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叶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0

关于茶叶贸易的调研报告

——基于福建茶贸易的调研

关键词:1茶叶;2贸易;3茶文化发展;4家乡(福建) 序言

1.1概况

福建作为茶叶出产大省,茶产业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查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是打造城市特色品牌的必经之路。

1.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茶叶贸易的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传统的零散收购零散收购茶叶原料的贸易方式需要改革。茶叶的储存、过度包装及产业链的不完善等环节均需要进行改革。

同时,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因此,规范茶叶贸易,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

另外,三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包括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方面。茶产业在福建乃至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将茶产业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并将文化与品牌效应等相关联,是一种文化与商业相辅相成的促进方法。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反作用于商业贸易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策略。

1.3个人对茶叶贸易的认识

茶叶作为家乡的一大特色名片,我从小到大都亲身感受着其魅力。调查茶叶贸易动向等问题,针对产业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竞争力不够强、散农生产所致的资源不合理分配等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家乡的茶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二、发展现状

2.1概况

南方有嘉木,其名为茶树。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福建自古以来便是茶之乡,是茶文化发源之地,茶叶销售一直是其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福建作为茶叶出产大省,茶产业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发展道路。

2.2以史为根、面向未来

2.2.1茶叶历史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第二时期,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第三时期,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

第四时期,现代茶叶的发展。

2.2.2茶文化

(A)茶道与茶艺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包括茶法、 杂记、茶谱、茶录、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茶史、茶记、茶集、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记载了中国先人的智慧。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与斗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则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之后,斗茶发展为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至今在很多寻常人家还能看到主人冥神品茗的场景。

(B)茶饮区别于其他饮料,不似酒一样刚烈、也不像咖啡那样浓烈。茶饮有两种用处,一是具有身体保健作用,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具有24功效: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减肥、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治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杀菌治脚气。二是茶饮具有心理保健功能,能修身养性。曾巩曾作《尝新茶》曰:“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因此,弘扬茶文化能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中国民族传统精神,尤其能给处于功利、浮躁的环境中的人们增添心灵上的愉悦与宽慰,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2.3现代制茶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制茶技术的成熟,现代制茶运用一系列机器,能提高人的劳动力并且更好、更卫生地制作茶叶。现代的冷藏和真空包装等技术为茶叶保持口感优良提供保证

2.3文化为魂、构造未来——茶叶发展新鲜血液

2.3.1简述

发展文化发展商业并不矛盾,其实两者更像是互相依存兄弟关系,缺一不可。文化与商业在如今经济发展大潮中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双赢。文化加入了商业的元素,能给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必要的营养,而商业中加入文化的元素则可以使商业沿着正确的轨道更好地运行。在此状况下,“文化”+"商业"、“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因此,形成茶文化,则文化依靠商业提供支持来保护抑或完善其价值,“商业”又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得到经济方面的回报。

2.3.2茶博会的开展 海峡两岸茶博会每年举办一次,以“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口号,做到“五个突出”:突出市场交易,广泛邀请有实力、有影响的茶叶生产、经销企业参展;突出对台交流,以茶博会纽带,推动对台旅游、经贸、文化等的交流合作;突出区域辐射,扩大茶博会的影响范围,把茶博会办成区域性茶叶交易的重要平台;突出产业联动,实行茶旅整合营销,举办相关的旅游活动,拉动旅游消费;突出市场运作,逐步从政府为主办展转变成为企业为主办展,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还给两岸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茶博会将“会”“节”同办,即茶博会同期推出武夷山茶节,把举办武夷山茶节融入茶博会全过程,充分挖掘武夷山茶历史、茶文化,丰富茶博会活动内容,提升茶博会活动魅力。主要是通过开展茶节巡礼、欢乐茶城等活动,营造浓厚节日喜庆氛围,增强“节”“会”的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实现以会带节、以节促会、节会一体发展,把茶博会办成一个集文化经贸交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型喜庆节会。

三、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问题:生产模式简单粗放,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原因:福建大部分茶叶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经营分散规模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农村劳动力空缺,产后营销升值的空间有限等因素,严重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

对策:

3.2问题: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单一

原因:福建纯茶园占茶园的九成以上,没有合理搭配种植其他植物导致茶园生态系统简单,固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茶园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3

品种单一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和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品种搭配也是制约产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3问题:茶叶出口举步维艰

原因:日本欧盟是福建出口的主要市场,目前相继对进口茶叶进行了近乎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限制,使得茶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四、主要建议

