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古典文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5.13

20##年少干古典文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到汉代以后称为《诗经》。

2.搜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内容编排(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按传统按传统说法只有则有赋、比、兴。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手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诗经》)

3.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富的上古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4.《诗经》的“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四始”诗的前四首,《关睢》、《鹿鸣》、《文王》、《清庙》。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三家诗:齐、鲁、韩。用隶书写成被称为经文经;“毛诗”用小篆写的属直文经,因三家诗逐渐消失所以现存的诗经又称“毛诗”。六经:《诗》、《书》、《礼》、《乐》、《春秋》)

5.《氓》:选自《毛诗正义》卷三《卫风》。这是一首弃妇自伤之诗,抒情色彩很浓。全诗以倒叙的手法,叙述了主人公爱情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恋爱、定情、出嫁、婚后生活、糟遗弃。  《氓》是我国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为后世叙事诗开了先河。

   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和《春秋》分别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2.《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六体”:典、谟、训、镐、誓、命。

3.(先秦历史散文分为3个阶段)第一,从夏到春秋,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特点: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洁。第二,春秋到战国初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特点:记言、记事,言事相融,内容详瞻,记事曲折。第三,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特点由记言记事发展到写人,叙事铺张扬厉,更富有气势。

4.先师所言称为“经”,用来解释“经”的著作称为“传”。晋代的杜预编写的《春秋左氏传集解》,开创了经传合一。

5.《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别名《左事春秋》,是对春秋的注解、演义,是按照孔子思想来进行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宣扬仁爱思想,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粮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代史学家左丘明所著。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全书共十八万字,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左传》叙事完整,富于戏剧性,尤其擅长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捕捉战争的性质和特点。

6.《战国策》流传于战国后期,秦汉之际,是该时代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共33篇,460章)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先秦诸子散文分类:语录体(《论语》、《老子》、《墨子》)对话体(《孟子》、《庄子》)专论体(《韩非子》《荀子》)诸子百家的话说:(1)首先做此工作的是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旨》,率先把诸子化为六家:儒、道、法、墨、阴阳、名家。(2)刘韵《七略》在以次基础上增加了四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3)班固《汉书。艺文艺》除去了小说家,把剩余的称为“九家”又称为“九流”

C1“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2“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去掉乐称为“五经”

C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C4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弟子和在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共二十篇。《论语。先进  子路、曾。。》出自《论语。先进》,是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理想的一段记载。本文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不同的对话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C5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都是其著名的代表作。

C6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说孔子曾向他问礼。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带有辩证法色彩的观点。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统治者的暴政。(最重要的贡献:提出道的哲学概念A世界的起源,特征是无,无中生有B规律性,不断循环)

C7《老子》又名《道德经》,(文章特点)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著作。分上下两篇,《道篇》、《德篇》,全书81章,五千余言,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的哲学系统,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特点)(1)韵散结合的语录体;(2)文约意丰,意蕴深邃;(3)善于运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哲理。《第八十章》反映了老子向往的社会理想:人们自然群居的生活,自足、纯朴、简单、平和。

C8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老子的哲学思想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 强调了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宿命论,他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主张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他愤世嫉俗,鄙视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

C9《庄子》:《庄子》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传统的看法认为,内篇 是庄子自作,代表了庄子的思想,外篇  杂篇是后人或是后学所作。

C10《逍遥游》极其写作特点: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深刻的哲学命题,那就是“绝对自由”。为了达到这种自由,庄子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这不是彻底的消极思想,因为我们时时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真智慧的肯定和对生命热爱,从他对大鹏的赞颂可以知道 ,他所否定的并不是人世社会,而只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愚蠢和偏见,他反对的是人世间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写作特点:(1)意出生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与独到,是其构思新颖的内核。(2)恢讹炯怪的形象,大量并自觉地运用预言说理,善于夸张,想象虚构,神话。(3)汪洋恣肆的文风,行文自由,不拘一格,挥洒自如,说理,抒情,描写,言简意赅。

C11墨子:名翟,鲁国人。出身于手工工匠,在当时以善于制造守城器械闻名。墨子学过儒学,后来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是否有利于人民作为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其他主张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都体现了这一精神。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突破贵族世袭制度,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要求平等的权利的要求。

