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1)

时间:2024.4.1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 , 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4.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为根基、以理论的实际运用为目标”的理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阐述基本理论为主,突出应用,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逐步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课程内容选取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基本理论)模块二:心理活动规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模块三:运用发展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模块四: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及评价(行为的分析+心理的分析)

课程内容学时安排

课程共32学时,讲授17学时,实践教学活动15学时,主要的实践形式是观摩教学视频、见习。

6.课程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规律”。解决方案:结合案例讲解分析儿童发展的心理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很据生活中的经验验证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发展的规律”。解决方案:通过观看视频、到幼儿园见习观摩,使学生了解儿童的心理规律,学会分析儿童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规律。

二、教材及教学参考材料

(一)教材选用

我们根据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选用张永红主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课程教材,这本教材是20xx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优点是理论难度不深,案例丰富;其不足是案例过多,不易选择。

为了各取所长,我们还选用了《儿童发展》,(贝克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特点是该教材的操作性较强。还选用了《儿童发展概论》(秦金亮著)和《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其特点是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案例。

此外,我们还选择了一些扩充性教学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料,更好地补充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还积累了丰富的幼儿园教学方面的资料,包括幼儿园活动视频、幼儿园活动案例视频或光盘资料,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本着“理论必需、满足实践需要”的原则,对基本理 2

论知识采用讲授的方法。同时,根据课程中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 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讲授法是本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讲述与讲解等方法相结合。通过系统的讲述,帮助学生理清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和论证,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运用讨论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这一部分时,采用讨论的形式,针对早期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对当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留作“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自主学习,以期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一章中,运用经典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的案例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和幼儿教育实践,描述的是真实的现象,有助于把抽象的心理学原理、概念具体化,缩短教学情景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4.运用心理测验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操作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简单易行的儿童心理测验让学生操作练习。如用“幼儿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实验”、“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思维发展的实验”等材料,指导学生掌握开展儿童心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5、见习观摩是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然后进行分析评论。通过观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提高了学生评价儿童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手段:

既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挂图、光盘、文本。又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认真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活动视频。

此外我们还建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网站,本课程已上网的资源有:课程教学大纲、各章电子教案、系列教学课件、各章习题与讨论题、试题库、学 3

前儿童心理实训指导书、图书资源、参考资料及相关网址、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视频、部分授课录像。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可以随时更新,确保为学生提供最有实际价值的学习资源,可以便利地满足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发挥了很好的导学、助学的作用。通过网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有效激发,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

为了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条件,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室。陆续建成模拟实训室、蒙台梭利训练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感统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8个专业实训室,其中模拟实训室用来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教学。本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开展实践活动,课程中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活动试讲训练,充分利用模拟实训室、还有学校的微格教室,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试讲。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见实习进程和实习效果。我们和幼儿园合作,建立了六一幼儿园总部和万润分园、机关幼儿园、钟声幼儿园、商业幼儿园、民生幼儿园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见实习的场所,为学生见实习、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保证。这些幼儿园均为省级、市级优质幼儿园,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连云港幼教界享有盛誉。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30%,平时

(五)主讲教师

本课程主讲老师是硕士。

(六)教学效果

1.教学评价

讲解条理清晰,收集了很多图片资料和活动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渗透新的幼儿教育课程观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

2.学生评价

(七)课程成果

1.创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网站

创建了校内网络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通过网络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4

2.教学研究成果

3.教学研究论文

四、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学生层次有所不同,分为五年制专科和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三年制专科学生文化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高。

2.学法指导

加强课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学习。记好笔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课后按照要求认真完成活动教案设计。加强实践训练,积极参与活动。针对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在学法各有侧重。

五、教序程序设计

以《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为例说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的概念、特点等。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觉特点。

3.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的概念、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觉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

4.1 新课导入

图片类科学活动视频,引出课题内容。

4.2 案例讲解分析

结合案例讲解分析年龄特征,包括认知的发展、情绪的发展、意志的发展,使学生明确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

4.3 实训练习

学生按照教师确定的发展阶段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解疑。

4.4 总结及布置作业

总结课内学生讨论课外巩固年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 范黑龙 5


第二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6)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1.明确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阶段划分。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4.明确学前儿童心理规律和特征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及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0—6、7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

