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1

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到土壤类型详述

(一)黑垆土(6月15日14:04丁家乡丁家村观测)

1、发生学分类名称:黑垆土    系统分类名称:堆垫干润均腐土

2、成土因素:

黑垆土分布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7—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7.5℃,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2—25℃,无霜期150—210天,年降雨量320—650毫米,7—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干燥度1.25—2.0,年蒸发量1600—2400毫米,为降水量的3—4倍。气候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少雪,春干秋湿,四季分明。

     黑垆土区主要植被为草甸草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在阴坡和沟坡地分布有灌丛草甸类型。目前,黑垆土基本以及垦种,天然植被仅见于地边、田埂上。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风成黄土。

3、成土过程分析: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质的累积

黑垆土的腐殖质层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经长期的生草作用而形成的。在暖温带大陆季风影响下,夏季高温多余,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地上部茎叶繁茂,地下部根系密集,各种植物每年死亡的根系和地面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加之秋季温和湿润,土壤湿度交大,易易于嫌气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并形成腐殖质;冬季寒冷低温,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矿化作用缓慢,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贮存,有机物质残体腐解后所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并以薄膜形式包被于土粒和微团聚体表面,或富集于孔隙壁上,因而形成了黑垆土深厚的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及黑垆土层,但由于黄土母质疏松,空隙率高,通透性好,加之春季干旱少雨,升温快,土体干燥,有利于好气微生物活动,是有机质分解快,因而又形成黑垆土的低有机质含量,通常只有1%左右。此外,黑垆土深厚腐殖质层的形成,还与近代黄土的连续沉积有密切关系。

次要成土过程: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及隐粘化过程

 黄土母质富含碳酸钙,其其他可溶性盐类很少,不超过千分之一,所以钙就成为黑垆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迁移元素。在夏秋高温湿润条件下,提高了土壤中碳酸钙的淋溶,土层中的钙离子常与植物残体分解所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碳酸氢钙,随着降雨的下渗而向下移动,并在土壤剖面淀积,形成假  菌丝状、霜粉状获结合状的石灰新生体。

由于受水热条件的限制,黑垆土风化程度较轻,粘化作用较弱,从剖面形态观察,一般无明显粘化特征,故称“隐粘化”。

  4、土壤剖面特征

1)熟化层: 0—30厘米,淡棕色,干,质地中壤,团粒和团块状结构,坚实,有中石灰反应。侵入体主要为根茎的残体和动物活动的洞穴,且量多,有少量的砖,瓦块。

2)耕层: 30—42厘米,呈暗灰色,潮,质地砂壤,土壤结构类型为团块状,紧实,中石灰反应,根系量少。

3)腐殖层(诊断层): 42—122厘米,暗灰褐色,潮,质地重壤,团块拟棱柱状,土壤稍紧实。碳酸盐比较多,石灰反应强,有大量的假菌丝,基本无植物根系。

4)石灰淀积层: 122——134厘米,黄棕色,潮,质地中壤,有少量的假菌丝,强石灰反应。

5)母质层:134厘米以下,浅棕色,润,质地砂壤,土壤紧实,石灰反应强。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1)黑垆土具有上虚下实的“黄盖垆”式的土体结构,保水保肥性能好,耐旱性强,发小苗也发老苗,土壤生产力较高,是黄土高原地区油亮的旱作土壤。

(2)适种多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糜谷、烤烟等。南部地区,气温稍高,无霜期180天左右,适种冬小麦、玉米、油菜、烤烟等,产量较高,质量好,可两年三熟。北部地区,气温较低,生长期150—160天,是冬小麦,春小麦混合区,以糜谷、洋芋、豆类作物为主,一年一熟。

(3)黑垆土土层深厚,土质适中,不沙不粘,耕性良好,适耕期长。

存在的主要问题:黑垆土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素缺乏,有效磷极缺,微量元素硼、锰、锌等含量也低,且土壤侵蚀严重,从而影响了黑垆土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解决的途径:

(1)平整塬面,减少水土流失;

(2)增施有机肥料,培育肥沃土壤;

(3)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4)加强抗旱保墒措施,提高土壤生产力 。

(二)潮土(6月16日9:00长武县亭口镇观测)

1、发生学分类名称:潮土      系统分类学名称:淡色潮湿雏形土

2、成土因素

潮土的形成受地下水、母质、耕作活动的影响。潮土分布区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埋深1.0——3.0米,大部分矿化度小;潮土母质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小部分为风积物和次生黄土;通过耕作施肥,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累积,促进了土壤熟化,增加了熟化层的厚度,改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3、成图过程分析:

主要成土过程:潴育化过程

潮土有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层,即潴育层或称锈土层。潮土的形成直接受地下水的作用,降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冬春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交替升降,使土壤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促进了土壤中的铁、锰物质氧化还原交替进行,剖面上形成明显的绣纹绣斑,即潴育化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熟化过程

潮土绝大多数已垦殖为农田,因此其腐殖质积累过程的实质是人类通过耕作、施肥、灌排等农业措施,改良培肥土壤的过程。潮土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尤其是分布在黄泛平原上的土壤,耕作表土层腐殖质含量低,颜色浅淡。

4、土壤剖面特征

1)熟化层: 0—12厘米,黄棕色,润,质地砂壤,结构类型为粒状结构,紧实,有大量的植物根茎残体。

2)潴育层(诊断层): 12—41厘米,暗红棕,润,质地重壤,棱柱结构,稍紧实,侵入体较多,石灰反应强。

3)母质层:在41厘米以下,淡棕色,润,质地中壤,棱柱结构,稍紧实,强石灰反应,有大量的鹅卵石。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及存在的问题:

潮土是主要耕种土壤之一,地形平坦,灌溉便利,适种作物广,且作物产量较高;低洼地的潮土,雨季地面积水,影响通气,作物生长不良;部分潮土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改善措施:

(1)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渍水和次生盐渍化;

(2)加强土壤培肥,提高土壤肥力;

(3)引洪漫淤,改变质地;

(4)合理利用潮土,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三)土娄土(6月16日13:50杨凌曹新庄观测)

1、发生学名称:土娄土           系统分类名称:碱域干润淋溶土

2、成土因素:

土娄土为褐土的一种,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地下潜水位在3m以下,母质各种各样,有各种岩石的风化物,但仍以黄土状物质为主。年平均气温10~14℃ 降水量500~800mm,蒸发量1500~2000mm,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其自然植被以辽东栋、洋槐、柏树等为代表的干旱明亮森林以及酸枣、荆条、茅草为代表的灌木草原。

3、成土过程:土娄土大体上分为两大层段,上段为覆盖层,下段是自然褐土剖面,是褐土的一个亚类,其成土过程与褐土相似。

主要成土过程:粘化过程

  土娄土形成具有明显的粘化特征,这是因为在在湿热与干热交替的气候条件下,土体内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土内风化”,原生矿物被分解,形成次生粘土矿物。粘土矿物随下渗水移动,产生明显的淋溶淀积。粘粒的聚集是在脱钙的基础上发生的,当土壤碳酸钙随降雨淋溶后,土粒因失钙遇水分散,被分散的粘粒随水分下渗而发生机械淋溶。在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的共同作用下,致使粘粒在腐殖质曾以下一定深度聚集,形成了粘化层。粘化层土质重,土体结构紧实,呈棱柱状结构。

次要成土过程:腐殖化过程、碳酸盐淋溶淀积过程

由于气候特点,土娄土的成土过程活跃,土壤微生物活动强烈,有利于有机质的合成,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故积累不多,形成了比较薄地有机质层。

