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时间:2024.4.20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 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 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 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 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因为每一个观点的得出,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需要了解最重要的几个假设。为了加深理解,了解模型的基本框架也是很重要的。

五、评论(argument)

从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可以指出论文的应用之处。

六、思考或扩展或者表达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地方(further research)

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实际上,这才是写读书笔记最重要的目的或收获。

七、参考文献

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

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第二篇:文献学读书笔记 (1)


第一章社会科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社会科学及其发展

一、社会科学概念:

社会科学:1、广义(我国):自然科学以外的大部分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2、狭义(西方):与人文科学相对。 社会科学外延及与人文科学关系的三种观点:

1、“社”代“人”,否“人” 2、“人”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3、“人”与“社”既区别又联系。

目前我国的看法:“人”——文、史、哲 “社”——政、经、法、社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社”——人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行为。 “人”——既非“自”,也非“社”的学科的总和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社”——社、政、经、心、人口 “人”——语言、人类、史、艺术与艺术科学、法、哲。

社会科学:以研究人和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现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活动、人际关系;由人类活动和人际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二、当代“社”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 综合性 综合性的表现:(1)“社”“自”“技”之间经纬交错。(2)各门“社”之间相互交叉渗透。 社、自混合——社、自分化(即科学研究向着更加专门、专业、专科的方向发展)。展示出精细化、微观化、深入化的特征。 综合性特征的具体表现:第一:综合性学科大量涌现。第二:跨学科研究蓬勃兴起。

2、 定量化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提高了研究分析的精密性)

3、 应用性 社会科学研究按性质分可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说明世界,改造世界。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倾向:植根现实,面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二节 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和功能

一、信息与文献

1、 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信息的分类:信息按存在的领域可分为自然信息(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和社会信息(只在社会领域流通)信息的作用:(1)信息是人类意识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媒介,是人类感知的来源。(2)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 文献 文献一词,在我国首见于《论语 八佾》 元代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我国最早将“文献”自名其书的著作。 文献,一般泛指具有史料价值的图书和档案。文献(概念):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是信息知识的物化形态,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它指人们对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加以系统化和有序化,并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信息符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以便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固态精神产品。

3、 文献信息 (1)文献与文献信息 文献侧重于物质属性 文献信息是借助于文献而传递的内容,侧重于信息属性,价值属性。 文献与文献信息的同一性:文献必须包含信息。不同性:文献是一个信息实体,是文献信息的贮存者;文献信息是指文献中的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交流,从而产生社会效应和思维效应的一种动态信息。(2)文献信息的要素:基本要素 1)信息内容 2)物质载体3)信息符号 辅助要素:1)记录方式:手刻誊写、印刷、光感、磁化、2)载体形态(即表现形式):图书、期刊、档案、缩微品等。(3)文献信息的特征:1)知识性2)记载性3)传递性(不进行传递交流,则不能称为文献信息)4)再生性与积累性。

二、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

社会科学文献 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反映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基本特点:

1、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社会科学家具有自己的价值评判,具有个人的主观好恶,并且隶属于特定的团体,很难完全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社会科学受到社会统治集团严格的政治干预。 不同领域的社会现象,阶级性强弱程度不同。 语言学、考古学则不具有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2、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从研究对象来说,社科文献研究对象是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现象,各具体学科的对象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有适用于各个时代的公式。(如奴隶社会的经济规律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经济规律) 从研究主体来说,研究者必须具有时代意识。

3、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社科文献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限于本国和本民族。

4、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长的效用性 社会科学文献的积累性弱,新的著述不能完全包容和替代以往的知识内容,社科文献生命力强,老化速度慢,如《经楼梦》的艺术价值可能是千古不朽。但历史学与经济学老化速度也不一样。

5、 社会科学文献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分布的离散性。 分布的离散性,指一篇文献可以隶属于不同学科。

三、社会科学文献的功能

1、基本功能 (1)信息加工功能 原生文献:如专著、论文、科学报告等 派生文献:书目、索引、文摘、年鉴、百科全书、综述等 (2)信息存贮功能 人类存贮信息三种方式:大脑、实物、文献 (3)信息交流功能

2、社会功能:是指社科文献信息在交流和传递中所发生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

(1)认识功能 通过文献获得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 参考功能 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参考功能 第一、对科研的参考功能 第二、对经济的参考功能 第三、 1

对决策的参考功能 第四、对预测的参考功能

(3)思想教育功能 社科文献的教育功能更多地侧重于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政治功能 主要表现:为选择政治路线、制定政治纲领、决定政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规范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

第三节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交流

一、文献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广义:指人类各种信息活动 狭义:由此及彼的信息传播过程。 文献信息交流:是人们借助于文献而进行的、提供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以文献为中介,联系文献生产者与消费者而进行的文献传递活动。 交流的基本方式:1、非正式交流:文献生产者和文献利用者之间直接进行的文献交流过程,或者指非专业的传播者所组织的文献交流活动。 优点: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不足:范围小,难以验证信息的可靠性。2、正式交流:由文献信息机构运用专门的技术,将经过整序、选择、加工的文献传递给广大利用者的过程;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文献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所进行的文献供给,传递的社会活动。特点:正规、系统、专业

二、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交流的意义

1、 通过交流,社会科学文献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社会科学文献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才能实现。

2、 通过交流,才能使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增值,由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传递类型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传递类型指文献信息的正式交流方式,即通过一定的媒介将文献输送到需求者手中,分主动传递和被动传递两种。

主动传递:信息机构不是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而是按自己选择的课题要求进行的文献传递。可分为单向和多向传递两种(即有向和无向传递)

被动传递:指信息机构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并按接受者特定要求进行的文献信息传递。分单向被动和多向被动(如阅览、外借)两种。

四、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传递系统

传递系统主要是:图书馆系统、情报研究系统、档案系统,三者是社会一定分工而形成的专门从事文献信息交流的部门。 我国图书馆(以提供文献原件为主要任务)分公共图书馆(国家、省、市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高校文科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

情报研究系统,包括中央及地方情报研究机构,提供综述、评论、摘要、研究报告等专深的文献信息。

档案系统,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档案馆。在古代,图书=档案。

第四节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

一、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概述

信息源:人们为满足信息需求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社科信息源分1)文献信息源2)非文献信息源

社科文献信息源是指:通过记录社会科学知识的一切载体而获得信息的来源,这是人们获取社会科学知识信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社科非文献信息源可分为三种:(1)实物信息源 如文物、布告、模型。(2)口头信息源 如交谈、讨论、会议。(3)动态信息源 电台、电视台所报道的各类社会信息。

二、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分:

社科文献可分为(1)手写:如甲骨、金石、简策,缣帛(中国)泥版书、纸莎草书、蜡版书、羊皮书(外国)(2)印刷:纸张+油、石、胶印。(3)缩微:感光材料+摄影(4)视听:电磁材料 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片。(5)电子文献 数字代码+磁性、感光材料。

三、根据文献编辑出版的特征和范围划分,分国正规文献和非正规文献两类。

1、正规文献:指通常的、正式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1)图书 (历史最长、种类、数量最多),出版周期长,不反映最新的信息,按内容分两类:1)阅读性图书:科学著作、论文集、教科书、科普读物、文艺作品;2)检索性图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辞书等,以及单独出版的书目、索引、文摘。

