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4.4.21

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工农中心校 李敏

(2013---2014 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

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教师惟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展现独立,张扬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手”做好基础

我一直尝试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但总有许多时候不如意,静下心来反思,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适应这样的方式,该怎么转变孩子的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学生从来不会去怀疑老师的答案。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沉湎于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认知、记忆、思维以及言语、操作等活动抱着消极心理,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提不出几个问题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而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怀疑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断开拓、创新、实践的过程。怀疑精神固然可贵,但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某一理论或现象提出怀疑的时候,我们教师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全班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

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

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本课的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讲述奥斯特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对“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期待中开始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起思维,那么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本课中,安排了两个思维点:

第一:在学生“重演”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交流了观察到的现象后,让学生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从而得出:通电之后的导线产生了磁性,导致磁针发生了偏转。

教师最后再进行小结:电流能产生磁性之后,出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

引导学生从电和磁的关系上思考,学生想到增加电池、增加导线的长度、把导线变粗、电路短路等方法。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一探究,只选择了改变导线,至于怎么改变这根导线,则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探究任务自主探究的。而其余学生想到的改变因素,则是放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去研究(见下表)。

课 后 探 究 一

我想研究:

1、增加电池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

2、改变导线长度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

3、改变导线粗细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

4、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

(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

我的猜测:

A.会 ( ) B.不会 ( )(在相应的栏目打√)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直观途径 )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从(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

3、课时教学目标设定时应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

4、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的而调整 ( 教师 ) 和 ( 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5、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讲授、谈话、演示属于以( 教师 )活动为主的方法。

6、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式有:(问题讨论式 )、知识发现式、( 实验探究式 )等。

7、语言传递法、直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分别是以 (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的。

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9、《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 )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10、(情境 )教学法、( 暗示 )教学法属于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

11、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步骤:( 选择问题 )、提出假说、(实施探究 )、解释结论、评价反思。

12、科学探究是(情境 )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 )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二、简答题 1、在小学科学课材料准备中,后续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1)使材料的结构更清楚,让孩子们更容易看出其结构。

(2)后续材料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并使学生在逐渐复杂的问题中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步步推进,继而给人以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发现。

2、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关注学生的互动?

答:答:我认为,教师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①关注学生的表达

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或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

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要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同时,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使学生从“惟我独尊”的怪圈中走出来,形成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因此,同学们会倾听吗?同学们乐于倾听吗?我怎样指导学生倾听?也应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

3、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探究式学习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从学习方式的层面来看,探究式学习也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

4、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倾听?

答: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5、科学探究中为什么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

答: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介绍;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6、概念辐射的材料结构性有哪几种呈现的方式?

答:(1)、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递进关系,最后形成概念。(2)、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同一个概念。

7、小组合作学习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

8、探究教学中如何关注“儿童的问题”?

答:首先要关注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要注意了解儿童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关注对学生自己的问题的探究,并允许学生对问题先自主进行一些非指导性探究,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三、辨别题

1、为了体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一位老师在上《磁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为多个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开关的磁铁都两块、游戏棒、纸片、

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玩磁铁。你认为这位教师选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不合理。

(1)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玩磁铁可以,但在玩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确怎么玩,特别是材料多了以后,学生感觉摸不着头脑,探究的目的不明确。

(2) 教师还应给予探究方法的指导,磁铁的特性有许多,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磁铁哪方面的性质,怎样进行实验,应给予明确。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恰当引导不可忽视。

2、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后继性和层次性。

答:正确。有结构材料是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浓缩”的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究。面对带有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冲动,产生要探究的问题,无需教师的启发。

3、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所在社区没有联系。

答 :错。社区与家庭是科学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4、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后小学生玩电子宠物就够了,没有必要亲手饲养小动物。

答:错。玩电子宠物与亲手饲养小动物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替代不了。

四、观点论述题

1、我们必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但现在不少教学存在着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试阐述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具体阐述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它的效能的发挥。

(1)小组合作一定要据需要而定,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更不能越多越好。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体验、完成,不能让合作学习形式化。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叶的观察”,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又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就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些什么?

答:1、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2、关注合作中的互动。3、关注合作后的效果。

1、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

学生的思维需求和情感需求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需求呢?关键要靠我们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教师的所有活动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一定要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一定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关注合作中的互动。

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置于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那么,教师如何把握这样的互动呢?我认为,教师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关注: ①关注学生的表达

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或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要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同时,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使学生从“惟我独尊”的怪圈中走出来,形成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

1、关注合作后的效果。

关注合作学习后的效果,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每一小组的学习情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达成度的层面上,我们要通过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否代表小组中大部分同学的意见,小组中的同学能否补充,课堂学习是否生成了新的研究问题等课堂现象,来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否掌握了合作学习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否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这才是我们合作学习的目的所在。

总之,教师真正把握了自己的角色,做到了三大“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才将有效,也必将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激活思维的灵感,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科学探究活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以和操作技能上。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不必追求科学家探究的水平,在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当然也不能满足于儿童自发探究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4、关于探究的类别,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它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请你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三类探究中某一种探究的认识。

答:“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描述]

《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

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

(学生分组动手观察) (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袋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

[案例分析]

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答: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的方法、规则的指导和点拨。

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前先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让问题来自学生,自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探究前先让学生说说“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先让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设想,这对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在小组合作前,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开展活动,才知道如何进行密切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效率,才能使小学合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真正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最后汇报交流前还应该让学生也说说“交流汇报前我们要注意什么?”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交流汇报是在分享劳动成果,要学会赞美,学会理解。更重要的是,去品尝成功的快乐,坚定了继续研究、探讨的信心。同时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规则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

[案例描述]

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

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

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

[案例分析]

这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答:方式一是比较传统也是大多数老师会采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井然有序,但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蚂蚁的更多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展。方式二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比方式一处理恰当一些,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势必比较主动好学。当然,采用方式二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抓蚂蚁,在地上观察蚂蚁,但教师要同时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或游戏完了,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研讨。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假若你是扁鹊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高庄则中心小学杨乃表背景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容...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搭配中的学问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1)

教育案例及分析案例宋京山祁萌萌是三年级学生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爷爷奶奶关怀和溺爱由此显得非常霸道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走进PowerPoint运动会真精彩教材分析在PowerPoint这一单元中之前已经教学了走进PowerPoint和编辑演示文稿两课的内容学生们对于进入和退出程序插入新幻灯片选择幻灯片版式插...

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

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姓名王艳梅单位前大西卜小学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知道评价一个班主任有这样一条真理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作者张美丽小学音乐包头小学音乐一班评论数浏览数41185发表日期20xx1030085106根据自己任班主任时的亲身经历浅谈小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并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学生案例邬某某...

小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

上小学案例分析

我要上小学案例与分析案例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参观了九亭小学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丁睿豪发现了小学里分男厕所女厕所而且男女厕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样的刘松发现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他们在跳绳...

小学案例分析(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