C12《非攻》选自《墨子》卷五《非攻上》,内容是谴责战争以及谴责人对战争的态度,写法是运用类比的说理方法又进一步的递进。

   楚辞

D1《楚辞》标志着我国个人诗人的正式诞生,又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开创之作。又因楚国位于南方,因此《楚辞》也代表着中国南方诗歌的开创和发展。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作为一种文体,“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除屈原外,其代表作家还有 宋玉、唐勒等。后人往往把《诗经》和《楚辞》并称风、骚。 二者分别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今存最早的《楚辞》主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朱熹的《楚辞集注》和清人 王夫之的《楚辞通释》都是较好的研究版本。

D2屈原: 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品有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D3《橘颂》橘颂是《九章》中的第八章,《九章》包括屈原的九篇作品,《 惜涌》《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除《橘颂》为早期作品,其余都写于流放之中,表现了当时诗人的当时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的心境。《九章》和《离骚》内容大体相似,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抒情性,都是十分优美的政治抒情诗。在《橘颂》中,作者运用了类比和联想的手法。把橘树的习性和人的精神风骨联系起来。给予强烈的赞美。本文托物喻志,以物写人物我合一。《橘颂》是最早的咏物诗,根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之十》的 记载,“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表达了自己师法橘树的愿望和对自己人生观的宣示。 屈原运用类比的手法,赋予了南国之橘类似于仁人志士的“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崭新形象,宋朝的刘晨翁因此尊屈原为“咏物之祖”。 

    汉代辞赋

E1赋是汉代文学的特征,代表着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从体裁上看,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代辞赋有三种基本形式,诗体赋,(四言为主,隔句用韵);骚体赋,(形式与楚辞大体相同);散体赋,(句式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

E2枚乘:字叔,江苏淮阴人,西汉著名辞赋家,主要活动于汉文帝和景帝两朝。在宫廷里做过文学侍从,武帝继位后,以“安车蒲轮”接枚乘入宫。

E3七发: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本篇选自《昭明文选》,假托吴客与楚太子的问答,旨在告诫纨绔子弟摆脱腐朽生活,把关注点多放在有益的事情上。 楚太子患了疲乏无力之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吴客为他找到了冰的根源:纵欲享受,无所事事,生活过于安逸。《七发》用艺术形象论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本文为文章的最后两个部分,描写了惊涛骇浪和追寻“要言妙道”的乐趣,意在启发梁孝王改变生活方式。

 E4《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文选,由南朝梁代太子萧统编纂,在古代文学史上形成了逸学。

    汉代散文

F1《史记》“三家注”:刘宋时裴骃《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唐代王守杰《史记正义》。

F2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著作,开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之先河,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追求。《史记》材料丰富,文笔简洁,饱含情感,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F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F4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五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开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的先河。体现了司马迁“穷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追求。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版本有100多种,唐代张守杰《史记正义》等“三家注”为标志性的研究著作,至今还有很少影响。

F5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时候,又以仁义扣马而谏,等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栗,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作者极力颂赞他们积人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书法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汉代诗歌

G1《古诗十九首》具有鲜明的文人诗歌的特征,其诗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它被认为是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G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东汉末期无名诗人所作。原非一时一人所为,因其内容风格有相近之处,所以梁代萧统将其编入《文选》,并命名为“古诗十九首”。它的每一首适合都没有题目,后人把每首诗的首句作为诗题。主要内容为描写夫妇、恋人、朋友之间的离别和思念,士人的失意与愿望。它具有鲜明的文人诗歌的特征,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它被认为是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建安正史文学

H1、建安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感时伤心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H2、西晋时期,文学“风骨”明显的减弱了,普遍显得松弛而平缓,少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修辞艺术在西晋受到更多重视,追求华丽的倾向被发展到极端,雕琢刻画的功夫更深了,逐渐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H3洛神赋: 曹植求甑逸女未遂,为曹丕所得,甑逸女被曹丕皇后郭氏谗死,曹植有感而作《感甑赋》。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了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代称。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2、楚辞: 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3.《庄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52篇,现仅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5.《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6.《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主题与《离骚》近似。

7.《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8.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10.竹林七贤:正始时期才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反言玄远,人性放达,饮酒服药,一时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11.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12.百家诸子: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3、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4.春秋笔法: 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1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1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边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它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传统。

16.《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1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18.《毛诗》:战国时代荀子的学生鲁国人毛亨,他所著的《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相传传自子夏、荀子,后来传给赵国人毛苌(一说其儿子),称小毛公。毛亨说诗,偏重解释字义,章句训诂多据先秦典籍,保存不少古义。也有附会处。东汉章帝时立于学官。是《诗经》最早的注释本。

20.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chī)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

2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四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宋以后成为封建统治者科举取士的范本。

