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 接受主义美学与中西方绘画作品

时间:2024.4.27

1

接受主义美学与中西方绘画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们要辩证地、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去认识、理解。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本文将简要的运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对中西方的绘画艺术进行阐述。

关键字:中西、绘画、区别、融合、接受主义美学

正文:

1 接受主义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ve esthetic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H.R.姚斯和W.伊泽尔提出,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起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 -社会的条件下去考察。

姚斯指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

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

接受美学反对孤立、片面、机械地研究文学艺术,反对结构主义化的唯本文趋向,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从社会意识交往的角度考察文学的创作和接受,这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2 接受主义导致的中西绘画理念的差异

就我们所知,中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哲学、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简单的概括就是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

看中国画时,重在似与非似之间,去感觉那种体现在画中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意趣追求。而西洋画则去追求人体解剖、几何构成之类的东西,画面类似

1

2

摄影,了无意趣。而一些后现代派的东西,则融入意识流的思想。

2.1 理念主导绘画

2.1.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中国画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画很象实物,中国画不象实物。

2.1.2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注重透视法。

2.1.3 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注重背景。

2.1.4 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洋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国画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西洋画受科学法则的制约,即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采用焦点透视法,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而中国画采用多点透视法,既用散点透视,也用焦点透视。西洋画在画面上涂满色彩,不留空白,而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很注意空白的经营,使没有画面的部位,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成为整个画幅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西洋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

2.2主要区别表现: 2.2.1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

(1)中国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用钩、勒、点、皴等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彩”。

(2)欧洲传统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2.2造型语言的不同

(1)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笔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国绘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不

2

3

同时间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地组合与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

(2)在欧洲传统油画中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立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人以强烈真实感。西方是定点写生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面的构建。欧洲传统油画以目睹的具体形象融会于和谐整齐的形式,利用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层次,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

2.2.3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

(1)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重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以“神”为中心,而以“形”为表现“神”的一种手段。“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千古不易。中国画就因此形成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画面。

(2)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重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植于“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境界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这种物我对立的观点,使欧洲传统油画偏重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场面开阔如真,人物形象具体的画面。[3]

3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

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话题。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而油画这一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产物体现了西方人的审美情感。因而中国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又是组成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必然受到西方文化和民族本土文化的共同影响,具有西方文化基因的油画植入东方文化的“母体”能否存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否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立场出发,结合西方油画语言形式与现代观念,创造独具魅力的中国油画,在世界油画之林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并求得新突破呢?这些都是中国油画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因而从20世纪初起,中国油画发展在经历“留学日欧”、“学习前苏联”、“现代艺术热”三次向西

3

4

方学习至今,美术界有识之士一直努力探索着“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

中国油画写意性,首先缘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念,是中国意象美学观于油画中的体现,画中物象之形隐显转换于抽象的意味中,实态与虚形的交融互生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维在油画中的运用和发展。中国油画在“融合发展”中凝聚着画家的写意性民族情结,使其与中国画家和审美大众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其次,中国油画写意性因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因素,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与现代意味,也自然使它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性”绘画产生共鸣。

中国油画在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中,以“写意”作为切入点,“汇中融西”,除了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还站在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把“写意性”作为其中国元素的核心融入其中,使这一外来艺术既保持了西方文化发展“基因”又能存活于东方文化“母体”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当印象主义将“再现性”写实主义绘画语言延伸发展到穷尽时,西方哲人思维的转变和东方文明的启示,使西方油画走向“表现性”绘画风格。西方油画注重精神的“表现性”和中国绘画具有了观念上的“同构性”。西方油画从东方文化中提取自身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将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取向融入自己的油画中,在继承西方油画历史上本身传统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审美特征,从而使西方油画获得再生和发展。

4


第二篇: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摘 要]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性。与古典学院派相比,印象派在艺术创作中推崇的是人的感觉,而不是人的理智。印象派画家在艺术上表现的是自己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迷恋,为西方绘画技法、观念革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印象派绘画的视觉革命在西方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印象派、光与色理论、色彩视觉、莫奈、德加、凡高

[正 文]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阿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他们重写生、重实践,主张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强烈的新画风。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的表现。色彩成为了印象画作的主旋律,而整个画面的自然气氛则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目标。

印象派画家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印象派画家意识到潜在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内在真实

性,他们开始觉悟。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给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的艺术家。1874的一幅《日出印象》导致一个新的运名称(印象主义)由此产生。在他晚年的壁画《睡莲》中,他从自然中分离出各种亮色彩运用点彩的方法加以表现。已将光与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在人们的是以绿色调为主色彩,画面鲜亮而且活力。完会突破了形、传统用色的束缚,更多的是随心所欲,但任不乏色彩的科学存在性。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要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这样更有利于观众及其作品的交流。

印象派画家不单纯只研究阳光对色彩的影响,也还研究室内灯光,室内舞台光钱的魁力。德加是一个喜欢表现舞台题材的印象派画家,他不同于莫奈、西斯莱、毕沙罗,他认为"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颜色使物体表面光彩熠熠 ,让舞蹈演员们轻薄透明的短裙闪烁着光亮,他就这样达到了作为十九世纪末标志的最辉煌的一种仙境。