(2)期刊(又叫杂志)核心期刊最重要。

(3)报纸

2、非正规文献(也称灰色文献):不公开发表,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获得,有重要价值的文献。主要有:会议资料(学术会议)、学位论文、内部刊物、档案文献、政府出版物。

四、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来划分:

可分为一、二、三次文献(1)一次文献,以科学研究,工作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和经验总结为依据而创作产生的文献。主要包括:学术专著、报刊论文、文学作品、科研报告等。具有创造性的特点。(2)二次文献 是对一次文献的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主要包括:书目、索引、文摘、图书馆目录等。特点在于编排出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3)三次文献,指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而编写的文献,包括综述研究和参考工具两类,综述研究如:专题述评,动态综述,进展报告等;参考工具如: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特点是高度浓缩,深度加工。

2

第二章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

第一节计科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

文献信息检索是借助于检索工具,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存贮和检索两个过程。文献信息检索手段:手检,机检。文献信息检索范围分社科文献检索(手检为主)科技文献检索(机检为主)。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包括线索检索和事实数据检索两类。线索检索:书名、论文题目、著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时间等。

事实数据检索:利用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查找“知识单元”(名词术语、概念、定义、事件、事实、数据等)

二、信息意识与文献信息检索

二者相辅相成,作息意识能促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而文献信息检索又是培养、增强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1、 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2、 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

3、 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第二节社科文献信息检索语言

一、检索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也称受控语言,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指直接来自文献本身、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语言)进行事先规范,将其编制成表,以供文献标引和检索时使用的语言。

文献标引:是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用某种特定的文献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等将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的文献处理过程。分类号、主题词等文献标识就是检索语言。

文献标引分: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检索语言是联系文献劳动者、文献标引者和文献检索者的纽带。

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分为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和代码一、三种。

二、分类检索语言

1、分类法与分类检索

文献分类法按其结构原理,将其分为:体系、组配、体系——组配三种。文献分类的依据是“图书分类表”,目前,我国社科文献的分类与检索,主要根据两种分类语言,即《人大法》和《中图法》。

2、《人大法》

《人大法》的结构体系:第一,《人大法》分总结、社会、自然科学、综合参考4个基本部类,17个基本大类。第二,《人大法》采用单纯号码即纯阿拉伯数字为分类号标记,它是一种较严格的层累制。第三,《人大法》有9个复分表。《人大法》侧重于社会科学。

3、《中图法》

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分类法,被推荐为我国标准图书分类法,广泛使用于图书馆和情报部门。

《中图法》的结构体系:第一,《中图法》分马列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第二,《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第三,《中图法》除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还使用了一些辅助符号。第四,《中图法》将一些具有共性区分的类目按使用范围编制成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

4、 卡片分类目录的使用

使用分类目录应注意:第一,熟悉馆藏文献的分类体系,了解分类系统部类的基本情况。第二,应了解有关图书的入分情况。第三,注意利用分类表中的注释。

三、主题检索语言 主题法与主题检索

四、分类主题检索语言

1、分类主题一体化趋势

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3、《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五、自然语言

相对于受控语言而言,是指直接来自文献本身,未经优先和规范化处理的语言。

受控语言对自然语言进行了人为控制,能够显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排除了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和词意含糊的现象,有较高的检准率。

受控语言: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

第三节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特征和结构

1、工具书的特征 工具书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有关资料,按特定体制或方式编排,提供基本知识和文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是检索社会科学文献的重要工具。 工具书的特点:1)概括性和信息性2)检索性和查考性3)正确性和客观性。

2、工具书的结构:工具书的结构大体上由序跋、凡例、正文、辅助索引和附录补遗几部分组成。

3

二、社会科学工具书的类型和作用

按工具书的性质和功用划分,社科工具书可分为6种类型

(1)线索性工具书 书目、索引、文摘

书目:书本式图书目录 索引:将书、报、刊中的资料加以摘录,按一定的顺序编排、组织,并注明出处或页码,以供检索的工具。 文摘:将论文和书籍的主要内容准确扼要地摘录下来,按一定方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

(2)词语性工具书 字、词典,百科全书。

(3)资料性工具书 年鉴、手册、类书、政书、名录等。

年鉴:汇辑一年内重要资料,如学术动态、重要事件、统计资料等,按年度出版的工具书。

手册:也称指南、便临览,大全等,主要记录某一学科或主题,既概括全面又具体实用的知识和资料。

类书:辑录历代典籍中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包括史实典故,丽词骈语、诗赋文章、名物制度等,按其类别或声韵编排的工具书。

政书:汇集历代或某一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制度、史料的工具书。

名录:专门对人名、地名、机构名以及其它事物名称进行排序,并对相关事项予以简要揭示和介绍的工具书。

(4)表谱性工具书 年表、历表、专门性历史表谱。

(5)图录性工具书 地图、历史图录。 历史图录是以图形揭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工具书。(6)工具资料书,也叫边缘工具书,资料汇编。

第四节 社科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步骤

一、检索途径

检索文献的途径,主要依据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来确定,主要有以下途径:

(1)题名途径,也叫书名途径。书名、刊名、篇名。

(2)责任者途径, 著者、编者、译者。

(3)分类途径, 分类目录、分类索引。

(4)主题途径,人物、事件、地理位置、事实、理论、原理、方法等。主题目录和主题索引。

此外还有:地名、时序、序号途径。

二、检索方法

直接检索法、间接检索法、追溯检索法和循环检索法是基本方法,其中间接检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直接检索法:不依靠检索工具,而通过浏览或查阅原始文献直接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2、间接检索法:是借助于检索工具查获所需文献的方法,包括:

(1)顺查法:确定起始年代,由远及近逐年查找。

(2)倒查法: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重查近期文献)

(3)抽查法:处于学科兴旺发展时期的若干年。

3、追溯检索法:也叫扩展法,追踪法。利用已知文献的某种指引,追踪查找文献。

4、循环检索法:间接+追溯

三、检索步骤

定义:依据检索课题的要求,使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信息的具体过程。

1、分析检索课题

2、选择检索工具 社科手工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卡片目录和各种工具书,常用的有:

书目:查找各类图书、书刊篇章、报刊出版。

索引:查找论文篇目、主题资料、图书篇章、诗词文句、人名、地名的出处等。

文摘:查找图书论文提要。

辞书:查找文字形体,字词读音和意义,各类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官职名、成语典故)以用历史事件、名诗名句等。 百科全书:查找各学科知识。

年鉴:查找各学科研究动态,时政大事,统计资料以及图书论文篇目等。

手册:查找各学科各行业基础知识以及统计资料,人物、地名等。

类书:查找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名物制度等。

政书:查找典章制度。

名录:查机构资料以及人名、地名等。

年表:查找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历史大事。

历表:主要用于查找不同历法的年、月、日、历史年代,历史纪元。

图录:用于查找各种图像资料。

资料汇编:查法规条约、统计数据、以及教学科研资料。

3、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

4、索取原文。

第三章 社会科学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为便于人们从各种不同途径查阅工具书所载条目而采用的编排组织形式。

