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研课题

时间:2024.5.8

高中地理教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一、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研究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使用教材的差异与修改完善研究

2.地方性地理高程资源与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3.新课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4.高中地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5.课程标准要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细化的对比分析

二、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6.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

7.“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行为化策略研究

8.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9.地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案例研究

10.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11.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

12.地理课中有效问题的设计与展开的研究

14.优化组合教学媒体,提升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的研究

15.地理课中探究活动设计与探究思维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16.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阅读的策略研究

17.地理有效复习课型的实践与研究

18.高中地理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研究

19.高中地理课堂交互活动的策略研究

20.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

21.学生地理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探索

22.发展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策略研究

23.高中地理学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24.课堂地理模拟实验的策略研究

25.地理信息获取与解读技能培养策略研究

二、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26.“三维”教学目标达成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7.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成果评价研究

28.地理课堂中学生互评的有效性探究

29.“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

30.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改方式的研究


第二篇: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来自宁夏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的教研感悟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来自宁夏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的教研感悟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蔡建明

一、课程编排

1、问题与困惑:

椐对我区63所普通高中20xx年秋季——20xx年春季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时编排情况的抽样调查来看,我区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时编排模式中,每周安排2课时的学校约占抽样学校总数的51%,每周安排4课时的学校约占抽样学校总数的35%,而每周安排3课时的学校仅占抽样学校总数的10%。另外,还有个别学校到高二文、理分科后,在必修III的课时编排上出现了重文轻理的现象。

2、调查分析:

每周安排2课时的学校普通认为:这样安排对地理教师的编制压力不大,各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师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科总课时的需要。但由于开设的并行科目增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加之学科的地位使学生很难利用课外时间去温习地理功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周开设3课时的学校普通认为:这样设置的优势是在现有地理教师的编制下,学校只要略加工作量,就能较好地完师资配置,且在一学年就可以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其余时间任意开设选修课。其劣势在于必修模块集中在高一就上完了,担心到高考总复习时学生可能忘的差不多了。

每周开设4课时的学校普通认为:其优势在于并行开设的科目较少,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学习效果较好。但劣势在于对目前的教师编制造成较大的冲击,为克服教师资源不足的困难,只能在每个学段内有一半的班级开设地理,进行间歇性的科目设置,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连贯性。

3、解决方略:

由于前两轮进入高二第二学期进行文、理分班的学校发现,开设选修课和备考时间太紧张,大部分学校只能采用每周开设3课时、且三个必修模块课时打通使用的编排策略,以确保高二第一学期开始进行文、理分班的实际需要。

二、教学进度

1、问题与困惑:

一年内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内容多、课时紧,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已出现“前松后紧”课时分配,导致“遗忘模块一,夹生模块三”的教学效果。

2、对策与建议

合理安排模块、单元、课时教学进度计划

(1)拟定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的步骤:

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本模块所规定的内容标准的具体学习要求;

②依据本模块《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全面梳理、整体感受本模块的教学内容;

③根据各单元(章)教学内容在本模块的份量和学情确定所需的课时数; ④列出本模块各章教学进度计划表。

(2)拟定单元教学进度流程的步骤:

①认真梳理各单元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的对应关系; ②依据本单元《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学情,确定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

③根据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各部分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间;

④列出本单元教学进度流程。

例1:拟定本模块及各单元的教学进度计划

本模块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个主题。

主题一 ——人口与城市(15-16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课时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课时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课时

——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1课时

——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2 课时。

——城市的地域结构、服务功能的差异:2 课时。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2—3 课时。

——地域文化的影响:2 课时。

——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1课时

主题二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0-11 课时 )

——农业区位因素,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2 课时。

——工业区位因素,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 课时。

——工业或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课时。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 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和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3 课时。

——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1课时

主题四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7 课时 )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 课时。

——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2 课时。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途

径:2 课时。

——人类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责任:

1 课时。

共计:32—34课时

3、编制课时教学方案的步骤:

(1)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有关本课时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2)依据本课时《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材、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指导策略;

(3)根据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设计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流程;

(4)依据本课时《课程标准》有关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分层编制相应的达标测评题,以测试全体学生的达标度。

三、目标定位

1、主要困惑:

(1)学生已有知识不足(初中地理基础差、高中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滞后);

(2)学生志向不明,缺乏足够的求知欲望;

(3)一些教师对内容标准的对象和达标时限不明确。

(4)内容标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一时难以把握,有些地理教师对熟悉的内容往往喜欢作“加法” ,而对较生疏的内容则是束手无策,只能以“减法”处置等。

2、解决办法:

?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广度和深度

?确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智慧

(1)如何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发展中心组编的《高中地理型课程地理教学研究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如果说课程目标具体化是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那么内容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我们讨论的只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说,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确定教学目标的一般思路:

分析教材内容,对照《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标准,明确该内容的具体学习要求(学什么?)——针对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进行学情分析,考虑学生对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有何基础?有什么困难?)——根据课标要求和学习基础,明确该内容的具体学习(教学)目标(学到什么程度?具体可测)。 设计教学目标的一般原则:

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的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测;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来自宁夏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的教研感悟

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等的规定;

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

第五,尽管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但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易机械地分别表述。

(3)如何充分利用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智慧?

学校或地理学科教研组建立新课程常规教研管理制度,采用校内学科组或片区学科组定期集体备课。研究的问题源于课改实验,问题研究的过程基于课改实验,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四、教材处理

1、常见问题:

受个人业务能力所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还没有转化成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重课本中的图文材料解读、轻 “地理实验”和“案例分析” 等教材的教学组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有限。

2、解决办法:

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正确把握课程目标,不能受以往教学经验与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清楚是“用教材教”,并不是教教材。

(1)必修I——自然地理部分

◆突出对自然地理中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实际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性知识是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不仅让学生理解基本规律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正确处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系,针对高考试题将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建立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的特点,在复习自然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大气环流知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区域特征如:纬度位置、地形因素,结合大气环流知识展开逻辑推理,一旦有了区域的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我们就能确定这个地区的热量带,还可以确定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地形特征(等高线),就可以根据其海陆位置,知道该地区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就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与畜牧业等。不但有效地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必修II——人文地理部分

◆ 构建人文地理的知识结构,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在人文地理复习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复习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一个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

◆ 理解、掌握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等布局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进行分析。如一个工业区形成之初的主导因素,会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的区位优势,可能变成工业区继续发展的劣势,而一些新的区位优势又会不断显现出来,“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

◆剖析典型案例,进行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许多人文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往往不限于书本知识、不限制考生的思维。所以,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且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学过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之后,要联系我国的牧业,它对我国放牧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3)必修III——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

◆重视课本案例的分析,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综观必修III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在必修III的教学上,应该重点跟学生分析课本每一节提到的案例。通过分析课本的案例,提炼出相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

◆加强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

地理“必修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加以支撑论证。因此,案例教学时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同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使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

◆如何把握地理实验教学

◆如何挖掘和处理人文地理教学资源

◆ 如何使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

新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特点之一就是“范例式”,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建构人格的一种范例。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重建的中介。利用案例教学应注意如下几点:

(1)如何比较好地呈现案例,让学生尽量充分地接触案例提供的事实并感受相应的学习情境?

(2)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案例的材料比较具体,信息量也比较大,地理原理又是隐含其中的,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案例的使用掌握地理原理,就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何了。

(3)如何组织好讨论?典型的案例学习包含针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组织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中。有效组织案例探究,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互相启发,逐步发现和理解地理原理并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

(4)如何进行拓展学习?因为案例是独特的、具体的,因而是有局限的。以掌握地理原理为目的的案例学习,应有拓展学习或称后续学习,即,让学生有机会使用一个蕴涵同样地理原理的新案例学习,以保证他们能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并增强学习的效果。

◆如何把握地理实验教学?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析编制相关实验的可行性。

(2)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实验本身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模拟情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

(3)充分发挥本校优势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特有的实验资源,设计科学性、生活性、操作性强的地理实验。

(4)尽可能让全体同学主动参与地理实验,关注实验过程。

◆如何挖掘和处理人文地理教学资源?

人文地理教学需要大量的定量、定型的专业资源服务于教学,有时为了一节课,需要收集一大堆资料,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教师在精力与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如何挖掘和处理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呢?

