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口腔——偱证口腔医学重点总结

时间:2024.5.8

偱证口腔医学重点总结

设计方法、实施方法、统计方法

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非干预因素对治疗结果的影响,便于评价干预措施的真实作用。常用的同期对照包括: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剂量反应对照、阳性药物对照、外部对照,非同期对照包括历史对照。

4、盲法的目的是避免被研究对象以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保证随机方案在治疗和观察阶段的坚持和实行,保证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相似性,以准确的测量干预措施的效果。常用干预及对照措施的相似性技巧(双盲双模拟技巧;基础治疗技巧)

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研究性研究的最佳设计方案。因为RCT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有测试客观效应的指标和方法;有具体的执行条件和考核标准,允许研究者主动控制各类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RCT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RCT最重要的特点是随机分配。主要应用于临床防治性研究,特点为具有前瞻性,研究者可主动控制;同时强调伦理学与科学性;常见偏倚包括: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失访偏倚、混杂偏倚。RCT的主要缺点:容易造成伦理学问题;结论外延性受到限制;条件要求严格。

6、交叉实验:开始进行试验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经过第一阶段治疗效应器以及消洗期后,对两组交换治疗方案,最后采用多种统计学手段评价治疗效果。优点:在同一个体进行两种方案,可消除个体差异,减少样本量;缺点:难以确定精确而合理的消洗期,过长过短都对患者有不利影响。试验周期长时,患者依从性不好。

行随访,观察这种结局的发生是否与接受某种暴露因素有关。这种研究方式成为队列研究。特点是因在前,果在后,对暴露因素虽然不能主动控制,但可以相对精确地测量。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多用于疾病病因学研究和预后研究以及不能主动控制干预措施的治疗学研究。优点:对观察对象和测量指标可以相对准确的量化,计算人群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对,论证强度较高。缺点:需要良好的管理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观察周期长,失访率较高。

8、病例对照研究:对已知具有某种结局的研究对象,与已知没有这种结局的研究对象相比较,探讨其与这种结局的相关关系。属于回顾性研究,由果到因的研究。病例组必须是确诊的, 有可能暴露于待研究危险因素之中, 宜纳入新发病病例, 可在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水平医院的连续病例中选择,也可以在社区中选择, 可选择病例数目多时,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照组确能排除待研究的结局,也具有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可能性,与病例源于相同的人群。OR>1.0, 95%可信区间的下限>1.0, 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可能是造成结局的危险因素。

OR<1.0, 95%可信区间的上限<1.0, 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可能是与结局有关的的保护因素。 应用:探讨疾病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尽管仅是对可疑因素的初步研究,但是为进一步深入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可用作筛检措施的评价、治疗效果评价。优缺点:适用于罕见、疑难病例的病因学研究;易于组织和实施,可行性较好;偏倚因素较多,论证强度较低。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进行调查研究,又称为现况研究,或患病率研究。研究方式:人群普查,抽样调查。

准确测定口腔疾病负荷,便于与全身其他各种疾病负荷相比较;对各种口腔疾病的严重性作比较,有利于确定口腔疾病防治的重点。对特定时点、人群、地区的口腔疾病负荷准确评价和再评价,是筛选最佳防治措施的必要手段之一。

分母中也不应当包含不可能发生该病的非易感者。时间区间如以年为观察单位,这时分母的单位为人年。分母人口数可为年初与年末人口数的均值,也可为年中人口数。如口腔癌的发病率为1.5/10万人年时,其含义为每十万经检查无口腔癌人群观察1年可发现1.5个口腔癌新病例。

病死亡造成的生命年损失两部分组成。

对某种疾病状况的描述:病例报告和系列病例总结。对某种治疗措施疗效的报告。对某种可疑致病因素及其引发疾病的描述。均缺乏对照,缺乏良好的科研设计,难以应用统计学进行推断,简单易行然而论证强度差。

14、病因cause: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致病效应的这类因素。

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能引起疾病,具有特异性。

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错,各有前因后果,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构成一个致病因素网。

17、间接病因(remote cause):为发病有关的间接因素,它们的存在能促进发病。这种能增加患病的易感性的内外环境不良因素,即称间接病因。

18、危险因素risk factor:在一群体中,由于某一因素的存在,使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高;而当其被消除后,又可以使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这种与发病率消长有关的因素,就称之为危险因素。

