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第一章单元总结环境与环境保护

时间:2024.4.2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总结

【知识概览】

【思维激活】

1.  怎样认识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的发展

答案:

2.  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可持续伦理观是在环境伦理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石。而且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还必须改变不适宜的传统伦理观,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3.环境伦理观中的道德行为和缺德行为各有哪些?

答案:

4.怎样认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当然有些自然灾害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影响较小。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见下表:

5.为什么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

答案:地球表层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中。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对流不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小,即平流层距地面越近。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备课资料〗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易传则综合了庄子的“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说,强调人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传》)。其中的“先天”是指在自然变化未发生以前加以引导,而“后天”是指遵循自然的变化,尊重自然规律。总之,“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主张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简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绿色环保历年主题

  ●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 1975年 人类居住

  ●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 1982年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 1984年 沙漠化

  ●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 20##年 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 20##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 20##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 20##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 20##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 20##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 20##年 莫使旱地变荒漠

  ● 20##年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 20##年 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

  ● 20##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5年我国20##年中国CO2排放量为51亿吨,仅次于美国(5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3.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我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1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我国的农业来说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我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我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签字国。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分。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有CO2、甲烷(CH4)、氟利昂、03等。如下表所示: 

“山羊、发菜、甘草"是我国内蒙古和宁夏草原牧区的三大“杀手"

    内蒙古、宁夏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场资源退化,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大量放牧山羊、搂发菜、挖甘草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破坏草原植被、致使牧区草原严重退化和荒漠化的罪魁祸首。   

山羊不宜在牧区放养,因为山羊对草原是“一把刀子,四把小镐”。这是指山羊食草往往连根拔起,而四只羊蹄踩过的草地往往寸草难生,对草原破坏极为严重。另外,上述牧区搂发菜已成灾难,发菜是一种藻类,形如人发,故称发菜。这是草原地区特有的野生陆藻,可食用,因其同“发财’’谐音,常用作馈赠礼品。搂50克发菜要刨遍几公顷草地。近10年来,仅内蒙古牧区就有200万人来挖掘发菜,涉及草原面积1 000万公顷,其中400万公顷草原已经荒漠化,其余600万公顷正处在破坏过程之中。甘草是一种产自草原的中药材。内蒙古、宁夏牧区内外群众为采挖甘草,已使50%的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致使沙化严重。


第二篇: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由莲山课件提供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 资源全部免费

5.2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者不合理行为带来的环境问题。2.理解生态旅游的含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形成正确的旅游价值观念,做一个合格的旅游者。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旅游环境问题

1.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对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1)对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①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利于旅游区的②________建设。 1.生态旅游

(1)定义:具有保护⑥________________和维护⑦__________________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特点:认识自然、保护⑧________________。

(3)功能:⑨________、度假、⑩________、科考、?________和科普教育等。

2.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思维点击

1.对石刻、雕塑、壁画等人文景观,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2.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如何认识生态旅游?怎样做才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一、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1)做好环境立法,制定旅游开发中的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解决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3)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4)禁止计划或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包括对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建筑工程、游乐工程等。已经建成的这类工程项目,应当予以拆除。

(5)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即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业、娱乐等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6)增加环保经费。

(7)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典例剖析1 读下面的旅游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漫画所揭示的旅游中的不良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破坏宾馆设施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文物 ④随地乱扔果皮

B.①破坏文物 ②随地乱扔果皮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C.①破坏文物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随地乱扔果皮

D.①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②破坏宾馆设施 ③随地乱扔果皮 ④破坏文物

(2)图中旅游者的不良行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旅游者旅游时应遵守哪些旅游要求?

(3)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文明旅游可有可无,只要尽兴就好

答案 (1)C (2)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遵守法律法规,爱护旅游资源,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旅游安全。

(3)D

思路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针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分析即可。第(3)题,文明旅游十分必要,既可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变式训练1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读下面的漫画,图中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

A.旅游环境污染

B.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

①乱丢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②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 ③在有草地的地方,绕过草地继续观光 ④遵守旅游规则,有秩序地旅游观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区域开展旅游。有价值的自然区域包括有特殊生物学、生态价值或人文价值的区域。

2.要有利于旅游区的保护,这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

3.要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使当地人民的收入及就业机会增加。

4.要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知识。生态旅游必须把环境教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 资源全部免费

育放在首位,要创造一切条件对旅游者进行教育,通过旅游、观光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典例剖析2 国家旅游局将20xx年全国主题旅游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也日益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感知和认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旅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旅游的意义包括(多选)( )

A.加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

C.避免或减轻许多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灾害

D.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资源

(3)你认为真正的生态旅游应该是怎样的?