4.1解决问题的指导方向

4.1.1(针对3.1)发挥科技优势,指导产业升级

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改变我省有名无茶的现状。从实际角度来看,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改变。可以通过科技下乡的活动,传授茶农科学的种茶技能,从而能提高茶叶的质量、产量和茶叶本身的无公害化。对茶农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使其科学规划茶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1.2(针对3.2)对茶叶进行精加工

例如上述所提到的开发具有茶叶特色的相关产品,发展加工,可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引领新的消费需求,作为一个茶产业的分支也应该受到重视。

4.1.3(针对3.3)积极应对“绿色堡垒”

合理使用农药是基本措施,但要从源头上解决茶叶出口的问题,加大发展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是必然的趋势。 4.2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4.2.1产业延伸的产业链

以福建天福集团为例,天福集团不仅进行茶叶生产,还别出心裁地研发了以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食品。例如茶香梅、普洱牛轧糖等休闲食品,以及茶叶饭、茶叶虾等菜色,并且以茶文化为依托,建设了茶博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来经济效益。

五、总结及感想

1、十八大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茶叶贸易中,创新是一个产业不倒的关键所在。我在了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时,发现改革不仅有技术改革,也有贸易方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踏实学习文化本领,并通过自身 4

智慧把创意观念转化为实际,不走形而上学的错误道路,而要打破思维定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观念。

2、作为经管系的学生,我通过调研,更好地了解商业贸易运作原理及商业贸易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

3、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调研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我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唯有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加工,才能从中提炼有用的东西,才能发现问题。刚开始我只了解我在家乡的生活中离不开茶叶,但是经过调研,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茶叶及其贸易的知识,并从中擦出火花,想到了茶叶的其他用途的开发等;

4、在调研中,我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三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而茶产业具有深远的文化。将文化作为一种与商业相辅相成的促进方法,用贸易促进文化发展,用文化发展反作用于商业贸易 ,这是一种共赢的方法。另外,我本身热衷于茶文化,品茗代表着恬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君子人生,教会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使心灵获得平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文化,我应该多参详多学习。

5、调研过程中仍然存在例如信息查找时间长、不完全等问题,要多加锻炼和注意。总体说来,此次调研使我受益良多。

5


第二篇:关于发展六峒茶产业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初稿)


关于发展六峒茶产业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今年3月,县社科联在市社科联、梧州社科联的帮助下确定了题为“挖掘六峒茶历史文化,发展六峒茶产业”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并于3月底开始启动了该课题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活动,目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一致认为,把六峒茶的种植加工作为兴安的一个产业来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课题前期调研结果情况良好

(一)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茶叶种植

3月初,社科联的同志在相关资料中得到我县华江六峒河流域曾出产过朝廷贡茶的信息,经过分析认为:那里可能具备生产优质茶叶的自然条件,在华江的六峒河流域大规模种植优质茶叶,与保护漓江源头,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一大产业,应该是个不错的项目。于是在桂林市社科联、梧州市社科联的帮助下确定了“挖掘六峒茶历史文化,发展六峒茶产业”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课题前期调研工作于3月底开始启动,第一步工作是研究六峒河流域是否真正具备种植优质茶叶的自然条件。经过查阅资料和请专业人员两次深入六峒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猫儿山下的六峒河流域是个种植优质茶叶的好地方。华江瑶族乡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6.6—17.3度,无霜期250—270天,年降雨量2300——2700毫米,年日照1200小时,这里常年云蒸雾绕,气候日暖夜凉,冬暖夏凉,雾多湿度大;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为主,特别是在海拔700—1500米段的黄棕壤,土层深厚,排水性特好,含有机成分高, 1

典型的酸性,PH值在4.7至5.3之间,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胡文雄和梧州市茶叶开发中心主任、原六堡茶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廖庆梅站在华江兴坪的黄腊岭上激动地说:“这就是产贡茶的地方,产贡茶的就应该是这样的地方啊!”胡会长在两度考察了六峒河流域后是这样总结的:“我到过很多产名茶的地方,从我这两次到华江考察的情况来看,华江确实是一个产优质茶的好地方,六峒河流域常年云雾弥漫,地形地貌符合种植优质茶的条件,以我观察的土壤情况也很好”。可见,我们瑶乡猫儿山脚下的六峒河流域具有发展茶叶种植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是一块曾经产贡茶而却被历史遗忘的产茶宝地啊!

(二)样品茶加工结果令人兴奋:好茶!