22.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23.汉赋: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吸取《楚辞》、荀卿《赋篇》体制词藻、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24.辞赋: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其中楚辞的影响最直接,故称辞赋。两汉辞赋盛行,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的演变。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其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3、从风格上说,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4、从组织上说,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5、从功用上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用。六朝骈文盛行,抒情小赋也演变为骈体赋,抒情和描写功能更强。

25.骚体赋:汉赋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从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当时的社会是“大汉初定,日不暇给”。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从当时诸王纳士和著书的情况来看,西汉初年的文化思想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与楚辞比较起来初有转变,但是不大。这时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和枚乘等。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淮南小山有《招隐士》,枚乘有《七发》。

26.散体大赋:是汉赋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西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约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容大都描写汉帝国威振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宫室园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的田猎、歌舞时的壮观场面等等。一方面夸耀国势和一时文物之盛,充满了自豪的感情;一方面又对统治者挥霍享乐的行为流露出某些不满,进行委婉的劝谏和讽刺,所谓劝百而讽一。主要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是《子赋虚》、《上林赋》;扬雄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等。班固有《东都赋》和《西都赋》,合起来叫《两都赋》。是一种既非诗由非文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铺叙描摹,夸饰渲染,体制长大,以体物为主,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的一种文章。

27.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是汉赋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有所转变,那就是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转变,主要是因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衡是这一转变开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归田赋》是张衡抒情小赋的代表作。赵壹《刺世疾邪赋》也很有名。

28.纪传体: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史记》所开创的史书体例,他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网络,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公元前104-前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最具文学价值。《史记》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在传记的体例上,有单传、合传、类传等类型。各传之间血脉贯通,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9.互见法:是《史记》传记选材写人的方法。司马迁写人物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为了既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用以积极地运用资料,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司马迁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注明,有的并没有注明。如在《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事中”、“语在淮阴事中”。又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他的喑噁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传赞中虽有所贬责,但热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作者在本纪中没有过多地去批评项羽这个人物的缺点和军事上政治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淮阴侯列传》,借韩信之口说出。

30.《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32.建安七子:“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

3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的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4.《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是春秋时代老子(名李耳,字伯阳)的著作,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著作,书分81章,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即《道篇》和《德篇》。它的哲学系统,由宇宙论人生论,再由人论而政治论。

35.《庄子˙内篇》:共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福》《大宗师》《应帝王》。

36.七体赋: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西汉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模拟。

37.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

38、墨经:《墨经》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癸巳(公元前388年)。《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是墨翟(人称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写的。《墨经》中有8条论述了几何光学知识,它阐述了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还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这些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75)的光学记载早百余年。

39.兴观群怨: 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起联想、想象活动,在感情的涌动中获得审美享受。“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群”是指诗歌可以使社会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统一认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怨”是强调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不满与批判。“兴”、“观”、“群”、“怨”这四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兴是前提。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上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一般包括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等类型。原始神话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文献中,其中尤以《山海经》、《淮南子》记载最丰富和集中,其中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为代表。

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著。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全书共十八万字,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件。

5、先秦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阐述哲理的文章。作用:用于说理。

8、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说明的,但不是寻常的道(而是有特殊的意义)。这里的道是哲学的概念。

10、《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作为一种文本,“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标志着我国个人诗人的正式诞生,后人往往把《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二者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13《七发》:用7导起太子,音乐、美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要言之妙。 

14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三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是一部体大思精、前无古人的历史著作,开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历朝“正史”之先河,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追求。《史记》材料丰富,文笔简洁,饱含情感,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乐府:“乐府”是汉代武帝时期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制定乐谱,培训乐工,同时采集民间的歌谣和乐曲。“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魏晋以后,逐渐把汉代音乐机关采集的“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乐府成为了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17建安正始文学:东汉末年,在曹操斧子提倡下,在曹魏势力的大本营邺城,聚集了一批文人,他们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他们写战争之苦,述社会之乱,是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建安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感时伤心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18建安风骨: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的文学,后人称为建安文学,而建安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感时伤心、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建安七子”。也可以说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

19《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把抒情小赋推到了极点,把语言的华美推向了高峰。特点:想象丰富;辞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意四溢,令人神爽;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

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20.赋:汉代最盛行的文学体裁,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汉赋形式上大致有三种,即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

三、古文句读、翻译题。(10分)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翻译: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今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职法它的。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选自《洛神赋》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

    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还没说完,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

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洛神已去,情景犹在,四下寻找,平添惆怅。我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于是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夜晚,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到天光大亮。无奈,命令仆夫起驾,继续我的归程。我揽住缰绳举起马鞭,在原地徘徊,久久不能离去。