要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涵义,必须首先明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各时期的划分国内外学者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5)童年期(6岁------12岁)(6)少年期(12岁-----15岁)(7)青年早期(15岁---18岁)(8)青年期(18岁-----30岁)(9)中年期(30岁-----60岁)(10)老年期(60岁----死亡)

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四个时期,即新生儿期、 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而以婴、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和阐述的对象。 学前儿童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

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含三个要素:

1)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的; 3)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 2.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很多分支学科。如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生理心理学(揭示心理现象与生理过程的规律与关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及社会行为)等。目前心理学的分支达100个左右。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新的分支不断出现。 3.发展心理学

研究人、动物的生命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其目的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

比较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理的发展历程,以揭示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

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生活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各个民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以勾画出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大致轮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6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

(二)

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的心理与成年人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

机能。

? 科学已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

理是脑的机能。

?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学前儿童的脑

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学前儿童的心理有能动性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如:低级-高级;简单-复杂。身体动作发展的“首尾律”和“近远律”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如: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连续性:

? 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表现为: 〇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〇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〇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不同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性

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出现,10岁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5、6岁出现,20岁左右成熟。

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 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

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 如有的儿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

有的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 是指从初生到入学之前儿童心理发

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 表现: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方向、顺序)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 1.从简单到复杂

? (1)从不齐全到齐全 ? (2)从笼统到分化 ? 2.从具体到抽象 ? 3.从被动到主动

?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

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

的、典型的特征。(P9)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印刻学习(Impriting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见右图---尾随反应小鸡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20~50(3-7周)。小羊生后10天内由人抚养,以后永远不合羊群。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记住几个关键期★

1.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

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了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

2.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

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识字的关键期: 3岁左右 教孩子识字很简单,关键不能用灌输式,而是在游戏中学。可用卡片、图片、实物等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 4.数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 此时可引导孩子认识数字,由简到繁,做些加减乘除的演算,背唱“九九”歌。方法当然也是启发诱导,以实物、图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兴趣。

5.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6岁(例如:王娅妮) 此期可以多带孩子游览参观,开拓视野,多讲一些童话故事,并增添智能玩具等。

敏感期或最佳期

? 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

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 错过敏感期,并不意味着不能学习

或形成某种知识或能力,只是比起敏感期而言,较为困难,发展较慢而已。

? 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危机期与转折期

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有人认为1岁、3岁、6-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这个阶段注意教育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 两大任务:

? (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

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

?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

因素和机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 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普莱尔

(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 ?

? 中国最早进行儿童心理学研究----陈

鹤琴★

五指活动: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三)幼教工作者学习的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生日:是计算一个人年龄的起点,却不是生命的起点,是从父母的生殖细胞相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时刻开始的。

280天里,营养、呼吸、排泄等都有母体代劳;身体接触的是温暖的羊水,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6

第25周,胎儿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1400克,消化系统仍未完全成熟.此时的存活率约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6

85%.

第40周,胎儿身长52厘米,体重 加到3500克.胎儿开始骚动不安,急于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约280天左右胎儿

降生.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孕妇的营养 2.孕妇的疾病 3.药物 4.辐射 5.情绪:怀孕后焦虑不安的母亲比正常的母亲在分娩时更易出问题

胎内环境母亲服药

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有潜在的影响,其作用的大小往往视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及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定。 60年代初,西德的一家医药公司推出了反应停(Thalidomide)——该药可以减轻孕妇的恶心、呕吐、无名状的难受等常见的早孕反应,还有镇痛、定神、改进睡眠等作用,许多孕妇服用了。结果出现了近万名婴儿畸形:孩子或是耳鼻发育不完全,或是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最典型的是四肢特别短,上肢表现为挠骨、尺骨可以完全不存在,手好像直接从肩部长出。 俗称“海豹孩”。

某些口服避孕药因含有雌激素,也会伤及胎儿。麻醉剂、抗菌素等都会对胎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母亲吸烟、酗酒对胎儿的危害也类似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吸烟的孕妇或连续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一般孕妇高。

孕妇大量饮酒,会产生胎儿酒精综合症,表现为婴儿生长迟缓、早产、智力落后、身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湿润的羊水被干燥的空气所代替; 温度不再是恒定而温暖的; 黑暗与安静也被打破;

各种声、光、形、色刺激纷纷袭来……

新生儿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斗争!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体形:

头大,身长,四肢短;

头占身高的1/4(成人为1/8) 腿占1/3(成人为1/2)

2.身高体重:(19xx年12月中华医学杂志提供的9省市普查资料)

一般身高50厘米,体重3-3.5千克.

