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史通论笔记

时间:2024.4.27

西方文明史通论 朱孝远

第一章 绪论

1.1略。

1.2略。

1.3国民性是:思维方式,文化表象,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

1.4文明相对立的是本能。

1.5略。

1.6历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的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学力心得

第二章 希腊文化的意境和希腊文化的特点

2.1荷马的历史就是一场美人梦;男人都身体健硕,女人都美丽动人,在别的民族都在为水源土地征战不休的时候,他们却因为一个叫海伦的女子在特洛伊耗费了整整十年。希腊的英雄就是诗歌的主题,为荣誉而战是每个人的信念。

希腊民族的个性特点: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冯友兰

2.2希腊文化的意境: 理想与美: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尼采

2.3希腊文化的特点:(一)希腊文化不同于官方文化,它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民族文化。接近自然贴近人心;(二)心灵性;(三)向善性,追求理性的善,追求真善美;(四)唯美主义;(五)神秘性和悬念(好到极致、神秘性、可望不可及、新的感受)。

2.4萨福的诗温婉典雅,真情率性,大多以人的爱和欲望为主题——不同于她以前的诗歌是以神作为歌吟的对象——诗中充满了爱的劝喻、爱中的甜美与痛苦或两者相互交织的情愫,以及弥漫着怜悯和嫉妒的悲鸣之声。读她的诗歌,犹如冒险去远航。

2.5略。

2.6诗性美与女性美:男性是生活在逻辑和现实里面的,女性是生活在理性和感性里面的,女性更加接近诗性美。

第三章 古代希腊的英雄主义

3.1希腊的英雄主义精神;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善良温厚的情感;个人尊严的荣誉的敏感意识;个人本位

3.2荷马史诗的隐喻:奥德修斯情结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上部是人们都要当英雄的,可是当了英雄以后都不开心呢。人们都要被控制,死的死,伤心的伤心,奥德修斯想出了木马计,他是个英雄,可他还是不开心。在另一部中奥德修斯走了,去做了普通人,不当英雄了,但他找到了自我,不再被控了,这就是荷马史诗中的隐喻

3.3 隐喻的破解:英雄主义 斯巴达的英雄:体魄和力度 斯巴达的妇女地位 斯巴达的男尊女卑 斯巴达妇女报复:温泉关的故事,借妻制度和妇女帮 造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缺乏爱情基础、文化差异、丈夫不回家、同性恋。

斯巴达的英雄:体魄和力度 斯巴达的妇女地位 斯巴达的男尊女卑 斯巴达妇女的报复:温泉关的故事 斯巴达妇女的报复:借妻制度和妇女帮。

斯巴达的英雄主义有两个主题词:体魄和力度。斯巴达人对体魄和力量的崇拜其实就是对超能力的崇拜,超能力就是人类对爱情的渴望从小就冷漠,也就是彻底打破女性情结,对女

性敌视、冷漠、仇恨,这也是斯巴达人的伟大之处。他们对女性没有同情,没有爱慕之心,从小建立的就是一种男性的英雄主义。荷马史诗中还有一个主题词“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其中的寓意其实就是在说奋斗没有浪漫很好,奋斗是在一个设定的区域去奋斗,是摆脱不了你的悲剧性的。奥德修斯才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这就是荷马史诗所要揭示的道理。浪漫主义是中性的,这个中性是建立在英雄主义的基础上的,以及对英雄主义”异化“的克服基础上的。

3.4浪漫主义可以分为两种:(1)有浪漫基础的浪漫主义(相对较好);(2)没有浪漫基础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想象的空间高于现实的空间,乌托邦主义,非功利性,两极之间的度,成功的浪漫主义和不成功的浪漫主义。

3.5古典文化的特征:一半是自然一半是文化的统一;特殊性是存在的(包裹着人性);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高度结合。

