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时间:2024.4.20

第一章 绪 论

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
前期规划阶段(pre-establishment planning)
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stablishment)
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
抚育管理阶段(tending)
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
收获利用阶段(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
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二章 林木结实规律

    林木的结实规律;林木的结实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林木种子产量的调查方法及选用条件;林木种子采收时期和方法;林木种子的调制

一、林木发育期
  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
1、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
a: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 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 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
(2) 任务: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加强抚育管理

2、青年期
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开始3--5次结实)
(1)特点 :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能形成花芽,它是内部的物质代谢与
形态结构发生质变的结果;形成生殖器官(花芽)必须有足够的有机物质和成花激素(如糖类、成花激素、氨基酸、磷酸等的积累);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生长较快,逐渐过渡与生殖生长相平衡;树冠的分枝增加快,冠幅扩大快,根系生长快;结实不多,空籽较多,种子可塑性大,适合于引种。
 (2) 任务:加强抚育管理,疏伐,改善光照条件。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
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随着树龄的加大,结实量逐年增加,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成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

特点:结实比较稳定,量多质好,是种子工作的主要时期,对水、光照要求较高
任务:加强林分管理,搞好种实采集、处理、贮藏。
4. 衰老期(老年时期)
从营养生长和结实能力逐渐衰弱,直至个体死亡。
特点:结实逐年减少,种子质量差,树木抗性弱,病虫多,生理机能衰退,枝、梢逐渐枯死。
     种子保守性大,一般生产上不用此时期种子。
     以上是根椐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开花结实情况,人为划分的四个时期。生长和生殖是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树木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开花必须以营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为基础。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开花结实能力上,也同样反映在枝条生根难易等方面。
二、影响林木发育期的因素
           林木的发育期的长短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制约

三、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树木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状况   树木进入结实期后,结实量逐渐增多。种子产量还与树冠大小有关,树冠大、枝条多、结实量多。通过修剪、疏伐促进树冠生长发育,增加枝条数

2、授粉条件:
开花与传粉是形成种子的前提。林木开花多的年份比种子丰年多,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传粉条件和授精对种子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

自然界林木传粉需要异花授粉,单性花会影响授粉、结实。自花授粉产生的种子生活力不强,影响树木生长。银杏的授粉在谷雨前后,温度23-24℃,授粉效果好,产量高.

3、种子的丰歉年
丰年—> 结实多的年份(种子年)
平年—> 结实中等的年份
歉年—> 结实量很少或没有产量的年份
林木结实周期性—>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结实间隔期—>相邻两个丰年相隔的年限称为结实间隔期

丰歉年(结实间隔期)产生的原因

林木结实的周期性虽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实行集约栽培,控制适宜林分密度,使光照充足,通过施肥、抚育管理、消除自然灾害等措施给树木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可以缩小林木结实间隔期、增加种子产量,同时也减小林木结实对生长所造成的影响。
(二)外界环境因素

(1)温度

同一树种对该树种生长愈有利则丰年频率越高

温暖地区: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结实早,林木结实间隔期短

寒冷地区:生长期短,营养物质积累少,结实晚,结实间隔期长,种子空粒多

   花芽分化期间,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高于常年,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反之则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天气晴朗,干燥,雨水少,能提高母树体内枝叶细胞液浓度,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促进花芽的形成。
   林木每年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到了一定的时期,它的芽要分化成叶芽和花芽。(树木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成花激素的多,就能形成大量花芽。)
  林木花芽分化时期,多数树种是在开花前一年夏季到秋季之间进行的。大多数树种花芽分化是在营养物质消耗少,积累多的时期。 花芽分化需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欧洲松花芽分化温度不能低于11-12℃,红松开花最适温17-18℃,一般树种最适温20℃左右,低于10℃或高于28℃大多数树种花芽分化不能进行或停止进行。春季开花的常绿阔叶树,其花芽分化多在秋末冬初或早春。
(2)降雨与风 

  开花期间遇到寒潮、低温、强风、大雨妨碍花粉发芽,雨水会冲走花粉,影响花粉的传播, 花粉粒被雨水浸湿破裂,昆虫不能外出活动传粉,有时甚至不能授粉。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及质量。天气晴朗,温暖,有利于昆虫的活动和传粉,有利于花粉囊的开裂和花粉的传播,则有利于提高授粉率,能提高种子的产量与质量。风有利于花的授粉,保证种子的质量与产量,但刮大风也会吹掉花朵和幼果,使种子产量下降。各种灾害性的天气,如狂风暴雨、冰雹、强寒潮,是不容易控制的因素,例:有一年,婺源珍珠山檫树在春节后满山到处开花,预测种子丰年,到7月份派人去采种,但无种可采,后查原因,是3月上旬强寒流所致,造成幼果大量脱落。
    幼果越冬的油茶,常因低温遭受冻害而导致减产。
    母树早期落花落果还受气温过高,极度干旱所致,因为叶片的渗透压比果实高,一旦叶片缺水即向果实夺取水分,使水分产生倒流,造成果实干缩而脱落。油桐七干球,八干油,灌浆不足而影响种子的饱满度。

 (3)光照条件

影响结实年龄;影响花芽分化;影响种子的产量与质量。

光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的因子,光是林木同化CO2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扩大同化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是开花和结实的基本条件.

郁闭度小的林分,林内光照较充足,温度较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林内枯落物矿质养分释放多,营养好,树冠大,结实多。
    光照条件也影响花性。许多树种雌花形成需要充足的光照,雄花形成可出现在较为荫蔽的条件下。

3、土壤条件
土壤提供水分和养分,直接影响林木生长,影响种子产量、质量。
水肥条件好,林木生长条件优越,可以促进同化器官的形成,树木生长高大健壮,结实量多。
林地地位级高的,林木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均高于低地位级。
4、生物因子: (病、虫、鸟、兽及人为因子)
    直接影响:松、栎、刺槐、油茶、合欢等,在种实成熟过程中遭受病虫危害,造成种子减产,影响种子质量。
    间接影响:食叶害虫,如马尾松毛虫爆发时会食掉大部分针叶,松梢螟危害松梢,影响花芽分化,影响球果生长发育,会影响种实的产量。
   不合理的经营:人为不合理的采种,砍枝,割脂,剥皮等都会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节 采种和种实调制

为了取得优质、高产的林木种子,采种的时间及种实的处理,关系到种子能否丰产丰收。

一 采种

处理种实能否及时处理,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均会影响到种子生活力
(一) 种实的成熟
1.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显著的变化:
⑴生物化学变化(干物质积累时期): 在种胚各个器官形成的同时,其内部不断积累种胚所需的营养物质,从植物根、茎、叶各部分运来的可溶性有机化合物(如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水分和矿物营养流入种子,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转变成淀粉、脂肪、蛋白质、矿物盐类及其它物质贮存起来。种子内干物质不断积累,含水率渐减,最后干物质积累结束。
⑵物理性状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种子从小到大,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大,种子体积不断增大 。
⑶种子外部形态上的变化: 种子进入成熟时种实的外观形态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球果类: 果鳞干燥、硬化、微裂、变色。如杉木、马尾松等的球果幼时青绿色,成熟时变成黄褐色、紫褐色
干果类: 树种不同果皮由绿色转为黄色、褐色、紫黑色,干燥、硬化、紧缩。
 综上所述,可以把种实的成熟分为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当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时,称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特点 :达到生理成熟的种子,含水量比较高,酶活性大,呼吸强度大,内含物还处于易溶状态,种皮不致密,没有具备很好的保护性能。种子不饱满,种仁易干缩,种子不耐贮藏,易于丧失发芽能力,属于低活力种子。
--形态成熟:当种实的外观具有完全成熟的特征,称形态成熟。

--形态成熟特点: 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的积累已经终止,内含物由易溶状态转为难溶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等,含水量降低,酸活性减弱,种子呼吸强度弱,种子开始转入休眠状态,颜色变深,种皮坚硬致密,抗性增强,外观上具有完全成熟的牲,种子耐贮藏,发芽能力高,属高活力的种子。
   大多数树木种子先完成生理成熟,然后转入形态成熟,在生产上总是以形态成熟作为采种的依据。有些树种如银杏七叶树、冬青、水曲柳,在形态虽然呈现成熟的特征,但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只占胚腔的1/2 -1/3,没有具备发芽的能力,需经过一段后熟阶段才具有发芽能力,这类种子的生理后熟是在形态成熟之后。
2 影响成熟因子
各树种种子的成熟季节,成熟时果实的形态,颜色和积累营养物质所需的时间都是树种遗传所决定的,成熟时间的早晚,环境条件也起一定作用。
⑴树种的遗传性 :不同树种,开花后种子发育和积累营养物质所需时间不同,种子的成熟期不一样,大多数树种是在春季开花,种子秋于成熟,但也有的树种,授粉后要经过2年才成熟的,如马尾松、油茶、柏木。
春季成熟的树种(春末夏初):杨树,柳树、桑树
夏季成熟的树种:檫树、刨花楠、红楠   
秋季成熟的树种:油茶`银杏、油桐、杉木、马尾松、木荷、拟赤杨、喜树、白玉兰
冬季成熟的树种:樟树、女贞、苦楝、悬玲木
⑵环境条件影响:同树各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成熟期差异很大,纬度实际上是影响温度从而影响种子的成熟期,气候温暖地区,气温较高`,生长期长,利于种子积累营养物质,所以种子成熟期比气候寒冷地区要早。如檫树:在赣东北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而在赣南为6月下旬-7月上旬。小叶杨在黑龙江南部为6月上、中旬成熟,北京为5月上、中旬,在杭州4月下旬成熟。
⑶海拔与坡向:
a: 从垂直距离而言,因海拔低的气温高,所以种子成熟期比高海拔的母树早。 b: 阳坡的母树因温度与光照条件都较好,成熟期较阴坡的早。 c: 同一株母树、树冠上部与向阳面成熟期要早于树冠下部及背阳面。d: 孤立木、林缘木早于林木。
⑷天气:不同的年份由于天气不一样,母树的开花期和种实的成熟期都有较大的差别。
气温高,降雨少的年份,种子的成熟期较早。
种了在生长发育期间,如遇较长时间的低温多雨则会延缓种子的成熟期。
3 采种期确定
(1)物候观察
   种子成熟是一种物候现象,可以根据资料以及多年的经验进行判断,差异不会很大。观察种实的外部形态特征,判断种子的成熟度,还可以通过摘取一部分种实解剖观察种子内部的成熟度、饱满度,以判断种子的成熟度。
(2)球果成熟的测定
美国的林学家根据针叶树球果在成熟过程中因水分散失,球果比重下降的原理,研究出几个树种球果成熟度的比重指标,用几种油类配成特定的漂浮液,从树上摘下2-5球果随即投入试液中,凡上浮的球果已成熟,未成熟的球果因比重大而下沉。

(3)根据种子的脱落方式与脱落期
①脱落方式
a针叶树林多数球果是果鳞张开,种子落出,如杉木 、马尾松,湿地松。b 有些针叶树球果成熟后,果鳞与种子同时散落,如池杉,金钱松。c 坚果、翅果、肉质果整个果实脱落,如栎、枫杨、樟树。 d 蒴果、荚果类果皮开裂,种子脱落,如油茶、合欢。
②脱落期
a 成熟后立即脱落,如杨、柳、白榆 。b 成熟后过一段时间开裂脱落,如杉、松、樟、油茶 c 成熟后长时间不脱落,如苦楝、悬玲木,臭椿。
③采种期的确定
a 成熟后立即脱落的小粒种子,出现成熟征兆时,及时从树上采种。(杨柳2-3天脱落)b成熟后过一段时间脱落的小粒种子及时从树上采集。(杉、松、泡桐、木荷c 果实硕大,地势平缓可以待种实脱落后从地上收采。(七叶树、油桐、板栗);
d 成熟后易遭病虫鸟兽危害的,要及时采摘。(檫树、樟树、刺槐) e成熟后长时间不易脱落的,可安排农闲季节采种。(苦楝、悬玲木)
   采种时间要适宜,因种子脱落的早晚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对一般树种来说,在早、中期(即盛期)落下的种子质量好(如杉、马尾松等),针叶树球果在后期脱落的种子质量不好。栓皮栎早期脱落的种子质量不好(虫害,发育不健全),中期脱落的数量多,质量最好。
4 采种母树的选择
    选择采种母树的地点与林分,以及采种母树的条件必须符合《采种母树林》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林缘木和距林分较近,发育正常的孤立木,都是采种的主要对象,距林分较远的孤立木不能采种,也不要从疏林树木上采种。
   采种母树年龄,参照第一节采种母树的盛果期。
5 采种方法
采种方法根据种粒的大小,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特点和时间不同,分为树上采种,地面收集,伐倒木采集和水面收集。
(1)树上采种
   又称立木采种,适用于脱落后不易从地面收集的小粒种子。如:杉木、马尾松、泡桐、木荷。
采种工具:采种车、摇树机、采种刀、剪、镰、耙等
(2)地面收集
    适用于地面平缓,杂灌少,大粒种子的收集,
    自然脱落  击落法  震落法
(3)伐倒木采集 结合主伐进行
(4)水面收集。池塘、水库边缘的母树种子落在水面,可采用水面收集。
(5)采种注意事项
a 根据预测,做好采种,用种,调拨计划。b 组织专门队伍,定山、定人,注意保护母树,防止杀鸡取卵。c 雨天路滑不宜采种,种子吸水多,易发热霉。d 种子登记(采种地点、时间、方法、数量、母树状况等)。
二 种实调制
    是指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种实调制的目的在于获得纯净适合于贮藏或播种用的种子,这项工作包括采集以后,从果实中取得种子,以及清除夹杂物。
(一)、种实类型
   林木种实是针叶树种的球果、阔叶树树种的果实和种子总称。种实可以分成:球果、干果和肉质果3大类。
(1)球果类:
包括绝大多数的针叶树种,如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杉科以及柏科等。

(2)干果类:

(3)肉质果:

(二)、各类果实的调制技术

(1)球果类的处理

  在自然条件下,成熟的球果不断失去水分,果鳞干燥逐渐反转开裂,种子便从球果中脱出,要从球果中取出种子,关键是使球果果鳞干燥开裂,使种子从中脱出。

a 、自然干燥法

  将球果摊放在阳光下曝晒或放在干燥通风处阴干,并经常翻动球果,使之均匀干燥,鳞片开裂脱出种子的方法,如油松、侧柏、杉木、柳杉、落叶松等。球果曝晒3-10天。球果鳞片即可开裂,种子自然脱出,曝晒期间,遇阴雨天气和晚上堆收起来。
    北方的红松、华山松球果,果鳞开裂 比较困难,种子不易脱出,采种后要及时晒干,然后置于木槽中敲打,将球果打碎后过筛,水选,即可得纯净种子。
b、人工干燥法
    林木种子采收中,数量多的针叶树的球果,采收时间又集中,单靠阳光曝晒,由于晒场少等因素的影响(或遇阴雨天),往往不能及时将种子脱出,长期的堆沤,会造成种子的霉变。
    北方樟子松球果以及其它树种的球果,由于球果坚硬,短时间不易开裂,采摘球果时,温度已较低,白天摊晒时间短,早晚结冻,(哈尔滨10月份平均温度为5.6℃,极端

-11.9℃,11月份平均温度为-6.2℃,极端-26.1℃)鉴于这种状况,采用人工干燥法来处理球果,脱落种子,效果较好,处理时间快。

  在特建的房屋内设有加热间,在加热间配有加温设备。北方多采用火坑、管道、暖气、电力等方法加温。在干燥间先搭好木架,架上分层装置底呈铁丝网状盛放球果木盘、网状滚筒球果盘,人工加热处理球果时,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如果超过一定温度会使种子降低生活力,甚至丧失发芽能力。

  高温处理房,要注意室内、抽气,防止空气湿度大,温度高,而使种子处于蒸煮状态而丧失生活力(高温高湿是导致种子老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一般采用比较先进的自动电热控温排湿干燥球果房,从球果的干燥、脱粒、净种、分级一次完成。
    含水率较高的球果,如果突然加温至50℃左右,会使种子生活力受到损害,可采用事先预干燥的处理,温度20-30℃,时间约为24小时,然后逐步加温。
(2)干果类的处理
    干果类是指坚果、翅果、荚果和蒴果。干果类的调制包括去掉果皮,取出种子,调制的方法因种贮藏期间所需含水量的高低不同而异。在通常情况下,含水量高的种子一般采用阴干法,含水量低的种子一般采用阳干法。

(3)肉质果类的处理
这类果实果皮多系肉质,含有较多的果胶和糖类、水分,所以容易发酵腐烂,采种后必须及时处理,取出种子,这类果实有樟、楠、檫木、女贞、重阳木、南酸枣,以及银杏、圆柏、棕榈等。
    肉质果的果皮只有在成熟以后才变得柔软,这是因为在果胶酶的作用下,将果肉细胞粘结在一起的果胶物质发生变化,溶解于水,细胞之间失去相互间牢固联结的缘故,这类果实容易发酵腐烂。所以采集回来以后,要软化果肉,弄碎果肉,用水淘洗出种子,再适当干燥与净种。
肉质果的处理方法:

  种实采回以后,可在清水中浸泡,软化果肉,如放置在桶中,应注意经常换水。把已软化果肉的种实放在木桶或箩筐内捣烂果皮果肉,在清水中淘洗掉果皮果肉。(需软化果肉的,可将果实放入柳条或竹编的箩筐中。然后将整筐放入贮水大木桶或放在流水的小溪、池塘浸泡数天,再作处理)
    银杏9-10月成熟,外种皮肉质,有恶臭及腐蚀性,熟时淡黄色,外被白粉,中种皮骨质,去肉质外种皮时必须带塑料手套,以免皮肤发痒。
三、净种
    净种是为了去掉混杂在种子的杂物,如鳞片、果柄、枝叶碎片、土块、异类种子,为种子的运输、贮藏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种子品质检验规程中,净度是划分种子等级的重要依据,净度高,种子等级高,利于贮藏。
     根据种子的比重和大小的不同,可分别选用风选,水选、筛选,和手选。


第三章  种子的贮藏和调拨

林木种子贮藏原理和贮藏方法;林木种子的调拨和运输;林木种子的休眠及催芽。

第一节种子贮藏
一、种子在贮藏期中的生命活动
   种子常常在完全成熟尚未脱落以前,就逐渐转入休眠状态。休眠一直要延续到遇有萌发条件时为止,贮藏的种子虽然处于休眠状态,由于种子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种子内部仍然进行着微弱的生命活动,只是减低到了非常微弱的程度。种子的生命活动是新陈代谢。这里主要指微弱的呼吸作用,由于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仍在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种子内部的贮藏室物质,这种消耗是无法得到补偿的(因其已脱离母树),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内部贮藏物质不断减少,种子生活力不断下降,直至完全失去活力。
    种子生活力下降的原因并不单单是营养物质的消耗,还有许多互为因果的因素,如贮藏期间温湿度过高,生物因素等影响:
a酶的变性.b种皮保护性能恶化.c有毒代谢产物积累.d蛋白质分子逐渐凝固,因而使种子失去活力.e种胚细胞核的逐渐老化
     种子贮藏的任务: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子的生活力,延长种子的寿命。

