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时间:2024.4.2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

一、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

〈〈高二地理〉〉下册第6章 第二节“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而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通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关键:

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讨论法和范例法,以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

六、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叫悠游网,网址:http://www.goyoyo.com.cn .

生:没有。

师:那你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这个网站内有一个板块叫“十万个为什么”,你可以提任何问题,由它回答,非常有意思。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人越长大问题就越少?似乎很多现象都习惯成-自然,思维成定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试试多提提问题。

(点评:以学生不熟悉的“悠游网”引入新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范例启发

师: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我们刚学过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内容。

l  (一)、最主要是气象气候灾害:

1、旱灾;                   

2、三北地区冬春的风沙;     

3、东部沿海地区夏秋的台风; 

l  (二)、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

4、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5、三北地区的荒漠化;

6、地震;

7、崩塌、滑坡、泥石流。

师:如果我们以气象气候灾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灾害为例,从台风这一主题出发,我们到底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如:看到台风,我就想起影响过上海的桑美台风、杰拉华等等,于是我就想,台风到底是怎样命名的?桑美、杰拉华到底有什么含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是否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又如:看到台风,我又想起了去年上海的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上海受台风影响较小,两者是巧合?还是相互之间有重要联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很多的问题。

点评:台风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以它为范例作为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大门的垫脚石,使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产生心理上的亲切感,产生课题上的认同和共鸣。然而,“看到台风,我又想起了去年上海的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上海受台风影响较小,两者是巧合?还是相互之间有重要联系?”  的发问,显得过于宽泛。能否改成:“去年上海粮食大丰收,而去年正好也是上海受台风影响次数较少的一年。台风影响次数的多少与上海的粮食产量高低有没有正相关关系?”  

(屏幕显示提出的问题如下)

范例台风

1、台风是怎么命名的?每一个名字背后是否蕴藏着一个故事?

2、去年上海粮食的大丰收与台风的关系?

3、台风是怎么产生的?

4、台风的源地在哪里?

5、台风对天气有什么影响?

范例台风

6、台风的能量可以利用吗?

7、台风对黄浦江的水位有什么影响?

8、政府、社区在台风期间应如何行动?

9、台风如何预报?

10、台风最大风力如何测定,如何分级?

范例台风

11、台风带来的降雨量如何测定?

12、个人在台风期间应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

13、台风的实质是什么?

14、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飓风等有何差异?

15、办什么菲律宾附近洋面上易形成低气压?

范例台风

16、处于气旋不同位置,会有何种风向?

17、台风眼为什么会风平浪静?

18、台风为什么会带来暴风骤雨?

19、台风为什么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20、台风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吗?

范例台风

21、          …………

…………

师(小结):刚才,我们从台风这一主题出发,发散性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在积极的学习、积极的思考,这对我们同学的很有好处。我想,科学家的脑袋不仅仅在于找到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

(点评: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的“台风”范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觉得“意犹未尽”,还可补充。显然“台风”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方面的初期阶段效果是明显的,为启发和开拓学生的地理思维提供了“范例”。)

三、学生尝试

    师:下面,我们就以地质地貌灾害中一种对我国影响很大的灾害——地震为例,从地震这一主题出发,我们能提哪些问题。

    师(布置要求):

1、前后4人为一组(每一排最后可以为5-6人);

        2、每组至少提8个问题,只要开动脑筋,这个要求不会很高;

        3、把问题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交流;

        4、时间为10分钟。

生:讨论(此过程中老师作适当的个别指导,通过范例的启发,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主动参与性强。)

师:请每一组将提出的问题数报一下。

(点评:此时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数写在黑板上,同时注意倾听同学问题并予以重复或适当询问。这样的讨论有要求、有反馈,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使课堂气氛较为活泼,降低了由于众多老师听课给学生带来的紧张,而且给每一组学生都带来满足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表面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但实际上促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头脑风暴”中,为教学高潮的到来 “热身”。)

                   按座位表统计的问题数

     

    师:请问题提的最多的小组交流,其他组作补充。

(注:课堂设计时,担心后面交流的小组的积极性。因为越先交流,问题越多,面越广,后面小组的补充会出现僵局。所以,对后面交流的小组特地准备了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中,哪一个你最感兴趣?哪些你认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实际教学中,发现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担心是多余的。)

