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4.21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 ,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

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第二篇:医学心理学题库


绪论

一、 单选题

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 ) I

A 交叉学科B 心理学学科C 医学学科D 精神病学科[答案] A

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 ( ) I

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B 临床医学C 基础医学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答案] D

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 ( ) I

A 医院B 康复与预防机构C 心理门诊D 以上都是[答案] D

4.医学模式是:( ) II

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答案] A

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 I

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

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答案] A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 ( ) I

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D 以上都是[答案] D

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 ) II

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

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答案] A

8.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以下不正确的描述是:( ) II

A 内省法又称主观观察法B 调查法又称心理测验法C 实验法可在生活情景中进行D 研究结果可用描述法报告[答案] B 9 .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 ( ) I

A 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B 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各领域

C 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D 以上都对[答案] D

10 .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供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 II

A 测验法B 问卷法C 座谈法D 以上都对[答案] B

11 .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可以: ( ) I

A 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B 采用以心理作业作为应激源的各种心理应激测试技术

C 在临床和生活情景中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研究D 以上都对[答案] D

12 .对一批 A 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作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 5 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试行为改变程度,以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 ( ) I

A 前瞻性研究B 回顾性研究C 以上都对D 以上都不对[答案] A

二、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答案]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医学模式

[答案]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答案]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 . 主观观察法

[答案] 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 .纵向研究

[答案] 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 .前瞻性研究

[答案]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 .回顾性研究

[答案]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

1 . 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答案] ① 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 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 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 .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答案] ① 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 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 人们意识到 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 .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答案] ① 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②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③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④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

4. 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或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因素。)

[答案] ① 研究目标不明确

② 方法运用不当

③ 主观因素的影响

5. 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案] ① 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

② 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 心理测验法。 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 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第一章 主要理论

一、 单选题

1.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 II

A 强化B 消退C 有效D 泛化 [答案] A

2.`斯金纳进行的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称为:( ) I

A 杠杆动作研究B 经典条件反射C 奖励惩罚研究D 操作条件反射 [答案] D

3.行为发生后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了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 ) II

A 泛化B 正强化C 积极刺激D 有效刺激 [答案] B

4.行为发生后引起消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减弱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 ) II

A 消退B 惩罚C 负强化D 泛化 [答案] B

5.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 III

A 惩罚B 消退C 正强化D 负强化 [答案] D

6.精神分析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 ) III

A 催眠状态B 潜意识C 前意识D 消失的意识[答案] B

7.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内容是:( ) I

A 自我B 本我C 潜意识D 超我 [答案] C

8 .贝克( Beck AT )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这一观点是指:( ) II

A 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B 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C 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D 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答案] D

9 .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 ) I

A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B 心理神经免疫学C 现代分子生物学D 以上都是 [答案] D

10 .罗杰斯认为儿童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 ) I I

A 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B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接近C 无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D 潜能发展的阻碍 [答案] A

二、名词解释

1. 行为学习理论

[答案] 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2. 强化

[答案]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3. 消退

[答案]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 R → S (积极)↓→ R (减弱)的关系

4. 正强化

[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 → S (积极)↑ → R (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

5.负强化

[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 R → S (消极)↓ → R (促进),这属于负强化

6. 惩罚

[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消极)↑ → R (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

7.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 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8.操作条件作用

[答案] 当某一行为反应 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 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 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

9. 示范作用

[答案] 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 mode1 )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0.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答案] 与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不同,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等个体因素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作用,即 S → O → R 的关系。

11.潜意识

[答案] 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三、论述题

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意义

[答案] 按照这一理论思路,任何环境刺激,即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变化,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并成为内脏活动的一种支配力量;反过来,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特别是内脏反应性行为,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而获得。

利用条件反射原理作松弛训练以建立条件反射性松弛反应,则有助于克服这种“习得性”的药物反应症状。

2 .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意义

[答案]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反应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这显示,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即各种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 反过来,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也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

3 .行为学习理论是如何解释许多医学心理学问题的

[答案] 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疾病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通过行为矫正方法可以改变各种不良行为和协助治疗许多临床疾病。

4 .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格结构

[答案]精神分析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指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的元素,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真正的无意识,主要包括性本能和破坏欲等,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此处的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 超我指与伦理道德行为相联系的,对自己规定行为标准的假设性实体。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按“至善原则”行事。 自我其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的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它又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按“超我”的要求,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按“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在人格结构中“自我”起着中介作用,使“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平衡。

5.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答案] 目前的心理生物学研究可作三方面归纳。⑴ 不同心理变量对生理病理活动的作用。⑵ 心身相关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分为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心理神经内分泌学方面的研究和心理神经免疫学方面的研究。⑶ 整体观研究,试图阐明各种心理因素是如何通过各种生物学过程的综合作用而影响健康的。

6. 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案]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认知因素是个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原因。认知改变可以影响个体的疾病过程,即认知治疗。

第二章 人的心理

一、 单选题

1 .前额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Ⅲ

A 语言的理解能力B 负责有意识的行为活动C 与工作记忆有关D 与自我意识有关[答案] A

2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 Ⅱ

A 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B 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 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D 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答案] D

3 .人的心理是:( ) Ⅰ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 .人的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为 : ( ) Ⅰ

A 遗传 家庭 社会环境 B 家庭和父母 学校 社会环境 C 父母 老师 朋友 D 家庭 学校 单位 [答案] B 5 .认知过程包括:( ) Ⅰ

A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B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答案] D

6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 Ⅱ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答案] C