城市,50.0-50.6厘米,体重3170-3270克. 郊区,49.7-50.2厘米,体重3150-3220克. 3.骨骼:

尚未骨化,骨质松软.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弹性教强,硬度不足,不易折断,但易弯曲. 4.皮肤:

常呈红色且有些皱,像个”小老头”.

5.内脏器官:

未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 睡眠:

睡眠时间多,出生头几天,约有8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睡眠状态:新生儿一天中从睡眠到清醒到啼哭,经历几种不同状态

第一阶段:规则睡眠阶段; 第二阶段:不规则睡眠阶段; 第三阶段:昏昏欲睡阶段; 第四阶段:觉醒状态; 第五阶段:啼哭状态

新生儿大约每天睡20小时左右,一般每天入睡7—10次,每次1—2小时。大约3、5个月后,可夜间连续睡8小时。

饮食:

一天喂奶8—10次,夜间至少喂一次;半个月后可建立3小时喂奶周期,夜间仍喂一次;2个月后,4小时一次,5次/天,夜间不喂。 排泄:

一般说来,喂奶无节律的新生儿的排便规律也较难建立。最初,每次换尿布时都有些大便,1—2周即可2—3次/天;一月后,1—2次/天。

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可一概而论 (三)神经系统特点

(见四种主要类型的生长速度曲线图) 儿童出生后,身体各系统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最初的几年内,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学前期接近成人.

第一个10年中,淋巴系统的发育最快,10岁达到高峰,是成人的200%,到第二个10年间,逐步退缩.

生殖系统在身体第二次发育开始才迅速发展.

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形。

脑重400克左右。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 超限抑制—

当刺激超过一定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抑制状态,称为超限抑制。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很差,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作出的应答

1.食物反射 2.防御反射 3.定向反射

4.抓握反射:4-5月消失

5.巴宾斯基反射(触击婴儿脚底,脚趾张开,然后弯曲。出生后半年消失。) 6.惊跳反射:3-5月消失 7.强直性颈反射:4月消失 8.行走反射:2月消失 9.游泳反射:6月消失

二、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1.条件反射—★

原来不能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无关刺激物,如果与能引起某些反应的刺激物多次结合(同时出现),便也能引起有机体的这些反应。

自然条件反射—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人工条件反射—脚底感觉振动就眨眼。

如:当新生儿看到妈妈的奶头时,他们的嘴会做出吸吮动作并有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的吸吮反射;如果妈妈在每次喂奶前,先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那么,以后只要妈妈抱起孩子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孩子就会做出吸吮动作并分泌唾液,这时的反射则属于条件反射了

如:当孩子哭时,如果在抱起孩子的同时妈妈用摇棒发出响声,以后孩子哭的时候,只要孩子一听到摇棒的响声,就会停止哭泣。晚上当妈妈哄孩子睡觉时如果伴随着关灯,久而久之,关灯本身就会引起孩子的睡意。 条件反射的特点

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数要多些。

形成之后不稳定,若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 不易分化。

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1)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

新生儿最先形成的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在巩固了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2)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

条件反射的出现,与大脑的成熟相联系,环境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成熟。

(3)条件反射是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接通

暂时性神经联系是生理现象,因为它是神经系统内所发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是心理现象,因为它揭示了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并支配了有机体的行为,无关刺激便成了条件反射的信号而使有机体做出反应活动。

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理解”,因此,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教育应从0岁开始 新生儿已具有心理活动能力。 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应。如:胎教。

新生儿已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 比如:出生几天或十几天的婴儿已能注视眼前的物体,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人的笑脸。爱听温和的说话声和优美的音乐 。还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自己的愿望。

复习思考题

1.新生儿身体有何特征?

2.新生儿的睡眠、饮食、排泄有何特点?

