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

时间:2024.4.13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知识点归纳

一、时间的测量:

1、测量的目的:对事件发生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 选定某个有规律变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单位时间),其它事件所用时间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时间的几倍。

3、工具:秒表、钟表

4、单位:  主单位:(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μs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目的: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

2、测量原理: 选定某物体长度为标准(单位长度),其它物体的长度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长度的几倍。

3、工具:刻度尺(不是直尺)、游标卡尺等

4、单位:主单位:(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 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μm

常用进率的词头:中文名称     吉    兆    千    毫    微    纳    皮

英文缩写              G     M    K     m    μ     n     p

进率             109  106     103     10-3   10-6   10-9   10-12

5、刻度尺的使用:

⒈刻度的熟悉:①使用刻度前,要看清它的零刻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

②认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③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分度值)。

⒉刻度尺的选用:

①根据待测长度确定刻度尺的量程。

②根据测量精度要求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⒊测量中的主意事项:

放:①刻度尺的放置:不要使用已磨损的刻度,刻度尺沿被测线放置,刻度尺的刻度应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看: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③读数时,要先读准确值(读到分度值位),再估读一位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记录应有数字和单位。

4、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长度时,把许多个相同的长度累加在一起,测量它们的总长度,然后求平均值。例:①测细铜丝的直径,如图⑴: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之间不留间隙)n圈,则线圈长(L)中有n个直径,即:L=nd 从而有  d=L/n 。类似地,我们可以用积累法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注意,一张纸是二页)。

矩形法:利用矩形对边相等,测刻度尺不易直接进行靠近测量的长度,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图⑵),测锥体的高度等。

软线法:在测量曲线的长度时,用无弹性的软线沿曲线放置,并在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做上标记。拉直软线,测出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三、误差:

⒈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操作人员操作正确的前提下,由于仪器、环境和操作人估计的影响造成测量值和真实的差别。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灭。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操作过程中操作人的失误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必须消除的。

四、单位换算:单位换算实质上是等量代换。必须保证每个等号两边都相等。

例:1.42×105厘米=1.42×105×1厘米=1.42×105×10-2米=1.42×103

导出单位的换算:先对导出单位的每个基本单们进行换算,然后进行数学运算。

例:5m2=5×1m2=5×(1m)2=5×(100cm)2=5×1002×(1cm)2=5×104cm2

15ml=15×1cm3=15×(1m)3=5×(100cm)3=5×1003×(1cm)3=5×106cm3

五、估测:在参测量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来估测。长度的估测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自然现象(如自己的脉博)单位不合适时,应先进行单位换算。

例:1.68×106微米可能是:A、书桌的高度  B、一成年人的身高  C、硬纸的厚度

1.68×106微米=1.68×106×10-6米=1.68米,显然应先B

六、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省去不提。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把观察者作为参照物,这时常说“×××看到……”。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用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不同

5、运动状态的描述:从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两方面描述。

6、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变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叫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体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⑴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公式:v=s/t

说明:①v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t  表示时间

②在同一匀速直线中,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③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致(描述的对象属于同一运动段)。

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1m/s=3.6km/h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⑴定义:变速运动总路程总时间的比值即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⑵公式: v=s/t

说明:①该公式实际上是把变速运动当做匀速运动来处理。

②用该公式算出的平均速度只是对整个变速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

③同一变速运动中不同运动段上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同一运动中不同段上的平均速度不能共用。

⑶注意“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的值一般不同。

(三)、速度的测量

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测出物体运动时经过的几个指定位置时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算出速度(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选定物体运动起点和几个指定的位置点。2、测出各相邻点的距离(路程)s。

3、让物体从起点开始运动,依次经过各点,记物体经过各点时的时刻。算出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4、用公式  算出各段运动的速度。

例:测量小车沿斜面滑行时前半段路程的速度和后半段路程的速度

1、在水平面上支好斜面,保持斜面不动。在斜面上标出的小车起点O、中点A和终点B的位置,测出OA、OB的距离sOA、sAB

2、让小车从O处开始滑行,用秒表测小车经过中点A所用的时间tA1,重复二次,测得tA2、tA3,则路程OA段所用时间为=(tA1+tA2+tA3)/3

3、让小车从O处开始滑行,用秒表测小车经过终点B所用的时间tB1,重复二次,测得tB2、tB3,则路程AB段所用时间为tAB=(tB1+tB2+tB3)/3-tOA

4、用公式 计算出vOA和vAB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四)、物理计算的一般格式

已知:列举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并进行单位变换和简单的数字运算

求:列举题目中要求的量。

解: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必要的文字分析,列出有关公式并算出待求量

答:回答问题,必要时进行的说明。

注意:在同一题中,描述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同一性质的量要加以区别。一般用下标区别不同的物体,上标区别不同的状态。如:表示甲物体第一个状态下的速度,表示乙物体在在第二个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五)、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1、风向问题:风向是以风的来向命名的。如:东风是指空气从东向西运动。

例:三个人向东走,甲觉得刮东风,乙觉得刮西风,丙觉得无风。则实际上是刮  风,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三个人中       的速度最大,       的速度最小。

2、通过问题:一个长为 L1的物体通过一个长为L2的路段时,该过程从物体的头部进入该路段开始,到它的尾部就要离开该路段时结束(如图)。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路程S= L1+L2


3、相遇问题:两物体从相距L的两地开始运动,到它们相遇时,通过的路程的和,s1+s2=L

 

4、追击问题:两物体相距L,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时,有s1-s2=L


第三章   声现象   知识点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条件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v>v (150C V=340m/s)。

(3)声音以  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的现象。

(2)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0.1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到回声,人离最近障碍物是  17  米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

(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个)

 ①响度

·         定义:响度指声音的 大小 

·         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

·         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人听觉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③音色

·         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

(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生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声音的应用

超声与次声(属于声音)

1、超声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

2、次声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     

(2)特点:频率低、波长、传播距离、穿透力、破坏力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地震爆发”、“海啸来临”前许多动物能感觉到次声波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3、回声

     “声纳”和“B超”等都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信息。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知识点归纳

光的反射

1、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②光从空气斜射入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角大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 距  ( v ) :像到光心的距离

应 用
u > 2f 缩小 倒立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倒立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倒立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投影仪)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正立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像变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10、近视眼:成像视网膜, 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像视网膜, 戴凸透镜。

11、光的色散:白光分解(红、橙、黄、绿、、蓝、锭、紫);

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透明物体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知识点归纳

一 、力的概念:

(1)       力是物体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四 、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五、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六、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第六章力与运动     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

三、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更多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1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物体的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许菲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大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

新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dmcmmmm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

人教版初二物理所有概念及知识点总结 免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具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3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