答案 (1)认识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

(2)ABCD

(3)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而且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应该以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为出发点来进行生态观赏、生态研究、生态保护和开发,从而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思路剖析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①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②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③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变式训练2 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③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④拓宽道路,发展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对点练习

考查点1 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③土地荒漠化 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行为不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A.旅游垃圾处理时变集中放在垃圾桶为分散丢弃到各角落

B.在公园采摘鲜花

C.驾驶快艇游览大明湖

D.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同时不要随意喂养它们

位于古“丝绸之路”、现“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敦煌莫高窟,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中外游客,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石窟的损坏极为严重,依据材料回答3~4题。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3.敦煌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保存较好,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

有关( )

A.地处高纬 B.气候寒冷 C.气候干旱 D.流水侵蚀

4.为保护文物古迹,敦煌莫高窟文物管理局对入洞游客人数作了限制,又限制停留时间,主要原因是( )

A.避免游客丢弃大量垃圾

B.为了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C.减少因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使珍贵的壁画受到损坏

D.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 考查点2 生态旅游

5.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不相符的是( )

A.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

B.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C

高二地理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D.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弃物应丢入垃圾箱,以确保土壤和水不受污染

思考(P76)

1.根据对图5.15、5.16、5.17和案例2的分析,游客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如由于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触摸等,使我国的三大石窟和北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京故宫的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游人踩踏使黄山和九寨沟的土壤板结、植被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由于游人过多也导致旅游废弃物排放量增加,如旅游垃圾、生活废水等,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如九寨沟的水体富营养化。按照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大致分三类,即直接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负面影响轻则损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降低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导致旅游经济下滑;重则造成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破坏,从而丧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2.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可行。故宫和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限制性措施可以减少人为的损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认为不可行。采取限制性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于游客数量减少,使旅游区保护和管理缺乏运转的资金,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另外,这样消极的限制性措施对存在经济条件差异的游客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意见和建议:对游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引导等等。

思考(P77)

1.劳务旅游关系即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建设,与旅游区建立的一种劳务旅游关系。即旅游者可以在旅游区通过付出劳务,赚取旅费,延长逗留时间,保护自然环境,且游览更多的地方;通过参加工作接触社会和普通民众,从而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维护当地人民生活。

2.珠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废弃物丢弃在冰川里,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性和难以消除性。

3.可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搜集这方面的材料,并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旅游环保意识和个人素质。

活动(P78)

设计本题,旨在通过设置专题讨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旅游环保意识。“诗意地栖居”说明人类生活的一种姿态、一种洒脱和对自然界的尊重之情,描绘了人地和谐发展共存的美妙情景,因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

基础梳理

①人文环境 ②文化 ③破坏 ④污染 ⑤正常社会秩序 ⑥自然环境 ⑦当地人民生活 ⑧生态环境 ⑨观光 ⑩休闲 ?探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险 ?自我行为

思维点击

1.最重要的是保护。 它们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一旦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

2.具有爱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并能主动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只要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

变式训练

1.(1)C (2)A [(1)由漫画中文物上刻满了字,体现了游客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2)在旅游活动中,乱丢废弃物,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白色垃圾;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这些都是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都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2.A [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建设宾馆、拓宽道路势必扩大旅游规模,导致旅游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对点练习

1.C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旅游者不良的消费行为可能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游客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旅游者的活动占据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必然对交通、生活物品等产生较大冲击。一般说来,旅游活动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2.D [垃圾应当集中到垃圾箱一起集中处理,公园中采摘鲜花会破坏公共资源,泛舟大明湖是一大旅游享受,但快艇会造成水污染。]

3.C 4.C [敦煌莫高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其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对游客数量和时间作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游客触摸、拍照、呼吸、汗水等对石窟小气候的影响,保护珍贵的壁画资源。]

5.B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点的。A选项可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D选项可减少土壤和水污染,C选项突出自然环境与接待设施的和谐。]

由莲山课件提供/ 资源全部免费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

高一地理期末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的判断1位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2在一定轨道上独立运转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3天体系统的层次4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34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较低奴隶社会封建...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高一地理第一章总结(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