3.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形成标志着心理现象的出现? 4.如何照料好新生儿? 第三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展 一、 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的生长发育: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

1.身高:

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后半年,长1-1.5厘米,1岁时达70-75厘米,比出生时增长了50%。 ? 2.体重

? 1—6个月(克) =出生重量+月龄

*600;

? 7—12个月(克) =出生重量+月龄

*500;

? 1岁以后体重(千克)=实足年龄

*2+8;

? 1岁时达9—10千克,是出生时的3

倍,增长了2倍。 ? 3.头围:

? 从枕后结节经眉间绕头一周的长度

即为头围。

? 出生时头围平均值为34厘米(3

1~36厘米均为正常);出生后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2岁可达48厘米。

? 4.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

度为胸围

?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平均为32.4厘米,1岁胸围和头围接近相等;2岁后胸围超过头围。

? 如果新生儿头围比胸围小得太多叫

小头畸形,如果头围比胸围大得太多则可能是脑积水。有以上情况应请医生检查。 ? 5.坐高:

(二)骨骼肌肉的发展

? 脊柱的生理弯曲逐渐形成,肌肉力

量增加,逐渐能支撑身体重量,能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 1.脑重

? 400—800—900克;脑细胞体积增

大,树突增多、轴突增长、皮层厚度增加沟回增多、加深

? 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

?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其他神经,

婴儿动作发展晚于感觉发展。

? 3.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 第一,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 第二,抑制功能发展: ? 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 条件抑制

? (1)消退抑制:

?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不

再受非条件刺激物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逐渐丧失,不再引起反射行为。

? 2个月可形成。利用消退抑制可矫治

不良习惯。

? (2)分化抑制:

? 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对相似的刺

激物不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化抑制是精确的辨别力发展的基础。 ? (3)狭义的条件抑制:

? 形成条件反射后,另一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往往会使原有的刺激物也失去信号意义,这就是~。 ? 4个月的婴儿

? (4)延缓抑制:6个月以后形成 三、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 ? 1.定向反射强化的方式: ? 积极的定向探究反射,自身带有“自

我强化”的特点 ? 2.模仿的方式:

? 注视、探究—形成形象—调节行为 ? 3.动觉强化的方式:

? 动觉刺激强化与无关刺激物的联系 ? 4..言语强化: 四、婴儿动作的发展

? (一)动作发展规律★ ? 包括躯体动作和四肢动作 ? 1.从整体动作—分化动作;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2.从上部动作—下部动作(首尾

律);

? 3.从中央—边缘动作(近远律); ? 4.从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大

小律)

? 5.从无意动作—有意动作; (二)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 ? 1.顺序:

? 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

? “三翻六坐八爬” ? 2.坐和爬行的作用:

? (1)坐着观看物体有利于形成物体

的主体像,利于视知觉的发展 ? (2)坐对婴儿的听觉形成有帮助 ? (3)坐位解放了婴儿的双手

? (4)爬行和行走扩大了婴儿的活动

空间

(三)手的动作发展

? (一)本能的抓握:2—4个月 ? (二)眼手协调:5—6个月 ? 经历三阶段:

? 看物体(眼)—准确伸手(手指的张

开闭合及五指的配合)—察看物体(眼手嘴)

? (三)动作逐渐灵活:6—8个月

? 表3-1-1(P44)

五、婴儿期心理的发展特点

? (一)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

? “恒河猴社会性剥夺”: ? 恐惧、畏缩、无探究行为

? 孤儿院:冷漠、孤僻、智力低下 ? 哈罗(1958):

? 制作两个能喂奶的母亲模型,一个

用柔软的布做的,一个用金属钢丝做的。结果发现:小猴都喜欢到用柔软的布做的母亲模型那儿去吃奶。

缺乏母子交往对婴儿心理造成的伤害:

? 1.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就失去了

被爱与爱的权利;

? 2.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

人;

? 3.缺少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

成了“无应答”的死环境; (二)婴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 1.依恋(attachment) ★

? 是指乳儿与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

情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金子,1988) 。

? 鲍尔比最先提出的概念 ? 2.依恋行为的特点

? 一是渴求与依恋对象的接近; ? 二是想努力维持这样的接近 ? 3.依恋行为的模式: ★

? 有信号模式和接近行为两种模式。 ? (1)信号模式:

? 微笑、啼哭、注视、发出响声,目

的是将母亲呼唤到身边; ? (2)接近行为模式:

? 吸吮乳汁、抓住母亲不放、目光追

随母亲,目的在于保持和母亲的接触

4.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阶段

? 根据鲍尔比理论,乳儿依恋分为四

个阶段:

? 第一阶段(0—3个月):对人物不加区别的定位和表现行为信号阶段 ? 第二阶段(3—6个月):对特定人物

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 ? 第三阶段(6个月以后):随着信号行

为的发展,极力维持与特定人物的接近

? “陌生人焦虑”(Anciety of

stranger):认生现象

(三)婴儿期情感和言语的发展 ? 1.情感的发展

? 感觉发展最早 ? 动作发展次之 ? 情感之后语言发展 ? 2.言语的发展 ? 林崇德(1995):

? ①妊娠中后期(5-8个月) ? ②新生儿期(0-1个月)

? ③发音游戏期(2-3、4个月) ? ④语音修整期(5-8、9个月) ? ⑤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 周競(1994):

? ①辨音水平(0-4个月) ? ②辨调水平(4-10个月) ? ③辨义水平(10-18个月) (四)婴儿期智力的发展 ? 智力:

? 是对外界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

? 1.感知:听觉、视觉、形状知觉、

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深度知觉) ? 2.注意:无条件反射----无意注意 ? 3.记忆:形成条件反射 二、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1.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 ? 2.多与婴儿交流、交往 ? 3.发展婴儿的动作 ? 4.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复习思考题

? 1.婴儿期有哪些主要的无条件反

射?

? 2.最早的条件反射称为----

? 3.婴儿期的生长发育如何? ? 4.婴儿期神经系统如何发展? ? 5.婴儿期的动作发展有何规律?分

为哪几个阶段?

? 6.何为依恋?几种模式?分为哪几

个阶段?有何特点?

? 7.婴儿期言语发展如何?

? 8.何谓智力?婴儿期智力发展怎样 第四章 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1-3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 1.先学前期儿童生理发展的几个数字。 一、身高:身高每年增长 8-10 厘米左右。3岁时约为初生时的 2 倍,约 93 厘米。

二、体重:3岁时体重平均为初生时 倍(约 13 公斤)

三、脑重:出生 400 克, 1岁 克,3岁 1000 克,接近成人脑重 。以后发育速度减慢。

2.什么是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晚年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即条件反射包括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的条件反射做第二信号系统。

如话梅放在嘴里会流口水这是无条件反射;

吃过话梅的人,只要看到话梅也会流口水,“望梅止渴”,这是第一信号系统的话动;

掌握了语言的人,在听到“话梅”一词时,也会流口水,“谈梅生津”这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

幼儿在1.5岁之后,随着言语的出现,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开始形成。思维产生了。

3.先学前期儿童的实物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实物活动:摆弄实际物体的活动。

是该阶段幼儿每天的主要工作。

(1)通过实物活动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如儿童用杯子喝水,认识了玻璃的属性,杯子的用途,水的性质。 (2)实物活动是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 ? 桌子上的玩具够不着怎么办? ? 搭积木倒塌怎么办? ? 怎样用积木搭桥?

4.掌握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 一、言语的真正形成: ? 1.单词句阶段(1-1.5岁) ? 2.多词句阶段(1.5-2岁) ? 3.简单句阶段(2-3岁)

?

二、思维能力的出现:直觉行动思维

?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6

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5-2岁是儿童思维出现的时期。 会够东西。会喝水。 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观察和自我调控等。

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7、8个月的孩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

2-3岁出现自我意识: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 “我”

3岁的孩子:闹独立,爱做事

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自己脱帽子等。这时婴儿非常喜欢独立行动,不愿意别人喂饭,不愿意被抱着走,

很愿意给别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

成人应当保护婴儿独立性的这种萌芽,帮助他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第一,孩子想做并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自己去做,或者帮助他自己完成。 孩子想自己吃饭,可以给他安排好椅子,让他坐好,旁边放一把小勺,一双筷子,供孩子自己选择,无论孩子吃饭时搞得如何,饭洒一桌子,菜夹掉地下,都不要指责,而应鼓励:吃得很好,真能干,如果饭不洒在桌子上就更好了。

