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考试总结

时间:2024.4.27

妇科

月经病: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有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寒热时邪侵袭、情志因素、房事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

诊断:多以四诊收集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主要症状而命名。

辩证:着重月经的量、色、期、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症候,运用四诊八纲辩其脏腑、气血、经络的寒热虚实。

治疗原则: 1.重在治本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月经先期

定义:月经周期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病因病机:1.气虚 a脾气虚b肾气虚

2.血热a 阳盛血热b阴虚血热c肝郁血热

辨证论治:1.气虚证

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证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预防与调摄:1.节饮食2.调情志3.适劳逸4.节房事和节制生育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血寒(虚寒、实寒)、气滞

辨证论治: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病机:肝郁 肾虚

辨证论治: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

病因病机:气虚 血虚 血瘀

辩证论治: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5、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径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血瘀、痰湿

辩证论治 :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6、月经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径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

病因病机:气虚 血热 血瘀

辨证论治: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血热证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证---清热祛湿,化瘀止血---固经丸

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7、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 病因病机:肾阴虚 湿热 血瘀

辨证论治: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血瘀证---化瘀止血---逐淤止血汤

8、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病因病机:脾虚 肾虚 血热 血瘀

辩证论治:

1)出血期辩证论治

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

肾虚证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血热证

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滋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淤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2)止血后治疗

止血后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9、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

病因病机:气血虚弱 肾气亏虚 阴虚血燥 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

辩证论治:

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经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加淫羊藿、紫河车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附子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淤汤

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10、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或剧痛晕厥者,成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容则痛

气滞血瘀 寒凝血瘀 湿热瘀阻 气血虚弱 肾气亏虚

辩证论治: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而治本

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血---圣愈汤

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11、月经前后诸症: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

1)经行乳房胀痛:没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涨,或乳头涨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病因病机:根据部位时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肝气郁结 肝肾亏虚

辩证论治: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

2)经行头痛:每遇经期或行径前后,出现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 病因病机:肝火 血瘀 血虚

辩证论治:治法以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为主

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3)经行感冒: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 病因病机:风寒 风热 邪入少阳

辩证论治: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4)经行发热: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发热为主症者。

病因病机:肝肾阴虚 血气虚弱 瘀热壅阻

辩证论治:调气血,和营卫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补益血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5)经行身痛: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 病因病机:血虚 血瘀

辩证论治: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6)经行口糜: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口唇糜烂,如期反复发作,经后渐愈者。

病因病机:阴虚火旺 胃热薰蒸

辩证论治: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佐以活血化瘀---知柏地黄汤加蒲黄、田七

胃热薰蒸---清胃泄热---凉膈散

7)经行泄泻: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静自止者。

病因病机:脾虚 肾虚

辩证论治: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8)经行浮肿: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

病因病机:脾肾气虚 气滞血瘀

辩证论治: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珍汤加泽泻、益母草

9)经行风疹块: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着。

病因病机:血虚 风热

辩证论治:血虚---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风热---疏风清热---消风散

10)经行吐衄: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 病因病机:肝经郁火 肺肾阴虚

辩证论治: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

11)经行情志异常: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 病因病机:肝气郁结 痰火上扰

辩证论治: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调经---逍遥散

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翘

12、绝经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

病因病机:肾阴虚 肾阳虚 肾阴阳俱虚

辩证论治: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

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

牡蛎

13、经断复来: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 病因病机:脾虚肝郁 肾阴虚 湿热下注 湿毒瘀结

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肾阴虚---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14、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绝经后短期内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 病因病机:肾精亏虚 阴虚内热 阴阳两虚 脾肾两虚

辩证论治;肾精亏虚---补肾填精益髓---左归丸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补肾强筋---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补肾壮阳,益髓健骨---二仙汤加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茯苓

