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式议论文(“慢”材料下水文)

时间:2024.5.9

说明:下面这篇作文为一事一议型,考生在考场如有较熟悉的现实或历史材料与作文材料立意相关,都可以尝试。一事一议文就一件具体的事从不同方面展开议论,说理易透彻,又能避免一般议论文的单调枯燥。不妨试试。

慢,请别草草收兵!

前不久,央视“新闻1+1”报道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安徽省怀远县一个小学副班长竟利用检查背书的大权,对同学敲诈勒索,不给钱就逼着喝尿。事件曝光后,该县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处理:校长撤职调离,当事老师降职调离并撤销教师资格,副班长被转学。该县对事件的处理不能说不快,处理的力度也不能说不大;但仅此就行了吗?试问:为什么这种恶性事件会出现在学校而且是小学?而且是五年之久竟无人知晓?这样能有效地遏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吗??显然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请我们的有关部门和领导还得慢一下,不要草草收兵!

这本是完全可以不发生的事,更不应在天真烂漫的孩子中间出现!

首先,这位当事老师本该早早发现“案情”的。要老师对班级鸡毛蒜皮都了如指掌未免过分,但对班级反复出现的严重事件老师竟毫无察觉,态度和责任一定有问题。一个仅有7人的班级,老师把检查作业的事务完全而又永远地移交给副班长,当事老师言之为培养干部的管理能力,姑且不论是否为强词夺理。对副班长报告的检查情况,老师跟踪处理了吗?如果跟踪处理,未交钱而被冤屈的孩子你能永远发现不了?六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被阴险凶恶的副班长管束到惟命是从,要钱给钱,奴性十足,孩子前后的变化,作为日日相处的老师,你就看不出?这样阴险凶恶的副班长,日常言行,竟没露一点蛛丝马迹? 如果发现副班长有异常,作为老师,你还能听之任之吗?

其次,作为家长,也该早发现问题的。孩子二年级就开始从家中偷钱,几位家长也早有发现。可惜,每次发现,只是打骂一顿了事;从不问孩子偷钱干嘛了。而且,偷的数目越来越大,家长稍微细心一点,跟踪暗查或和孩子耐心交流,还能让孩子被副班长凌辱五年之久而又致心理和人格极度扭曲?

再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除了跟老师要学生的成绩,要过学生的身心健康吗?如果要过,让老师多过问孩子的表现和情绪;主管部门再搞些调查,这种恶性事件还能在天真活泼的孩子中存身五年之久?

因此,老师负起责任,家长多个心眼,主管部门宽点眼界,这样的事完全可以避免。由此看来,当地主管部门的处理,只是泄了六位家长的愤,应付了舆论的关注和追踪;而对事 1

情的起因和今后的防范未然却思考甚少。加强有关老师的道德修养,普及家长的育儿之道,智育德育并举,才是解决此次事件的正确而又到位的方法。处理几个人就草草收兵,何效之有?

岂止是这次事件,任何社会问题,我们若能冷静地思考一下来龙去脉和根治良药,而不是处理几个人就草草收兵,我们的政府管理效能就会大大提高。

2


第二篇:议论文材料


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常常要求就事论理,一事一议,即针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明自己的看法。那么,当我们面对具体材料,如何才能做到一经阅读,即知题意,略加思索,举笔成篇呢?关键就是要能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基础样式。

一、分析材料悟论点,转述材料提论点。材料作文,写事不是目的,“事”是议论的引子,提出问题的根据。因此,在动笔之前必须对材料作全面深刻的分析,把握其精神实质,从而悟出包含的道理(即论点),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转述。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二、列举事例证论点,引用名言析论点。我们知道,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就要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它,以论证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有理说得山倒”也就是指的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在具体证明论点时,作为论据的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典型恰当,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说“勤”》通过五个典型事例来论述,即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作《史记》,歌德赋诗剧《浮士德》,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曹南薇考上研究生,从而有力地证明“勤出成果”的论点。作为论据的名言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且富于权威性;引用名言证明论点,要注意文字的生动性,少而精,不可过多。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引用七则言简意深、富于哲理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一中心论点。