考证了六峒河流域种植茶叶的优越自然条件,接下来就是要把这里的原生茶进行精加工,看其能否做出优质成品茶。社科联课题组的同志们克服种种困难,分两次采摘了1000多斤鲜茶叶分别到梧州、桂林的茶叶加工厂进行精加工,制成了红茶、绿茶各四款,经过茶界品鉴得出很好评价:华江六峒茶汤色红亮,香味纯正,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致人于原始森林之中;耐泡,无污染、无公害、属高山生态茶,有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韵味。试验的六峒贡茶初探市场可买到每斤500元。

在六峒茶品鉴会上,茶界人士一致认为,开发六峒茶产业,对挖掘历史传统名茶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非常好的前景。桂林茶科所所长林天赐认为,六峒茶制作的红茶应属上等茶,当前红 2

茶市场走俏,时机最佳。建议在六峒河流域大力发展六峒茶种植,建高标准的示范基地和加工厂,做高端高品位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桂林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腾海森说,六峒河畔无人管理的野生茶就能做出这么好品质的茶,今后进行科学种植管理,用当今最先进的工艺制作,可能会成为代表桂林的品牌茶。建议把六峒茶当做一个产业来做,与生态观光、历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做强做大六峒茶产业。

(三)、“六峒茶被作为贡品茶是可信的”

《兴安县志》309页关于兴安特产的介绍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产于黄腊岭的茶叶相传在清朝曾作为贡茶进献给朝廷。贡品茶有以下特点:叶子久煮不烂,茶水一周不馊,水色呈金丝黄而透明;用老鸭啃的井水烧开冲茶,揭盖后,水汽上冲,久久不散,形似凤尾,缭绕而上,一屋清香,嗅胜于喝。广西名茶—梧州六堡茶资料记载我县华江六峒河流域的茶叶曾是梧州六堡茶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提到六峒茶曾为清朝贡茶。在我们深入六峒河流域考察时也得到地老人的证实:确有“曾进贡给朝廷”的说法。两次深入六峒河流域实地考察回来的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胡文雄如是说:“从历史记载和我的观察来看,六峒茶被作为贡品茶是可信的”。

二、发展六峒茶产业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发展六峒茶产业是实现农业高效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一直存在着“四低”问题。即资源利用率 3

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整体效益低。往往是千家万户盲目地互相模仿,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只顾劳力的投入和资源的耗费,忽视技术投入,结果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低劣,成不了品牌,经济效益不高,大起大落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优质茶叶种植加工产业,政府引导扶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推进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高效化,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实现农业高效化,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必要之举。

2、发展六峒茶产业是实现我县农业特色化的需要

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就提出建设农业特色县和文化旅游名县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县的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其中区内外有名的品牌农业有毛竹、柑桔、葡萄等,但是出名的品牌数量还不多,距离农业特色县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断的开发新品种,树立新品牌,寻找新亮点仍是我们当前建设农业特色县的艰巨任务。我国是饮茶文化发源地,如今茶饮市场日益兴盛,广西在全国茶叶种植第四大重点区域(西南红茶和特种茶重点区域)范围之内,但广西的名茶还很有限,尤其我们桂北还没有名茶。可我们兴安却曾经出产过朝廷贡茶,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兴安的茶叶曾被自治区、桂林市专家评为桂北优良品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因此,在原来出产贡茶的地方做出一款名茶,重显“贡茶”本色,树立一个新的特色农业品牌,不但可行,也是农业特色县建设所必要的。

3、发展六峒茶产业是实现我县文化旅游名县需要

4

我县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二层旅游圈,旅游业已成为我县一大支柱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县也是我县十一五、十二五的几大战略任务之一,目前发展景观农业为看点的生态旅游—农家乐,是我县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借此机遇,在有名的旅游资源—猫儿山下的六峒河谷建设一个万亩茶园的农业景观带,依托华南第一峰、老山界、漓江源头等原有的旅游资源和“朝廷贡茶”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开发一个以“溯漓江源头,探寻长征路,登华南第一峰,观万亩茶园,品朝廷贡茶,感瑶乡风情。”为内涵的综合性生态旅游长廊,为兴安建设文化旅游名县支起新的亮点。

4、发展六峒茶产业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传统农业是效益低下的弱质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向结构优化的商品农业转化,但还带有明显的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小农经济印迹。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革除传统农业的低效益、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等落后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华江瑶乡农业目前最大的产业是毛竹,农民们大多数靠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竹山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他的传统经济作物如茶叶、菌菇等种植零散、低效,不成规模,带有弱质低效、典型的传统农业色彩。当前任务就是要把这些传统的特产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同时引进新品种,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由此看,建设规模化的优质茶叶种植加工基地也是推进社 5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要的选择。