第四章 罗马文化的兴衰

4.1罗马的特点:公共建筑、帝国、军人独裁者(凯撒、屋大维)、法律、理性、秩序。 古代西方四大文化的要素: 1、希腊;2、罗马;3、基督教;4、日耳曼。

希腊传统:放大了的个人 诗性 和谐 内心涌出 民主制度 生命力 精神化 诱惑与克制 美与文化 情义 智慧 体魄 理想动力 个人主义。

罗马传统:放大了的国家 强力 两极分化 军事扩张 等级与奴隶 战争 英雄 虚荣 强硬 张狂 侵犯 为争夺受压迫 功利的动力。

原始基督教传统:马的反文化 内心 舍弃 平等 和平 负罪感 和睦相处 信仰 虚心 温柔 哀恸 怜悯 饥渴慕义 为义受压迫 清心。

日耳曼传统:家的原则 家庭血缘原则 选举制 蛇吞象原则 自由的传统 朴素性 忠诚 个人为集体牺牲。

4.2 罗马的文化:文化表象: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生活方式:永远展示强势的一面(雕像、形式、健美、武功、理智);社会心态:承认强者、称赞胜利者。因优秀而存活,不为改善而优秀。思维方式:一切放在得失中来考虑,功利性的思考,思考得失,思考安全。价值观念:强力、秩序、程序、责任。宗教伦理:宗教要为人服务,宗教是贵族的。 罗马兴盛的原因:1、强大的国家机器为社会提供了稳定性;2、强烈的好胜心、竞争性,使得罗马人建立了一种传统:不优秀必淘汰;3、高度的理性和计划性使罗马人学会了用头脑办事,致力于扫除一切虚无缥缈的东西;4、罗马文化上具有开放性,这促进了罗马的发展;

5、前列的世俗欲望和物质欲望,使罗马人一度在政治、经济、法律上先进。罗马人对一切制度化的东西深感兴趣;6、其他的民族相对落后,导致罗马的崛起。

罗马兴盛原因的总结:1、秩序战胜紊乱。2、法制战胜人治。3、现实战胜想象。4、历史战胜诗歌。5、等级战胜自由。6、城市战胜农村。7、罗马人战胜外邦人。8、文化上形成互补,文化的开放型。

4.3罗马崩溃的原因:1、开放的文化变成了机械、封闭的文化。2、进取的精神变成了麻懒悲观的心态。3、国家制度僵化,缺乏弹性,断送了改革的机会。4、罗马的自我衰落导致蛮族战胜罗马,况且蛮族文化对罗马人也有吸引力。5、罗马文明的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各种矛盾。6、反主流文化出现,社会矛盾尖锐。7、从民主走向专制,政府的公共性减少,私人性质和俊辉性质增强。

为什么罗马会崩溃?七大不平衡:1、价值、规则和事物之间出现巨大对立。2、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3、罗马人和外邦人的不平衡。4、城市和农村的不平衡。5、法治和腐败的不平衡。6、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家族传统的不平衡。7、物欲和精神的不平衡。

为什么罗马会崩溃?从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罗马缺乏中国的以下特点:政治统治而非强力

统治 统一的文化所形成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知识分子与国家结合(科举取士、寒人掌机要) 政权与主流经 相结合 搞笑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有效分工 政府主管公共利益 中央地方的一致性 世袭制和政权交接的稳定性 中庸性和强大的综合能力。

罗马崩溃的原因,总结:罗马帝国崩溃并非外部原因,而是自我崩溃 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的人民不幸福;她的道德风气江河日下;阶层间的斗争无法调和 此外,还表现在商业的败落、官僚作风、政治专制、赋税繁重以及巨额战争费用。

罗马文明给我们的启示:(一)罗马帝国崩溃完成了西方文明中的第一次大整合;(二)促进了欧洲类型封建主义的十大特点;(三)古典文明:奠定西方文明的基础 东西方文明的比较。