     保存种子生活力的关键因素:控制种子的呼吸强度和性质,使种子的新陈代谢处于最微弱的状态,消除一切导致种子发霉变质的因素。

种子寿命: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即种子生命力所能维持的年限。为了创造和控制种子贮藏的适宜条件,首先应了解究竟哪些因素在决定着种子寿命,从而控制这些因素并科学地制定种子贮藏的技术措施。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有2个方面:一是内因,即种子入库状况。即种子所属树种、成熟度、含水量和健康状况;二是外因,即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前者涉及到遗传特性,后者涉及到外部环境,因此,下面我们将分成2方面来加以分析。
二、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
(一)种皮构造的影响
   种子寿命随树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凡种皮构造致密、坚硬或具有蜡质的种子,种子寿命长,种皮的这些构造,都起着阻碍水分与氧气进入种子内部的作用,因而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与物质转化,有利于种子保持生命力,法国巴黎博物馆保存的银合欢种子,距今已有150多年,仍有发芽能力,因为银合欢的种皮构造致密。再如皂荚、相思树、刺槐、黑荆、椴树、山楂、漆树、圆柏等种子的种皮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密、坚硬。漆树、花椒、圆柏、乌桕种皮还具有蜡质。
  种皮薄、膜质的种子,因种皮不能阻止氧气和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种子。种子受湿气的影响,使呼吸作用加强,消耗营养物质多,这也是造成种子寿命短的原因之一。例如杨树、柳树、榆树。
(二)种子内含物质的性质
  不同树种种子内部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其寿命长短也不相同,一般认为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种子(如松科、豆科)寿命长,而富含淀粉为主的种子,如栎类、板栗种子的寿命较短,这是因为脂肪、蛋白质转化为可利用状态所需的时间长,同时消耗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比淀粉高,用少量脂肪、蛋白质放出的热能,已能满足种子微弱呼吸作用的需要。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营养物质也较为淀粉少
(三)种子的成熟度和损伤状况
  未充分成熟的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贮藏物质呈易溶状态,容易感染病菌而发霉腐烂,致使种子丧失生命力。
  种子受机械损伤和冻伤后,由于种皮不完整,空气能自由地进入种子中。促进呼吸作用,同时微生物也在种皮破伤处侵入,损害种子,致使种子丧失生命力。萌动和经过浸种的种子,由于酶的活动加强,呼吸强度增加都不宜继续贮藏。
(四)种子的最初质量
  同一树种不同批的种子,则由于母树状况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寿命也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株母树上的种子,各个种粒的生命力强弱也不相同。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种子的最初质量是相当重要的。许多专家认为,种子质量最高是种子充分成熟时,以后逐步降低。马来西亚的沙递博士研究认为:种子的最初质量对种子以后生活力影响非常大,最初种子生活力高的,其贮藏期间保持发芽能力越高,反之则低。种子最初质量不仅受母树年龄,立地条件的影响很大,暗伤,过份干旱,病虫害都会影响到种子的最初质量,因此,为了保证种子的最初质量优良,应及时对母树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处理、贮藏种子。
(五)种子的含水率
  贮藏的林木种子含水量高低对呼吸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影响很大,同时也影响到种子所带微生物和昆虫的活动,种子的耐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含水量。种子内部的一切生理、生化活动都和含水量有直接关系。

种子在入库前,必须充分干燥,干燥是保持种子生活力,延长种子寿命的重要措施。
  种子也不能忍受过分的干燥,当种子含水量低于3%时,导致种子内部生理结构变形解体,尤其是使酶钝化,膜受到伤害,组阮变性,染色体突变等,也会使种子失去生活力。
  树种不同,种子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含水量不一致。

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根据种子安全含水量的高低,可以把种子区分成二大类,一类是能够忍受干燥的种子。如:杉木、马尾松、刺槐、木荷、喜树、泡桐、枫香、红松等;另一类是不能够忍受干燥的种子。如:油茶、板栗、樟、檫、栎、银杏等。
  当前,贮藏种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入库种子含水量过高,许多树种的种子安全含水量还在进一步研究。
  安全含水率低于气干状态的种子,可视为低含水量类型。例如:针叶树种子、杨属、柳属、豆科、槭树科,低含水量类型种子的安全含水量,大多数在5-14%之间,其中针叶树大多在5-10%,阔叶树种的安全含水量5-14%。
  安全含水量在20%以上的种子可视为高含水量类型,该类型种子的安全含水量多在20-40%之间。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入库前一定要充分干燥,但每一批种子的耐藏性并不取决于该批种子的平均含水量,如果该批种子的平均含水量处于安全范围,其中可能出现了某些危险的区域,这些地方霉菌发生很快,昆虫活动活跃,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 的区域就会逐渐扩大,最终使该批种子状况严重恶化。因此不能满足于一个种子批含水量的平均状况,要力求迅速检查出其中含水量偏高的部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三、影响种子生活力的环境因素 
   良好的入库状况是稳定贮藏的前提条件,还有许多环境因素影响贮藏的稳定性。
1、空气相对湿度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种子的含水量是不稳定的,这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种子是一种多孔毛细管的胶质体,这些毛细管的内壁具有吸附各种气体分子的特性,它们的表面积相当于种子表面积的20倍左右,所以吸附能力很强,在通气条件下,种子中的水汽和空气中的水汽不停地进行交换,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干燥的种子,它能直接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空气湿度愈大,种子含水量就增加得愈快。通常称回潮(吸附作用)。反之空气湿度低,种子毛孔隙中水汽又会移向空气中,称解吸。
  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在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里种子从空气中吸收若干水汽,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放出若干水汽,这时种子的含水量称为平衡含水量。
  平衡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种子的吸湿性能因树种而异,不同树种其种皮构造差异很大,一般种皮薄,透性强,吸湿性大。反之吸湿性能小,种子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改变其含水量,因而也经常改变其代谢作用的强度,这种变化对种子保持寿命是不利的。在种子内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吸湿能力最强,淀粉和纤维素次之,脂肪属非亲水物质,因此,含油脂多的种子吸湿性弱,它的平衡含水量远低于富含蛋白质或含淀粉的种子。
  种子贮藏室(库)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5-50%范围为好。
随着空气相对湿度增加,种子含水量增加,就会增强种子的呼吸强度。我国多数地区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夏季,高温而又多湿,是最不利于种子贮藏的季节,未经特殊处理,大多数树木种子,经过夏天以后都会老化失去生活力。
  经过干燥处理入库的种子必须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为了控制空气相对湿度,有效的贮藏种子,种子长久贮存最好存放在低温而又隔湿的种子贮存专用库,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较低范围。

  如果种子数量不多,可经充分干燥后存放在瓶、罐、塑料袋等能够密封的容器。可在贮藏容器或贮藏室内使用干燥剂(生石灰、木炭)。
  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不耐贮藏,不能密封和干燥,必须贮藏在湿润、低温、通气条件下。
2、温度
  种子的生命活动和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较高时,酶的活性增强,呼吸强度升高,加速种子贮存物质的水解,不利于种子生活力的保存。随着温度升高,呼吸强度开始时几乎是直线上升,当温度升到某个极限(50-60℃),呼吸会急剧下降(原生质结构紊乱,蛋白质解体,种子死亡)。

种子对高温,低温的抵抗能力因种子含水量而不同。

除了注意控制环境温度以外,贮藏期间还要经常检查种子堆本身温度变化,种子堆温度一般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如果种子堆的温度没有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如果环境温度显著下降,而种子堆的温度却稳定不变,甚至反而上升,这就意味着种子堆中已经发生了自热现象,应当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不过种子堆的温度变化一般总是落后于环境的。
3、通气条件
  通气条件对种子生命力的影响的程度同种子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含水量低的种子,呼吸作用本来就很微弱,需氧极少,在密封条件下能长久地保存种子生命力.
  含水量高的种子,如果贮藏在通气不良的地方,而旺盛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水汽,CO2和热能,大部分在种子堆郁积不散,成为加速种子霉变的原因。
  以上情况告诉我们,含水量低的种子,经充分干燥,可以密封贮藏,而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则应适当通气(经常翻动种子)。
  没有隔热防潮结构的种子库,只要掌握库内外的温差和湿差,合理开闭门窗,利用空气对流自然通风,也可以收到降温期除湿、排除CO2的效果。
4、生物因子
    种子堆内的各种成分常常带有大量的真菌、细菌和昆虫,有时微生物和昆虫的呼吸还是种子堆自热和自潮的重要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昆虫的活动会使种子变质霉坏,丧失生活力。
  病虫和微生物的繁殖也需要有一定条件。提高种子净度,尽力保持种皮的完好无损,降低环境温、湿度,特别是降低种子含水量,是控制它们活动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种子的入库状况,入库种子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贮藏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流方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场合下,贮藏环境的某些因素也能使种子的状况向着不利于贮藏的方向转化成为种子败坏的主要原因。
  随着天气的变化,昼夜交替,季节的推移,各种环境也处在不停地变化中,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证明,在通常情况下,种子含水量是决定种子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应当成为注意的中心,在这个基础上掌握环境条件变化的规律,全面综合考虑有关因子的影响。
四、种子贮藏方法
    种子贮藏有干藏和湿藏两种方法。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适合干藏,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采用湿藏法。含水量 低 的种子,呼吸作用很微弱,在 密封  条件下能长久地保持种子生命力。
    种子贮藏前要充分净种,去除杂质,使种子达到安全含水量。大多数种子的安全含水量在3%-14%。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空气相对湿度为30%-50%,要注意通风透气。
    贮藏时要按树种、批次、质量、产地分别贮藏。贮藏场所、容器要挂标签,注明树种、批次、贮藏时间。
1. 干藏法
    把经过充分干燥的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并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
大多数种子可用干藏法,如松柏类,杉木、木荷、枫香、喜树、刺槐、合欢等。干藏法有普通干藏法和密封干藏法两类。
(1)普通干藏法 干燥的种子,使其达到安全含水量,装入麻袋、布袋、箩筐、缸等容器中放置在温度较低、干燥、通风的仓库中进行贮藏的方法。有些易遭虫蛀的种子如刺槐可拌入少量熟石灰粉。贮藏前仓库存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石灰水刷墙即可。另外,为防止湿度过大,可在仓库内适当位置放生石灰以吸湿,干燥空气,同时还可起消毒作用。
(2)密封干藏法 把经过干燥的种子,放入无毒、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贮藏的方法。适合干藏的种子都可密封干藏,粒小、种皮薄的种子用普通干藏法长期贮藏容易失去生命力,密封干藏可保持较长的生命力。由于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呼吸微弱,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可以防止和减轻外界湿度、氧气、温度的影响,抑制呼吸,也抑制微生物的活动,达到长期贮藏种子、延长种子生命力的目的,是长期贮藏种子效果最好的方法。可选用铁质和塑料等容器,容器不要过大,以适合搬动为好。容器可用3%的福尔马林消毒。为防止容器内种子因呼吸产生水分,可放置硅胶、氯化钙等吸水剂,硅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0%,氯化钙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5%。可用蜡将容器封口。塑料袋可直接用封袋机抽真空压封,真空贮藏效果好。密封好的容器放置在低温的仓库内。贵重种子,可用易拉罐包装。现在市场上已有多种商品种子用易拉罐包装。
2. 湿藏法
    湿藏是将种子放置在湿润、通气、低温的环境中,以保持种子的生命力的贮藏方法,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采用湿藏法,如银杏、栎类、板栗、樟、檫、楠木、油茶,种子寿命较短,从种子成熟到播种都需在湿润状态保存。湿藏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可以结合种子催芽进行贮藏。
    湿藏一般采用混沙贮藏,也称为沙藏。选用干净、无杂质的河沙,沙子的湿度因树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为饱和含水量的60%(简单的确认方法是,抓一把湿沙用手握沙子不滴水,松开后沙子团不散开)。贮藏温度一般为0-5℃。湿藏温度不宜太低,低于0℃容易冻伤种子。
按种子:沙=1:3的比例混合。小粒种子直接与沙混合均匀后放置在贮藏坑中;大粒种子可一层沙一层种子分层放置。种子层不能太厚,是沙层的1/3,以每粒种子都能接触沙子为好。还可以种沙混合后,一层沙子,一层种沙混合物放置。
    贮藏地点室内、室外均可,室内一般是堆藏,室外可堆藏,也可挖坑埋藏。室外堆藏或埋藏要选择背风向阳,雨淋不进、水浸不到的地方。


第二节 种源选择和种子调拨
    调拨种子时除了识别种子真假,质量好坏以外,同时还应考虑所调拨种子的种源,为了达到适地适树,提高人工林的生产率与稳定性,必须根据种源实验结果,划分出最适种源区。
    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上,便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型,它们所形成的林分在成活,生长,木材品质上,林分的稳定性,抗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把种子调到与原产地差异很大的地方育苗造林,常使人工林生长不良,甚至造成造林的失败。

调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随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是直接导致林木遗传分化的因素,我国的气候特点是:南温暖多雨,北寒冷干旱,西干东湿,调拨与使用种子应注意以下问题(种子调拨原则):
1、立足当地,最好能采用当地优良种源。 

2、从外调拨种子时,调拨区与使用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或相似。

3、需要从不同气候区调拨种子时,最好能通过种源实验,并经历了使用区所能发生的各种极端条件而获得成功的地方调种。

4、在地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原则上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距离范围小些,而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范围可大些。

调拨种子从气候条件上总的要求,在极端条件下,不使人工林遭受冻害或病虫的危害。

5、种子垂直方向的调拔

由于海拔高度不一,温度、湿度不一,树种垂直分布不一。

种子垂直方向调拨范围不宜太大: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方向调拨,距离应近些,反之可稍大些

美国规定一般不超过300米

俄罗斯规定一般不超过400米

远距离调运种子育苗造林能否获得成功,主要到决于幼苗、幼树对绝对低温、高温、水涝、干旱等极端指标出现时的损害程度。
(二)土壤条件
   选择采种林分或调拨种子时,还必须考虑母树所处的土壤条件。
   种子产地的土壤酸碱度,水分条件与造林地的土壤酸碱度,水分条件最好能相同或相似。
   同一树种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上它长期受当地土壤条件的影响,在遗传上形成了最适应该土壤条件的类型,因而同一树种就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生态型。
   池杉、桤木要求长在湿润水湿的地方,不耐干旱瘠薄的土壤。
   杜仲、银杏、拟赤杨、杉木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不适宜于干旱瘠薄。
   对多数树种来讲,在干旱瘠薄地方母树所结种子,播种造林在湿润肥沃地方,适应性强,反之适应性差。根据以上气候和土壤条件对种子调拨和采种林分选择的影响,在建立母树林和选择采种林分时,为了保证育苗和造成林的成功,保证人工林的质量,尽量做到使种子产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与造林地区近似或相同。

第三节 种子休眠与催芽

一、 种子休眠的类型及原因
    所谓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传播、繁衍,在长期的进化发育过程中形成了种子休眠的自我保护机制,以此来适应不利的外部环境。种子在休眠过程中,内部保持着微弱的生命活动。不同植物种子,其休眠程度差异很大,有些种子打破休眠比较容易,有些种子则比较困难。
    根据种子的休眠程度,可以将种子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种。
(1)强迫休眠 强迫休眠是由于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的各种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使得种子被迫休眠而不能发芽,如杉木、马尾松、喜树、侧柏、杨树、柳树、榆树、栎树等树种,这类种子只要得到适宜的条件,种子就能很快发芽。
(2)生理休眠 生理休眠也称深休眠。生理休眠的种子成熟后,即使在适宜种子发芽的条件下也不能发芽。生理休眠的种子,不易发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也是很复杂的。有的树种不易发芽的原因比较单一,有的则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要使种子发芽,必须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
a 种皮(或果皮)引起的休眠 有些种子的种皮或果皮坚硬致密、透气性差,如剌槐、皂荚种子,即使在湿润状态下也很难吸水膨胀、迅速发芽;一些种子种皮有油质或蜡质,如花椒种皮(含有蜡质),种皮透水透气困难,种子得不到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而处于休眠状态。这类种子,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增加种皮通透性,使种皮通气透水,种子就能发芽。
b 抑制物质引起的休眠 有些种子的种皮、果皮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如红松、红豆杉等。只要消除抑制物质,种子就能发芽。抑制物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植物碱、挥发油、乙烯、酚、醛等。这类种子,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等措施,能够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c 种胚未成熟引起的休眠 有些种子形态上虽已成熟,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如银杏、七叶树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种胚发育健全,才能发芽。这类种子称为生理后熟种子。
    影响种子发芽的内部因素还很多,但都能经过人为处理打破种子休眠,使种子得以发芽。
    影响种子发芽除种子的内部因素外,还有外部因素,即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只要有了水,才能使种皮软化,种子膨胀,种皮破裂,促使种子酶的活动,将种子中贮存的营养物质从难溶状态转化为种胚可吸收利用的可溶状态,胚开始生长,胚根突破种皮,种子开始发芽。
温度对于种子萌发影响很大。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适宜的温度可促使种子很快萌发,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种子发芽或使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不同树种种子萌发所需最适温度是不同的。变化的温度可促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可使种皮因温度的变化软化胀缩而破裂,利于种子萌发。
    氧气能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促进酶的活动,如种子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缺乏氧气,种子内部因产生乙醇使种子中毒而腐烂,丧失发芽能力。
    光照对有些种子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喜光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发芽更好,但大多数树木种子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发芽。
二、解除种子休眠的途径

种子休眠可能是某各种原因造成,也可能是几种原因综合形成。要解除休眠必须先弄清原因。主要途径包括:

1.强迫休眠的种子: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

2.由于种(果)皮引起的休眠,可采用弄破种皮、高温浸种、冰冻处理、药剂处理等方法。

3.由于抑制物质原因引起的休眠:在低温、湿润条件下层积处理。

4.可采用快速解除休眠方法:药剂、电离辐射和激光等。

三、催芽方法

    催芽是用人工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的过程。催芽可以控制种子出芽时间,促使幼苗出土均匀,出苗整齐。催芽方法很多,有低温层积催芽,变温层积催芽,混雪催芽,水浸催芽,药剂、激素催芽等。
(1)低温层积催芽
a 低温层积催芽的作用 种子在低温、湿润、通气的条件下,通过层积,软化了种皮,增加了透气性,供应了种子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和水分。低温使氧气溶解度增大,保证了种胚开始呼吸活动时所需的氧气,在层积过程中解除了种子休眠。低温层积过程加强了生命活动,可使内含物质发生变化,既可转化和消除导致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又可以增加生长刺激素,使种子萌发;一些生理后熟的种子如银杏,能使种胚发育到发芽的程度,完成生理后熟。
b 低温层积催芽的条件
(a)低温是最重要的条件,温度,有的种子需要高温,有的种子需要变温,大多数树种要求低温(一般高于0℃,平均4-7℃,变动在0-10℃)。低温是消除种子休眠的必要条件,低温也是维持种子微弱呼吸,保持种子生活力的重要条件。温度太高,容易加强种子呼吸作用,消耗养分,种子容易糜烂变质。温度太低,在湿润条件下,易使种子内部自由水受冻结冰,伤害种子。
(b)湿度条件,湿度不足,种皮不能软化,种子得不到水分,酶没有活性,物质不能转化,种子就不能萌发。一般催芽坑内沙子湿度在60%为宜。
(c)通气是给种子提供氧气的重要措施,种子湿度大,缺氧呼吸产生酒精将毒害种子,使种子腐烂。因此低温层积催芽在保持低温和湿度的同时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
(c)催芽时间,因树种而异,强迫休眠的种子催芽时间较短,有些种子只需1个月;非强迫休眠的种子时间需要长一些,有的甚至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催芽期间在经常检查,发现催芽坑过湿、过热、通气不良等问题及时处理。
c催芽方法 种子层积前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干燥的种子需要浸种,一般浸种24小时,种皮厚的种子浸种时间可适当长一些。浸种后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参见本章硫酸铜浸种和高锰酸钾浸种消毒部分),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再同干净湿润的沙子(或泥炭、木屑)混合,种子与沙子的比例1:3,沙子含水量为60%。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向阳的地方挖催芽坑。催芽坑的构筑方法及种子放置方法与种子温藏的方法相同。
    保持低温、湿润、通气状态。低温层积催芽适用于休眠期长、含有抑制物质、种胚未发育完全的种子,如银杏、白蜡。对于强迫休眠的种子也同样适用。经过低温层积催芽,可使幼苗出土早,出土整齐,苗木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这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
    少量种子、珍贵种子或科学研究用种子可在人工气候箱中催芽。人工气候箱可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
(2)混雪催芽 混雪催芽其实也是低温层积催芽,在冬季积雪时间长的地区可以采用。在土地冻结之前,选择排水良好,背阴的地方挖坑,深度一般在100cm左右,宽1m,长按种子数量而定。先在坑底铺上蒲席或塑料薄膜,再铺上10cm厚的雪,然后将种子与雪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坑内,上边再盖20cm并使顶部形成屋脊状。来年春季播种前将种子取出,将雪自然融化,并在雪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高温催芽,当胚根露出或种子裂口达到30%左右时,即可播种。混雪催芽在我国东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催芽方法,由于雪水的独特作用,对一些种子效果很好。
(3)温水浸种催芽 水浸催芽有温水催芽和热水催芽两种。温水催芽一般作初始温度40℃的温水催芽,使其冷却至自然温度,催芽时间一般在24-48小时,催芽后即可播种。热水浸种适用于种皮坚硬,含有硬粒的种子,如刺槐、皂荚、合欢等,可用初始温度90℃的热水浸种。浸种时将种子倒入盛热水的容器中,不停的搅动使水和种子在容器中旋转,使种子受热均匀,直到热水冷却,然后捞出装入蒲包中催芽,每天洒水,直到种子胚露出或裂口即可播种。火炬松种子可用热水浸种,搅拌至水凉,捞出放入湿蒲包中催芽,每天洒水,直到种子萌动,即可播种。
另外还有变温层积催芽和高温层积催芽,由于操作相对复杂,生产中较少应用。