选自《伯弈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翻译:

    世上记事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学者们仍然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为征信的凭据。《诗经》、《尚书》虽有缺损,但是记载虞、夏两代的文字都是可以见到的。尧将退位,让给虞舜,还有舜让位给禹的时候,都是由四方诸侯长和州牧们推荐出来的,于是,让他们先试着任职工作,主持事务数十年,做出了成就,建立了功绩,然后再把大政交给他们。这是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最大的统领者,把天下移交给继承者就是如此的困难。然而,也有人说过,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以为是一种耻辱而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代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等人。这些人又为什么要受到称许呢?太史公说:我登过箕山,相传山上有许由之墓。孔子依次评论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对吴太伯和伯夷等讲得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等节义品德至为高尚,而经书中有关他们的文辞却一点儿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是老记着人家以前的过错,因此怨恨他们的人就少。”“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我对伯夷兄弟的用意深感悲痛,但看到那些逸诗又感到诧异。他们的传记说道: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义人啊!”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天道并不对谁特别偏爱,但通常是帮助善良人的。”像伯夷、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难道不是吗?他们行善积仁,修养品行,这样的好人竟然给饿死了!再说孔子的七十二位贤弟子这批人吧,仲尼特别赞扬颜渊好学。然而颜回常常为贫穷所困扰,连酒糟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去世了。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盗跖天天在屠杀无辜的人,割人肝,吃人肉,凶暴残忍,胡作非为,聚集党徒数千人,横行天下,竟然能够长寿而终。他又究竟积了什么德,行了什么善呢?这几个例子是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了。若要说到近代,那种品行不遵循法度,专门违法乱纪的人,反倒能终身安逸享乐,富贵优裕,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有的人(诚如孔子教诲的那样,)居住的地方要精心地加以选择;说话要待到合适的时机才启唇;走路只走大路,不抄小道;不是为了主持公正,就不表露愤懑,结果反倒遭遇灾祸。这种情形多得简直数也数不清。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主义不同的人,不互相商议谋划”,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孔子又说:“富贵如果能够求得,就是要干手拿鞭子的卑贱的职务,我也愿意去干;如果不能求得,那还是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去干吧!”“天气寒冷以后,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世间到处混浊龌龊,那清白高洁的人就显得格外突出。这岂不是因为他们是如此重视道德和品行,又是那样鄙薄富贵与苟活啊!“君子感到痛心的是到死而名声不被大家所称颂。”贾谊说:“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钱财而不惜一死,胸怀大志的人为追求名节而不惜一死,作威作福的人为追求权势而不惜一死,芸芸众生只顾惜自己的生命。”“同是明灯,方能相互辉照;同是一类,方能相互亲近。”“飞龙腾空而起,总有祥云相随;猛虎纵身一跃,总有狂风相随;圣人一出现,万物的本来面目便都被揭示得清清楚楚。”伯夷、叔齐虽然贤明,由于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名声才更加响亮;颜渊虽然好学,由于追随孔子,品德的高尚才更加明显。那些居住在深山洞穴之中的隐士们,他们出仕与退隐也都很注重原则,有一定的时机,而他们的名字(由于没有圣人的表彰),就大都被埋没了,不被人们所传颂,真可悲啊!一个下层的平民,要想磨练品行,成名成家,如果不依靠德高望重的贤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呢?

四、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解释。(8分)

《诗经》《氓》

1、蚩蚩。(meng   chi)民,诗中指男主人公;蚩蚩:忠厚的样子。

2、期。(fei  qian)拖延。愆期,指拖延时间。

3、子无怒。(qiang)愿,请,表希望。

4、乘彼垝垣。(gui  yuan)破秃的墙。

5、尔卜尔。(Shi),用蓍草占吉凶。

6、嗟鸠兮。(xu) 通“吁”,带悔意的感叹。

7、自我尔。(cu) 往。

8、淇水汤汤车帷裳。(Shang  jian) 水势大的样子;溅湿,浸湿。

9、士也极。(wang)无。

10、其笑矣。(xi) 讥笑的样子。

11、则有。(xi) 湿,水名即漯河;“泮”通“畔”,岸,水边。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2请于武公。(qi) 屡次。

13、叔死焉。(guo)东虢国君。

14、都城过百雉。(zhi) 古时候的计量单位,长三长,高一丈的城为一。

15、不义不昵。(ni) 亲近。

16、甲兵,具卒。(shan  sheng)修;古代一辆马车配置齐备的战车为一乘。

17、尔有母无。(wei du)赠送,一个人。

18、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rong  yi)快乐的样子;快乐舒畅的样子。

19、及庄公。(yi)延极,扩展。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夫子之(Shen)微笑。