第五章 罗马文化的元素

5.1美德即是勇敢 第一个含义:功利的动力 二:严密制度下的冒险 三:高度竞争

5.2罗马人看希腊人:没用 希腊人看罗马人:俗 1、精神的快乐与物质的快乐之间的斗争 希腊强调文化处境、情感处境 罗马强调本能的人、生命处境、物质处境、社会处境 (五种致命的处境:生命处境、物质处境、社会处境、文化处境、情感处境) 2、希腊的心灵性VS罗马的实用性 心灵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变性、形而上、不功利、理想性、出自心灵的需要、自由性、外貌、心灵、性格、习惯、业绩、爱好、外在强迫、内心涌出、理想、秉性、功利追求、天性追求。 3、罗马人不懂得东西:神秘的精神之爱 文化表象: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 生活方式:永远展现强势的一面:雕像、形式、健美、武功、理智 社会心态:承认强者、称赞胜利者。因优秀而存活,不为改善而优秀。 思维方式:一切放在得失中来思考,功利性的思考,思考得失,思考安全。 价值观念:强力、秩序、程序、责任。 宗教伦理:宗教要为人服务,宗教是贵族的。4、透明性与不透明性 希腊人每个人有其他人不懂得一些地方,罗马人没有 希腊人要求距离产生美,罗马人要求现实产生美 希腊人要求个人空间,罗马人要求社会空间 希腊人要求形而上地谈问题,罗马人要求技术性地谈问题。 5、希腊人的四个崇拜 6、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 罗马人生活在标准化之中,没有了幸福感,比较一元化。 7、多元化中的和谐 希腊人:个性与共鸣(如弓和六弦琴) 罗马人:要别人敬佩、惧怕。 8、加法与减法 加法:生活的丰富化(希腊) 减法:生活的必需品(罗马) 轻装上阵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希腊人从原则中产生艺术,罗马人在规范中产生成功 9、敏锐的文化感觉VS个人的尊严 心灵标准和社会标准 心灵标准的特点 社会标准的特点。 心灵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变性 形而上 不功利 理想性 出自心灵的需要 自由性 外貌 心灵 性格 习惯 业绩 爱好 外在强迫 内心涌出 理想 秉性 功利追求 天性追求

多元化与一元化的矛盾:罗马活在标准化中,没有了幸福感。 多元化中的和谐:个性与共鸣,弓和六弦琴,罗马人:要别人敬佩、惧怕

5.3中西方两种强势文明特征的比较:西方的高科技文明;底坐不稳,高精尖;尚武精神,极限冲击;高科技;断裂发展,快而不稳;猛兽崇拜;抽象逻辑,信号假设;分析型;重变化;求新求异,未来崇拜;重外王,重个人主义;科学的法治的文明约束;幸福、痛苦指标的理性度量;各种需要指教的平衡发展 中国文明的高情感文明、底座大,高精尖不够;政治文化,妥善管理;高情感;延续性发展;大音希声和十二生肖;经验、形象思维;综合型;重合情合理,宁静而致远;求全责备、重视传统;重内圣,重集体主义 ;自觉的、自然的礼仪规范;幸福、痛苦指标的感受度量;各种需要指教的先后发展。

第六章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

6.1三种学习方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概括;二,学者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主观判断能力,带有批判性的结论;三,历史学家:不再满足按照要求,不断超越自我,谈论自己的看法,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6.2封建社会:476-800 形成时期 800-1100 制度化时期 1100-1350 发展时期 1350-1650 制度转换时期 农业危机 农业秩序危机 领主制、庄园制 农奴制瓦解。

封建社会有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的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 封建社会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6.3封建主义: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

“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这种 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对于“ 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国何时进入封建主义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诸种说法,在学界的争论直至今天也没有停息过[1]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 封建主义(feudalism):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摘自美国传统词典) 简单的说,封建的含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是周朝,秦以后应该叫君主集权制。

6.4 十七世纪的时候认为贵族即是:首先是指国王、诸侯和公、伯、子、男。他们是贵族,或称领生和贵人。其次,是一些骑士、绅士和低级绅士。这些人可以称之为小贵族。

欧洲的贵族最为典型:1、比较独立,不完全依附于朝廷;2、贵族的权限很大:政治、司法、土地、军事;3、贵族制度化:领主附庸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采邑制度)、农奴制度(农奴制度(农奴主和农奴)、领地制度;4、封建的契约和义务。