第四章  种子品质检验(见沈国舫《森林培育学》P132-135)

种批、抽样、种子品质检验项目包括哪些?各项指标的概念。生活力测定原理。

 种批:是指种源相同,采种时间和方法大致相同,播种品质一致,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的种子。

从一个种批中抽取送检样品,要经过初次样品、混合样品、和送检样品三个取样程序。

种子品质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能力(发芽率和发芽势等)、 生活力、优良度等。

种子净度:是指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率。

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种子发芽率: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种子发芽势:是指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数与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四唑染色法原理  2,3,5-三苯基氯化(或溴化)四唑简称为四唑,分子式为C19H15N4Cl(Br)。四唑为白色粉末,水溶液无色,种胚浸入溶液中,由于种胚活细胞组织中的脱氢酶产生氢,使浸入种胚内的四唑经氢的作用,在活细胞中生产红色稳定而不扩散的三苯基甲月替。凡种胚染成红色者表示有生活力,不染色的种子即为无生活力的种子,不染色的部位即为坏死的部位,根据坏死组织出现的部位及其分布状况,可以判断种子的生活力。

靛兰染色法原理  靛兰为兰色粉末,分子式为C16H8N2O2(SO32Na2,它能透过种子的死细胞组织染上蓝色,但不能透过活细胞组织,因此活细胞不染色。所以染成蓝色的种胚是无生活力的种子;未染色的是有生活力的种子。

第五章  苗木年生长规律

苗木种类;苗木的年生长周期(包括播种苗、插条苗、移植苗的生命周期)。
一、苗木种类
  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
  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
(一)实生苗
  用种子繁殖的苗木。凡以人为的方法用种子培育的苗木叫播种苗,在野外母树天然下种自生的苗木叫野生实生苗。
  播种苗根系发达,苗木生长整齐、健壮、质量好。野生实生苗密度不匀,分化严重,根系不发达。

(二)营养繁殖苗
根据所用的育苗材料和具体方法又可分为:
1、插条苗:用苗干或截取树木的枝条扦插育成的苗木。
2、埋条苗:用苗干或种条,全条横埋于育苗圃地育成的苗木。
3、插根苗:用树木或苗木的根,插入或埋入圃地培育的苗木。
4、根蘖苗:又叫留根苗,是利用地下的根系萌出新条育成的苗木。
5、嫁接苗:用嫁接方法育成的苗木。
6、压条苗:把不脱离母体的枝条埋入土中,或在空中包以湿润物,待生根后切离母体而育成的苗木。
7、组培苗:利用母体上的组织或细胞在营养液或培养基中育成的苗木。
三、留床苗
  在上年的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苗木。
四、移植苗
  上述各种苗木,凡在苗圃中把苗木移栽到另一块苗床(地段)继续培育的苗木叫移植苗。 
二、苗木的高、茎、根生长
(一)苗木的高生长
  根据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两大类,即春季生长和全期生长两种类型:
1、春季生长类型(又称前期生长类型)
  这类苗木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多数为1-3个月,而且每个生长期只生长1次,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北方树种1-2月,南方树种1-3月),树种有油松、马尾松、云南松、黑松、银杏、麻栎、七叶树、臭椿、板栗等。了解各树种特性,应该早施肥,施肥若拖迟到5-6月以后,高生长已结束,再追肥对高生长已不起作用。
  前期生长类型的苗木,从第2年开始明显地表现出它高生长期短的特点。开始生长后,经过极短的生长初期,即进入了速生期,速生期过后,高生长很快便停止,以后主要是叶子生长,如叶面积的扩大,嫩梢逐渐木质化、出现冬芽,根系直径仍继续生长。充实冬芽并积累营养物质。
  春季生长型苗木,有时也会出现二次生长现象,即当年形成顶芽,在早秋又开始生长,秋季生长部分不能充分木质化,所以不耐低温,不耐春旱。
  对春季生长型的苗木,为了促进地上,地下生长,春季必须在速生前期进行追肥,适时灌溉和中耕。为了防止冬季的冻害,在早秋应适时停止灌溉和施氮肥。
   
2、全期生长类型
    全期生长型苗木的生长特点是高生长在全生长季节中都在生长,到秋季达到充分木质化。苗木的高生长持续在全生长季节的树种(北方树种3-6个月,南方树种6-8个月)。属此类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杉木、湿地松、桉树、泡桐、雪松、柳杉、悬铃木等。

这类苗木高生长速度在年生长周期中不是直线上升,一般要出1次(南方1-2次)生长暂缓期,即苗木高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有时会出现生长停滞状态,这是因为全期生长类型苗木的高生长速生高峰期,与根系的速生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幼苗期的前期根的生长比高生长快。到幼苗期后期,高生长逐渐加快,并进入高峰,高生长第一个速生高峰以后,苗木枝叶繁茂,营养器官发达,是需水、肥最多时期,而这时根系生长较缓慢。地上部分大量制造碳水化合物运输到根系,又促进根系加速生长,因而根系生长速度又加快。
  苗木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方向始终是保证重点生长部位。
  从环境条件而言,气温太高,光照强,不适于苗木高生长,而土温较气温低,土壤水分也较充足,适于根系生长。所以一般根系速生高峰是出现在高生长暂缓期内,待根系速生高峰过后,高生长又出现第二次速生高峰期。
(二)苗木直径生长
  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也是交错进行的,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夏秋雨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秋季直径生长停止期也晚于高生长,这是很多树种的共同规律。
  2年生以上的苗木,在春季顶芽生长萌动,产生激素通过形成层往下运输,刺激形成层生长,因而直径先出现生长小高峰,而后,高生长才再现第一个速生高峰,促进苗木生长的激素是在冬芽开始活动时增加的。刺激苗木生长的激素主要是产生于苗木的新叶。
(三)苗木根系生长
  根系生长在一年中有数次生长高峰,根系生长高峰是与高生长高峰交错的。苗根在春季生长高峰出现最早,这是因为根生长要求的最低温度比地上部要低些。
  夏、秋两季根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根系生长的停止期也比高生长停止期晚。根系生长高峰与径生长高峰期接近或同时。根系的生长量,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根系生长除了温湿条件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土壤通气。
三、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及技术要点
  播种苗从播种开始,到当年生长结束进入休眠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对环境条件和管理要求也不相同。一般将其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苗木木质化期四个阶段。不同树种的一年生播种苗都有各自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对不同的苗木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观察、研究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可采用生长曲线法,记录播种日期、出土日期、长出第一片真叶日期,了解出苗期的情况。苗木出土后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苗木高度、地径粗度、根系长度。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苗木高度、地径粗度、根系长度为纵坐标,画出苗木个体的高生长、径生长曲线,分析苗木的生长发育特点,比较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的差异,辅以相应的管理措施,使苗木生长健壮并达到最大生长量。

(1)出苗期

从播种开始到幼苗出土、地上部分出现真叶(针叶树种壳脱落或针叶刚展开),地下部分长出侧根以前,这个阶段为出苗期。一般持续20-45天。

出苗期的特点是:幼苗靠种子贮存的养分生长,还没有自身制造营养物质的能力,其营养来源主要是种子所贮藏的营养物质。幼苗十分嫩弱,根系分布浅,抗性弱。

中心任务: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温度和通气条件,使幼苗适时出土,出苗整齐、均匀、健壮。

相应的技术措施:A.做好播种前的整地工作;B.播种必须适时,在不使幼苗遭受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以早播为好;C.做好种子催芽处理;D.提高播种技术,播种要均匀,覆土厚度要适宜;E.加强播种地的管理,使幼苗出土前封保持湿润、疏松状态。

(2)幼苗期(又叫生长初期)

幼苗期是指从幼苗出土后独立进行营养生长到高生长大幅度上升时为止。幼苗期的长短因树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3-8周。

幼苗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幼苗出现真叶,地下部分长出侧根;幼苗开始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叶子数量不断增长,叶子面积逐渐扩大;前期幼苗高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长速度快,长出多级侧根;后期主要吸收根系长达l0cm以上,地上部分生长速度由慢变快;幼苗个体明显增大,对水分、养分要求增多。这一时期的幼苗仍很细嫩,对外界不良条件,如干旱、炎热、低温、水涝、病虫等抵抗力较弱,死亡率高。这个时期对氮、磷敏感,此时若能保证其养分需要则提高苗木质量。

中心任务:提高幼苗保存率,并促进其根系的生长发育,为速生期打好基础。

技术要点: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所需养分不多,但适当施);及时除草松土、间苗;遮荫(调节光照和温度);病虫害防治。

(3)速生期

速生期是苗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在正常条件下,从苗木高生长大幅度上升到高生长大幅度下降之间的时期。长江流域一带一般约3个月左右。

这个时期的生长特点: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多。是苗木生物量增长迅速加快,达最大值;叶子增多,单叶增大。速生期苗木的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达到全年生长量的60%以上,形成发达的根系和营养器官。速生树种在这个时期有侧枝长出,苗木根系生长幅度较大。速生期是苗木生长的关键时期。其生长发育状况基本上决定了苗木质量。

中心任务:速生期要保证苗木生长,采取一切加强苗木生长的措施。如加强苗木抚育工作,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

速生期的育苗技术措施是:这个阶段是苗木生物量增长最大的时期,也是需要水、肥量最多的时期,要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适量为苗木提供水、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在速生期前期,可追肥1-2次,到后期应及时停止施用氮肥,停止浇水,防止水肥浪费,防止苗木徒长影响苗木硬化,造成过冬困难。为保证苗木根系生长,要结合锄草,进行中耕松土,为根系创造良好的通气条件。

(4)苗木木质化期

苗木木质化期是指苗木的地上、地下部分充分木质化,进入越冬休眠的时期。从苗木高生长大幅度下降开始,到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停止为止。

这个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苗木高生长速度迅速下降,代谢活动减弱,不久高生长便停止,形成顶芽;直径和根系继续生长并可出现一个小的生长高峰,继而停止;苗木含水量逐渐下降,营养物质转化为贮藏状态;苗木地上、地下部分完全木质化,苗木对低温和干旱抗性增强,落叶树叶子脱落,进入休眠期。

育苗技术要点:要防止徒长,促进木质化,形成健壮的冬芽,提高苗木越冬能力。因此,一切能促进生长的措施都要停止。如追肥、灌溉、松土等,设法控制高生长,做好越冬防寒准备工作。有时还可采取适当的切要措施:使苗木少吸收水分,促进苗木木质化,促进多生须根。

留床苗的年生长及育苗技术要点

插条苗的年生长及育苗技术要点

移植苗的年生长及育苗技术要点

第六章  苗圃地的建立

苗圃地的种类与选用条件;苗圃地的选择与区划;苗圃设施;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苗圃地三大耕作措施。
苗圃:生产苗木的基地。

一、苗圃的种类

(一)按苗圃所培育苗木的用途或苗圃任务可分为:
 1、森林苗圃
      培育用材林苗木为主,苗龄小(南方1年生,北方1-3年生)如:杉,马尾松,湿地松, 泡桐。
 2、防护林苗圃
   培育各种类型防护林苗木,乔灌木均有,苗龄比用材苗大。如:杨,柳,榆,胡枝子。
 3、园林苗圃
    培育绿化用苗为主。苗木,花卉均有,种类多,苗木年龄大小均有,需移植,造型,修剪。如:雪松、桂花、茶花。
4、果树或特用经济树种苗圃
   培育各种果树(板栗,桃,柰李,银杏等),特用经济树种(油桐,油茶,杜仲,茶叶等),主要是培育嫁接苗。
5、试验苗圃
   科研、学校部门的教学、科研苗圃,技术力量强,条件好,根据需要培育各种苗木。
6、综合性苗圃
   多种经营,根据市场需求培育苗木(市场调节),日本、美国欧州各国称商业性苗圃。
 (二)按苗圃经营年限可分为:
   1、固定苗圃
     特点:(1)使用年限长,面积较大,培育苗木种类多,数量大。(2)有一定的基本建设和基础实施。
     优点:(1)有较大面积,利于集约经营和实现机械化生产。(2)能利用投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棚、喷灌设施等)。(3)有利于开展科研、培养技术人才(组培育苗、种源实验)。(4)能培育大量生产上的用苗。
   2、临时苗圃
使用年限较短,为完成一定造林任务而临时设置的,位于造林地附近,随着造林任务完成,苗圃也同时完成使命。
 特点:(1)使用年限短。(2)面积较小,一般不搞大规模基本建设。(3)就地育苗,就地造林,成活率高。(4)育苗成本低(不需运苗费用)。
 临时苗圃以设置地点的不同可分为:
 (1)山地苗圃:设在荒地,采伐迹地设苗圃(2)林间苗圃;林中空地设苗圃(靠自然下种)。
(三)按苗圃性质可分为:
1、国营苗圃:   条件较好(设施完善)。
2、乡镇集体苗圃: 劳力充裕,成本较低。
3、专业户苗圃:  现苗圃发展的主体。
二、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地建立时选择很重要,直接影响苗木生产成本,影响培育苗木的种类、产量、质量等。如苗圃选择不当,会给生产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经营条件
 1、苗圃要设在造林地附近或其中心地区。
    (1)可以减少或消除苗木长途运输对苗木质量的影响、提高苗木的造林成活率。(现我省许多地方常到外省调苗、风吹日晒效果不好,严重影响成活)(2)降低苗木成本。(3)苗木更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
2、苗圃要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1)利于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运输。(2)有利于苗木的及时调运。
 3、苗圃附近有居民点及有电力供应
 (1)利于解决季节性临工。(2)利于生活用电及排灌的要求。

(二)自然条件
 1、地形
    地形要较平坦,坡地为1-3º缓坡地,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如果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冲走肥料和种子,应修筑水平梯田;在河滩附近建苗圃,应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的地方。
      山地苗圃应考虑坡向,因为坡向不同,光照条件不一,水肥条件也不一样。坡向以东南向或东北向为宜;坡位以下部为好;

 日照强的地方:土壤比较干旱与瘠薄。
     日照短的地方:土壤水分和养分较好,但光照不足,温度较低 ,苗木易受冻害。

   高山区建苗圃时,应选光照和温度条件较好的东南向和南向。(主要矛盾是温度低的问题,但其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养分较好。)
   在寒流易汇集的谷地、积水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以及易遭山洪爆发、日照太弱的地方不宜选作苗圃地。
2、土壤条件
    种子发芽,插穗生根,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氧气均来自土壤中,土壤条件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养分、水分、通气和热量状况,直接影响到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土壤肥力: 选土层深厚、肥沃(中等以上)的地方做苗圃,土壤肥力直接影响苗木的营养条件,影响苗木质量、影响苗木的生长。
    实践证明土壤肥力好,能培育壮苗,苗木抗逆强、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如:浙江沿海平原的冲积土,土层厚、无石砾、肥力好。
(2)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对种子发芽,插穗生根关系密切。

 (3)土壤结构和质地:结构影响水肥气热。团粒结构通气透水好,温热条件适中,利于微生物活动,利于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质地以沙质壤土为好。    

3、土壤的酸碱度
    不同的树种对土壤的pH值要求和适生范围不同。
   一般针叶树大多适生于微酸性至中性,pH值在5.0-7.5之间。
    阔叶树大多适生于微酸性至微碱性,pH值在6.0-8.0之间。
    pH值过高和过低都不适宜苗木生长。中性土壤上磷的有效性最大。
    pH值过低时:土壤中的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下降,不利于苗木生长。
    pH值过高时:也会使磷、铁、锌、硼等元素的有效性下降。
    重盐碱土因含盐分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使苗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碱土中含有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盐类。许多树种的苗木因受这些盐类的毒害作用,影响生长甚至死亡。盐碱土含盐量不能超过0.1%。

4、水源
    苗圃要有充足的水源条件,才能培育壮苗。苗圃如果无水源,不仅不能得到壮苗丰产,甚至会造成育苗的失败。苗圃应设在靠近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的附近,主要能满足干旱季节的灌水,水源最好在地势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丘陵地区建立苗圃,水源是极为重要的,因丘陵地区日照时长、温度高易干旱。
5、病虫害
    在育苗工作中,常因病虫危害而使育苗工作遭到损失。根据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选择苗圃地时应该详细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如果发现土壤中地下害虫或感染病菌,要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防病虫的传播与蔓延。长期种植花生、辣椒、茄子、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土地,容易使幼苗感病,一般不宜作圃地,否则应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
三、苗圃地的区划
       苗圃地选定以后,为了合理安排使用土地,根据已有的资料与图纸以及育苗树种、方法等,将土地进行合理区划和设计。

 (一)生产区的区划

 (二)非生产用地的区划(辅助用地)
      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非生产用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5%。

1、道路网的设置
    包括有主道,支道,步道,周围圃道。(1)主道:纵横苗圃中央,宽度 4-8m(2)支道(副道):一般与主道相垂直,一般宽为 2-4m(3)步道:便于职工通行,设在耕作区与小区之间,宽为 0.7-1m(4)周围圃道:供车辆回转和通行。
2、 灌溉系统
    现有的灌溉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漫灌、侧方灌溉)、喷灌和滴灌
   (1)漫灌和侧灌:要设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 固定渠道占用土地较多
   (2)喷灌和滴灌(现代化的灌溉设施):
   优点:a 节约用水,易于控制灌溉量。b 占地少,能提高土地利用率。c 工作效率高,节省劳力。d 能提高水温和地温。e 不易破坏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缺点:所需基本投资高,喷灌易受风的影响,滴灌易于使滴头和管道淤塞,喷灌不适于刚出土小苗。
      滴灌:比喷灌节省水30-50%   比沟灌省水50%以上
       滴灌由滴头、毛管、支管、主管和水泵组成,通过管道网把水输送到苗木根系旁
       水泵—>过滤器—>输水管(主管—>支管—>毛管)—>滴头(关键设施)      
3、排水系统
    南方各省区,降雨多,且有暴雨,排水设施很重要。排水沟应设在道路两侧,地势较低的地方。
         毛沟—>支沟—>主沟—>圃地外(出口)
    主沟设在主道两侧,它承受苗圃内盛水期全部排水量。排水沟宽、深应根据各地降雨量分布、地形、土壤等因子而定。支沟一般设在副道的两侧。
4、建筑物和场院
    办公室、宿舍、仓库、种子储藏室、机车库、晒场、积肥场。
   建筑物应设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段,地势较高,办公楼最好在苗圃中心地带。

5、防风林带
    可以减少苗圃地水分蒸发,苗木的蒸腾。提高地面空气湿度,因而能改善林带内的苗圃小气候,冬天能起到防寒的作用,防冻害、干旱的作用。
    防风林带应与冬天主风方向相垂直,面积300-450亩的圃地,应营造宽8-10m 林带,株距1-1.5m。


第三节 圃地耕作
    整地、轮作、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条件。整地是用机械的方法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和肥力条件的措施;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施肥是用化学和生物方法来改善土壤肥力因素的措施。这三种措施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只有通过深耕细整以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轮作和施肥的效用。
 一、苗圃整地
  (一)整地的作用
    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 通过整地,松动了土壤,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加强了土壤的蓄水性能,切断毛细管,减少毛管孔隙,减少土壤水分的地表蒸发,从而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能力。
    2、改善土壤通气性能: 利于土壤气体交换,有利于苗木根系的呼吸,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气体(如硫化氢和氢氧化物)排出,空气易于提高地温,并使昼夜温差减少,有利于苗木生长。
    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翻动耕作层土壤,使深层土壤熟化,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为苗木提供养分。
    4、有利于消灭或减少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整地能覆盖肥料,翻埋杂草种子,减少水肥的耗损,冬天翻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害虫。

     换言之,整地本身不能增加肥力,而是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的潜在肥力,以满足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所需要的  水、肥、气、热  等条件,并能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二)整地的方法

    总的要求是适当深耕、精耕细作、除净石块和杂草。包括五个环节:

1浅耕灭茬

    是在耕地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翻耕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减少耕地时的土壤机械阻力,提高耕地质量。但如果前茬不是农作物或新开垦的苗圃地,可不进行浅耕。浅耕的深度一般为4~7 cm,主要使用工具为圆盘耙、钉齿耙等。

2耕地

    耕地是翻耕苗木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的耕作措施,其关键是耕地的深度和季节。

    (1)耕地的深度。播种苗、培育年限短,苗木主要根系分布在5~25 cm土层内,耕地深度以25 cm为宜;移植苗和插条苗,根系分布较深,耕地深度在30~35 cm为宜。

    (2)耕地时间。在我国,春、夏、秋、冬均可耕地,但总的来说,秋耕是耕地最适宜的季节。主要使用工具为新式步犁、双轮双铧犁和机引多铧犁等。

3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后耙平表土的耕作环节。其目的主要是整平圃地,粉碎坷垃,清除杂草,混拌肥料,镇压保墒。  

    耙地的时间是干旱、盐碱地区应随耕随耙,积雪不化的北方宜当年秋季留垡不耙,翌春顶凌耙地。工具为圆盘耙、钉齿耙等。  

4镇压

    把表层疏松的土壤镇紧压实的土壤耕作环节。其目的是恢复土壤毛细管作用,使表土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在春旱风大地区,对疏松的土壤进行镇压,减少气态水的损失,因而有蓄水保墒。在土壤湿润、粘重地区一般不需镇压,否则土壤板结,防碍幼苗出土, 土壤湿度适宜时再进行镇压。做床做垄后的镇压,以防床、垄的变形。但是镇压有可能增加毛细管水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将镇压和轻耙结合起来。可用各种机引镇压器。

5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长期苗行间进行的松土耕作。目的是清除杂草,较深地疏松土壤,以减少水分蒸发。苗期及时进行中耕,可使苗木所需的水分、养分和光照条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苗木的生长。主要机具有机引中耕机、马拉耘锄、锄头等。
    整地应注意:

1、耕地的深度
苗圃整地有其特点,耕地的深度对整地的效果影响很大。苗圃整地不同于造林整地,造林前要考虑造林后若干年林木的生长,总是设法加强整地深度,以满足造林以后林木根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苗圃整地如果过深,苗木根系太长,起苗时主要根系不能起出,易降低苗木的质量,影响造林成活率。耕地过深,把下层生土翻出地表反而不利,如耕地过浅,起不到耕地的效果,苗圃耕地提倡适当深耕,以熟化耕作层土壤,一般播种苗营养根系主要分布在5-25cm之间,故播种区的耕地深度以20-25cm为宜,营养繁殖和移植苗的根系较长,一般在7-35cm之间,耕地深度以30cm左右为宜(播种苗深根性树种,如核桃、麻栎可深些,浅根性树种如杉木可浅些)。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在干旱地区耕作层可适当加深,而在土壤潮湿的地区,则可浅些,秋耕宜深,春耕宜浅;北方干燥土壤为了蓄水,南方粘重圃地为了改善土壤质地,盐碱地为了改善物理性质,抑制盐碱上升,都应适当深耕;砂土不宜深耕,以免引起风蚀。
    2、耕地的季节和时间
     一般苗圃采用三耕三耙的整地方式,即在冬季起苗后,随即翻耕一次耕后不耙,使土垡利用冬天严寒天气冻融作用而松碎,而从早春到筑床前连续进行二耕三耙,使耕作层土壤充分细碎,这时作床、播种、种子发芽及苗木的抚育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苗床的土壤成块,影响作床,不便于播种和发芽,也不便于管理。
     苗圃整地往往受到起苗时间的影响,而不能按时进行整地,如果拖到春季耕地,也要适当提早,最迟也应在播种前半个月整好地,否则随整随播,土壤会引起下沉,影响播种的效果和影响种子的发芽。
     为了提高整地质量,苗圃整地时要做到“观天看地”(这是非常重要的),耕地要在雨后晴天或阴天,当土壤不湿、不粘、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土壤的凝聚性和粘着性最小,这时耕地的质量最好,阻力较小,效率高(土壤过于干燥凝聚性大,过于潮湿粘着性大)。
     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土块,覆盖肥料,平整地面,清除杂草,破坏地表结皮。在南方,因土壤粘重,为了改良土壤,促进土壤的风化,耕地后常进行晒白,然后再耙地,对耙地的要求,是耙碎、耙均匀,将耙出苗根要清除,以利播种。
     北方气候干燥,风大,降雨量少,而土壤水分不足是主要矛盾,整地中心任务是蓄水保墒,一般宜在春季起苗以后,立即深耕,防止风蚀;南方冬耕,主要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因南方土壤粘重、透水透气能力差,冬耕土壤风化,使土壤疏松,改善其通气性。
二、轮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用不同树种或将树种与农作物(绿肥作物或牧草)按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的方法称轮作,也称换茬。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培育同一种苗木称为连作。连作会使土壤某些元素缺乏,影响苗木生长,给某些病原菌和害虫造成适宜的环境,容易发生病虫害。如杉、松苗木的猝倒病地吞虎等。轮作是生物改良土壤的措施之一,轮作可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一)轮作的意义
    1、轮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中的某些元素不致由于连作而造成贫乏(苗木和牧草、农作物轮作,尤其豆科牧草能固氮提高土壤肥力)。
    2、可以减少病虫、草害。轮作改变了病虫草的适生环境,使它们失去原来的生存条件而死亡,是属于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旱作与水作,环境条件不一样),旱生杂草大为减少。
    3、轮作还可收获一部分农产品和饲料,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二)轮作的方法
    1、树种与树种轮作: 要求树种间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一样。例如危害松苗的立枯病,并不危害杨树,在育苗树种多时,常采用针叶树与阔叶树、豆科树种与非豆科树种、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进行轮作。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根系都有菌根菌,一般不强调轮作,可连作,这些树种间可互为轮作。但病虫害严重,也必须与其它树种或农作物轮作。
    2、树种与农作物轮作: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苗木与小麦、水稻或其它农作物轮作(不宜与蔬菜轮作,蔬菜病虫多),南方实践证明,松、杉苗木与稻田轮作效果很好,杂草少,病虫害少。德兴、务源都是稻---苗---稻---苗,如是松苗,可连种几年,再种一季水稻。
    3、树种与绿肥作物或牧草轮作: 目前生产上与苗木轮作常有的绿肥或牧草有:肥田萝卜、紫云英、苜蓿、三叶草、苕子、紫穗槐、胡枝子等,紫花苜蓿每亩可固氮13.5公斤,三叶草每亩可固氮10公斤,紫云英每亩可固氮7.5公斤。因此,树种与绿肥、牧草轮作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促成稳固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肥力条件。
三、圃地施肥
     施肥是利用各种有机或无机肥料改善土壤的肥力因素。有人认为,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施肥是必要的,而育苗的施肥则不必要。持这种看法的人是不了解育苗的特点,育苗更需施肥。苗木消耗土壤中的养分比农作物多。起苗时连根系一起从土壤中挖走,大苗还带土起苗,因此苗圃土壤养分消耗很多,给土壤遗留下来的有机质很少,而农田收割后的土壤里留下较多的作物根系,能给土壤中留下一些有机物质,这也是育苗地消耗土壤肥力比农田多的原因之一。
     苗木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尤其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条件,但苗圃地供给苗木所需的N、P、K的数量一般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施肥来提高合格苗的产量。

     苗圃施肥之所以能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这不单是给苗圃增加营养元素,还能起到改良土壤作用。
(一)苗圃常用肥料种类与施肥的意义

1肥料的种类

    肥料指的是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其产量或者改善其质量,直接地或间接地供给它的一切物质。直接供给是指溶解后的肥料或多或少地被植物根系直接利用;而间接地供给是指肥料的作用首先是改良土壤,进而提高整个营养水平,或者只是补偿有害物质的影响。根据肥料性质和肥效的不同,我们把其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3类。

    (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是由植物的残体或人、畜的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和提供营养元素的双重作用。苗圃中常用的有:堆肥、厩肥、绿肥、泥炭、人粪尿、饼肥和腐植酸肥等。其优点是:  

    ①所含营养元素种类多,肥效长。

    ②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如改良土壤的通透性。

    ⑧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因而发挥土壤的潜在肥力。

    其缺点是不能从营养元素的量上和比例上满足苗木的需求。

    (2)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主要由矿物质构成。包括氮、磷、钾肥3大类,还有微量元素等,主要起提供营养元素的作用。其优点是:

    ①易溶于水,便于苗木吸收利用,肥效快。

    ②使用方便,工厂化生产。

    其缺点是肥分单一,对土壤改良作用远不如有机肥,如果连年使用,会使土壤结构变坏,地力下降。

    (3)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对苗木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如菌根菌、磷化细菌、根瘤菌及固氮细菌等。

2 苗圃施肥的意义

    施肥就是将有机质或无机质(肥料)输送到土壤中、土壤上或植物上的过程。通过施肥可起到如下作用。

    (1)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施肥以后,土壤结构疏松,水肥、气、热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2)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化学反应,如pH值、盐碱度。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促进某些难溶性物质的溶解,提高土壤可供给养分的含量。

    (3)增加苗木生活的营养元素。苗木生长过程中,必须吸收很多它所需要的化学元素作为;它的营养,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来供应它的生长。一般来说,氮、磷、钾三元素苗木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量又相对较少,因此,对苗木进行施肥,主要施的就是这3种元素。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由于苗木的出圃,带走了大量的营养元素(苗木本身吸收和带土坨起苗出圃),加之连年灌溉和降雨,淋洗了一些可溶性营养元素,因此,通过每年的苗圃施肥,可弥补苗木的营养不足。
(二)施肥的原则
    苗圃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苗木营养和改良土壤,有时以其中某项为主,有时二者兼顾。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施肥看天,看地,看苗,看肥。
(三)施肥方法

在苗圃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施基肥、种肥和追肥3种。其中,追肥是基肥和种肥的补充。

1基肥

    基肥是在播种或栽植以前施用的肥料。目的在于保证长期地、不断地给各种苗木提供养分以及改良土壤等。用做基肥的肥料以肥效期较长的有机肥料为主。一些不易淋失的肥料如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也可作基肥。具体方法是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均匀撒在地面,通过翻耕,使其翻入耕作层中(15~20 cm)。床作用饼肥、颗粒肥和草木灰等作基肥时,可在做床前均匀撒在地面,通过浅耕等施在上层土壤中。

2种肥

    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用的肥料。主要目的在于比较集中地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多以颗粒磷肥作种肥,与种子混合播人土中。

3追肥

    追肥是苗木生长期中施用的肥料。目的在于补充基肥和种肥的不足。多用无机肥料和人

粪尿。一般将追肥分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2种。

    (1)土壤追肥。将肥料施于土壤中,它是苗木追肥的主要方法。

    ①沟施。在苗木行间开沟施肥,沟深6~10 cm,施后随即覆土。

    ②浇施。将肥料稀释后全面喷洒在苗床上或配合灌溉浇灌于田畦中。

    ③撒施。将肥料均匀撒在床面,然后灌水。

    以上3种以沟施效果最好,利用率较高。

    (2)根外追肥。是将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洒在苗木的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吸收利用的方法。根外追肥可避免土壤对肥料的固定和淋失,肥料用量少,效率高,供应养料的速度比土壤中追肥快。

    根外追肥,由于叶面喷洒后肥料溶液易干燥,浓度稍高就易灼伤苗木地上部分以及叶面吸收的养分量不足以保证对苗木所需养分的供给,故只作为补给营养的辅助措施,不能完全代替土壤追肥或固体施肥。


第七章  播种苗的培育

播种前的准备(土壤准备、种子准备:种子消毒、种子休眠及催芽方法);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育苗是现阶段一般苗圃育苗的主要方式,由种子萌发长成的苗木称为实生苗。播种育苗操作相对简单,技术比较成熟,可在短期内培育大量苗木。播种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抗恶劣环境能力较强。

用种子繁殖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播种苗有完整的根系和饱满的顶芽,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后期生长快,材质好,寿命长,能形成稳定的林分,多数树种适于播种育苗。

一、育苗方式

    育苗方式又叫作业方式,有苗床育苗和大田育苗2种。

    (1)苗床育苗。常用的苗床有高床和低床2种。

    ①高床。高床指床而高出步谱的苗床。

    高床的优点是排水良好,增加肥土层厚度,步道可用于侧方灌溉和排水,床面不易板结,能提高土壤温度。缺点是做床费工,成本高。适用于易积水的凹地和降水较多或气候寒冷的地区。多用于不耐水湿树种,如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和部分阔叶树,可防积水淹苗。

    ②低床。指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

    低床的优点是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便于灌溉,但灌水后易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一般用于降水较少、无积水的干旱地区,或培育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的树种,如大部分阔叶树和部分针叶树种(侧柏、松类等)。

    (2)大田育苗。由于垄作育苗方法与种大田的方法相同,故称大田育苗,可分高垄和平作2种。

    ①高垄。垄高10~20 cm,垄底宽50~80 cm,其有高床的优点,苗木质量高,便于机械育苗,效率高,省劳力,但产量低。

②平作。不做床垄,将田地整平后进行育苗。一般采用多行式带状。它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苗量,便于机械化作业,但灌溉和排水不便。
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能提高场圃发芽率,使出苗整齐,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
(一)种子催芽
    很多种子形态成熟后,进入休眠状态。有些是强迫休眠,有些是生理休眠,有些种子还需要生理后熟阶段才能发育完全。为了促使种子发芽,需要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催芽是打破种子休眠的重要手段。
    催芽是用人工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芽的过程。催芽可以控制种子出芽时间,促使幼苗出土均匀,出苗整齐。催芽方法很多,有低温层积催芽,变温层积催芽,混雪催芽,水浸催芽,药剂、激素催芽等。
(二)种子筛选
    在种子贮藏时已经过净种、选种。经过贮藏(催芽),一些种子变质、虫蛀。沙藏的种子在播种前需要再次选种、净种,将变质、虫蛀的种子清除,筛去沙子。
(三)种子消毒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一方面消除种子本身携带的病菌;另一方面防止土壤中病虫危害。一般催芽的种子在催芽前进行消毒,催芽后由于种子萌发,种皮开裂,药物对幼芽有影响,不宜再进行消毒。常用的种子消毒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紫外光消毒
    将种子放在紫外光下照射,能杀死一部分病毒。由于光线只能照射到表层种子,所以种子要摊开,不能太厚。消毒过程中要翻搅,半小时翻搅一次,一般消毒一小时即可。翻搅时人要避开紫外光,避免紫外光对人的伤害。
2.硫酸铜浸种
    播种前,用0.3%-1%的溶液浸种4-6h,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播种。
3.高锰酸钾浸种
    适用于尚未萌发的种子。播种前,用0.5%的溶液浸种2h,或用3%的溶液浸种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4.甲醛浸种
    播种前,用0.15%的甲醛溶液浸种15-30min,然后闷2h,用清水冲洗后,将种子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5.药剂拌种
    药剂有防治病菌的药剂,有防治虫害的药剂,还有综合防治药剂,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也可结合杀菌剂和种肥,制作种衣可以保护种子,提高种子抗性,提高发芽率,防止病虫害发生。
三、播种期
    播种期有春播、夏播、秋播、冬播。播种期对苗圃生产安排、苗木质量、苗木出圃年限都有影响。掌握播种期、合理安排苗木生产是苗圃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播种期要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大多数树木适合春季播种,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为种子发芽提供了必要条件。一些树木适合秋季播种,秋季播种后当年不发芽,翌年春季发芽出土。特别是一些需要低温处理打破休眠的种子,如桧柏,秋季播种经过一冬天的低温处理来年出苗率高,发芽整齐。我国幅员辽阔,树种繁多,在南方一些省份一年四季均可播种。选择播种期要掌握适树、适地、适时原则。
(一)春播
    我国的大多数树木都适合春播。在北方,春季气温上升,土壤解冻,种子开始发芽,植物开始生长,是播种的最好季节。春季土质疏松,温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整齐。春季播种的苗木,生长期较长。
    春播宜早,在土壤解冻后应开始整地、播种,在生长季短的地区更应早播。早播苗木出土早,在炎热夏季来临之前,苗木已木质化,可提高苗木抗日灼伤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健壮、抗性强的苗木。
(二)夏播
    大多数种子可在夏季播种,但夏季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土壤易板结,对幼苗生长不利。一些夏季成熟不耐贮藏的种子,可在夏季随采随播。播前应使土壤湿润,播后应加强管理,有的幼苗需要遮荫。夏季播种应尽量早播,在冬季来临之前苗木应充分木质化,以安全越冬。
(三)秋播
    有些树木的种子在秋季播种比较好,秋季播种还有变温催芽的功能。经秋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温过程,起到变温处理的作用,翌年春季出苗。秋季播种不宜太早,有此树种的种子没有休眠期,播种后发芽的幼苗越冬困难。秋季播种还应注意防鼠害。
(四)冬播
    我国北方一般不在冬季播种,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可以冬播。生产中,所谓的冬播其实是春播的提前。提前播种可增加苗木生长期,提高苗木生长量和质量。我省冬播时间一般为一月。
四、苗木密度与播种量
(一)苗木密度
    苗木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种植苗木的数量。苗木密度关系到生产苗木的质量和数量。适宜的苗木密度是培养质量好、产量高、抗性强的苗木,即合格苗数量最多的密度。不同的树种其生物学特性不同,适宜的密度也不一样。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单位面积苗木密度大,苗木内营养积累少,生长势弱;通风不良,易滋生病虫,对苗木生产有害。这些都导致了苗木根系、茎、叶发育不良,抗逆性差,一级苗产量低。单位面积密度小,苗木产量低,苗间空地多,易生杂草,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也给抚育管理带来麻烦。
    确定苗木密度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育苗环境和育苗目的。对苗期生长快、占用营养面积大的树种密度要小。土壤水肥好的育苗地,根据育苗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密度,如作砧木的苗子可适当稀疏一些,播种后第二年移植的苗木可适当密一些。
    苗木密度具体体现在苗木的株行距(特别是行距)上,床作行距一般为10-25cm左右,大田垄作一般垄距为60-80cm左右。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要考虑机具触土部件的尺寸确定行距,行距太小,不利于机械作业。
生产上,针叶树一年生播种苗产苗量为150株/平方米左右,阔叶树一年生苗产苗量为50-80株/平方米左右。
(二)播种量的计算
    播种量是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播种沟上播种种子的数量。大粒种子可用粒数来表示,如核桃、山桃、山杏、七叶树、板栗等。
    播种苗的稠密可用间苗办法来调控,但造成种子浪费,费时、费工。种子短缺或珍贵种子不宜采用间苗方式,因此播种前要计算好播种量,不要盲目播种造成浪费。

(三)播种方法
1. 撒播
    撒播就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适用于小粒种子,如杉木、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了撒得均匀,小粒种子需要加黄心土或沙等基质,随种子一同撒到苗床。撒播一般用于平床。特点是产苗量高,播种方式简便;但由于株行距不规则,不便于锄草等管理。另外,撒播用种量较大,不宜大面积播种。
2.条播
    条播是一定的行距,将种子撒播在播种沟中,或采用播种机直接播种,覆土厚度视树种而定。条播一般是南北方向,因有一定的行距,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机械作业,省工省力,生产效率高。大多数树种适合条播。条播适用于小粒和中粒种子,如杉木、湿地松、樟、檫。
3. 点播
    点播是按一定的株、行距将种子播于圃地上的播种方法。适用于大粒种子,如银杏、山桃、山杏、核桃、板栗、七叶树等。株、行距以不同树种和培养目的确定,一般行距30-80 cm,株距10-15 cm。覆土厚度一般是种子直径的1-3倍,干旱地区可略深一些。点播由于有一定的株、行距,节省种子,苗期通风透光好,利于苗木生长,点播育苗一般不进行间苗。

(四)条播技术要点

条播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开沟、播种、覆土、镇压。它们直接影响到种子发芽、幼芽出土、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①开沟。沿播种行开沟,沟要直,沟底要平,深度均匀一致,深度依种粒大小、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而定。

    ②播种。播种要均匀,应按行或床计划好播种量。严防漏播和大风天播种。

    ⑧覆土。播种后应立即覆土,以防播种沟内的土壤和种子干燥,覆土厚度均匀一致。一般覆土厚度为种子短径的2~3倍。

    土壤黏重的播种地,可用沙子、腐殖土、锯末等覆盖。

    ④镇压。为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使种子充分利用毛细管水,在气候干旱、土壤疏松或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覆土后要进行镇压。但要防止土壤板结。