4

三大排检系统:字顺法、类序法、自然顺序法。

第一节 字顺排检法

字顺法:是按照汉字字形或诗意的一定顺序编排工具书词目的方法。

一、形序法

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加以排列的方法。

(一)部首法

1、常用的部首法(1)《康熙字典》[旧部首法] 定部原则:一般是依字义定部,部首与字的本义相符或相关,不考虑部首的不同位置。(2)《辞海》[新部首法] 定部原则:依字形定部,不追求字的本义及原始字形的归类编排(3)《汉语大字典》 定部原则:与《康》基本相同。

2、部首法的使用

(二)笔画法

(三)号码法 1、四角号码法 2、中国字庋撷法

二、音序法

音序法:按字音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

(一)汉语拼音字母法(二)注音字母法(三)声韵法

第二节 类序排检法

类序法是按学科体系,事物性质及主题内容等分类排列的方法,包括类别法和主题法两大类。

一、类别法

是根据文献内容所属不同的类目进行编排的方法。

(一)学科系统排列法

1、古代文献分类

我斩文献分类产生于汉代。“六分法”——刘向、刘歆父子《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

西晋:荀勖《中经新簿》——甲、乙、丙、丁四部。

唐代:魏征《隋书。经籍志》——经、史、子、集四分法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我国古籍图书的分类标准。《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四分法

四部的收录范围:

1)“经”部——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历代注释、阐述儒家经典的大量古籍、

2)“史”部——正史+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政治、法律、外交、地理、教育等类的图书。

3)“子”部——诸子学派的著作(主要),此外还有哲学著作,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小说、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著作。

4)“集”部——主要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著作。

2、近现代图书分类

建国前:《中国图书分类法》——刘国钧

《中国十进分类法》——皮高品

《世界图书分类法》——杜定友

建国后:《人大法》《中图法》《科图法》

(二)事物性质排列法

这是按同一类事物性质归类集中的编排方法

综合性类书:天、地、人、事、物五个基本部类。

专题性类书:一般按所收专题材料分部,每部下再将相关材料集中细分类目,如《册府无龟》是一部专记历代君臣事迹的类书。

政书的类目均按典章制度详分。如“三通典”(《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的类目都分为九部。

年鉴、手册、辞书:均是按事物性质、系统归属来立类的。

二、主题法

第三节 自然顺序排检法

自然顺序法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事物产生所处的地理位置编排工具书的方法。

一、时序法

按时间顺序排列文献资料。如年表、历表、专门性表谱。

二、地序法

根据所查资料内容地理位置的顺序或地区次序进行编排的方法。 如地图、地方文献。

第四章 书目与应用

第一节 书目概述

一、书目的界说

书目是对一批相关文献进行著录,形成记录款目,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书,是图书目录的简称。目录(目:条目、事项;录:详备的记录)=诸事项记录 书目=书本式图书目录。

5

在中国,“目录”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录》一书,书中著录有《列子目录》。除称目录外,我国古代还有“略”“志”“考”“题解”“录”“提要”“记”“簿”等多种称谓。

书目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的图书(广义)第二,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特征。第三,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一部完整的书目,其编排体例一般由前言、目次、正文、辅助资料等部分组成。前言=序言、引言、凡例、说明。目次:具体反映书目的编排方法和内容结构的纲要。

书目的编排方法:分类、主题、地区、年代。

正文:书目的主体,包括著录和内容提要。

二、书目的产生和发展

汉成帝刘骜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图书的活动。刘向的《别录》是我国第一部有内容介绍的图书目录。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伎略+辑略(总序)=《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编目的国家藏书目录。《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以《七略》为基础,开创了史著艺文的先例,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在最早按六分法类分图书的书目。

晋代荀勖编制的国家藏书目录——《中经新簿》,其特点是分群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中经新簿》是我国第一部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的图书目录。

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部排列顺序。

唐魏征《隋书。经籍志》改甲、乙、丙、丁为经、史、子、集。《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在最古的四部分类书目。

唐——明: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完善期。

清代——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者。章士诚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通义》,提出了书目的首要宗旨和功用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张之洞“五部分法”=“四部”+“丛书部”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开创了近代目录学的新局面。

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书目》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目录的先例。

三、书目的作用和类型

1、书目的作用

古代书目功用上的显著特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现代书目的显著特征:重视书目的信息价值和检索功能。

古今书目对读书治学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提供文献基本信息,以供选择图书。

(2)提供研究成果和资料,以利科学研究。

2、书目的类型

(1)按编制目的分:登记书目、通报书目、推荐书目、专题书目、书目之书目。

(2)按书目著录文献的内容范围分:综合、专题、地方文献、个人著述。

(3)按书目揭示文献收藏范围情况分:馆藏书目、联合书目。

第二节 检索古代图书

古代图书=古典文献=古籍,一般指辛亥革命前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同时也包括通过现代手段整理过的影印本、校点本、汇编本、注释本等。

一、古籍流传

检索古籍流传概况,首先应利用史志书目。史志书目指“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艺文志”和“经籍志”是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名。

二、现存古籍

查现今存世的古代图书,可利用下述几部书目

《四库全书总书目提要》(也称《四库全书总书目》)简称《四库提要》,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官修书目。

《四库全书》,乾隆时编,四库:即经、史、子、集。因所收书籍较为齐全,包括了各类知识和多种学术流派,所以称“全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三、古籍版本

版本即指一书经传抄或雕刻印刷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读古籍应选善本(即精校精注、内容精确、刊印精工的本子。)

四、古籍的辨伪、禁毁和书名异同

1、古籍辨伪 2、古籍禁毁(禁:禁止刊行、流传、阅读)禁书始于战国初,历代均有所禁之书。清代大兴文字狱,禁书达到高峰。国外历代也有被禁之书。3、书名异同 同书异名,同名异书。

第三节 检索近现代图书(105页)

近现代图书,泛指19世纪末叶以来出版的书籍。

6

一、辛亥革命至建国前出版的书籍。

主要利用《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的中文图书(我国)

二、建国后出版的图书,可用《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

三、最新出版及再版的图书

最新出版——《人国新书目》;近期出版、正在出版——出版物征订目录,如《新华书目报》

四、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图书

专科书目的特点:按学科、专业、专题收录图书,能集中系统地提供某学科、某专业、某专题的图书及相关的参考资料,使用起来很方便。

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全集:收入经典作家的手稿、初稿、或经亲自校阅过的著作。(2):选集、选读(文集、文选)(3):著作单行本(4):专题汇编、专题摘录(5):书信集

(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二)列宁、斯大林著作(三)毛泽东著作(四)马列经典著作研究论著。

第四节 检索丛书和地方文献(122页)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丛编”“汇刻”“汇稿”“文库”等。是在一个总题名下,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汇集多种单独的著作成为一套,并以编号或不编号的方式出版的文献。

我国最是的丛书是南宋俞鼎孙、俞经辑的《儒学警语》。

公元1237年左圭辑的《百川学海》是我国第一部刊刻丛书。

丛书按内容分为:综合性图书和专题性丛书。综合性图书如《四库全书》,专题性如《皇清经解》。

地方文献的主要形式是地方志,简称方志,古代也称地志,图经、图志、图记等。它是按一定体例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历史及现状的综合性文献,特点是内容广泛,涉及面广,被誉为“一方之全书”“一方之总览”。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春秋战国时期编撰的《尚书。禹贡》。唐宋盛行,清朝鼎盛。