7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 Ⅰ

A 再现 B 识记 C 保持 D 再认 [答案] D

8 .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 Ⅱ

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答案] B

9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 Ⅰ

A 复杂性、逻辑性 B 逻辑性、概括性 C 分析性、抽象性 D 间接性、概括性 [答案] D

10.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Ⅱ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答案] C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 Ⅱ

A 心境 B 激情 C 美感 D 应激 [答案] A

12.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 ) Ⅰ

A 自然需要 B 生理性需要 C 社会性需要 D 精神性需要 [答案] C

13 .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 ) Ⅰ

A 持久而强烈 B 持久而微弱 C 短暂而稳定 D 短暂而强烈 [答案] D

14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这么烦闷。”是表示人的情绪状态中的:( ) Ⅱ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觉醒 [答案] B

15 .动机受干扰阻滞,被迫放弃而导致需要无法满足的负性情绪状态为:( ) Ⅱ

A 动机冲突 B 抑郁 C 挫折 D 焦虑 [答案] C

16 .下述内容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 Ⅲ

A 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B 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C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D 意志行动是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 [答案] D

17 .一个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 ) Ⅱ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 C

18 .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同情心或自私、诚实或虚伪的性格特征属于:( ) Ⅱ

A 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 A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化

[答案]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社会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信息三个主要因素。

2 .感觉

[答案]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物体的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

3 .知觉

[答案]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例如香蕉就是由它特殊的外形、特有的表皮、味道、果肉等多种特征综合构成。 4 .记忆

[答案]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5 .思维

[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 .想象

[答案]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7 .知觉的选择性

[答案]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8 .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9 .知觉的理解性

[答案]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10 .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当知觉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1 .遗忘

[答案]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

12 .识记

[答案]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13 .保持

[答案]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14.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答案]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15 .心境

[答案]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

16 .激情

[答案]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常常是由于某种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突然来临时而产生的暴怒、狂喜、悲绝等。 17 .道德感

[答案]道德感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18 .动机

[答案]是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发、调节、维持和停止行为的作用。

19 .双趋冲突

[答案]即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

择其一。

20 .双避冲突

[答案]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 21 .趋避冲突

[答案]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22 .挫折

[答案]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23 .个性

[答案]或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4 .个性心理结构

[答案]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

25 .气质

[答案]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指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26 .性格

[答案]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三、论述题

1 . 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

[答案]调节张力和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该联合区位于脑干网状结构、间脑和大脑皮质内侧部。

接受、加工、储存信息的联合区,此区主要位于两半球后部,包括顶 -枕-颞区以及相应的皮质下组织。

计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联合区,此区位于额叶中央前回的前方,特别是前额叶及与之紧密联系的皮质下结构。 2 . 思维的基本过程

[答案] ⑴ 分析和综合

⑵ 比较

⑶ 抽象和概括

⑷ 具体化和系统化

3 .情绪的内容

[答案] ⑴ 情绪的内部体验

⑵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⑶ 情绪的生理反应

4 .情绪的认知生理学说

[答案]该学说通过实验说明: ①情景刺激、认知因素和生理唤起三者相互作用可引起特定的情绪反应;②认知因素在其中起着认知标签(cognitive labeling)的重要作用;生理反应对情绪体验不一定是必须的,但能根据个体对情景的认知起到始动作用(Leukel,1979)。

5 . 马斯洛层次学说

[答案]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需要是发展的;在前种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才产生后层次的需要。

6 .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自觉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7 .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案]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条件。一般认为气质、能力和性格三者中以气质受遗传素质的影响最明显。 生活环境是形成个性差异的社会基础。环境影响着个性形成的过程和行为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因素中,家庭尤其是父母行为对早期儿童个性的形成影响极大。 教育(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在健全个性的形成中起着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个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与个性的形成分不开。

8 .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在于:首先,从性质上看,性格是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性。而气质是表现在人心理过程和行为中的动力特点。其次,从形成机制看,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理条件,主要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在社会评价上无好坏、优劣之分。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更多的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差别。第三,从表现看,气质形成的早,表现在先,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形成的晚,表现在后,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在社会生活的作用下,它与气质相比较,具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表现在:首先,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

具有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如粘液质的人容易形成自制的性格,而胆汁质的人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第三,性格 也可以影响气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和改造着气质。

第三章 心理应激

一、 单选题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 ) 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 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 ) 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 ) 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 ) 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 ) 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 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 ) 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 ) 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10.应激过程中的认知评价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I

A 生活事件的性质 B 个性特征 C 社会支持 D 以上均是 [答案] D

11.应对就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其伴随的心身不平衡状态所作的:( ) II

A 情绪调节 B 认识和行为努力 C 潜意识中的防御 D 求助活动 [答案] B

12.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 II

A 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B 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

C 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D 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 [答案] C

13.心理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分别来自:( ) I

A 心理应激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B 同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C 同一种理论——心理应激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和心理应激理论[答案] A

14.所谓否认机制(denial)是指:( ) II

A 调整认识,否定生活事件的消极方面B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事件的产生

C 隐瞒事实,避免应激反应的产生D 否定应激事件,降低潜意识中的焦虑 [答案] D

15.合理化机制(rationalization)又称:( ) II

A 合理应对 B 文饰作用 C 白日梦 D 矫枉过正 [答案] B

16.个体与社会人和社团组织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称:( ) I

A 人际关系 B 社会角色 C 社会支持 D 应激的内部资源 [答案] C

17.关于社会支持概念,较妥切的描述是:( ) I

A 个体体会到的来自社会的精神支持程度B 个体与社会的客观联系程度

C 在应激时能被个体利用的社会网络D 综合以上三方面 [答案] D

18.以下概念与个性特征内在联系相对较低的是:( ) III

A 应激反应 B 特质应对 C A型行为 D 客观事件[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1. 一般适应综合征( GAS )