研究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引起人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20、简述RR、AR、OR、ARR、RRR、NNT以及验后概率的概念及意义:

当RR95%的可信区间不包括1.0时,则表明待研病因因素与待研究疾病相关。

AR归因危险度=[a/(a+b)]-[c/(c+d)]表明这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是排除了对照组本身发病率之后,为被研病因引起疾病的净效应。

OR比值比=ad/bc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不可能得出发病率,只能用比值比表示因果相关性。

表示病因暴露组的这部分患者确实为该病因所致。 ARR绝对危险降低率=CER-EER(%) 此值代表着实验组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事件发生率间的绝对差值,此值越大,临床意义越大。

=(CER-EER)/CER*100%此值的大小表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治疗后有关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临床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下降的水平,通常RRR在25-50%或以上有临床意义。

=1/ARR 即挽救一个病人免于发生严重的临床事件,需要治疗具有发生这种事件危险性的患者的人数,NNT越小,说明防止发生每一事件花费的经费少,临床价值就越大。 验后概率:

验前比数=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

验后比数=验前比*阳性似然比

验后概率=验后比数/(1+验后比数)

、从临床特殊病例的发现,提出病因假说 ;2、做临床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初步验证病因假设;3、前瞻性的研究,证实病因;4、实验病因学研究或干预性研究

22、病因学研究的常用设计方案: :以人为对象;人为干预措施; 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出标准;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统一使用标化干预措施; 避免沾染和干扰;盲法评定结果。 试验组:接受病原因子刺激;对照组:不接受病原因子刺激;在病因研究中的论证强度:最强。RCT的优势:减少偏倚;随机分配可消除己知和未知混杂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对干预因素可准确地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测量;盲法测量可消除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队列研究:优势:前瞻性,准确的测量暴露因素与疾病;能确定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先后关系;可行性强;论证强度仅次于RCT; 缺点:致病因素不能为研究者控制;研究时间较长,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高。尤其是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慢性病。 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确定病例与对照后,比较暴露比值; 不能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先后关系;只能使用OR分析危险性;可能偏倚因素: 回忆偏倚、选择偏倚、测量偏倚、 患病率-发病率偏倚等;在病因研究中的价值:弱。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 可调查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情况;宿主(生活习惯、心理,遗传因素),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用RR来表示危险因素的联系强度。可结合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干预研究等。可能偏倚因素: 应答偏倚、回忆偏倚、测量偏倚等;在病因研究中的价值:弱 。

还有描述性研究、个案调查、病理报告等形式。

23、掌握病因学研究结果的评价方法。

1)论证强度高的病因学的研究结果,能揭示致病的真实的因-果效应;2)论证强度最强的为随机对照试验,其次为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能比较可靠的回答病因学因果效应的真实关系。

3)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于受很多偏倚因素的影响,通常只能提供病因学线索,叙述性研究的论证强度更为逊色。

具体评价标准:(1)、病因学的研究结果,是否源于真正的人体试验?2、因果关系的相关强度有否显著性意义;3、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子、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4、观察期是否足够长?结果是否包括了全部纳入的病例?5、致病因素因果效应的时序性是否明确?6、病因与所致疾病是否有剂量效应关系?7、病因因果关系是否符合流行病学规律?8、病因与发病的相关性,符合生物学研究结果吗?9、在不同的研究中,病因学研究结论是否一致?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明确样本量,选择研究对象,盲法判断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样本量、确定正常阈值、试验结果与金标准分类结果比较

阳性病例所占部分的百分率。SN = a/(a+c)假阴性所占部分的百分率称为漏检率。诊断试验敏感度越高,漏检率越低;漏检率=100%-SN。

27、特异度SP:是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例数中,诊断性试验为阴性的比例,即真阴性部分所占百分率。SP = d/(b+d)假阳性所占部分的百分率称为误诊率,诊断试验的特异度越高,则误诊率越小。误诊率=100%-SP

AC是指诊断试验获得正确试验结果,即真阳性和真阴性在总检例数中的比例; Ac= (a+d)/ (a+b+c+d);反映了诊断性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试验结果符合或一致的程度。

