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末总结

时间:2024.4.27

1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1. 病毒体: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

2. 病毒

大小: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病毒约300 nm,如痘病毒;最小的20 nm,如微小病毒。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nanometer, nm,为1/1000 μm),

形态:人类病毒多为球形或近球形;植物病毒多为杆状;细菌病毒为蝌蚪状

结构:病毒的结构可以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对称类型:螺旋对称、20面体对称、复合对称)组成;辅助结构是由包膜组成。

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

(1)顿挫感染;(2)缺陷病毒

干扰现象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干扰现象可发生在异种病毒之间,也发生在同种之间。干扰原因:1.诱导干扰素生成:第一种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可抑制其他病毒的生物合成;2.破坏细胞受体:易感细胞的表面受体与第一种病毒结合后,阻断了或干扰了其他病毒的吸附;3.缺陷病毒引起干扰:缺陷病毒与完整病毒共同感染细胞时,可干扰完整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基因突变 15min

条件致死性突变

缺陷干扰突变

宿主范围突变

耐药突变

(2 )因重组与重配

病毒变异的实际意义

1 疫苗

2 疾病诊断

3 耐药病毒的治疗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病毒的感染: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体有致病作用的病毒病毒通过一定的方式入侵宿主,在易感染细胞内复制增殖,并在宿主机体内进一步扩散的过程称为病毒性感染。

(2)病毒的感染途径:水平传播的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血液传播;4.皮肤、黏膜及创伤传播;

4.虫媒及动物传播垂直传播的途径:1.产前胎盘传播;分娩经产道传播;产后哺乳传播;生殖细胞传播

(3)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转播

病毒感染的类型

(1) 隐性病毒感染

(2) 显性病毒感染

1. 急性病毒感染

2. 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1)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基因整合;

2

细胞转化或永生化。

(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免疫病理作用;自身免疫疾病;直接损伤免疫细胞或引起免

疫抑制。

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 杀细胞效应

2 稳定状态感染

3 包涵体形成

4 细胞凋亡

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炎性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作用

病毒与肿瘤

病毒感染的防治预防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及其种类

人工被动免

治疗

抗病毒化学制剂

干扰素及其作用机理

3.病毒包膜的主要功能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病毒入侵有关;具有抗原性

第三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1. 真菌定义:真菌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九章消毒与灭菌

1.基本概念

(1)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3)抑菌(bacteriostasis)

采用化学方法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称为抑菌。

(4)防腐(antisepsis)化学药品作为直接使用的防腐剂用来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防腐。

(5)无菌(asepsis) 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2.干烤(160-170℃,2小时)

3.巴氏消毒法62℃30分钟或72℃ 30秒。

流动蒸汽消毒法

间歇蒸汽消毒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1.05kg压力,121℃15-20分钟

3

5.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菌体蛋白易凝固;蒸汽液化可释放潜热;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

6.日光与紫外光

干扰DNA合成;穿透力弱,表面及空气消毒

7.过滤除菌法

8.*化学灭菌法及其作用机理

第19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1..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拒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2. 呼吸道病毒的分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2.血凝素(HA)

保护性抗原,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性抗体)

神经氨酸酶(NA)

与病毒释放有关

3.流感病毒的分型

据RNP(核糖核蛋白体)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引起人和动物感染

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6、N1~N9)

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2. 命名

型别/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

4.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分8个阶段;丙型流感病毒分为7个阶段。

5.流感病毒的变异(简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1)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2)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副粘病毒-----麻疹病毒

1生物学特点

包膜刺突为H蛋白和F蛋白,免疫力牢固,抗H抗体和抗F抗体可抵御再感染,恢复期主要为细胞免疫,母亲抗体可保护新生儿

2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期约10~12天,体温略高、咳嗽、流涕、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天,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C),柯氏斑,随后红色斑丘疹,耳部开始,遍及全身,4天后消退

3.并发症

呼吸道最为常见如肺炎、肺结核

神经中枢系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4.微生物检查

5.防治原则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4

6..麻疹病毒的预防: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其他呼吸道病毒----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1)冠状病毒(普通感冒和咽喉炎)(2)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11.其它呼吸道感染病毒

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

第20章肠道感染病毒

消化道病毒:一类通过胃肠道感染和传播的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1.肠道病毒共同特征

脊髓灰质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单股正链RNA,根据免疫原性分三型,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反应。I型为主要流行株。

