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总结

时间:2024.4.20

名词解释5个15分

1.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

2.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地籍档案为对象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称。

3.变更地籍调查 :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

4. 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5 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

6.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 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7. 宗地: 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8. 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载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9. 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 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10. 土地总登记: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 )

1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或图斑)为核心实体,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

12. 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

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13. 农用地估价: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相对特定目的,在估价期日,农用地能够实现的价格,

通常有农用地的买卖、承包和转包估价、农用地抵押贷款估价等

14.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15.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填空选择30个30分

1.地籍制度:是国家对各项地籍工作所作的各种规范化的政策、法律规定,也是地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归宿是国家对各项地籍工作所作的各种规范化的政策、法律规定,也是地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归宿

2.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

3.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宗地

4.地籍调查包括:1.准备工作,2实地调查 3.内业作业4.验收检查

5.地籍调查分类:?按照调查的先后工作重点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按照时期与任务

分: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 ?按照调查的区域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6.变更地籍测量面积的原则:用新的精确度高的宗地面积取代旧的精度较低的面积值。

7.土地登记的程序:地籍调查 申请权属审核 注册登记 颁(换)发证书

8.地籍调查的核心:土地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9.不动产登记包括:总登记 初始登记 转移登记 变更登记 他项权利登记 注销登记

10.宗地号编号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1号开始顺序编号。

11.土地统计方法:(1)数学方法(2)比较方法(3)经济学的分析法

12.地籍变更种类:1不更改界址的变更情况2 更改界址的变更情况

13.地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等分定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 5.地籍档案管理

14.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界标

15.地籍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

16.地籍管理系统包括:地籍调查子系统、土地调查子系统、土地登记与统计子系统等组成

17.地籍可以划分为:初始地籍 变更地籍

18.土地统计的含义:土地统计资料 土地统计工作 土地统计科学

19.城镇宗地编号顺序:街道 街坊 宗地 界址点

简答5个30分

1、土地登记机关在何种情况下不予登记:1.土地权属有争议的;2.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3.未依法足额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税费的;4.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超过规定期限的; 5.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2、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1、数据采集功能2、图形处理功能3、制图功能4、属性数据的管理功能5、空间查询功能6、空间分析功能

3、变更地籍调查的作用:1、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保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2、逐步改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3、实现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同步于统一。4、形成系统的土地利用资料,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科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4、※简述我国土地登记制度的要点:1.登记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2.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3.采取实质审查主义4.登记具有公信力5.自我举证6.统一登记7.颁发土地证书

5、界址点编号的常用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统一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

编号

6、设置界址标志的作用:(1)保障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地籍测量;(2)界标是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3)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的实地检查;(4)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用地,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5)有利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7、土地总登记与初始登记的区别与联系:总登记是指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阶段性 区域性 集中性 初始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 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通常发生在土地总登记之后 初始登记具有经常性 初始登记具有分散性

8、地籍档案的特点:(一)地籍档案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样、保存分散的特点(二)地籍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三)地籍档案具有跨年度、形成周期长的特点(四)地籍档案具有动态性和现势性的特点(五)地籍档案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六)地籍档案具有与资料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特点(七)地籍档案具有越到基层数量越多工作量越大的特点

9、土地统计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客观反映分析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内在关系和运动过程 2. 全面性原则 在经济合理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反映统计对象3.敏感性原则 能比较敏感地反映统计分析对象的各种变化4.实用性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便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10、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的种类: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论述2两题 25分

1.联系实际谈谈地籍管理在各行业各部门的作用

地籍:依据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一)服务于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结构、比例、布局、现状、历史变迁 旧城区改造:拆迁对象的地价、成本、年期、面积(二)为土地管理服务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的不足、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耕地保护、利用结构优化开展土地利用的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监测、实行土地管制等(三)为征收土地税费服务为税收提供了信息保障国家土地税收的稳定、科学、及时、准确(四)为房地产管理及其它社会管理服务保

障房地产市场公安、消防、邮政国家、企业决策

2.学校以划拨方式办理土地登记的程序:1、申请2权属审核3、注册登记4、颁发证书

土地登记申请者申请土地登记时,应向土地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2)土地登记申请者的法定代表证明,本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4)土地附着物权属证明《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用地批准书》,新开大中型建设项目土地预登记文件,大中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征地勘测图件,原《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所获得的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其他证明文件。审核:30日内土地登记机关作出答复,依据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审查申请人的身份资格、土地权属来源是否合法,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注册登记:学校对土地登记结果未提出异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注册登记。最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该学校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及其作用:准备阶段 一、 方案准备二、组织准备 三、资料准备四、仪器及用品准备外业阶段 准备工作、室内判读(预判)、外业调绘、外业补测 内业阶段 土地面积汇总统计、图件绘制、报告编写、成果汇总 成果验收

