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时间:2024.3.31

摘要

关键词:地籍测量;权属调查;界址点;数据入库


目录

1绪论················································································1

1.1背景··············································································1

1.2测区概况·········································································1

1.3工程的任务、目的和意义·······················································1

1.3.1任务············································································1

1.3.2目的············································································1

1.3.3意义············································································2

1.4现有资料········································································2

2土地权属调查·····································································3

2.1权属调查的内容·································································3

2.2土地权属确认原则······························································3

2.2.1权属主的确认··································································3

2.2.2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3


2.3权属调查的组织实施···························································4

2.3.1准备工作······································································4

2.3.2界址调查······································································5

3控制测量···········································································9

3.1一、二级GPS测量·······························································9

3.1.1点位的选择···································································9

3.1.2埋设标石·······································································9

3.1.3快速静态相对定位基准站的设置要求······································9

3.1.4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流动站的设置要求······································10

3.1.5快速静态相对定位精度要求················································10

3.3图根控制测量··································································11

3.3.1图根点的布设原则···························································11

3.3.2图根点的布设································································11

3.3.3图根点的观测································································12

3.4界址点测量·····································································12

3.4.1测量方法······································································12

3.4.2测绘步骤······································································12

3.5界址点坐标精度································································13

3.6地籍图的绘制··································································14

3.6.1外业数据采集································································14


3.6.2地籍图的绘制································································14

3.6.3精度要求······································································14

3.7宗地图的绘制···································································14

3.7.1宗地图的概念································································14

3.7.2宗地图的内容·······························································14

3.7.3宗地图的编绘技术要求·····················································15

4数据入库·········································································16

4.1系统平台········································································16

4.2国图城镇数据建库子系统····················································16

4.3国图城镇数据管理子系统·····················································16

4.4入库的主要工作内容·························································16

4.5地籍数据入库及其资料核查修改·············································16

5资料整理和提交成果····························································19

5.1资料和整理····································································19

5.2提交成果········································································19

5.3成果存储的介质·······························································19

6总结··············································································20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附录A··············································································23

1 绪论

1.1 背景

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不是所有省市都是1996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土地信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

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及时提出了“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为贯彻国发[2004]28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全国城乡每块土地的类型、范围、面积、分布、权属以及利用状况等,获取准确客观翔实的土地数据,夯实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充分履行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

1.2 测区概况

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东部,是京、津、石、保、沧五个城市的黄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战国时为燕之高阳邑。西汉置高阳县(治在今县境旧城村)。以邑名县,故称高阳,据应劭注《汉书》云:“在高河之阳”,即水之北为阳。明洪武三年(1370)因水患,县治西迁于今治。高阳县辖4个镇、5个乡:高阳镇、庞口镇、西演镇、邢家南镇、晋庄乡、蒲口乡、小王果庄乡、龙化乡、庞家佐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30.5万

1.3 工程的任务、目的和意义

1.3.1 任务

调查高阳县各个村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1.3.2 目的

该项目的目的旨在全面查高阳县各个村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紧急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1.3.3 意义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2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谁所有的问题,简称地权。

2.1 权属调查的内容

1)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2)权属主名称。权属主名称是指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所有者的全称。有明确权属主的为权属主全称;组合宗地要调查清楚全部权属主全称和份额;无明确权属主的,则为该宗地的地理名称或建筑物的名称,如××水库等 。

3)取得土地的时间和土地年期。取得土地的时间是指获得土地权利的起始时间。土地年期是指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

4)土地的位置,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对土地所有权宗地,调查核实宗地四至,所在乡(镇)、村的名称以及宗地预编号及编号。对土地使用权宗地,调查核实土地座落,宗地四至,所在区、街道、门牌号,宗地预编号及编号。

5)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等级调查。

2.2 土地权属确认原则

2.2.1 权属主的确认

1)根据权属主出示的并被现行法律所认可的权源文件来确定。

2)基于若干年以来没有争议的惯用土地边界而进行认定的方法。(适用于农村或城市郊区)。

3)在主管部门派员和地籍调查员到场的情况下,采用权属双方或几方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认定。

4)仲裁确认的方法。

2.2.2 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

1)单位用地红线图。

2)房地产使用证。

3)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

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

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6)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2.3 权属调查的组织实施

2.3.1 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需收集的资料一般有两类,测绘资料及权属资料。测绘方面的资料包括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合适比例尺地形图及规划图等;权属资料包括现有的地籍资料,征用、划拨土地的资料,非农业用地清理资料,土地详查资料,房产资料等。

2)技术培训

对参加地籍测量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是顺利进行地籍测量,保证成果的可靠性、正确性、政策性以及法律性的重要保证。在开展权属调查之前,应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土地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地籍测量规范和技术设计书,全面掌握地籍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地籍测量的技术要求。