脾肾两虚---益肾健脾---大补元煎


第二篇: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 总结


中医妇科学

女性外生殖器——汉.《养生方》中女阴图 阴道——《诸病源候论》

描述子宫——朱丹溪《格致余论.受胎论》 胞宫——北宋朱肱《活人书》 子宫——《内经》成为奇恒之府 月经——晋.《脉经》

重阴转阳——种子之时,重阳转阴——月经 妇科病因——寒、热、湿邪,七情内伤、生活失度、体质因素

妇科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络胞脉受损 常用内治法——调补脏腑、调理气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调理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常用外治法——坐浴、外阴阴道冲洗(500ml)、阴道纳药、贴敷法、宫腔注入(20-30ml)、肛门导入(14cm100ml30min)、中药离子导入、介入治疗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止血环酸、止血芳酸、止血敏 im/iv 血热而崩—牛西西注射液、贯中注射液、断血流 血瘀而崩—三七注射液

脾肾阳虚—生脉iv/ivgtt参附ivgtt 肾阴虚—生脉/参脉 二、急腹症 针灸:

气滞—气海、太冲、血海、三阴交

寒凝—中极、地机、关元、水道,合用灸法 湿热—阳陵泉、行间、次廖 三、高热证 物理降温

>40度——氯丙嗪25-50mg+5%葡萄糖/NS ivgtt;地西泮10-20mg ivgtt;地米5-10mg+50%葡萄糖20ml iv,后地米10-20mg+5%葡萄糖500ml ivgtt 四、厥脱证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治疗原则:

1、治本调经: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补肾扶脾为要。 2、分清先病后病。

3、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注意:

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规律、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规律、掌握虚实补泻规律 一、月经先期“功血、盆腔炎” 1. 气虚证(固冲调经)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或归肾丸 2. 血热型(凉血调经) 1)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2)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活血调经)“功血”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虚寒型—-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4)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5)气滞型—-乌药汤 6)痰湿型—-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养血调经)“功血” 1)肾虚型—-固阴煎 2)脾虚型—-归脾汤 3)肝郁型—-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固冲止血)“功血、内异症、盆腔炎、子宫肌瘤、IUD”

1)气虚型—-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经过少“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或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六、经期延长“功血、盆腔炎”

1)气虚型—-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 茹丸或固经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或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川牛膝

七、经间期出血“排卵期出血、崩漏”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2)脾气虚型—-归脾汤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原发性、内异症、子宫腺肌症”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型—-黄芪建中汤或圣愈汤或养血和血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型—温经汤《金》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急症—

实证—三阴交、中极。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太冲,腹胀加天枢,胁痛加阳陵泉、光明,胸闷加内关

虚证—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气血亏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九、闭经

1)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2)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隔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6)寒凝血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十、崩漏

出血期(塞流、澄源为主) 1)脾虚—-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3)肾阳虚证—-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4)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益气汤 5)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6)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7)血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出血后治疗(以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先补后攻—滋肾填精,养血调经—左归丸或归肾

丸或定经汤补3周;第4周活血化瘀通经—桃红四物汤加香附、枳壳、益母草、川牛膝

健脾补血—更年期—大补元煎或人参养荣汤 手术、人工周期、促绝经 急症处理

补气摄血止崩—独身汤或丽参注射液 温阳止崩—参附汤或六味回阳汤

滋阴固气止崩—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生脉

二至止血汤

祛瘀止崩—三七末、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单

味重楼(七叶一枝花)

针灸—艾灸百会、大敦、隐白

暴崩之际止血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出血停止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型——逍遥散加麦芽、青皮、内金 2)肝肾亏虚型——一阴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内金

3)胃虚痰滞型——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十二、经行头痛

1) 肝火型:—羚角钩藤汤 2) 血瘀型——通窍活血汤

3) 痰湿中阻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

4) 血虚型——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十三、经行感冒

1) 风寒证——荆穗四物汤

2) 风热证——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3) 邪入少阳证——小柴胡汤 十四、经行发热

1) 肝肾阴虚型——蒿芩地丹四物汤 2) 气血虚弱型——补中益气汤

3) 瘀热壅阻型——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五、经行身痛

1) 血虚型——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

参、玉竹

2)血瘀型——趁痛散 十六、经行口糜

1) 阴虚火旺型——知柏地黄汤或上下相资汤 2) 胃热熏蒸型——凉膈散 十七、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八、经行浮肿

1) 脾肾阳虚型:—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 气滞血瘀型——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十九、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或加味麦冬汤 二十、经行情志异常

1) 心血不足型——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去川

芎、半夏曲

2) 肝经郁热型——丹栀逍遥散加川楝子、生龙

齿、代赭石

3) 痰火上扰型——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二十一、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二十二、经断复来

