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4.4.27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装订顺序(APA格式)

(注:此格式用于文学、翻译方向之外的所有论文)

1. 毕业论文封面(汉语)

2. 毕业论文首页 (英语)

3. 致谢(英文)

4.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5. 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6. 目录

7. 正文

8. 尾注(可选)

9. 参考文献(英语文献在前,汉语文献在后)

10. 附录(可选)

附:论文模板(模板内容仅供参考,毕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学号:

使用情况调查

系 名 称: 外 语 系 专 业 名 称: 年 级: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08 年 5 月 日

The Use of Linking Adverbials by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

A Thesis Submitted

to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By

Liu Hiatao

Supervisor:Li Qingdong

May 5, 2008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enthusiasm, which have been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to complete the current paper. ?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无论在口语还是在写作中,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连接副词的使用上都有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多使用的倾向。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连接副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母

(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linking adverbials in writing and speaking, and give an impersonal description about the non-nativeness that the learners demonstrate in the use of linking adverbials.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have shown an overall overusing tendency in using linking adverbials in their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ing to Chinese EFL learners’ use of linking adverbials are multifold, such as mother tongue transfer, pedagogical instructions, stylistic awareness, semantic understanding, pragmatic considerations.

Times New Roman

五号 粗体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Acknowledge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 Motivations and Objectiv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Tw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hild Language Learning. . . . . . . . . . . 5

2.1 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 A Selective Review of Child Learn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3 Child Language Learn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2.3.1 Child First Language Develop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2.3.2 Chil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3.3 Chil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4 Summary of Key Learning Principl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Chapter Three Some Critical Issues in Primary EFL Instruction in Chinese Context. . . . . . . . . . .25

3.1 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3.2 The Debate about the Inclusion of English in the Primary Curriculum. . . .25

3.3 The Contents of Primary English Curriculum.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4 Approaches to Primary Instr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3.5 Assessment in Primary English Curriculu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 A Survey Stud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4.1 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4.2 The Survey Backgrou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4.3 Subjec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4.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5.1 Introduc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5.2 The Overview of Primary EFL Program in Henan Province. . . . . . . . . . . .45

5.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 . . . . . .52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6.1 Major Findings and Contribution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6.2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Appendix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3 Bibliograph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全文每段首行缩

Times New

Roman, 小

四号,粗体 进3-5个字符 Times New Roman 三号,粗体,居中 1school in the U.S.A.1, and of primary school French in Britain, and similar developments in other countries were part of a widespread search for ways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education by taking into account into timetable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Stern, 1983, 363). The past decade has see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for young learners. In many African and Asian countries, primary children have long been taught French or English as for their use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Times New Roman

1.2 Motivations and Objectives 五号,1.5倍行距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2.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Dcgnqzg纯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Altenberg, B. (1984). Causal Linking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Studia Linguistica, 38 (pp. 20-69).

Halliday, M. A. K., & Husan, R. (1988).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Edward

Arnorld.

Halliday, M. A. K., & Husan, R. (1970).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In Lyons

(Ed.), Peguin Books (pp. 221-224).

Hatch, E. (1992). Discours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rk, R. et al (1972).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罗瑞球. (2002). 英语习语翻译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3).

徐其画 & 王乃文. (1989). 实用英译汉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慧中(主编). (2002).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冯庆华. (2002).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张培基等

(以上格式分别为“期刊文章”、“两位作者”、“编集著作”、“单一作者”、“多个作者”等的英文书目格式,及“期刊文章”、“两位作者”、“编集著作”、“单一作者”、“多个作者”等的中文书目格式)

封底

(此部分不编入页码,且不写入任何内容)


第二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专科英语毕业论文格式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专科英语毕业论文格式

对人性最透彻的了解

——浅析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的背景。奥斯丁生活在英国摄政王的反动统治时期,将一生都献给了写作生涯。其次,对作品进行了介绍。《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早期作品。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幽默的措词、精巧的构思使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深度。第二,分析文章中的反讽手法。本文通过引用查理德·辛卜逊等人对奥斯丁及其作品的评论,从而说明奥斯丁小说的显著特征——反讽。它是深深扎根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中,是其思想和艺术的产物。第三,对本内特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分析描述。尤其是主人公二姑娘伊丽莎白在爱情问题上有着独立的见解,她认为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通过她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第四,崇高人格美的追求。小说从不同人物、不同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着力表现了伊丽莎白的性格美,她的性格美主要突出表现为不委曲求全、追求真正感情,拒绝不合适的婚姻。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傲慢与偏见》的重要性,从中得出了我们应该对人性进行透彻的了解。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偏见人性反讽提供更多英语毕业论文范文及论文辅导服务

ingHumanityUnderstandUnderstandingPenetratingly

AnAnalysisofJaneAusten’sPrideand————AnAnalysisusten’