[答案]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 心理应激

[答案]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3.生活事件(或应激源)

[答案]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各种应激刺激。

4 .负性生活事件

[答案]指个人认为可能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

5 .生活变化单位( LCU )

[答案]用以标记生活事件,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

6 .应激反应

[答案]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7 .退化

[答案]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8 .无助

[答案]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

9 .认知评价

[答案]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10 .应对方式

[答案]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11 . 情绪关注应对和问题关注应对

[答案]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的,这被称为 情绪关注应对。相对应的是 有的应对策略针对事件或问题,则称为 问题关注应对。

12 .心理防御机制

[答案]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起到了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

13 .否认

[答案]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否认通常是无意识的。

14 .社会支持

[答案]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社会人和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三、论述题

1 .生活事件的刺激(或应激结果)可引起机体哪些变化?

[答案] ① 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忧郁等。 ② 行为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③ 生理反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途径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 2 .简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答案] ① 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非特应系统 功能增高,而与之 对应的向营养系统功能则降低。如果应 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 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 ② 心 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胰腺和甲状腺也起一定作用。 ③ 心 理-神经-免疫机制 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中等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3 . 影响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① 认知评价 ② 应对和心理防御 ③ 社会支持 ④ 个性特点

4 .如何指导应对

[答案] ① 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 ② 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应对,使之改变

认知评价,例如换一个角度去认识生活事件,以减轻应激反应。 ③ 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即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④ 分散注意,即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例如指导个体通过适当的活动转移个人对应激源的注意力,解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⑤ 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即“松弛”应对。 ⑥ 催眠、暗示、运动,甚至使用一定的抗焦虑药物等方法,也可被看成是应对干预手段。

5 .某学生考前总要头痛,考完试症状随之缓解,请用应激理论解释。

[答案] ① 考试是应激源 ② 各种中间因素影响 ③ 中介机制引起生理反应

第四章 心理评估

一、 单选题

1. 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 ) II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会谈法 D 观察法[答案] A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 I

A Z分 B T分 C 标准20 D 划界分 [答案] D

3. 结构效度检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III

A 相关分析 B 因素分析 C 一致性分析 D 效标分析[答案] B

4. 离差智商适用于:( ) IV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任何年龄 [答案] D

5. 一位20多岁的男青年,与同事相处不好,总觉得他们跟自己过不去,不知如何处理而就诊心理门诊。如果需要作心理评估,应首先考虑选用的量表是:( ) IV

A 16PF B EPQ C MMPI D WAIS-RC [答案] C

6. 信度是指测验分数的:( ) II

A 有效性 B 灵敏性 C 可靠性 D 精确性 [答案] C

7. 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测查了所要测验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III

A精确性 B 效度 C 信度 D 灵敏度 [答案] B

8. 用某评定量表测定抑郁症患者,两名评定者结果截然相反,说明该量表:( ) IV

A 一致性检验系数低 B 重测信度系数低 C 分半信度系数低 D 正副本相关系数低 [答案] A

9. 按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智商概念,如果某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而实际年龄是10岁,表明他的智力水平处在:( ) I

A 低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 B 处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 C 高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 D 超常儿童的智力水平

[答案] A

10. 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将人格根源特质分为多少种:( ) I

A 8种 B 12种 C 16种 D 18种 [答案] C

11. 对标准化心理测验应具备条件而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II

A 效度、信度 B 随机使用的指导语 C 常模、固定测试条件 D 统一的计分标准[答案] B

12. 某病人易焦虑抑郁、过分敏感,遇挫折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如要求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其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 IV

A E分低 B L分低 C N分高 D P分高 [答案] C

13.不属于症状评定量表的一项是:( ) I

A SCL-90 B MMPI C SDS D SAS [答案] B

14.SDS评估以下什么内容:( ) II

A 生活事件 B 抑郁症状 C 心理症状 D 焦虑症状 [答案] B

15. 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的方法是: ( ) I

A 生活事件量表 B 症状评定量表 C 社会支持量表 D 应对方式量表 [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1. 心理评估

[答案] 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

2. 心理测验

[答案] 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3. 标准化测验

[答案] 只有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建立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而且具备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并

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水平,才能称为标准化测验。

4. 常模

[答案] 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5 . 信度

[答案] 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6. 效度

[答案] 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 7 .智商( IQ )

[答案] 智力测验结果的量化单位,用于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8 .比率智商 ( ratio IQ)

[答案] 最初由 Terman 提出,计算方法为: IQ=MA/CA × 100 。公式中 MA 为智龄指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即在智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 CA 为实龄,指测验时的实际年龄;设定 MA 与 CA 相等时为 100 。比率智商有一定局限性,适用最高实际年龄限制在 15 岁或者 16 岁。

9.离差智商(deviation IQ)

[答案] 由 Wechsler 提出,它是用统计学的标准分概念来计算智商,表示被试者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每个年龄组 IQ 均值为 100 ,标准差为 15 。计算公式为 IQ=100+15 ( X- ) /SD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计算受年龄限制的缺点。

三、论述题

1.简述按目的和功能,心理测验的分类方法。

[答案]可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2. 试述心理测验标准分的原理及常用类型。

[答案] 原理: (1)由于原始分的意义非常有限,测验分数的全距不同,测验分数在常模样本中的离散情况也可能不同,不具可比性。 (2 )原始分在不同年龄或不同群体被试者之间也不具可比性。而心理测验的基本目的就是比较心理特征的差异。要实现这两个目的,运用标准分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3 )采用标准分作为常模形式的基本条件就是测验的分数在常模样本中要呈正态分布。