土娄土形成过程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碳酸盐淋溶与淀积。由于土娄土发育在黄土、黄土状物质、石灰岩和砂质岩母质上,加之植被为旱生落叶阔叶和灌丛草原,每年有大量含灰分的残落物进入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盐类可经常补充到土壤中去。同时,强烈的土内分化,也释放出较多的碱金属,每当雨季,土壤中的重碳酸盐随土壤水下行而受到淋溶。而干旱季节,可溶性重碳酸盐幽邃毛灌水的上升而在土体内淀积。土体内这种淋溶与淀积主要是以碳酸盐的形式进行的,四季内土壤水分变迁运行交替部位,成为碳酸盐的聚集层次。

4、土壤剖面特征:

1)覆盖层:0—55厘米,灰棕色,干,质地轻壤,柱状结构,紧实,中石灰反应,植物根系多。

2)褐土层(诊断层):55—125厘米,灰褐色,润,质地重壤,棱柱状结构,坚实,石灰反应极弱,少量植物根系。

3)碳酸钙层:125—140厘米,淡灰棕,干,棱柱状结构,很坚实,强石灰反应。

4)母质层:140厘米以下,浅灰棕,干,质地中壤,棱柱状结构,稍紧实,中石灰反应。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土娄土的“黄盖垆”式的土体构型,改善了土壤的农艺性状,覆盖层质地较轻,疏松,结构较好,透水通气性较强,养养分转化较快,有利于作物的出苗和苗期生长;下伏褐土的粘化层又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对作物后期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有良好的作用,因在过湿条件下耕种,易发生“犁墒”;在翻犁后,如遇暴雨,土粒分散,干后形成深厚的板结层,产生“浇墒”,导致土性变劣,严重减产。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质不足,氮磷养分低。

(四)黄棕壤(6月21日14:45宁陕县观测)

1、发生学名称:黄棕壤         系统分类名称:铁质湿润淋溶土

2、成土因素: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18℃,10℃ 以上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 ~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育常绿阔叶树种。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干枚岩和砂页岩风化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3、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质化过程

黄棕壤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凋落物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同时因一年内温暖季节长,冬季短,土壤不冻结或冻土层很薄,生物活动十分活跃,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生物循环过程,有机质的迅速分解不仅为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而且合成为腐殖质物质,并使之在土壤中累积,所所以黄棕壤也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

次要成土过程:粘化过程及淋溶过程

黄棕壤风化强烈,促进了衍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土壤中的粘粒大量增加,同时土壤粘粒和水化胶体随下渗水流向下迁移,并在土体的一定深度内淀积,形成粘化层,所以黄棕壤的粘化层是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淀积粘化占优势。

黄棕壤淋溶作用强盛,土壤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流失,甚至整个剖面中没有碳酸盐反应,也不见碳酸钙的淀积。因而土壤一般呈弱酸至酸性反应。

4、土壤剖面特征:

1)淋溶层:0—90厘米,黄褐色,润,质地轻壤,块状结构,稍紧实,有大量植物根系以及根和茎秆残体,无石灰反应。

2)淀积层(诊断层):90—190厘米,红棕色,干,质地中壤,块状结构,坚实,有较多的铁锰化合物胶膜。

3)母质层:灰褐色,潮,质地砂壤,块状结构,稍紧实。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黄棕壤地带的自然植被为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或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松栎林为主,代表树种有栓皮栎、麻栎、山杨、马尾松等,常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有冬青、女贞、小叶黄杨、檬子树等。亚热带的经济植物也十分丰富,又油桐、乌桕、茶、柑橘、樱桃、棕榈、杜仲、枇杷等。暖温带的植物也不少,主要是榆、杨、柳、泡桐、柿、枣、桃、李等。这一地区的自然植被已严重破坏,多为此生中、幼林,林相残败,一些平缓地带辟为农田,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等。

黄棕壤的改良利用:

(1)建设好基本农田:在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地方,建设基本农田。修好       石坎梯地,进行改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特别要重视磷肥的施用;深耕深翻,冬犁炕土,加速土壤熟化。

