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技巧的三字诀

时间:2024.4.30

结构技巧的“三字诀”

吴高扬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不要忘了,结构只不过是“思维的外衣”,是为呈现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的谐调才可能“文质兼美”。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结构,就像借来别人的新衣,未必适合自己的身量,弄得不好,还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拘于一法,如果以一种“穷尽式”的思路,一招一招学过来,恐怕会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如果抱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想寻找到一种“万能的结构模式”,恐怕又会在僵化的思维里作茧自缚,难以自拔。

所以,“想得清楚、透彻”才有可能“呈现得清晰、精致”。结构技巧只不过属于“招式”,而其背后的思维规律才是“功力”。练武的人有一句行话,叫做“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花架子”的招法,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要想结构的威力得以发挥,应对结构设计的思维规律加以揣摩,这里拈出一个“三字诀”,供同学们参详。

“分”字诀

“分”字诀的指向是结构的清晰。阅卷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一篇好的文章,即便是快速地浏览,其基本结构也总是让人容易把握,掩卷以后,也还是记忆深刻,甚至能在脑中还原出文章的结构模型。究其原因,就在于文章的“眉目清秀”、“条块分明”。所以,考生必须明白,结构的清晰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分”就要“分清”。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绝不是一大团“混沌不开”的乱麻。文章各个部分之间既要“团结协作”,也要“各司其职”。从某个意义上讲,各个部分都能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那么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少同学也知道要格调分明,但往往是形式至上。他们也会采用“设臵分论点”“设臵段首语”“设臵小标题”这些划定界线的招法,但从内容分析,可能存在角度彼此交叉、层面相互包含、观点循环重叠

等毛病。例如在《听海》的命题作文中,有同学设计出“听海,我听出了一种胸襟;听海,我听出了一种情怀;听海,我听出了一种力量”的结构框架,其实,胸襟、情怀、力量,都较为宽泛,内涵不够具体,更糟糕的是这三个概念相互交叉,容易出现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纠缠不清。所以在内涵的界定上,不妨“分”得具体一些,明确一些,如“听海,我听出了一种接纳万物的宽广胸襟;听海,我听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动人情怀;听海,我听出了一种自强不息的阳刚力量”。如此,角度分开,文意明朗,结构也就清晰起来了。下面我们可以结合一篇例文来谈。

听海

赵天骐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化万物为和声,谱天地为旋律。它有着世上最为壮阔的交响,又有着让人心明澄澈的奏鸣;它有着无尽的智慧,它让每个聆听者的灵魂接受最崇高的洗礼。这便是海的声音。

从小我就长在海边。北海岸多山,在山与海交接处,有着灵秀的礁石。礁石上,总有一个渺小的孤影,在聆听,在品味,在膜拜。

无风的天气里,我会听到潺潺的海浪携着浪花懒洋洋地抚摸着礁石。这声音轻柔、和美,宛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梦一般的旋律中书写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心凝形释,与万物暝合,我体味到生活的快乐与欣悦。一切幸福的欢笑,一切欣喜的歌声,都是生活对我们的恩赐。用爱去生活,爱别人,爱自己,爱整个世界,用爱去换取这种幸福与欣悦。一切恶都消失了,一切矛盾都化解了,留下的,只有我们爱的灵魂、爱的波涛。不需要多么壮烈,只消用爱去温暖身边的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时,大风四起,卷得惊涛气势如虹。海涛踏着强劲的脚步冲向岸边,用自然界伟大的力量拍出凌空的浪花。我听到了海的力量,听到了这壮丽的合奏。波涛用明亮的和弦迸发出生命的乐章,恰似李斯特辉煌的狂想曲,饱含着力量的爆发、人生的奋斗。是的,人生的奋斗!我听到了一种创业者无畏的呼喊,我听到了奋斗者坚定的脚步声。“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青年人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都在这涛声中共鸣。我拥有青春,我负有青春的责任,我也持有青春的宝剑。未来需要我去创造,道路需要我去开拓。不论道路有多么艰险,我都要长风破浪,直挂理想的云帆!

偶尔海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波涛犹如黄河倒悬,一浪卷起一浪,愤怒地奔向岸边。这里有涛声,有风声,有雨声,还有海燕的长鸣声。万般声响交织在一起,幻化做贝多芬式的壮丽交响。我听到了一种在逆境与挫折中抗争的呐喊。纵使风再大、雨再急,也盖不过海的狂歌、燕的长鸣。人生是充满苦难的,可是只有在苦难中,人生才显得壮阔。迎着风雨,不怕电闪雷鸣,用坚定的灵魂去高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要用撼动宇宙的气魄,奏出人生的篇章!