条播技术要点:播种行要通直;开沟深浅一致;撒种要均匀;覆土厚度要适宜;轻轻镇压。
六、常用育苗措施
(一)覆盖
      覆盖是在播种苗床上覆盖稻草、麦秸、苇帘、蒲帘、塑料薄膜、土面增温剂等覆盖物的技术措施。覆盖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幼苗出土等。
覆盖材料要固定在苗床,防止被风吹走、吹散。当幼苗出土达到60%-70%时,要及时撤去覆盖物。撤覆盖特最好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强阳光时会灼伤幼苗。对有些树种,覆盖物也可分几次逐步撤除。覆盖物撤除太晚,会影响苗木受光,使幼苗徒长、长势减弱。注意撤除覆盖物时不要损伤幼苗。
     塑料薄膜和土面增温剂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覆盖材料。特别是薄膜覆盖在农业上应用较多,对保持土地湿度、调节地温有很大的作用,可使幼苗提早出土,防止染草滋生。
覆盖增加了育苗成本,加大了劳动强度。因此,中、大粒种子,在土壤水分条件好时,多不行覆盖。
(二)遮荫
      一些树种幼苗时组织幼嫩,对地表高温和阳光直射抵抗能力很弱,容易造成日灼,幼苗受害,因此需要采取遮荫降温措施。遮荫同时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遮荫方法很多,主要是苗床上方搭遮荫棚,也可用插枝的方法遮荫。
      遮荫的苗木由于阳光较弱,对苗木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能不遮荫即可正常生长的树种,就不要遮荫;需要遮荫的树种,在幼苗木质化程度提高以后,一般在速生期的中期可逐渐取消遮荫。
(三)松土除草
      由于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板结和圃地有杂草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松土除草。松土要注意深度,防止伤及苗木根系。土表已严重板结时要先灌溉再进行松土除草,否则会因松土造成幼苗受伤。
(四)化学除草
      苗圃在培育苗木过程中,除草这一项作业贯穿整个生长季节。无论播种苗床,还是移栽地,总是滋生很多杂草。苗圃除草任务非常繁重。传统的除草方法是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这些办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化学除草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除草方法,利用化学药剂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杀死杂草。若使用得当,效率高,成本低,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但化学除草的缺点不能忽视。据一些资料报道,五氯酚钠、百草枯等毒性很大,对人畜危害严重;其二是对栽培植物的安全性,如果选用药剂不当、施用方法不当,会对苗木产生危害。其三是化学药剂对土壤、环境和水体产生污染。苗圃在使用除草剂时首先应认真进行小面积的试验,选择安全、高效的药剂和采用恰当的剂量及使用方法。
(五)灌溉
    一般在播种前灌足底水,将圃地浇透,使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促进发芽。播种后灌溉易引起土壤板结,使地温降低,影响种子发芽。在土壤墒情足以满足种子发芽时,播后出苗前可不进行灌溉。
苗期灌溉的目的是促进苗木的生长。灌溉要适时、适量,要考虑不同树种苗期的生物学特性。有些树种种子细小、播种浅、幼苗细嫩、根系发育较慢,吸收水分相对比较困难,要求土壤湿润,出苗期灌溉次数要多些,如杨、柳、泡桐等。幼苗较强壮、根系发育快的树种,灌溉次数可少一些,如油茶、刺槐、元宝枫等。
苗期不同发育阶段,树苗的需水量和抗旱能力有所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应有所不同,出苗期及幼苗期,苗弱、根系浅,对干旱敏感,灌溉次数要多,灌溉量要小;速生期苗木生长快,根系较深,需水量大,灌溉次数可减少,灌溉量要大,灌足、灌透;进入苗木硬化期,为加快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应减少或停止灌溉。北方越冬苗要灌防冻水,则属防寒的范畴。
    灌溉时间一般以早晨和傍晚为宜,此时水温与地温较接近,有利于苗木生长。
    灌溉方法有侧方灌溉、畦灌、喷灌、滴灌等。 

a 侧方灌溉 适用于高床和高垄作业,水从侧面渗入床、垄中。侧方灌溉优点是土壤表面不易板结,灌溉后保持土壤的通气性;缺点是用水量大,床面宽时灌溉效率较低。
b 畦灌 一般用作平床和大田平作,在地面平坦处进行省工、省力,比侧方灌溉省水。缺点是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面不平时造成灌溉不均匀,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c 喷灌 喷灌与降雨相似,省水、便于控制水量,灌溉效率较高;减少渠道占地面积,对地面、床面平展要求不严,土壤不易板结。缺点是灌溉受风力影响较大,风大时灌溉不均;容易造成苗木"穿泥裤"现象,影响苗木生长;基本建设投资大,设备成本高。
d 滴灌 滴灌是新的灌溉技术,具备喷灌所有的优点,非常省水。缺点是管线需求量大,投资更高。
 (六)间苗与定苗
    尽管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工作经验确定了播种量,但为保证出苗率,往往要适量增加播种量,使幼苗过密,如不间苗,将导致苗木生长细弱,降低苗木质量。间苗是调节光照、通风和营养面积的重要手段,与苗木质量、合格苗产量密切相关。
    间苗宜早不宜迟,具体时间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幼苗密度和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间苗早,苗木之间相互影响较小。间苗分次进行,一般二次。阔叶树第一次间苗一般在幼苗长出3-4片真叶、相互遮荫时开始,第一次间苗后,比计划产苗量多留20%-30%。第二次间苗一般在第一次间苗后的10-20d。间苗后应及时灌溉,防止因间苗松动暴露、损伤留床苗根系。第二次间苗可与定苗结合进行,确定保留的优势苗和苗木密度,也即是确定了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定苗时的留苗量可比计划产苗量高6%-8%。
    因针叶树幼苗生长较慢,密集的生态环境对它们生长有利,一般不间苗。仅对播种量过大、生长过密、幼苗生长快的树种要适当进行间苗,如落叶松、杉木可在幼苗期中期间苗,在幼苗期末期定苗。生长较慢的树种在速生期初期定苗。
(七)苗木越冬保护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回升很快,越冬苗木常遭冻害,除了上述霜冻外,还有生理干旱和冻拔2种。对其最常用的预防措施有:  

    ①灌水和排水。对生理干旱不太严重的苗木,于土壤结冻前,灌1~2次冻水,即可预防生理干旱。但对容易遭受冻拔害的苗木,应在苗木生长后期停止灌溉,注意排水。

    ②覆盖。到了冬季,用稻草、落叶、马粪、塑料薄膜、土壤等在苗行或将苗木全部覆盖起来,进行保暖防寒。覆土防寒就是用土埋苗防寒的措施。它既能保温,又能保持土壤水分,且简单经济,是最常用的方法。一些极易患生理干旱的苗木,如红松、云杉、冷杉、油松、樟子松、核桃等,常用此法防寒。

(八)苗木病虫害防治

   1.苗木病害的防治

   苗木的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而且与造林的质量及病虫害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苗木病害非常普遍,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苗圃,各种苗木几乎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病害。

(1)苗木病害的类型

    苗木病害依其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受害型(根部病害)、叶部受害型(叶部病害)及枝干受害型(枝干病害)。常见的苗木病害有苗木猝倒病、茎腐病、根癌病、紫纹羽病、白绢病等。叶斑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煤污病等。

(2)苗木病害的特点

    苗木病害的暴发性和毁灭性如苗木猝倒病、苗木茎腐病等,发病条件适合时,可在极短时间里造成大量苗木死亡;

    有的病害仅限于苗期发生,而不见于大树,如苗木猝倒病、松苗叶枯病、苗木茎腐病等;

    有些病害在苗期病菌侵入树体内,一般情况下不表现症状,一旦苗木移植后,树木抗病性减弱,潜伏树体内的病菌开始活动,树体外表出现症状,如杨树溃疡病。

3)苗木病害的防治原则

●苗木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在于正确执行育苗技术规程,创造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不利于病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选择适当的苗圃地和适宜的树种,合理培育苗木,做好苗圃的卫生工作等;

●做好检疫工作;

●正确选择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

2. 苗木虫害的防治

(1) 根部(地下)害虫

    根部(地下)害虫取食幼苗的根、茎,被害幼苗和苗木迅速死亡,常常造成缺苗,是影响出苗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种类有地老虎类、金龟类、蝼蛄类、蟋蟀类和金针虫类、蒙古象甲等,在一些地区能造成较大损失。

(2)叶部害虫

    主要有叶甲类、刺蛾类、尺蛾类等。

(3)嫩枝幼干害虫

    主要有蚜虫类、蚧虫类、透翅蛾类、象甲等。

第八章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称为营养繁殖(扦插、嫁接、压条、分蘖、组培等),用营养繁殖方法培育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

    在林木育苗中常用营养繁殖育苗方法:

    (1)插条法。插条育苗是截取林木的苗干或枝条的一部分做育苗材料进行繁殖的方法。适宜于大多数树种,且方法最简单。插条可在当年生带叶枝条和落叶后枝条上截取。

    (2)插根法。截取乔灌木树种的根,插入或埋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的繁殖方法。一般用于根蘖萌发力强的树种,如泡桐、山杨、漆树、板栗、刺槐等。除泡桐外,其他树种因根的来源有限,应用不多。

    (3)埋条法。截取母树一年生枝条,横卧埋入土中,使其生根发芽的繁殖方法。一般用于插条育苗成活率低的树种,如毛白杨、泡桐等。有时埋条也带根,叫埋苗。

    (4)压条法。把生长在母树上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部分埋在潮土中,使生根后再断离母体,继续培养成一棵独立的新植株的方法。可借助母体的养分、水分。适于难生根或生根时间长的树种,如桑、樱桃、龙眼、荔枝和桂花等。压条法的成活率较高。

    (5)嫁接法。将2个不同个体的植物接合在一起,长成为一个个体的方法。该法多用于种子园的建立和花木的培养。毛白杨就可用嫁接法。

    (6)根蘖法。苗木出圃后,地里留下很多断掉的幼根,有些树种的根易形成不定芽(如毛白杨、泡桐和刺槐等),进而形成植株,利用这种特性繁殖苗木的方法叫根蘖法。但此法培育的苗木参差不齐,苗木分化现象严重,合格苗的产量较低。

    (7)组织培养法。在无菌情况下,给予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进行离体培养繁殖苗木的方法。多应用于花、药和经济树种优树繁殖。

    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出来的苗木,分别称之为插条苗、插根苗、埋条苗、压条苗、嫁接苗、根蘖苗和组织培养苗。
一、营养繁殖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良品种和类型的繁殖(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  种子培育的苗木,由于性状分离等原因,许多优良的特性不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营养繁殖是分生组织直接分裂体细胞产生后代,不经过有性生殖的细胞内减数分裂和染色体的重新组合,因而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二) 适用于某些用种子繁殖困难的树种 
1、种源不足:雪松、龙柏、山茶、含笑、花石榴 
2、种子繁殖困难:泡桐、杨柳、悬玲木(播种要求高)
(三) 能提早开花结实   无性繁殖苗,其阶段发育是母体营养器官发育阶段的延续,所以能提早开花结实:桂花、茶花、月季扦插苗当年能开花,桂花实生苗15年以后开花,银杏实生苗20年开花,嫁接苗3-5年即能开花。
(四)方法简便、应用广泛:杨、泡桐、悬玲木。
营养繁殖的缺点:  
1、多代营养繁殖会引起生长衰退。
2、营养繁殖苗造林寿命比实生苗造林短。
3、某些树种繁殖材料不足,大面积采用有困难。

第一节  扦插苗的培育

扦插成活原理;影响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扦插前的准备;扦插的种类和方法;扦插后的管理;全光喷雾育苗技术
  切取树木枝条的一部分进行扦插培育苗木的方法。经过截制的育苗材料称插穗。
(一)扦插成活的原理
   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是植物的再生作用(植物细胞全能性)。 
   切口部位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新的不定根和不定芽,称植物的再生作用。 
    枝插成活的关键是形成不定根,不定根按其根原基形成的部位,时间形成原因分为二类:皮部生根:杨、黄杨、冬青、夹竹桃。愈合组织生根:雪松、水杉、茶花、含笑。 
插穗生根的类型:

    ①皮部生根。扦插育苗是否能取得成功,就视插穗插入土壤后是否能生根成活。插穗要生根,首先得有根原始体(根原始细胞)。有些树种随着生长进程,逐步地在皮下(当年生枝条)形成根原始体,如小叶杨、柳、水杉、紫穗槐等在生长停止时,原始体达到最大量。扦插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根原始体先端不断生长发育,并穿越韧皮部和皮层长出不定根,迅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这种生根方式叫皮部生根类型。

    ②愈合组织生根。另外一些树种(如桧柏、雪松、落叶松、悬铃木等),愈合组织生根类型许多都是生根困难的树种,生根期长,枝条内缺乏现成的根原体,这类树种要等到插穗基部愈合组织形成,再在其内部分化出根原始体,根原始体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不定根。这种生根类型称为愈合组织生根类型。

    在皮部生根类型和愈合组织生根类型之间还有中间类型,如加杨属此类型。

    皮部生根树种并不意味着愈合组织不生根,而是以前者为主。此外,实践证明,皮部生根类型的树种比愈合组织生根为主的树种扦插更易成活。

愈合组织的形成  指切口位置受愈伤激素刺激,薄壁细胞的分裂,形成一种半透明的,不规则的瘤状突起物,这是具有明显细胞核的薄壁细胞群,称为初生愈合组织,进一步分化出与插穗组织相联系的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一方面起保护伤口的作用。另一方面吸收水、养,在适宜水,温条件下,从生长点或形成层中分化出根原始体,进一步发育成不定根。
   插穗上、下两端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不同特征,即所谓极性现象。
   插穗有两个切口,  形态学上端称茎极—长枝叶,形态学下端称根极——长根。 
极性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植体内生长素转移有关,生长素在顶端形成,有规律的向下运输(极性运输)刺激下切口细胞活动和分裂,从而促进愈合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 
  根插也有极性,靠根尖部位长根,靠茎干位置长枝叶,故枝插,根插都不能倒插。 
(二)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因素

    为了促进插穗生根,提高成活率,需要充分了解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原因。

    (1)内在因素。

    ①树种的遗传性。不同树种生根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遗传性所决定的,如杨、柳、杉木易生根,雪松、侧柏、落叶松难生根,松树、冷杉、核桃极难生根等。

    生根难易之差异,一些研究认为,主要是由于枝条内部含有抑制生根的物质所致,含抑制物质多的树种,抑制生根的作用很强。

    ②母树状况及枝条的年龄。年幼的母树再生能力强,含抑制生根的物质较少,所含营养物质主要用于营养生长,所以其枝条的生根能力强,成活率高。

    就枝条年龄来说,一般以一年生枝条生根能力强,生根快,最适宜作为插穗,二年生以上的枝条,没芽子、不定芽萌发力弱。

    ③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从母树的不同区段采的插穗,得到了不同的生根结果。生根结果最好的插穗是在近地面周围剪取的。根茎上的萌蘖条和主轴上的萌发条比侧枝上的萌芽条发育阶段年轻,枝条发育健壮,易生根,多数树种的枝条中下部位置的插穗生根成活高。枝条梢部发育不充实,组织幼嫩,生根困难。

    ④插穗长度与粗度。插穗要保留一定的长度和粗度,以保证根原始体的数量、足够量的营养和扦插深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插穗成活。

    (2)外界条件。

    ①温度。一般树种以15~20℃比较适宜,常绿阔叶树要求土壤温度高一些,一般为23~25℃。为了延长苗木生长期,应该利用插穗生根最低温的条件在早春扦插。

    ②湿度。一般树种扦插以后,往往是先放叶后生根,或带叶扦插,水分蒸腾很快,而这些水分主要靠小小切口从土壤中吸收,因此,在生根期间,水分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扦插以后往往由于蒸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插穗内部水分短缺而枯萎干缩。所以,在插穗生根期间,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非常重要。一般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最利于生根。

    ③通气条件。插穗生根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物质转化活动。并且要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进行插条苗时应尽量选择质地疏松的土壤。太黏重的土壤和过湿的圃地,氧气不足,不适于插条育苗。

    ④光照。光照要适当,充足的光照能提高基质温度,促进插穗生根。但光照过强会加大常绿树种插穗蒸腾量,失去水分平衡,降低成活率。

   (三)促进插条生根的方法 
1、环状剥皮
    刻伤或缢伤,即在生长后期剪枝条之前环割枝条,麻绳捆扎,截断养分向下运输通路,使养分集中,枝条受伤处膨大,休眠期将枝条剪下进行扦插利于生根和生长。
2、黄化软化处理法:用黑布或泥土封包枝条,遮荫,使枝条内营养物质发生变化,组织老化过程延缓,三周后剪下扦插易生根,黑暗可延迟芽组织发育,而促进根组织的生长。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多量色素,油脂、樟脑、松脂等树种,因这些物质常抑制生长细胞的活动,阻碍愈合组织的形成和不定根的形成。
3、温水处理
    插穗在30-35℃温水中,可减少抑制物质:松脂、单宁、酚、醛类化合物。 
4、生长素处理
(1)常用种类 奈乙酸(NAA)、  吲哚乙酸(IAA)  吲哚丁酸(IBA) 2.4-D  ABT生根粉1-10#  
(2)使用浓度 
    低浓度  10-100ppm处理12-24小时 
    高浓度 500-2000ppm 处理3-5秒钟 
    生根难树种浓度大些,生根易浓度低些,硬枝扦插浓度大些,嫩枝浓度低些。
    在配制溶液时,生长素不直接溶于水,配时先加少量酒精,溶解后再加水,必要时可间接加温。 
    生长素配制时可配成水剂,下切口2-3cm浸泡溶液中。
5、其它处理
(1)蔗糖处理:用4-5%蔗糖处理24小时,效果较好,能给插穗直接补充营养物质。 
(2)高锰酸钾处理 : 用0.1%高锰酸钾处理12-24小时,使枝条基部氧化,增加枝条呼吸作用,促进插穗内部营养物质转变可给状态,加速根的发生,还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6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
取带叶的插穗在自动喷雾装置的保护下,使叶面常有一层水膜,在全光照的插床上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叫全光雾插。
带叶扦插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生根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能合成内源生长素刺激生根。另外,生长季气温较高,利于插穗迅速生根。
带叶插穗是在温度较高,光照强的情况下扦插,保证插条生根前叶子不失水便成为扦插成功的主要技术关键,而全光照自动间隙喷雾可以为带叶嫩枝扦插提供最适宜的生根环境。可以确保插穗在生根前相当时间内不致于因失水而干枯,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了生根成活的可能性。
(1)、全光雾插的优点
a 可以使不太容易生根和生根困难的树种提高扦插成活率,(可以替代许多植物的嫁接、压条、分株繁殖)。
b 生根速度快,生根量多,苗木产量高,苗床周转快。(每年可插2-3批,100m2的扦插池每次可插6万根,一年可插20万根)。
c 可以实行扦插生根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d 可以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全光雾插提高扦插成活的原理
a 通过间隙喷雾方法使叶面保持一层水膜,经常喷雾能提高叶片周围的空气湿度在90%以上。减少插穗体内水分的耗失。
b 叶面水膜的蒸发吸热有效降低了叶面温度,叶面温度降低,又可以减少叶片内部的水资源(使插穗叶子不失水干死)。
C 充分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制造碳水化合物供给插穗生根的需要。加速伤口愈合和促进生根。
d 插穗基质具有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特性。大大减少插穗的腐烂。
(四)插条繁殖的方法 
    扦插可根据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分为:硬枝扦插 (木质化的枝条),嫩枝扦插 (半木质化枝条)

按照枝条的成熟和木质化程度可以把插条分为嫩枝(半木质化)和硬枝(充分木质化)2种。相应地,我们把插条育苗分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种。硬枝扦插应用较为广泛,下面仅介绍硬枝扦插育苗法。
1、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是用充分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培养苗木的方法。

    (1)采条。选择生长迅速、干形良好、无病虫害的幼龄树基干上的萌发条,或一二年生苗的茎干。采条时间宜在秋末冬初落叶(休眠)后采集。采条过早营养物质积累不多,木质化程度不好,不利于插穗贮藏和成活;过晚,水分损失较多,特别是树液流动后,芽膨大,大量养分消耗于芽的生长,插后成活率低。