凡高是最具有情感个性的画家!他的每一笔都几近疯狂的流露出他的情感的内心世界。应该说他的画上的色彩并没有脱离印象派画的客观性,只是他次这种客观加入了情感而已。心高的《星夜》显示了如何运用色彩获得强烈的表现效果。深紫色的天穹,黄色的星光,向

上缭绕的绿色柏树侧影都给人一种极其不安和骚动。他的这幅画运用了许多不安份的带有色彩的线条,略不同于点彩,但其空间混合的原理则是一致的。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又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人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斗争。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印象派把精力主要用在探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上,在光和色的追求中表现内心感受,表达客观物象的美,不仅为风景画开辟了新画风,而且还由此引发了西方绘画革命。这种变革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更主要在观念层面,那就是艺术的自由。艺术从过去“画什么”变为“怎么画”,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不断争论的话题。印象派告诉我们“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这是印象派的一个成就,它引起了艺术史上对于形式的变革,使艺术不断地花样更新,使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多样。

印象派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

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为了对光和色的效果进行研究,印象派画家们把画架从画室搬到了露天,以便对日光——自然光下的事物进行研究,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

另一方面印象派画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光和色的效果上,即把光和色从事物中分离了出来。本来光和色都是依附于事物本身,或固着于事物本身的。现在它们被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因素。这样,事物本身的实体感、实在性被抛弃了,由光和色所达成的组合效果来代替。所以在印象主义绘画中,事物的实在性消失不见了,一切都显得通体透亮,空灵无比。印象主义因此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即依据其调子而不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的方法。有些颜色不再是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或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

和橙色互补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说,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们的画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他们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使得绘画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是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求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亦即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

印象派继承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表现,而且进一步深入到绘画语言本身,展现了色彩动感、明亮的视觉感受。而古典学院派绘画只注重刻画形体,相对地不重视色彩的变化,认为光与色是两回事,色彩关系主要是用素描色彩,以棕色调为绘画的主要基调,以褐色或黑赭色表现物体的体积和明暗调子,用色相对淡出,仅仅是出于审美观的不同要求或者是为了作品的主题考虑。印象派绘画最突出的视觉革命就是摒弃了学院派绘画最为重视的固有色观念,由光的变化来决定色彩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一场色彩的革命。印象派画家不认同固有色,认

为色彩的根源在于光,他们在直接的光线状态下观察事物,以描绘出大自然的光色变化,把握对事物的“瞬间印象”。他们改变了色彩单调的传统画法,采用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新画法,即按照“光谱色”选用颜料,以便充分表现大自然在阳光照耀下的复杂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里阴影也不再是单调的灰色或黑色,而是画面上物体颜色的补色。由于不再使用轮廓线,物体的外形因而模糊,这使得印象派绘画变成了光影、气氛和色彩融合之作。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印象主义绘画一般被认为是一场色彩的革命。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是划时代的绘画流派,为20世纪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更多相关推荐:
大班课题计划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20xx年x月----20xx年x月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

文学作品鉴赏论文2

百年孤独读后感院系化工系姓名姚平平学号101413119对这部据说是晦涩难懂堪比红楼梦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听说已久却无缘拜读有幸从朋友那里借了来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之读完读完以后觉得自己也很孤独很多寓意难以理解和...

文学鉴赏论文

文学鉴赏系别工程系班级姓名屈景景学号09级四班20xx01229半生缘中曼璐的形象赏析内容摘要半生缘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的重要创作之一其中塑造的曼璐形象呈现了一种身处贞女与怨妇之间的痛楚与无望更凝聚着作者对传统...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了解文学语言不同风格及其表现力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及其表达效果4掌握鉴赏文学...

文学鉴赏写作

文学鉴赏写作文章赏析不是简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对考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重点应落在赏析上所谓赏析就是欣赏并分析的意思一赏析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要点1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需要读者完整把握作品深入理解内...

经典文学作品欣赏论文

疯子与孤独者的悲哀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其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而孤独者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魏连殳这个社会异类最...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

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刘进球整理论题角度赏析点基本理论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赏析方法主题思想及其表现主题思想主旨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基本思想某主张某情感某意愿某哲理等写...

金庸作品赏析论文

杨康穆念慈之恋看过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郭靖的盖世奇功也不是黄蓉的古灵精怪更不是其中的江湖道义在我一个女生看来真正能够让我感动的是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杨康和穆念慈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首先让我们看一下...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珍惜生命坚守生命最近我读了赵泽华的坚守生命深深地被她人生的历程所震撼通篇我看到的是痛读懂的是坚强她带着伤残的肢体历经人生磨难顽强地与命运奋争追逐着美好的憧憬坚守着生命19岁正是女孩青春美丽的季节...

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

美术鉴赏必要性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

文学鉴赏论文

半生缘赏析内容摘要半生缘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的重要创作之一它以三男三女的命运为主线主要写的是互相牵连在一起的两个悲剧一个是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悲剧一个是曼璐的人生悲剧相较其他人而言其中更突出塑造的是曼璐的形象她呈现...

文学鉴赏论文

文学鉴赏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班级研1506姓名朱帅学号153085213209半生缘中曼璐的形象赏析内容摘要半生缘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的重要创作之一其中塑造的曼璐形象呈现了一种身处贞女与怨妇之间的痛楚与无望更...

文学作品鉴赏(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