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基础讲义

时间:2024.5.2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和会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二、权责发生制

三、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的分类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2.负债的分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 计核算的具体容内

1.收入的定义

2.收入的分类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2.费用的分类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2.利润的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第二篇: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的职能与对象

一、会计的概念

(一)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⑴会计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主要)等;

⑵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核算)和监督;

⑶会计的对象:经济活动;

⑷会计的性质:经济管理工作。

(二)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⑴财务会计:外部、过去;

⑵管理会计:内部、未来。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职能(最基本)

1、概念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也称反映职能。

2、内容

(二)会计监督职能

1、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2、内容

会计监督按其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三、会计的对象

(一)概念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1、资金投入:包括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2、资金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供、产、销。

3、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交税费、分配利润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的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一)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主要意义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1

(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

(一)概念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分类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是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

(三)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公历年度),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四)意义

四、货币计量

(一)概念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记账本位币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注】会计基本假设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一)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权责发生制的意义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会计要素的概述

1、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要素也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的基本构件。

2、分类

我国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

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对静止状态,财务状况;

⑵收入、费用和利润:显著变动状态,经营成果。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⑴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⑵特征

①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⑶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⑷确认条件

2、负债

⑴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⑵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⑶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非流动负债)。

⑷确认条件

3、所有者权益

⑴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⑵特征 ⑶分类

所有者权益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⑷确认条件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3

⑴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⑵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②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③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⑶分类

① 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②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⑷确认条件

2、费用

⑴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⑵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②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③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⑶分类

费用按照其与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⑷确认条件

3、利润

⑴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⑵内容

利润包括①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⑶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⑴概念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⑵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⑴概念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4

⑵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⑴概念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⑵资产的计量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⑴概念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

⑵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⑴概念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⑵资产与负债的计量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相对的)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企业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概念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二)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公式(会计基本等式)

1.表达式

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⑵资产=权益

(3)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即资产=权益。

2.意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3.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

⑴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⑵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⑶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5

⑷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⑸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⑹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⑺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⑻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⑼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其中,(1)和(2)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增;(3)、(4)属于资产与权益同减;(5)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6)、(7)、(8)、(9)属于权益内部一增一减。例题见P47-51【例4-3】。

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只是表现在数量上影响企业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同时增减变化,并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公式

1.表达式:收入-费用=利润

在实际工作中,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即考虑利得和损失,才等于利润。

2.意义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六大会计要素的关系公式

1.表达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2.意义

等式表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亏损,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一)款项

1、概念:货币资金

2、内容

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

(二)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一)概念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二)内容:财物一般包括存货以及固定资产。

(三)特点:很大比重,经常性业务。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债权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二)债务

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6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支出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三)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四)成本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一)财务成果的概念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

(二)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内容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内容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方法)

二、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客观性原则)

三、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四、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具体要求参见《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六、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一)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意义: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3)会计科目为成本核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7

(一)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一级科目):总括分类、总括信息;

总分类科目一般按照财政部门制度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进一步分类、详细具体信息;

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以外,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明细分类科目。

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二)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

1、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大类。

2、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注】会计科目表:都是总分类科目。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账户的分类

(一)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总括分类核算资料,只使用货币单位。

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户):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分类核算资料,使用货币、实物、劳动单位。

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

(二)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三)根据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1、资产负债表账户: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利润表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四)按照账户期末有无余额

1、永久性账户

永久性账户又可以称为实账户,是用来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账户,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这些账户一般期末都有余额,以后各计算期都应连续登记,同时这些账户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所以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账户。

2、临时性账户

临时性账户又称为虚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入、成本、费用、成果的账户,包括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收入和费用类帐户。这些账户通常期末无余额,下期初需另行开设;同时,由于这些账户是编制损益表的 8

依据,所以又称损益表账户。

三、账户的基本要素

(一)账户结构

1、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2、具体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二)金额要素: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余额,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四、账户的简化结构

五、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1、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3、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二)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

二、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

1、概念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特点

平时只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应收、应付款)的结算金额。

3、优缺点

(二)复式记账法

1、概念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地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2、特点

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⑵相等的金额。

3、意义

⑴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⑵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⑶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3、种类:借贷记账法(我国法定记账方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9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述

(一)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记账符号及其含义

1、记账符号

⑴“借”: 账户的左方;

⑵“贷”: 账户的右方。

2、含义

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用来表示记账的方向。

(三)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借方和贷方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