2致病性与免疫性: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流产感染 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3.致病机制

4.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口服减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

5.各种疫苗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

近年来发现的型肠道病毒 68—71型

2.轮状病毒

1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大小不等的球形,双层衣壳,无包膜。

抵抗力:在粪便中存活数天到数周。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PH适应范围广。在室温下相对稳定,55摄氏度 30min可被灭活。对95%乙醇敏感。

2 致病特点

轮状病毒根据内衣壳VP6的抗原性,可分为A-G7个组。A-C感染人和动物,D-G仅感染动物

A组轮状病毒最为常见,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秋冬季多见,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传播

3.其它消化道(肠道)感染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

1.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5

5.症及临床症状1.粪-口途径

微生物期末总结

传播

4.* *脊髓前角

微生物期末总结

运动神经元、

脑膜)2.-以上呼吸道,咽喉,肠道为

微生物期末总结

侵入门户

微生物期末总结

---

微生物期末总结

毒血症

第21章肝炎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

形态结构:+ssRNA,小RNA病毒科 27nm, 球形, 20面立体对称,无包膜,一个血清型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传染源: 病人、隐性感染者

致病机制:病毒直接损伤免疫病理作用

隐性感染多无慢性病例和病毒携带者,与肝癌无关,预后好

微生物学检查:(1)血清学检查 --检查患者血清抗-HAV IgM作为HAV早期感染的指标;检测抗-HAV IgG有助于里UI新年肝病学调查;检测粪便中抗HAV SIgA有助于本病的诊断。(2)病毒及其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电镜在潜伏末期和急性期早期检测粪便标本中的HAV颗粒进行诊断;用RIA或ELISA法可检测粪便中HAV抗原。(3)病毒核酸检查---应用cDNA-RNA核酸杂交技术及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HAV RNA

防治原则:(1)一般预防措施—HAV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饮食和水源经口传播,加强卫生宣传工作,管好粪便,保护水源,注意个人卫生,病人排泄物、食物、物品床单和衣物等认真消毒。(2)特异性性预防措施---接种疫苗(3)人工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对HAV感染有应急预防措施。

2.乙型(HBV)肝炎

形态结构:三种颗粒: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基因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编码7个蛋白

Dane颗粒: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的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有感染性,含有病毒的全部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

(1).HBsAg 表面抗原--说明病毒在肝中复制(机体受感染标志;四种亚型:adr, adw, ayr, ayw;anti-HBs 中和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乙肝恢复的标志。

(2).HBcAg 核心抗原 一般不能检出;anti-HBc 非中和抗体。抗-HBc IgM说明HBV复制,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抗-HBc IgG 感染呈慢性过程或感染过HBV

(3).e抗原HBeAg----感染性病毒存在的最有效证据(复制及具传染性的标志);抗HBe有一定保护作用,说明病毒感染性较低(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

乙肝“两对半”(澳抗)及临床意义

HBsAg---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抗HBs-----乙肝恢复的标志

(HBcAg)---HBV复制的标志

抗HBc------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

6

IgM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IgG 感染呈慢性过程或感染过HBV

HBeAg HBV复制和血液有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有一定的保护,预后良好。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及血液制品;(2)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3)性传播密切接触唾液生殖道分泌物

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

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有密切关系。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感染的细胞不多,免疫正常:隐性感染,急性感染。

感染细胞多,诱发过强免疫应答:重症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造成的肝病变,促进纤维细胞增生:肝硬化。

乙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

1.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IgG;2.血清HBV DNA

检测

3.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输血后肝炎);性传播和母婴传播。40%-50%可转为慢性肝炎,其中20%的慢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

4.丁型肝炎(HDV):缺陷病毒,需以HBsAg构成其衣壳来传播,(HDAg)单负链环状RNA和δ 抗原(HDAg)

5.戊型肝炎病毒(HEV)传染:

+ssRNA,杯状病毒科 32nm, 无包膜一个血清型

4-20℃易被破坏,100 ℃ 5分钟灭活。紫外线、次氯酸敏感。

* *传染:人和猪,粪-口途径,水型流行

致病性

急性戊型肝炎、重症感染及胆汁淤滞性肝炎。

孕妇感染严重,病死率高达20%。

第23章反转录病毒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机理:主要感染CD4+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损伤CD4+T细胞 ,造成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