……

风如笛,海如琴,万般智慧融汇在涛声里。万里长空与千里烟波之间,一个渺小的身影在倾听。他听到了人生的真谛。

从结构论,本文没有“硬贴标签”,但主体部分角度各异,层次分明:无风时听爱的和鸣,大风时听壮丽的合奏,狂风时听抗争的呐喊……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文章结构的清晰,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分”,关键在于思维上的“分清”。从议论的角度说,“分”其实就是“分析”,可以分“角度”“层面”“程度”“范围”等等,条分缕析的文章才可能眉目清秀;从记叙的角度看,“分”其实就是“选取”,片断的抓取、故事的集锦、性格的组合,都隐含着一个“分兵几路,合而围之”的思维。

当然,“分”不是割裂,分出来的各个部分总是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关联。例文中三个层面,都围绕着“听海”,由自然而人生,给人以启迪;“无风时”“大风时”“狂风时”组合起来又可以概括出大海的各种状态,挖掘出“听海”的不同内涵。所以文本结构中的“撒豆成兵”,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众星拱月”。即便各个部分之间看似“截然分开”“各不相干”,也必然包含着内涵上的勾连,逻辑上的严密,主旨上的拱卫,“文断而意不断”,从而呈现出一种跳跃的美。

“对”字诀

有的同学追求结构的整齐,常常采用的手法是“排比语段的整齐排布”“事例选用的平行堆砌”,追求的效果也只是语言的华美,局部的语势,于全文看,或不够协调,或失之重复。其实,我们更应该从全文宏观的结构思维来讲求一种“对仗与对称”,这样往往更容易呈现出结构上整齐的美。

古代诗歌创作手法中有一种叫做“词从对面飞来”,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如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常见的伤别怀人之作。前两句写“此时此境”,独客巴山,秋雨凄凄,夜长人静,归期漫漫,是一份无可诉说的凄凉。如果顺着写下去,也不外乎“凄风苦雨”“秋凉心寒”之类,如此,在诸多写离情的诗作中也只能算是个平

庸之作了。妙就妙在,三、四句一转,去写“彼时彼境”,化实为虚,跨越眼前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本诗的独特价值就在于结构上的“对举”,从而在“聚”与“散”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观照”,把“相思”写得深婉曲折,特别是两次“巴山夜雨”的不避重复,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对照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许多概念往往是成对或者成组出现的,诸如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大与小,虚与实,永恒与刹那,热闹与寂寞,方正与圆滑,大俗与大雅,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小桥流水人家与大漠西风瘦马……它们相依相存,天然对应。当我们在某个概念中苦思冥想、一筹莫展时,不妨让自己的思维在“她天然的对应物”中多停留一会。当桃红遇上了柳绿,当白山邂逅了黑水,当红颜幻化成白发,当无声处炸响惊雷,当百炼钢化作了绕指柔,当“冬天来了”联想到“春天还会远么”,我们会在对比中领会“黑白分明”,会在对应中发觉“桃红柳绿”,会在联系中走向问题的深处,会在一种“彼此对照”中发现事物之间隐秘的关联。如此行文,文章的结构往往呈现出二元分立之势,整饬平衡,如两翼张开,遥相呼应。

“对”字诀大体在两个思考维度上展开:一是“正对”,即在求同思维的指引下“比类对照”,从而相辅相成,如较为常见的“托物言志”之法,其实就是在“物性”与“人性”的二元对照中,求得统一;一是“反对”,即在求异思维的指引下“对比展开”,从而相反相成,在结构上产生一种“张力”的美。下面我们结合一篇例文,来看看“对字诀”的运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子瑜

城市是妻子,乡村是母亲。

城市细致而又宁煦,是妻子手中暖融融的毛衣,是万家灯火中的一抹温馨; 乡村粗糙而又温暖,是妈妈手上厚厚的老茧,是万籁俱寂时的一声叹息。 城市是开放靓丽的,她恣意地展示着个性与时尚,却恨不能蹿上潮流的风口浪尖纵情挥舞;

乡村是淳朴拙稚的,她身着粗衣短褐,散发着泥土甜腥又芳香的气息,却难掩脸上的憨态。

城市拥挤,摩肩接踵,令人难抑窒息;

乡村空旷,驻足远眺,却又平添孤寂。

城市的阳光有些狭隘,穿梭在弄堂里,斜射进楼房里,憋屈又无奈; 乡村的阳光慷慨大方,游走在空气里,跳跃在田野上,恣情而唯美。 城市的风莽撞郁闷,有种无处发泄的苦恼;

