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四章_物态变化(学生版)-新人教 (1)

时间:2024.4.20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1.   温度:我们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l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wenduji.png

l  温度计内液体:酒精、水银或煤油。

l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l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浸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底部      或烧杯壁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等一会   ,待    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l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l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物质的三态: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l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吸收热量,但是温度  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l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加热 ,温度就  升高,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l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l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l  对曲线(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l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5.   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图象】见上4.“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l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l  搅拌器的作用:    使物质均匀受热 

l  图表的作用:   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l  图中应用的是 水浴 加热法,目的是为了  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6.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② 继续吸热   

7.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l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l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l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l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物质从  液 变成  气 的过程叫做汽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液化

l  沸腾:沸腾是液体 内部     和 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  的 汽化 现象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l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 表面   的缓慢  的 汽化 现象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     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的特点:吸热,温度降低      ,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①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l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l  蒸发吸热的应用:擦拭酒精给病人降温;夏天向地面洒水,降低室温

l  液化的现象:雾、露、“白气  (小水珠聚集)

l  作用:液化放   热

2.   探究实验:水的沸腾(见右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表格】

【图象】见右上图。其中BC段为沸腾过程。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l   纸板的作用:① 减少热损失; ② 固定温度计; ③ 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l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l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有杂质;温度计有问题。

l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
水的初温太低;水的质量太大;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l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

2.   升华也需要  吸  热,凝华也会 放   热

3.   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5.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6.   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第二篇: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_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 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声以 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 、 。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

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 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导的原理: 。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 。

3. 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

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 。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三个特性: 、 、 。

2. 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

?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 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 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 越高,发出的音调越 。

【注意】①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 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

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

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

3. 响度:声音的 叫响度。

- 1 -

?

?

?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臵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4. 音色:反应声音的 。

?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 音色决定于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 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在大体上没有区别,而在小的振动处有区别。

5.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

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4.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5. 控制噪声的办法: 、 、 。

? 防止噪声产生——城市内禁鸣喇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 阻断噪声的传播——马路两侧的隔声板、植树造林、夹层为真空的双层玻璃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耳罩

6. 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

?

?

?

?

2.

3.

?

?

? 声能 的重要应用: 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臵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B超” 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 超声波探测仪 声能 的重要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 计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导出来) 应用:回声定位、圜丘等。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 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

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 雪地感觉较宁静(电影院的墙壁使用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声音经过多 - 2 -

次 ,能量 。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以下几个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钟罩中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太阳上每天都在发生剧烈的爆炸,我们听不到太阳上的爆炸声是因为距离太远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D. 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吸引鱼群游入渔网内

3.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

A.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 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 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4. 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煅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

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煅打铁块,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

A. 240m B. 480m C. 680m D. 1020m

5. 医生使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目的是为了( )

A. 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B. 改变音色

C. 提高音调

D. 增大发声体振幅

6.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击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以上都不对

7. 在天津的快速路的某些路段可看到两侧设有3~4 m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出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8. 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例子是( )

A. 特工的手枪上安上消音器

B. 汽车、火车的底部安上弹簧和弹性钢板

C. 宇航员头上戴上头盔

D. 星级宾馆地板上铺上地毯

二. 填空题

1. 我市小学生黄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了蜜蜂的双翅,蜜蜂仍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

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而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黄利认为蜜蜂发声的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黄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

2. 把手表用牙齿咬住,两只手堵住耳朵,你会感到滴答声比拿在手中时加强了许多,这是由于

造成的。

- 3 -

3. 人从儿童到青年的发育过程中有一段变声期,经过变声期,发出声音的 变低了,出生几个月的小孩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说话声,他是根据 来辨别的。

4.“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声音的。

5.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了。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

9、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秒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米。

10、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1.下面情况中不能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的是( )

A.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B.听小骨损伤 C.听觉神经损坏 D.鼓膜破损

2、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4、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5.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人在教室中说话,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

A.教室中的墙壁有四个面,反射回来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里的门和窗传出去了

C.教室内空间太小,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 4 -

D.没有声音反射,因而听不见回声

7、列关于回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的声音才叫回声 B.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

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 D、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有回声

8、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9、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10、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11、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

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2.我们能听到蜜峰飞行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

这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振幅不同

13.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别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1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5.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 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 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

1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 B.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老师的讲话声

C.捂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D.小明听到小华骨关节运动时发出的声音

18. 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噶都能听到声音

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

19.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 ( )

A.传导声音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修复人耳中损坏的部分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计算)某人站在离悬崖1500 m处高喊一声,问: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 5 -

5、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30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

6、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中传来的声音早2秒,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气温15℃,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米/秒)

7、面对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3.6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求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

8、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8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6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9、车运行前方有一高大峭壁,司机鸣笛后1.4秒听到来自峭壁的回声,如果列车前进速度为72千米/时,则司机鸣笛时离峭壁多远?

11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1是小明同学习了本节课后设计的实验方案,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

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是为了探究

的。若按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乙图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并观察到小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了 。 在此实验中,小

明同学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的小球的振动,这种实验

方法叫转化法。

- 6 -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doc3

七年级生物复习(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界里有两类物体,一类是没有生命活动的,如岩石、水、空气、阳光等,它们属于非生物;另一类是具有生命活动的,如虫、鱼、鸟、兽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

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最细)

最牛英文学校OO20xx20xx学年下学期总分姓名初中生物总复习主要知识点归纳一班级日期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七年级)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勤也一天怠也一天天复一天可知天道酬勤1得也一分失也一分分复一分须知每分必争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勤也一天怠也一天天复一天可知天道酬勤得也一分失也一分分复一分须知每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20xx年最新整理)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的分类按形态分...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及重点汇总

初二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

中考必备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

20xx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