21、如其礼乐,以君子。(si)等待。

22、常有欲以观其。(Jiao)尽头,终极。

23、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an)拍击。

24、覆杯水于堂之上。(ao)坑凹处。

25、彼其于世也,未数数然也。(shuo) 急急忙忙的样子。

26、然善也。(Ling) 轻盈美好的样子。

27、纷缊宜修,而不丑兮。(fen yun  kua)香气浓郁;美好。

二、找出其中的通假字。 

1、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通“吁”,语气词,相当于“啊”。那贪吃的斑鸠啊,不要无节制地啄食桑葚。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摆脱。男孩子沉湎于爱情,还可以摆脱。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淇河和漯河都还有个边儿,而自己的怨恨却没有个尽头。

4、庄公寤生。“寤”通“啎”,即逆生,今日难产。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

5、佗邑唯命。“佗”通“他”。他唯命是从。

6、焉辟害。“辟”通“避”,哪里避害呢?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挖 。如果挖地深到地下泉水处,然后钻一条隧道下去(与母亲)相见。

8、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给予。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可以永远赐予和你一样的人。

9、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矢阏者。“培”通“凭”,凭借。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而没有阻碍,然后准备飞往南海。

10、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通“层”。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五、简答(每小题8分,共24争)

1、什么是先秦文学?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先秦文学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

主要特征:

第一是创始性

   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先秦诸子多元化的思想各成体系,彼此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史以百家争鸣为开端的特点,并辐射其他各种文体形式之中。

第二是综合性

   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第三是实用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

第四是随意性

    随意性指作家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自然是尽人脑所能想,尽人口所能言。产生文字的殷商时代也无所束缚,尽管对天神无限崇拜,还是有武乙之辈敢于射天。周代崇尚礼制,思想有所束缚,然而《诗经》中的民歌用朴实的语言抒发真实的情感,饥者歌食,劳者歌事,对大人君子作无情的嘲讽,对男女爱情作坦率的表白。

2、简述中国古代神话散佚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

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3、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有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

    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4、按地域简述“十五国风”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汉族民间歌谣。《国风》是《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 》、《桧风》、《曹风》、《豳风》等,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5、从内容、叙事、语言等方面简述《春秋》的特点

(参考答案)写作特点:(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练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6、什么叫“楚辞”,“楚辞”的由来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六、论述、赏析题。(2题,共28分)

1、以“城濮之战”为的战争描写艺术例论述《左传》的散文特点。

(参考答案:)《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

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画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画。

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2、以“侍坐篇”为例论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参考答案)《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

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2、 如何理解“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以“逍遥游”为例论述《庄子》的文学特点。

(参考答案)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

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1、《氓》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思想内容特点是什么?

写作特点:1是一首具有很重抒情成分的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妇:勤劳、温柔、坚强,男子:自私、凶暴、背叛。“士”与“女”互为衬托,使形象生动,善恶分明,突出了作品的倾向性;2以赋为主,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3语言章法:多用叠字,重言,叠韵词及虚词,句式以四言五句为主,音乐方面采用四言二拍;语言方面表现为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使诗拥有自然优美的韵律美。

  思想特点:1、现实主义的风格2、内容很纯正。

2、《氓》描写女主人公和氓怎样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文中的女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自述,叙述了她从恋爱到婚变到决绝这一完整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而又坚强决绝的女子形象。同时诗中的氓由婚前的殷勤、热情的老实人变成一个自私、凶暴,背叛爱情和他对爱情的不忠贞的顽劣的形象。女主人公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枕。士之枕兮,犹可他说。女之枕兮,不可说也。”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3、《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氓》中哪里两章用了兴的手法?这两处起兴的诗句跟后面诗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品味这些诗句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诗中第三、四运两章运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叶鲜嫩,告戒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六句劝说“”形成对照。第四章,前两句“”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诗歌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变化为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5、《左传》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参考答案)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2、善于写战争,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主题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故事等来塑造人物形象;3、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8.分析孔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并概括孔子对学生言论的评价。

(参考答案)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硒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冉有:谦虚---叹之(礼为其垢);公西华:更谦虚---惜之(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曾皙:洒脱----与之(吾与点也:表达的是一种共鸣)。孔子:循循善诱,平易近人,雍容和善,大度宽容。