(二)、可行性

1、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相统一为发展六峒茶产业提供组织保障。

从政策导向看,“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20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自治区“富民强桂”战略,都重点倡导发展特色农业;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抢抓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其中大力开发“依托美丽山水,建设景观农业,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主打方向之一;发展六峒茶产业更与我县“建设农业特色县”和“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一致。

2、发展六峒茶产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是国家近年加大了对环保、生态农业的鼓励和资金投入,为发展六峒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是技术力量有保障,有较健全的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同时,桂林市茶科所、桂林茶文化研究会相关人员已表态在技术指导和理论研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发展六峒茶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是农民对种植茶叶有信心。近年来瑶乡农民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但地方政府的引导有限,缺乏统一组织而没能做大毛竹以外的新品牌,听说自家房前屋后的茶树曾经是进献朝廷的贡 6

品,心情都非常振奋,希望政府尽快引导他们走出一条种茶致富的新途径。

四是六峒河流域的交通还算便利,自然条件好、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和自然条件。

3、发展六峒茶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是种茶、饮茶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从业人员8000多万人,茶叶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第一、世界茶叶生产、贸易、消费持续增长。全球茶叶生产由19xx年的252.3万吨增长至20xx年的379.5万吨,茶叶贸易由19xx年的113.4万吨增长到20xx年的154.9万吨,增幅达37%。茶叶已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

第二、内销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在逐年巩固和增长外销的基础上内销生产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内人均茶叶消费只有460克/年,与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大量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茶叶综合利用方兴未艾,茶叶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据专家预测,今后十年国内茶饮料市场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年增长力在10%以上。同时,随着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 7

茶叶深加工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茶叶原料需求量也会同步增加。

第四、“贡茶”的历史文化效应将会提高六峒茶的市场竞争力。任何一种品牌都会有其与众不同的内涵特质作为其市场竞争的支点,当前无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玩的、看的,人们都有一种很重的访古心理,“曾作为清朝贡茶”这无疑产生一种“古典”效应,成为六峒茶市场竞争的品牌支点。我想,将“曾作为清朝贡茶”这一历史文化内涵附于六峒茶实实在在的优秀品质,两者的结合必定能大大提升六峒茶的影响力,其不难在名牌林立的茶市场上打出一片天空。只要将“重现清朝贡茶”这一亮点作为六峒茶宣传前沿打出去,定会吸引茶界饮客慕名而来,慕名而买,慕名而品。

三、发展六峒茶产业的规划设想

(一)、发动规模化的茶叶种植,形成景观农业带

1、整合管理好原生茶。社科联的课题组人员深入华江六峒河流域调研时发现从兴坪到猫儿山脚下的高寨,沿途都有野生茶树(其实是多年前种植,长期无人管理才变成了野生茶)特别是兴坪的菜木堂、黄蜡岭;千祥、同仁、高寨、阳雀等几个地方村庄前后的山坡上,东一棵,西一棵,到处都有。把整个六峒河流域分散的原生茶树进行整合,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把其他地方较零散的茶树移栽过来形成片,请技术人员来对当地村民进行科学管理培训。据初略估计,六峒河流域现有的野生茶每年可以采摘2000斤左右,经过整合,科学管理一到两年后其茶叶产量会翻番,按每斤15元的生茶叶收购价计算,就有6万以上的收入。

8

2、引进优质新品种,大规模种植茶叶。由政府统一组织规划,引进优质茶叶新品种,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形成规模。一方面,政府组织或个体私人投资建一个上百亩的种植基地做示范;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农民有规划地成片种植,可以形成延绵几公里、十几公里,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的景观茶园。

(二)、引进茶叶加工厂,做出一个“贡茶”品质的名茶。

大规模的茶叶种植起来后引进一家适当规模的茶叶加工厂,以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六峒茶进行就地加工,争取做出一个代表桂林的,对得起“贡茶”这一历史荣耀的名茶,成为继桂林三宝之后的第四宝。六峒河谷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课题组用无人管理的野生茶都能做出让专家高度赞誉的好茶,我想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种植、管理和加工,造就一个名牌是完全可能的。品牌做出来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适当地继续扩种,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三)利用万亩茶田的绿野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