Prejudice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introducestheauthorandherarticle.AustenlivesinreactionarycontroltimeofPrinceregent’sinEngland.Shedoesn’thaveamarriageforherlifetime,anddevotherlifetothecourseofwriting.ThenthearticledescribestheworkPrideandPrejudiceisAusten'searlywork.Notonlydoesithavetheprofoundideologicalcontent,butthehumorouswords,theexquisiteideaalsoenablestheworktoachievethehighestdepthofart.Second,analyzingthestoryinthearticle.ByquotingRichardSimpson’sandsomeotherpeople’scommentsaboutAustenandherworks,thisarticlestatestheremarkablecharacteristicofAusten’snovels,whichtakesrootinthewriter’screationcharacterandistheintegratedproductofthoughtandart.Third,thearticledescribesBennet’sfivedaughterstreatedmaritalindifferentmanners.TheleadingcharacterElizabethhasindependentopinionaboutlove.Shethinksthatsinceresentimentbetweenthemaleandfemaleisthemaritalcornerstone.Sheopposestomarryforgettingmoney,alsoopposestomarrylikechild'splay.ThroughherdifferentattitudestowhichDarcyproposestohersseveraltimes,thefemalepursuingindependentpersonalityandtheequalrightsarereflected.

Fourth,pursuingtheloftycharmofpersonality.Thenovelshowsdifferentcharactersofdifferentpeoplefromdifferentaspects,thenovelshowsthereadersdifferentpersonalitiesandfocusesonshowingElizabeth’scharmofpersonalitywhichprojectinglydisplaynotcompromisingoutofconsiderationforthegeneralinterest,pursuingthetrueloveandrefusingtheunsuitedmarriage.Finally,thearticlehasasummarywhichtellsustheimportanceofPrideandPrejudice,andweshouldunderstandhumanitypenetratingly.

:JaneAustenKeyWordsWords:prideprejudice

目录humanityirony

一、引言………………………………………………………………………………1

二、作者作品介绍…………………………………………………………………1

三、反讽手法………………………………………………………………………3

四、婚姻态度………………………………………………………………………5

五、人格美的要求…………………………………………………………………8

六、结论……………………………………………………………………………9

谢辞………………………………………………………………………………11参考文献…………………………………………………………………………

一、引言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着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当然,有许多光彩熠熠的爱情小说都为我们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爱情的遭遇。它们描写了这种纯洁高尚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遭到考验,或是伤心的结局,或是历尽磨难后的得成功。但是他们似乎都没有写出爱情那真正复杂的境界。当社会提供了新的条件,心理素质随之变化,感情、思想、哲理意识都有了不同的内涵。在爱情小说中,自觉地认识爱情不再是孤立的单纯的感情。而把这个爱情境界作为爱情小说的新课题的,可以说,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在英国的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准确而深入地反映了爱情的社会本质与心理本质。还指出,岩石的外在世界与隐秘的内心世界不但是爱情成长的土壤,也更始它的制约。爱情绝不可能在想象中产生和成长。不承认现实世界的制约,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同时她也指出,婚姻并不意味着爱情的胜利。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可以没有爱情的外壳,不一定是爱情的幸福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清醒地认识到了爱情的内心世界,他(她)们的相互追求、探索、吸引是如此真切动人,而他(她)们同样更清醒地意识到那不可违背的现实世界,从而形成他们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九七五年英国出版的《简.奥斯丁》一书中说:“甚至在一百六十年以后,它们(指奥斯丁的小说——笔者)仍然为大多数读者提供阅读的最高享受。”[1]这样的评论虽不无夸张,但也说明她对后者的影响是不小的。

二、作者作品介绍

奥斯丁处在英国摄政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的反动统治时期。她的创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摄政王要奥斯丁写一部有关一位往来于城市和乡村的牧师的小说,奥斯丁认为不熟悉那样的人和生活没有答应。她说:“我必须忠于我自己的风格,走我自