    生:各组交流(老师作适当的鼓励)。 

    师(小结):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思维都很活跃,没想到一下子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毕竟人多力量大。

      (点评:注意每一组都作了交流,但又没有重复,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听众”,而是和学生一起进行质疑、补充和鼓励学生的提问是学生思维活动深层次的反映,学生参与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由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散性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对传统观念(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回答)来说是一个新的转变,使学生实现从“学答”到“学问”,“教学相长”得到较好的体现。)

四、过渡:

    师: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地震离我们很远,而实际上,地震也曾多次影响过上海。你们还记得96年的那次地震吗?当时上海有明显的震动,你们还有印象吗?当时你们大概还在读预备班吧!下面请哪位同学说说当时的情况。

  生:(几个学生谈自己当时的经历,略)

  (点评: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少数学生的课题,而是班级授课制下所有学生的课题。如何找到令所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是教师进行此类教学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台风”到96年的“地震”都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抓住了切入点。)

  师:今天我们去研究它,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认识它。

五、学生范例启发: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其他班级同学制作的一个学习成果。

(PowerPoint展示:)

                                                                     洋泾中学  唐文卿

去年英国科技节的开幕式非 常特别,让百万儿童同时跳跃

   3分钟,模拟一次3级地震

可是,3级地震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

l  每一级地震的能量差是30倍左右。

也就是

     1级和2级地震能量差30倍左右

以此类推,

    2级和3级地震能量差也是30倍左右

l  让我们动手算一算

1级和3级地震能量相差多少倍呢?

       是    30+30=60  左右?

      还是   30*30=900 左右?

l  仔细想想,

你肯定会找到正确答案,两者能量相差竟然近1000倍。

l  可我还是不知道,3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

l  在图书馆里,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1级地震的能量:2*106焦耳

2级地震的能量:6.3*107焦耳

3级地震的能量:2*109焦耳

l       2      6.3*107焦耳

           1级  =     2*106焦耳    

                               =    31.5

        3级      2*109焦耳

        2级 =     6.3*107焦耳

                      =    31.5           非常吻合

l  在图书馆
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原来, 还有0级地震,而且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不等于0。

l  这一点你肯定不知道吧!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此外,还有-1级地震,-2级地震…高灵敏度的地震仪能记录到<-2级的地震。这样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大致相当于

一块砖从桌上落到地面时所产生的能量.

                  很形象吧

l  教科书上说

 <3级的地震,人感觉不到

 3-5级的地震,人有感觉

 >5级的地震, 有破坏性

l  原来,这是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的。

             难怪,报纸、电视

                 报导的地震几乎都

                 是大于5级的。

l  那么目前测到的地震最大是几级呢?

我从网上查到,目前测到的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地震,8.9级。

(在书上,我也找到了这一资料)

l  想想真是太可怕了,它是破坏性地震(5级地震30*30*30*30倍,也就是近1000000倍)

l  1976年7月28日,我国可怕的唐山大地震是7.8级。

l  相当于5级破坏性地震的30*30*30,近30000倍。其能量和400颗广岛原子弹相当。

l  但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我发现关于唐山地震有的报道是7.6级。
可是。。。。

l  课本告诉我们:

     地震的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l          难道,是资料有错

于是,我又花了时间,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依据。

l  最后,我找到了:

       原来,由于不同国家关于震级的测量方式和计算方式有一些差异,所以,不同国家对同一次地震的震级的报道也会有一些差异。0.2级的误差是允许的。

l  资料来源

1、《高中地理》教科书第一册第 29页。

2、《地震和防震浅谈》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3、《目击者丛书----地震、火山篇》

4、http:/lease.qz.fj.cn/lease/dzj/

5 、http:/www.mbi.nsysu.edu.tw

l  我的作品完了,你喜欢吗?