3)划分调查小区

权属调查一般分小组同时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保证权属调查不重不漏,事先应对每一个小组的工作范围进行划分。在抚顺市新抚区千金乡依据行政区按村落划分成调查小区。郞士村作为一个调查小区,再按街道将调查区范围划小,以便工作的进行。

4)划分宗地

宗地是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土地管理为原则。按《规程》的要求,一般将具有独立使用权的地块划为一宗地。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现将这些情况的宗地划分说明如下:

(1)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土地,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应按共用宗地处理。当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座建筑物时,可按各自使用的建筑面积分摊宗地面积。宗地内,几个建筑物分别属于不同的使用者,除建筑占地外,其他用地难以划分的,应视为一个宗地,这时应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及每个使用者分摊的共用面积。共用面积一般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分摊,也可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2)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经济上独立核算的单位(有独立的法人代表或已具有申请法人代表的资格)用地,应独立划宗,并确定其使用土地的界线和面积。

(3)对只有一个法人代表的特大宗地内,有明显不同的用途,且面积较大,地类界线明显(有线状地物),可划分为若干个宗地。

(4)对大型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特大宗地,如被共用道路、河流分割,应划分为若干宗地。

5)预编宗地号

初始权属调查时,调查人员应依接收的申请书及权源资料,按初始登记人员预编的文件顺序号,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并在图上用铅笔注明编号。一个街道或街坊全部勾绘结束后,对街道或街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统一预编宗地号,并将预编的宗地号注到地籍调查及登记申请书上。当一宗地根部在几幅图中时,在这几幅图内部要注明该宗地的宗地号。预编的宗地号,基本上与调查结束后的正式宗地号一致,这对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方便的。预编宗地号后,将申请书分发至外业调查作业小组,作业小组按规定办理接收手续,进行移交登记。

6)调查通知

    为了保证土地使用者在权属调查时能按时到现场指界,在调查人员进入实地调查前,必须按照调查计划和工作进度,确定实地调查时间,通知土地使用者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

7)绘制宗地关系图

    如果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调查底图,则应将调查小区绘制宗地关系图同样也要划宗、预编宗地号。

8)实地调查前的组织准备

    初始权属调查时,要计划好调查路线,以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调查作业小组一般由三人组成,一人负责调查记录、绘制宗地草图及检核,另两人负责测量、设置界址标志等。

2.3.2界址调查

1)界址调查的程序

(1)本宗地、相邻宗地使用者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指界、认定界址点及界址线

(2)界址认定后,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对认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界标,绘制宗地草图,勘丈界址边长及关系边长,并将界标种类、现场界址调查勘丈成果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

2)界址认定要求

(1)单位使用的土地,必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法人代表证明及其身份证明;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户口及其身份证明。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2)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3)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4)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对少批多用的,宗地界址按批准用地界址确定,多用部分在调查表中注明,待以后处理。多批多少用的,原则上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

(5)历史用地,没有权属文件的宗地,经审核后,一般按土地使用现状确定界址。

(6)宗地界址有争议的,调查人员应现场调解处理。现场调解不了时,在调查记事栏上写明双方争议的原因,并标出有争议的地段,呈报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领导小组裁决处理。

(7)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能查清各自的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界线的,要查清。

(8)所有宗地界址点,都要按规定设置界标。

3)界址标志的设定

界址认定后,双方指界人均在场的情况下,调查人员应对所认定的界址点在实地现场设界标。必须对所有界址点设置标志。设置标志要因地制宜,注意市容美观,便于保存等。

4)界址点编号

如果调查范围内有现势性好、能反映宗地相互关系的图件做工作底图,可依据权属调查时勘丈的宗地草图,将一个地籍街坊的每宗地都勾绘到工作底图上,然后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是地籍调查最常见的一种编号方法,这种方法既容易操作,比较实用,也有利于管理。

5)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它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人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的位置后,根据实地状况现场绘制的。

(1)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

a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b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c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d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e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2)宗地草图的特征

a它是宗地的原始描述。

b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c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3)宗地草图的作用

a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

b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

图2-1 宗地草图

(4)绘制宗地草图的基本要求

宗地草图应选用质地好、能长期保存的图纸来绘制。草图的规格为32k、16k或8k,对特大宗地可分幅绘制。用2H或H铅笔绘制,线条、字迹要清楚,数字、注记的字头要向北、向西书写。宗地使用者名称注记在宗地内,字头一律向北书写,本宗地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等所有勘丈数据、几何数据都要进行注记。界址边全长注记在界址线外,分段长注记在界址线内。注记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绘出。宗地草图必须实地绘制,一切注记均应为实地丈量记录(大于100m的界址边允许用坐标反算),不得涂改,不得复制。

3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总体方案为选择四等GPS四等控制网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在此基础上加密一、二级控制网点,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的要求。