1) 脾虚肝郁——安老汤

2) 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龟板、阿胶

3)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

侧柏叶、大小蓟

4) 血热——益阴煎加生牡蛎、茜根、地榆 5)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

滑石、加黄芪、三七

二十三、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1) 肾精亏虚——左归丸 2) 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

3) 阴阳两虚——二仙汤加菟丝子、五味子、肉

苁蓉、杜仲、茯苓 4) 脾肾两虚——大补元煎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1)脾虚—-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湿热下注—-止带方 4)湿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5)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2、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治疗原则:

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补肾、健脾、调理气血;

胎元不正,速下胎益母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乌梅、竹茹 3)痰湿—-青竹茹汤 4)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增液汤加乌梅、芦根、竹茹

二、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或安奠二仙汤或滋肾育胎丸 2)气血虚弱—-胎元饮

3)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4)血热—-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三、堕胎、小产 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丸或安奠二仙汤 2)肾阳亏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气血两虚—-泰山盘石散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胎萎不长

1)气血虚弱——胎元饮

2)脾肾不足——寿胎丸合四君子汤或温土毓麟汤

3)血寒宫冷——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4)阴虚血热——保阴煎加枸杞子、桑葚子 六、妊娠腹痛

1)血虚—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

2)气滞—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4)血瘀—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七、异位妊娠 急症处理

平卧、血常规、血型、交叉配血

吸氧、输液(5%葡萄糖20ml+人参注射液10ml静推,5%葡萄糖500ml+人参注射液20ml静滴) 中药益气固脱活血化瘀 出血多者手术

1)未破损期—杀胚消癥、软坚散结—宫外孕Ⅰ

号方加蜈蚣、皂刺、穿山甲、鳖甲 2)已破损期—妊娠流产或破裂者 ①休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②不稳定—同未破损期 ③包块—祛瘀消癥、软坚散结—宫外孕Ⅱ号方加

皂刺、穿山甲、鳖甲 同时中药蒸药外敷、保留灌肠可以加速包块吸收 八、子满—鲤鱼汤或当归芍药散 九、子肿

1)脾虚—-白术散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十、子晕

1)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天麻

2)脾虚肝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 3)气血虚弱——八珍汤加何首乌、钩藤、石决明

十一、子痫

1) 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或止抽散

2) 痰火上扰——牛黄清心丸加竹沥或安宫牛

黄丸

急症: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十二、子嗽

1) 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去当归、熟地,加

桑叶、阿胶、制百部、黑芝麻

2) 脾虚痰饮——六君子汤加苏梗、紫菀 3) 外感——桔梗散 十三、子淋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3)下焦湿热—-加味五淋散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肾气丸 小腹急胀疼、心烦不得卧, “转胞”、“妊娠合并尿潴留” 十五、妊娠贫血

1) 气血两虚——八珍汤 2) 心脾两虚——归脾汤

3) 肝肾不足——大补元煎加首乌、桑寄生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三冲”: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羊水栓塞 “三病”:产后病痉、郁冒、大便难 “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三禁”:禁大汗、禁峻下、禁通利小便 “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察胃气之强弱。 病机:多虚多瘀

病因:亡血伤津、元气亏损、瘀血内阻、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治疗原则:“勿拘泥产后,勿忘于产后”补虚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固表、调理肝脾肾 一、产后血晕“产后出血” 针刺眉心、人中、涌泉 丽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滴或静推以扩容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肠宁汤

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疼汤,或补血定痛汤 三、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陈棕炭、阿胶珠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加炒蒲黄、益母草 四、产后发热“产褥感染”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3)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黄芪 4)血瘀—-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 五、产后身痛“产褥期关节疼痛、风湿、类风湿”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秦艽、当归、鸡血藤

2)血瘀—-身痛逐瘀汤或生化汤

3)外感风寒湿—-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

4)肾虚——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 六、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尿潴留”

1)气虚——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茯苓、通草。或春泽汤、补气通浮饮 2)肾虚——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3)气滞——木通散

4)血瘀——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或黄芪当归散

七、产后小便淋通“产褥期泌尿系感染”