(点评:这个学生范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之处。该范例版面活泼、图文俱佳、论证严谨、叙述流畅。这一学生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使用起到相当好的学习借鉴作用。使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看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榜样的先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成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内驱力。

师:你们认为他做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完善和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

生:(几个学生即兴发言,略)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后在学习研究过程中:

1、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2、要尊重知识产权,注明资料的来源;

3、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并非简单的积累。

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刚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不少问题想法新颖,思路开阔。每一组的每个同学从所提的问题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分析。先把研究的角度确定下来,注明理由及实施方案,下个星期我们继续进行。 

(点评:有始有终。)

学生在课上提出的与地震有关的问题汇总:

1、地震波(P.S)是如何传播?

2、为什么会产生地震?

3、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左右、上下)?

4、地震怎样预报?

5、地震预测为什么很难?

6、地震发生前会有哪些前兆?

7、什么是瀑布地震?怎样发生的?

8、为什么地震发生前动物比人要敏感得多?人类在这方面的感官退化了?

9、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10、    如果此时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11、    地震发生时会有什么连锁反应?

12、    恐龙的灭亡与地震是否有关?

13、    地震为什么很多发生在夜晚?

14、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15、    地震释放的能量是怎么测定的?

16、    96年发生在南黄海的地震为何对上海影响不大?

17、    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以后唐山还会发生吗?如果还会发生,为何要重建唐山?重建时如何解决这一困惑?

18、    地震的能量能否收集?

19、    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

20、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怎样?

21、    张衡地动仪现在还能用吗?

22、    为何地震带内有大量人居住?

23、    每年的地震会给全球带来多大的损失?

24、    地震如何对房屋产生巨大的破坏?

25、    房屋的结构如何才能防震?

26、    是否每一幢房屋都需要考虑防震?

27、    特殊工程的防震与其它单位有何不同,如大桥、国家计算机资料库、水电站等。

28、    地震的发生有无好处?

29、    古大陆的中心是否有地震?

30、    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否有关?

31、    地震对天空中飞行的鸟有什么影响?

32、    震级烈度是如何分级的?

33、    地震带分布的原理。

34、    地震是否有周期性?

35、    喜马拉雅山近300年没有发生大地震,是否意味不久可能会发生大震?

36、    海底是否有地震?会产生什么后果?

37、    月球或其它星球是否也有震动?

38、    地震对空中的飞机的影响。

39、    如发生地震,中国有哪些先进的救援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否差距?

40、    大震发生时,是否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

41、    哪些是多地震的国家?

42、    为何余震多且威力有时更大?

43、    是否有人为地震?

44、    地震对人造卫星有影响吗?

45、    地震产生的能量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46、    地震对气候有没有影响?

47、    如何使地震造福与人类?

48、    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始了,举办地是地震多发地带,举办者有没有考虑?

(点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本身要有研究性教学的能力。王珏老师所选取的“台风”和“地震”两个范例,是正确分析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的结果。王珏老师又是浦东新区INTEL未来教育的主讲教师之一,比较好、比较早地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计算机的“海量”和个别化的技术优势促使她地理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使研究性学习较好地进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是本课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因所在。)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案例

“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前言】:

在“二期课改”中的一项改革是在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意在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体验成功的喜悦。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我们师生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而逐渐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随着英特未来教育培训在中国迅速展开,英特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而这种理念又恰恰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在此我便运用了这种教育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高二地理下册的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

【教材情况】:

高二地理下册的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灾害及防治”这节内容,首先介绍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自然灾害的特征、世界自然灾害的分布,然后介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以及我国自然灾害区划。根据教材的特点,其中我国有多种主要灾害,而课本上的介绍比较条理化,而且在课本中灾害的直观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在网上有关自然灾害的信息资源比较多,所以“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这部分知识非常适合学生在网上进行查寻学习,而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可以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情况】:

由于英特未来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先设计有关学习计划,完成一个学习计划包,然后学生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选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相关的网页或幻灯片并进行交流和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因此我选择了我校的电脑教学实验班——高二

(9)班的学生实施教学。该班学生属于我校扩招生,学习基础较薄弱,与其他平行班在各门学科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学校为该班配备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加强电脑教学,意在配合在其他学科中大胆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全班30位学生,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较强,其中几位学生还在区级以上的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中获奖,他们在高一年级时也开过类似的研究性学习汇报课,在课件制作方面我对他们充满信心,但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汇报时的表达方面我比较担心。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形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情感方面,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了解,激发学生防治自然灾害的思想,并对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在小组研究时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完成专题学习,体验成功。