:是诊断试验阳性结果中真正患病的比例。也称为验后概率。+PV = a/(a+b);阴性预测值是试验诊断阴性结果时真正未患病的概率。-PV = d/(c+d)

30、似然比:是反映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诊断试验的结果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与非患者中出现概率之比。阳性似然比为患病组真阳性率和无病组假阳性率的比值,+LR=[ a/(a+c) ]÷[b/(b+d)]= SN/(1-SP)。阴性似然比为患病组假阴性率与无病组真阴性率的比值,- LR=[ c/(a+c) ]÷[d/(b+d)]=(1- SN)/SP。

/特异度对子,以敏感度为纵坐标,以1-特异度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N和SP,将给出各点连成曲线,即为ROC曲线。做ROC曲线只靠一、二次试验结果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的临界点的,一般要求最少五组连续分组测定数据。在诊断性试验中,用于正常值临界点的正确选择。距左上角最近的一点,即为正常值的最佳临界值。ROC曲线还可以用来比较两种以上诊断性试验的诊断价值,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试验的准确性,面积越大,准确性越高。

32、诊断学试验研究的评价原则:

1)否将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进行了盲法比较?2)在被检查的病例中是否包括了各型病例和易于混淆的病例?3)对研究地点、环境、病员等是否作了充分描述?4)诊断试验的重复性(精确性)如何?5)对“正常”的定义是否准确、合理?6)是否作了敏感度、特异度及似然比的计算?必要时作分层似然比的计算?7)对诊断试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是否有详细描述?8)诊断试验的实用价值是否予以描述?

33、评价诊断真实性的指标有哪些?

(1)灵敏度与特异度(2)预测值 (3)似然比 (4)符合率与约登指数(5)ROC曲线下的面积。

包括①从病史、体格检查获得的临床资料②实验室检查③影像诊断技术④各种诊断指标

一定要有科学依据:1、临床治疗性研究的对象是病人;

2、任何治疗措施要有科学依据;3、疗效的评价;4、医德;(二)治疗试验达到最佳目标:

1、临床治愈或根治:2、预防复发或并发症:3、缓解症状、维持功能及改善生存质量:(三)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选择最有效的试验药物或措施(四)确定最佳治疗水平的终点目标。

(二)研究设计的方案要科学(三)研究对象的诊断必须准确(四)试验样本需要量的估算(五)试验效果测试指标的要求(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经济可行、注意远期目标测量、指标的选择要少而精)(六)治疗观察期限要合适,不宜过长或过短。(七)制订防止偏倚的措施,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八)正确地选用统计学的方法整理与分析资料

37、防治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因素及处理方法:1、选择性偏倚:主要发生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时,由于人为的干预而导致的偏倚。防止方法--随机(抽样、分配);2、测量性偏倚:主要是在测试研究结果时,受人为倾向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偏倚。防止方法--盲法;3、干扰(interference):试验组的对象额外地接受了类似试验药物的某种有效措施,从而人为造成了一种夸大疗效的假象;4、沾染(contamination):对照组的患者额外地接受了试验组处理措施,从而造成一种夸大对照组疗效的虚假现象;5、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了行为的一种倾向,与他们接受干预的特异性作用无关。干扰、沾染和霍桑效应的克服有赖于双盲或三盲的治疗设计。6、均数回归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一组变量分布在极端的那些值有向均数回归的现象。 如血压、血糖、血脂处于特别高的5%的人,即便不治疗,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也可能会降低一些,如果无对照则可能误认为是药物的疗效。通过反复测试来克服。7、机遇:随机抽样所致的偏倚---随机误差,在研究中不可能消除,但可通过限制I型、II型错误的容许水平和增加样本量,把机遇的影响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

38、影响防治性研究结果的因素:1、样本大小;2、可比性;3、对照及安慰剂效应;4、机遇和偏倚;5、沾染和干扰;6、依从性

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临床医学的基本目标。考察防治性措施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称为治疗性研究。治疗性研究是临床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也是问题较多的领域