常用类型 有 Z分=(X- )/SD、离差智商IQ=100+15(Z)、T分=50+10(Z)、标准20=10+3(Z)、标准10=5+1.5(Z)等。

3.临床工作如何选用心理测验。

[答案] 选择原则 ( 1)根据临床或研究工作不同目的,如心理诊断、协助疾病诊断、疗效比较、预后评价、心理能力鉴定等,选择测验种类,或组合多种测验来满足不同的要求。 (2)选择常模样本能代表被试者条件的测验,比如被试者年龄、教育程度、心理特点、居住区域等必须符合该测验的常模样本的要求。 (3)优先选用标准化程度高的测验及有结构的测验。 (4)选用国外引进的测验时,应尽可能选择经过我国修订和再标准化的测验。 (5)主试者应选用自己熟悉和具有使用经验的测验。

4. 简要列举人格测验的原理、常用量表及其用途。

[答案] ( 1)每种人格理论都假定个别差异的存在,并假定这些差异是可以测量的。( 2)最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为问卷法(自陈量表)和投射法。( 3)临床常用人格自陈量表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病理心理)、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人格)、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和卡特尔人格测验(正常人格)等;常用投射测验(正常和病理人格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有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等。

第五章 心理治疗

一、 单选题

1.据调查,目前多数心理治疗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I

A 精神分析 B 行为治疗 C 折衷主义 D 认知疗法 [答案] C

2.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有:( ) III

A 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

B 建立关系、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

C 建立关系、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和疗效评价

D 探索问题、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答案] D

3. 精神分析疗法中,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 :( ) II

A 发泄 B 自由联想 C 了解潜意识 D 解释 [答案] B

4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 II

A 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C 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 发挥个人的潜能 [答案] B

5. 列心理治疗不属于行为治疗的是:( ) I

A 厌恶疗法 B 满灌疗法 C 暗示疗法 D 参与示范疗法[答案] C

6 . 统脱敏的步骤不包括:( ) I

A 放松训练 B 列出等级脱敏表 C 暴露于强烈的焦虑环境中 D 放松状态下想象脱敏 [答案] B

7 .认知治疗重视的是:( ) II

A 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 B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 C 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 D 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 [答案] D 8 .来访者中心疗法不主张:( ) I

A 发展来访者主观能动性 B 对来访者明确诊断 C 促进来访者成长 D 医生与来访者是平等“角色” [答案] B 9 .森田疗法的绝对卧床阶段时间一般为:( ) II

A 三天 B 五天 C 七天 D 十天 [答案] C

10 .支持疗法的理论基础中, 不 包括:( ) II

A 认知调整 B 善用“资源” C 提高应对能力 D 挖掘幼年体验 [答案] D

11 .松弛方法,一般 不 包括:( ) II

A 对照法 B 直接法 C 穴位法 D 静默法[答案] C

12.生物反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III

A 生理学、信息论和控制论B 行为学习理论、生理学和信息论

C 行为学习理论、信息论和控制论D 生物学、行为学习理论和信息论[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1.心理治疗

[答案] 以为指导,以为桥梁,应用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行为治疗

[答案] 是一类主要根据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目的是改善病人适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3.系统脱敏法

[答案] 是行为治疗的一种,采用,包含了三个步骤:二者的配合训练(脱敏)。

4. 厌恶疗法

[答案] 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在之后紧接着给予一 ( 如电击、催吐剂、体罚、厌恶想象等 ) ,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依赖或药瘾、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障碍。

5. 认知治疗

[答案] 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来改变患者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6. 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 强调调动成长,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7.通情

[答案] 医生要按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他的行为,并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有所反馈。

8. 操作条件法(正强化法)

[答案] 以操作条件反射为依据,主要通过正强化(使用奖励)过程塑造新的社会行为模式,从而矫正原有的不良社会行为,因而又称奖励法。

9. 生物反馈

[答案] 借助于仪器(生物反馈仪),将人体内许多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们感知到的各种生物活动变化的信息加以记录处理、放大并转换成为能被人们所理解的信息,如以听觉或视觉的信号显示出来 ( 即信息反馈 ) 的过程。

10. 暗示疗法的种类

[答案] 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操作暗示。环境暗示。自我暗示。

11. 支持疗法

[答案] 一般是指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解释、提供保证、应激无害化指导以及改变环境等方法,构

成了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消除疑虑、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

三、论述题

1.心理治疗的原则

[答案] 和谐性 针对性 计划性 综合性 保密性 灵活性 中立性 回避性

2.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答案] 综合性医院有关的病人。这类病人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急性疾病的病人;慢性疾病的病人;心身疾病的病人。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各类行为问题。社会适应不良

3.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答案] ⑴ 问题探索阶段:探索问题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的病因和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

⑵ 分析认识阶段⑶ 治疗行动阶段⑷ 疗效评价阶段⑸ 结束巩固阶段

4.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手段

[答案] 自由联想交谈、认识和克服阻抗、识别和解决移情、鼓励病人发泄、释梦、解释 、

5.系统脱敏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 ? 放松训练。? 等级脱敏表。? 放松训练基础上脱敏。

6.Beck认知治疗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案] ? 识别自动性想法。? 识别认知性错误。? 真实性检验。? 去注意。? 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

7.简述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治疗态度

[答案] ? 坦诚和谐? 无条件积极关注? 准确的感情移入性理解?