1

己的路。如果这样子我不能成功的话,我相信走其他任何的路我一定更会全然失败的。”[2]英国评论家鲁宾斯坦因在《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一书中说简.奥斯丁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将她与乔治.艾略特、伍尔夫等女性作家等量齐观,足见其在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地位。“她的小说语言讲究,幽默、讽刺、诙谐——这在女性作家中并不多见。”[3]她爱写她所熟悉的闭塞停滞的农村,写悠闲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她的创作受十八世纪理查逊《帕美拉》的影响较深,热衷于写‘理智与情感’相统一的‘家里的天使’型贵族女性。在她看来,社会等级是重要的,有贫富之分,也是很自然的,结婚是女人的本份,只要以爱情做前提和以一定的经济做后盾就行。”

[4]

奥斯丁一辈子没有结婚,她将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写作。她在十六岁以前便开始写作,仅为娱乐家人之用。《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这时才署上了作者的真名,人们才知道她的简单身世。这些作品往往用诙谐戏谑的戏剧手法,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主题,写出一些平常故事,给我们勾画出资产阶级社会初期,封建保守势力还很顽固的乡村生活场景。书中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她只把目光集中于一个乡下村庄三四户人家的事情。

奥斯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以严肃的态度进行写作,她的作品绽开了现实主义早春的花朵,迎来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灿烂的春天。在英国文学史上,她是有功绩的。“奥斯丁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她对人世、人性的准确把握,以及言语行为与判断意义和反映真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5]她明白的提出了爱情现实所具备的两个世界,直接批判了那种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处于平衡、不完整的心态,而且明智的支出如何去调整这两者的关系.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具有写作特色的代表作。它是奥斯丁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本人最喜爱的作品,她说这部作品是她的宝贝儿。当时妇女处在无权地位,中产阶级好把爱情和婚姻问题看作是唯一的出路。“作者虽然没有反映出她那个时代的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然而她的强烈的阶级意识却通过这

2

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充分地表现了出来。”[6]她对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和资产阶级的买卖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奥斯丁肯定人,特别是妇女,具有追求快乐和实现圆满人性的权利.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利,表现了进步思想。她以幽默戏谑的笔调,精心描绘中产阶级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给我们如置身其境的感受。

作品结构匀称,其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展示了奥斯丁的写作天赋。“《傲慢与偏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正如同时代著名诗人司各特所言:‘我至少是第三遍,重读了奥斯丁小姐的大手笔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在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琐事、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这位姑娘很有才能。这种才能是我所遇到的最令我感到赏心悦目的。若是写一些虚张声势的文章,我可以和一般人一样动动笔。可是要我以这样细腻的笔触,把那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这确是我力不能及的。”[7]这部小说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针见血、让人回味无穷的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使故事在轻松的喜剧风格达到相当深度的艺术深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十九世纪乃至许多现代作家都从不同程度上吸取了《傲慢与偏见》在描绘手法和讽刺笔调方面的营养,同时这本书也成为当时知识妇女的闺中密友,对于帮助她们形成健康进步的爱情观起了积极的作用,这部小说还多次被编为戏剧、电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8]

三、反讽手法

反讽是由评论家理查德·辛卜逊在1870年最早提出来的。他在对奥斯丁·李《简·奥斯丁回忆录》的评论文章里,初步把奥斯丁视为一位反讽统摄创作的作家。他细致的分析了奥斯丁笔下的“傻瓜”类型的人物塑造,以此“检验”了“她的创作态度”说明了“她作为一位幽默家”的风格。[9]由于他开拓了“反讽”批评的新视角,也使关于奥斯丁的反讽评论出现了复杂性和多义性。D﹒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1939)和莱昂奈尔·特里林的《曼斯菲尔德庄园》(1955)是其中出色的代表作。两者都深入地探讨了奥斯丁如何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评价生活。哈丁的文章从心学的角度分析