6.5 欧洲贵族发展的三个阶段:8-11世纪 封建贵族;12-14世纪 等级贵族;14-8-11世纪16世纪 权贵贵族。

封建贵族的泛指,呈现出了一种模糊性。例如:把不同身份的人如地主、领主、骑士、诸侯、高级僧侣、富人都称之为贵族,不是很合适。而马克.布洛赫的“13世纪以前不存在贵族”的说法又过于极端。问题的症结是:多年以来史学界不断争论的是一个以特权、世袭为特征的过于求全的贵族定义,二队贵族结构的变化则缺乏了解。

贵族的封号也被人当做衡量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准。 大贵族是公爵、侯爵和伯爵,这些人被称为诸侯。 小贵族是骑士。他们主要的职业是打仗,为国王和诸侯服务。

衡量贵族身份的标准:贵族谱系、贵族封号、职业和财产状况、贵族的声望。

贵族谱系不清的原因:1、封建财产不是私有财产,导致财产继承的复杂化。2、两者的区别:封建财产的继承是有限制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没有限制。如果无法服兵役,无法继承财产。采邑的所有权属于封君。采邑理论上不可自由买卖。附庸死后,不经过封君同意,原则上不能自动把采邑传给儿子。采邑层层分封导致多级附庸制度。

6.6 12-14世纪贵族结构出现变化 1、比较完善的贵族特征:财产、血统、世袭、贵族职业、贵族生活方式,形成贵族的标识。2、大贵族集团与骑士集团间合并。3、骑士贵族和大贵族合并后形成贵族等级。两者之间通婚。骑士阶层上升。4、功名的重要性导致地主的骑士化。

地主主要成为领主,要争取一个骑士的身份。身份性地主和非身份性地主之间出现鸿沟。骑士的身份更加尊贵。5、等级贵族与其他自由公民只见那划分出严格的界限。贵族与非贵族之间形成鸿沟,非贵族难以进入贵族等级,成为贵族一部分。6、全牛的观念。要求家谱、封号、财产、职业和生活方式的统一。

等级贵族形成的原因:1、封建财产向私有财产的转移;2、地方割据加剧,促使大贵族与武士只见联盟;3、不再分封地位低下的人为骑士。提高分封骑士人的等级,只有大贵族、国王可以分封骑士,骑士不再分封他人为骑士;4、贵族拥有特权,可以免交赋税。贵族与领地结合后,拥有领地裁判去哪。贵族拥有了领主、地主和法官三种身份。成为有别于其他阶层的特殊阶层。拥有两种封建权力和三种政治权利,即领主权、地主权、行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

等级贵族的职业:1、利用三种身份和五种权力进行统治,成为统治者。2、打仗是贵族的天职,用mile来表示距离,因此骑士有别于用脚走路的农民。相当于现代的有车族。3、贵族生活方式:严格遵守贵族契约;体现贵族行为规范;要有忠诚、勇气、绅士行为等美德;要有慷慨热情等骑士风度、要具有文化素养,能够社交,写爱情诗,背诵文学片段。这是对大贵族宫廷生活的模仿。

等级贵族的其他两个特征:1、身份性贵族成为贵族的主体,贵族有别于一般的地主。衡量贵族强调领地、封号、谱系、排斥有财产、有官职的一般贵人。2、推行较为严格的世袭制度。贵族成为自己的领地的真正主人。

6.7等级贵族瓦解的原因:1、君主和政府收回贵族的行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2、政府臣民关系取代封建附庸关系;3、黑死病之后农业危机导致的农业秩序危机,领主向地主转化;

4、商人阶层崛起,乡绅阶层崛起;5、贵族经商,贵族与城市显贵合流;6、专业化的官僚出现;7、国王的朝廷的重要性;8、等级贵族与等级外显贵的通婚。

新的权贵集团:1、旧贵族与新贵族之争。2、以实际权贵和财富衡量贵族身份,可以用钱或官职获得贵族身份。3、贵族的城市化,因为国王的朝廷在城市。4文艺复兴新文化促使贵族转变,人文主义者成为贵族的教师,文艺复兴文化开始取代骑士文化(忠诚、爱情和绅士行为)。5、权贵贵族又呈现出开放性,富裕人士和官员可以通过社会流动成为贵族。不宜过分强调这个时期贵族的领地、封号和血缘。

第七章 为什么欧洲最早向近代社会过渡?