三、联系自己托论点,紧扣现实升论点。材料型议论文,一定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开掘原材料所蕴含的更广泛的、更深刻的意义。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联系个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联系实际,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是新的感受与旧的认知呼应的结果,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联系实际,实现了质的飞跃,是对个人、集体、生活、学习、乃至全社会的审视,是从“小”到“大”的深化。《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联系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实际深入论述,提出了深化中心论点的观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

四、总结全文扣论点,点明题旨结论点。著名作家师陀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作文的结尾不可忽视,作为材料型议论文的结尾,可以借用名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画龙点睛,意味深长;或总结全文,发出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深然一体。

[附例文]

成功在于勤奋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人,从小口吃,决不是块当演说家的料,但他凭着自信和顽强的意志,经过50个严寒酷暑的拼搏: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读;边爬山边演讲。终于成为当时全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

一个口吃患者,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归根到底,就是他面对挫折不灰心,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成功在于勤奋!

有位哲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肯勤奋刻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就能成为“天才”,难道不是吗?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他一生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采集了多少草药,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又如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从小好学心切,爱钻研,她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白天听课,晚上自习,深夜

做实验,经过不懈努力,她对物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享誉全球;我们的乒乓健将邓亚萍,刻苦训练,身上伤疤累累,最终才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世界冠军……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是要证明:成功在于勤奋!

在学习上,又何常不是如此呢?只要肯勤奋,不断探索,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语文方面,可以说是个“差生”,但我并不因此而甘心落后,正所谓“笨鸟先飞”嘛,我上课比同学听得认真,课后比同学花得时间长……渐渐地,我的成绩在班里已进到了前3名。相反,如果哪个学生整天懒懒散散,不思进取的话,那么,最终只是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罢了。就拿我们班的小姜同学来说吧,没有谁不说他脑子灵活,但他学习很不用功,做起作业来,总是马马虎虎,结果呢?成绩当然只能落在后头啦。

议论文就是运用事实、道理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章体裁。议论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论说文。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是运用确凿的事实,无可辩驳的道理,逻辑严密的语言进行论证,从而揭示客观本质的文章。它的基本特征是说理性、说明性及较强的战斗性。长期以来,给材料自己命题议论文的写作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一些老师和同学,成了顽症。老师说教学难,教语文更难,而议论文写作乃难中之难;学生说学习难,学语文更难,而议论文写作乃难中之难。可是我认为,顽症可治,化难为易非但可以,想轻松写好议论文也是可以办得到的。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那就要把握给材料自己命题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其规律是:概括出论点,道理论正反,再举一二例,号召末问叹。

一、概括出论点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对所给的材料都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把握要点。遇到难理解的材料时,(其实中考、高考所给的材料,都不是很难的)要运用以物拟人,以物喻人,以人比人,以事比事,多角度联想的方法,力争透彻理解材料的精神实质,感悟出道理。有的人也把它叫作感点。所谓的感点就是对材料的看法、见解、观点、意见。这个感点就是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时感点很多,就要抓住重点,写最容易的,写最新颖的,写最重要的。也就是和社会有联系的,人们所谈论的热门话题。这就是前人所云“文为时而作”。而且在众多的感点中只写一点,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写深写透。如果能逆向思维,寻求新的理念更可取。如:人们都说“旁观者清”,而逆向思维就是“旁观者未必清”。而所给的材料,不能不引,也不能全引,所以要概括,概括的话一定要简明。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道理论正反

概括出论点后,便进行道理上的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谁也不能否认只有比较才有鉴别吧。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必须全面的看问题。纵向看,横向看,而且一定要联系当前的形势。如果道理是多方面的,就一定要分层次,有顺序。采取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论辩的力度,要多用短句,感叹句、双否句、反问句、设问句和排比句。在道理论证过程中,最好能引用一两条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是被人公认了的。这样的道理才有无可辩驳的力度。这样的道理是中心论点的有力依据。若能恰如其分,必然收到言简意赅的最佳效果。然后在引出事实论据进一步论证。

三、再举一二例

常言说事实胜于雄辩。讲很多的道理不如摆一个事实。写议论文,摆事实的论证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所举事例一般要作到真实、有代表性,众所周知。叙述过程中,必须作到概括。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字数愈少,愈应该概括。所举事例越多越应该概括。或多句一例,或一句一例,或一句几例。如果文章比较长,需要举几个例子,必须注意各个例子的顺序和例子间的过渡及例子后的总结。而概括事实的语言一定要和中心论点相联系。如果在行文中想不到恰当的例子,你就要写自己或别人,按照文意,需要什么样的论据就写成什么样的事例。也许有人说这是杜撰例子。我认为总比没有论据要好得多。这也为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尽管我不赞成这么做,但在中考和高考中却有很多考生这么做了。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四、号召末问叹