(2)发展经济林木和名贵药材;

(3)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五)暗棕壤(6月22日10:00秦岭平河梁观测)

1、发生学名称:暗棕壤           系统分类名称:暗沃冷凉淋溶土

2、成土因素:

暗棕壤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有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由于分布地域辽阔,从小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很不一致。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年均温-2-8℃。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西南高山地区则年温差较小,而日温差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28℃, 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

3、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腐殖化过程

暗棕壤地区夏季温湿,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特别是繁荣的林下灌木和地被物,给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此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较强,有机质被分解,并形成腐殖质物质。秋季温度骤然下降,寒冷的冬季漫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分解缓慢,使有机物质得以累积,因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这是暗棕壤最重要的特征。

次要成土过程:脱硅富铁铝化、弱粘化和淋溶过程

随着大量有机质在表土层中累积,灰分元素同时也发生表聚,其中氧化钙、氧化镁可占灰分元素总量的50%以上,二氧化硅含量相对来说比较低。暗棕壤虽然形成于比较冷湿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由于丰富的盐基中和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因而土壤一般呈弱酸性反应,不大可能产生强酸性淋溶的灰化过程。从土壤和胶体的矿质全量分析资料来看,有氧化硅的富集和铁的淋失,但硅、铁、铝分异并不大,形态上也无灰化层特征。

暗棕壤分布地区,地势高寒,冻土时间长,土壤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相对较弱,只是在夏季温暖的季节,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才比较强烈,并有一定数量的粘粒形成。同时在湿润条件下,受下渗水流的淋洗,粘粒向下移动,因此暗棕壤的粘化过程具有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的双重性,但由于温暖级阶段,粘化过程表现微弱,土壤剖面常无粘化层的形成。

暗棕壤地区虽然常年湿润,但因冻土时间长,冻土层厚,阻碍了土壤淋溶作用的发展,与棕壤比较淋溶作用显著减弱,除盐基物质淋失外,主要是碳酸钙也受到强烈淋失,整个剖面无碳酸盐反应和碳酸钙淀积,但是铁、铝和粘粒仅有微弱移动。

4、土壤剖面特征:

1)枯枝落叶层:0—5厘米,新鲜及半腐解的掉落物。

2)腐殖质层(诊断层):5—22厘米,暗灰棕色,润,质地砂壤,团里结构,稍松,有大量植物根系。

3)淀积层:22—62厘米,灰棕色,潮,质地砂壤,图案狂状结构,稍紧实。

4)母质层:62厘米以下,棕色,润,质地轻壤,团块状结构,紧实。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暗棕壤是在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暗棕壤分布区,多属于山地温带湿润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无霜期短,冻土时间长。植被为冷杉、云杉、华山松、太白落叶松和桦木组成的真阔叶混交林,一般下部是以红桦、牛皮桦为主的桦木林带,上部为冷杉、落叶松林带。林下灌木繁茂,主要有密枝杜鹃、金背枇杷、爬柳、花楸、高山绣线菊、箭竹、毛竹等。

存在的问题:暗棕壤物理性质差,土层浅薄,多石砾,主要用于林地,立地条件差。。

改善措施:暗棕壤是主要的用材林基地,应加强现有森林的保护和管理,搞好封山育林,护林防火,严严禁乱砍乱伐,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森林的后备资源;实行采伐、抚育和更新相结合,改善林木的生长条件,提高林木的生产率;积极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同时在暗棕壤分布地区内,常有大片竹林,这是一项宝贵资源,应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六)黄褐土(6月22日17:30火地塘观测)

1、发生学名称:黄褐土           系统分类名称:黏磐湿润淋溶土

2、成土因素:

黄褐土分布于秦岭以南海拔900米以下的河流阶地、丘陵和地山地区。黄褐土地区年年平均气温12-15℃,年平均降水量700—1100毫米,东西水热条件的差异,对土壤的粘化过程和淋溶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黄褐土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或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成土母质为黄土状物质和粘土。