7.1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1、基础研究和决策研究:需要设立对基础研究进行再研究的机构 ;

2、政府决策时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和国民性等因素 ;3、国民性研究:设立国民性研究专门机构 ;4、历史学:时空坐标中生命的关系。

7.2 古典文明的启示:1、走极端、极限冲击;2、驱动力-反应模式;3、高峰体验-极度诱惑与极度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4、底座不稳但高、精、尖;5、抽象思维、象征表达、分析、逻辑;6、快而不稳;7、求新求异和但不求全责备。

西方人所谓理性:百分之百的用知觉行事;合乎道理、规规律;计划性;追求最大效益;以世俗人的欲望行事;直接性,不敢浪费之事;开放性、不拘泥于传统;多向思维、结构性思维;沉默的战马,内容大于形式;事功性;现实性。

7.3过渡期现象:1、有过渡期的过渡和没有过渡期的过渡;2、欧洲出现过两次过渡期;3、过渡期产生的原因:制度的空白;4、过渡期产生的后果:落后结构自我崩溃。

为什么欧洲最早过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几种学术观点 布伦纳观点 弗兰克观点 希尔顿观点 其他的观点 过渡的条件:综合条件的满足。

欧洲过渡的阶段 过渡的时期:1350-1800

1350-1500危机和驯服危机 1500-1650近代制度取代中世纪制度(政治、文化、宗教、道德、

经济、艺术) 1650-1800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完成了社会形态的完全转换。

客观条件:欧洲过渡为什么阻力最小?1、出现结构危机的四个特征:表明中古制度已经走到力尽头,把破产工厂关闭,没有人会反对;2、驯服危机统一战线的出现,减少力阻力;3、过渡直接带来生产效益,使人对改革充满信心;4、解决力过渡的资源问题,使过渡成为可能;5、资源的问题:不在于多寡强弱,看掌握在谁的手里;6、过渡符合民意,使过渡顺利进行。

为什么欧洲最早向近代过渡? 原因:1、欧洲是世界上过渡阻力最小的地区;2、成熟的市民阶层给予领导;3、过渡时的策略灵活理性;4、根据社会需要分阶段过渡,过渡的进程比较符合民意。

四个基本价值观念体现出近代精神:个性-创新、求新求异、根基、勇敢、自然、内涵; 理性-传统理性和动态理性、平衡、高峰体验、精度、深度、广度、强度、高度; 人性-人的类性、人道主义、人文主义; 诗性-浪漫主义、极度诱惑与极度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 为什么说过渡的策略灵活有效?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幸福当作重要的事情来抓。改革、创新放在首位,制度的创新要甚于对旧制度的批判;改革讲究策略:第一步,驯服危机,第二步,变革制度,第三步,建立近代社会体制。因此,顺应时势,符合民意,事半功倍,减少阻力;不失时机创立新体制,决策时要求做到四个符合:符合资源、理论、逻辑、常识等四个方面;批判和创新结合,以创新为主。

7.4从欧洲的经验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没有强大的政府,单凭文化和经济是无法发展的(意大利)。我们看到了欧洲过渡的不平衡性:文化经济强大的意大利、德国却走向落后,英国后来居上,稳定发展,过渡最为顺利。 2、过渡需要综合性的资源:物质、精神、民意、制度,需要社会各个部分的配合和互动。3、树立明确目标:如何使人类更加幸福。为此,文化、艺术、科学、政治、经济要同步发展,缺一不可。 4、创新、改革的作用要高于单纯批判的作用。 5、三个世界的理论:感觉和经验的世界;智觉和科学的世界;直觉和艺术的世界。6、理解了西方文明的演化模式:“延续发展模式”开始取代“断裂取代型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是延续式的,分别为:稳定阶段、衰败阶段、批判阶段、创新阶段、革命阶段、整合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