第二,尊重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 如孩子看书,母亲已准备好饭,这时,不能将孩子硬拉出来吃饭。否则造成和父母顶牛的局面。可采用这样的办法: 询问孩子还需多少时间看完;用商量口吻对孩子说:“是先吃饭,还是看完了再吃饭?”让孩子选择。如果看完所需时间太长,可以商量的口气对孩子说:“看完还需很长时间,饭要凉了,爸爸胃不好,吃了冷饭要生病的,你看先吃饭怎么样?”一般说来,孩子见大人和他商量,他的独立愿望得到满足,很愿意做出决定,去吃饭。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一、学前儿童生理发展(P68)

1.3岁时约93厘米。6岁( 110 )厘米

3岁时体重平均约13公斤, 6岁( 20 )公斤。 2.脑重:

出生400克,1岁900克,

3岁1000克,6岁( 1280 )克,是 成人的90%。 3.骨骼发育:

大肌肉比较发达,小肌肉动作笨拙。 人的一切活动由 大脑 支配,而大脑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也叫 神经元

? 神经元像小树,分枝状的树冠部分

叫树突,树干和树根部分叫轴突。 ? 接收信息靠树突,传递和输出信息

靠轴突。

二、神经系统的特点

? 1、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

? 2、第一信号系统作用降低,第二信

号系统作用增强。(根据老师语词活动)

? 3.整个大脑皮层相当成熟。 ?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 大脑的机能结构分区:

? (1)调节张力与觉醒的结构

? (2)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 (3)计划编制、调节控制活动的机

为什么5、6岁的孩子很少出现全身乱动的现象?

5、6岁的幼儿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使幼儿神经传导更加准确、迅速,不再出现全身乱动的现象。

三、学前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3-4岁) ? 1.行为受情绪支配

(1)喜欢哪位老师就听哪位老师的话。(2)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

(3)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 (4)变化快,一哄就笑。 ----“破涕为笑”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1.态度亲切,热爱孩子 2.新鲜事物吸引孩子

如:玩具、布娃娃、看动画 2.爱模仿

(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想干什么)(1)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一种要多准备几套。

(2)树立样板,表扬先进。(如:坐立端正)

(3)上课时不当众批评。 ? 3.直觉行动思维 ? 思维靠动作进行,如用积塑片插接,

事先不会计划,用手数东西。

? (1)要求具体。如聚精会神 ? (2)不说反话。

(二)中班儿童的心理特点(4-5岁) ? 1.爱玩、会玩 评价好孩子的标准

之一

? 2.具体形象思维

? (思维依靠具体的形象做支柱。老

师的语言尽量形象,如笔直)

(三)大班儿童的心理特点(5-6岁) 1.好问、好学

(1)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

(2)喜欢拆东西研究。(闹钟、玩具) 2.抽象思维发展: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出现

(1)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蔬菜 (2)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 3.个性初步形成

四、游戏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基础知识

1.幼儿三种基本活动形式是:(游戏)(学习) (劳动),其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2.小班和中班幼儿的学习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大班的幼儿为升小学做准备,可采取讲解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

? 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

习。儿童以游戏为生命。 (二)游戏的结构

? 1.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2.构成: ? (1)想象

? 游戏材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 (2)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 ? (3)动作和语言 (三)游戏的作用

? 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游戏、结构游戏 )

? 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

跳绳、跳皮筋)

? 3.能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如角色

游戏)

? 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

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公共汽车游戏、开医院、站岗游戏等 智力游戏:(训练记忆力)

看10秒钟后遮起,要求凭记忆依次说出名称。

结构游戏

幼儿利用各种结构玩具或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积木、竹制材料、塑料、金属材料以及粘土、纸和浆糊等,或玩水、玩雪、玩土、玩沙等。 幼儿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类游戏

? 1.3岁幼儿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行为受情绪支配 、 爱模仿 、 直觉行动思维 。

? 2.4岁幼儿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爱玩,会玩 、 具体形象思维 。

? 3.5岁幼儿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好学好问 、 抽象思维发展 、 个性初步形成 。 ?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中的意义

?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

动中的运用

? 第一节 感知觉的意义 ? 一、感知是认识的基础

? 二、感知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

基本手段

? 三、感知在幼儿的认知中占据重要

地位

?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 一、视觉

? (一)视觉的发生、发展 ?