3

了奥斯丁的语言现象,呈现了一个“以无比轻快的笔触揭示生活在她周围的那些人身上可笑而又可爱的怪癖和缺点”的“讽刺家”奥斯丁,认为她的嘲讽“目的是要找到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维持精神的方式”和“洁身自好的方式”。[10]特里林则从文化的角度挖掘奥斯丁反讽所蕴含的现代意识,论证了“奥斯丁的反讽主要不是表现为一种语调,而是表现为一种理解的方式”,不是哈丁所说的那种“洁身自好的”、“道德上的超脱”,“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参加到生活之中”,从而为我们揭示了“精神生活的变迁”。

[11]

奥斯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讽刺的对象,而从不关注时代巨变或是社会纷争。这一点曾经引起很多评论家的非议,但正因为她将她所熟悉的生活用精雕细琢式的写作技巧表达出来,才显示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可能一本正经地坐下来去写一部一本正经的浪漫题材的作品。假如我必须这么做,为了不至于使我轻看自己或轻看别的什么人,我相信在写完第一章之前我会上吊自杀。我必须保持我自己的写作风格。”奥斯丁还善于挖掘人物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用委婉而优美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喜剧情调,奥斯丁用她那高超的智慧和幽默感对各种丑恶现象进行无情讽刺。措词的幽默、构思的精巧都使这本书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深度。

事实的确如此,奥斯丁对其笔下种种不为人所自知的可笑、“反常”现象,总是如实描述,不做断然直接的价值判断。既展示它们的谬误可笑,又把它们视为生活的必实事的确如此,奥斯丁对其笔下种种不为人所自知的可笑、“反常”现象,然,让它们活在现实面前得到一定矫正,或为人们所认识、理解。如《傲慢与偏见》中,几乎人人都受到嘲讽,但到头来,人人也都各得其所;达西和伊丽莎白克服了“傲慢”与“偏见”,终成眷属,本内特太太随了嫁女的心愿,柯林斯也得到了夏绿蒂,韦翰娶走了丽迪亚,咖苔琳夫人“还是屈尊到彭泊里拜访”。[12]人人都经历了一场内心的或内心与现实的冲突风波,而结果,即使毛病依然,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共处。这表明,奥斯丁心目中的现实是一个充满矛盾又不乏和谐与希望的世界。

《傲慢与偏见》这个关于五个女儿出嫁的故事能够远远超脱通俗小说的格调而具

4

有吸引人的思想、艺术力量,归根结蒂在于弥漫全书的反讽的基调,这是奥斯丁陛下喜剧性的精髓。

这个反讽不仅见于个别人物的喜剧性格(如本内特太太与柯林斯牧师),你仅见于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也不是完全依赖于作者揶揄讽刺的语调,而是融汇在整个故事的构思里,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在《傲慢与偏见》的艺术世界里,生活总是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些,使人们意外地碰壁。“天地间有多少事情是在你的哲学之外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难道一定是悲剧的命运吗?奥斯丁就做了喜剧性的处理。

四、婚姻态度

奥斯丁笔下的爱情最终是和谐的,但它又一个历程。《傲慢与偏见》与其说是五个姑娘的婚嫁史,无宁说是一个姑娘认识爱情的历程。小说有层次地展开各种事件的发生与它们在伊丽莎白心中引起的思考与认识。它们并非戏剧性或公式化地显现,而是像生活中那样若可理解有不可理解,若可捉摸又捉摸不定那样,全靠伊丽莎白用自己的心智去认识它们的本质和内涵。伊丽莎白在一个聪明洒脱而疏懒、随便的父亲及一个心智低下、缺乏教养的母亲抚育下,是个受过中等教育的少女,对于恋爱婚姻像向所有的少女那样充满幸福的幻想。然而幸福是什么?在她心中是模糊的。她不像夏洛蒂那样老成,善于经营自己的前程。但也绝不像吉英那样地相信哪里都有幸福。她只是明白自己绝不能以财产作为婚嫁的标准,而宁可去爱一个没有恒产、身份不高、然而风流俊雅的人。这正是她最早对爱情的内心世界于外在世界的认识。然而事实在她面前揭开了爱情现实世界的帷幕。

本内特家的五位姑娘虽然说是亲姐妹,但她们的面貌、思想、性格、感情、为人处世和教养习性却各不相同。大姐吉英最漂亮,心地又特别善良,被誉为典型的英国姑娘。她头脑清醒,性情温柔,在婚姻问题上坚持这样的观点:什么事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在一次舞会上她与彬格莱相识,两人一见倾心,彼此相爱。