本工程对高程不作要求。

3.1 一、二级GPS测量

3.1.1 点位的选择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易于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50m以上;

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6)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3.1.2 埋设标石

1)在埋石困难的沥青或水泥地面时可打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

2)土质地面可埋设石灰石标桩

3)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

4)坚硬地面设金属钢钉标桩

3.1.3 快速静态相对定位基准站的设置要求

1)点位要求

(1)基准站的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2)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3)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m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m外。

2)基准站设置
(1)基准站上仪器架设要严格对中、整平;

(2)GPS天线、信号发射天线、主机、电源等应连结正确无误;

(3)严格量取基准站接收机天线高,量取二次以上,符合限差要求后,记录均值;

(4)基准站的定向指北线应指向正北,偏离不得超过左右10°。对无标志线的天线,可预先设置标志位置,在同一测区内作业期间,应每次标志指向做到基本一致。

3)基准站运行期间作业要求

(1)当为了节省控制器电量时,基准站在工作期间可关闭手持控制器后去掉;

(2)尽管各个设备在设计时考虑到防水、防晒等因素,但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烈日暴晒或雨水淋湿;

(3)基准站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不能远离,要间隔一定时间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对不正常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3.1.4 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流动站的设置要求

1)流动站作业准备

(1)在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或存储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2)由于作业耗电量大,工作前,应备足电源。

2)流动站作业要求    

(1)另一台接收机在基准站周围的观测站流动,在每个流动站静止观测数分钟,以便按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的方法解算整周未知数,从而确定流动站与基准扎之间的位置;

(2) 在观测中要求至少同时跟踪4颗以上卫星,且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不超过15km;

3.1.5 快速静态相对定位精度要求

快速相对定位的数据处理仍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在较短的时间内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可达(5~10)mm+10-6×D。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要求具体如表3-1:

表3-1 快速相对定位技术要求

3.3 图根控制测量

3.3.1 图根点的布设原则

地籍图图根点主要为此次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也要为以后日常地籍管理(各种变更地籍测量,土地有偿使用过程中的测量)服务。因此地籍图根点的埋点原则是:应埋设永久或半永久的标志,同时为了今后使用方便应提交图根控制点成果。

3.3.2 图根点的布设

在二级导线点以上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布设为附合导线、单结点、多结点网的形式,在比较隐蔽或全封闭的单位内部,没有出口的胡同可布设成闭合导线或不超过3站的支导线,支导线总长度不超过300m。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3-2。

               

表3-2 图根导线技术指标

3.3.3 图根点的观测

图根导线的观测采用全站仪(2″或5″),边长按单程一测回(1测回2次读数),水平角按方向观测一测回测定。测角中误差小于±20″,半测回归零差小于24″,方位角闭合差一级小于图根,二级图根小于

3.4 界址点测量

3.4.1 测量方法

界址点测量全部采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主要测量模式有以下两种:

1)全站仪+电子记录手簿+测图软件

这种采集方式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手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2)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数据采集设备,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各要素测量中的符号的取位、方向、大小等均应严格按《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式》和《地形图图式》的相关规定。

3.4.2 测绘步骤

测量界址点时,图跟控制点及其坐标都是已知的,且存入坐标数据库中,这是实时成图的必要条件。

1)测站设置与检核

测量界址点时,首先要进行测站的设置,即首先要输入测站点号、后视点号、仪器高。接着选择定向点,照准好后,输入定向点点号和水平度盘读数。然后选择一已知点进行检核,输入检核点点号,照准后测量。测完后将显示x、y、H的差值,如果不通过检核则不能继续测量。

2)界址点测量

主要方法有机坐标法和丈量法。通常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全部测点信息。当点号没有特定要求时可选择自动累计方式,避免同一数据中出现重复点号;当不能采用自动累计方式时,则需手工输入。

3)丈量法

丈量法是界址点测量的另一种作业方式,是由测图软件所提供的。它能够根据外业所测的基本点及丈量的边长或观测方向,用解析法求出其他界址点的坐标,并记入界址点数据区。界址点测量时许多隐蔽点是无法利用极坐标法测量的,特别是在居民区,实际作业中很多点往往需要用尺来丈量出来,因此丈量法在实际作业中非常重要。丈量法主要有:边长交会、两直线交点等。

3.5 界址点坐标精度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位置的依据,是面积量算的基础依据。同时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人为地或自然地移动或破坏,则可用已有的界址点坐标数据,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其原来位置。所以,界址点坐标数据是地籍测量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在实地测定界址点时要满足一定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我国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见表3-3。

表3-3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3.6 地籍图的绘制

3.6.1 外业数据采集

以权属调查时划分的地籍街坊为单元,利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及地物点的数据采集,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明所测点号对应的地物位置,对于没有工作底图的区域,现场绘制测量草图,记录点号及相互位置关系。