松弛疗法的原理和类型

原理:皮层、随意神经和植物神经的相互制约特性;松弛条件反射形成。

种类:渐进性松弛训练;简单松弛反应;自律训练等

? 生物反馈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信息论;内脏学习

种类:肌电生物反馈、皮电生物反馈、脑电生物反馈等

第六章 心理健康

一、 单选题

1.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I

A 人际和谐 B 情绪稳定 C 身体强壮 D 人格完整 [答案] C

2.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 ) I I

A 给予适宜的刺激 B 给予充足的营养 C 给予有效免疫力 D 给予温暖的母爱 [答案] D

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 ) I

A 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B 有利于道德品质培养 C 有利于发展交往能力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青春期主要的自我意识矛盾是:( ) IV

A 成长与发展 B 独立与依赖 C 精神与物质 D 幼稚与成熟[答案] B

5.对心理应激的应对,不常用:( ) III

A 意志对抗 B 淡泊名利 C 学会放松 D 主动回避[答案] A

二、名词解释

1. 生命周期(life cycle)

[答案] 是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学死亡整个时期所经历的过程,即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2.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答案] 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3. 代沟(generation gap)

[答案] 是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的差异和距离,以及由此引起的隔阂、猜疑、苦闷和交流困难;代沟实际上是指代际交流困难,常见于中学生。

4. 第一反抗期(first-rebellion phase)

[答案] 三、四岁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要自行其事,表现不听话,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5.“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答案] “情商”主要指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学家大量调查表明,智商高不一定能使人成功,倒是“情商”高的人更易成功。

6. 自我中心(self-centered)

[答案] 以自己为中心来推测周围事物,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假定每个人的思考都与他一样,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不能理解别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7.空巢(empty nest)

[答案] 子女长大求学、就业、成家独立后离开家庭,家里只剩下夫妻二人的现象。

8.依恋感(attachment)

[答案]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当婴儿重复接触一个人或一件物,就会产生依恋感。很多学者认为,孩子与父母早期的依恋感与未来他的社会化及情绪发展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9.分离焦虑(disconnection anxiety)

[答案] 分离焦虑是指婴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或他所依恋的人离开他时所经历的紧不安全感。分离焦虑是最原始的焦虑之一。

10.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答案] 人类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11.母婴联结(mother-infant connection)

[答案] 婴儿早期与母亲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关系。

12.人格完整(personality integration)

[答案]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有相对完整的心理特征等。

三、论述题

1. 中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答案] ① 帮助他们学会客观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②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③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④加强代际交流、消除心理代沟等。

2.青年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答案] ①对性有科学的认识:对性有正确的知识与态度是性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②正确理解性意识与性冲动:③增进男女正常的交往:缺乏异性交往,是性适应不良的原因之一。

3.成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案] ⑴减轻过量心理压力①量力而行;②淡泊名利;③学会放松。

⑵协调各种人际关系①调整认知结构;②改善个性品质;③提高交往技能。

⑶保持婚姻和谐美满①增进夫妻间的沟通;②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第七章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1.4

一、 单选题

1.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 I

A 躯体功能性障碍 B 躯体器质性疾病 C A、B均对 D A、B均错 [答案] C

2. 强调潜意识心理冲突、个体心理特征产生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 II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心理动力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答案] C

3.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引起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 II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心理动力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 A

4. 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法:( ) I I

A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B 行为矫正 C 认知干预治疗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5.说明心理社会因素“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躯体疾病的研究领域称为: ( ) III

A 神经免疫学 B 心理免疫学 C 免疫学 D 心理神经免疫学 [答案] D

6. A 型行为的特征是:( ) III

A 时间紧迫感 B 竞争敌意 C A、B都对 D A、B都错 [答案] C

7. 一般认为 A 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比 B 型行为高,最接近的比值是:( ) I V

A 1:1 B 2:1 C 3:1 D 4:1 [答案] B

8. 以下疾病何种不属于心身疾病:( ) II

A 冠心病 B 胃溃疡 C 癌症 D 精神分裂症 [答案] D

9. 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一项是:( ) III

A 神经症B 有器质性的病变或功能障碍C 疾病发生发展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

D 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答案] A

10. 癌症病人听到癌症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 ) I

A 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

B 否认-怀疑期,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C 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否认-怀疑期

D 休克 -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答案] D

11.下列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III

A 不良心理反应和应付方式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B 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脾气暴躁不是癌症病人的行为特点

C 癌症病人常常有意识疏泄自己的情绪来减轻紧痛苦

D 突然得知患癌消息的病人情绪反应强烈,易导致免疫力下降[答案] C

12.某病人拒绝医生有关癌症诊断,先后就诊许多医院,来证实自己没有病。该病人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II

A 否认机制 B 压抑机制 C 转移机制 D 反向机制 [答案] A

二、名词解释

1.心身疾病

[答案] 采用广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 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狭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2. A 型行为

[答案] 指,主要特点是。

3. 情感压制

[答案] 研究显示,癌症病人较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否认机制。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只不过在外表上表现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强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家人朋友为自己过分担心。

三、论述题

1.比较心理动力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心身疾病发病的作用机制。

[答案] ① 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潜意识心理冲突,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如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病要素是: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造成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而致病的。

② 心理生理学观点。解释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该理论研究进展很快,集中从心理神经、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等途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

③ 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由于个体素质或受到强化、泛化作用而使这些反应固定下来,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目前心身疾病研究不再拘泥于某一学派,而是综合各学派观点互相补充。

2.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案] ① 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② 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③ 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3. 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

[答案] ① 病史采集。② 体格检查。③ 心理行为检查。④ 综合分析。

4.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 ① 了解并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② 心、身同治原则。心身疾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

5.心身疾病的预防

[答案] 预防应同时兼顾心、身两方面

① 加强心理健康。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健全其人格。② 正确认知和应对各种紧张性事件。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或消除心理刺激。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③ 建立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6. 与内科疾病密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哪些?