一、古籍丛书

我国最早编制的丛书目录为(清)顾修撰的《汇刻书目》,目前查古籍丛书最理想的书目是《中国丛书综录》

二、近现代丛书

主要利用《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三、地方文献

应利用馆藏目录或联合目录以及各地所编的地方文献目录。资料考录。

查现存历代方志的书目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第五节 检索期刊的出版与馆藏

一、近代出版的期刊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编》

二、五四至建国前出版的期刊

三、建国后出版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五章 索引与应用

第一节索引概述

一、索引的界说

索引是将报刊书籍中某些重要的有检索意义的信息,如书名、刊名、篇名、主题、字词句、人名、地名等分别摘录出来,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指明出处,以供查检的工具。

索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索引源、索引款目、编排方法、出版指引系统。

19xx年,日本坪五正郎把index译成日文汉字“索引”。

索引的其它名称:玉键、针线、韵编、通检、备检、引得。

二、索引的产生和发展

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可看作我国索引的萌芽。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的索引是唐代唐林宝的《元和姓纂》。

三、索引的特点、功用和类型

1、索引的特点:[136页]索引与书目一样,都是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有的索引就是书目,如书名、篇名、刊名索引,但索引又有其特点:

第一、侧重揭示文献的内部特征。

第二、著录内容标明出处。

第三、揭示范围广,信息含量大。

2、索引的作用

第一、提供学术源流和科研成果

第二、索引能从多种途径为学习和研究提供较广较深的文献信息。

第三、索引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3、索引的类型

按其检索对象可分为:(1)书刊名目索引(2)书籍内容索引

7

第二节检索报刊论文资料

一、建国前报刊各类资料

《申报》是建国前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东方杂志》是建国前出版时间最长的期刊。

二、建国后报刊百科资料

《报刊资料索引》是目前我国收录报刊种类最多、资料涉及范围最广的检索工具。

三、报刊专题论文资料

(一)社会科学重要专题论文资料 《复印报刊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复印报刊资料》有如下特点:

第一、信息源丰富 第二、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第三、内容连续系统 第四、检索性强

(二)社会科学各学科专题论文资料。

第三节 检索书籍篇目

一、古籍书目

检索古籍书目,主要利用书目索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四库全书目录索引》。

《四库全书》文渊阁钞本是现在最为完好的本子。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三十种汉文大藏经目录索引》《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中国丛书综录》《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引书索引

二、古代文集篇目

检索古代文集篇目应利用书籍篇目索引

三、古代诗词集篇目

四、马列经典著作篇目。

第四节 检索书籍内容

一、古籍中的字句

1、查古代重要典籍中的字句

《十三经索引》——一部群书逐句索引

《史记索引》——是一部字词索引

2、查古代诗句 《诗经索引》《全唐诗索引》《句诗索引》《绝句索引》

二、古籍中各类资料

用古籍关键词索引。《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食货志”是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门叙述财政经济状况和财政经济政策及制度的志书。“食”指粮食,“货”指衣服,货币。

三、人物别名和传记资料

(一)人物别名

古今人物正名以外另取别名,或表示高雅尊贵,或表露某种志趣,或炫耀学识和收藏。

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据本名含义另起的别名。

号,古人在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分自号,别号,谥号。自号是自己取的;别号是别人贺取的,谥号是死后朝廷或亲友给予的称号。室名是古人取其书房名而自称。

(二)人物传记资料

主要用人物传记索引,从内容上来说,它又分为:

1、正史人物传记资料

2、正史以外典籍中的人物传记资料

3、地方志中的人物传记资料。

4、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

5、古今中外人物传记资料。

四、地名

检索地名的索引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古籍中的字词索引和关键词索引(地名),另一种是专门的地名索引。地名索引只提供地名的具体出处

五、马列经典著作主题资料

1、查专题论文 查马恩列斯毛关于某一问题的专题论述,主要利用主题索引。

2、查专名文句。

第六章 年鉴、文摘与应用

第一节 年鉴概述

一、年鉴及特点

年鉴是系统汇辑一年内重要的文献信息,并按年度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

它既具有知识性、查考性、易检性、系统性、概括性,又具有其特征:

1、连续出版 按年出版,当年出版的反映的是上一年的资料。

2、内容新颖 时效性强,信息价值高。

8

3、信息密集

4、材料准确 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年鉴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上第一部以“年鉴”命名的书出版于1457年,内容与我国的历书相似。

我国“年鉴”一词最早出自《宋史。艺文志》。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部年鉴是清同治三年创刊,19xx年停刊的《海关中外贸易年刊》。

三、年鉴的功能与类型

(一)年鉴的功能

年鉴主要通过栏目反映各种信息(175)

1、提供国内外大事、时事动态及有关重要文件。

2、提供各学科研究信息。年鉴分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

3、提供各类具体事实、资料和详细数据。

4、提供书刊论文线索。

(二)年鉴的类型

1、按内容涉及领域分:综合性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人民手册》)和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科学年鉴》)

2、按其内容反映的地域范围分:国际年鉴、国家年鉴、地方年鉴。

3、按表述手段分:综述性年鉴,统计性年鉴

第二节 检索社会科学各学科信息资料

一、学科研究信息

二、实用性资料和文献线索为。

第三节 检索百科动态、时政大事和统计资料

一、百科动态与国内外时政大事

主要利用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型百科年鉴。《中国年鉴》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年鉴。

二、各行业统计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

第四节 文摘概述

一、文摘的界说

文摘,指一份文献的内容的缩短的精确的表达而无须解释或评论。

文摘是书籍、论文等的内容摘要。它将书籍、报刊中的重要文献进行浓缩,简明确切地反映其主题、方法、目的、成果、数据、结论和效益等,并著录原文献标题、著者、出处。按一定方法组织编制,以供阅读和检索。

1、文摘具有学术性和检索性,不同于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新闻文摘

2、文摘不同于提要,提要是对文献所做的简介和评价,而文摘则无须补充或评论。

二、文摘的产生和发展

文摘是随着文献的急剧增加而产生的。文摘作为一种独立的文献形式最早产生于欧洲。第一家综合性的社科文摘刊物是美国19xx年创刊的《社会科学文摘》。

我国文摘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十表”“八书”

《通鉴纪事本末》——南宋 袁枢的文摘

一般认为1897年5月陈念萱在上海倡设的《集成报》,是我国最长的文摘杂志。《化学》杂志辟有的“中国化学摘要”专栏,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科技文摘。

我国文摘今后的发展趋势:

1、文摘载体趋向多样化

2、检索性文摘趋于专业化。

3、刊前文摘将成为文摘的主流

4、检索系统趋于完善。

三、社科文摘的特点、作用与类型

(一)社科文献的特点与作用

1、社科文摘的特点:(1)客观性与准确性(2)浓缩性与完整性(3)引导性与检索性

2、社科文摘的作用:(1)通报最新科学文献(2)节省阅读时间(3)引导检索原文(4)能获得因语言障碍无法得到的科学文献(5)科学研究的重要评价工具。

(二)社科文摘的类型

(1)报道性文摘(2)指示性文摘(3)报道指示性文摘

第五节 检索书刊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科学重要论著的内容梗概

应使用学术性较强的综合性文摘

《新华文摘》的摘录形式分4 种:(1)全文刊载(2)详细摘编(3)论点摘要(4)报刊文章篇目辑览。《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国内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型文摘刊物。