? 据研究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

? 光觉和视觉集中:

? 测量新生儿感觉的方法:◆ ? 1.习惯法: ? 2.去习惯法:

? 3.“视动眼球震颤”: ? 5.“视觉偏爱”:范茨

? 5.“视觉诱发电位”(见下页) ?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儿童的视敏度 ? 1.视敏度(视力): ? (1)定义:

?

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差别的能力。

? (2)如何保护幼儿视力,预防近视?(P97)

? 1家里和幼儿园都要保证孩子看书时有充分的照明

?

2要使孩子从开始看书和握笔的时候起,就有正确的姿势,姿势和桌椅的尺寸有关系,为此,要注意桌椅的高低

? 3不要让孩子过长时间看小人书和电视

? 4给孩子看的书,图画和教具,字体形象应该较大而清晰。 ? 5要经常检查幼儿的视力,发现视力减退时,应该及时治疗。 ? 2.颜色视觉(辨色力):★

? (1)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 (2)辨别方法:配对、指认、命名 ? (3)怎样提高辨色能力? ? A.提供丰富的颜色环境 ? B.教会颜色名称 ? C.学习调配颜色

? (二)注意色弱和色盲儿童 ? 1.色弱: ?

2.色盲: ? 二、听觉

? (一)听觉的发生、发展

?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

音质等特性的感觉 ? ①对母亲的声音的感知 ? ②对母语的感知 ? ③对音乐的感知 ?

? (二)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通过

训练提高听力(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 ?

? (三)注意幼儿的“重听”现象 ? 三、触觉

? (一)触觉的发生

?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

的感觉

? 新生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

脚掌、前额、眼睑及手指 ? 痛觉:具有保护意义 ? (二)触觉的发展 ?

? 婴幼儿的触觉探索活动有两种探索

形式:

? 1.口腔探索:本能的“吸吮活动” ? 2.手的探索:经历以下阶段 ? (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 (2)视触协调阶段

? (3)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小肌肉

动作)

? 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触觉发展 ? 四、味觉和嗅觉

? 1.味觉生来就有,防止婴幼儿的偏

食(咸、甜)

? 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锐,不同味觉

刺激引起不同的味觉反应。新生儿偏爱甜味。实验中,对出生2—5天的婴儿分别以5%、10%、15%的蔗糖溶液,结果给以15%溶液的婴儿吸吮时间最长、吮吸速度放慢、吮吸间隔最短。似乎他们在品尝和享用这份糖水。

? 2.嗅觉具有发现危险,保护自身的

作用

? 新生儿出生后一天内,用棉球蘸氨、

薄荷和醋酸等散发气味的溶液,接近婴儿鼻孔,婴儿即出现呼吸变化、全身运动、踢腿等不同反应。而且对不同嗅觉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明显对不良嗅刺激产生躲避行为。

?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 一、空间知觉

? 何谓空间知觉?(P108页)空间知

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臵,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 广义的空间知觉:形状、大小、部

分与整体的关系

? 狭义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

知觉

? (一)方位知觉 ?

? 1.方位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特性

和自己在空间所处位臵的知觉。 ? 如:上下、前后、左右、东、西、

南、北的辨别。 ?

? 2.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 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对左

右方位的辨别逐渐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 ?

? 3.幼儿教师为何要做“镜面示范”?

? (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 1.深度知觉: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

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 ? 2.吉布森、沃克(Gibson,1960)的

“视觉悬崖”装臵:★ ?

? 深度知觉是如何获得的? ? 经验

? 埃莉诺?J?吉布森 Eleanor Gibson

(1910- )

?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婴儿

的知觉发展、儿童阅读技巧发展和动物行为的研究。她提出的“差别理论”(Differentiation theory)和

发明的用来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工具――“视崖”十分著名。

?

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xx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xx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xx年,应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邀请来北京讲学。

? 詹姆斯.吉布森( James Jerome Gibson1904.01.27—1979.11.11) ? 专长知觉心理学研究,创立了生态光学理论。

?

1949 年受聘于康奈尔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心理学系主任直至 1972 退休。著作《视觉世界的知觉》(1950).19xx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 二、物体知觉

? 物体知觉:对物体自身的空间属性的知觉

? (一)形状知觉

?

1.形状知觉:对物体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是视觉、动觉、触觉的协同活动。

? 2.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

第一,形状辨别能力不断增强,辨别明显不同物体—近似物体;(粗略-精确)

? 第二,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名称;

?