[答案] ① 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② 病前人格: A 型行为。③ 情绪:焦虑、抑郁、紧恐惧等消极情绪。④ 心理应

激:社会支持缺乏、职业紧张、生活事件。⑤ 生活方式与不良行为:吸烟、不运动、饮食、肥胖。⑥ 心力憔悴。

7. 内科疾病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答案] ① 情绪障碍抑郁愤怒、抑郁与失望。② 认知功能损害。③ 人格改变。④ 住院产生的心理问题:自我梗塞。⑤ 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机制。⑥ 生活质量下降。

8.肿瘤科常见的临床心理问题

[答案] ① 休克 - 恐惧期,否认 - 怀疑期,愤怒 - 沮丧期,接受 - 适应期

② 情感压制③癌症疼痛④ 告诉真实信息

第八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一、 单选题

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 )I

A 社会模式 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行为模式[答案] B

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 )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性标准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D 以上都对[答案] D

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 )II

A 疑病症 B 强迫症C 孤独症 D 焦虑症[答案] C

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 )I

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B 行为模式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D 医学模式[答案] A

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 )I

A 行为模式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答案] B

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 )I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标准C 心理测验的标准 D 以上都是[答案] C

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 )III

A 错觉 B 幻觉C 感知综合障碍 D幻想[答案] D

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 )IV

A 意向倒错 B 违拗症C 矛盾意向 D 意志缺乏[答案] B

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 )II

A 美国 B 欧洲C 中国 D WHO[答案] C

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 )III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症性焦虑C 压抑性焦虑 D 道德性焦虑[答案] C

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III

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

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

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答案] D

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 )III

A 精神分析学派 B 学习理论C 认知学派 D 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C

13.抑郁性障碍可能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 )I

A 意志丧失 B 木僵C 症状躯体化 D 自杀[答案] D

14.引起抑郁性障碍的病因可能是:( )II

A 生物学因素 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 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

15.关于人格障碍不正确的论述是:( )II

A 从童年或青少年始发 B 往往持续终生C 人格显著偏离常态 D 存在智力障碍[答案] D

16.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以后形成的人格异常称为:( )II

A 人格改变 B 类病态人格C 人格障碍 D 正常人格的反应[答案] A

17.性指向障碍不包括:( )II

A 同性恋 B 恋物癖C 窥淫癖 D 恋童癖[答案] C

18.酒依赖往往包含:( )II

A 心理依赖 B 生理依赖C 耐受性 D 以上都包括[答案] D

19.形成药物依赖的主要因素是:( )II

A 获得药物的机会 B 药物的特点C 人格缺陷 D 社会压力[答案] B

20.关于因特网成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IV

A可能是一种心理依赖 B不是生理依赖C可能与其它心理障碍有关 D 以上都不对[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1.异常心理(mental abnormal or mental disorder)

[答案] 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2.社会常模(social norms)

[答案] 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

3.焦虑(anxiety)

[答案] 是因受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

4.抑郁性障碍(depression)

[答案] 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

5.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答案] 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这种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离状态,表现出固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病态人格等。

6.性心理障碍(sexual perversion)

[答案] 称性变态或性欲倒错,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7.酒精心理依赖(mental dependence of alcohol)

[答案] 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对酒精产生了心理上的嗜好,经常渴望饮酒。

8.惊恐反应(panic disorder)

[答案] 可能由于内心冲突所致,这种反应常突然出现,使个体主观上极其惊恐与不安,出现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胸闷、心跳及窒息感等,多伴有失控感、濒死感和将要发疯感。

9.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

[答案] 亦称药物成瘾,世界卫生组织(1974)将药物依赖定义为是一种强烈地渴求并反复地应用药物,以获取快感或避免不快感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的病理状态。

10.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

[答案]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以自愿的饥饿和明显的体重下降为特征

三、论述题

1.如何对焦虑性障碍进行心理干预

[答案] 可体现在预防和治疗的各个环节。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使每个人从小就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健康的心理。

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是焦虑性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会对紧张的抵抗,提高挫折的耐受性和把握焦虑的能力。由于个体焦虑的原因不同和焦虑水平差异的存在,医学心理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焦虑性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应当遵循依病情的轻重按阶段实施治疗的原则。对严重的焦虑、恐慌或恐惧,应适当地使用抗焦虑剂等药物治疗,待症状减轻后再进行心理治疗。对那些因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或碰到困难而发生焦虑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后再行处理。现实中认知行为治疗是很有实际意义的疗法。其次,对那些与现实无直接关系,源于内心的幻想或知觉的焦虑,应当依内心状况,使用精神分析与分析性心理治疗。以“精神分析”的理论及基本治疗技术要领为取向的“分析性心理治疗”是现代心理治疗最广泛运用的疗法之一,在焦虑性障碍的心理治疗中颇为有效。

2.试论述人格障碍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

[答案] 关于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般认为它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受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环境有害因素影响而

形成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与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可能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父母离异或被父母抛弃是儿童产生人格障碍的首要原因。因为这类儿童得不到父爱与母爱,情感上的冷漠不仅使其在人际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而且令人难以捉摸和不好接近,因而也就不可能与别人保持热情、温暖和亲密的关系。他们虽然从形式上学习和接触了社会生活,但是却不具备理解和分担他人情绪的能力,也不能从思想情感上把自己溶入他人的心境,做不到将心比心。此外,这类儿童的父母多表现为反复无常,无一定的赏罚和教育原则,对孩子的要求也缺乏一致性。因此,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和没有明确的自我认同感觉。