40、选择研究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设计方案的科学性2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1、治疗性研究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一)治疗性研究是否为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二)纳入试验的全部对象是否完成了全部的治疗(三)是否报告了全部有关的研究结果(四)治疗试验结果的临床及统计意义如何(五)治疗对象的特点是否做了仔细的描述:这是防治性研究结果能否被正确应用的重要环节。(六)治疗措施和方法是否切实可行(七)卫生经济学评价。

42、预后(Prognosis): 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其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以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5年生存率等。

43、预后研究:就是关于疾病各种结局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某特定病人所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能用来更正确的预计病人结果事件,该特征称之为预后因素。

45、影响预后的常见因素1疾病本身特征2患者的机体状况3干预措施的有效性4医疗条件5患者的依从性6社会及家庭因素

)、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性,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2)、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发现估计预后的预测指标,寻找改善疾病预后的措施;3)、识别、解答疾病预后的问题,争取病人和家属的合作,以利病人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的康复

治愈率2病死率3缓解率4复发率5致残率6其他结局

是指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包括生物学发病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结局。

49、病程(clinical course):是指疾病首次发生症状、体征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其中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临床医师可采取医疗干预措施来改变其病程。病程可以因受到医疗干预而发生改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

是将研究对象的随访结果和随访时间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能充分利用所获信息,更准确评价和比较随访资料,是疾病预后的主要评定方法

51、生存时间狭义指患某种疾病的患者从发病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广义指从某种起始事件到终点事件所经历的时间跨度

52、截尾值指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到患者的明确结局(即终点事件),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所获的生存时间信息不完全

前瞻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描述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实践指南CPGs是针对特定临床问题,经系统研究后制定发布,用于帮助医生和患者作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性文件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1、研究对象应是病程早期阶段或同一病程的患者2、叙述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方法(应注意集中性偏倚、倾向性偏倚、转诊偏倚、诊断条件偏倚)3、随访纳入的全部研究对象4、确定和采用最客观的预后指标5、对结果的判断应采用盲法6、校正影响预后的其它因素

病例是否具有代表性2预后的随访时间是否足够和随访的病例数是否完全3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果判断是否应用了盲法4预后证据中有否亚组分层分析,对预后因素是否校正分析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卫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卫生事业的经济规律,卫生经济政策与策略的制定,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满足卫生服务的需求。

法对各种临床诊断、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经济评价和分析,正确决策,确定符合卫生资源配置、并能充分发挥其效率的最佳诊断治疗方案。临床经济学评价目的:是在卫生资源有限前提下识别那些诊疗措施更“价有所值”,产出最大化。临床经济学评价基本思路:是通过比较临床使用一定量资源后的健康产出,来评价临床诊疗措施的相对经济效果,即对不同诊疗方案、干预措施的成本和结果进行识别、测量、赋值并比较的过程

:生产一定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即消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示。

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direct medical costs) 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成本,从病人角度:包括住院费、诊疗费、康复费;从医院角度:包括医务人员劳务收入、医院管理、设备经费等。直接非医疗成本(direct nonmedical costs) 病人因病就诊或住院所花费的非医疗服务的成本,如病人及家属就医的往返路费、住宿费等。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由于病假和疾病引起工作能力减退及长期失去劳动力所造成的损失,如因病损失的工资、奖金及丧失劳动生产力造成的误工产值。与死亡率(mortality)有关的成本:由于病死所造成的损失。可用①人均收入法;②自愿支付法;③隐含成本估计。

随着物价上涨,货币实际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对发生在将来的成本要通过贴现(discounting)的方法,换算为目前的实际价值。

62、临床经济学评价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明确备选方案;全面收集并评价所有相关成本和效果(效益、效用)的信息;用适当贴现率(discounting rate)平衡时间偏差;进行增量分析(incremental analysis)或增值分析;对不确定性进行敏感分析;准确表达分析结果。

成本低的措施经济效果好。只能比较同种疾病、结果相同的情况,故使用范围较狭窄。

(成本效果比)与每一个增加的效果所需要耗费的增量成本(增量比)等。是最常用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计算成本效果比:C/E越小,越有效率。

65、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结果的测定是以病残和病死为结果的综合指标,最常用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QALY)表示。

66、效用值(utility):根据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对每一种疾病或不同的健康水平进行量化得到估计值,范围从0~1,完全健康为1,死亡为0。确定健康状况效用的方法①专家评价法:②查阅文献法③抽样调查法。