二、社会科学各学科专题摘要

9

利用《学术文摘卡片》

第七章 辞书与应用

第一节 辞书概述

一、辞书及作用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

辞书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解决字词的读写、理解和运用问题。

二、辞书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周代的《史籀》是见于著录的最早一部字书。

1、以义为系的字、词典

以汉代的《尔雅》为代表,《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我国训诂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它是按字词的性质和意义来分编曲排列的。共收2910条词汇。

2、以形体结构为主的字书

以《说文解字》为代表,它是公认的第一部字典。“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

仿书:晋——吕忱——《字林》 南朝——顾野王——《玉篇》 宋——王洙、司马光——《古今文字》 明——梅膺祚——《字汇》明——张自烈——《正字通》清——张玉书——《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它是以字典要命名的第一部字典。民国初年——欧阳溥存——《中华大字典》。

3、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以《广韵》为代表。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现存最早的是(隋)陆法言的《切韵》。宋代陈彭年、丘雍的《广韵》是我国音韵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著作。

三、辞书的类型

字典按功用特点分:综合性和专门性。前者如《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后者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甲骨文编》。字典一般说来都是语文性的。

词典分为语文性词典和知识性词典两大类。语文性又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大类:综合性如《汉语大词典》《辞海》;专门性如《汉语成语词典》《动词用法词典》

知识性词典可分为百科性和专科性词典。百科性如《文史哲百科辞典》《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专科性又可分为(1)学科辞典 如《经济大辞典》(2)人物辞典 如《世界人物大辞典《中国从人名大辞典》(3)地名辞典 如《世界地名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4)书名辞典 如《中国法学著作大辞典》

第二节 检索文字

一、古今文字

查古今文字主要利用《汉语大字典》,它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收汉字最多,单字注音释义最全的一部巨型字典。 查古今常见字的字典有《实用汉字字典》

二、古代汉语字

常用的综合性字典有:《康熙字典》,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在明代《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它是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中华大字典》,以《康熙字典》为基础,是建国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查古汉语通用字,可用:《实用大字典》,是《中华大字典》的缩编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编古汉语字典》

三、古代文字形体及演变

(1)查甲骨文字体:《甲骨文合集》《新编甲骨文字典》

(2)查金文字体:《金文编》《金文常用字典》

(3)查古玺文字体:《古玺文编》[秦以前]

(4)查古 文字体

(5)查小篆字体:《说文解字》

查古文字形体演变,可用《汉语大字典》《古文字类编》《常用古文字字典》

四、现代汉语字

主要利用《现代汉语通用字典》《3500常用字字典》《汉语通用字字典》《简明常用字字典》

第三节 检索语词

一、古今语词

《汉语大词典》是查找古今语词的重要工具书。该词典的编辑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中华大辞典》是台湾省所出的最重要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

二、古代汉语词及虚词、联绵词

查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辞书是《辞源》,它是最大的阅读古典文献和研究文史用的古汉语辞书。

查虚词可用:《词诠》《文言虚词诠释》

查联绵词可用:《词通》(一部专门解释古汉语中双音词通假现象的辞书)《联绵字典》——一部专收双音词的辞典。

三、现代汉语词及学科术语

可用《现代汉语词典》,我国知名度最高的语文工具书。查现代常用学科术语,主要用《辞海》[210]

四、成语、典故和熟语

10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

熟语,是通行长广泛流行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包括口头上常用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惯用语、格言等。 《中华成语、熟语辞海》是目前收成语最多的一部工具书。

查典故的工具书有《中国典故辞典》,《中国典故大辞典》是目前收录典故最多的工具书。

谚语、歇后语词典有:《谚海》

查俗语、格言、惯用语可用:《中国俗语大辞典》

五、方言和特殊语辞

《中国民间方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收集方言最全的工具书。

特殊语词指古典小说、诗词、戏曲中所含的一些专门用语、包括成语、俗语、方言。隐语、江湖黑话,各行业的专门术语等。

第四节 检索专科语词和人名地名

一、各学科名词术语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人物简历

查各学科人物生平简介资料。可用《中国大百科全书》

1、中外人物辞典:《中外历史人物词典《中外历史名人词典》

2、中国古代人物辞典

3、中国近现代人物辞典《世界华侨华人词典》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工具书。

4、外国人物词典

各科人物辞典

三、古今地名

1、中国地名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标准化的地名词典。

2、世界地名词典

第八章 类书、政书与应用

第一节 类书概述

一、类书及特点

类书是采撷文献中可供参考的资料,如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其类别进行编排,以供查寻、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特征:第一,内容上广采博收、包罗宏富。大型综合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第二,编排上主要以类相从。一般划分为天、地、人、事、物五类。也有少数按韵部编排,如《永乐大典》《佩文韵府》第三 具有汇编性。只是客观反映古籍原貌,不加解释。

类书被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类书的产生和发展

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名类书还有《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

隋唐时期有:虞世南的《北堂书钞》、欧阳询的《艺文类聚》高士廉的《文思博要》徐坚的《初学记》

私修的有:王勃的《平台秘略》白居易的《白氏六帖》颜真卿的《韵海镜源》元缜的《类聚》李商隐的《金钥》温庭筠的《学海》。唐代三大类书:《白氏六帖》《初学记》《艺文类聚》

宋代:类书空前发展。其中著名的有李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王钦若的《册府元龟》,此四书称为“宋代四大书”

明清时期:是鼎盛时期。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李约瑟称为“无上珍贵的礼物”],初名《古今图书汇编》。清代的其它著名类书还有《佩文韵府》《格致镜源》

三、类书的作用和类型

1、类书的作用

封建社会:为帝王熟悉封建文化,作为治乱兴国,君臣得失的借鉴,以及供读书人作诗文查取典故辞藻之用和士人科举考试之用。

当今:第一,提供各种原始、系统的资料。第二,校勘古籍和辑录佚文。

2、类书的类型

按采集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两大类。综合性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专门性如《佩文韵府》《册府元龟》

第二节 检索古今专题资料

一、古代各类专题资料

查古代各类专题资料,应用综合性类书。《艺文类聚》,现存最早的官修类书。《初学记》因内容简明,便于初学而名。《太平御览》

二、事物起源、君臣事迹及典章制度

查事物起源的专题类书主要有《事物纪原》《格致镜源》

查君臣事迹及典章制度资料主要用《册府元龟》,“册府”指帝王书册收藏之所;“元龟”指大龟,意在鉴往知来。 11

三、历代小说和词藻典故

查历代小说、诗文作品,可用《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太平广记》是一部小说类编,被称为“小说家之渊海”;《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文总集,上自南朝梁末,下迄晚唐五代。

查词藻、典故的专题类书有:《佩文韵府》“佩文”——玄烨书斋名。《骈字类编》,是清朝官修的又一部查诗文典故的大型类书。

四、中外思想精华

《西方思想宝库》,该书被西方称为“三千年西方思想第一部指南”

第三节 政书概述

一、政书和类书

政书之名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开始使用的,它是对历代或某具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重新进行加工组织,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以供查检的工具书。

政书就是历代某一朝代的各种制度和法令及其沿革的记录。

政书与类书的区别:

