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地理论文

时间:2024.4.27

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xx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xx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因温室效应,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已经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20xx年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 “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纵然世界各国仍旧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对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任官平强调,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2.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3.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4.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5.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6.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7.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8.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9.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其实,低碳生活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平时生活习惯稍微注意一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低碳”。


第二篇:低碳农业论文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研究

摘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低碳农业﹑低碳金融﹑低碳工业﹑低碳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20xx年12月,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自愿作出减排承诺:到20xx年,在20xx年的基础上削减碳排放40%~45%。随着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大量耗费资源、通过数量扩张实现增长的粗放式农村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的理念。“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低碳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而且有助于中国完成自愿减排的国际任务。

1 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其逻辑

低碳经济是直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英国能源白皮书首选提出并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它包括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低碳分配和低碳消费四个环节,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低碳化[1]。

中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而笔者认为低碳经济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低碳经济是以更多的经济产出为目

标的,而不是以单纯的减碳为目标。二是低碳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技术支持低碳经济且低碳经济倒逼技术发展。

2 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经济和能源结构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xx年的2270万吨碳增加到20xx年的5738万吨碳,年均增长3.36%,特别是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是诱发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对二氧化碳的增长“功不可没”,累计贡献了高达95%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3]。作为农业大国,应当逐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2.1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

中科院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会使中国20xx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较20xx年的5亿吨下降14%~23%.同时还应考虑到气候变暖为病虫害的扩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使病虫存活的范围更广,活跃时间更长。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的明显增

[4]大﹑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恶化,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根据古巴等国经验,低碳农业

是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威胁的唯一道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2.2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co2.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关联。绿色和平组织也指出:主要几个由农业引起的简介碳排放源,如粮食的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存储加工和销售粮食所盖的房子,处理农业和食品行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等进行了估算,算折合二氧化碳的话,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的17%~23%。现代农业的高能耗﹑高污染已被人们普遍认识,而低碳农业的发展可累计抵消掉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因此,低碳农业经济以最低的碳排放获得最大的收益。

2.3实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正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污染加剧﹑灾害频繁等严峻的问题,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严重;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的大量需求一时也难以改变,使得农业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更大。然而低碳农业经济恰好能化解这些矛盾。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农业土壤的碳储量和生物固氮,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

废弃的经济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压力,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好﹑结构优化﹑节能高效﹑循环利用的低碳农业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3 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是生产发展,农业发展又是生产发展的重点。农业低碳经济实现了高碳农业的低碳农业转变,是新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3.1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谈论低碳经济时多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讲得较少。其实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各行各业都应当探索。中国农科院农业与可持续研究所所长林而达认为:低碳农业较广义的生态农业的概念还广泛。低碳农业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农业生产,而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将低碳理念直入其中,全力打造有机生态农业。

3.1.1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实施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我们的主要发展模式有:

(1)立体循环模式 在种植业﹑养殖业之间通过相互利用彼此间的终端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种植业及林业生产上的落叶秸秆等进行加工作为饲料,畜粪处理后作为鱼类的饵料。如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实现作物之间的间作套种,在有限的的单位面积内充分利用水光热和气候等自然资源进行复合式生产。如此可实现一个在空间和时间的立体模式种植,达到农业良性循环和低碳经济。

(2)生态示范型 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特色名牌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形成农业生产﹑科研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基地。此种发展模式主要适合于城郊,以现代农业作为旅游主题﹑以科技研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于农业高校和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碳汇林建设 林业作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去年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在北京成立,广大新农村应把握良机,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以近自然林业思想理论为指导开展造林活动,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在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为了保护和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通过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直接固碳减排其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选择性[6]。

3.1.2休闲农业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注重自我感受到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由感性消费到理性消费、由一次性消费到循环消费、由普通消费到生态消费[7]。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形态。其实质在于利用独特的农业资源、乡村文化、民族风情等田园风光为游客创造休闲度假体验的活动空间,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极具低碳潜质的产业经营形态。

(1)与现代旅游相融合 它通过对民俗文化、农业景观和农家生活的综合开发,向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学习等产品。既解决了农业的转型问题,也拓展了旅游的新内涵。其基本属性是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三农特色资源,不断加大农业旅游业的集约程度,注重深度开发,供游客领略其他名胜地不能欣赏的大自然情趣。

(2)低碳经济特质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休闲农业发展本身就包含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及文化的意蕴。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的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3.1.3 有机农业

尽管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取得这些成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所取得的进步基本上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换来的,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基本特征,靠拼资源消耗以换取农业增长,这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已经危及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化学投入品和机器的副作用产生了有关新技术的各种严重问题。化肥和农药污染了我们的水和空气。农业化学品,包括激素和抗生素,在食物中的残留也许会导致癌症或基因损害。

食品质量方面也变得很差。我们的废物不是作为土壤的肥料循环使用而是任其污染我们的环境。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发展有机农业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还有剩余。但这一成果是通过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的大量使用和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取得的。有机农业开创了新的农业生产前景,尤其是在土壤肥力保持、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方面[8]。

这一时期我们的农业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且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的碳汇能力也大幅下降。环境组织绿色和平委托中国气候变化专家林而达教授编写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报告指出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库。有机农业进行土壤固碳可以抵消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5%。首先,有机农业不需要伐林垦荒,避免了耕地和泥炭地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次,有机农业无需使用化肥,主要通过间作和淡季耕种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来促进土壤肥力。因此有机农业是最为容易进行土壤固碳方式,在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3.2 低碳金融

