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总结

时间:2024.4.27

第一章

?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中,除动物和植物以外,一般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大部分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系统进化,分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1.  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属于此类。其原始核呈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2.  真核微生物: 真菌、黏菌和藻类属于此类。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3.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属于此类。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增殖。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  细胞壁:基本类型有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二者都含有肽聚糖(原核细胞所特有,肽聚糖的结构赋予了细菌细胞壁坚韧而富弹性的特征。)功能: ①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②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③其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④屏障作用(G-菌外膜)。

2.  细胞膜: 其结构与功能和真核细胞基本相似。功能: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信号传导等作用。

3.  细胞质:有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等重要结构。功能:①核糖体是一些抗生素的重要靶点。②质粒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③胞质颗粒是为细菌提供和储存营养的营养物质。

4.  核质:又称拟核,决定细菌的遗传特征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定义、功能、医学意义)

1.      荚膜:·在细菌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凡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um且边界明显者成为荚膜。·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对菌体的损伤作用。·医学意义:荚膜是病原菌重要毒力因子,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细菌受有害物质感染的重要成分。

2.  鞭毛:·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叫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以及丝状体组成。·功能: ①能使细菌自由游动,速度迅速。②其运动具有化学趋向性,可向营养浓度高的方向运动而避开对其有害的环境。③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称H抗原。可根据这一功能鉴别不同的细菌。④少数细菌的鞭毛具有致病性。

3.  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的丝状蛋白附属物(只能在电学显微镜下观察)。·功能: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是引起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是具有致育性,即细菌的遗传是通过性菌毛传递的。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名解]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少,比普通菌毛长且粗,中空呈管状,是细菌传递遗传物质的一种结构,又称致育因子。

4.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成为芽孢,是适应恶劣环境、维持细菌存在而处于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体,只有革兰氏阳性菌产生芽孢。·功能:①抵抗力强。②具有致病性,但芽孢不能直接引起疾病,但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繁殖而致病。③具有鉴别意义。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意义

步骤:标本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夜媒染(1min)→乙醇脱色

(30s)→石炭酸复红复染(30s)。染成紫色的是阳性,粉红的是阴性。

意义:革兰氏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

1.  条件:·营养物质·pH:7.2~7.6·温度:37℃·渗透压:等渗或低渗·气体:   O2,CO2

2.  方式:二分裂(binary fission)

3.  代时:细菌分裂的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多数为20~60 min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利用分解代谢产物和产生的能量不断合成菌体自身成分,如细胞壁、多糖、蛋白质、脂肪酸、核酸等,同时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产物。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去除方法:250℃干烤 (固体,玻璃器皿);蒸馏、吸附剂 (液体)

2.毒素和侵袭性酶: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 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3.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主要来自放线菌和真菌.

4.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5.维生素

6.色素: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具鉴别意义。

?细菌的人工培养

1.      液体培养:·混浊生长:大多数细菌,如大肠杆菌。·沉淀生长:如链球菌。·表面生长:专性需氧菌。

2.      固体培养:划线接种分离培养。作用是分散混合菌群、鉴定作用、推算标本的活菌数。菌落可分为光滑型菌落(S型)、粗糙型菌落(R型)、黏液型菌落(M型)。

3.      半固体培养:检查有无鞭毛及动力。即有鞭毛的细菌穿刺线模糊不清,无鞭毛的细菌可沿穿刺线线状生长。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基本概念

1.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是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

3.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一些抗生素可抑制生物生长繁殖成为抑菌。

4.  无菌:指不含有活的微生物,是灭菌的结果。

?热力灭菌法

1.      原理:变形蛋白质、破坏细胞膜和降解核酸而达到杀菌作用。

2.  种类: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湿热的效果比干热好)

3.  应用范围: 牛乳消毒、餐具消毒、外科器械、注射器、食具和一些不耐高热物品的消毒、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玻璃器皿、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消毒。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与应用

1.  波长:200-300具有杀菌作用,265-266杀菌作用最强。

2.  机制: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转录复制,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微生物死亡。