测定方法:①人均收入法或人力资本法②意愿支付法表示方法:效益(B)/成本(C)比, 或净效益(B-C),如果效益成本比>1,净效益>0,则该措施可取。

.研究的重要性; 是否回答了卫生经济评价的主要问题,有一定重要性?2.是否阐明从什么角度进行经济评价?3.是否比较了待研究的或备选的医疗措施的成本和结果,对所要比较的方案是否作了详细的描述:如对象、时间、地点、范围、方法和方案等。4.成本和效果的判断是否受到偏倚因素的影响,成本和结果测定的可信度如何?5.对发生在将来的成本、效果是否做了时间调整,是否进行了增量分析,是否作了敏感性分析;6.研究的适用性:其结论可以外延,可用于读者所关心临床经济学评价事项。

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生存质量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的;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有共同点。

70、偏倚:由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所致的错误称为偏倚;危害:主要是降低真实性, 使研究结果偏离真实值(true value)。特点:有方向性,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偏倚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可以产生于研究过程的任何环节,从设计、实施、资料分析和结论推导,都可能出现偏倚。可以产生于任何种类研究方式, 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研究,临床疗效观察,以及诊断试验都普遍存在偏倚的作用。一旦偏倚对研究的结果造成了既成事实,则往往无法消除它的影响。按其性质和产生阶段分类可分为:选择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

由于不正确的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没有达到两组患者的可比性,即从研究开始两组患者就存在着除研究措施以外的差异,因而导致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研究结果偏离真值。 分类包括错误分类偏倚、患病率与发病率偏倚或奈曼偏倚、检出征候偏倚、无应答偏倚、失访偏倚、志愿者偏倚、非同期对照偏倚等。

1、随机分配--尽量使两个比较组除研究因素以外其它各种条件保持均衡;2、设立两个或多个对照组(配对),其中之一应来自一般人群,其它可以来自医院,既可代表社区一般人群,又可代表医院内不同类型的病人。然后对试验组和不同对照组的主要基线状况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有选择性偏倚存在。3、明确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遵守,不能轻易改动。4、提高应答率, 防止或减少失访。

73、测量偏倚: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观察和测量方法缺陷,使各比较组所获得的信息产生系统误差,又称为观察偏倚和信息偏倚。包括:诊断怀疑偏倚、回忆性偏倚、临床资料遗漏偏倚、家庭信息偏倚、顺序偏倚、不接受测量偏倚、报告偏倚、诱导偏倚、暴露怀疑偏倚、检出偏倚等。

、盲法收集资料;2、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3、广泛收集各种资料;4、保证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 研究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调查方法的一致性。研究开始后要严格按照调查工作手册收集资料,不能轻易更改标准,操作技术应熟练,记录要准确,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75、混杂偏倚:研究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部因素(extraneous factor)的影响,从而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该疾病的联系。这种影响所带来的误差称为混杂偏倚或混杂。是出现在临床研究结果分析评价阶段的一类重要偏倚。

: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联,可以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真正关联的因素。

、限制(restriction)在研究设计阶段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将已知存在混杂因素的对象不纳入研究,规定各比较组在人口学特征上近似或在疾病特征上相同。2、配比(matching)将可疑混杂因素作为配对因素,使各比较组同等分配具有同等混杂因素的对象,以此来消除混杂作用。3、随机化(randomization)使各种因素,包括未知混杂因素均衡地分布在各组中,使混杂作用消除。4、分层(stratification)在研究资料分析阶段,将已知的或可疑的混杂因素按其不同水平分层,然后再分别加以分析。5、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按照统计学标准化的方法,将需比较的两个率进行调整,使可疑的混杂因素在两比较组中得到同等加权从而获得有可比性的标准化率。6、多因素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应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如 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78、机遇是指某一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又称为概率(probability),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或抽样误差。

79、偏倚与机遇的比较:

共性:均可出现在任何一种类型的研究中;均可出现在研究的任何阶段;均可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

不同点:偏倚具有方向性,可以避免,临床上常用完善的设计、客观的测量方法、合理的分析手段来控制偏倚;而机遇不具有方向性,不可避免,控制方法为控制αβ的允许范围、严格控制测量条件、统计方法估计其大小。