和功能的丧失,导致免疫缺陷

3. 试述HIV感染过程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 急性感染期 ----病人血中CD4+T细胞减少和出现HIV抗原

(2) 临床潜伏期-----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HIV抗原含量低或不能检出

(3) AIDS相关综合征期—出现发热、盗汗、全身疲倦、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舌上白斑,症

状加重

(4) 典型AIDS期---CD4+T细胞明显下降,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常发生各种条件致病菌、寄生虫感染或并发肿瘤

7

第24章其他病毒及朊粒

虫媒病毒

一大类能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我国有9种。主要流行的是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均属黄病毒科成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属于虫媒病毒)

1生物学特性:球形,核心含有单正链RNA,有包膜 二十面立体对称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1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库蚊;2 传染源 :已感染的家畜、家禽;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幼猪;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2.免疫性:体液免疫为主,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可获免疫力

3.微生物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采集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双期血清,当恢复期血清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可以确诊。

4.防治原则:在易感人群中大规模进行乙脑疫苗接种。搞好环境卫生,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少感染。目前治疗乙脑采用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病毒唑、干扰素、恢复其血清等治疗措施可减轻病情,但对已出现脑炎病症者则无治疗效果。我国采用高中和活性的乙脑单克隆抗体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登革病毒

结构:类似乙脑病毒,四个血清型。单正链RNA。

敏感动物:乳鼠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以及广西。

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伊蚊

疾病: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开始为典型登革热,严重出血,进一步发展为出血性休克

3.森林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球形,核心为单正链RNA。

传播媒介:蜱,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出血热病毒

由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一大类病毒。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登革病毒

1.汉坦病毒

形态结构:圆形或卵圆形,病毒核酸为单负链RNA,分为L、M、S三节段。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衣壳螺旋对称。 汉坦病毒: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病原

主要宿主和传染源: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可能的传播途径: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虫媒传播(厉螨、小盾恙螨)和垂直传播

致病机制:病毒侵入后在血管内皮细胞处增殖,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内壁、肾小球基膜,激活补体导致病理损伤。

典型病例三大主症,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可获得持久免疫

8

2.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

*动物TSE,如:羊瘙痒病(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疯牛病

*人类TSE,如:

库鲁病(kuru disease);克-雅病变种(variant CJD, v-CJD)

3.PrPC与PrPSC

正常情况下,细胞PrP基因编码产生细胞朊蛋白(cellular prion protein, PrPC),PrPC以α螺旋为主,对蛋白酶K敏感,无致病性。

* 某些条件下,PrPC构型发生异常变化(以β折叠为主)形成致病的PrPSc(羊瘙痒病朊蛋白,scrapie prion protein),对蛋白酶K有抗性,具有致病性与传染性。

*正常宿主细胞具有编码产生朊蛋白的基因,人类PrP基因位于第20号染色体,小鼠PrP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 * PrPC与PrPSc由同一染色体基因编码,其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253~254个氨基酸),根本的差别在于它们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4.Prion(朊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

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作用;标准的高压蒸气灭菌(121.3℃,20 min)不能破坏Prion,需高压蒸气灭菌134℃、≥2 h,才能使其失去传染性;对辐射、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有很强的抗性。

5.人类Prion病的传播途径

(1)传染性(TSE):

如库鲁病、克雅病变种

多种途径传播(消化道、血液、神经及医源性)

(2)遗传性:

如家族性克雅病,与遗传有关(PrP基因突变)

(3)散发性:

如散发性克雅病,传播途径尚不明

人类疱疹病毒

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

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传染源

密切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

HSV-2一般通过性传播

? HSV—1: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 HSV—2:骶神经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巨细胞病毒

? 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

? 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

9

?

?

?

