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时间:2024.5.13

《老人与海》

翠华路小学 侯愉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20xx年元月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翠华路小学 侯愉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选取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世界课程与教学理论名著加以编译,以为东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对话提供一个“平台”。

在本书里,作者范梅南教授不时地例举出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方面的例子,不断地提醒作为教师的我们与自己所教的儿童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对其所管辖的学生负有像父母亲般的责任,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孩子寄予希望,能建立起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喜爱。这就是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爱戴的好教师。

一个好的教师究竟要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呢?来看一看书里的解释: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其实仔细读读看看,这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要求大相径庭。经过几年的学习培训,我们也逐渐认识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品质。“学会爱每一个需要爱的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性反思。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书中谈到“教学机智的表现方式”时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说是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还不如说是一种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它可以表现为自身的克制,对孩子经历、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做人的引路者,学习

的协助者、支持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灌输者、控制者。把自己和学生看作是同 样具有鲜活生命和人性尊严、同样具有丰富情感和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用自己的语言、沉默、眼神、动作、建立气氛以及树立榜样来加以调和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教师的两种眼神来比较一下,一种眼神:居高临下的冷静观察和判断的那种默然的分析性的眼神;另一种眼神:实际上建立接触并在与孩子的对话当中搜寻教育理解的那种同情、支持的眼神。前者仅仅观察孩子行为的眼神是将观察的对象(学生)物化;而后者机智的眼神则将对象主体化,让学生产生一种可以接触靠近的感觉,从而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可能。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教学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经历。因为教学机智就蕴涵在其中。

20xx年7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

翠华路小学 侯愉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

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20xx年元月

《学习助手》读后感

翠华路小学 侯愉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

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20xx年7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翠华路小学 侯愉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课堂提问便是一种引领,课堂中提问的意义是要激发求知欲,提问点应该恰当到位,应该是铺垫学生获取知识的台阶,好的提问就像节奏明快的韵律操,流畅优美。想想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有效的问题有多少呢?想来觉得如芒在背!

关于学生注意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

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于教师的引领与调控,教师要抓牢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才能确保高效课堂。

20xx年元月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翠华路小学 侯愉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论是父母和孩子围坐在餐桌上共进晚餐,还是老师和学生相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促膝谈心,这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卷。然而,我们并不常这样表达,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馨了。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要学习的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分为十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希望每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争辩、战争。可是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亦或是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因为语言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在沟通中发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与孩子沟通应该学会把孩子像客人一样对待。

第一章分多个方面解释了和孩子对话的这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首先,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孩子们看似没有完结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单纯的想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沟通应该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与孩子沟通应做到换位思考,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学时代老师通常对有情绪怒气的学生的做法是: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我想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除此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

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同样适用与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因为或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不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老师与家长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此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

倘若日后我成为教师,我会在教育学生中充分的运用教育的智慧,语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20xx年7月


第二篇:《干法》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

人生的价值在于劳动,而这个价值要通过工作体现出来。然而社会上充满着厌恶工作,不劳而获的坏思想,也使我们幻想着有到达成功的捷径,导致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甚至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稻盛和夫老先生通过《干法》一书,讲述了一位成功者对工作的认识,以及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工作者以很大鼓舞,使我获益匪浅。

工作完善自我

工作最基本的目的是获得生活的食粮,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我们只有日复一日的勤奋工作,才可以磨练心志,塑造灵魂。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艰苦的努力,在取得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塑造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对于我们干土木的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需要,更是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安居乐业的场所。当看到一座座建筑物在我们细心地照料下拔地而起时,我们也会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与快乐。我们应该把劳动看成既是磨练技能、磨练心志的修行,又是实现和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

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稻盛和夫老先生年轻时,在创建京瓷的过程中,投身于新型陶瓷的研究中去,正是由于一心钻研,“极度”认真的工作才有了今后的成功。只有付出努力,才会得到上帝的偏爱,才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没有风雨的磨练,哪有雨过天晴后彩虹的灿烂;没有大雪的考验,哪有风雪中青松的刚劲;没有工作的洗礼,哪有功成名就时的洒脱。