3、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淋溶淀积过程

黄褐土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盐基物质虽然遭受较强烈的淋溶,但由于生物的表聚和富集作用,盐基物质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土壤盐基物质含量在6—17毫克当量/百克土之间,大致呈盐基饱和状态。土壤呈弱酸至弱碱性反应。碳酸盐明显遭受淋溶,土体中、上部无碳酸盐反应,但由于土壤粘重、紧实、孔隙度小,渗水性差,限制和阻滞易溶性盐的迁移,并在一定土层中聚集,所以黄褐土在二三米以下出现有碳酸钙淀积层,多以石灰结核的形态出现,形状不一,有的结核很多、很大,有的排列成层,这些结核并非都是现代成土过程形成的,有的可能是原风化体中残存的,是古代成土过程的产物。

       次要成土过程:粘化过程

黄褐土地区气候暖热而湿润,土壤风化强烈,土体中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并由于粘粒的机械淋溶作用,土壤粘粒和水化胶体随着下渗水流向下迁移,并在土体一定深度内产生粘粒和胶粒的大量聚集,形成一个相对粘重的粘化层。粘化层较深,粘粒含量通常在20%以上,特别是发育在粘黄土母质上的黄褐土,往往能够成黄褐土特有的诊断层——粘盘层,粘盘层的粘粒含量达40%以上,物理性粘粒含量可达60%—70%,因此黄褐土粘化层或粘盘层的形成是强烈的残积粘化的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黄褐土由于强烈的粘化,土壤粘重、紧密、板结,可塑性和胀缩性都很强,耕性很差。在干湿和胀缩交替的作用下,黄褐土的结构多为横向发育的棱块状结构。

   4、土壤剖面特征:

1)枯枝落叶层:0—8厘米,灰褐色,润,块状结构,质地中壤,疏松,有大量植物根系,少量石块。

2)淋溶层:8—40厘米,淡灰褐色,润,质地重壤,柱状结构,紧实,无石灰反应。

3)粘化淀积层(诊断层):40—180厘米,褐色,潮,质地重壤,棱柱状结构,紧实,有大量的铁锰结核,弱石灰反应。

4)母质层:180厘米以下,黄褐色,润,质地粘土,棱柱状结构,紧实。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黄褐土地区的自然植被仍为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林,获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但常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明显增多,亚热带的经济作物,特别是棕榈、樱桃、枇杷、柑桔、桂花相当普遍,许多都为人工栽植。这一地区基本都已垦植,一般一年两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是一个粮油基地。

存在问题:黄褐土分布地区虽然水热条件优越,但土壤性质不良,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乏,黄褐土具有土质粘重、僵硬、板结,胀缩性强,抗蚀力弱,不耐旱,不耐涝,耕性差等不良特性,作物产量较低。

改良措施:

(1)、修筑梯田,增厚熟化土层;

(2)、充分利用水源,改旱地为水田;

(3)、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料;

(4)、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发展绿肥;

(5)、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掺沙改土;

(6)、发展经济林木,合理利用土壤。

(七)淋溶褐土(6月13日13:20周至县马召观测)

1、发生学名称:淋溶褐土          系统分类名称:简育干润淋溶土

2、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为黄土沉积母质,褐土区居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20℃,≥10℃的积温3500-4500℃(燥褐土区高于此数),故光热资源丰富,一般为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年降水量550-650毫米,但年季分配不匀,易受干旱限制。 成土过程分析:成土环境淋溶褐土与上述石灰性褐土在发育程度上与形态上相比较,仍保留了明显的母质残存特性。而淋溶褐土是粘粒悬迁粘化明显,具有明显粘化层。

3、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粘化作用

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然而,在一个剖面中两者常常同时混合存在,而且从理论上讲残积粘化往往层位稍高,淋溶粘化可能层位稍低。但是两者常常也是混同的。