归档阶段

4宗地草图的定义及内容: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对宗地的原始描述。内容:本宗地号和门牌号、相邻宗地号和门牌号、本宗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及建筑物边长;界址点的几何条件(界址点线的走向);指北线、丈量者、丈量日期等。要求:要实地绘制;用概略比例尺;数据精确;注记规范


第二篇:地籍管理与测量总结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总结

第一章 土地与土地资源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概念、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土地的功能、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意义下土地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层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在这个概念中把土地看作自然历史综合体,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人类活动成果等七个构成要素组成。其中:气候是指农业气候;地貌是指地表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水文是指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岩石是指地表岩石;植被是指地面植物覆盖层;人类活动成果是指人类投入土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如,施肥、耕作、排灌、土地平整等)。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本的物的表现。

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是自然体、具有自然特性2)土地绝对数量(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自然地理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的资产性

土地的功能

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提供生产资料功能),4)景观功能,

5)储蓄投资增值功能

土地的作用

(1)土地是社会制度演变中的介质;(2)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3)土地是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我国土地资源特征

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较严重;2、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3、农业用地土壤环境恶化

1

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3、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4、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如何树立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

1)努力把握人类社会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平衡,有效协调人与地关系,实现人与人、代际之间及地区间的关系和谐。

2)努力实现对土地的索取和给予之间的平衡,对土地的索取不能超过其自然恢复的阈限。

3)对土地利用应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

4)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的观念,保护土地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把如何支配和使用土地上升到关系人类当代和后代的生存与福祉的高度来认识。

5)杜绝通过对土地与环境破坏性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现象。实现既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又可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协调发展。

如何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使有损土地和环境的投入要素使用量持续下降直至脱钩,以无公害、无污染的投入要素取而代之。

2)实行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改变环境治理的“事后战略”。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制度,贯彻“谁污染谁出资防治”的原则,将治理环境的费用由建设项目发起人承担。

3)将土地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土地资源与环境损失的代价由受益者承担,使利益与责任相统一,从而使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由政府对人口转变过程进行干预,根据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变化,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

5)消除愚昧和贫困。愚昧和贫困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动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逐步消除愚昧和贫困。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从那些方面入手

1)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的供求平衡,使各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要求在土地供给方面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废弃地,开发、利用海洋,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在土地需求方面,做

2

到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

2)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对建设用地、农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和质量及其变化,要建立规范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确定其可持续性的临界水平,环境变化的风险水平和不确定性,以便对出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

3)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要科学地评价土地的资产价值。建立土地资产核算制度,把土地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在进行成本—效益核算时,除将土地占用成本计入成本外,还应将因土地利用所造成的

第二章 土地管理

思考题

1、土地管理的定义。

2、如何理解土地管理的定义

3、如何理解土地管理的二重性?

4、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5、简述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6、我国土地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7、土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8、简述区位理论。

9、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10、现代管理要求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1、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12、土地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什么?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13、简述现代多用途地籍的概念与作用。

14、简述地籍管理的内容体系。

15、地籍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6、土地产权包括哪些权利?

17、试述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

18、试述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

19、试述我国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和客体。

20、简述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有哪些?

土地管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合理组织与监督土地利用,以及开发、整治、保护土地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

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宣传、贯彻、执行土地法令和法规。

? 我国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

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

3

(1)地籍管理。主要由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籍档案(信息)管理等项工作组成。地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土地权属管理。主要由土地权属的确立与变更、土地权属的监督管理、土地征用、土地划拨、土地出让、转让、抵押、租赁的管理等工作组成。土地权属管理是为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和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措施。

(3)土地利用管理。由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管理,土地利用监测管理等工作构成。土地利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利用的合理化,这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4)土地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产要求通过市场合理流动,土地市场是市场体系中基础性市场之一。

地籍管理与测量总结

土地管理内容体现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管理的四大内容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从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地籍管理和土地权属管理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地籍管理为其他三项管理工作提供有关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信息,以及土地权属状态的法律凭证,是搞好其他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土地管理的宏观管理职能

土地管理活动过程就是管理者行使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土地管理的宏观管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宏观调控等职能。且这些职能相互关联交叉,形成连续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

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指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等高科技数字化技术、系统工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土地调查、土地信息与土地评价等是土地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一项为土地管理提供土地面积、类型、质量、分布、价格和权属等资料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的涵义