5

彬格莱先生的社会地位和财产也正是吉英的婚姻所必需的。但是彬格莱的好朋友达西却因为吉英家门户的低微,有一些被贵族地主看来不体面的资产阶级亲戚——律师、商人,母亲和三个妹妹的言行举止不成体统,有失身份,而极力要拆散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彬格莱的姐妹虽然表面上对吉英很好,实则虚情假意。她们也劝彬格莱不辞而别地到伦敦去。她们别有用心地要彬格莱去娶达西的妹妹。吉英默默忍受与彬格莱失恋的痛苦。后来,由于二妹伊丽莎白的努力,达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周密安排,才又把彬格莱带到本内特家中。这对恋人又重归于好。

本书的主人公二姑娘伊丽莎白是爸爸的宠儿。“倒是丽琪(伊丽莎白的乳名)比

⑽她那几个姐妹还有点伶俐劲儿。”我们很容易看出本内特先生确实是最喜欢伊丽莎白

的。她虽不及吉英标致,但那秋水盈盈的眼睛也具有迷人的魅力。她机智聪敏,生气勃勃,有胆识,有远见,善于分析问题。她不畏人言,我行我素,在追求美好真诚的感情时好不退缩。伊丽莎白认为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凭着自己的聪明、多才和大方博得了所瞩目的男子达西的倾心相爱。凭着她并不高贵的出身,并不完美的外貌及其并不丰厚的财产,却击败了出身高贵、美丽而嫁妆丰厚的彬格莱小姐,而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她是小说的灵魂,她以她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其他人物的愚蠢之处,以及其他人物难以觉察的细节。但她绝非作者笔下完善的人,她虽有过人之处,但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她也有自己的弱点,那便是虚荣和偏见。正是这些弱点使她一度成为蠢人。

伊丽莎白有着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自尊心和清高思想,对达西出身显贵的傲慢态度有发自阶级本能的反感,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爱情,一方面是因为他傲慢,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已经爱上了达西的旧相识青年军官韦翰。韦翰表面看来风度翩翩,谈吐优雅,是女性很容易着迷的人物。他的父亲在世时曾给达西的父亲管过家产,韦翰和达西自小一同长大。达西的父亲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那样对待。但是韦翰利欲熏心,嗜酒放荡,曾贪图达西妹妹的家产而想拐骗她,后因达西及早发现而未得逞。所以他对达西怀恨在心,又在伊丽莎白面前讲了许多达西的坏话,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更深了。在达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时,

6

没想到伊丽莎白会说:“我还没有认识你一个月,就觉得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但后来她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达西真正爱她,更理解到达西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百分之百是一个最适合她的男人时,她采取了主动,运用时机,扭转了不利于自己的婚姻条件。从而胜利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出身贵族地主家庭的达西具有比较先进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他反对那种只会“装饰台桌,点缀屏风,编织钱袋”,做男人附属品的女人,他认为女子“应该多读书,长见识,有点真才实学”。他除了彭伯里庄园的产业外,每年还有一万英镑的收入,所以他自高自大,傲视一切。当身材魁梧、面貌清秀的达西先生在舞会上初次遇见伊丽莎白时,上层阶级的傲慢心理时他并未觉察到伊丽莎白的可爱之处。当时,他的好朋友彬格莱邀他共享跳舞的乐趣,却遭到了达西的拒绝,甚至当伊丽莎白被介绍给达西时,达西仍冷冷地说,“她还算可以,但是还没有标致到让我动心。”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了这对青年人之间的差距,这符合当时生活发展的正常逻辑。同时,这也为达西最终跨越现实的障碍,抛弃傲慢的初衷埋下了戏剧性的伏笔。

经过几个阶段的反复接触和试探,达西已经变得不顾一切。他冲破了门第偏见向伊丽莎白求婚,而伊丽莎白却拒绝达西成为她一生的舞伴,她的偏见达到了顶峰。于是,达西猝然离去。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慕是出自真心的。他时刻关心她的一家,千方百计地为她排忧解难。他成全了彬格莱和吉英的婚事;更重要的,他资助伊丽莎白最小的妹妹正式结婚。他做事有原则,为人正直,能够知错就改,这就使他能够克服个性中的弱点,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

如果说伊丽莎白代表了偏见,那么达西就代表了傲慢。而当他们都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在另一个境界里相遇时终于得到了几乎失之交臂的幸福。