一)编纂方式不同

类书是述而不作,只是摘抄而不改动;而政书则钭史料融会贯通,重新编纂,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二)内容不同

类书取材广泛,四部无所不收,记载的多为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政书取材以史书为主,专收历代或一代的典章制度加以论述,说明其来龙去脉,因此政书也被称作一种特殊体裁的史书。

三)在古代分类法中所属类目不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政书列于史部,类书列入子部。

二、政书的产生和发展

政书的起源,可追溯到《周礼》,司马迁《史记》中的“八书”,其后各代正史皆称其为“志”,“八书”已具有政书性质。 我国第一部体裁完备的政书是刘秩编著的《政典》

唐杜佑编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政书,其最大特点是:会通古今。

南宋郑樵编的《通志》,也是记载典章制度的政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宋元之际,马端临编的《文献通考》,也是一部系统叙述制度历史的政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为“三通”

清代,政书发展、完善期 “续三通”,记载论述了宋、辽、金、元、明五个朝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清三通”“九通” 19xx年,刘锦藻编纂了《清朝续文献通考》+“九通”=“十通”。“十通”是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会要(会典)体政书,专记某一历史时期典制,始创于唐代苏冕,宋代王溥的《唐会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详细记录了唐代政治经济制度的沿革变迁。

三、政书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了解、查考各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研究政治、经济制度的兴衰。

类型:按所收史料的时间断限和内容范围,可分为:

1)通纪性政书:通纪戈历代典章制度。如“三通”

2)断代性政书:专纪一代典章制度。如“会要”

3)专题性政书:专纪某一方面的典章制度。如《历代兵制》《谥法》

第四节 检索古代典章制度

一、历代典章制度

查历代典章制度,应利用“十通”“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

《通典》,唐杜佑,记载上古——唐天宝末年(只限政治经济方面)典章制度的沿革。

《续通典》,唐肃宗——明崇祯(共近900年)《清朝通典》清初——乾隆末年

《通志》,宋郑樵,上古——隋唐,这是一部综合历史材料而成的通史。《通志》里的“二十略”专记各类典章制度的沿革,是全书精要部分。《续通志》,嵇璜著,五代——明末。《清朝通志》嵇璜著,清初——乾隆时期的典章制度。《文献通考》,马端临(元)著,上古——南宋。《续文献通考》(宋、辽、金、元、明)和《清朝文献通考》(清初——乾隆),嵇璜著。

《清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著,乾隆51年——宣统3年。

二、断代典章制度

查断代典章制度,可用“十通”,或查记载更详的“会要(会典)”

第九章百科全书、手册与应用

第一节百科全书概述

一、百科全书及特点

百科全书意为“普通教育”或“全面教育”。日文称百科全书 为“百科事典”

百科全书:荟萃各学科或某一学科的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包括人名、物名、地名、书名、人物事件名称等,以辞典的方式分列条目,以综述、概述的形式加以全面系统而又客观简明的阐述,注重反映新研究成果,具有查考与教育双重作用的一种大型工具书。

12

百科全书的特点:1、汇编性与概括性2、学术性与权威性3、检索性与查考性 百科全书被誉为“工具书之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所有工具书中最完备的。

二、百科全书与辞典、类书

1、 百科全书与辞典 两者虽都以条目的形式出现,但内容大不相同。一般说来。辞典仅仅对条目立界说,下定义,而百

科全书不仅立界说,下定义,还要通过词的形式,对内容作详细解释和具体说明。

2、 百科全书与类书 百科全书具有汇编性,我国古代类书也是按类编排的资料汇编,且两者均收录广泛,规模宏大。目

前所知道的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是《皇览》,《永乐大典》是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类书与百科全书是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工具书,无论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编纂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区别如下:(1)类书侧重于资料性,以类相从,不加更动。而百科全书则是概括人类的一切知识并系统地加以叙述,侧重于知识性;(2)类书重在编,不避重复,堆砌原始资料。而百科全书是对已有知识的浓缩、概括、加工、整理,重在写;(3)类书所辑内容偏重文史,轻辑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内容,缺少对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作综合性介绍。而百科全书所收内容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覆盖了整个知识领域,并注重反映科学发展最新水平;(4)类书是依类编排,而现代百科全书则是以字顺编排为主。现代百科全书很难找到类书的痕迹。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只是具有百科全书的某些特征,其间并不存在源流关系。

三、百科全书的产生和发展

百科全书的体裁和形式起源于西方,并由西方传入我国。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西方百科全书的始祖。他的《思辨哲学》以及其它著作,记述了当时已有的全面知识,可称为是最早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

公元5世纪卡培拉编的《语言学与商神的婚礼》是一部用神话和寓言写成的百科全书,概括了中世纪的知识大系。

公元7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伊西多尔编的《词源》和13世纪法国学者文岑编的《大宝鉴》,被认为是中世纪著名而有影响的百科全书。

世界上第一部以“百科全书”命名的是1559年法国学者保罗。斯卡列哲编的《百科全书,或神与世俗学科知识概要》。 大哲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百科全书的诞生。

我国自古有编辑类书的传统,由于类书囊括“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怅举”的一切知识,所以有着百科全书的特征。 中国的百科全书产生于清末,《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和《普通百科新大辞典》可以视为中国百科全书的起源。

四、百科全书的作用与类型

1、百科全书的作用

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帮助系统求知。百科全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不断更新的知识库”、“知识的小宇宙”。

其二,提供各种资料。

2、百科全书的类型

按内容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专题性百科全书;综合性百科全书即大型百科全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专科性百科全书即中型百科全书,我国第一部专科百科全书是《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专题性百科全书即小型百科全书,如《中国旅游百科全书》《集邮百科全书》。

按地域分有国际性和地域性百科全书。

第二节 检索百科知识

一、中外百科知识和当代科学发展水平

检索中外百科知识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有: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设有九种检索途径,主要有四种:(1)音序检索。(2)笔画检索。(3)分类检索。(4)内容检索。

《中国小百科全书》是一部普及型的综合百科全书。其总体设计采用国际上最新的人类知识圈分类体系,以人为本,以理论为中心,以具体知识的循环往复为特征。

二、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基本概况和基本理论

1、哲学《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自然科学哲学的百科全书。

2、政治、法律 《布莱克韦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是当代西方国家最有影响的政治学百科全书。

4、文化教育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是丛书,它全面反映当代教育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部大型教育百科全书。

第三节 手册概述

一、手册及其特点、作用

手册有多种异称,如指南、便览、大全、全书、概览、要览、宝览、必备、必读、须知、百科、总览、入门等。它是汇集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基本知识资料,有系统地加以编排,以备随时翻检的工具书。

手册在内容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所收资料侧重基础知识,通常是偏重于已成为现实的、成功的具体专业知识。二是实用性强。

手册的主要作用是能简明扼要地为人们提供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各行业实用知识。

二、手册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类似手册的书籍产生较早。《随身宝》即是一部按类编排、供古人随时查阅的书,可作为我国较早具有综合性手册性质的工具书。

13

在工具书家族中,手册是一种最模糊最不确定的类型。

当代手册编制呈现出来的两种趋势:一是密切结合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二是侧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趋势。