3.  应用范围:因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因此可应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冷冻真菌干燥法:是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菌体体内的水分,既可以使病原微生物脱水、新陈代谢减缓,又可避免冷冻时菌体内水分结晶对细菌的损伤,是目前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质粒:·菌染色体外可自我复制的遗传物质,又称复制子。大多数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分类:①根据质粒能否通过细菌的接合作用进行传递分1接合性质粒2非接合性质粒②根据质粒在细菌内拷贝数多少分1严紧型质粒2松弛型质粒。③根据相容性分1相容性——几种质粒同时共存于同一菌体内2不相容性——不能同时共存(此对质粒进行分组、分群)。

?噬菌体:是在细菌内增殖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增殖依赖于宿主细胞的部分或全部生物合成机制,即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成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

?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转为因子: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可自行移动的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又称移动基因。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机制

·概念:1. 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2.重组:供体DNA通过各种机制整合入受体菌的拟核。

·机制:1.转化,即供体菌裂解后,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使受体获得新的形状。2.接合:供体菌性菌毛结合至受体菌,性菌毛收缩使两菌接触,DNA通过性菌毛转移。3.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转移。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菌侵入宿主能否引起感染和疾病取决于细菌毒力强弱、侵入机体的数量和侵入部位,以及宿主免疫力强弱。

·毒力:1.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2.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和溶细胞毒素。

?细菌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当机体免疫力较

   强,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或毒力不强时)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抵抗力

   较差,或入侵的细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

·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

第七章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应遵循的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不同标本。3.应在疾病早期和使用抗药物之前采集标本。4.必须新鲜。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3.生化实验。4.血清学实验。5.动物实验。6. 基因诊断技术。

第八章球菌

?金葡菌(球形,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一般无荚膜,G+)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肠毒素检查。

?链球菌(球形,链状排列,无芽孢、鞭毛、G+)

·致病性

·微生物检查: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抗O试验,方法:间接凝集)

?肠球菌(圆形或椭圆形,双链或短链状排列,无芽孢,多数无鞭毛,G+)

·致病物质:粪肠球菌;所致疾病:院内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子宫内膜炎。

·微生物检查法:直接接种与琼脂平板,或先液体增殖培养再接种于平板。

?脑膜炎奈瑟菌

·致病物质:荚膜、菌毛、脂寡糖(LOS);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鉴定、快速诊断法。

·传播方式:飞沫经空气传播。

·标本送检诊断:脑脊液、血液、出血点渗出液、鼻咽拭,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培养基预温。

?淋病奈瑟菌

·致病物质:菌毛、外膜蛋白、LOS、IgA1蛋白酶等。所致疾病:①淋病 (gonorrhea):主要通过性传播。②淋病性眼结膜炎/新生儿脓漏眼:胎儿经产道娩出时可被感染。③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及幼女的阴道口阴道炎:通过毛巾、浴池间接感染。

·标本送检诊断:用无菌棉拭沾取→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第九章肠道杆菌(G-,两端顿圆,无芽孢,多数有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营养要求不高,生化反应活泼,抵抗力不强,易发生变异)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致病物质:粘附素、肠毒素、内毒素、荚膜等。·所致疾病:泌尿系感染、肠道外化脓性感染、肠道感染(胃肠炎,是外源性感染)。

?志贺菌属(无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的致病性·致病物质:侵袭力(菌毛作用)、内毒素、外毒素。·所致疾病: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沙门菌属(多数有周鞭毛,一般无荚膜)

·致病性: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总称)、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免疫性: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发生再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表现为单核吞噬细胞统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胞内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从而杀死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体液免疫:局部抗体较重要,尤其是sIgA具有特异性防止伤寒沙门菌粘附于肠粘膜表面的能力。

·微生物学检测法(特殊):血清学诊断—肥达实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鞭毛(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抗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抗体及其效价高低可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

?克雷伯菌属: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氏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创伤感染,甚至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