高度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 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

艾滋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1生物学特性 10min

型别:HIV-1, HIV-2

病毒颗粒结构

基因组结构

培养:仅感染表面有CD4分子的细胞。恒河猴、黑猩猩。

2致病性与免疫性 20min

传染源: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垂直感染

致病机理:损伤CD4+细胞

感染及发病过程(ppt图表)

HIV——原发感染期 CD4+细胞减少,HIV多

慢性感染期 CD4+细胞变化少 HIV少

AIDS相关综合征期 CD4+细胞明显下降

AIDS期

临床表现

3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10min

检测病毒相应抗体:监测、诊断、血液筛查

筛查:ELISA,IFA,RIA,WB

确证:免疫印迹试验(WB)

抗HIV药物治疗:

鸡尾酒疗法

狂犬病毒

狂犬病的病原体

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

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我国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100%)

生物学性状 10min

子弹状, -ssRNA,螺旋对称,有包膜。抵抗力较低

人畜共患病,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和狼,蝙蝠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期长短不一 临床症状与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伤口-横纹肌细胞-神经系统-唾液腺

10

临床症状

早期:发热、头痛、流泪等症状

1-2天后:烦躁、喉头肌痉挛,恐水症

3-5天:麻痹、昏迷,呼吸和循环衰竭

1.人乳头瘤病毒

生物学性状:球形,52-55nm,二十面体对称,只能感染人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 致病性

致病机制在上皮细胞增殖导致上壁细胞增殖和角质化

致病类型良性

有恶化可能尖锐湿疣 6,11型

宫颈癌 16,18型

病原检验及分型

HPV疫苗最新进展

真菌学概述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

菌落形态

菌丝形态

孢子形态叶状孢子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

孢子与芽孢的比较

二真菌的繁殖、培养和抵抗力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四种方式:芽生、裂殖、萌管、隔殖

培养

酵母型菌落

类酵母菌落

丝状菌落

真菌的感染与免疫

来源

内源

外源

致病作用

致病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

真菌超敏反应

真菌性中毒

真菌毒素与肿瘤

11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表皮真菌、浅表真菌) 皮肤感染真菌

一皮肤癣菌

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

生物学性状

絮状表皮癣菌。椭圆形大分生孢子、厚膜孢子

毛癣菌卵圆形细长薄壁大分生孢子,侧生小分生孢子 致病性

二角层癣菌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一申克孢子丝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测

二着色真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测

深部感染真菌

主要种属

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粘膜感染

皮肤感染

内脏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新生隐球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测

更多相关推荐:
最新微生物总结

二生物除磷原理1、生物积磷作用:某些微生物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有过量积聚磷酸盐的作用,这些细菌称为聚磷菌。当细菌生活在营养丰富环境里开始大量繁殖即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从外界吸收大量可溶性磷酸盐,在体内合成多聚磷酸…

微生物总结1

1.食物中毒感染性:空肠弯曲菌(不耐热肠毒素)、腊样芽胞杆菌(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中)、产气荚膜梭菌A型(肠毒素)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肠毒素),变形杆菌(机会致病)毒素性:肉毒梭菌(…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1.(名解):生物转化:指生物通过对各种有机物的吸收和代谢而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物质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生物类群通过代谢作用使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直至消失的过程。微生物污染:指有害…

嘉应学院 微生物总结提纲

1.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着重了解微生物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形态物质循环与转化及其自净原理,在…

环境微生物总结--课后题整理

课后题整理1.难降解物质(Xenobiotic)有一部分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化学键不能被目前微生物细胞存在的降解酶识别,或这些化学物质不能被运输到细胞内,或者这些化合物不能诱导细胞合成降解酶,所…

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总结名词解释 by蕾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1.脂多糖(LPS):是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也是G﹣菌的内毒素,位于外膜的最外层,由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2.质粒:细菌细胞浆内核质之外的环状双股DNA,编码非细菌生存所必需…

原核微生物总结

?涉及微生物学检查=白喉棒状杆菌—Elek平板毒力实验结核杆菌——结核菌素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5mm)沙门氏菌——肥达实验(正常抗O凝集价≤1:80;抗H凝集价≤1:160?涉及感染症状无芽孢厌氧梭菌(全身多…

高中各种微生物总结

高中生物中有关微生物的种类总结微生物指的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人和动植物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目前微生物在许多领域得...

微生物总结

一二三章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各种各样以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存在的以及无细胞结构群体的低等生物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变异以及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一类病毒和阮病毒1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可引起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柑橘裂皮病和菊矮化病它们是环状单链RNA2阮病毒是一种引起牛羊疾病的感染因子没有核酸存在可导致退化性神经...

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大总结

第一章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21347年的一场由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320xx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

微生物文献总结

一沉默基因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菌体中处于不表达或者极低的表达水平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被激活而表达活性产物的DNA序列早在19xx年提出了通过基因克隆诱变处理菌株或种间自然结合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激活沉默基因现有...

微生物总结(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