现代多用途地籍是国家为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组织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所建立的记载土地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利用现状及附着物等的册簿和图件,是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基本信息的集合

地籍管理的内容

地籍管理的内容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中国现阶段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信息数据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地籍资料需求的增长,地籍管理的内容还将随之不断地变化和充实。

(1)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位置(界线、四至)、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为目的而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内容侧重面的不同,可分为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根据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农村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

(2)土地登记。是国家为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它项权利而依法进行的土地权属审核、登记和核发证书的一项法律制度。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主要登记国有

4

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经过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受法律保护。

(3)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类型和权属状况等进行的统计、汇总与分析,并为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土地统计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变化信息,准确及时地为政府提供可靠的数据,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4)土地分等。是在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条件,进一步确认各类土地的等级和基准地价的工作。土地分等定级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等地籍管理活动的历史纪录、文件、数据、图册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权属

土地权属,也称地权,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土地权属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思想意识等密切相关,是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安定的基础。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

主要包括土地的权利归属制度、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制度、土地登记制度、保护耕地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

(2)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国有土地所有权惟一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由国务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机关、组织、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因此,都无权擅自处置国有土地。

(3)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客体是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法律规定,我国国有土地包括:①城市市区的土地;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③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④依照宪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山岭、滩涂等土地。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农民集体分三种类型: 村农民集体。② 村内农民集体(村民小组)。③ 乡(镇)农民集体。

(3)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是指属于上述农民集体所有的一切土地,主要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原则上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不同获取方式分为划拨、出让、入股、租赁、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五种。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九条的规定,可以是任何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客体是国家依法提供给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承包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及依法取得承包经营权的其他

5

单位或个人;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符合立户条件的户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是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此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客体是上述使用权主体依法取得的包承地、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

第三章 土地调查概述

思考题

1、简述土地调查的概念

2、简述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土地调查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4、农村土地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5、城镇土地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6、基本农田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7、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8、简述农村、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

9、试述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

10、试述农村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与步骤。

11、试述城镇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与步骤。

12、我国运用较多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几种

13、试述土地利用分类的概念

14、试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基本框架。

土地调查的概念

土地调查是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国家、地区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而采取的一项技术、行政和法律措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调查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现阶段,我国土地调查分为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及相应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土地调查的目的

土地管理的目的在于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服务;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土地调查的意义

土地调查的意义在于,土地调查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生活影响极为深远。土地调查为加强土地调控,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真实的土地数据和科学依据。土地调查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尤其至关重要

调查目标

6

采用“3S”等先进技术方法,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有关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规范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各类土地数据;全面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实现土地登记全域覆盖,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形成权属清楚、地类明确、图数一致、数据可靠的土地利用信息成果,对土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为实施土地宏观调控、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开展村庄土地整理、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措施提供保障,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

土地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二、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1、数据成果

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2、图件成果

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基本农田分布图件。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土地权属界线图件、土地调查图集。

3、文字成果

综合报告:各级土地调查工作报告、土地调查技术报告、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4、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1、农村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围绕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调查区每一地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网路联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2、城镇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7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坐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调查工作程序

1、农村土地调的查程序与步骤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程序主要分为准备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外业地类调查阶段、内业阶段、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等阶段。其作业步骤可细分为:①准备工作;②正射影像图制作;③内业解译;④外业调查与核实;⑤外业调查成果检查验收;⑥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⑦数据库预检;⑧编写土地调查报告;⑨成果检查验收;⑩成果资料归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基本框架

1、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十二个,二级类五十七个。

2、一级类的设定:①依据土地利用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②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有关部门管理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③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它土地”。

3、二级类的设定: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具体细化。

第四章 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1万,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对行政辖区内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地域,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对城市近郊和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在完成1:1万比例尺调查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再采用1:2000等较大比例尺开展调查。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

1、农村土地调查的范围

农村土地调查覆盖完整的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依据《规程》规定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土地,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细化调查。

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

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充分利用已有权属调查成果,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查清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查清公路、铁路、河流的权属状况;查清其他地类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依法调处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争议,限定争议范围,维持现状。

3、农村土地地类调查的内容

采用内业-外业-内业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类调查。内业采用正射影像图(DOM),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等资料,制作调查工作底图;外业通过实地调查,按照实地现状对地类及其界线进行调绘,查清辖区内各级行政区域农村集体土地,及国有农、林、

8

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内业提取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并汇总形成辖区各级行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4、农村土地调查数学基础

? 调查比例尺:农村土地调查采用1:1万比例尺。

? 坐标系统: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

?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 投影带: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数据取位。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m?),保留一位小数。长度、面积的单位为米(m)或平方米(m?),保留一位小数。统计、汇总面积单位为亩,保留一位小数。