三、手册的类型

通常分为综合性手册和专门性手册。综合性手册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为各学科专业提供基本知识和资料,二是为日常学习、工作提供常识性知识。专门性手册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侧重为某一学科专业提供基础知识、基本事实,二是侧重为某项具体工作或某一具体活动提供特定的实用性知识,三是介绍生活实用常识。

第四节 检索各学科各行业常用知识

一、各学科基础知识

查各学科基础知识最好利用各种专门性手册。

二、各行业实用知识

第十章 表谱与应用

第一节 表谱概述

一、表谱及其类型

表谱是按对象的类别或系统,用简单的文字或准确的数字,以表格、谱系或其他较为整齐的形式,按年次记载史实和时间的工具书、

表谱类工具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谱应具备两条:均按年代顺序或按类别反映事物;均以表格或其他较为整齐的形式简而要之地记载事物。

表谱具有信息密集、眉目清晰、便于查检的特点。

表谱一般包括年表、历表和专门性表谱。

年表是查考历史年代和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分纪元年表和纪事年表。纪元年表以时间为主,不述史事,纪事年表以年月为纲,兼载历史大事。供查考历史事件的原委及线索。纪事年表又可分为综合性纪事年表和专门性纪事年表。

历表是将多种记时方法和符号,准确而规律地统一在一定形式的表格上,除可查考历史年代和历史纪元外,主要用于查考换算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专门性表谱包括年谱、人物生卒年表、职官表。地理沿革表等。年谱是逐年逐月记载某人物一生事迹的一种传记著作,也可作为查考历史人物生平的工具书使用。

二、表谱的产生和发展

年表产生最早,是表谱的主要形式,其它表谱都是在年表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

1、年表的源流

殷周以前就有史官记载帝王年代和事迹的谱谍了。唐至清,各代都编制了很多年表。《四裔年表》(李凤苞、美籍传教士林乐知著),这是我国第一部使用公元配合我国帝王纪年,系统记载世界大事的著作。

2、专门性表谱的演变

年谱是专门性表谱的主要内容,产生于宋代。流传至今的较早的年谱,是《孔子编年》。清代年谱的编制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谱数量日益增多。其次,谱主范围不断扩大。第三,年谱具有其独立地位。年谱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事实为纬,较全面地叙述谱主一生的经历。

人物生卒年表是人物年谱的精练化,产生于清代。最早从事古人生卒年研究的是钱大昕撰的《疑年录》。所谓“疑年”,即怀疑并考证人物确切的生卒年。

职官表作为一种工具书,产生于清代。但记载职官制度的专书,却始于《周礼》。

东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地理沿革表是在地理志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处理,简单明了地反映地名在历史上变动变化情况。

3、历表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历表当属杜预编的《春秋长历》。

第二节 检索不同历法的年月日

一、世界常用历法

世界上曾使用过很多历法,但常用者有三:阳历、阴历、阴阳历。

1、阳历

全称太阳历,也叫公历或西历,是现在通用的历法。它以回归年为依据。

阳历的旧历称儒略历,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公共使用,始称公历。

2、阴历

全称太阴历。因通行于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国家,故又称回历。它是以朔望月为依据制定出来的。

3、阴阳历

全称阴阳合历,也叫中历、夏历、农历、至今仍在沿用。它是参照了太阳历的年和太阴历的月制定出来的。

二、我国历史上的纪日、纪月、纪年法

1、纪日法

我国古代除用数码纪日外,还使用过过干支纪日法、朔望纪日法和韵目代日法。干支纪日是我国最古的纪日法,也是世界上最长久的纪日法。

14

2、纪月法

我国古代除数码纪月外,还有地支纪月法、花卉纪月法和古音乐十二律纪月法。

3、纪年法

我国在未用公元纪年以前,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1)王位纪年。春秋至西汉初年使用。(2)年号纪年。年号即帝王在位期间用来纪年的名号,如咸丰、康熙等。从汉武帝始采用年号纪年。(3)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一种纪年法。自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式使用。(4)星岁纪年。包括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岁星即木星。这种纪年法通行于春秋战国。(5)生肖纪年。

三、换算年月日

1、历史纪年的换算

2、中西历年月日换算

3、中西回年月日换算

第三节 检索古今事件

检索威信事件的主要途径是利用纪事年表。纪事年表包括大事年表和大事记。

一、我国古今大事

1、古代大事

查古代各类事件的综合性纪事年表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

2、近现代大事

3、建国后大事

二、世界大事

三、社会科学各学科大事

查古今事件,如知道事件发生年代,可直接查大事年表和大事记。如不能确定时代,可使用辞典或事典。百科性辞典和各学科词典都载有主要事件。事典是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专记历史事件的工具书,它以事件为词目,应属辞典类工具书,但又不同于辞典。辞典按笔形法编排条目,重在释词释义,阐述概念;而事典则按时代先后编次,一事一条,每一辞条均以纪事本末体撰写,形成动态、延续的历史进程,既可供查检,又可完整阅读,具有通史性质。事典虽记大事,但也和大事记有别,其特点是对事件详述原委,可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发展、结果及其影响。

第四节 检索官制、人物生平及地理沿革资料

一、官制

查我国历代职官制度及其演变,可用《历代职官表》。还可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简表》。

二、人物生平

1、革命导师生平事迹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2、其它人物生平事迹。

3、人物生卒年表

三、地理沿革

第十一章 图录与应用

第一节 图录概述

一、图录及其类型

图录是以图形、图像揭示事物、人物形象的工具书。图录包括地图和历史图录。

地图按内容可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历史图录是以图绘、摄影等手段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的形象。历史图录按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历史图录和专题性历史图录。

地图和历史图录在反映内容与表现方式上有些区别:在反映内容上,地图以地表事物和现象为对象,历史图录以历史人物、事物为对象;在表现方式上,地图运用投影和比例尺等手段,历史图录运用图绘和摄影等手段。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图的形式反映事物,并且都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

二、图录的产生和发展

图录的滥觞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陶绘,可视为图录的起源。

1、地图的沿革

河北省平山县发掘出的战国中期中山国墓葬“兆域图”(宫堂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平面示意图。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是19xx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即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晋代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并提出“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种绘制地图的原则,即“制图六体”。

唐代贾耽编制的《海内华夷图》,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大型亚洲地图。《华夷图》和《禹迹图》是我国保存最早的石刻地图。

2、历史图录的沿革

15

中国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图录是夏朝的九鼎。

我国汇集各种图像的专书产生于魏晋。北宋著名金石学家吕大临的《考古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器物图录。 建国后,编撰出版了大型综合性历史图录,如《中华古文明大图集》、《中国历史图说》等。

第二节 检索地理位置

检索地理位置,主要用地图集。根据地图集的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集、专题地图集和综合地图集。

一、我国古代地名地理位置

查我国古代地名地理位置主要用历史地图集。

二、我国近现代地名地理位置

查我国近代地名地理位置,可利用《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查我国现代地名地理位置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

三、外国地名地理位置

第三节 检索历史图像

一、百科图像

查百科图像应利用综合性历史图录。

二、专题图像

查各专题历史图像,应使用各种专题性图录。

第十二章 名录、资料汇编及应用

第一节名录概述

一、名录及其发展

名录是将机构名、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事物名称汇集在一起,按分类或字顺加以排列,并对相关事项予以简要揭示和介绍的工具书。