乡村的风活泼奔放,透着野性难驯的享受。

城市的月总是雾蒙蒙的,让远在他乡的游子看不清,犹如眼瞳上不经意间罩上的阴翳,水汽迷离间涌起一怀愁绪;

而家乡村头的月是疏朗宁静的,明朗得能一直看到月中桂树上的玉兔,引起遐思一片。

城市的钢筋水泥间透出冷峻而严肃的神态;

乡村的泥土瓦砾中现出自然而亲切的神情。

城市的女人富态雍容,举手投足间有种与生俱来的距离感;

乡村的女人朴实真切,一颦一笑中都诚心诚意的,好像足下的一捧土。 城市的男人服饰整洁,中规中矩,淡淡的烟草中有种知识分子的儒雅; 乡村的男人衣着随意,不修边幅,浓烈甚至呛鼻的烟叶里是满不在乎的鲁莽。 城市的呼吸浮在灯红酒绿间,一片灿烂旖旎;

乡村的喘息躺在绿野田园里,一派自然和谐。

城市是覆着浓重色彩的油画,厚重又绚烂,对所有的细节不遗余力地加以临摹,有一种人工精心雕琢的美;

乡村是滴了一滴清水晕开的宣纸,单薄而空灵,一切似乎理所当然的粗糙,又溢出天然的神秘。

城市是漂亮的,这里有安逸的池塘,映日的荷花,还有流光溢彩的虹霓;这里楼盘高耸,车水马龙,一派繁华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乡村是美丽的,这里有宁谧的田野,接天的翠碧,还有此起彼伏的蛙鸣;这里小路蜿蜒,炊烟袅袅,一豆烛光里流露着我们自始至终追求的平和安定。 夜宿春纱帐,陪在身旁的是妻子,时常在梦里出现的却是母亲。

因为,

妻子是灵魂的伴侣,母亲却是永远的精神寄托,

就如同,

城市,乡村。

这是2008 年浙江卷作文“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的一篇范文,作者以“对举”的方式结构全篇,视角巧妙。因为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依存的,或许也只有在彼此打量中,才更容易发现各自的文化个性;剥离了城市背景去“感受乡村”,或者剔除掉乡村背景去“触摸城市”,就像失去了“参照系”,彼此的文化特征都将面目模糊。从结构思维上看,掌握了这种“对举”的结构方式,文章如风行水上,连类展开,一气呵成;同时花开两朵,各自摇曳,既个性分明,又遥相呼应,提示着我们:城市与乡村都与我们紧密相关,不可割舍。

“化“字诀

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大部分同学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习惯于“竹筒倒豆子——有一说一”,记叙文往往按顺序写来,是一种平淡的“线性结构”,平铺直叙,单薄显露;议论文往往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一一道来,刻板平泛,结构生硬。对于记叙文,破除线性结构的弊端,不妨在“变化”二字上下些功夫,如倒叙开头,设臵悬念;插叙故事,别开生面;埋下伏笔,四下合围;变化情节,陡生波澜;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铺垫照应,左右逢源……应该说,招法是“千变万化”,难以穷尽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变化之道无非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在阅读中觉得“每进愈奇,不忍弃去”。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结构的技法”不是卖弄,不是装饰,不是“为技法而技法”,也就为我们自然、合理地采用技法找到了服务的对象。 对于议论文,破除刻板平泛的结构弊端,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可以化虚为实,由表及里。尤其是一些抽象的道理,你如果硬去说理,往往味同嚼蜡,干枯生硬;如果辅之以物象,往往会化抽象为具体,寓深奥于浅近。来看一篇例文:

怎样才能煮好一壶上乘的咖啡?

河南一考生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买来咖啡豆亲自磨制,只有保证它的质量,你的工作才能不至于建立在枉费时间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做人,不论你

包装得多花哨,多么迷人,你本人,你骨子里首先得称得上精品,否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枉费。坚持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优点,肯定它,发挥它,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犹豫,“我是这样吗?”坚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将注定你以后被人认可的确数。如果你坚持做到这一点,恭喜!