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一)基本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二)金额要素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金额要素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三)账户结构及期末余额的计算

1、资产类账户

⑴账户结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

⑵期末余额的计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权益类账户

⑴账户结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⑵期末余额的计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收入类账户: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末一般无余额;

4、费用(成本)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末一般无余额(或借方余额)。

【解释】期末损益的结转(账结法)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小结】

⑴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⑵借方:资产和费用成本增加、权益减少;贷方:资产和费用成本减少、权益增加。

⑶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者贷方;发生额则既可能在借方,有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贷方同时出现;

⑷账户具有双重性质,应根据期末余额的方向确定账户的性质;

⑸损益类账户一般没有期初和期末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一)开设账户,登记期初余额;(P56【例4-6】账户及期初余额资料)

(二)分析经济业务,登记账户;(P47—53【例4-3、4、5】经济业务资料)

(三)计算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四、账户的对应关系与对应账户

(一)账户对应关系

10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系。即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或另几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或者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账户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二)对应账户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一)概念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二)种类

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⑴概念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⑵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⑶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⑴概念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⑵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⑶种类:余额试算平衡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⑷公式

①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试算平衡表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1、格式

2、注意问题

⑴所有账户;⑵试算不平衡一定有错;⑶试算平衡也未必正确。

3、无法发现的错误:不影响借贷平衡关系的错误。

⑴漏记;⑵重记;⑶记错账户;⑷颠倒方向;⑸其他偶然情况。

4、编制方法(必须掌握)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一)概念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二)记载形式:记账凭证。

(三)基本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名称)、记账符号(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二)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

三、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11

(2)确定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3)确定哪个(或哪些)账户记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记贷方;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

【注】⑴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简单会计分录;⑵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保持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不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统驭控制

(一)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补充说明

(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

总金额

(三)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概念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二)要点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同证);

2、借贷方向相同(同向);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同期);

4、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等额)。

(三)登记方法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

1、格式(注意与“试算平衡表”的区别)

2、作用

在期末,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可以对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核对和检查,以便发现和纠正错误。

3、编制方法:以货币反映或既以实物数量又以货币反映。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意义和种类

一、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意义

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在会计核算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⑴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登记账簿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⑵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⑶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三、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2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1、填制人员:业务经办人员;

2、来源及时间:取得或填制,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

3、主要内容: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情况;

4、作用: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二)意义(P101-102)

二、种类

(一)按照来源不同: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

⑴概念:外来原始凭证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⑵举例

2、自制原始凭证

⑴概念: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⑵举例

(二)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

⑴概念: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一次有效。

⑵范围:外来的原始凭证一般都是一次凭证;在自制的原始凭证中,大部分都属于一次凭证。 ⑶举例

2、累计凭证

⑴概念: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⑵特点:连续登记,多次有效。

⑶举例:一般为自制原始凭证,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

⑴概念: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⑵举例:一般为自制原始凭证,××汇总表等。

【注】不属于原始凭证的单据。

(三)按照格式不同: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1、通用凭证

通用凭证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

专用凭证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三、基本内容

⑴原始凭证名称;⑵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⑶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⑷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⑸填制单位签章;⑹有关人员签章;⑺凭证附件。

四、填制要求

⑴记录要真实;⑵内容要完整;⑶手续要完备;⑷书写要清楚、规范;⑸编号要连续;⑹不得涂改、刮擦、挖补;⑺填制要及时。

【注】

⑴签章;⑵金额(大、小写)填写;⑶错误的更正。

13

五、审核

(一)意义:原始凭证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三)处理

⑴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⑵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⑶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填制人员:会计人员;

2、填制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3、主要内容:确定会计分录;

4、作用: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意义(P102,P113-114)

二、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⑴现金收款凭证;⑵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⑴现金付款凭证;⑵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注】通用记账凭证。

(二)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

⑴概念

复式凭证是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⑵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便于检查不便于分工

2、单式凭证

⑴概念

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⑵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便于分工不便于检查

三、基本内容(注意与原始凭证对比)

⑴记账凭证的名称;⑵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⑶记账凭证的编号;⑷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⑸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⑹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⑺记账标记;⑻所附原始凭证张数;⑼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注】

1、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与原始凭证的填制日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记账凭证的编号

⑴“字”:“收”、“付”、“转”或“现收”、“现付”、“银收”、“银付”、“转”或“记”;