第八章 西方的传统 基督教

8.1 基督徒四个天职:要做有味的盐;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家中的灯。

8.2基督教兴盛的原因:是罗马文化的反文化;是人民的而非统治者的文化;有传统;教义简单;哲理、伦理教导。

天主教的七大圣礼:(一)洗礼(二)婚礼:两个魂灵在圣灵面前(三)坚信礼(四)圣餐礼:葡萄酒和圣饼,耶稣的血和肉(五)忏悔礼:神父是最好的医生(六)授受礼:立志当僧侣的人被授予权杖和戒指(七)涂油礼:给死者很大安宁,死者的捐献使教会得到很大财产(给进教会的财产难以出去,必须选择决定处置,要出售也必须以当地最高价。)

8.3中世纪教会的三个特征:1、等级制;2、宗教对世俗的反动;3、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教会与世俗社会构成矛盾 权力之争:教会和国王;经济之争:教会的富裕和社会的贫穷;文化之争:禁欲文化和开放世俗贵族文化;工作之争:限制某种职业,限制挣钱,要求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之争:礼仪限制下的人,因果限制下的人;自由的人基督徒的自由。

8.4略。

第九章 宗教的改革与德国的近代化

9.1研究的四个原则:1、以小见大;2、要有原始发现;3、要有实验的方法;4、要有坚持

真理的勇气,对谬误有颠覆性的破坏力。

研究的十三个步骤:1、确定领域(如政治史、妇女史);2、确定主题;3、广泛阅读;4、提出问题(一般20个问题);5、寻找回答问题的原始材料;6、收集史料;7、按照问题或按照专题来给史料分类,并且整理史料;8、写出一部再现性的书稿,说明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9、写出一部解释性的作品;10、形成理论思维,对以往理论进行挑战或者修正,或者重新确立起应用范畴;11、全面修订,整合成为初稿 ;12、送审修订(把稿件印制20份,分别寄给导师等,后根据其建议批改修正,完善稿件)13、精简书稿和最后定稿。

9.2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看法:1、路德改革是一场宗教运动;2、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是革命的最高潮;3、路德的前半生是革命的斗士,后期的路德是保守的,亲德国诸侯的;4、农村公社是原始公社,至少是中世纪的体制;5、路德是独裁专制制度的奠基者;6、宗教改革引起分裂和战争,强化了封建主义。

9.3 路德的新概念:1、因信称义vs行为称义;2、凡信徒皆祭司;3、圣经 基督 vs 上帝之国;4、人的世界 vs 上帝之国;5、前定论。

9.4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上 变教会政府两分法为政府掌控下的教会,司法上 只有政府的法律,不能迫害异端;2、经济上 关闭修道院,不再向教会纳税,教会财产归国家或世俗政府;3、教会上 教会是人间的组织;4、心理上 基督徒的自由;5、人是活的人的国度:天职观;6、社会上 婚姻改革。

9.5现代历史学家有关宗教改革的一些新研究:以斯克瑞布尼的研究和布瑞克的研究为例

9.5.1 1、口述史料是一种原始史料。2、图像材料也是原始材料。3、文化传播和庆典。4、区分仪式中的两个因素:圣礼和奇迹。5、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同一种文化的两种表述手段。

以教育和文字来定义精英文化是不准确的。

仪式是一种重复性的社区活动,通过仪式,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

9.5.2彼得 布瑞克的贡献:1、自上而下推动近代政治;2、普通人革命的概念;3、社区宗教改革的概念;4、自上而下改革就是公社、议会、共和国。

第十章 文明的启示

10.1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以文化为纽带而结成的文明体,要大于民族国家,其历史和影响也更加深远。主要反映了人与家和文字出现开始的。文明时代的开始,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生存是从城市、国家和文字出现开始的。文明时代的开始,人就从二维生存变成了三维生存。

