总结我省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2.课题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问题解决的研究路线,以“问题—解决”为总体研究思路。

首先,立足本校课堂教学,观察课堂中的教学技术行为实践,了解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现状,发现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中存在的直观问题。

其次,针对课堂观察的问题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看法和解释,并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寻找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深层问题,由此找到本研究的现实出发点。

再次,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理论基础进行清理,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然后,分析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结构,澄清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理论认识,并以此为理论基点,在对课堂教学作整体思考的前提下,分别对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组成要素予以优化研究,研拟出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策略。

最后,将所拟策略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予以验证,总结推广。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为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实施步骤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课题的提出与申报。一是学习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献;二是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查阅有关研究资料,论证确定研究课题,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请书,完成课题的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 第一步:调查研究(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

一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二是组织开题并培训课题研究骨干;三是有目的的开展以书面调查、访谈等形式的调查研究。对我省相关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摸清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提出应对策略,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的实践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实施研究(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

利用3年的时间,主要通过行动研究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优化,进行一定规模的实践探索。主要完成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式方法的研究;⑵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研究;⑶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的研究等研究任务,发表有关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结题验收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个阶段工作十分重要。在本阶段主要通过经验总结等方法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筛选整理有关研究资料,系统总结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的成果,撰写完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验收。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措施

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新课改理念下必将催生新的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必将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全面关注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是课改一系列活动中的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研究是在学校内、在课堂内、在教和学中发现的问题,是从问题本位目标出发,主要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育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是教学“临床诊断”式的研究方法。它是最实际的、最有效的,也是最贴近教师需要的教学研究方法。评课时,教师纷纷把自己的案例、困惑、思考拿出来分享,讨论中不时生成的许多事先并没有想到的问题。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某场景所蕴含的理念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

1.教研员深入课堂,给予教师切实的指导

教师是课改顺利推进的决定性因素,而教研员是将课改理念顺利落实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教师实验新课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却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尚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在此情况下,教研员参与听评课等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活动,就是借助教研员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

关键所在,帮助教师摆脱教而不思、教而不研的低水平重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同时,教研员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取实践的例证,完善对新课程的理解、证明和修正。

对于教研员来说,在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中获取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解决了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在常态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即时诊断、分析和反馈的能力,真正到达到了双赢。

2.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改初期,各种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到达实践深化阶段,需要将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时,理论和实践常常脱节现象,“行为跟进”时显滞后。所以到了操作层面最有效的方式是让教师自己亲身投入其中,能够由远及近、引发对自身课堂教技术学行为的反思与感悟。因此就角色而言,教师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人,是教师自己的事,是“教师帮教师”。就形式而言,课堂教学就发行为研究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为此我们提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运用实作指导”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同时,运用多种手段,让教师能够时刻得到指导,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展开探讨。

⑴加强对原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力度。课堂行为的研究和改变必须基于对自己原行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主要优势,课堂教学主要不足分析等方面引导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选择的、有问题的指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作叙事性的个案记录。 ⑵组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评选活动,提高教师对新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我们聚焦课堂教学整体思路下所进行的第一步工作,主要是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分配教学时间等,这些也许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第一步。这是教师由旧理念向新思路转化的重要的一步,教师只有对新课堂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才能设计出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优秀教案的评选,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引导教师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时在此基础上将对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整理出集,形成了一套包含着各个模块每个课时连续的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又为其他教师如何上好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⑶开展以“课例研究”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如果说第一步是纸上谈兵的话,那么第二步就是真刀实枪的较量。“课例研究”也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自荐和推荐选出教师上好示范课和研究课,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评课,搞好课例分析,以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二是各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研究课,按“课例研究”的模式组织深入探讨,以起到了伙伴互助的作用。三是开展自己评自己课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照镜子”。为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然后将录像带交给教师自己观看,通过再现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起到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⑷建立网上教研平台,拓宽教研渠道。针对教师工学矛盾的突出问题,开展网上教研,组织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达到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网上课堂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强等优势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

教学研究方式。

五、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组成员由有关地市县教学会秘书长组成,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负责相应地市县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课题组是由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及相关市、县(市)教育学会秘书长组成的,经验丰富、基础雄厚、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并有一定奉献精神的团队。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均为副高职以上职称,均有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基础和专业研究能力,有主持、指导省重点及其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和能力,并有较多的科研成果。

其中课题负责人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首批教育科研骨干、“十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有多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基层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与指导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了解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具有主持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经历,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和成果撰写能力。多次为教育厅等有关决策部门撰写大型研究报告,有把握保证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二)本单位的研究环境

本院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近年来,由于院领导的一贯重视,我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气氛逐年攀升,全院研究气氛浓厚,科研成果较多,多次为教育厅完成各种重要调研任务,为黑龙江省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三)资料与设备准备

本单位有多年教育科研的基础材料、教育科研方法理论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书籍。各处室均有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并有期刊网可供查阅教育科研信息和资料。

(四)专家指导与信息交流

有院领导及专家学者的指导,有与省内外兄弟单位、有关学术团体的横向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指导与培训

充分利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新技术下的教育科研培训与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及网络培训的优势,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与培训。

(六)经费保证

本院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参加研究的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保证。

七、预期效果及最终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能使学生学会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认真听讲,安静思考,勤奋好学,善思多问,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高尚的自我完善的学习能力;二是能让教师理解课堂教学技术行为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尽量让教师懂得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规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重视课堂效率。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

开题论证报告子课题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论证报告

建构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论证材料青冈县芦河镇中心小学校一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结题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但约定俗成的大体结构是: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反映研究主题。有三种表达式:⑴点题式,即用研究课题的名称作为标题,研究内容、范围、对象和方法一目了然;⑵概括式…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

开题报告怎么写和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名称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

课题论证报告

课题论证报告走向生本的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及教学研究一课题的产生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有一段话要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阅读教学怎样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学校班级小组成员1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20xx1121232737转载标签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组分类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内部文件)

20xx年度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MJG16048课题名称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课题承担单位开题论证时间开题论证地点开题论证人员告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告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教师专...

开题报告怎么写和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的格式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

(范文)开题论证报告

开题论证报告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研究生:##导师:杨灵君主任中医师专业:中医妇科方向: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临床运用中国湖南长沙二零##年六月目录一、选题思路目的意义3二、立题依据31、中医…

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论证报告格式

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心名称依托单位通信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申报日期可行性论证报告盖章佛山市三水区科学技术局佛山市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三水区经济贸易局二OO七年制可行性报告内容提纲1组建中心的目的...

课题论证报告范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