5、农村土地调查的基本技术方法

调绘是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调查的基本技术方法。这里的调绘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将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用规定线划、符号在调查底图上表示出来。二是将影像不清晰、或没有而又需要的地物,采用测量技术方法补测标绘在调查底图上。三是将地物的坐落、权属单位、地类编码、图斑编号、耕地的梯田或坡耕地类型、线状地物宽度、国有或集体权属性质、名称注记等的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土地调查手簿》上。调绘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作为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6、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时的宗地划分

①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土地为一宗地。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②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以及国有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分割时,应分别划分宗地。

③对于河流、铁路、公路等带状土地,如其过长或图形很复杂,可分段设定宗地。 ④有多个土地所有者共有的土地,如难以分清,可作共有宗地处理,但必须分清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

⑤有争议土地,且一时难以调处解决的,可将争议土地单独划“宗”,待争议调处后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7、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和地物补测等内容。

8、图斑定义。单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

9、图斑划分要求

(1)下列地块划分为图斑:①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等外围闭合界线形成的地块。②双线线状地物形成的地块。③被行政界线、土地权属界线或双线线状地物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④被分类界线、不同土地权属性质界线分割而成的地块。

(2)较大的林地、耕地图斑,可以以线状地物为界,划分为几个图斑。

(3)农村工矿用地面积大于2.25亩,内部有其它地类的,要分别将各种地类调

9

查上图。

第五章 城镇地籍调查

1、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内部和农村居民地非农建设用地的每宗土地,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开展的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确定的城镇范围相互衔接。

2、地籍调查的目的

通过地籍调查查清调查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状况,掌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用地方式(如划拨、出让等),建立准确、完整的地籍卡、册、图等地籍档案和城镇地籍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为地政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储备、土地登记、房地产市场管理等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实现城镇地籍调查成果与土地管理业务的衔接和资源共享,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城镇土地权属调查。指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依规定程序标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地类),填写地籍调查表。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点确认调查和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填写相应的调查表格,查清调查区内所有已登记土地、未登记已批准土地,及其它土地的状况。

4、地籍测绘。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宗地界址点测量,地籍要素的测绘,地籍图、宗地图的绘制,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及土地分类面积统计等。

5、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以调查形成的遥感影像、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土地权属调查成果为数据源,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将调查区内所有已登记土地、未登记已批准土地及其他土地状况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

4、初始地籍调查范围

依据城镇化程度不同,初始地籍调查分为城镇初始地籍调查和村庄初始地籍调查。城镇初始地籍调查的范围是: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的用地。村庄初始地籍调查的范围是:城镇郊区、集镇、村庄,国营农、林、牧、渔场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非农业建筑用地。

5、地籍调查单元

地籍调查的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称为共用宗地;大型权属单位用地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用地,或被道路、围墙等明显线状地物分割成单一地类的地块亦单独分宗。难以调处的争议地,以及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如河流、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应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不调查使用权人,仅调查地类。

6、数学基础

地籍调查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可或自行确定,尽可能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以利于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相衔接;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的选择,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1:2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计量单位采用,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2位小数;

2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保留1位小数。

10

7、初始地籍调查的程序

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调查程序主要包含调查准备、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文字报告、成果检查验收、资料归档等几个步骤,其作业流程如图5-1所示。

8、街道范围的确定、街坊划分

(1)街道确定。城镇土地调查街道范围一般以民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为准。对街道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应以最新的街道界线作为该街道划分街坊的控制界线。在准备好的初始地籍调查工作用图上,勾绘出划分街道的界线,再根据划分的街道,进行街坊的划分。

(2)街坊划分。街坊是指在街道界线控制范围内,由互通道路、河流、沟渠等线状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一般一个街坊范围控制在100宗地以内为宜。当自然街坊面积较小时,可将几个自然街坊划为一个地籍街坊;如果一个自然街坊面积较大、宗地数量较多时,也可将一个自然街坊分成多个地籍街坊。地籍街坊划分后,应编街坊号,街坊号的编制,应考虑其统一性。

9、地籍编号基本规则。地籍编号以区市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三级编号。编码形式为:XXXXXX—XXX—XXX—XXXX,其中第一段六位为区(市)编码;第二段三位编码为街道办事处编码;第三段三位编码为街坊编码,第四段四位编码为宗地编码。街坊编号、宗地编号均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开始顺序编排。

10、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其他土地使用者在本宗地拥有的权利,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的权利。主要包括地役权、地上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和土地抵押权等。他项权利又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1、界址调查程序与内容