评价:子路的发言侧重与强调抵御侵略,消除饥荒,稳定局势,其核心是以勇强国;冉有强调休养生息,发展农业,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核心是富国;公西华强调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恢复礼治,其核心是以礼治国。曾皙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治国方略,却描述了一个社会清明、风俗纯美,逍遥自在的生活场景,似乎文不对题,然而他所描述的场景正是前三种政治理想实施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曾皙的回答既体现了“君子不器”的志趣,又符合“吾道一以贯之”的“君子务本”的为政和做人的准则,体现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悟性,自然受到孔子的好评。

   孔子之所以赞同曾的志趣,乃是因为曾所向往的人生境界恰恰是孔子为之毕生追求的礼治和德政社会场景,这是一种文明发达的和谐社会,与一般逃避文明的隐逸理想不同。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不同的话语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9、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世界大同,以礼治国)

(参考答案)1.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2.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称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理想"体现出来,与孔子的“仁政”“礼教”“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10、先秦语录体的特点?

(1)口语化,平易浅显     (2)言简意赅,要简不繁

(3)自然成文,不全文系   (4)雍容和顺,不急不稳。

11、异乎三者之撰的“异”表现在哪里?

(1)内容上的异:曾追求自治的生活,清民,和平。

(2)表达方式的不同:曾的语言更感性,具体,优美,诗情画意。前三位都是理想的概括,曾的思想比较跳跃,比较洒脱。

12、《老子》极其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老子》又名《道德经》,(文章特点)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著作。分上下两篇,《道篇》、《德篇》,全书81章,五千余言,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的哲学系统,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

特点:(1)韵散结合的语录体;(2)文约意丰,意蕴深邃;

      (3)善于运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哲理。

13、《逍遥游》极其写作特点(艺术特色)?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深刻的哲学命题,那就是“绝对自由”。为了达到这种自由,庄子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这不是彻底的消极思想,因为我们时时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真智慧的肯定和对生命热爱,从他对大鹏的赞颂可以知道 ,他所否定的并不是人世社会,而只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愚蠢和偏见,他反对的是人世间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徵一国者”。

 写作特点:(1)意出生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与独到,是其构思新颖的内核。                     (2)恢讹炯怪的形象,大量并自觉地运用预言说理,善于夸张,想象虚构,神话。(3)汪洋恣肆的文风,行文自由,不拘一格,挥洒自如,说理,抒情,描写,言简意赅。(4)章法严谨,从各个不同侧面排比铺陈,层层深入,最后点出主题。

14、对庄子《逍遥游》的看法,对绝对自由的理解?

(参考答案)全文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认为客观世界的一事一物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绝对自由的理解:庄子认为作为具体的生物体,从生物的角度人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但是作为人的思想活动是可以达到绝对自由的。为了表达这种自由,庄子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这不是彻底的消极思想,因为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智慧的肯定和对生命的热爱,他对大鹏的赞颂就可以知道,他所否定的并不是人世社会。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绝对的人生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庄子超沉入圣德人生理想只是表层,从内里却隐现着耻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心态。脱离世界和当时的社会保持距离,不和社会合作,特别是不与当时的统治阶级合作,就是一种厌世主义思想。

15.《橘颂》的外在美和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橘颂》前半部分描述了橘树风姿俊秀的外在美,“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团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的“嘉树”的自豪与赞美之情。精神品质:它在少年时代就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志向,长大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纵然是百花“并谢”,它依然枝繁叶茂,诗人说“愿岁并谢,与长友兮”,这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原意像橘树一样面对风霜雪剑,把自己遭谗被废却痴心不改的形象衬托出来了。作者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它不可以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表现出忠贞的气质;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有中道直行、公正无私的品格;它傲雪斗霜,使人联想到遭馋被黜却坚持操守的屈原本人;作者表达了自己师法橘树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对自身人生观的宣示。

16〈橘颂》中“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橘树人性化、理想化,它集中了诗人当时所能意识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高尚的品德、坚定的意志、不变的节操等。其基本特点是:“受命不迁”“深固难徙”永远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心胸开阔,无世俗名利的追求;清晰对待周围的一切,不同流合污;坚持节操,没有私念,这正是诗人爱国主义思想和美好品德的体现。

17.对屈原的评价?