二、名录的类型与作用

名录按其内容可分为机构名录、人名录、地名录以及其他事物名录。其主要功能是以简要文字,准确及时地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与商品生产、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关最新消息,便于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 检索机构概况、名人简历和标准地名

第三节 资料汇编概述

一、资料汇编及特点

资料汇编是一种工具资料书,它围绕某学科或某专题,将有关文献汇编在一起,既可以阅读,又可以供人查检,对学习和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资料汇编与类书有点接近,其共同性在于都是原始文献的汇编。区别主要表现为:在收录范围上,类书广采博收,包罗宏富,多为综合性的,而资料汇编除极少数为综合性的,绝大部分都是专题性的;在取材上,类书所录多为片断,而资料汇编通常是全文照录,虽也有片断,但尽量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在编排上,类书主要按类编排资料,编制体例比较固定,而资料汇编没有特定的编制体例,形式灵活多样;在出版时间上,资料汇编也不同于类书,多为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资料汇编的类型

第四节 检索法规、条约、统计和教学科研资料

第十三章 计算机信息检索

第一节 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检索的发展

19xx年,人们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文摘检索试验。60年代,计算机检索有了较大发展,进入实用化阶段。

我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研究工作始于19xx年。19xx年国家信息中心成立。

二、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构成

它由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组成。

三、计算机检索基本原理

计算机检索粉黛广义上说是指从任何信息集合中识别和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贮存和检索两个方面,分别对应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库的应用。数据库信息存贮通常有两种方式,即顺序文档存贮和倒排文档存贮。

四、计算机的检索基本方法

1、布尔检索法

布尔检索法是传统检索的基本方法,也是许多现代检索方法的出发点。它用布尔算符连接各检索项,然后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集合运算,以筛选出所需要的记录。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分别是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布尔检索具有去处程序简单、查询描述准确、查准率较高等优点。

2、截词检索法

又称词干检索法。所谓截词是指检索者将检索词在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地方截断,截词检索则是用截断的词的一个局部进 16

行的检索,也就是利用检索词的词干加上截词符号去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截词符号一般为“?”。截词检索也称模糊检索。截词检索包括前截词检索、后截词检索、中截词检索。前截词检索也叫后方一致检索。后截词检索也叫前方一致检索。截词检索近似于布尔逻辑或检索。截词检索具有检索命令简单、检索步骤简便、查全率较高等特点。

3、字段检索法

字段是数据库的下级单位,一个字段即是一个著录项目。字段检索是一种限定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出现的字段范围的一种检索方法。字段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即表示文献内容特征的主题字段(题名、主题词、文摘等)和表示文献外部特征的非主题字段(作者、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年份等)。字段检索时,通常采用字段加代码的方式实现。

4、词位置检索法

这是运用位置运算符进行检索的一种方法。位置运算符是用于指明检索项在记录中的位置关系的符号。常用的位置逻辑算符有(W)与( nW)、(N)与(nN)、以及(X)与(nX)三类。

5、词加权检索

这是一种定量检索方式。即在每个检索词后面加一个数字,该数字表示其重要(或有用)程度。即权(WEIGHT)。

五、数据库系统

1、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又称目录型数据库,其数据内容主要是期刊论文、报纸、图书、研究报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等一次文献。书目数据库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有索书号篇名、文献出处、书名和出版项、ISBN号和文献价格、馆藏号、主题项等。书目数据库主要用于联机检索服务,在联机检索系统中通常称为文档。

书目数据库的种类主要有:索引文摘数据库和图书馆目录数据库。

图书馆目录数据库又称机读目录,主要报道馆藏各种文献的书目信息和存贮地址。

(2)全文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是一种存贮文献全文或其中主要部分的源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相比,具有更为直接、迅速、详尽而可靠的特点。

全文数据库最早出现于法律领域。19xx年,米德数据公司开发的LEXIS法律全文库正式投入使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法律全文库。

全文数据库有以下几类:(1)图书全文库。又可分为阅读性图书全文库和参考性图书全文库。参考性图书全文库已开发的主要是百科全书全文库。(2)期刊全文库。(3)新闻消息全文库。

3、数值数据库

4、指南数据库

指南数据库主要存贮有关实体如机构、人物等简要信息,供用户查询某一事物发生时间、地点、过程或简要情况,相当于机构名录、人名录、人物传记、产品名录、指南等书本式工具书。

5、光盘数据库

6、多媒体数据库

7、超文本数据库

在计算机系统中,不仅能查到全文,还能查到相关信息,这即是超文本。超文本最大的特点是联想式的、非线性的。其最大优越性在于用户可以从数据库中的任一点开始检索。

第二节 光盘检索

一、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概况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光盘

2、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

3、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

二、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的选择

选择数据库,一是要看是否易于获取原文;二是要根据课题的文献需要量;三是要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

三、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主要检索途径

1、分类检索途径 2、题名(篇名)检索途径 3、主题词(关键词)检索途径 4、作者检索途径 5、出处检索途径 6、全文关键词检索途径 7、全文自由词(任意词)检索 8、年份检索途径

四、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检索途径的选择

(1)以查全为前提的课题,宜用分类检索途径。

(2)以查准为前提的课题,应用题名检索途径。

(3)当文献检出量不够时,可使用主题词检索途径。

(4)了解最新成果,应配合年份途径进行限制检索。

(5)检索某专家、学者,应采用作者检索途径

(6)多数研究课题一般通过标题、主题途径基本能获得满足。也可用全文数据库自由检索途径。只是选词应选用专指度高、特征性强、能表达文献主题、具有检索意义的词。

五、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操作方法

六、社科报刊光盘数据库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

第三节 联机检索

17

更多相关推荐:
文献阅读笔记格式

年月日文献名称杂志年卷期号一Introduction研究对象研究地区科学问题与假说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理论二Methods野外采样方法或实验室分析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统计方法和相关软件三Results开展的研...

期刊论文读书笔记格式

期刊论文读书笔记格式初稿一期刊论文概述可以用表的形式题目作者包括作者单位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个人评论二主要观点及其论证过程选择13篇个人认为观点好的论文进行深入阅读总结分析其论证过程可以用图三重要方法及其运用选...

1文献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不同的产业政策对创新再分配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我认为这篇论文的研究思路是按照下面的步骤展开的一观察事实或者现象引言很多的产业政策是对在位企业进行永久性补贴或者当其面临衰退时补贴比如说很多欧...

20xx1127文献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文献名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的研究与应用作者王淑萍程志光董晨萱摘要基于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以及当前状态的一般认识从燃煤发电厂排放的固体残渣对资源利用的经济分析固体残渣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进行了讨论便于重用和在资...

20xx1217文献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文献名试论火电厂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优化作者刘炳江摘要本文对火力发电企业的废弃物物流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废弃物物流管理的原则总结了目前火电厂主要的固体废弃物粉煤友渣的主要利用技术和管理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

20xx1025文献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文献名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者孙中华沈健雄张雄俊摘要叙述了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组成性质及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分析了火电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并详细讨论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在国华宁海电厂的...

大学论文读书笔记

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贸易系毕业论文读书笔记120xx年11月14日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中小银行数量少占有的信贷资源少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一摘录写在本子上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时用它要求准确无误地摘录原文的语句段落还要注明出处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摘抄原文摘抄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

文献读书笔记(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