首先引文概括出论点,然后在道理上正反对比分析,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号召性结尾,而且要反问作结。如果不用反诘作结,若用感叹句结尾也很有力度。如果运用两个或三个感叹号,连用两个或三个问号,问号和感叹号共用更显得有力度。有的人认为反问句和感叹句难写,其实并不难。凡是陈述句都可以写成反问句或感叹句。因为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只是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须知否定句的反问才表示肯定,而肯定句的反问才是否定。这种写法恰恰是符合人们常说的写议论文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引论或绪论即“概括出论点”;分析问题:本论即“道理论正反”和“再举一二例”;解决问题:结论即“号召末问叹”。而就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看,也是俱全的。以上一般为立论文的写作过程。所谓的立论文,就是从正面提出观点,加以分析论证。

而驳论文则往往树起靶子,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予以批驳。最后依然用号召性结尾。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给材料自己命题的议论文,有的人认为就是读后感。其实并不然。当然和读后感是略有相似。还要说明很重要的一点,有很多人不会拟议论文的文题。就在阅读材料后,概括出论点的时候,议论文的题目就已经拟出来了。我以为拟题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是最好的有三种:论点式,如《男儿当自强》;论题式,如《学与问》;比喻式,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什么样的文题,必须鲜明,有深度。因为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议论文的题目必然能打动读者。多少人不都坚信“读报看题,读书看皮“的原则吗?这就更能说明题目的重要性了。下面有这样一则材料:万人马拉松比赛,金牌只有一块,可另外9999人为什么还参加呢?有人命题:《重在参与》;有人拟题《辉煌不舍执着》;也有人写下:《爱拼才会赢》。通过比较可知,最好的是最后一个。

总之,文无定法。一旦把握规律,入格易,破格更易。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写与改的前提是要勇于写。要想写出好文章,还必须多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克隆学形式,独特才创新。事实证明只有能在观点、结构创新的文章,才能在中考、高考中得高分。

材料议论文审题实用技法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更趋于公平、公正,就各地的作文题来看,已不是过去单一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已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图画类、文字类、寓意型等样的材料,由过去的不限文体趋向限制文体。一些作文材料,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但从写作实际来看,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切实有效的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意思呢?本文就材料议论文审题,谈谈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

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更多相关推荐: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概述: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写法:(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

学与一事一议议论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写“一事一议”议论文》教学设计吕文超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简要分析,了解“一事一议”议论文的特点,探究“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和行文思路。2、通过写作练习和习作评改,掌握“一…

“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

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在现行的中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进行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我就自己是如何进行议论文复习的谈点做法一然后梳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点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事一议议论文写作指导概述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写法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2文章一般从叙述事件开始叙事要简...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1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这类文章就是针对生活中的一件事一种现象或一个故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你一定会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许多事情有社会上的有家庭中的有学校里的比如不少人参与赌博青少年沉迷网吧学生...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由记叙文转入到议论文的写作2明确一事一议文章的特点及要求教学方法举例比较法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明确一事一议文章训练的重要性2明晰一事一议文章的...

一事一议材料作文题目

一事一议材料作文题目一材料有这样一幅题为小牛学耕的漫画一位农民要把一头从未耕过地的小牛拉去耕田可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却拼命拉着牛尾巴不让去嘴里还嚷着不会耕田怎能下田那农民反问道不让下田怎会耕田请以耕田与下地为题写一...

“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

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

20xx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一事一议的作文写作方法

知识要点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quot一事一议quot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绪繁多结构混乱针对这种现象特作如下说明quot一事一议quot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

20xx年中考作文高分策略五:一事一议

20xx年中考作文高分策略五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应试作文技法导练 一事一议

中考一轮复习应试作文技法导练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一事一议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2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头...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知识要点1所谓quot一事一议quot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quot即事说理有感而发quot2quot一事一议quot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考试说明不少学生在写quot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议论文(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