在迫不得已的辛勤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就会不知不觉的获得人生的“万病良药”。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着艰辛与痛苦,这样的事情在眼前看来似乎很不幸,但是实际上自己在工作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工作是自我完善的法宝。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痛恨自己的工作。要热爱劳动,“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自己”。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坚持到底、精益求精,就会磨练自己的心志,个人的价值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冬天越寒冷,樱花就开得越浪漫。人也是一样,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

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抓住真正的幸福。

人与工作融为一体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自己与工作密不可分,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就会感觉到工作的意义。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社会阅历还很少,当然对工作的理解也是非常少,但是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不应该好高骛远,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可现在从事土木工程行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挑战。在过去半年的工作中,我已经发现自己有些喜欢土木工程这个行业,我要从现在的工作中寻找快乐,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会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日积月累就会步入成功的殿堂,品尝胜利的果实。

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我们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动,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如果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难以持之以恒。对于我们搞土木的技术员来说,经常进行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很正常,但是如何从中获得快乐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该在自己工作进展顺利时,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快乐;当收到别人夸奖时,也应该感到快乐;当发现和学到新知识、经验时,也应该感到快乐;当看到自己细心看管的建筑物一步步竣工时,也应该感到快乐??

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面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材料、各种工艺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在继承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拓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部节约成本,提升自己的业绩,在工作中完善自己。

在工作中做一个“自然型”人,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应该慢慢做起,从“可燃型”的人做起,自觉学习各种规范、建筑工艺,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用疑问的眼光看待任何事物,在挫折中成长。只有自己用心,就会聆听到“产品哭泣的声音”,到那时

各种工程的问题也会一目了然,应对的措施也会比较科学合理。时刻自我反省,消除自己浮躁的心里,时刻提醒自己“我现在只是一名最普通的技术员,而且是一个外行想要在内行中分一杯羹,只有不断努力才会缩小差距,才有机会在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梦想,即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向同仁展示这个目标。对于自己正确的梦想,要想变成现实、取得进步就必须不断给自己树立目标,使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持之以恒,就会更上一层楼。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我们要怀着稍有松懈就可能垮台的危机感,日以继夜地拼命工作,不断充实自己。对于企业而言,在经济景气、财务上有富余的时候就要注意储备;对于我们而言,在年轻气盛、时间充沛的时候就要注意充电。唐总有句话说“工作好比放电,学习好比充电,如果你忽视了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块毫无用处的废电池”。

通过每天思索,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在意想不到的场合,“潜意识”就会起作用,帮助你解决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日积月累,有自己的理想,并全力以赴,拼命工作,苦苦思索。

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对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自然界的机理就如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使我时刻提醒自己,在社会的大潮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淹没,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上帝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你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在工作中加倍努力,辛苦钻研,一直拼命地工作,“头脑迟钝”的人也会变成“非凡”的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像豹子那样行动迅猛,而像牛一样“愚直”地专注于一行一业,这样才能磨练人格,提升能力。

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我们应该每天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无论困难多大,都要坚持到底,一步一个台阶,这正如我们母校的校训“登高必自”。我们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最终的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像要挑战珠穆朗玛峰一样,目标很宏大,有时想想也会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如果自己有着正确的计划,那么攀登路途中的各种山峰都会被踩在脚下,最终就会登上峰顶。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对于那些超越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人的能力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不惜一切的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会始终以百米比赛的速度奔跑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上。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困难也是人生的考验,当自己已经是黔驴技穷时,不要放弃,以更坚强的意志投入战斗,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要正确看待人生中的烦恼,抬头挺胸向前看,朝着新的方向,采取新的行动。人都是在困难与挫折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行走虽然艰苦,但是路旁的美景却是异样的美丽。走别人走过的路,虽然坎坷比较少,却容易滋生懒惰心理,一生也只能碌碌无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