?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是条件致病菌,多引起继发感染,如慢性中耳炎、创伤感染等,也可引起膀胱炎、婴儿腹泻、食物中毒等。

第十章 弧菌G-,引起腹泻,霍乱弧菌无芽孢、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具有耐热O抗原和不耐热H抗原

?霍乱肠毒素治病机制(肠毒素是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毒素)

霍乱毒素为聚合蛋白,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由多肽A1和A2组成,是CT的毒性活性成分。B亚单位可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受体(即神经节苷脂)(GM1)结合,引起肠毒素的变构,协助A1多肽解离、活化并穿过细胞,刺激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使ATP转化为cAMP,致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导致内皮细胞Na+和Cl-的吸收被抑制,并大量分泌Cl-和HCO3-,由于大量电解质分泌至肠腔,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有细胞进入肠腔,进而产生严重腹泻、呕吐、电解质大量丧失。

?霍乱弧菌所致疾病:严重腹泻呕吐,酸中毒,肾功能衰竭,休克死亡。

第十一章:螺杆菌和弯曲菌

?螺杆菌属:主要是幽门螺杆菌:与B型胃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有关。

?弯曲菌属:主要引起人类的腹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菌体细长呈杆状,G+,有芽孢且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有周鞭毛,无荚膜,厌氧,抵抗力强。不发酵糖类,不分界蛋白质。

·致病性: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致病条件为厌氧条件。所致疾病:破伤风。

·致病机理:该菌无侵袭力,其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所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它的作用机理为:①与神经系统的结合,B链识别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上的受体并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②膜的转位,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③内在化作用,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传入中枢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链发挥毒性作用(锌内肽酶),使储存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烈痉挛

?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特性:芽孢位于极端、直径小于菌体,无鞭毛,有荚膜,G+。Nagler反映和汹涌发酵现象是其特点。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致病性:致病物质为外毒素。所致疾病:气体坏疽(A型引起)、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

·【Nagler反映】:在卵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菌,是由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分解卵黄中的卵磷脂所致,称为Nagler反映。

·【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内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将覆盖在培养基上的凡士林层冲到试管顶部,气势汹涌,故称汹涌发酵。

?肉毒梭菌

·生物学特性:G+,芽孢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有周鞭毛,无荚膜,不耐热,对酸、蛋白质有一定的抵抗力。

·致病性:致病物质为肉毒毒素(是目前最强烈的神经外毒素)。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但是胃肠道症状较少,多为神经性症状)、创伤感染中毒、婴儿肉毒中毒。

?无芽孢厌氧菌:可引起临床各科的感染,感染多为内源性。可致败血症、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腹部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第十三章放线菌

·生物学形状:G+,无动力、无荚膜,非抗酸性丝状菌、无分隔、有分枝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硫磺样颗粒病变部位所形成的菌落,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为G+,周围菌丝放射状排列、为G-),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溶血。

·致病性:属正常菌群,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放线菌病--导致软组织的慢性或亚急性肉芽肿炎症,呈慢性无痛性过程,病灶中央常坏死形成脓肿,并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诺卡菌属:是外源性感染,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和坏死,症状与结核相似。好发于脚和腿部,称为足菌肿。

第十四章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

·生物学特性:G+,细长弯曲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有V或L字形。异染颗粒:有鉴别诊断意义。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吕氏血清斜面上迅速生长。对湿热敏感,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毒素(外毒素,毒性强)。所致疾病--白喉(儿童易感,症状为白喉、心肌炎)。经上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

·免疫性:白喉的免疫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病后、隐性感染和预防接种可获得特异免疫力。新生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

?锡克试验

·目的:检测人群对白喉免疫力

·原理:皮内试验  毒素和抗毒素中和反应

·试验:(1)皮内注射少量毒素后24-48h反应阴性时,表明体内有抗毒素。

   (2)皮肤出现红肿等阳性反应时,表明体内无抗毒素。

第十五章分枝杆菌(呈杆状、需氧且不形成芽孢)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学特性:形状---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无芽胞、鞭毛和荚膜。可变为L型,表现为丝状或颗粒状。特性---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支菌酸。抗酸染色性---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因可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而染成红色。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兰复染呈蓝色。培养特点---最适pH:6.5-6.8,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固体培养(菌落为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表面粗糙呈颗粒、结节或菜花状。)液体培养---(菌膜).