次要成土过程:有机质蓄积过程

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残落物均以干燥的落叶而疏松地覆于地表,以机械摩擦破碎和好气分解为主,所以积累的土壤腐殖质少,腐殖质类型主要为胡敏酸,第二是残落物中含CaO量丰富,如残落物中的CaO含量一般可高达20~50g/kg ,仅次于硅( 100 ~200g/kg ),所以生物归还率可高达75% ~250% ,保证了土壤风化中钙的部分淋溶补偿,甚至产生了部分表层复钙现象。

4、土壤剖面特征

1)有机质聚集层: 0—40厘米,暗褐色潮,质地为重壤,团块状结构,稍松,无石灰反应,有大量的植物根系。

2)粘化层(诊断层): 40—120厘米,黑褐色,润,质地重壤,柱状结构,稍紧实,强石灰反应。

3)黄土母质层: 120——290厘米,红褐土,干,质地中壤,坚实。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农业利用方面:

褐土区居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20℃,≥10℃的积温3500-4500℃(燥褐土区高于此数),故光热资源丰富,一般为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其利用现状大致可分为四类情况:一为潮褐土与土娄土类型,一般为平原高阶地地形,洪冲积性母质,土体深厚。潮褐土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3米左右),土壤毛管水前锋可以浸润土壤心土层,因而抗旱力较强,并具有发展井灌条件,是作物高产的农业区,特别适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与蔬菜种植。二为褐土、石灰性褐土与淋溶褐土,一般都受地形与干旱的限制,多数用于农业,但产量不稳。部分淋溶褐土由于海拔较高,多用于林业。部分石灰性褐土,因干旱和土壤侵蚀的限制,多用于荒坡牧业。三为燥褐土由于受干、热气候和土壤粗骨性及石灰性制约,因此,农用者少,而多限于荒滩。四为褐土性土由于地形限制,多用于林业与果业。

存在的问题:降雨季节分布不均,易受干旱限制。

改善措施:1.水土保持和综合开发。第一,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全面规划,承包治理。凡坡度大于25°者应一律退耕还林、还牧,宜于基本农用的土地,应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实行精耕细作,以保证农业和粮食的发展。第二,正确处理治坡与治沟的关系,应当坡面与沟谷同时自上而下的系统治理。第三,正确处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发展生物措施,如结合一定的工程措施种植沙棘、绿肥、果树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且农民易于接受与自觉执行,这是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大成就。2.旱作农业。虽然褐土区的降水量一般均大于450毫米,但蒸发量均大干1500毫米,且年季分布不匀,因此,褐土区必须实行雨养农业,不能完全依靠灌溉。雨养农业的管理措施主要是:(1)保墒耕作。这方面褐土区农民都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其关键是如何与现代旱作农业的土壤少耕的理论和措施相结合。采用镇压与耙地是褐土区保墒的主要措施。(2)地面覆盖。包括塑料薄膜覆盖与果园地面的干草覆盖等,对减少田面蒸发和早期提高地温等均具有明显效果。(3)节水灌溉。因我国的水资源均比较紧张,特别是褐土区,节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基础,如果树的滴灌,大田作物的地下灌溉与喷灌等,既节约用水,又防止因灌溉冲刷而引起的土壤结构破坏。

(八)砂质潮土

1、发生学名称:砂质潮土

2、成土因素:

砂质潮土是潮土中黄潮土的一类,黄潮土是在泛滥沉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土壤,因有夜潮性而得名。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河下游平原以及汾渭河谷平原。潮土的形成熟化,除受沉积物性质和人为作用影响外,还深受地下水影响,造成土壤中下部氧化还原的交互作用与碳酸钙的水成聚积;有的地区还伴随有盐渍化和沼泽化。潮土细土层深厚,有利于深耕和作物根系伸展,但有机质、氮素和磷的含量较低。