第三个姑娘玛丽,相貌平平,性好虚荣,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中炫耀学识,弹琴唱歌,表现自己,以次来博得青年们的青睐。她后来与她的一个当职员的表兄结了婚。

最小的两个妹妹老四吉蒂和老五丽迪雅虽然都长得俊俏,但幼稚轻浮,娇纵放肆。

7

丽迪雅最受母亲的溺爱和怂恿,她以早早嫁人为生活唯一目的。她说:“我要是不能在二十三岁以前结婚,那多么丢脸啊。”所以,她整天忙于穿着打扮,卖弄风情。她最后选择了与没有财产,没有地位的韦翰结婚,上了他的当,与他私奔同居,丢尽了本内特一家人的脸。后来,达西出力帮忙,给了韦翰一笔钱,帮他找到了工作,他才肯与丽迪雅正式结婚。老四吉蒂则与达西的彭伯里庄园附近的一位牧师结了婚。

伊丽莎白的闺中密友,夏绿蒂的成就感就含有合理的动机。她确实完成了她的人生计划:“大凡一个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她明智地“拣”了一个丈夫——被伊丽莎白拒绝的柯林斯。对此她的解释是:“你知道我不是罗曼蒂克的人,我决不是那样的人。我只希望有一个舒舒服服的家。论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觉得跟他结了婚,也能获得幸福,并不下于一般纫结婚是所夸耀的那种幸福。”

这部小说中伊丽莎白、吉英等几位女性都在生活的全面体现中展示了她们如何对待爱情的,而她们那具有本身特点的个人表现却更使读者认为她们只是无数人中的一个。而这几个人的人生态度又都展示得如此丰富。她们对各方面制约作了各种努力的对应,她们的思想感情、认识乃至手段都惦记与个人的性格特征上。而这性格特征也决定了她们的成败。

五、人格美的追求

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在作者笔下表现为返璞归真、真挚热情的本质特征和一种清纯的人格美、精神美。

当然,作者并没有简单化地把人物写成“圆的”或“扁的”,而是放在现存关系的各种冲突中,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制约、环境的窒息,“每个人都自觉地充当邻居的密探”(奥斯丁日记),而使人物套在链条的交结点上。因为人,正如马克思所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作品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构成了人物性格乃至人格展现的场景。《傲慢与偏见》就尤其集中的表现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人格精神上。

8

《傲慢与偏见》这里表现了伊丽莎白的性格美。她的个性特征是聪明、活泼、机智幽默、自尊自爱、落落大方、真诚博爱、朝气勃勃,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她是作家认为“出现在文学中最可爱的人物”(日记)。伊丽莎白又是处在尴尬环境中的:她的美貌不足以打动男主人公的心,地位和财产也不能使她体面的结婚,而其家庭又麻烦不断,母亲可笑而庸俗,妹妹或浮躁或书呆子,父亲的财产又被远房亲戚继承。对她来说,结婚是最好的归宿。

伊丽莎白的人格美就突出表现为不委曲求全、追求真正感情,拒绝不合适婚姻。作为牧师的柯林斯,为了弥补本内特家财产被他继承的损失,就向本内特家的二小姐求婚。这意外之喜乐得本内特太太头痛病也消失了。克伊丽莎白除了拒绝之外别无办法,她的理由很简单“你不能是我幸福,我也不能使你幸福。”

第二次拒婚更是人格的闪光:求婚者无论地位、名望、长相都是上上之选,性格又没有特别可笑之外,尤其是“财产多的可以出入宫廷”。如果攀上这门亲,那就荣光无比,即可带动姐妹的婚姻,又可收到实惠。所以当男主人公达西鼓足勇气向她求婚时,心中早就以为女主人公会感恩戴德。谁知伊丽莎白在惊奇之余,“不曾有片刻的犹豫,断然拒绝,”并说了一番让大家吃惊的话:“你用尽一切办法也不能打动我的心,叫我接受你的求婚。像你这样的男人,那怕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嫁给你。”其原因是达西的傲慢使她反感,加之受了韦翰的骗,认为他缺乏同情心,无端毁人前途。她所具有的这种人格尊严,使她既不为金钱地位所动,又不因将被扫地出门而屈服。她寻求的是一种能使彼此理解而幸福的婚姻。所以,当达西克服了偏见与傲慢后,她与他真正地相互欣赏了。她又不顾各种压力去拥有爱情的春天。