·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粘附入侵,含多种酶可分解利用营养物质,抗吞噬作用)、脂质(索状因子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引起肉芽肿,磷脂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结核结节,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蜡质D具佐剂作用,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蛋白质(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微生物检查:标本处理:浓缩集菌(氢氧化钠处理);直接镜检:抗酸染色;分离培养:培养基、时间(2~4周后见结果);动物试验:豚鼠等;快速诊断:PCR等。

?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明反映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无免疫力。取两种PPD分别注射于两前臂皮下,48-72小时后观察结果,红肿硬结小于5mm为阴性(未感染过),超过5mm者为阳性(感染过或卡介苗接种成功),超过15mm者为强阳性(有活动性结核病)。

·应用:1.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接种效果测定。2.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3.借用其测定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4.在未接种过BCG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卡介苗BCG:是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的典型例子。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防御。Calmette和Guérin将牛分枝杆菌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

?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临床表现与结核病相似,以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损伤为主要表现。可致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病、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非结核分枝杆菌骨病、散播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麻风分枝杆菌:引起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第十六章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为传染源,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某些传染病即人兽共患病(zoonosis)的病原菌。该类细菌通常以家畜或野生动物为储存宿主,人类通过与病畜或其污染物接触而致病。主要包括布氏菌、炭疽芽胞杆菌和鼠疫耶氏菌。

?布鲁均属:波浪热,人畜共患,人类经皮肤接触传染,可以经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耶尔森菌属:①鼠疫耶氏菌:鼠疫,患者出现高热、休克、DIC等全身中毒症状和体征,并发脑膜炎。②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小肠、结肠炎。③假结核耶氏菌: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肉芽肿。

?芽孢杆菌属:炭疽病。

?弗朗西斯菌属:其中土拉费氏菌对人类致病,引起土热病。

?巴斯德菌属:通过被动物咬伤感染。

第十七章:其他细菌

?假单胞菌属: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致病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化脓性炎症。多见于皮肤黏膜受损部位。

?嗜血杆菌属: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原发性感染(急性化脓性炎症)和继发性感染(慢性炎症)。

?军团菌:军团菌肺炎。

?鲍特菌属:其中百日咳鲍特菌是主要致病菌,可引起百日咳。

?李斯特菌属:脑膜炎和败血症

?气单胞菌属:腹泻、败血症及创伤感染。

更多相关推荐:
微生物复习总结

微生物第一章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3非细胞型病毒特点1体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5适应强易变异第二章一比较下列各...

微生物复习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裂解量填空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微生物的五大特征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3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

微生物复习总结

第三章放线菌及其它1放线菌菌丝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基内菌丝功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气生菌丝功能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孢子丝功能繁殖2简述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其菌落有何特点以...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资料

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众多肉眼不可见个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总称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3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是一种快速的特定DNA片断扩增...

微生物经典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法国人巴斯德德国人柯赫巴斯德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免疫学预防接种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

微生物考试总结重点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类群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

微生物课程总结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总结报告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医学微生物学这一门学科。了解过微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微生物学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学,微生物的种类远远的超过了动物和植物种类的总和,它们不仅分布于我们周围的生…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周德庆_期末总结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内毒素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

微生物复习作业题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1体积小面积大形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活性强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3生长旺繁殖...

微生物复习总结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柯赫法则Koch39s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其具体步骤为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的存在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

微生物重点总结

微生物重点总结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题一名词解释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接合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互相直接接触通过接触而进行较大片段的DNA传递这种传递信息的现象称为接...

微生物考试总结重点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类群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

微生物复习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