14

⑵“号”: 按月分类连续编号;分数编号法。

四、编制要求

(一)基本要求(要点)

1、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2、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3、错误处理

⑴未登记入账:应当重新填制;

⑵已登记入账

①本年度:红字更正或蓝字更正;②以前年度:蓝字更正。

4、空行划线注销。

(二)收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1、左上角:“借方科目”,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借方必有);

2、日期:编制本凭证的日期

3、凭证编号

⑴字:“收”或“现收”、“银收”;⑵号:按月连续编号。

4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5、签章:切记考试时不能签名,用代替。

6、金额合计:加人民币符号“¥”;

7、空白金额栏:划线注销。

(三)付款凭证的编制要求

1、左上角:“贷方科目”

2、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借方科目。

3、凭证编号:“付”或“现付”、“银付”字。

其他与收款凭证相同。

【注】

1、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出纳人员收入或付出款项的依据。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避免重收重付。

2、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四)转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1、凭证编号:“转”字。

2、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先借后贷,记入全部会计科目和金额。

【注】通用记账凭证的编号:“记”字第××号。

五、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项目科目,书写金额内容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了解)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一)概念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二)意义(略)

(三)要求:程序合理、时间节约、手续严密、责任明确。

(四)程序与方法(略)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15

(一)概念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二)要求(略)

第六章 会计账簿

§6-1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意义(了解)

(一)概念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二)意义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

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了解)

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账簿与账户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掌握)

(一)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⑴概念: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⑵特点:序时登记和逐笔登记。

⑶分类 普通日记账:登记全部经济业务。 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

转账日记账

【注】在我国,大多数单位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

⑴概念

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⑵分类总分类账簿(总账):控制和统驭。

明细分类账簿(明细账):补充和具体化。

【注】分类账簿提供的核算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3)备查账簿

⑴概念

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⑵实例:××登记簿。

⑶特点:可能不需要记账凭证甚至是原始凭证;注重文字表述。

16

(二)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两栏式账簿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

⑴概念: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⑵基本栏目:借方、贷方和余额。

⑶适用范围: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⑷种类:设对方科目和不设对方科目的三栏式账簿。

3、多栏式账簿

⑴概念: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⑵适用范围: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明细账一般均采用这种格式的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

⑴基本栏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

⑵适用范围: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存货明细账。

(三)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

⑴概念:订本账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⑵优缺点

⑶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

⑴概念

活页账是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当账簿登记完毕之后(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将账页予以装订,加具封面,并给各账页连续编号。

⑵优缺点

⑶适用范围: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

⑴概念:卡片账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严格说,卡片账也是一种活页账,只不过它不是装在活页账夹中,而是装在卡片箱内。

⑵适用范围:在我国,单位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6-2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了解)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分户页次等基本内容。

二、会计账簿的启用

(一)账簿封面: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二)账簿启用表

(三)订本式账簿的启用

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

(三)活页式账簿的启用

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三、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1、记账依据和记账要求;2、签章并注明已记账符号;3、文字和数字的书写;4、一般情况记账用笔;

5、特殊情况记账用笔;6、记账顺序;7、余额结算;8、转页要求。

17

§6-3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例题及作业:

1、根据P163-164“余额表”资料开设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期初余额; 2、根据P164-165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分“现收”、“现付”、“银收”、“银付”、“转”)并登记有关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

3、根据总账账户记录编制试算平衡表; 4、进行期末结账。

§6-4 对账

对账的内容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通过对账,应当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一、账证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 二、账账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之间。 (一)总账(借) 总账(贷) (二)总账所属明细账

日记账(现金和银行存款); 明细账(保管或使用部门)。 三、账实核对: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

(一)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三)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四)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6-5 错账更正方法

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规定的方法予以更正。错账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

一、划线更正法 (一)适用范围

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采用划线更正法。 (二)更正方法

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 (一)适用范围

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或者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从而引起记账错误,采用红字更正法。

18

(二)更正方法

更正方法是:记账凭证会计科目错误时,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记账凭证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冲销多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三、补充登记法

(一)适用范围

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采用补充登记法。

(二)更正方法

更正方法是: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补充少记的金额,并据以记账。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6-6 结账

一、结账的内容

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1、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2、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二、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三、结账的种类