    (2)制穗。种条采回后,应立即制穗。首先剪去无芽或大于2 cm粗的基部和发育不充实的梢头。然后用锋利剪刀将种条截成12~20 cm长的插穗。要求上切口距芽1.0~1.5 cm,下切口距芽O.5 cm左右。切口应平滑,防止劈裂。对难生根树种,下切口宜剪成斜面,增加水分吸收面积。

为防止插穗失水,制穗应在蔽荫处进行。且要注意保护芽。截制好的插穗,按粗细分级,上下不颠倒,每50~100根一捆,然后进行贮藏。

    (3)促进插穗生根的技术。为了提高插条育苗的成活率,对一些生根困难的树种,进行插穗处理。可用ABT生根粉或生长刺激素处理,刺激插穗愈合生根。生产上也常用浸水催根的方法。

    (4)扦插。扦插时间春、秋皆可,但以春季成活率高,多以高垄扦插,扦插密度一般行距为30~80 cm,株距10~30 cm。扦插方法以直插为好,但插穗过长,土壤黏重,生根困难时,斜插有利于生根,扦插深度一般为插穗上端第一个芽与地面平,但秋插应将插穗全部插入土中,插后踏实,立即灌水,使其与土壤密接。

    (5)育苗地管理。扦插后要及时灌溉,春插阔叶树需经常喷水,针叶树可少灌,以免降低土温。灌溉和降雨后应及时松土,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透性,以利生根。其他如追肥、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可参照播种育苗部分。

(6)注意事项
扦插时应先开沟、打洞扦插,防止损伤切口和皮层,不能倒插,插后按紧,使下切口与土壤密接。插后浇透水,使土壤下沉。插后假活时间,不能拔出来看,注意抹芽有些树种要搭荫棚。
2、嫩枝扦插
    在树木生长期间利用半木质化的带叶嫩枝进行扦插,适合于硬枝扦插不易成活的的树种  桂花、冬青等以5月中旬为好,银杏、侧柏、山茶、含笑、石楠以6月中旬为好。

嫩枝扦插易于成活,是因为嫩枝生长素多,半木质化枝条,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组织幼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酶的活性强有利于形成愈合组织和生根。
    嫩枝扦插是在生长期中利用半木质化的带叶枝条进行扦插的方法,通常都是在夏季扦插。这些插穗都带有叶片,枝条比较幼嫩,又处于高温季节,蒸发量大,所以离体后容易失去水分平衡。但是嫩枝体内所含生根抑制物质较少,这时的地温、气温较高,有利于插穗的愈合、生根。嫩枝扦插如能创造防止萎蔫,控制插穗腐烂的条件,不仅具有生根期短,而且成活率也高,当年可以培育成苗的优点。例如,以65种植物进行比较,其中嫩枝生根率优于硬枝的44种,占67.7%;硬枝优于嫩枝的只有13种,占20%;嫩枝和硬枝生根率相似的8种。所以,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对难生根的树种,用嫩枝扦插比用硬枝容易成功。

    嫩枝插穗在扦插前,还没有形成根原基,因而形成不定根的过程和木质化插穗有所不同。嫩枝插穗形成根的过程是嫩枝切口处的细胞破裂,流出细胞液,由于受伤而引起切口上活细胞的细胞质渗透力提高,使细胞间隙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与空气接触很快被氧化,形成一层很薄的保护膜,其内部逐渐形成木栓层。以后再由保护膜的新细胞形成愈合组织,由于愈合组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进一步再分化出生长点,从生长点长出不定根。

    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与枝条木质化的程度有很有的关系,过嫩的枝条,扦插后容易萎蔫;过于木质化的枝条,则生根缓慢,一般以半木质化状态的枝条最好。

嫩枝扦插适用于多种乔灌木。在生长季,采取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嫩枝。采下的枝条注意保持新鲜湿润状态,置阴凉处,防止失水,最好随采随插。

插条长度和扦插深度视树种、基质和气象条件而定,插穗应有3-4个芽,一般长15-20 cm左右,保留少量叶片。

扦插深度一般8-l0 cm左右。嫩枝扦插一般要定时给苗床喷水,生产上常采用全光喷雾方法,保持扦插基质和周围空气的湿度。


第二节  嫁接苗的培育

嫁接成活原理;影响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嫁接前的准备;嫁接方法;嫁接育苗的接后管理
嫁接育苗是把优良母本的枝条或芽(称接穗)嫁接到遗传特性不同的另一植株上(称砧木),使其愈合生长成为一株苗木的方法。
供嫁接用的枝或芽--接穗,而承受接穗的植株--砧木,用嫁接方法繁殖所得的苗木--嫁接苗
(一)嫁接的意义
1、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接穗采自优良母树上,遗传性状稳定。
2、增强抗性和适应性→利用砧木对接穗的生理影响,提高嫁接苗的适应能力,起到抗寒、抗旱、抗病虫等效果。提高植物抗性、扩大栽培范围(优势互补)。如在枫杨上嫁接核桃,能提高核桃的耐湿性。
3、能充分利用林木的成熟效应,使嫁接成活的植株能提早开花结实;

4、雌雄异株的树上,通过嫁接改变其性别。如银杏、香榧、千年桐
5、克服不易繁殖现象,扩大繁殖系数。
6、恢复树势和大树品种改造。
(二)嫁接成活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嫁接成活,主要是依靠砧木,接穗结合部位的形成层的再生能力,嫁接后首先是形成薄壁细胞进行分裂,形成愈合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出输导组织,并与砧木,接穗的输导组织相通,保证水分,养分的上下沟通,这样两种植物合而一体,形成一个新的植株。
    嫁接成活的主要关键,是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的紧密结合,两者结合面愈大,愈易成活。
实践证明:为使两者形成层紧密结合,必须使接触面平滑且大,嫁接时砧,穗要对齐,贴紧并捆紧,有利于成活。
(三)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
原理:来自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植物体(甚至不同种)通过嫁接能成为一个完全融为一体的新植株,其生理基础可概括为:“形成层组织愈合、输导组织沟通”。切口形成层及其他薄壁细胞迅速分裂→愈伤组织→填充砧木切口与接穗切口之间的间隙→薄壁细胞之间出现胞间联丝→原生质相互沟通→形成层联为一体→输导组织互相联结。

影响嫁接成活的首要因素是嫁接亲合力,即接穗和砧木通过嫁接能愈合生长的能力。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种内品种间嫁接,亲合力最强,称“共砧”嫁接。同科异属间,一般亲合力较小,但也有例外,如核桃嫁接到枫杨上,愈合、成活、生长良好。其次的因素是砧、穗的生长状况及树种特性。砧木生长强壮,接穗发育充实,养分含量多,则嫁接成活率高。有些树种如核桃含有单宁,具有伤流,这些特性阻碍接口愈合,影响成活。第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即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以接口的愈合和嫁接苗的生长发育。第四是嫁接质量。(1) 接穗的削面一定要平滑。(2) 接穗削面的斜度和长度要适当。 (3) 接穗、砧木的形成层要对准。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 亲和力

即砧木嫁接上接穗后,愈合和生长的能力。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嫁接易于成活,生活正常。反之,亲和力差,成活困难或不能成活,即便成活,但以后生长较差,产生不亲和现象。一般以品种间嫁接最易接活,种间次之,不同属之间又次之,不同科之间则较困难。嫁接同科异属间,一般亲合力较小,但也有例外,如核桃嫁接到枫杨上,愈合、成活、生长良好。

(2)接穗和砧木的状态及树种特性

  植物生长健壮,营养器官发育充实,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多,嫁接就容易成活。所以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植株,接穗也要从健壮母树的树冠外围选择发育充实的枝条。接穗的含水量也会影响嫁接的成功。如果接穗含水量过少,形成层就会停止活动,甚至死亡。一般接穗含水量应在 50% 左右。所以接穗在运输和贮藏期间,不要过干过湿。嫁接后也要注意保湿,如低接时要培土堆,高接时要绑缚保湿物,以防水分蒸发。

有些树种如核桃含有单宁,具有伤流,这些特性阻碍接口愈合,影响成活。

(3)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以接口的愈合和嫁接苗的生长发育。其中温度最为重要。因为形成层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活动。如桑树形成层活动的最适温度是 20 ~ 25 ℃,所以在我国南方春季四月份嫁接,最易成活。

(4)嫁接质量

  A. 接穗的削面是否平滑。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是接穗和砧木两者形成层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接穗的削面一定要平滑,这样才能和砧木紧密贴合。如果接穗削面不平滑,嫁接后接穗和砧木之间的缝隙就大,需要填充的愈伤组织就多,就不易愈合。因此,削接穗的刀要锋利,削时要作到平滑。

  B.接穗削面的斜度和长度是否适当。嫁接时,接穗和砧木间同型组织接合面愈大,二者的输导组织愈易沟通,成活率就愈高;反之,成活率就愈低。

  C.接穗、砧木的形成层是否对准。如上所述,大多数植物的嫁接成活是接穗、砧木的形成层积极分裂的结果。因此,嫁接时二者的形成层对得越准,成活率就越高。

  对一些依靠薄壁细胞分裂进行嫁接的植物,一定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同型组织靠紧,以使二者愈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湿度是影响嫁接成活的外部因素中主导因素,无论在生产实践中,无论嫁接什么树种,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保持适宜的湿度,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四)嫁接育苗技术
1、砧木的选择
选择优良的砧木,是培育优良树木的重要环节,选择砧木主要依据下列条件:
(1)与接穗具有较强的亲合力
(2)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抗性强
(3)来源丰富,易于繁殖,选1-2年生健壮的实生苗
(4)对接穗生长、开花、结果有良好的影响
    砧木的培育多以播种苗为砧木最好(根系深,抗性强),一般花木和果树所用砧木,粗度以1-3cm为宜。也可用三年生以上的砧木,甚至大树高接换头。
2、接穗的选择
(1)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采集接穗。年龄以壮年期为好,接后易开花结果;观果类以选丰产,稳产,不易落花落果,果形果色及品质较好的品种。

(2)选择生长健壮母树,株形饱满,无病虫害,并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抗性。

(3)于树冠向阳面的中、上部剪取生长充实的幼龄枝,春季嫁接选1年生生长旺盛充实休眠芽饱满,芽数较多的枝条作接穗。

(4)徒长枝,瘤枝,病虫枝不宜作接穗。

如在春季进行枝接,应在上一年冬季修剪时,在所剪下的一年生枝条中,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充实、粗细适中的枝条,并剪取这些枝条的中间一段,作为接穗。然后将选择好的接穗集成小束,作好品种名称标记,埋在向北荫蔽低温微湿的土中,以防止枝条中水分蒸发,保持充沛的生命力,并延迟枝条的萌发时间。为了更好地作到这点,最好在埋入土中以前,在每条接穗的两端涂以接蜡。当第二年春季进行嫁接时,对埋在土中的接穗,应随用随取,取出后应立即盖以湿布,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如在秋季或夏季进行嫁接,则可随时从树上选择剪取。选择的标准和剪取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春季嫁接所作的相同。

3、嫁接时期
枝接:以春季为主,枝接最好时期,是春季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这时形成层细胞开始活跃,营养特质开始向地上部运输,有利于愈合成活。
芽接:以秋季为主,在树木整个生长期间也可进行,但应依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选择最佳嫁接时期。

4、嫁接方法
(1)枝接类:目前生产常用的方法为切接、劈接、腹接
a 切接法 是枝接中常用的嫁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果树、园林树种,砧木宜选用1--2cm粗细的幼苗,距地面5-8cm切断,在砧一侧削切面(略带木质部),深达2-3cm,接穗长5-10cm,削口3cm(2-3个芽),接穗切削一面,背面削一小斜面,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形成层对准,砧穗削面紧密结合,用塑料条捆扎(捆好,必要时可在接口处涂上接蜡或泥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b 劈接法(又称割接法):适用于大部分落叶树种,要求砧木粗度为接穗粗度的2-5倍,砧木在距地面5cm处切断,在其横切面上中央垂直下切,劈开砧木,切口长达2-3cm,接穗下端则两侧切削,呈一楔形,切口2-3cm,将接穗插于砧木中,靠一侧使砧穗形成层对齐。
C 插皮接 :是枝接中最易掌握,成活率最高方法,要求砧木粗度在1.5 cm 以上,距砧木地面5 cm 处截断,接穗削成长达3.5 cm 的斜面,厚度0.3-0.5 cm,背面削一小斜面,将大的斜面向木质部,插入砧木的皮层中,若皮层过紧,可在接穗插入前先纵切一部,将接穗插入中央。
d 腹接法:在砧木腹部进行技接,砧木不去头,特嫁接成活后再剪除上部枝条,多在生长季4-9月间进行。
(2)芽接类:凡是以芽为接穗的皆称芽接
a T字形芽接 砧木一般选用1-2年的小苗,砧木过大,因皮层过厚不易操作,且接后不易成活。
采用当年生枝条为接穗,除去叶片,留有叶柄,按顺序自接穗上切削盾形芽片,长2-3 cm,宽1 cm左右,芽在芽片的正中略偏上。
砧木的切法是距地面5 cm左右处,选光滑部位切一个"T"字型切口,把芽片放入切口,往下插入,使芽片与"T"字形切口横切面对齐,然后用塑料条将切口包严,最好将叶柄留在外边,以便检查成活。
b 套接(环状芽接) 在春季树芽流动后进行,用于皮层易于脱离的树种,砧木先剪去上部,在剪口下3 cm处环切一部,拧去此段树皮,用同样粗细的接穗取下芽的管状芽片,套在砧木的去皮部分,不用捆绑即可。
5、嫁接后的管理
(1)检查成活率及松除捆扎物
    枝接一般在20-30天,可进行成活率检查,成活以后接穗上的芽新鲜饱满,甚至已经萌动,接口处已产生愈合组织,未嫁成活的接穗干枯变黑腐烂,检查成活时,应及进将绑扎物解除,并应分几次把土轻轻扒开。
芽接一般7-14天,即可进行成活率检查,成活的芽下的叶柄,一触即掉,芽片与砧木形成愈合组织,芽片新鲜,接芽萌动或抽梢可解除绑扎物。
(2)剪砧木和去蘖
    进行芽接的树种,芽接后已经成活的必须进行剪砧,以促进接穗的生长,一般树种可采用春天开始生长前,一次剪砧,剪口要平,以利愈合。砧木萌蘖要及抹除。

第十二章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的意义;容器育苗的生产要素;容器育苗设施与设备;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经营管理。
  利用各种容器装入营养土进行播种或移植育苗的方法称容器育苗。
一、容器育苗的优越性

容器育苗是当代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于苗木生产科学性较强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兴起与发展,之所以能迅速得到推广与应用,关键在于它与其他育苗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1)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速度大大加快

    容器苗的主要特点是带有完整的根团,造林时全根、全苗带土栽植。一不会出现裸根苗起苗、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伤根、伤苗、失水等现象,苗木质量有保证;二可以避免造林后的生理缓苗期,根系很快恢复生长,初期生长速度大大加快。这对营造短轮伐期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苗木生长迅速,有效缩短育苗周期

    容器苗使用合适的容器、合理配制的营养基质、人工调节的生长条件(水分、养分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条件),所以苗木生长迅速,短期内可以培养出合格苗木。

(3)节省育苗的土地和劳力   

    容器育苗可以用比裸根苗更高的密度育苗,可以使用砂石地面或废弃地等,能有效节省育苗用地面积和好的立地;容器育苗比较规范,适合机械化、自动化作业,能够节省劳动力。

    (4)种子利用率高,节省种子

    由于容器育苗的环境多为人工调控,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条件,因此每个容器中可以只播入1-2粒种子就能保证出苗、成苗,可以有效节省种子。

    容器育苗所用的种子,一般都经过检验、精选和消毒,品质较高,经过浸种、催芽、露白之后,手工点播的种子,每个容器只需播1粒种子,如果不催芽的种子,机械播种或手工播种,则每个容器播2-3粒种子。很小粒的树种种子,如尾叶桉、窿缘桉的种子,每千克可达30-100万粒,就需要在苗床上,撒播培育幼苗后移植于容器,培育成合格容器苗,既可节约种子,又可培育较整齐的壮苗。马尾松、湿地松、云南松、相思类、木麻黄、黑荆树等树种用容器育苗比培育裸根苗节约50%-90%的种子。这意味着节约种子费用,降低育苗成本,这对缺乏种子和树种的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5)各个季节都能造林,劳动力使用均衡

    用裸根苗造林,一般以春季为主要造林季节,这时往往与农业争农时,争劳动力。因安排不及时或不够周密,经常有部分苗因为得不到及时起苗造林而报废,尤其马尾松裸根苗,因春季来临,气温回升,马尾松苗即抽薹,抽薹了的马尾松裸根苗很难栽植成活,所以过了季节,苗即报废。而采用容器培育的容器苗能延长造林季节。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我国南方,几乎全年都可以用容器苗造林。在北方地区,春、夏、秋三季亦可造林。因此,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利用农闲常年造林,与农业不争农时,又不会造成苗木的浪费。

    (6)有利于实现育苗造林机械化

    现代容器育苗的发展,往往与机械化过程同步进行。容器育苗的全过程,从容器制作、培养基质调配、装填基质、播种、覆土、传送以及在温室或大棚内培育苗木,都可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容器苗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方面

育苗成本高;

    育苗技术比较复杂,要求育苗人员有较高技术水平,而且要求日常管理比裸根苗更为精心细致;   

    容器选用不当,会出现苗木根系在容器内盘旋生长现象,造林后会影响林木生长和稳定性;

由于容器苗个体较裸根苗小,木质化程度差,造林后容易受到杂草欺压,因此不适宜在杂草竞争激烈的地方造林; 
    苗木运输成本比较高。
二、容器的种类 
制作容器的材料有:软塑料、硬塑料、纸浆、合成纤维、泥炭、粘土、特制的纸、厚纸板、竹篾等。 
容器的形状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其中以无底的六角形最为理想,因为六角形、四方形有利于根系舒展。而早期采用的圆筒状营养杯,易造成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定植以后,根系伸展困难的现象。经过改良以后的圆筒 状或圆锥状容器,其内壁表面均附有2-6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根系可沿棱向下伸展,根尖抵达底端排水孔口,遇空气干燥作用而得到控制。
容器的规格:容器规格相差很大,主要受苗木大小的影响,北美、北欧地区多数是用小型的,直径2-3cm,长度9-20cm,容积40-50cm3。在亚热带、热带、苗木较大,容器也较大,容积可达100cm3。 
目前用的育苗容器主要有两类:
第一:可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
这类容器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如日本的纸质营养杯、美国的粘土营养杯、北欧的泥炭容器、中国华南的营养砖。 
第二:不能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 
1、聚乙烯薄膜袋,价格低廉,方法简便,效果好,国内外广泛应用。 
用厚度0.03-0.04mm的薄膜,制成直径5-12cm 、高15cm的薄膜袋,袋壁每隔1.5-2cm穿直径0.5cm圆孔,排水通气,在袋内装填营养土播种或移苗,栽植时把薄膜袋划破把苗木从中取出栽植。
2、硬塑料杯容器 
用硬塑料制成单个管状容器杯,上大下小,可制成四方形、圆锥形,杯内壁表面有3-4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育苗时把容器装填营养土后安放在特制的育苗架上直立。 
3、穴盘育苗 
塑料穴盘,通常由聚苯乙稀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和黑色聚氯乙稀吸塑两种形式,育苗时套起来挂在架子上使用,穴孔数有50孔,70孔、128孔、200孔、288孔等,黑色穴盘壁光滑,利于定植时顺利脱盘,白色聚苯乙烯外托盘质轻,好运输。
三、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又叫培养基,培养土,混合土,它经过选择和人工配制而成装在容器内,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各种营养和水分,是容器育苗的主要组成部分。
1、营养土的材料的质地必须致密均匀,能抓牢种子与苗木,不论干湿其体积变化不大,如质地太疏松,土团容易松散,太粘容易板结。
2、营养土的保水保肥性能要好:因为容器小,营养土少,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必须经常补充,因而营养土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
3、营养土通透性能良好,有足够的孔隙度,有良好通气、透水性能。满足种子发芽,苗木生长对水气的需求。
4、营养土的材料重量要轻,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如果营养土太重对于搬运及运输都极为不利。
5、营养土中不带病虫和杂草种子,容器育苗如果杂草多,拨草极为不便,如发生病虫,会造成大量容器苗的死亡。
6、含盐量低,营养土如含盐量高容易造成苗木死亡。
(二)营养土的材料和配方
1、营养土的材料:沙子、圃地表土、泥炭土、水藓泥炭、堆肥、蛭石、珍珠岩、草皮土、黄心土、火烧土、森林腐殖质土、树皮粉、稻壳灰、未经耕种山地土、塘泥等。
(1)泥炭土
    国外常用的营养土的材料。泥炭是由保存在水线下半腐熟的各种水生,湿生的沼泽植物的遗体构成。
藓类泥炭的水藓、灰藓或其它藓类形成,适合于容器育苗。
水藓泥炭持水力强,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能力,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
(2)蛭石 
    属于性状稳定的惰性基质,具有良好通气透水持水性能;质地轻,便于搬运;高温消毒没有病虫害;阳离子代换量很高,并且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等营养元素,这些养分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
    (3)珍珠岩
     珍珠岩是把原岩粉碎后并经筛选后在760℃炉温下烘焙,使岩屑中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蒸汽,从而使珍珠岩变成很小的海绵质颗粒。可作扦插基质和播种覆盖材料。
     珍珠岩与蛭石的区别是:珍珠岩没有阳离子代换能力,不含矿物养分,在容器育苗中的作用是增加培养基的通气性,可防止营养土板结。
2、接种
     培育松类树苗,应接种菌根菌,从松林中挖20cm以内土壤,用10%的菌根土混入基质中,然后装填容器播种、移苗。
3、营养土的配方
      在营养土的配制上,一般都以1-2种材料为主要基质,然后掺加进其他的一些材料以调节营养土的性能(重点从营养土的持水性、通气性、容积比重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四方面考虑),另外也可掺合部分有机或无机肥料。
国外常用配方:
 ①泥炭土+蛭石 1:1或3:1②泥炭土+沙子+壤土 1:1:1③泥炭土+珍珠岩 1:1
国内常用配方:
 ①黄心土38% 松林土30% 火烧土30% 过磷酸钙2%(常用于松类容器育苗)
 ②黄心土50% 蜂窝煤灰30% 菌杯土18% 磷肥2%
 ③泥炭土50% 森林腐殖质土30% 火土18% 磷肥2%
 ④黄心土68% 火土30% 磷肥2%
4、营养土的调制与消毒
 营养土的调制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各种成分混合拌匀,制成质地均匀,含有适当水分,没有杂草种子和病虫害来源的营养土即可。
 营养土按以下步骤配制:

(1)将基质材料粉碎、过筛;

(2)按一定比例将基质材料混合;

(3)将基质调至一定的湿润状态,湿润的程度以装杯后不致从容器的排水孔漏出、握成团后不变形为宜。

注意:混拌营养土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如果采用机械混拌营养土,设备在使用前要消毒。另外,由于不同树种苗木生长要求不同的酸碱度范围,一般针叶树要求的pH值为4.5-5.5,阔叶树要求的pH值为5.7-6.5。因此基质的pH值必须调整到适当范围。培育松树、栎类容器苗时还应接种菌根菌。因为菌根菌能帮助苗木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所以对有菌根菌的苗木,在培养基中应该接种菌根菌。

为预防苗木发生病虫害, 培养基需要消毒。营养土的消毒方法采用化学熏蒸消毒法。化学熏蒸时,营养土必须是潮湿的,温度最好是18-24℃左右,这样效果最好。熏蒸药剂常用的是甲醛。甲醛:商品名叫福尔马林是一种具有强烈穿透能力的熏蒸剂,可以消灭某些杂草种子和细菌、真菌,使用时稀释成0.15%(商品浓度为40%,每毫升加水260倍)与营养土充分拌匀(每立方米营养土用药液40-80升)再用不透气的材料覆盖,密闭48小时以上,然后打开覆盖物,再经10-15天摊晾,使药剂气味消失才能装填入容器。也可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70 克均匀拌入 1 立方米培养 土 内 , 再 用 塑 料 薄 膜覆盖 3~4 天, 最后揭去薄膜, 1 周后, 药 物 气 体 挥 发 后 便 可 使 用 。也可进行高温蒸汽消毒,即将营养土置于80℃以上30 min,可将大多数细菌、真菌、昆虫、草子等杀死。

四、容器育苗的方法与技术要点
  由于容器育苗容器中土壤少,空间小的特点,其育苗方法与技术标准与露地育苗极不相同,它深化了露地育苗方法,是一种高集约化的栽培技术。
(一)容器育苗的苗龄与出圃标准
  露地育苗苗龄南方为一年,北方寒冷地区有些树种需2-3年。容器育苗可以缩短育苗周期。一般认为容器的苗龄在8-12周就可以了,广东、广西、江西南部采用秋季育苗,春季造林或早春育苗,雨季(6月)造林。
 容器苗的出圃标准:容器苗高度10-15cm,以形成根团为准则。
(二)育苗技术措施
  容器内营养土要求填满,夯实以后,营养土装至容器的4/5左右,夯实标准以营养土不会从底部排水孔漏出为度。
1、温床催芽、芽苗移栽
(1)温床催芽  
    容器育苗为减少空杯率,必须精选种子,对种子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近几年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育苗经验,逐步摸索出具有重大育苗技术突破的“温床催芽,芽苗移栽”技术,并在湿地松、火炬松、雪松、罗汉松、金钱松、红楠、刨花楠等树种育苗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播种催芽和芽苗管理期约20-25天,此时大部分芽苗带帽(种壳出土立于温床,并有少量芽苗开始脱壳。为使芽苗能适应大田或容器的环境条件,必须进行炼苗,此时不需盖膜。晴天仍需少量多次淋水,阴天床面干爽时可适当淋水。
 (2)芽苗移栽
     苗芽移栽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育苗成本。种子发芽早苗木抗性强,比大田种子发芽早15-20天,集约经营、管理方便。定植后及时淋足定根水。
2、播种育苗
(1)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与催芽
对有深休眠的种子进行层积催芽1-2个月。对强迫休眠种子可用45℃温水保种24-72小时。
(2)播种量
每个容器内播种粒常为1-3粒,大粒种子只能播一粒,中、小粒种子可播2-3粒。
(3)播种后检查
播种后应逐个容器检查,发现漏播的应及时补播,出苗后检查如有空杯,可以再播一次或移出空杯。
(4)播种后的覆土
国外常用珍珠岩作复土材料,我国常用火烧土,黄心土、森林腐殖质土作为复土材料,复土厚度与露地育苗相似。
3、容器苗的排放
  国外容器育苗常采用机械化育苗,育苗容器按一定数量组成容器块安放于一定尺寸的框架内,排放十分方便,一般排放以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便于管理,容易搬运为准,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平地排放,另一种是架空排放。
(1)平地排放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育苗圃地上直接排放。排放宽度一般在1-1.2m,长度一般10m左右,这种排放方式简单适用,土地利用率高。
(2)架空排放
即容器不与地面接触,安放在一定长度特制的框架上,这种排放方式有利于实行空气剪根,促进根系发育,利于排水。

4、容器苗的抚育管理



第十章  移植苗的培育

移植的意义;影响移植成活的主要因素;移植前的准备;移植技术;移植苗的管理;各类大苗的培育。

移植就是把苗木从原来的育苗地换栽到另一个育苗地,继续培育成苗的方法,也叫换床。凡是经过移植在苗圃继续培育的苗木称为移植苗(将苗木从原育苗床移到另一育苗床)。有些树种,如红松、云、冷杉等苗木生长缓慢,通常要在苗圃培育3~4年,才能达到造林用苗标准,这样的苗木必须经过移植。一般培育2年以上的大苗和珍贵树种,也需移植。
一、移植的意义及季节
(一)移植的意义
1、移植的意义
    通过移植,能培育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生长健壮,具有良好苗干和匀称苗冠的苗木,以满足造林、园林绿化对大苗的需求。
2、移植的作用
(1)扩大营养面积,促进侧须根和地径的生长

    未经移植的苗木密度较大,经移植的苗木是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栽植的,因此扩大了苗木的营养面积,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从而促进了苗木侧根、须根和地径的生长,提高了苗木质量。

(2)切断主根,减小茎根比

经过移植的苗木,主根被切断,促进了侧根和须根的生长,抑制了高生长,茎根比值(苗木地上部分鲜重与地下部分鲜重之比值)小,造林易成活。
(3)通过整形修剪,能培育各种规格的大苗(通过特殊管理,如修剪抹芽整枝等)。
   培育大苗如不经过移植,留床培育效果不好,留床苗根系生长过深,起苗伤根多,影响栽植成活。如采用稀播育大苗占地多,管理费用大,增加育苗成本,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二)移植的季节
    以春季移植为主,也可在雨季、秋季移植。
(1)春季

春天移植以早春为好,一般应在早春苗木未萌动前土壤解冻后移植。一般在树木开始生长之前,芽苞尚未展开前,移植容易成活,生长快。因为春天雨水多,气温地温都在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当地上部分开始萌动时,根系已得到初步的恢复,有利于苗木体内水分代谢平衡,有利于提高移植成活率。
  一般原则为:针叶树早于阔叶树,落叶阔叶树早于常绿阔叶树。
(2)秋季

秋天温暖湿润的地区可移植苗木,因为苗木在秋季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以后,根系的生长尚能维持一段时间,一般可到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秋季苗木移植以后,根系在当年就能得到恢复转入正常,到第二年早春,苗木很快即能转入正常的生长(不需根系恢复期)苗木的生长量比春季移植的大,同时秋季移植在劳力上也可得到保证。
(3)雨季

南方的雨季移植在5-6月,北方7-8月可进行苗木移植。主要用于当年播种,扦插的小苗,特别是珍贵树种苗木间苗以后,可充分利用,做到移密补稀。移植不可以在雨天或土壤泥泞时进行。因为雨天、土壤泥泞根系不易舒展,影响成活,影响生长,同时易破坏土壤结构。移栽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气进行,有利于成活。
二、苗木移植技术
(一)移植密度
  移植的密度主要反应在株行距上,而株行距的大小又取决于:苗木的生长速度;苗木培育的年限;苗木冠幅的大小和根系生长特性;抚育苗木时所用的机具。
  一般来说株行距:阔叶树大于针叶树、生长快喜光树种大于生长慢耐荫树种、机械抚育大于人工抚育、培育年限长大于培育年限短。
  用于造林的苗木移栽1-2年的针叶树,株距5-10-20cm,行距15-30cm。
  园林大苗移植后在苗圃培育期间,要求枝叶不互相重迭。阔叶树培育2-4年,株距0.6-0.8m,行距0.8-1m。(二)移植前的准备及移植方法
(1)移植密度。即苗木株行距的大小。一般针叶树一二年生苗行距为20 cm左右,阔叶树种稍大一些,在20 cm以上。大苗移植,株距40~50 cm,行距70~100 cm。

(2)移植前的准备

    ①苗木的保护。为使苗木不失水,提高成活率,应做到随起苗随分级、随运送、随栽植,移植过程中保持根系湿润,切勿晒根。

②分级分区移植。苗木通过分级使不同等级苗木分区栽植,可以减少苗木移植后分化现象,便于苗木的经营管理,促使苗木生长均匀,整齐。

③苗木修剪。移植前对根系和枝叶进行适当修剪,保留一定的根系长度,小苗要求15~20 cm,大苗可长些。根系:  主根过长,栽植不方便容易窝根  主根留20-25cm,凡是受病虫危害,机械损伤,过长的根系剪除,切口要平滑。枝叶: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对常绿阔叶树,如樟树要修剪掉部分枝叶,减少水分蒸腾。
(3)移植方法。生产上常用的移植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沟移法。移植时先按行距开沟,把苗木按照株距移在沟中,填土踏实。

    ②穴移法。按预定株行距定出栽植点,挖坑栽植。

    (4)移植后的抚育管理。苗木移植时,应随移随灌水,连续2次,以保成活。灌水后适时松土,改善土壤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长,要注意扶直苗干,平整圃地。

掌握:苗木随起随栽,根系不受风吹日晒,做到栽正,舒根、扶直、打紧。
4、移植苗的管理
    内容包括中耕除草、灌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抹芽去蘖等,可参照一年生播种苗的抚育管理。

第十一章  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第一节壮苗的评价标准

优良的苗木简称壮苗。壮苗一般表现出生根能力旺盛、抗性强、移植和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较快的特点。壮苗应具备下述条件:

    (1)苗干粗壮而直。苗干粗直,但要有与之相称的高度,上下均匀,充分木质化,枝叶茂盛,色泽正常。

    (2)有发达的根系。主根短而直,便于造林,易成活。侧根多而根幅大,才能大量吸收和供应苗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有适宜的“茎根比”。茎根比值小的苗木,根系发达,苗木重量大,苗木质量好。

    (4)苗木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5)有正常而饱满的顶芽。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要有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如油松和冷杉等。顶芽要比侧芽占优势。

第二节苗木质量评价

出圃苗的质量评价体系(见沈国舫《森林培育学》P177-188):掌握生产上常用的重要评价指标概念。

    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质量是对使用地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而言。

根据目前研究情况看,苗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表现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

一、形态指标

1.苗高

   苗高是最直观、最容易测定的形态指标。测定时从苗木地径处或地面量到最高点为准。

Ø  苗木高度并非越高越好,同一批造林苗木的大小以求整齐为好,以防将来林分强烈分化。苗高与造林成活率关系不紧密。

Ø  苗木适宜高度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时机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原则是,在保证造林苗木成活的前提下,苗木高度越高越好,但对同一块造林地上所用苗木的整体而言,要求苗木高度越整齐越好。

2.地径

    地径又称地际直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测量播种苗地径时,对子叶下轴在地上明显的苗木量子叶下轴光滑处的地径;子叶下轴在地上不明显的苗木,量土痕处的直径。

    测量营养繁殖苗地径时,落叶阔叶树种的插条苗和插根苗量插穗以上新萌发的主干基部直径;对有膨大或不圆的苗木,量距插穗上端最近处的正常粗度处直径。

    在所有形态指标中,地径是反映苗木质量最好的指标之一。地径与苗木根系大小和抗逆性关系紧密。多数研究表明地径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成正比。但过分粗大的苗木也不利于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和栽植,同时成本也更高。因此,地径也有一个适宜范围。

3.高径比

     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由于是比值,故高径比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指数。目前在苗高、地径的单位上还不统一,如美国在计算高径比时,苗高采用cm,地径则用mm,其结果多是一位数。而我国苗高、地径都以cm为单位,结果都是两位数。

     高径比反映了苗木高度和粗度的平衡关系,将苗高和地径两个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是反映苗木抗性及造林成活率的较好指标。一般高径比越大,说明苗木越细越高,抗性弱,造林成活率低;相反,高径比越小,苗木则越矮粗,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

4.苗木重量

Ø  苗木重量是指苗木干重或鲜重。鲜重更易测定,但是不易获得稳定的数据,难以进行横向对比。苗木干重是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相互比较的可靠指标。

Ø  苗木重量可以是苗木总重,也可以是各部分重,如地下部分重(根重)、地上部分重(茎重、叶重)等。

Ø  苗木干重是反映苗木质量的较好指标。研究表明,干重与地径相关紧密,同时,在干重指标指示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方面,其可靠程度与地径相近。

Ø  除苗木总干重外,苗木各部分的重量也很有用。如叶反映光合性能的强弱。根量反映苗木吸收能力的强弱,对造林成活率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5.根系指标

Ø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造林后苗木能否迅速生根是决定其能否成活的关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根系指标主要是根系长度、根幅、侧根数等。此外,根重、根体积、根长、根表面积指数等在研究中常被采用。

Ø  比较而言,侧根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指数等指标能较好反映苗木的须根状,即能反映苗木根系质量。

6.茎根比

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重量或体积)之比,反应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其关键之一是能否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根系发达,茎根比小,苗木地上部分蒸腾量小,地下部分吸收量大,有利于苗木水分平衡和苗木成活。

但是,茎根比也不是无限的越小越好,各树种苗木都有自己适宜的茎根比,如火炬松适宜茎根(干重)比约为1.7-2.2。

7.顶芽

   顶芽大小可通过用直尺测量其长度或高度,用卡尺测定其基部粗度而反映出来。

   对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如油松和樟子松等苗木,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是合格苗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对阔叶树和某些萌芽力强的针叶树种,顶芽有无对苗木质量影响不大。用顶芽大小反映苗木质量,其根据是顶芽越大,芽内所含原生叶数量越多,第二年苗木生长量越大。研究也证明,顶芽大小与苗木第二年高生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顶芽在反映苗木生长潜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8.质量指数

  由于单个形态指标常常只反映了苗木的某个侧面,而苗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造林成活和初期生长又十分重要,因此,人们便试图采用多指标的综合指数来反映苗木质量,高径比、茎根比就属此类。在此基础上,Dickson等(1960)提出苗木质量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QI=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mm)+茎干重g)/根干重g]

二、生理指标

(一)苗木水分   

水分是苗木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木本植物中水分至少占鲜重的50%以上。苗木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内水分状况,可以说苗木体内的生理活动只有在水分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造林后苗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苗木水分失调。所以将水分状况作为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自然成为人们的愿望。

Ø  1.含水量

苗木含水量是指苗木水分占苗木干重的百分比。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苗木水分状况与造林成活率是一种线性关系,随着苗木体内水分逐渐丧失,造林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例如,毛白杨和刺槐苗木根系含水量平均每减少1%,其造林成活率分别减少1.5%和8.67%。
     但后来发现以干重为基础来测算含水量,其结果在反映苗木质量方面并不科学,因为在苗木体内水分完全丧失以前,其生理活动就已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有时苗木已经死亡,但体内仍然还有不少水分,所以以含水量来衡量生理活动是不准确的。而且,该指标无法将正常苗木与吸足了水分的死苗区别开。

Ø  2.水势

水势作为反映植物水分状况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它不仅能敏感地反映出苗木在干旱胁迫下水分的变化,而且在解释土壤—植物—大气这一连续系统中水分运动规律有其独特优点,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测定这些指标数值,关于水势的测定方法目前已有多种,如小液流法、热电偶湿度计法、电导法、比重法、冰点降压法、水压机法、压力室法等。其中压力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室测水势技术简单、迅速和准确,更有便于野外测定的优点。

(二)导电能力

Ø  1.测定植物组织外渗液导电率;

Ø  2.将电极插入植物组织,测定其电阻率。

(三)其他指标

Ø  1.矿质营养

Ø  2.碳水化合物储量

Ø  3.叶绿素含量

Ø  4.TTC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

Ø  5.芽休眠

三、活力指标

Ø  苗木活力是指苗木被栽植在特定(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苗木活力的生长表现指标综合了苗木的形态和生理性状。

Ø  根生长潜力(RGP)是苗木活力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指标,它是将苗木置于最适生长环境中的发根能力。它能较好地预测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活率。RGP是目前评价苗木活力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1)根生长潜力(RGP)

       ①新根生长点数量(TNR)

       ②大于1cm长新根数量(TNR≥1)

       ③大于1cm长新根总长度(TLR≥1)

       ④新根表面积指数(SAI=TNR≥1*TLR≥1)