(参考答案)答: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大诗人,开创了骚体这种体裁,富有积极地浪漫主义精神,为诗和赋得发展奠定了基础,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意象达到象征、寄托感情、寄情于物,以物咏志。为五言诗和七言诗奠定了基础。

18“楚辞”的艺术特点。以〈橘子颂为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1.主题和内容(主题和内容的深化,突破了“饥者歌其食,第者歌其事”的写实刻画,着力于精神世界刻画与表达,内容更加深邃,个性更为突显)2.创作手法的开拓(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以及典范)3.表现手法的创新(整体象征和寄托)4.语言形式的新变(开创了一种句式渗透,韵敬结合的新诗体,句子容量更大,文才更盛)

〈橘颂〉主要内容是赞美橘树和赞扬象橘树一样的独立不迁的品格。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以橘树的性格象征着人物的美好品行,运用整体象征和类比,联想的手法,开创了咏物诗的先河。

19、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骚体赋,汉初60年,贾谊,抒情,以“兮”字(2)散体赋(汉大赋),武帝至东汉中时,枚乘(3)诗体赋,东汉中后期,张衡。

20.汉大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内容:以描写大汉王朝土地辽阔,山川秀丽,苑圃众多,物产丰富饶,宫殿豪奢,篇末有讽谏之意。

写作特点:1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句式韵敬结合2手法上描写单一,一味的铺成,及劲铺成描写之能事,写物图貌,铺彩擒文。3结构上多种问答联缀全篇,曲终类雅(劝多讽少)4语言上,富于堆砌,形同“字林”。

21.《七发》写了几件事情?

(参考答案)答: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明语等七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把关注点多放在有益的事情上,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用艺术形象论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指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如果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基础,各种精神萎靡、意志衰退的“富贵病”都会在精神危机中繁衍滋长。

*建安文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答: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概括为“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力”即:“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师陪概括为“消峻、通俗、胼词、华靡”

*洛神赋的内容,主题,描写手法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答:内容: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途”而惆怅分离。双重主题:(1)爱情说--浪漫邂逅,骤然得失(2)政治说--拖几女之情,写军臣之意。

描写手法:(1)整体印象与工艺细描相结合(2)静态月动态描写相结合(3)形貌描写与气质刻画相结合(4)人性与神性相结合  艺术特点:(1)想象丰富(2)辞藻华丽深情婉转(3)描写刻画传神

一、论述。(列出观点和分析)2个小题

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艺术手法分析

(参考答案)答:(1)描写战争详略得当(2)成功地刻画了人物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公叔段则是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姜氏不理性,不可理喻;颖考书是聪慧机智(3)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4)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人性格更为鲜明生动。

2、请论述孔子的师教思想。以及从孔子的言谈举止谈他的为师之道。(备用)

 (参考答案)答:一,义以为上,当仁不让。义,在孔子那里既是德性的体现,又是价值性的规定。人现实生活中理所当然地要确立“义”的至上地位,无论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首先考虑其当义与否。

    二,后生可畏,有教无类。作为后生的年轻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在求真创造的道路上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有教无类体现了孔子平等的教育观。

    三,人贵自知,择善而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不可不知而强以为知,这才是理智的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人相处要善于以人为师,观其言貌视听,遇善择善,遇不善则改。

    四,正身正人,为人师表。为人师者,首要在德性上加强自身修养,知识上扩充自身储备,从而实现自身之“正”,比比关切依靠自身的学识品行来引导感召学生。

    教态温文尔雅;态度明确,评价得体;启发、诱导,平等的教学;因势利导。

3、论述孔子对我国文化的贡献。(备用)

(参考答案)答:一,孔子对中国文献资料的整理和记录为后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三,孔子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塾教育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他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4、论述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备用)

(参考答案)答: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认为“苛政猛于虎”,反对横征暴敛。可见,他的“仁”的思想,包含了一种要求把人当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当把“仁”的思想体现在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上的时候,这就是他所讲的“礼”。“礼”的基本作用是要维护旧有的等级制度,这是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的。因此,过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来巩固其统治,而遵之为“圣人”。

7、简述《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答:1、《诗经》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有力的推动了后代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2、它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去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常常形成一个时代文学的革新,形成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高潮。3.《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额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不灭的的光辉。

8、《逍遥游》的思想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否赞同)

(参考答案)答: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深刻的哲学命题,那就是“绝对自由”。为了达到这种自由,庄子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这不是彻底的消极思想,因为我们时时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真智慧的肯定和对生命热爱,从他对大鹏的赞颂可以知道 ,他所否定的并不是人世社会,而只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愚蠢和偏见,他反对的是人世间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徵一国者”。