(1)本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指界、认定界址点及界址线。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同时到现场指界、认定有困难(有纠纷的除外)的,可分别到现场指界、认定后送达另一方确认。

(2)界址认定后,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对认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界标,绘制宗地草图,勘丈界址边长及关系边长,并将界标种类、现场界址调查勘丈成果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并签字盖章。

第六、七、八、九章 地籍测量

1、地籍测量的具体工作内容

?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 (2) 界址点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 (5) 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

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测量工作。

2、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与要求

? 1)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

的比例尺大小基本无关。

11

? 2)地籍图根控制要为日常地籍管理服务,因此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

性标志。内业处理时,应有控制点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 3)点位密度要满足界址点测量需要。因此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

根导线。其密度一般比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 , 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设 100~200 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3、界址点又称地界点,是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 是确定宗地权属界线、位置、面积的重要标志。权属调查时,界址点由调查人员会同邻界各方指界人现场共同指界认定、设置界标,地籍测量时依据技术规程测定其地理坐标。

4、界址点坐标的作用在于对实地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人为或自然地移动或破坏,利用已有界址点坐标,通过测量放样的方法可恢复界址点原来的实地位置。

地籍管理与测量总结

6、解析法测量界址点坐标

解析法是一种利用待测界址点与已知点的几何关系,通过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测量手段获取角度和距离等观测数据,再按相应公式推算求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当要求界址点精度为±5cm时(即对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必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

7、地籍图是对土地表层自然空间中地籍所关心的各类要素地理位置的图式表示和描述,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地籍管理的专业用图件。地籍图通过宗地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表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必要的地形要素和数学要素。

8、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及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的分宗地籍图。是处理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也是土地证书附图的基本图件。

第十章 土地面积测算

1、土地面积测算是土地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它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土地面积测算包括行政管辖区、宗地、土地利用分类等面积的测算。概括起来,

12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

2、格点法

将方格网的每个交点绘成0.1mm或0.2mm直径的圆点。去掉互相垂直的平行线,则点值(每点代表图上的面积)就是1mm2;若相邻点子的距离为2mm,则点值就是4mm2。

见课件第十章图10-4中abcd为待测的图形,将格点求积板放在图上数出图内与图边线上的点子,则按下列公式可求出图形面积:

P=(N-1+L/2)D

式中:N为图形内的点子数;L为图形轮廓线上的点子数;D为点值。

从(第九章课件)图9-4中得出:N=11,L=2,设D=1mm2,则P=11.0mm2。

3、坐标法

通常一个地块的形状是一个任意多边形,其范围内可以是一个街道的土地,也可以是一个宗地或一个特定的地块。坐标法是指按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计算地块面积的方法。其坐标可以在野外直接实测得到,也可以是从已有地图上图解得到,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坐标的精度。

第十一章 变更地籍调查

13

更多相关推荐:
地籍管理工作总结

农九师国土资源局团结农场分局分局20xx年按照师国土资源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部署,团结农场国土资源分局地籍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师局20xx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核心,规范地籍管理各项业务,充分…

20xx年地籍科工作总结

20xx年地籍科工作总结一土地调查工作一20xx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20xx年度的土地变更土地变更地块面广量大国家审核严格造成土地变更难度大周期长国家卫星遥感监测提取20xx年度疑似变化图斑156块面积3008...

20xx年上半年地籍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地籍科工作总结上半年地籍科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地籍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全省地籍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狠抓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地籍管…

xx县地籍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XX县地籍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XX县县地籍管理工作,在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接领导和技术指导下,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情况(一)集体土地“三证”发放情况我县集体土地所…

地籍股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县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地籍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地籍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好城乡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落实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

20xx年上半年地籍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地籍股工作总结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地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为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土地执法检查等各项业务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组织实施土地调…

20xx年上半年地籍科工作总结

20xx年,我科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20xx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和我们科室与局里签定的各项岗位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化改…

农十三师国土资源20xx年上半年地籍管理工作总结

农十三师国土资源20xx年上半年地籍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在兵团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农十三师地籍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地籍基础业务建设为重点全面落...

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科工作总结

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科工作总结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管理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科室人员分工协作下依照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点和州国土资源局的统一安排基本完成了本科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一...

地籍测绘股20xx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地籍测绘股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20xx年11月15日一年来地籍测绘股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依法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汇报如...

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科工作总结

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科工作总结20xx上半年地籍规划管理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科室人员分工协作下依照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点和州国土资源局的统一安排基本完成了本科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一...

XX县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及长效机制执行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及长效机制执行情况工作汇报我局根据市局关于印发《XX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X国土资【20xx】69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

地籍管理工作总结(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