       ⑤根鲜重和新根干重

(2)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

四、苗木质量综合评价与控制

苗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仅凭一二个指标全面反映苗木质量很困难,加之苗木栽植后的成活与生长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从而增加了苗木质量评价的难度。建立完整的苗木质量综合评价和保证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苗木质量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做好苗木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控制,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适地适苗 
   适地适苗是指在造林地立地调查、立地分类基础上,适宜树种、地理种源和生态类型已确定的情况下,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于该立地的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状况的苗木进行造林。由于同一树种经不同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从形态至生理都有差别,各自的适应能力也不同。适地适苗就是要发挥不同苗木的特长,使其更好地适应造林地立条件,同时将造林工作与苗圃育苗结合起来,在造林设计时就对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特性做出明确规定,苗圃育苗时根据设计要求定向培育苗木,从而保证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
(2)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各种指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但是如苗木处于非正常条件下,如干旱胁迫、寒冷、营养缺乏等,每种测定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并不能全面体现苗木质量。因此,采用多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研究水平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 种子问题,适宜的地理种源和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良种苗木的先决条件,采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育苗,是保证苗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有效途径,在对苗木质量评价时应首先对种源和种子遗传品质进行调查,这是任何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所无法替代的一步;b 苗木类型和年龄;c 形态指标;d 苗木生理状况;f苗木活力表现指标。
(3)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 
     苗木是活的生物体,其形态、生理及活力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因此苗木质量具有动态性,对苗木质量的评价不能用静态方法,只做一次检验,而应根据苗木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指标的特性,分阶段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例如,可将苗木从起苗到造林,分成起苗前、出圃前和造林前三个阶段,各个时期控制和评价苗木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起苗前的苗木生长期其侧重点是要促进苗木生长,使其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建立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高、地径、根系及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是科学育苗、控制苗木质量的基础。在苗木形态、木质化程度和矿质元素含量达标后便可起苗。苗圃应掌握所育苗木的RGP年变化规律,选择RGP达到最高时起苗,以保证苗木具有较高活力和较强抗逆性。
     起苗后的苗木分级主要根据苗高、地径和根系而定。苗木起苗分级后如立即出圃,可不必对生理指标做测定,但要强调对苗木活力保护,尤其是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如需贮藏后再出圃,则在出圃之前应考试用苗木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水势等方法来测定苗木活力,以防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同时对出圃的苗木要调查掌握其种源情况,为造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出圃后至造林前这一段时间,苗木处于变化不定的环境条件下,很容易出现水分丧失、霉烂和受损现象,因此在造林前抽查测定苗木水势和导电能力,检查苗木完整性是控制苗木质量的最后一关。
     所谓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是指在深入研究各种育苗技术措施对苗木形态、苗木生理、苗木活力及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要求或造林地立地条件,通过在苗木培育过程各阶段进行的生长发育状况监测,实施最佳管理措施,保证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所生产的苗木符合规格。如同工业生产的流水装配线一样,苗木在各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从而保证了苗木不仅在形态指标上符合规格,而且在生理及抗性等方面也符合要求,为保证造林成功提供了较好的苗木保障。

第三节苗木年龄的表示方法
    《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1999)适用于林业苗木。
     苗木的年龄以经历一个年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苗木从地上部分开始生长到生长结束为止,完成1个生长周期为1龄,称一年生。完成2个生长周期为2龄,称二年生,依此类推。移植苗的年龄包括移植前的苗龄。

    第一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初始育苗地生长的年龄数;第二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在移栽地上生长的年龄数;第三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限,数字之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之和即为苗木的年龄。表示方法举例如下:

    1-0      表示1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一年生苗木。

    2-0      表示2年生未移植的苗木,即为留床苗。

    1-1      表示2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1年的移植苗。

    1-1-1    表示3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1年的移植苗。

    0.5-0    表示约完成1/2生长周期的苗木。

    0.3-0.7  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前培养3/10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7/10年生长周期。

    1(1)-0      表示1年干1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1(2)-0      表示1年干2年根未移植的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

    1(2)-1      表示2年干3年根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1年的插条(插根或嫁接)移植苗。

    注:按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插条苗、插根苗或嫁接苗等在原育苗地(未移植前)的根系年龄。


第十二章  苗木出圃

起苗与苗木分级;苗木包装与运输。

在苗圃中所培育的各类苗木达到造林规格要求(壮苗条件)后,即可起苗出圃造林。

苗木出圃是苗圃育苗工作的最后工序,主要包括起苗、分级、产量统计和包装运输等环节。

一、起苗。起苗又叫掘苗。起苗时注意保护好苗木,否则会使育苗前功尽弃。

    ①起苗季节。原则上是在苗木休眠期进行,即秋季落叶后到春季苗木萌动前进行。

②起苗的时间

确定起苗的具体时间通常比确定起苗季节对苗木生活力的影响更大。有时起苗时间即使相差一二周也会成为一些树种苗木造林成活与否的关键。

①根据苗木休眠状况确定起苗时间

 苗木休眠状况是最常用的确定起苗时间的生理指标。但是在确定休眠时间方面,树种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落叶树种来说,从苗木落叶至翌年芽萌动之前这段时间为休眠期,这时起苗一般比较适宜,而且从外观上也容易判断。对常绿针叶树种而言,可根据苗木顶芽是否萌动确定。

 ②根据苗木根生长潜力(RGP)确定起苗时间 

RGP是苗木移栽在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根系发根的能力。许多研究都表明,RGP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苗木栽植成活率。RGP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这种变化受苗木生长重心的调控,当生长重心位于根系时,RGP增大,当重心转向高生长时RGP最小。但是由于测定RGP所需时间较长,生产上不可能在测定完RGP后才确定起苗时间,而只能通过几年的测定,摸清楚某一树种苗木,在某一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生产上确定最佳起苗时间和造林季节提供参考。

③根据苗木耐寒性确定起苗时间 

在寒冷地区,苗木起苗时的耐寒性是影响造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生产上经常发生在苗木尚未完全木质化之前就起苗的现象,这时苗木耐寒性还没达到最强水平,苗木不耐低温贮藏,造林后,易发生枯梢,甚至被冻死。可根据苗木木质化程度来判断苗木在秋季的耐寒性,以确定适宜的起苗时间。

④天气和土壤条件天气条件也是影响起苗时间的一个因素。

干旱、大风天气会加快苗木失水速度,降低苗木活力。因此,最好选在无风的阴天起苗,苗木水势较高,失水速度也较慢。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起苗,其结果也是不同的。根据水分状况的日变化情况,一天内从晚上22:00以后到第二天清晨6:00这一时间范围为起苗的较好时间,同时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比较强烈的晴天和大风天起苗。

起苗时土壤水分过多,不便于操作,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相反,土壤过于干燥,会形成干硬的土块,苗木不容易从土壤中起出,根系尤其是须根损伤严重。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时,土壤耕作阻力较小,这种土壤状况下起苗也较适宜。所以,在苗圃地土壤干燥时,应在起苗前一周适当灌水,使土壤湿润。另外在土壤有冻结情况下起苗,对苗木根系损伤严重。

②起苗技术要求。起苗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苗木质量。

起苗必须做到:保证苗木具有最多的根系,且达到标准中所要求的长度,不损伤苗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最大限度地减少根系失水。

起苗时首先要保证苗木的深度和根幅宽度。深度要比合格苗根系长度深2-5cm。一般针叶树阔叶树播种苗、插条苗和移植苗的起苗深度为25-40cm。针叶树苗20-30cm,阔叶树播种苗25-35cm,阔叶树种移植苗、阔叶树插条苗和泡桐埋根苗40-60cm。

      苗木保护措施:严防根系干燥,起苗时如圃地干燥应提前灌水,减少苗木侧根和须根的损失;为防止苗根失水,起苗时应做到边起、边拣、边统计、边包装、边假植(或及时包装运输);对萌芽力弱的针叶树苗木,在起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顶芽;为避免根系失水过多,不宜在大风天起苗。

起苗的关键技术:保护好苗木的活力,尽量保证根系的完整,保护好顶芽,严防失水!

起苗方法:有人工起苗和机械起苗。人工起苗沿苗行一侧掘苗。机械起苗质量好,工效快。

1、人工起苗
(1)裸根起苗
    大多数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小苗可裸根起苗。起苗时,沿苗行方向距苗木规定距离处挖一道沟,距离视苗木和根系大小确定,要在主要根系分布区之外,沟深与主要根系深度相同。正式起苗前可以此方法先试挖,观察并确定距苗的距离和沟深。在沟壁苗方一侧挖一斜槽,根据要求的根系长度截断根系,再从苗的另一侧垂直下锹,截断过长的根系,将苗木推到沟中即可取苗,待根系完全截断再取苗,不可硬拔,否则损伤根系。
    大苗裸根起苗方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根系较大,挖槽的距离、深度均要加大,沟要围着苗干,截断多余的根,然后从一旁斜着下锹,按要求截断主根,把苗木取出。起苗时,防止苗根劈裂。苗木根系较大,带土较多,可轻轻将土敲下,不要重打,以免损伤根系,亦可保留部分宿土。由于根系较大,主根较长、较粗,起苗时,要使用锋利的铁锹等工具。
(2)带土球起苗
    较大的常绿树苗、珍贵树种和大的灌木,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需要带土球起苗,以达到少伤根、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土球的大小视树种、苗木的大小、根系分布、土壤质地而确定。一般土球直径是苗木根径的5~10倍,土球高度是其直径的2/3,要包括大部分根系。灌木需要带土球时,土球直径一般为20~60cm。
    起苗前,先将树冠捆扎好,防止施工时损坏树冠,同时也便于作业。把苗干周围地表松土铲去,然后在确定的土球尺寸的外围向下挖,宽度以便于作业为度,深度比规定的土球高度稍深一些,遇到粗根,应用枝剪剪断或用手锯锯断,不要震散土球。土球修好后,类似“苹果”形,立即用蒲包将土球包裹,打上腰箍。将草绳的一头栓在树干上,在树干基部绕30cm一段,以保护树干。然后绕过土球底部,顺序拉紧捆牢,可用砖块在土球的棱角处轻轻击打,使草绳捆紧、捆实,在花箍外再打上腰箍。捆完后,铲断主根,将土球推斜,用蒲包将土球底部包住,再用草绳将度部的花箍穿起来,捆结实,这一步生产称“兜底”。捆扎密度视苗木大小、土壤质地确定。大苗,土壤质地疏松,密度可大一些;小苗,不易松散的土壤,密度可小一些。
    较大苗木的带土球起苗,可提前一年在树干周围按规定的尺寸挖槽断根,两年内起苗移植。

2、机械起苗
机械起苗效率高,质量好,目前主要是用拖拉机牵引起苗犁起裸根苗。

 二、分级和统计

从一般意义来说,苗木分级是为了使出圃苗达到国家规定的苗木标准,保证用壮苗造林,减少造林后的苗木分化现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苗木分级是对根据育苗技术规程或标准要求,把苗木分成不同等级的过程。目前,我国苗木分级标准主要根据苗木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个方面。生产上只需按国家GB 6000-1999或各省的苗木质量标准进行分级即可。

常用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根系状况(如根系长度、根幅和>5cm长的I级侧根数量)等。生理指标主要是苗木色泽、木质化程度、苗木水势和根生长潜力(RGP)等。目前一般将生理指标作为一种控制条件,即合格苗木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凡生理指标不能达标者作为废苗。

    ①苗木分级。根据苗木分级指标,边起苗,边分级。

    ②数量统计。苗木产量包括I,Ⅱ和Ⅲ级苗,统计时分别进行,废苗(病虫害、机械损伤苗)

不统计产量。分级统计应在蔽荫无风处进行。苗木分级统计后,要立即包装,挂好标签。

三、包装和运输。苗木分级后,及时运往造林地,在运输过程中,要妥善包装,严防失水,如油松一年生播种苗晒10 min,成活率降至30%,晒1 h,成活率降至零。

    一般是对裸根苗进行包装。起苗、分级后对出圃外运的苗木应立即进行包装。根据苗木的大小确定每个包装的株数,较小的苗木也可以连同枝干全部包装起来。
    包装前应先对根系进行处理,一般是先用泥浆或水凝胶等吸水保水物质蘸根,以减少根系失水,然后再包装。泥浆一般是用黏度比较大的土壤,加水调成糊状。不凝胶是吸水极强的高分子树脂加水稀释而成。
    包装要在背风庇荫处进行,有条件可在室内、棚内进行。包装材料可用麻袋、蒲包、稻草包、塑料薄膜、牛皮纸袋、塑膜纸袋等。无论是包裹根系,还是全苗包装,包裹后要将封口扎紧,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包装材料脱落。将同一品种相同等级的存放在一起,挂上标签,便于管理和销售。
    包装的程度视运输距离和存放时间确定。运距短,存放时间短,包装可简便一些;运距长,存放时间,包装要细致一些。带土坨的大苗,要单株包装,在运输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防止苗根干燥发热。到达造林地后若不立即造林,应马上假植。

近年来,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效果较好。但要防止袋内因阳光照射而发热。有些国家用冷藏车运送裸根苗,车内温度保持1℃,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效果也很好。

带土球大苗运输,要防止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弄散土球,损坏树干和树冠,针叶树尤其要注意保护树冠。装车时,要单层码放,不能挤压土球。
    运输包装好的裸根苗,最好使用封闭货车,一般货车要用帆布罩盖苗木,防止运输过程中风吹日晒。裸根苗最好不要无包装运输。

四、苗木的贮藏

    如果起苗后不能立即造林,为保护苗木免遭各种损害,需采取相应的苗木贮藏措施。苗木根系比较幼嫩,最易失水而丧失生命力,它又是苗木吸收水分的关键器官,苗木根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因此,苗木的贮藏,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苗木根系。常用的苗木贮藏方法有假植和低温贮藏2种。

(一)假植

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假植按时间的长短分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临时假植指在起苗后或造林前进行的短期假植;越冬假植指秋季起苗后不能马上造林或移栽而进行越冬的假植,又叫长期假植。

    假植方法:在苗圃地选择地势较高、避风、排水良好、不低洼积水也不过于干燥的地段,与主风方向相垂直挖沟,沟深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20-100cm,沟宽100-200cm,沟土要求湿润。将苗木单株排列在沟内,每排数量相同,以便统计。每排苗木苗干下部和根系用湿润的土埋好,踏实。假植完后做好标记,注明树种、苗龄、数量,以便管理。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特别是早春,不能及时出圃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抑制萌发,发现有发热、霉烂现象应及时倒沟假植。

假植的关键技术:应掌握“疏排、深埋、实踩”的要求,即苗木不能排得太密,通气好,但又必须压实,防止透风使根系水分散失。

(二)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是将苗木置于低温库内或窖内保存。低温能使苗木保持休眠状态,降低生理活动强度,减少水分的消耗和散失;既能保持苗木活力,又能推迟苗木萌发,延长造林时间。

低温贮藏的温度控制在0-3℃,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上,并注意通风。通常低温库的温度由人工控温设备完成,可在各个季节贮藏苗木。

苗木窖利用的是自然控温,只适合于越冬贮藏。

五、苗木在运输、造林地和栽植过程中的保护

苗木运输是苗圃和造林单位的交接环节,而且也是苗木保护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苗木在苗圃受到了非常精心的管护。而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则变化很大,也不可能进行人为控制。苗木将要面对的是没有人工灌溉和保护的环境,干旱、高温、低温、植被竞争、动物破坏等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将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和栽植过程中,做好保护工作,为苗木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就非常重要。

(一)苗木运输

最好的苗木运输环境,是将苗木保持在近似贮藏的温、湿度条件下,即温度0-3℃,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如此条件一般只有冷藏车能满足,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较普遍地采用了冷藏运输车,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苗木运输车成本太高,短时期内无法采用。一般卡车是最常见的运输工具。长距离运输的卡车必须有帆布棚遮挡,严禁苗木受风吹,尤其是针叶树苗木更不许未经任何包装,裸根运输。

(二)苗木运到造林地后的保护

苗木运至造林地后,第一件最很重要的工作不是马上栽植,而是将苗木妥善地保护起来。因为,一般所运苗木数量不是马上就能栽完,有时甚至需要几天的栽植时间。这时对苗木活力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苗木活力的丧失有时是逐渐积累的,苗木经过起苗、分级、包装、贮藏、运输等等工序,到达造林地时,因各种原因,有的苗木可能已受到不利条件影响,活力开始逐渐丧失。此时如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受影响的苗木还可能恢复,否则失去活力的苗木会越来越多。

    常规方法是选择一个背风和背荫处,将苗木假植于土壤中,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压实,并浇透水。在造林地应尽量减少对苗木不必要的处理,如苗木截干、分级、剪根、数量统计等工作都应在苗圃完成,不应留到造林地来做。

(三)栽植过程中苗木活力保护

造林工作是一个耗时、费力、耗资金的工作,从采种、种实调制、播种、苗期管理、起苗、包装、运输到造林规划、整地等,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苗木,在最后一刻由于栽植者的忽略而失去活力,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1)苗木分装

要求分发给每一个栽植者时要迅速,根系不能裸露,最好在苗木包装袋内进行,也可以将苗木从包装袋或假植地取出,放进一个装上水的桶内,这样既有足够的时间统计分发苗木,又可让苗木吸收水分,同时因起苗包装前沾泥浆而此时又干燥的苗木,也不会出现分发时损伤苗木须根的现象。苗木分装地应选在背风背阴处。

(2)苗木栽植包

由具有保水性的材料制成,使苗木在栽植过程中免除干燥的危险,同时栽植者又能将包挎在腰间,腾出手来进行苗木栽植。

(3)蘸根

在苗木装入栽植包前进行蘸根,对苗木在栽植过程中的短时间裸根苗会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有的材料还可以给栽植后的苗木提供一个湿润环境,促进根系发根。常用的蘸根材料有NAA、IAA、IBA、ABT生根粉及吸水剂等。

(4)塑料水桶提苗

在不具备苗木栽植包的地区,可采用塑料水桶提苗,桶里盛少量水,将苗木根系浸入水中,栽一棵苗拿一棵,对保护苗木活力极为有利。

(5)不伤须根

在栽植过程中,取苗时要小心,不能用大力将苗木分开,以免伤其须根。

(四)育苗与造林的衔接

苗木是有生命的,从起苗、运输到栽植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苗木活力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因此,苗圃要与造林单位紧密合作,这就意味着苗圃的育苗计划要和造林计划相衔接,起苗、包装、运输时间要与造林时间相衔接。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如何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古人寒窗十载才得以有金榜题名的荣耀现在虽说废除了八股取士在入大学之前同样有十几年的书要读读这么长时间书计划显然必不可少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所以下面我就说一说如何制定...

大学课程学习复习计划

大学课程学习复习计划一学习学习一直不能放下课程内容如有脱节需尽快找时间补上专业课需要好好学上课尽量坐前排要听课学习不能装二复习1平时学校单科考试1A计划前提平时上课听课了考前12周进行复习复习内容及步骤把书本通...

考前如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考前如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高考越来越临近了到底该如何制定复习计划呢制定复习计划又该考虑哪些因素呢1确定复习目标大家不能盲目没有目标的去复习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分配复习任务制定复习计划根据各科学习水平再来确定复习...

学习小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由于现在很多课程都要结课随之而来的是结课考试很多同学都自己上自习开始为考试而奋战但是有些同学却不知从哪方面复习为了我们都能考一个好的成绩为了我们12电信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们拟定一帮一的学习和学习小组...

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值得一看!本人学习方法亲身书写

公务员考试须知考试时间行测9001100申论200430题量行测国考135道全选择题省考120道申论3个小题1个作文特别注意时常关注公务员考试官网国考和各省省考一需要买的书籍120xx年中公版行测中公版申论22...

自考学习复习计划表(整理版)

自考学习复习计划表整理版第一遍看课本只了解大概情况不要过多恋战不要贪恋阅读的快乐每天看书至少1章一定要完成各科齐头并进不要集中火力整体猛K一本书至少在8月份前看完4本书未完成罚自己至少20个俯卧撑或其他惩罚2第...

教学复习计划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对象分析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听说认读一些如常生活中的物体的单词能说一些日常的交际用语对于一些学习兴趣浓的学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少数比较懒散的同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二关于复...

20xx会计专硕mpacc考研复习计划和学习方案规划

20xx年会计专硕mpacc考研复习计划和学习方案规划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今天心血来潮认真搞上两三天感觉累了就玩几天一定要有一个规律的安排制定个复习计划每天几点该干什么一定要形成一个习惯养成习惯之后你会发...

20xx年会计硕士mpacc考研复习计划和学习方案规划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20xx年会计硕士考研复习计划和学习方案规划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今天心血来潮认真搞上两三天感觉累了就玩几天一定要有一个规律的安排制定个复习计划每天几点该干什么一定要形成...

英语四级新题型分析及复习计划

首先说明改革的情况自20xx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调整后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一试卷描述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分值比例和...

英语四级复习计划

英语四级复习计划单词部分合理分配每天单词记忆量需要一本专门的四级单词复习资料例如离四级考还有60天复习资料上有480个单词则平均每天须记忆8个单词因单词是基础十分重要故单词从读音但各种词性和词义都需清楚记忆此部...

英语四级复习计划安排(供大家参考,以合理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四级复习计划安排参考Nobodycanhelpyoubutyourself业精于勤一基础阶段3月4月中旬1背单词买一本每天100个单词把中文意思一定要背过会拼写争取在一个月内把袭击的约4500个单词全部过一遍有...

学习复习计划(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