自由想象,抱着强烈的愿望,去挑战新事物,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总会有发现,有突破。始终怀抱一颗清纯而美好的心,为自己的远大目标规划出“正确的地图”。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只有这样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动力,努力钻研和创新,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即使每一天的努力和钻研只有很小的一点成绩,但是如果日积月累,就会获得惊人的创造性的丰硕成果。

高标准要求自己,每天的工作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完美。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员,如果一味的放松自己,稍微一点点的误差也会导致工程难以弥补的损失。图纸上的东西可以变更,但是对已经施工建筑物的部位却很难更改,因此每天要时刻提醒自己“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工作要想做到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发现工作中细微的错误,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想做成这样”,描绘这种理想,24小时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最后结果一定是成功。同样,在工程施工前,我们要仔细研究图纸,将即将施工的建筑在脑海中想象出它的轮廓,进而研究各个细部,这样就会在实际施工时不凌乱,给予工人充分的指导,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

总结

工作是磨练灵魂、提升心志的法宝,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使自己的人生充实,增添了个人的人格魅力。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变成一个“自燃型”的人,不断的给自己注入新的动力,从一个外行人转变成一个能“聆听产品哭泣声”的人。

一旦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给自己树立一个高目标,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渗透到潜意识中去,才会在人生的马拉松赛道上始终以百米的速度奔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持续就是力量,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一旦它被激活,就会转化为无穷的力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严酷锻炼人,哪怕遇到崇山峻岭,也要垂直攀登。要完成一个工程,没有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点差错,一点疏忽,都会给工程造成损失,我们应该做到“没有借口,完美执行”。

读完《干法》这本书后,使我对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一道亮光,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应该对事业无比忠诚,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工作就是奋斗,工作就是拼搏,不论客观条件如何,脚踩一切困难。人生只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最终就会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更多相关推荐:
《月薪3000的你》读后感

《月薪3000的你》读后感招采中心董建磊读了《月薪3000的你》这篇文章,感触彼多,在这个物价上涨的时代,月薪3000元当然不能满足,但文中“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句话却说得非常对,拥有做得好的技能和想做好…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的提示与建议又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清人性中的弱点,当我们办事的时候针对这些弱点下手,就会事…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借用毛主席的话,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这是最大的读后感。意思就是:不要相信,也不要全信。相信真实的,不信无中生有的。第一本,觉得有那么回事,过了一阵子,…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

要先思考后行动——《捣蛋鬼日记》读后感侯镇岔河小学四年级周子栋辅导教师:李建香要先思考后行动——《捣蛋鬼日记》读后感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最令我难忘的的还得算《捣蛋鬼日记》了。《捣蛋鬼日记》是意大利著名作家…

《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斯坦》读后感

《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斯坦》读后感《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斯坦》里,讲述了爱因斯坦小时的出生状况;坚持不懈地向局长呈上他的工作申请书;爱因斯坦是如何如何的节省时间,他的同学为他编了一首他的赞歌;还有他自己的未来计划,等等…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崮山中心学校郑苗苗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是一个老问题,读完《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一位盲人一样,颤颤巍巍的走在教学的路上,看不清方向,找不到目…

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汪瑞40853020测控0801《毛泽东文选》是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毛…

读后感——工作如此重要

读工作如此重要你要懂得珍惜有感自从阅读了工作如此重要你要懂得珍惜一书后我懂得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原来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工作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及更好地生活...

小学生作文指导─写读后感

180133906doc小学生作文指导写读后感小学生读后感的写法一什么是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自己听到的...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范文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范文读完没有任何借口细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借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借口存在的空间逐渐在合理与不合理真实与不真实的借口之间而变成了以人为本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似...

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范文一点燃学习的热情励志报告观后感一个周五清华大学宋立滨博士来我校进行了励志报告博士在报告会上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和我们进行了交谈从开始幽默的笑谈到后来感人的故事无不蕴含着一个个令人深思的哲理令我们感慨至极报...

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课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通过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生一课让我有许多感受在这里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母与祖国母亲以及对他们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对祖...

读后感(5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