1)湿热蕴结——加味五淋散加益母草,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2)肾阴亏虚——化阴煎或知柏地黄汤 3)肝经郁热——沉香散 八、产后汗证

1)气虚——黄芪汤

2)阴虚——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萸肉、糯稻根 九、缺乳

1)气血虚弱——通乳丹 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3)痰浊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十、产后抑郁

1)心脾两虚——归脾汤或养心汤或茯神散 2)瘀血阻络——安神生化汤或调经散或芎归泻心汤

3)心肝血虚——柏子养心丸加珍珠母 十一、产后血“席汉综合征”

1) 精血亏损——人参鳖甲汤加紫河车

2) 脾肾虚损——黄芪散去羚羊角,加紫河车、

仙茅、仙灵脾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常见病因: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脏阴不足

治疗方法:调补肝脾肾,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 一、癥瘕

1)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蜇虫丸 2)痰湿瘀结—-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加红藤、败酱草、制

穿山甲

4)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外治:三品一条枪(白砒、白矾、雄黄、乳香)宫颈癌早期、癌前病变、肥大性宫颈炎 二、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证—-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4)瘀滞胞宫-—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三、阴痒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3)湿虫滋生—-萆藓渗湿汤加白头翁、苦参、防风 外治:蛇床子30、百部30、苦参30、徐长卿15、黄柏20、荆芥20 外阴白色病变:

主因:肝肾不足、精血虚少; 病机:血虚风燥、脉络瘀阻。 治则:补泻兼施、内外同治。

治法:滋养肝肾、养血活血,佐祛风除湿止痒。 四、盆腔炎 急性

1)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慢性

1)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或牡丹汤 3)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或慢盆汤 4)气虚血瘀——理冲汤 5)肾虚血瘀——温胞饮

五、阴疮

1)热毒——龙胆泻肝汤

2)寒湿——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外治:紫金锭、金黄散、阴蚀生疮方 六、子宫脱垂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大补元煎加黄芪

方剂索引

1.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2.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3.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4. 清热固经汤—生地.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焦栀子. 地榆. 甘草

5.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柴胡. 车前子. 黑芥穗

8. 止带方—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9. 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川断. 黄芩. 黄柏. 甘草

10. 天仙藤散—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 苏叶.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11. 生化汤—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

12. 解毒活血汤—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当归. 赤芍. 生地. 红花. 桃仁. 甘草

13.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 鹿角霜. 杜仲. 川椒

14. 启宫丸—制半夏. 苍术. 香附. 茯苓. 神曲. 陈皮. 川芎.

15. 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鹤虱.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蛇床子. 狼毒.

2)蛇床子散—蛇床子. 花椒. 明矾. 苦参. 百部.

更多相关推荐:
中医科总结

20xx年中医科工作总结20xx年中医科在医院的领导与关心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及配合下,科室同志友好团结,努力而全面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继续坚持思想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年来…

创建中医科总结

昭平县卫生局20xx年新建中医科工作总结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中医民族医科建设标准》开展创建中医科工作的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层层落实,认真督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

医德医风建设中医科总结

20xx年医德医风建设活动月中医科总结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卫生局部署,枣庄市妇幼保健院院党委决定,于12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以医德医风警示教育、医德医风规范宣传、医德医风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德医风建设月活动,全…

福临乡卫生院中医科总结20xx

福临乡卫生院中医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在在上级卫生部门的领导下我们中医科取得了起步快、安全、高效、稳健发展的业绩,现总结如下一、安全行医。一年来,我科共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疑难病患者较多,他们当中…

中医科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卫生院中医科工作总结20xx年中医科在医院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配合下,中医团队全体同仁奋力拼搏,努力工作,依照年初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与难点,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现就上半年的工作总…

创建中医科总结

乡卫生院创建中医民族医科工作总结汇报我院在乡党委、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中医民族医科建设标准》开展创建中医科民族医科工作的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筹备,…

20xx年中医科工作总结.

20xx年迎春林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总结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配合下,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与难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医内科学总结及歌诀

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

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

中医内科核心笔记总结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鸡苏散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5阴虚感冒滋阴...

中医内科学总结及歌诀

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注意1是以7版为模板5版补充2黑色字体的是7版和5版相同的3蓝色字体表明与7版不同之处是5版的说法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

中医科总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