在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养育方式无疑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对孩子冷淡无情,甚至凶狠残暴,或者溺爱放纵、过分苛求,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出现逃学、懒散、撒谎、违抗等现象,以至逐渐发展为人格障碍。

3.试论述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答案]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对认识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极为重要。尤其在精神病临床应用方面更是不可缺少。由于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加上客观与主观等许多因素对异常心理活动的表现有很大影响,故在判别异常心理和行为时很难规定一个绝对的划分标准。但是,目前通常按以下几种标准,从原则和方法上进行判断。

①以经验作为判别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③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④社会适应标准

4.厌食的矫治与心理干预

[答案] 对住院者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确定目标体重。对重症患者可强制进行支持疗法,以维持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在做心理治疗时,可从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在发育中的作用、正确的审美观等方面的教育入手。心理治疗包括疏导、解释、支持与暗示等,而行为疗法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法与脱敏疗法常能奏效,行为矫正和家庭治疗最好同时进行。对在家庭里治疗者主要依靠父母或亲人进行矫正,家长不应当逼迫孩子多吃,强迫进食容易导致厌食。当孩子食欲欠佳,短时期少吃或不吃时,家长不要看得过分严重或心急如焚,因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孩子厌食,而应顺其自然,让孩子从生理与心理上自然调节,便可迅速恢复食欲,达到正常进食的目的

第九章 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一、 单选题

1.划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特征变化是:( ) I

A 脑电图 B 心电图 C 肌电图 D 皮肤电 [答案] A

2.不符合快波睡眠的征象是:( ) III

A 心率加快 B 呼吸加快 C 肌张力增加 D 血压上升[答案] C

3.多数的梦发生于:( ) I

A 慢波睡眠 B 快波睡眠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患者夜间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属于睡眠障碍中的:( ) II

A 失眠 B 保持睡眠困难 C 入睡困难 D 早醒 [答案] B

5.失眠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括:( ) I

A 过度疲劳或紧张 B 对健康过度关心 C 不良自我暗示 D 入睡前饮用兴奋性饮料 [答案] D

6.指出以下不符合疼痛特征的一项描述:( ) III

A 引起疼痛的刺激范围很广 B 刺激与痛觉之间存在必然的关系C 疼痛具有积极意义D 疼痛具有消极意义[答案] B

7. 父母对子女的轻微损伤表示大惊小怪或者泰然处之,影响子女成年后对疼痛的态度属于:( ) I

A 社会学习 B 对处境的认知评价 C 注意 D 暗示 [答案] A

8.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括:( ) I

A 宗教信仰 B 人格因素 C 情绪因素 D 经济因素 [答案] D

9. 疼痛被认为是:( ) I

A 刺激 B 心理现象 C 生理现象 D 心理生理现象 [答案] D

二、名词解释

1.快波睡眠(慢波睡眠相反)

[答案] 又称快眼动睡眠( REM ),此期表现下列特征:皮层进一步抑制从而使清醒度进一步降低;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消失;但植物神经会发生一些异常的变化如体温升高,代谢率升高,心率、血压、呼吸均有明显变化以及眼球快速水平方向运动做梦脑电图显示低电压快波等。

三、论述题

1. 失眠的原因和治疗

[答案] 失眠的原因:(1) 心理因素,包括各种应激有关因素、暗示因素等。(2) 环境与外在因素。(3) 疾病和药物因素的影响。

失眠的治疗:(1) 对症处理。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饮酒,不喝咖啡或浓茶;睡前 1~2 小时不做使身心兴奋的脑体力活动;主动调节自己的不安情绪,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等。(2) 心理治疗:①消除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减轻对睡眠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指导他们认识做梦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②安慰剂的应用。③放松训练、行为疗法或气功的应用。(3) 药物治疗

2.痛觉特征

[答案] ①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②没有特殊的适宜刺激,也没有特定的感觉结构。③常和其它感觉并存,构成复合的

感觉。可以分为刺痛、灼痛、酸痛等。④刺激与所产生的痛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⑤痛不易适宜。

3.痛情绪反应

[答案] 心理反应 行为表现 生理变化

4.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答案] 社会学习 注意 理解 情绪状态 信念 个性特点

第十章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一、 单选题

1 .下列不符合社会角色涵义的是:( )Ⅱ

A 与社会地位、身份相符 B 是固定不变的 C 有一套权利和义务 D 有特定行为模式 [答案] B

2 .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应随时间、环境不同进行调整,这是:( )Ⅰ

A 角色期待 B 角色转换 C 角色冲突 D 角色矛盾 [答案] B

3 .进入病人角色的根本原因是:( )Ⅰ

A 从原有社会角色中解脱 B 环境发生改变 C 患病 D 处于被帮助地位[答案] C

4 .常出现在治疗中后期的角色适应不良现象是:( )Ⅱ

A 角色行为缺如 B 角色行为恐惧 C 角色行为冲突 D 角色行为强化[答案] D

5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Ⅱ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答案] A

6 .抑郁状态下的自我意识特点为:( )Ⅲ

A 自我评价下降,自信心丧失,自卑B 自我评价准确,自信,自尊

C 自我认识客观,自信心强,自尊D 自我认识夸大,过份自信,自傲 [答案] A

7 .会导致攻击行为的不良情绪是:( )Ⅱ

A 焦虑 B 抑郁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C

8 .影响社会认知的主观因素要包括:( )Ⅱ

A 个人经验 B 认知者的性格特点 C 认知者的个人需要 D 以上均是 [答案] D

9 .由态度、信念、兴趣等的一致产生的人际吸引是:( )Ⅱ

A 相似吸引 B 相近吸引 C 相悦吸引 D 互补吸引 [答案] A

10 .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的特点是:( )Ⅱ

A 医生为病人做什么 B 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 C 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 D 以上均不是[答案] B