(1)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2)养成时时处处搜集、整理素材的习惯。

(3)同伴合作搜集、整理素材,是一种有效的捷径。

(4)互联网是开拓人文地理教学资源的巨大空间。

(5)学生也是人文地理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开发主体。

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正确把握课程目标,不能受以往教学经验与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清楚是“用教材教”,并不是教教材。

(1)必修I——自然地理部分

◆突出对自然地理中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实际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性知识是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不仅让学生理解基本规律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正确处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系,针对高考试题将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建立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的特点,在复习自然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地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大气环流知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区域特征如:纬度位置、地形因素,结合大气环流知识展开逻辑推理,一旦有了区域的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我们就能确定这个地区的热量带,还可以确定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地形特征(等高线),就可以根据其海陆位置,知道该地区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就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与畜牧业等。不但有效地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必修II——人文地理部分

◆ 构建人文地理的知识结构,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在人文地理复习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

复习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一个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

◆ 理解、掌握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等布局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进行分析。如一个工业区形成之初的主导因素,会随着工业区的发展壮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的区位优势,可能变成工业区继续发展的劣势,而一些新的区位优势又会不断显现出来,“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

◆剖析典型案例,进行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许多人文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往往不限于书本知识、不限制考生的思维。所以,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且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在学过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之后,要联系我国的牧业,它对我国放牧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3)必修III——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

◆重视课本案例的分析,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综观必修III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在必修III的教学上,应该重点跟学生分析课本每一节提到的案例。通过分析课本的案例,提炼出相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

◆加强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

地理“必修3”的教学,应该是以典型的案例教学为主,而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加以支撑论证。因此,案例教学时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教学方式

1、常见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教学建议

?要增强的几种意识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如何把握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内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增强的几种意识:

(1)课前要有“学”的准备意识;

(2)引言要有展示学习目标的意识;

(3)教学目标要有“三维”并重的意识;

(4)教学策略要有“教”服务于“学”的意识;

(5)教学过程要有“情景激励”意识

(6)教学评价要有“发展”意识;

(7)课堂实效要有“达标”意识;

(8)课后要有“延伸”意识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教学惯性与课标要求之间的关系;

(3)知识积累与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4)结论与过程之间的关系;

(5)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

(6)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7)教学活动与教学实效之间的关系;

(8)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

◆如何把握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其一般程序为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其自主性,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然后综合学生的疑问,教师提出问题的关键,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

第三步:授之以渔实践探究。教师根据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应掌握的方法,学生运用方法回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在总结、肯定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可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集体总结,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设计出难易适中并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2)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置疑问难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精讲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抛出问题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独立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3)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学习是否能成功,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活动策划,到过程调控与评估等,教师都要及时把握。因此,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案”导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多给学生创造“说理”的机会

(3)培养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六、教学评价

1、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方式单一

(2)内容单一

2、评价建议

(1)基础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①人本主义: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②建构主义: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重视自评,也要考虑他评。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课程评价时应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④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依照对象特征,作出合乎教育思想的判断,提出关于每个学习发展的报告和描述。

(2)评价建议:

?评价重点: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关注过程、激励进步、建立自信心。

?评价内容:

学习态度、兴趣、意志、合作精神;收集整理信息、图文转换、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学以致用的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XX中学高一地理教案1

中学地理教案范例

中学地理教案范例,内容附图。

高中地理新教案模板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备注评价等级有AAABBBCCC共9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呼伦贝尔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设计者栗娜单位满洲里市第七中学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教案

行星地球教学计划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知识框架知识点一天体系统二太阳系八大行星1八大行星类地行星巨行...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例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教育反思20xx-09-2110:51阅读1390评论0字号:大中小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作者日期20xx113133039人气4标签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职称论文代写论文论文范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王爱平遥县第三中学校仙1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对许多高中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共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感叹...

高中地理教学述职报告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述职报告范文一基本情况本人于XX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到开滦二中工作至今XX年12月被唐山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中学二级教师同年获得教师资格证书XX年9月取得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必修2) 湘教版

梦幻网络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20xx年上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必修2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填入表格中相应题号下方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优秀)

的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第节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

高中地理教案(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