六、结论

《傲慢与偏见》没有莎剧恢弘的气势,激昂的对白和广阔的历史背景,没有狄更斯的作品中激烈的阶级冲突,其嘲讽的言辞也不及斯威夫特言辞的辛辣,有的只是对人性弱点的温婉的讥讽。一切都是那样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女作家寓意于谈笑之间,

9

用她轻松、流畅、风趣的语言,以及她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如实而完整地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心态。她的笔触范围如此之狭窄,而它竟在这狭小的世界中渗透了爱情的事迹:外在世界的调整与内心世界的追求是爱情的合理内容。写出人们对爱情、婚姻、财产、地位的看法,让我们不禁为那股乡间吹来的清新气息所感染。细细品读之,其意境也深远,其人物也如生。

单纯的艺术形象具有无限的典型意义。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显示出它的典型性。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婚姻关系的描写所揭示的文化深层的激荡是英国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相妥协的两重性的反映。《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成功的小说立于世界名著之林,其思想意义和文学史的地位正在于此。提供更多英语毕业论文范文及论文辅导服务

参考文献

[1]邵散姆.简·布利安·奥斯丁[M].伦敦:伦敦出版社,1975:4.

[2]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伦敦:伦敦出版社,1907.

[3]刘琳,何英娇.世界文学5000年——鼓励真情的傲慢与偏见.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7:80.

[4]金元浦.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224.

[5]彭克撰.欧洲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85.

[6]茅于美.世界文学名著选评第二集——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158.

[7]方洲.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73.

[8]伍厚恺.外国文学名著速读[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1:47.

[9]RichardSimpson.“JaneAusten’sFools”inCriticsonIaneAusten.ed.JudithONell,GeorgeAllen&Unwin(Publishers)Ltd.[M].London:1979:15-18.

10

[10]D.W.Harding.TemperateLoathing[M].translatedbyXiangyu.accordingtoResearchofAusten.byZhuhong.Chinafederationofliteraryandartcircle.1985:85-104.

[11]利奥纳尔·特里林.曼斯菲尔德庄园[M].象愚,译.奥斯丁研究.朱虹.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社,1985:222-223.

11

更多相关推荐: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儿童英语词汇教学学生:王宇平指导老师:林玲教学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1,课题来源中国儿童英语词汇教学的提出是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以英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现代交际能力,…

英语毕业论文答辩问题小结

1.选题原因:由于我自己对经济方面比较感兴趣,而且特别喜欢IBM,所以就想写关于此方面的论文,但因为自己不是经济专业学生所以对经济知识只是肤浅了解。这次论文从选题、开题到成文全过程,得到导师邱志芳老师的悉心指导…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葛浩文在翻译莫言《酒国》结尾时对原文的删改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从《嘉莉妹妹》看德…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与范文参考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一、英语论文基本格式1、毕业论文结构包括:主标题、论文摘要、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注释、参考书目,注释统一用尾注。2、板式: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使用A4…

(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AnanalysisofAmericanRacismandBlackTraditionalCultureinTheBluestEye2《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

小学教育英语毕业论文

挖掘阅读素材,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阅读能力方面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关于论文结构和格式规范的有关问题请认真阅读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同时可查阅MLA格式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供查询用建议以本范文作为模板把自己论文的相应部分复制后以选择性粘贴无格式文本的方式粘贴到范文的相应...

英语毕业论文的范文

外语系论文的格式规范与范文装订线第1页以上为论文内容的格式要求其它排版和装订要求见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全文张燕兰范文AbstractSofarwiththerapiddev...

英语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20xx版)

宁德师范学院毕业论文专业应用英语指导教师王某某学生张三思学号20xx021142题目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11年月20日论文题目张三思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如大学英语教学英语专业教...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1选题及开题第七学期前两周完成学生在经过论文写作初步指导之后自行选题选题时请考虑以下因素1选题的难度适中对内容熟悉或有兴趣范围恰当切忌太大或太泛2题目力求新颖忌老生...

英语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xx0426095425作者不详开题报告下面是一篇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FunctionandApplicationo...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ABriefAnalysisofenglish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AbstractClassroomteachingisthemainwayforstuden...

英语毕业论文(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