第三,将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立体图形)

? (二)大小知觉 :恒常性 ? 三、时间知觉

? 1.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速度和顺序性的知觉(P116) ?

? 2.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P116) ?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年龄呈正相关,及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直觉和理解

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

(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 3.如何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 ? ★五、观察力 ?

?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

? 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 1.观察的目的性:三级注意水平 ? “谁丢了手套”—小班、中班、大班

? 2.观察的持续性:明确要求 ? 3-4岁:6’8’’ ? 5岁:7’6’’ ? 6岁:12’3’’ ? 3.观察的概括性

? “小孩与狗”“猫和老鼠” ? 4.观察的细致性: ? (二)观察力的培养 ? 1.明确观察目的 ? 2.培养观察兴趣

? (1)活的、动的东西; ? (2)色彩鲜艳;

? (3)大而清晰地物体 ? (4)新奇、没见过的事物 ?

? 注意观察;多提问

? 3.教会观察方法(例如:动、植物) ? 上--下,左-- 右,外--里 ? 第四节 感知觉规律的运用 ?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

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器)对一定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 ?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研究证明,弱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

视觉的颜色感受性,而强烈的噪音,可使视觉的差别感受性显著降低。 ?

一般说来,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 (三)感觉对比 ?

? 1.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2.对比的种类:

? 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 “鹤立鸡群” “月明星稀” ? 吃完甜的吃酸,会感觉更酸 ? (四)感觉敏感化:

? 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

? (1)感觉的补偿作用:盲人、聋哑人 ? (2)特殊训练: ? 二、知觉规律

? (一)知觉的整体性

?

人在知觉事物时,最终认识到的不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而是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 视知觉的整体性:

? 1.知觉对象在空间、时间上接近; ? 2.大小、形状相似;

?

3.连续、对称、闭合等特点时,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 (二)知觉的选择性

?

1.周围的事物多种多样,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总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称为~~。 ?

?

2.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互转换

?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条件 ?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越容易区别;反之愈难; ? (2)对象各部分的组合:相似组合和接近组合;

?

(3)对象的运动变化:安静的背景上

?????? ? ? ? ? ? ? ? ? ? ?

运动的刺激物成为知觉对象 (三)知觉的理解性: 过去经验: 语词: “公鸡” (四)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而知觉对象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即~~ 煤是黑的,雪是白的,太阳一样大 复习思考题 视敏度、辨色力、“视觉悬崖”装臵、观察力 1.试述学前儿童视觉、听觉的发展特点,谈谈如何提高幼儿的视敏度和辨色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形状知觉的发展特点。 3.观察力是什么?幼儿的观察如何表现?怎样提高观察水平? 4.了解感觉规律、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推荐: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发展的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正文开始gtgt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我所学到的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

发展心理学心得

发展心理学心得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发展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这不仅是一堂给父母的养育课程还是给老师的教育锦囊更是给学生们的成长指南它给了我日后的生活很大的启发我刚刚接触这堂课...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发展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2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本...

发展心理学简史小结

发展心理学简史小结林崇德科学儿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WPreyer1882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霍尔Shall19xx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皮亚杰189619xx维果斯基189619xx最先研究个体生命全...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发展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2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

学习网心得

20xx0409939会计学基础58课时经贸知识英语57课时国际市场营销43课时网络营销模拟49课时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64课时西方财务会计45课时高级财务会计47课时高级审计学48课时成本会计42课时法学类律师...

学习早期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03岁幼儿早期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学习了03岁幼儿早期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较深刻有以下几点一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幼儿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

哪里学习心理学 感受心理学的神奇

学习心理学成为心理咨询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那么哪里学习心理学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想要学到真正的咨询技能以及心理疗法选择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是关键目前人保部授权培训的机构是华夏心理十年培养了近...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得

黔东南州十二五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小资生活20xx年12月9日我怀着激情乘着冬风带着一份惊喜意外和少许的纠结踏上了参加黔东南州教育局在凯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举办的黔东南州十二五第二期中小学教...

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

发展对象培训班学习心得双辽市第一中学栾宇20xx年9月11日至9月13日我光荣的参加了双辽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学习在班上接受了专家的党课辅导观看了有关中国共 产 党性质的教育录像学习了中国共 产 党的指...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