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虚词总结

时间:2024.5.15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虚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虚词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重点虚词

1、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2.而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虚词——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虚词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3.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五、多义词

1.盖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3.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虚词

1.于

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1、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2.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师说》知识点归纳

虚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虚词

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苏武传》知识点

一词多义

1、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 乃:副词,于是、就

2、为

(1)兄弟并为郎 担任

(2)汝为人臣子 作为

(3)匈奴以为神 看作,当做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替

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通“已”,已经)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虚词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虚词——且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虚词——以

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选修部分

《庖丁解牛》 虚词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项羽之死》

重点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于是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汉军乃觉之:才

②则:

项王则夜起:于是

③以故汉追及之:因此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以:相当于“而”;为:成为

④于是项王大呼:在这时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表修饰

⑥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是:指示代词,代指汉军;之:复指代词,这,这么

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为:句末语气词

《阿房宫赋》

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 .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 .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

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

人)

《六国论》

虚词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可是]秦兵又至矣。

4]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三胜

7]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0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代词,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势

4]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未易量。

与: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秦相较,或未易量。

《伶官传序》

虚词

1、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肯定语气,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2、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但,表转折

及凯旋而纳之 表顺接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表递进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表顺接

3、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而皆背晋以归梁 相当于“而”,表顺接

盛以锦囊 用,介词

4、与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跟,介词

与尔三矢 给,动词

《项脊轩志》

虚词

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

始为篱,已为墙 (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第二篇:学生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虚词测试

一中 吕鹏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

“之”

①公从之( ) ②许之 ( )

③将焉取之 ( ) ④子犯请击之 ( )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

②敢以烦执事 ( )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 )

不武 ( )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将焉取之( )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

③吾其还也( )

《荆轲刺秦王》虚词

1、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

乃为装遣荆轲 ( 乃令秦武阳为副( )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

2.而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

《鸿门宴》虚词

1.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 )2.使子婴为相 (

3.窃为大王不取也( ) 4.谁为大王为此计(

5.何辞为( ) 6.为击破沛公军 (

《兰亭集序》虚词

1.之:

所之既倦( ) 以之兴怀( )

夫人之相与( )极视听之娱( )

2.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1 / 7

⑤以乱易整, ) ) )

欣于所遇( ) 终期于尽( )

3.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亦足以畅叙幽情(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赤壁赋》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 (2)凌万顷之茫然( )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耳得之而为声( )

(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渔樵于江渚之上( )

(7)寄蜉蝣于天地(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3)郁乎苍苍(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5)而又何羡乎(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虚词

1.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3.其

⑴始舍于其址。( )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⑶距其院东五里。( )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⑸其文漫灭。( )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⑿盖其又深。( )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 ⒁既其出。( )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⒅其孰能讥之乎?( )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2 / 7

虚词 1.于

于寡人之于国 ( ) 则移其民于河东(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赵氏求救于齐 ( ) 2.以

请以战喻(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3.之

填然鼓之( ) 树之以桑( ) 顷之,烟炎张天( )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 )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蟹六跪而二螯 ( )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1、因

①因遗策( ) ②因利乘便( ) ③因河为池( ) 2.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商君佐之( ) ④聚之咸阳( 《师说》知识点归纳

虚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4、其皆出于此乎( 5、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6、其出人也远矣( 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于

1、其皆出于此乎( ) 2、拜送书于庭( 3、学于余(耻学于师)( )4、于其身也(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6、不拘于时( 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2、择师而教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4、句读之不知(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3 / 7

) ) ))

) ) ) ) ) )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辍耕之垄上( )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0、君将哀而生之乎( )

11、蚓无爪牙之利( ) 12、吾欲之南海(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虚词

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6)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7)徒以吾两人在也( ) (8)赵王以为贤大夫(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 ④秦王因曰( ) 乃 臣乃敢上璧( ) 乃使其从者衣褐(

《苏武传》知识点

虚词

1、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恐汉袭之,乃曰(

2、为(1)兄弟并为郎( )(2)汝为人臣子(

(3)匈奴以为神( )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4、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虚词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虚词——且

① 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虚词——以

①臣以险衅( ) ②臣以供养无主( )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4 / 7

) ) ) ) ) ) ) ) ) ) ) ) ) ) )

④猥以微贱( )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⑥臣具以表闻( ) 选修部分————《庖丁解牛》

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③视为止,行为迟( )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乎 ①技盖至此乎( ) ②进乎技矣( )

③依乎天理( ) ④而况大軱乎( )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然 ①奏刀騞然( ) ②因其固然( )

③虽然,每至于族??( ) ④怵然为戒( )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而况大軱乎( ) 提刀而立( )

善刀而藏之( )

《项羽之死》

虚词:

①乃: 项王乃大惊曰(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汉军乃觉之( )

②则: 项王则夜起( )

③以: 以故汉追及之( ) 无以渡(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④而: 项王瞋目而叱之( )

⑤之: 是何楚人之多也( ) 天之亡我( ) ⑥“何??为” 我何渡为:( )

《阿房宫赋》

文言虚词:

1.焉(1)盘盘焉,囷囷焉(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后人哀之而.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5 / 7

不鉴之( )

3.其 使六国各爱其人( ) .

4.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3)奈何取之尽锱铢( )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六国论》

虚词

为:1、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招致]祸焉。

2 )郡

3 )秦人积威之所劫

4 )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 )赂者丧

2 )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 )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 )谗诛,邯郸为郡,

6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7 )趋于亡。

8 )天下之大

而:1、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

2 )亡,诚不得已

3 )秦兵又至矣。

4 )强弱胜负已判矣。

5 )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 )三胜

7 )不终也。

8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 )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0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 )土,

2 )用武而不终也。

3 )地

4 )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 )不甚惜,举以予人

2 )不得下咽也。

3 )势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6 / 7

4 )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1、或(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 )未易量。

与:1、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2 )秦相较,或未易量。

《伶官传序》

虚词

1、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

2、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 )

及凯旋而纳之 (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 )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 )

3、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 ( )

可以知之矣 (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

盛以锦囊( )

4、与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与尔三矢 ( )

《项脊轩志》

虚词

余扃牖而居( )

始为篱,已为墙( )

轩东故尝为厨( ) 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

以手阖门( )

能以足音辨人( )

语文文言虚词测试 7 / 7

) )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

人教版新课改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 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

语文文言句式总结必修必修一lt判断句gt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n南佚y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一20xx0905162919标签杂谈分类教学资源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