3、在技术方面,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网上信息的查寻,并把研究的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准备阶段 研究性学习阶段 交流评价阶段

[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学习计划的设计,以及制定多媒体演示评价量规,并发放任务表。

学生准备阶段:组成学习小组,确定小组研究学习的内容,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及任务分工。 [研究性学习阶段]:

1、教师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集体上网搜索自己小组所需要的网上资源,并在教师机上“你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的小组文件夹,把所需的资源下载保存在里面。

2、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或继续查寻资料,或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讨论交流的形式以及内容的编排,完成交流所用的幻灯片或网页的制作和美化工作。

[交流评价阶段]:

1、教师简单地介绍本次学习的设计思路和目的,回顾师生共同已经完成的学习过程,强调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研究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本身,这一点我们已经完成了,而现在的交流评价只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但可以反映出我们研究性学习时的态度、我们学习的技能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以及团队精神的发扬,对于这些我们进行评价并予以表扬。

2、学生分小组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就研究的知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向展示的小组进行提问、质疑,而展示的小组进行答辩、释疑。

4、其他小组对展示组按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5、教师对本次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进行总体评价,并公布小组评价的结果,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我国的水旱灾害”

“我国的沙尘暴”

“我国的水土流失”

“我国的荒漠化”

“我国的地质地貌灾害”

【教后反思】:

〖存在的问题〗:

1、分组没有打破原来的小组形式,选题仍局限于课本上的标题,有些学生没有进入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小组中去。

2、有的小组任务表留于形式,大部分工作基本由组内2~3人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3、本次交流为了体现小组的氛围选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没有利用网络教室的交互性。

4、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和网页中,有些在内容的编排上不够合理。

5、交流时学生由于基础的问题,对研究内容外的知识缺乏自信,所以相互间很少提问,回答有时也不尽如人意。

〖今后的计划〗:

在下一届班级中,选择一个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的班级再次实施该学习计划,避免本次实验中存在的弊端,与这次的实验进行比较,不断地改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真正地参与和体会研究性学习,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殿堂上空。

【教后体会】:

这种教学模式,更精确地说是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发展成学生主动地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的革命。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更是促进学生掌握主动学习方法的途径,而且通过交流共享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后通过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发现彼此的优、缺点,以便今后相互取长补短。唯一的遗憾是所花的时间较多,不能在课堂中经常性地实施,但就教学的目的来看是值得进行的。

作者:松江一中 孙庆红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要素及范文 定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要素及范文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人员撰写的,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研究人员通过撰写结题报告向上级汇报开展研究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取得上级的承认、支持和理解;通过结题报告在同行…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要素及范文

高二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组员:*************课题的来源及背景:当我们确立以饮料相有关的内容作为课题后,却不知从什么角度下手,在我们苦恼纠结的时候,我们无意间看到校园小店里同学们争先恐后买的都是类似…

案例2,高中研究性学习

★案例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墩头中学段建峰一.研究目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

综合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综合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了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高中也不例外,我们在01级综合班开展了以《南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尝…

高中研究性学习

课题:高中生课后自主学习效率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入高中以来,我发现学习比初中吃力了很多,每天在学校里面学习8个小时感觉都能掌握,但是课后自己温习,探究,做练习时感到有些吃力。与许多同学交流发现同学也…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制度

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它和现有的教学管理有相通、重叠的地方,一方面研究性课程管理需要建立自己特有的课程管理规范以适应这门课程本身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借鉴学科教…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谈华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的子课题。课题负责人为谈华,课题主要成员由刘丽波、孙鸿雁、丁月娟、王…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项调查高一5班研究小组指导老师吴建惠组长俞承志组员陆力凡季时威张佳俊朱听伟陈敏峰内容摘要本小组亲身经历发现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造成了...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2)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高中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大都市的环境与光污染课题内容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课题名称对影响高中生物理学习因素的研究课题内容高中生普遍感到物理难...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

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指导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指导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学生的研学活动给与指导。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演示法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开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6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