按结账时期不同,分月结、季结、年结三种。

四、结账的方法

1、月结和季结:划通栏单红线。

2、年结:12月末的“本年累计” 或“本年合计”下划通栏双红线。

§6-7 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一)更换时间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

(二)更换方法

在年终结账时,将需要更换账的各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过入新启用的有关账户中去,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

更换新账时,要注明各账户的年份,然后在第一行日期栏内写明,“1月”,“1日”,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把账户余额写入“余额”栏内,在此基础上登记新年度的会计事项。将旧账最后一行数字下的空格,划一条斜红线注销,并在旧账页最后一行“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

(三)更换要求

1、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2、部分明细账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如固定资产、材料、债权债务明细账。

19

3、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如租入固定资产备查簿。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之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7-1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了解)

(一)概念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

(二)意义

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注】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程序不同。

§7-2 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1、概念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2、特点: 逐笔登记

总分类账

3、记账凭证种类:通用或收、付、转。

4、账簿设置

(1)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三栏式)

(2)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

5、一般程序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链接】P119,记账凭证的编制依据。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链接】P140§7-3,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账依据和登记方法。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链接】P149§7-3,明细分类账的记账依据。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特点)

(6)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注】P150,对账的账账核对内容。

(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注】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缺点

20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2、适用范围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1、概念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定期编制汇总收款凭证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2汇总付款凭证总分类账

汇总转账凭证3、记账凭证种类:收、付、转和汇总记账凭证。

4、账簿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5、一般程序(区别点)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6)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缺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

2、适用范围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基本内容

1、概念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注】科目汇总表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注意与汇总记账凭证区别。

定期编制 汇总登记

2总分类账

3、记账凭证种类:收、付、转和科目汇总表。

4、账簿设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5、一般程序(区别点)

(5)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缺点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2、适用范围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21

第八章 财产清查

§8-1 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了解)

(一)概念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账实不符原因

(三)意义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

1、全面清查

⑴概念:全部财产;⑵特点:大、多、长;⑶适用情况。

2、局部清查。

⑴概念:部分财产;⑵特点:小、少、短;

⑶内容: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存货和贵重物品。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

1、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一般是局部清查,适用于改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临时性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三)按财产清查的对象

1、货币资金的清查:现金、银行存款等;

2、实物资产的清查:存货、固定资产等;

3、往来款项的清查:应收、应付款等;

4、其他。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简答)

(1)建立财产清查组织;

(2)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以提高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

(3)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4)制定清查方案,具体安排清查内容、时间、步骤、方法,以及必要的清查前准备;

(5)清查时本着先清查数量、核对有关账簿记录等,后认定质量的原则进行;

(6)填制盘存清单;

(7)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8-2 财产清查的方法(掌握)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一)现金的清查

1、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

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清查要求: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3、原始凭证: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22

1、清查方法:对账单法。

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2、账实不符原因

⑴记账错误;⑵存在未达账项。

3、未达账项

⑴概念

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帐的事项。

⑵种类

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②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③银行已收,企业未收;④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⑶调整方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注】①调节后相等的余额是企业实际可使用的存款数额;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属于原始凭证,不能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

二、实物的清查

(一)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

⑴概念

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⑵优缺点:数字准确可靠,但工作量较大。

⑶适用范围:大多数的实物资产清查和现金清查。

2、技术推算法

⑴概念: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⑵优缺点:数字不够准确,但工作量较小。

⑶适用范围:煤炭、砂石等大宗物资的清查。

(二)原始凭证

1、盘存单:记录实物盘点结果,反映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原始凭证;

2、实存账存对比表: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8-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要求(了解)

(一)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性质,提出处理建议。

(二)积极处理多余积压财产,清理往来款项。

(三)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四)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产清查结果处理的步骤(了解)

(一)审批之前的处理

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同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二)审批之后的处理

根据审批的意见,进行差异处理,调整账项。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设置的账户

为了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应设置和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该账户专门核算已经 23

发生须待批准转销的财产物资的损益。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待处理的盘亏或毁损的财产物资金额,贷方登记待处理盘盈的财产物资金额。根据管理机构批准意见结转时,盘亏或毁损金额从该账户贷方转销,盘盈金额从该账户借方转销。期末转销完毕,该账户应无余额。

为了具体反映盘盈、盘亏财产物资的性质,在该账户下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两个明细账户。现举例说明各种财产物资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二)具体账务处理