9、如何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以逍遥游为例论述《庄子》的文学特点。

(参考答案)答: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死哲学。在庄子的生死哲学中, 庄子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庄子生死哲学充分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本体关切: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同步,生死与“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死的超越即是对“道”的认同。 “至人无己”,是按道的本体说的。至人是与道为一,也即是与万物为一的,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是按道的功用说的。神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虽说功在万世,却又无功可见,所以说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按道的名相说的。圣人是常守“无名之朴”的,虽说歌颂载道,而又不可名状,所以说圣人无名。道的体用如此,得道的人亦如此。

写作特点:(1)意出生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与独到,是其构思新颖的内核。(2)恢讹炯怪的形象,大量并自觉地运用预言说理,善于夸张,想象虚构,神话。(3)汪洋恣肆的文风,行文自由,不拘一格,挥洒自如,说理,抒情,描写,言简意赅。(4)章法严谨,从各个不同侧面排比铺陈,层层深入,最后点出主题。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影响:思想上,爱国思想和坚持思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鼓舞了后人的反抗强暴、维护正义、热爱祖国,为实现理想奋斗不懈。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都吸取了他的精神。

    创作方法上,大胆的幻想和夸张,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李白、李贺的诗歌与屈原的作品就有直接继承关系。

    诗歌体制上,打破了四言格调,创造了句法参差灵活的新诗体,楚辞,这是诗歌形体上的一次解放。

    表现手法上,发展比兴为象征,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张衡、曹植的作品,以及咏史、感怀、感遇的诗篇有直接的影响。

11、《伯夷列传》与《史记》中其他“列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答:《史记》中一般列传的写法而言,司马迁大多是先以叙事的口吻直写一个人的传记,然后在篇末才以“太史公曰”四字开端,来写他自己之评说的论赞,至于《史记》中少数不一个人为单篇传记而以群体合为一篇之传记者,则司马迁有时也先对群体之性质做一番概说,然后再分写个人之传记,如《史记》中之《游侠列传》《货殖列传》等属之。然而其《伯夷列传》一篇,则既与个人传记之先叙故事后加论赞者不同,也与群体列传之先加总论后再分叙者不同。《伯夷列传》乃是先以论述开端,后以论述结尾,儿中间只以“其传曰”三字开始,写了一段极短的传记。除了这种叙写次第之与其他列传的叙写法不同以外,更值得注意的乃是其论述部分也与其他列传的论赞口吻有所不同。在其他列传的论赞中,司马迁对其所论赞之人物的褒贬评价乃是明白可见的。但在《伯夷列传》一文中,则其通篇之论述往往都是或之感慨或之疑问之口吻出之,而且往往旁生侧出若断若续,使人难以遽窥其意旨何在,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变化莫测之至。

12、《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参考答案)答:从史学上看,体例开创:以写人物传记为主的纪传体通史,称为后来历朝历代正史范本。创造了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等五种体例。史学精神的广大: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会通精神。对历史、人的关照方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批判精神,拥有独立价值观。空前巨大的规模,篇幅之长,涉及人物之多,记载面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文学上看,开创的纪传体文学,和楚辞一样在文学史上都是新的创造。浓郁的抒情色彩,在人物传记里面,大多是间接抒情;在序论论赞中,直接抒情,这种写作方法使“史”具有“诗”的精神特质。感愤类同《离骚》,甚而更为深广。寄寓了司马迁的愤恨不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这与屈原的“发愤抒情”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杰出的的人物描写艺术。不论是在各传,合传,还是类传中,作者通过外表与心理、行为与事件、语言等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互见法德运用,即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是移植到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写。这样可以避免重复,避免由于对统治阶级的揭露过于集中而遭到迫害,同时也使人物性格更集中、更鲜明。

 

 

 

更多相关推荐: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也说是长方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特别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矩形…

初中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大全

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二定理:中…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十九章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㈠.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

四边形的知识点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判定:(1)两组…

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知识点总结

总体上必须清楚的:1)程序结构是三种:顺序结构,循环结构(三个循环结构),选择结构(if和switch)2)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碰到选择做选择)。3)计算机的数…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

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平行线一、相交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角的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知识点总结导数公式2tanxsecxctanxcscxsecxsecxtanxcscxcscxcotxaalnalogaxx2arcsinxarccosxarctanx1x21x121x2x1xlnaa...

椭圆知识点总结

椭圆知识点知识要点小结: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注意:若,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若,则动点的轨迹…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一全等形1、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N2力的性质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

C++知识点总结

C的特点1支持抽象数据类型2多态性一个接口多重算法支持早期联编和滞后联编3继承性保证了代码复用支持分类的概念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函数构成并且在这些函数中只有一个主函数main它是程序执行的入口C程序严格区别字...

知识点总结(19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