3、成土过程:

主要成土过程:潴育化过程

潴育化过程的动力因素是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潮土剖面下部土层,常年在地下潜水干湿季节周期性升降运动作用了,铁、锰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并有移动与淀积,即在雨季期间,土体上部水分饱和,土体中的难溶性FeCO3还原并与生物活动产生的CO2,作用形成Fe(HCO3)2而向下移动。雨季过后,则Fe(HCO3)2随毛管作用而由底层向土体上部移动,氧化为Fe(OH)3, 由于这种每年的周期性氧化还原过程,致使土层内显现出锈黄色和灰白色(或蓝灰色)的斑纹层(锈色斑纹层)。锰也发生上述类似的氧化还原变化,因此常有铁锰斑点与软的结核,在氧化还原层下也可以见到砂姜,一般是地下水的产物。

次要成土过程:熟化过程

4、土壤剖面特征

1)熟化层: 0—30厘米,淡黄色,潮,质地中壤,土壤结构类型为块状结构,稍紧实,有大量的植物根和茎秆残体。强石灰反应。

2)潴育层(诊断层): 30—105厘米,灰绿、灰蓝、灰黄交替,湿,土壤质地为粘土,层状结构,土壤紧实,石灰反应强,有大量的绣纹绣斑,少量植物根系。

3)母质层:在105厘米以下,灰褐色,潮,质地为重壤,块柱结构,紧实,强石灰反应。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沙质潮土多分布于近河床的河漫滩地,以及风沙河谷滩地和沙丘间下湿滩地上。砂质潮土的地形低平,地下水位高1.5—3.0米,水质好。耕种时间较短、熟化程度不高,剖面形状与母质差别不大,是潮土亚类中肥力较低的土壤。

砂质潮土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的养分的缺乏,代换量低,保肥力差,且颗粒粗,沙性大,易透水,不抗旱,但土性温暖,宜种喜沙喜温性的花生、黄花菜、红薯等耐旱、耐瘠的作物。

改良措施:

a、应注意排水通气,同时注意合理灌溉;

b、培肥土壤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首要是解决有机肥源,实践证明,种植绿肥是开辟有机肥源的重要途径,但有很多具体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再者是增施磷肥的同时,注意施用磷肥效果,局部地区(块)开始缺钾,应适当补施,配合施用微肥;

c、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适当配置粮食与经济作物、林业和牧业,提高潮土地产量产值和效益。

二、画草图表示实习区域内土壤、分布规律(关中、秦岭)

     从北向南,从山脚到山顶画地形草图和土


壤类型分布图。

更多相关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前言20xx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xx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

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成绩指导教师批改时间土壤学实习报告目录前言2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3三实习内容4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年班第组报告撰写人学号成绩组员20xx年12月21日目录一目的任务二材料工具人员三调查区自然条件四结果与分析五改良利用意见六总结式摘要或体会一目的任务1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

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管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20XX年5月21日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2.掌握…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学院林学院班级林学10a班姓名舒德远指导老师周运超目录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10a班1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前言1二实习目的1三实习时间与地点2四实习内容21土壤剖面22第一观察点孟关43第二...

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与土壤学实习报告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姓名颜玺钰班级20xx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号20xx102278指导老师唐春程洪南昌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六月二日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格式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小组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目的要求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内容要求时间准备阶段实习阶段总结阶段三实习时间实习时间四人事组织学生分组情况及其名单组...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学院xxxx专业姓名学号土壤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4月22日4月25日实习地点树木园果园五山街茶山南坡北坡山顶火炉山指导老师实验背景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

土壤学实习报告1

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草业科学一班姓名崔西甜学号20xx5885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实习意义实习...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xx级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青城山实习时间20xx063020xx72班级20xx级2班学号20xx100240姓名赵善波指导教师王华静四川师范大学20xx年9月5日土壤学...

土壤学实习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