1、现金清查

溢余 短缺

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其他应收款 【应收的赔款】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的多收款】 管理费用 【原因不明】

营业外收入【原因不明】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存货清查

盘盈 盘亏

批准前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原材料 【入库的残料价值】 贷: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应收的赔款】

(管理费用) 【一般经营损失】 (营业外支出) 【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固定资产清查(旧准则的处理)

盘盈 盘亏

批准前 借:固定资产 【重置价值】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历史成本】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营业外支出

贷:营业外收入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9-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24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相关机构、企业管理人员、职工和社会公众等。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分类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构成。

⑴会计报表。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⑵附注。

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四表一注)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四、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

(一)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每月终了时编制,应于月份终了后的6日内报出;

(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每季度终了时编制,应于季度终了后的15日内报出;

(三)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每半年度终了时编制,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报出;

(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每年度终了时编制,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注】《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单位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注】财务会计报告封面的内容: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六、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面财产清查;

(二)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9-2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一)概念: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主要会计报表,属于静态报表。

(二)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格式: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四)基本项目

1、左方: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

2、右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

(五)意义

25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一)“年初数”栏

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二)“期末数”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

1、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⑴直接填列

“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等项目应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⑵计算填列

①“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②“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⑵“预收款项”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⑶“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科目中所属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⑷“开发支出”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⑴“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⑵“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

⑶“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金额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商誉”项目,应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扣减相应的减值准备;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项目,应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余额扣减相应的累计折旧(摊销、折耗)填列,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扣减相应的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述资产,应根据相关科目的的期末余额填列;

⑶“长期应收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和“坏账准备”科目所属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⑷“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⑴ “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根据相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6

⑵“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⑶“预付款项”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⑷“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等科目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9-3 利润表

一、利润表概述

(一)概念: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注】利润表是企业主要会计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二)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

(三)格式: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四)基本项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五)意义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利润表中各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一)“上期金额”栏

“上期金额”栏内各数字,根据上年度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填列或调整填列。

(二)“本期金额”栏:一般应根据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销售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7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项目应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净损失,本项目以“—”号填列。

(9)“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本项目以“—”号填列。

(10)“营业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营业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1)“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本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4)“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5)“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亏损,本项目以“—”号填列。

(16)“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略。

§9-4~§9-6

一、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三、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如下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

第10章 会计档案

§10-1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一、会计档案的概念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

会计档案的内容具体包括:

28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和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10-2 会计档案的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10-3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各类会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20xx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10-5 会计档案的销毁

一、销毁的程序

(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的内容一般包括: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

(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时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注】

1、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2、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银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二、不得销毁的会计档案

(一)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二)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29

更多相关推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计划

会计基础学习计划科目应该是较难的难点而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又有联系之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将重点先放在会计基础的学习上但是不能将另外两门完全搁置起来三门学科应齐头并进第一章总论主要是概念及特征会计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之初学者高效学习计划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之初学者高效学习计划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刚刚接触会计也许会感到无处着手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一订立复习时间表订立计划就是订立复习...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如何学习怎样备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又是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成为考生们很受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让我们宏观的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

善衡教育--会计从业证学习重点计划表

善衡教育教研中心会计从业资格证学习重点计划表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键入文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如何学习怎样备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又是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成为考生们很受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让我们宏观的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个鞭策作用从而在规定的时...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如何学习怎样备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又是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成为考生们很受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不仅可以让我们宏观的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之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之如何制定学习计划要想制订学习计划就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计划要全面订的是学习计划自然要多考虑学习的具体安排不过为了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应当对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除了学习以外还要...

会计继续教育-20xx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120xx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3号公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该办法施行时间是20xx年3月1日20xx年7月1日20xx年2月1日20xx年1月1日2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

办理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手续

办理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手续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请问题问题请问如何申请并领取从业资格证书答复1办理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手续1经本人签字的辽宁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1份此表在考试合格2日后到沈阳市财政局网站...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生如何做好复习时间规划

键入文字中公会计会计考试研究院通过对自己的学员进行调查发现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对复习时间的规划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如何向时间要潜力二如何制定切实的目标和计划三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四什么时间学习效果最好五整天...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20xx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3年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填报日期20xx年3月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表1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20xx级)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20xx级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标准学制三年鉴定考核工种及其等级1必考工种及等级初级会计证2选定工种及等级1会计从业资格证2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理论与专业知识...

会计从业资格学习计划(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