接下来呢?如果你把咖啡粉闲臵在杯子里束之高阁,你将永远没有咖啡喝。要有滚烫的水,它可以使咖啡粉变成液体,这样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发。这滚烫的热水犹如人生经历中的一次次坎坷或变故,不要回避它只有接受它,让它改变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才会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里散发出的将是人性的香甜。

如果说咖啡粉是你所坚定的本身,那滚烫的热水就是别人对你的忠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心人,他们在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点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茅塞顿开,理性得以升华。我们感谢这些赐予我们热水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导师。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提供你热水,当心抱着咖啡壶团团转的时候,有人递过来一壶水,你感激涕零地接过来,冲好,毕恭毕敬地送那人一杯,你这才发现水是温的,白白浪费了你上乘的咖啡粉。

这要求我们有选择、有区别地对待建议或忠告。或许有的我们受益终生;或许有的根本不适合我们。所以,下次千万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哪只壶里的水是热气腾腾且水花翻滚跳跃如舞,说不定它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壶热水。

原来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这么重要。

一切做妥了,咖啡虽有些苦涩,但这时提神最好,如果你要加糖就悉听尊便,它会让你的咖啡更浓郁香甜。哦!又有人在你旁边指指点点,“加两块”“加三块”……你听取谁的意见呢?嗯!拨开他们伸得长长的手指,你自信从容地加了两块。你告诉我,这样最适合你的口味,不是很甜,又可尝到一丝咖啡的苦味。你悠闲地尝一口,眉宇间舒展开了。

一壶上好的咖啡就这样煮成了,怎么样,你也尝一下。

本文是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的一篇佳作,如果按照常规的结构,不外乎讨论“相信自己的重要性”,“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以及“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应该说道理分析不会出现什么闪失,但这样写来,平板枯燥,类于说教。小作者则善于转化,把枯燥的道理转化为鲜活的比喻,“如果说咖啡粉是你所坚定的本身,那滚烫的热水就是别人对你的忠告”,“温水”“加糖”之说连类而生,形成体系,既能把抽象的道理解说得清楚直观,也能在结构上显现出“托物明理”的交融之美,使人读罢,余韵悠悠。

总之,我们在这里拈出的“三字诀”,并不能完全涵盖结构思维的全部,无非是提供一个示例,引导同学们关注结构招法的背后,关注“结构的美”以及“结构的艺术规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千曲”“千剑”或许是“结构技巧中的万千招法”,唯有在“操”与“观”的反复实践和体味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一窥门径,“晓声”“识器”。

【吴高扬,江苏省扬州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则万物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底蕴的解读》《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等多篇论文,编写有《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专题讲习》《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等多部论著。】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作文:关于汉字的作文

关于汉字的作文汉字如果世界上没有汉字我们世界的人们就没有方式去表达我们当时的心情也没有方式去表达我们将要干些什么事情我爱你中国的汉字首先我要感谢仓颉是他让我们中国有了汉字我们世界有了汉字就可以用写字的方式和说话...

“中华汉字情”说文解字大赛活动总结

中华汉字情说文解字大赛活动总结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激励大学生热爱中华古典文明实现大学生承担起传承祖辈留下的财富的责任我部主办并承办的中华汉字情说文解字大赛于20xx年11月1日11月...

小学作文:我对汉字的发现

我对汉字的发现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通用的字体生活中我们说话上网写字汉字都形影不离汉字已和每个中国人每个炎黄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发现汉字十分有趣谐音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而...

小学作文:中国的汉字

中国的汉字都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多姿多彩的书法字体和无比有趣的汉字游戏还有它的来历它的历史都会使人感到非常神奇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喜爱使人还想更深刻地了解汉字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它最最亲密的好朋友首先有趣的...

小学作文:中国的汉字

中国的汉字都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多姿多彩的书法字体和无比有趣的汉字游戏还有它的来历它的历史都会使人感到非常神奇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喜爱使人还想更深刻地了解汉字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它最最亲密的好朋友首先有趣的...

图表作文总结

图表作文汇总时态如果图表中没有具体标明时间描述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但如果图表中给出了具体时间参照则应对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图表作文经典句型分类一常用的开篇句型即概述图表内容时常用的表达法1Accordingtot...

雅思大作文话题总结

雅思大作文话题总结教育类学生先工作还是先读书大学教知识型还是经验型课程大学注重找工作还是拓宽学生的能力大学注重就业还是其它兴趣的培养社会需要专才professional还是通才versatile成功人士是否永远...

日语中的汉字总结

帰帰汉字帰国回国帰宅回家復帰恢复帰道归途修改牛牛汉字牛馬牛马牛肉牛肉牛乳牛乳挤牛奶牛車修改魚魚汉字金魚魚類人魚魚市場鱼市魚屋鱼贩子修改京京汉字上京東京帰京回首都京浜修改教教汉字教室教員教育宗教説教教教受教shu...

20xx五星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总结

五星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总结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重视写字激发写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整体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我校在20xx年9月17日下午最后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活动在三...

20xx年艾田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

20xx年艾田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为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全社会倡导强化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深入开展汉字听写推广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

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总结报告

丹凤县西街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总结报告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基...

一个字总结你的20xx

一个字总结你的2013,内容附图。

汉字总结的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