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可产生意见不一致,即临床意见分歧。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这种误差是由于观察的质量和水平所限,造成所得结果与真值之间有误差。这类误差随观察的条件而变化复杂,无一定的变化规律,故与偏倚和机遇不同。

1、感觉的生物学变异2、诊断方案的约束3、主观推理4、观察者本身的知识面和经验能力限制所影响,使之未能准确查出或忽略了重要的现象,使所获得的结果发生误差。5、预期偏倚: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常希望获得预期的结果。(二)被检查者的原因:1、被检查部位的生理变异2、疾病和治疗的影响3、回忆和反复思考(三)检查原因:1、检查环境杂乱2、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缺乏良好的关系3、诊断仪器性能不良或用法不当。

82、防止临床意见分歧的方法:(一)适当的诊断环境(二)核实用以确诊的关键性资料: 1、复查病史、体征2、引用旁证资料;3、采用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以肯定关键性资料;4、会诊(三)实验室检查结果应具独立性(四)报告结论时,应叙述其客观检查依据(五)应用适当的辅助检查技术(六)医生和病人应建立良好的关系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频数表/直方图、均数/标准差),统计推断(均数估计、t和u检验);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频数表/直条图、率/比),统计推断(总体率估计、卡方检验)。

84、计数资料统计描述的注意事项:计算率时要求注意分母的定义与范围,特别是分母不宜过小。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率。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出,要求更加合理的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察2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理制定指标的试验3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4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出的决策

1证据必需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

“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90、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91、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Meta分析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

92、Cochrane协作网的主要作用:1)为医疗保健各个领域提供高质量、最新的系统评价;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2)促进Cochrane 系统评价的产生;在协作网内发展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3)争取协作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93、Cochrane系统评价在EBM实践中的作用:1)Cochrane 系统评价的使用者2)对临床实践的影响3)促进患者参与循证决策4)对政府决策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作用

94、循证医学检索策略中“PICO”的意义: P:病人:表示他们患的什么病、存在什么临床或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I:干预措施:表示拟探求的临床干预问题。C:比较:表示干预措施的对照措施是什么。O:结果:表示干预措施的结果是什么。

95、Meta分析定义: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和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96、简述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所有类型的文献评价,不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在实施过程中均遵循相同分析步骤:1提出临床问题;2建立检索策略,收集所有相关的研究研究文献与资料;3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原始研究文献,并逐一进行严格评价;4收集与提取必要的数据信息;5建立一览表,对纳入原始文献进行汇总与统计描述;6制定效应量综合分析与评价内容的框架图;7异质性检验,选择合并效应量估计模型与方法;8估计合并效应量及统计推断;9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稳健性;10总结报告

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是否明确提出了敏感的临床问题;2文献检索方法是否详尽清楚;3文献的纳入标准是否合适;4是否对每个纳入研究的进行了真实性评价;5纳入研究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如何;6结果合并是否合适(Meta分析)。 98、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可采用的效用量有RR,OR,RD,WMD,SD二、异质性检验:Q检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三、合并效应量估计与统计推断。四、敏感性分析。

99、异质性包括:方法学异质性;临床异质性:观察对象、干预措施、结果测量指标;统计学异质性。

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创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1)系统评价的论证强度:纳入研究的设计方案和每个研究的质量、是否存在重要的方法学局限、合成结果的效应值大小和方向、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推广应用:分析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利弊关系,同时分析纳入系统评价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否与你的患者情况相似。(3)对干预措施利弊和费用进行经济分析;(4)对医疗和研究的意义。

指改变某些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如纳入标准、研究质量的差异、失访情况、统计方法(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和效应量的选择(比值比或相当危险度)等,以观察同质性和合成结果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结果的稳定性和强度。

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的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是否相同的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其目的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靠。

①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②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③第三级:有对照但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④第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⑤第五级:专家意见。

105、发表偏倚: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 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纵向的进展,横向的比较。 ②评述性: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③先进性: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

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3清楚评价了不同质料反感的重要结局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确使用的诠释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1可能降低证据指南的因素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精确度不够⑤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①效应值很大②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③剂量-效应关系