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必须由传统像低碳转变。目前“低碳金融”还无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它是指提供金融服务,实施低碳理念,对节能减排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具体包括提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投融资、碳权贸易[9]。低碳金融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低碳金融正是资源环境保护的基本保证。

由调查显示,在“十一五”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保障的开支,虽有沼气的大量建设和节能家电大量使用,但在农业减排方面几乎没有资金投入。低碳金融对工业和城市的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较多,而涉足农村尤其是农业节能减排的资金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哪家银行涉足。在如此严峻的减排任务下,农村节能减排的资金就尤为重要。各级财政和县级银行资金要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符合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展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安排专项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减排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3.3低碳工业

现代工业化农业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农产品时,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平衡失调;二是加速资源衰退和缩减。此外,农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也将随集约化生产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农业资源越是紧缺,农业工业化程度越高,对这些问题越是不加以重视,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是突出。美国已将农业建筑业和采矿业列为生态环境的三大危险行业。

低碳经济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农业投入品、农业机械品制造与使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都与工业息息相关。农村中工业还由资源类得工业,如煤矿。低碳工业的迅速发展必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极大地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早日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农业和农村节能低碳的基本目标,显著提高化肥、农药、用水效率和畜牧、水产健康养殖水平;逐步淘汰一批高能耗的乡镇企业工艺和设备等;建立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

对于农村资源类企业而言,尤其是煤炭矿区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力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煤炭矿区及周边的环境压力特别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虽不成问题,但三农建设一直不乐观。空气质量差、农业得不到有效发展、大量山地塌陷等一些列问题成为当地政府的苦恼。通常这些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较为低下、数量较多、社会责任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地下大量的碳资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这一点经常被当地政府和人们忽视.因此在漫长的新农村建设中,要逐步建立碳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将碳资源(主要是瓦斯)转化为煤炭开采所需的电力,达到了既节能减排又降低生产成本的多赢局面。

3.4 低碳环境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良好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居环境。作为“低碳农业先进村”的江苏省河横村致力于推广生态良性循环与优化模式。家家户户都用上太阳能,开辟了小菜园、小楼与菜园,将城市与农村两种生活方式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低碳环境的建设必须着力于硬环境和软环境,做到双管齐下。

一是硬环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村容整洁,实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十二五”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以低碳理念为中心。应当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方面转化,主抓循环利用,普及农村沼气工程和清洁产品的使用。

二是软环境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各界培育低碳理念。通过召开

现场会议、农村干部和农民培训、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全农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施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彻底改变官员的农村发展理念,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目标。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绿色GDP取代传统GDP指标,让绿色GDP理念深入人心。

4 结论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应用和开发低碳技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他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由于农村和农业节能低碳工作面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因此我国新农村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进程中,必须把工业减排和生态保护建设放在同等的战略地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前提,利用低碳工业促进低碳农业的阔步前进,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低碳理念改造高碳产业基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农业的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低碳农业提升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入探索有机、生态农业的新路子。改善农村环境,植树造林,寻求既低碳又经济、既循环又经济得新路子,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科技管理研究,

2009,10:41–44.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8(3):79–87.

[3]李国志,李宗植.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2010,10:66–71.

[4]郑志勇,王林,王德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438–441.

[5]朱小雯.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 低碳农业应用兴起[EB/OL].[2009–10–13]. http:∥/cyzl/2290.html

[6] 赵媛媛,王薇.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在北京成立[EB/OL].[2010–01–26] http:∥xwzx/gnsz/gdxw/20100126/t20100126_20865297.html. [7] 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2010,10:38–39

[8] 单吉堏,有机农业发展的制度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9] 杨志,马玉荣,王梦友.中国低碳银行发展探索,广东社会科学,2011,01.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论文: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兴趣+爱好=超动力”---论兴趣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洞溪九年制学校卓志喜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接触丰富发展他…

高中地理论文:对高三地理教学的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对高三地理教学的思考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

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初中地理论文

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初中地理论文一、激发兴趣,为地理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初一年级上册的引言部分,本身其涉及的内容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兴趣。但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准确把握一些新信息,不注重对信息的挖…

初中地理论文: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地理:地理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的酵母,有了它,学生再不会昏昏欲睡,再不会被迫去学,不信你也来试试看!一、趣味导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

地理论文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高三地理田纪锋“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

旅游地理论文

威海,魅力之城王冰笛20xx级软件学院20xx012530摘要:威海市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三面环海。它美丽富饶,清爽的海风、翠绿的青山、金色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整洁的城市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组…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地理小论文写作单元课程设计

地理小论文写作单元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要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地理小论文是展示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实践中的成果展示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所获得体验和收获的的载体指导初中学生写作地理小论文是引导学生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地理学力形成和...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2]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论文提要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0xx年国际农业地理信息学术会议论文征集

CallforPapersDearthemajorityoftheteachersandstudents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groGeoinformaticsAgroGeoinfo...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本20xx年版

河保偏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三号黑体若有副标题则比标题字号小一号并前加即可其他同地理系本科三班王奋中小四号黑体指导教师张玉萍副教授小四号黑体与上面空一行摘要小四号黑体具体内容则为宋体五号XXXXXXXXXXXX...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课程理念...

地理论文(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