文明的概念:文明与本能相对,表现为人类的一种高级存在:生命的处境,物质的处境,社会的处境,文化的处境,情感的处境。

文明可以以阶段来划分:古典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后现代文明。 文明可以以地域来划分: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非洲文明。

文明可以以类别来划分:物质文明,观念文明,制度文明,显性文明:法律和规则,隐性文明:约定俗成的习俗。

文明的本质是国民性:上层结构:文化表象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宗教信仰 文化传统;中层结构:各种制度;底部结构:寿命 男女比例 海上民族 农业民族。分别反映了人与文化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10.2文明对社会的启示:1、从建墙开始到拆墙结束;2、从硬实力到软实力;3、从世俗价值到心灵价值

10.3老子是第一个提出软实力概念的人,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在。要比美国的“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早了2500年。

软实力:1、时间长久,年鉴学派。2、文化、心态、道德。3、感动性的吸引力。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5、知识的第一第二世界。6、隐性的规则。7、无意识的约定俗成。8、高情感。

9、融入生活本身。

硬实力:1、时间短,易变。2、政治,军事,经济。3、强迫性的驯服力。4、一把钥匙开万把锁。5、知识的第三世界。6、显性的业绩。7、有意识的强力推进。8、高科技。9、生活之外的压力。

10.4创建我国优秀文化的若干认识:1.基础研究——这是一切的起点(为学科发展做点事)前沿性、学科性、科学性、理论性。2.国民性研究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的沟通机制。3.创新性,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引领性创新、新解释体系。4.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优秀性和互补性。

软实力的提升:德艺双馨 人通过劳作获得温饱;人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人通过创造获得自由;平庸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在于一个惰字;天才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在于一个傲字。 软实力的提升:智慧与人格 丘吉尔说过: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更重要的是传授智慧;大学不仅仅是培训技术的,更重要的是锻造人格。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欧洲由衰及兴的转折点

11.1 1350-1800年间的欧洲历史中,有三场重要的文化运动和三场重要的政治运动。三场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场政治运动是美国独立、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文艺复兴置人与世界的中心,提出了文化兴国的观念;宗教改革置政府为社会的核心,解决了国家、教会分立的矛盾;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和科学,奠定了近代政治和近代社会的原则。文化运动与政治革命交替进行、互相辉映,这个特点,很值得我们重视。

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基础研究和决策研究:需要设立对基础研究进行再研究的机构;政府决策时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和国民性等因素,设立国民性研究专门机构;知识就是力量,提升国家的文化实力、个人、单位的创新能力;通过文化获得社会和谐及社会发展。

11.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理论与此相对立的是彼得卡赞斯坦,这位美国康内尔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认为世界诸文明是全球文化共同体背景下的多元化,而非亨廷顿所说的国家间体系中的一元化。他说:“各个文明镶嵌在一个全球文化共同体之中,文明有其内在的多元性。

11.3文艺复兴是旧制度的延续还是新文明的开端?

认为是旧制度的延续的表现:1、经济观上是认同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2、社会观上认同差异和尊贵,而不是认同竞争和能力;3政治秩序上认同的是墨守成规而不是革命和改革;4、文化上认同的是共同的意识形态而不是个人精神;5、宗教上认同的是迷信而不是自然主义。 这一派的学者认为:真正的近代是从1800年后才开始的。

认为近代文明兴起说的表现:1、新的历史分期:认为1400年到1600年,欧洲进入了近代早期,而1600年-1800年,欧洲进入了近代。2、认为改革和革命对近代欧洲兴起起了关键的作用;3、过渡期、转型期概念的提出。核心的概念是现代化。

欧洲的危机是结构性的危机,结构性的四个危机的四个表现:1、危机的非复原性;2、危机的普遍性;3、危机导致旧结构主体与部分的分离;4、危机造成对中古文明基本原则的背离。