万亩茶园建立起来后,整个六峒河两岸延绵数公里的绿海碧涛与高山上的翠竹高矮错落有致,跟清澈的六峒河水互相辉映,放眼望去,心旷神怡,让人的心情都是绿色的,再加上茶园里采茶的瑶族姑娘那轻盈的身姿,甜美的歌声,与山上鸟鸣,河中流水相交融,那是何等的人间仙境啊!游人到此,白天观茶园,赏美景,吃果园鸡、溪涧鱼;入夜饮农家美酒、品贡茶,听蛙歌虫鸣;清晨起来,端一杯清茶置身竹舍楼阁,极目绿野:远处乡村红墙青瓦,犬吠鸡鸣,炊烟袅袅,与丝丝薄雾在山间缭绕,如舞女乳白色的丝带在飘动......山醉了,水 9

醉了,人,也醉了。这是开发乡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绝好之处啊。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产业开发成规模后,基地加农户按5000亩的种植面积算,每亩每年保守产量300斤优质成品茶叶,按400元一斤的保守价计算,每年可创6亿元的产值。每户农民按10亩的种植面积算,每年保守可摘生茶叶12000斤,卖给加工厂按每斤10元的价格,每年有120000元产值,除去成本(含人工)约40000元左右,还有80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再借助万亩茶园的绿色景观,结合当地好山好水、民情风俗,开发以“登山—观景—品茶—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生态旅游,还可以创一笔可观的收入。

2、社会效益分析:

万亩茶园的建成,相当于造林万亩,起到储水保土、净化空气、保护漓江、美化环境的环保作用;在万亩茶园基地的其中的一部分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放给当地村民去种,万亩茶园的管理,采摘,成品茶叶的加工、包装、搬运等等,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这一产业的开发,为我县特色农业又树起一个牌子,可有效地推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瑶乡以往单靠毛竹单一的产业结构,大大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五、结论和建议

在华江瑶乡建立优质茶叶种植加工基地,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以及自治区“富民强桂”目标、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10

规划、我县建设“农业特色县”、“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等要求,有丰富的自然条件资源保障、科技依托,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将会对兴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政府发展六峒茶种植加工当做一个产业来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统一规划,积极引导。先做试点,以示范效应,由点带面,形成规模。当前,溶江的葡萄已远近闻名,不久的将来,说到兴安的特产农业,人们会首先想到:溶江的葡萄,华江的茶叶。

11

更多相关推荐: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花茶包装市场调研与sweetflower花茶系列产品包装设计构想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时间20xx112620xx1128目录引言一市场调研1调研时间2调研地点3调查对象4目的5市场现状6市场定位7主题文化8主要...

关于我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赵银海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

茶包装市场调研报告

茶包装市场调查报告班级:姓名:学号调研目的:包装对产品销售情况的影响调研范围:各选择茶叶消费者时间:20xx-5-31调查方法:商场调查网络查询调研内容:一、茶包装设计茶包装是茶在购买、销售、存储流通领域中保证…

20xx年茶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xx年茶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目录1我国对茶叶的定义分类及功效211茶叶的定义212茶叶的分类213茶叶的功效32我国茶叶产地的分布区域421江南茶区422华南茶区423西南茶区424江北茶区53我国茶叶的发展...

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在祥和的春风里城里人带上相机去茶园拍摄几张充满生机的画面累了到农家泡上一杯香茗慢慢品尝日子是这么的惬意和美好可是这时候的另外一个群体却在为了一年的生活在忙碌劳累着他们每天工作十几甚至二...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恩施市09青干班胡志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地如浙...

茶叶包装设计调研报告

目录导言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1二调研情况介绍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四主题思想定位五参考文献2567茶叶包装设计调研报告导言茶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行为而是多学科的整合体设计者要以深厚的茶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艺...

合肥茶叶店调研报告

茶叶店装饰调查报告调研时间20xx年12月18日调研地点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蜀山区樊洼路与淠河路交口调研内容考察茶叶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调研方式实地考察调研目的通过对茶叶专卖店专卖店的观察并对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

20xx年中国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20xx20xx年中国茶叶市场调查及投资评估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

20xx-20xx年中国茶叶市场深度调研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茶叶市场深度调研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茶叶市场调查报告一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方向针对六盘水地区包括高中低档多家茶行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茶叶畅销品牌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的价格区间以及购买率较高的包装规格等2调查内容在走访了天福祥茶业水城春旗舰店湄潭翠芽...

茶叶品牌整合营销市场调查报告

花秋茶业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调查报告团队蚂蚁时代队长田科团队成员蔡治民张淇李苗陆红蒋紫璇鲁晨尹柯丹完成日期20xx年11月12日蚂蚁时代目录一调查背景1二调查目的1三调查内容1四茶叶市场分析11茶叶市场的特点1...

茶叶调研报告(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