110、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试说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如社会、自然或环境问题;(2)建立有效的产生、总结、传播和利用医疗证据的体系,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虽然从长远看,循证医学会降低医疗费用,但其不能确保在每一个具体的阶段性治疗措施中一定更廉价;(3)原始文献研究背景和研究质量不一,即使经过严格的证据评价,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结论仍有可能存在各种偏倚;(4)应用循证医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指导医疗卫生决策,为病人提供服务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如地理上的、组织方面的、传统习惯性的、法律和行为方面的因素等,致使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根本无法推行,或根本不被病人接受。即使现在可以推行的措施,由于受诊断方法和水平,医生的水平和积极性,病人的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医疗卫生决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它又是一个经济和伦理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将他拥有的所有财产都用于医治疾病和提高健康,还必须考虑生活的其他需要。如何分配资源是一个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同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一个病人使用了一项昂贵的检查或治疗,意味着很多其他病人可能失去了诊治的机会。决策者必须兼顾个人和社会利益,在经济和伦理原则面前,往往科学证据也不得不做一定的让步。

112.试论述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评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循证医学是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需要吸收和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在循证医学的思想指导下流行病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为科学和系统。系统评价是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指导下对文献进行的二次评价,是具体的实践过程,如果没有循证医学作为指导,对文献的利用只会是自发、零乱、单一、孤立的,其结果相对不可靠,而质量高的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的要求和基础。(2)区别: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强调要建立自觉去寻找、研究和运用最佳的证据,并与自身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相结合来指导实践的思想,其目的是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循证医学首先是指导实践的一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临床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严谨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研究患病群体病人,其主要特征是一门指导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临床科研的方法学。而系统评价是对文献的严格评价和系统综合的一种方法,其应用的领域不仅限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所包含的内容也远远超过系统评价。

113.循证医学和传统临床医学的主要目的都是要解决临床问题,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区别。(1)传统临床医学检索文献不够系统和完全;而循证医学检索文献系统、完全,为循证医学实践获取最佳证据奠定坚实的基础。(2)传统的临床医学缺乏评价标准,评价证据不严格,偏倚多;而循证医学需要对一个研究证据的质量做科学的鉴别,分析它的真实性程度,进一步评价运用于临床医疗是否有重要价值,最后看这种证据是否能适用于具体的临床实践,使得经过严格评价的证据真实、可靠、适用。(3)传统的临床医学认为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加上来自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就可以判断患者预后、疗效及评价诊疗方法。这样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限制,实用性也不肯定;而循证医学认为这些不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全部依据,强调来自经系统研究得到的最佳证据,这样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强。(4)传统的临床医学仅通过传统的医学培训方法评价新的诊治方法,常常使得一些有效的疗法长期得不到推广,而一些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却广泛使用,高额费用购买的医疗服务却没有效果,提高医疗水平的能力不肯定。而循证医学是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临床实践的差异;新药研制采取更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更易获得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新药;通过对医疗措施进行评价和规范,根据科学证据制定医疗费用补偿政策,合理而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证据为基础选择治疗措施,满足病人得到既有效又经济的医疗服务的要求;治病过程从以医生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对治疗效果重新定义,从而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华西口腔09级邱静怡整理

更多相关推荐: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第一讲绪论1概念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2免疫的...

医学免疫学 重点总结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

医学免疫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绪论免疫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可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二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重要复习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2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该功...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习题

12章固有免疫应答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

医学免疫学必过重点总结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respo...

医学免疫学必过重点总结

1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2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4半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只可与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只具备免疫反应性不具备免疫...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熬一天一夜的结果)

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或填空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免疫指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与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

医学免疫学重点

医学免疫学重点第1章免疫系统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的细胞组成微环境功能二骨髓的微环境功能二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主要表面标志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的功能二脾的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征第2章免疫球蛋白一...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及问答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2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针...

免疫重点总结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点借助小鼠B细胞杂交瘤hybridoma技术所制备的高度均一属同一类亚类型别单一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定抗原表位的抗体McAb的优点是高效价可大量生产骨髓瘤细胞可大量繁殖但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免...

医学免疫学历年考点汇总

医学免疫学历年考点汇总1Th1细胞分泌IFN20xx2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溶血20xx3主要用于预防I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色甘酸钠20xx4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20xx5参与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