但丁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人的问题和制度的问题。 《神曲·地狱篇》主要讲了三种罪:本能的罪,道德的罪,精神的罪。《神曲·炼狱篇》讲的是不良社会制度如教会敢于政府所导致的,社会的罪和暴露的社会问题,因而提倡自然法和理性。《神曲·天堂篇》是淡定的理想国,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是一个公正和充满美德的地方。所以但丁说:《神曲》不是悲剧而是喜剧。

11.4文化推动现代文明腾飞: 1、建立现代社会体制;2、建立起强势文明;3、社会模式的转化;4、提升社会的软实力;5、创建我国优秀文化的若干认识;6、迫切需要提升的几种能力。

强势文明的特点:1、历史悠久,文明有其深厚根基的;2、制度自成体系,内部不矛盾并且协调一致;3、跨国别,能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4、强大的抗危机能力,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补能力;5、开放的文明,能主动吸收一切优秀文化因素;6、榜样性,示范性,主动性,透明性;7、鲜明的国民性标志:思维方式、社会伦理、文化表述、文化表象方面具有鲜明个性;8、强大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体系的核心而不是边缘。

第十二章 全球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2.1文化的定义: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已经比较权威。在此,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以经济全球化为例,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使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2,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12.2西方文明一启动,就会显得缺乏弹性和走极端。西方人不那么珍惜过去的文明结构,因 为古代的西方人和现代的西方人都重视未来和新鲜。不管瓶子里面有没有酒,西方人愿意把瓶子打破,形成对峙,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建造新结构。

12.3所谓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司马云杰,2001)。文化整合的概念起初由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界提出并关注,后渐为地理学者重视并开始研究,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文明的运动阶段分别为:稳定阶段、衰落阶段、创造阶段、革命阶段、整合阶段、制度化更稳定的阶段。

更多相关推荐:
西方文明史 复习总结

ThereligiousreformationinGermany宗教改革1.Germanyhadalwaysbeenpoliticallyfragmentedatthattime2.Peopleofallran…

浅谈希腊文化-西方文明史

希腊在文化特征上和时间上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对于一名学设计的学生来说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却又是常常被提到的因此这次考试我选定的方向是希腊的文明和艺术文化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而希...

世界文明史总结

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世界文明史课程的学习,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了解了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这样的世界古文明。也对例如亚特兰蒂斯这样的神奇的地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日后随着自己学习的深入…

西方文明史

易经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

我眼中的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史论文)

西方文明史期末作业WrittenbyXHNWesterncivilizationinmyeyesAfterlearningthislessonforonetermIknowalotaboutwesterninm...

公选课西方文明史论文

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比较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

西方文明通论总结

西方文明通论总结1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一种价值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以及发展的趋向他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改造自然组织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人道和进步状态与野蛮黑暗落后...

总结西方史学史

第一章古典史学希腊史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

北京大学 西方文明史 芭蕾舞精神美的意境(一)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自己的民族文化像中国我们有书法我们有国画我们有那个中国的书法中国的国画我们有中国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西方呢也有西方的文化比如说交响乐比如说芭蕾舞比如说油画我们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接受是非常...

西方音乐史 总结

第一章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时期的音乐诗歌舞三位一体乐器有里拉琴基萨拉带簧片的阿夫洛斯和排箫式的西林克斯罗马音乐的特点实用化仪式化职业化第二章中世纪时期格里高利圣咏又称平素歌或固定调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吸...

西方音乐史总结

1简述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发展管风琴是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它在巴洛克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巴洛克晚期德国成为管风琴创作的一个中心作曲家为管风琴创作了大量的曲子其中以托卡塔赋格曲和根据众赞歌作品包括1管风琴众赞歌...

西方音乐史总结

中外音乐史复习总结音乐笔记小结之西方音乐史1古希腊乐器弦乐里拉管乐阿夫洛斯2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格里高利圣咏1定义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其无伴奏也被称为素歌2基...

西方文明史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