11 .交谈的原则包括:( )Ⅰ

A 尊重病人 B 有针对性 C 及时反馈 D 以上均是 [答案] D

12 .在交谈中期,医生应该:( )Ⅱ

A 采用开放式唔谈 B 善用“半结构式”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 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答案] B 13 .动态非言语交往不包括:( )Ⅱ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衣着打扮 D 人际距离 [答案] C

14 .通过言语表现的非言语交往方式是:( )Ⅳ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语调表情 D 人际距离[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答案] 即社会身份,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2. 病人角色

[答案] 是指那些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3. 角色冲突

[答案] 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能适应角色要求而出现的角色矛盾。

4. 角色行为减退

[答案] 已经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家庭、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提出新的角色要求而使病人从病人角色中退出。

5. 角色行为强化

[答案]进入病角色并接受一定治疗后,过份认同疾病状态,出现行为固着,对康复后要承担的其它社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

6. 焦虑

[答案] 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7. 抑郁

[答案] 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漠、绝望等不良心境。

8. 求医行为

[答案] 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9. 遵医行为

[答案] 是指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即病人的依从性。

10. 人际关系

[答案] 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11.人际吸引

[答案] 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

12. 医患关系

[答案] 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13. 交往

[答案] 是人们以交换意见、表达情感,满足需要为目的,彼此间相互了解、认识和建立联系的过程。

14. 非言语性交往

[答案] 包括表情动作、目光接触等方式以达到信息交往目的,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论述题

1. 在整个疾病的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与病人角色不相符合的行为

[答案] 角色行为缺如,即未能进入角色。

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角色行为强化,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期望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

角色行为异常指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如攻击,病态固执,抑郁、厌世,直至自杀。

2. 病人的心理需要

[答案] 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饮食、呼吸、排泄、睡眠、躯体舒适等生存需要。患病期间的剌激需要。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患病时的自我成就需要。

3.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答案] (涉及认知、情绪、意志,甚至个性各方面)

4. 医患关系模式:

[答案] 主动—被动型模式;指导— 合作型模式;共同参与型模式

第十一章 医学心理咨询

一、 单选题

1 . 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对象包括:( )I

A 抑郁性障碍,神经性厌食,性心理障碍B 抑郁性障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神经性厌食

C 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障碍,行为紊乱的精神病D 抑郁性障碍,神经性厌食,行为紊乱的精神病 [答案] A

2. 医学心理咨询时,心理量表评价的目的是:( )II

A 让来访者明确自己的心理问题B 帮助咨询人员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C 可省去心理检查过程D 可省去躯体检查过程 [答案] B

3 . 一位慢性疼痛患者来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就诊,咨询员应建议其:( )I

A 探索心理社会因素B 详细体格检查,必要时做有关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C 不必要到其他专科随访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4.有关精神药物在医学心理咨询门诊的应用,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 )II

A 心理咨询不宜使用精神药物B 心理咨询以药物治疗为主

C 心理咨询不排除药物治疗D 精神药物可以治疗严重的精神病患者,所以可在心理咨询中使用 [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1.咨询(counseling)

[答案] 咨询系指商谈、征求意见、寻求别人帮助。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

2. 心理咨询(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答案] 心理咨询是咨询专家通过与来访者晤谈与讨论来帮助他们,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并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主要对象是正常人,所着重处理的是人们的正常需要和问题。

3. 医学心理咨询(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medicine)

[答案] 是通过医学晤谈和讨论(必要时进行心理测验),查明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给予劝告、建议、教育、支持和各种形式帮助的过程,包括运用简短的心理治疗和医药治疗(即综合干预)。

三、论述题

1. 述医学心理咨询的意义。

[答案] 帮助理解和消除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不适感。帮助缓解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反应。有利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了各学科的联系,有利于医学的发展。

2 .心理咨询种类

[答案] 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专题咨询、网络咨询

更多相关推荐:
医护人员学习守纪律讲规矩心得体会

医护人员学习守纪律讲规矩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参加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教育活动这是我们上津卫生系统的一件大事是强化我们纪律意识提升我们综合素质的大好机会借此时机我与大家分享我对守纪律讲规矩的理解在我们...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莱州市梁郭中学张健勇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让我自我了解自我认识使我知道心理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相连...

健康心理学学习体会

健康心理学学习体会班级财务管理111学号20xx03180101姓名何金丰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但是通...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意义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意义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了解个体行为产生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了解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它们在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防中的作用规律了解quot心身统一quot的辨证观点学习...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市场营销3班林健文20xx24012337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时间匆匆,犹如白马过隙,不知不觉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

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临床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11级网络二班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

心理学C证培训心得体会

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学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怀着一份求知的心情,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证考试培训。这几天的课程学习,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我…

学习大学生心理学的感想和体会

机械108班顾文义这门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门很实际很基础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课程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

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国培学习心得体会定兴县第三实验小学刘伟红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纪艳芳在20xx年9月本人有幸参加了由旗教研室组织的赴山东省潍坊市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几位山东省名教师教学能手的课例从他们所上的课例中课程内型丰富多样有识...

大学生心理学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大学生心理学感想和体会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门书籍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

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为期十五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结束了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

医学心理学心得体会(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