3.6.2 地籍图的绘制

采用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用数据转换器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地籍图,在绘图仪、打印机等设备上输出。

3.6.3 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通常要求如下: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测量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2)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3.7 宗地图的绘制

3.7.1 宗地图的概念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3.7.2 宗地图的内容

通常要求宗地图的内容与分幅地籍图保持一致,具体内容如下:

1)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2)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

3)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5)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线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之徒日期

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

3.7.3 宗地图的编绘技术要求

编绘宗地图时,应做到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正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

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k、16k、8k等,界址点用1.0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mm,用红色或黑色表示。

宗地图在相应的基础地籍图或调查草图的基础上编制,宗地图的图幅最好是固定的,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选定,以能清楚表示宗地情况为原则。

4 数据入库

4.1 系统平台

外业数据

内业数据

4.2 国图城镇数据建库子系统

国图城镇数据库建库子系统有八大功能,包括:图像处理功能、空间参考系转换功能、图层编辑功能、矢量化采集功能、电子数据采集功能、属性数据采集功能、检查与处理功能、数据格式转换功能等。

4.3 国图城镇数据管理子系统

国图城镇数据管理子系统有七大功能,包括: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功能、数据库安全管理功能、信息查询功能、专题图制作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地籍变更、历史数据管理功能等。

4.4 入库的主要工作内容

1)对地籍测量采集的矢量数据(包括地形、地籍数据)按照要求进行分层、编辑等处理。

2)对数据进行相对关系、拓扑关系等处理,按照规定的面层,对每一个面层按照拓扑关系进行构面处理,如区划、街道、街区、宗地(地块)、地类等层。

3)属性录入,对于外业采集软件中不能录入或不能转入的各种属性数据,按照规定进行录入及链接。

4)资料整理,按照规定对扫描资料内容进行扫描,并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进行属性入库。

5)在系统平台上进行统计、面积汇总检核及成果输出等。

4.5 地籍数据入库及其资料核查修改

登录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专用软件(登录界面如图4-1、4-2所示,登录后的主界面如图4-3所示)。首先将AutoCAD中的地籍图转到地籍数据数据库系统中(此系统是基于ArcGIS平台开发的,故实质上就是将*.dwg格式转化为*.mxd格式),然后以每一宗地为单位进行地籍编号与权属主姓名的录入使其与宗地图一一对应。打开【调查表处理】→【批量查看/编辑地籍调查表】,根据系统所需求的内容(如图4-4所示),对每一宗地进行地籍资料录入。录入完成后,应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地籍调查表中的数据及宗地图数据进行一一核查使其相一致,检核内容一般有权属主主要资料、宗地四至、界址线等。然后应该对宗地图进行逐一的修改整饰,使其简洁美观。

图4-4 系统所需内容

5 资料整理和提交成果

5.1 资料和整理

以宗地为单位,按以下顺序整理资料:

1)原宗地的复印资料;

2)权属证明材料复印件;

3)法人代码证或身份证复印件;

4)指界委托书;

5)权属调查表;

6)宗地草图。

5.2 提交成果

1)原宗地的复印资料;

2)权属证明材料复印件;

3)法人代码或身份证复印件;

4)指界委托书;

5)权属调查表;

6)界址调查表;

7)宗地草图;

8)街坊宗地关系图;

9)权属调查表(Word格式);

10)权属调查表(指定的数据格式、VCT格式);

11)界址调查表(Word格式);

12)界址调查表(指定的数据格式、VCT格式);

13)权属调查技术总结(Word格式)。

5.3 成果存储的介质

基本成果:图形资料与成果的介质应使用卷筒纸;文档、表格资料与成果采用A4规格的复印纸。

数据成果:以高品质光盘提供数据成果,数据成果中的VCT格式必须按照国土资源部规定的要求表达图形和属性的内容、分层、代码等。

6 总结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工作、内业制图工作和数据入库工作等。

宗地范围的确定应由村负责人圈定。

地籍测量的检查工作包括:界址点测量精度抽查;权属资料(户主身份证、房产证和户口本)的核查;资料要齐全;同时图件要清晰;宗地是否有遗漏。

宗地图的绘制应规范,界址点间的链接应达到无缝接轨。

入库数据应与地籍调查表中的数据及宗地图上的数据相符合。

数据入库应按自然村为单位依次进行。

入库后应对宗地图逐一进行修绘整饰。

致谢

历时四周,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而我的三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

在大学三年里,赵老师、石老师、王老师等测量专业的精英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导。正是由于这些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鞭策着我们前进。每当遇到问题,老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尤其在我们面临就业而目标却不明确时,是他们给我们讲述怎样择业、怎样去融入社会。同时我还要向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所有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石国荣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并非常详细的对我设计初稿进行认真修改,从而使我的毕业设计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燕志明等.地籍测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詹长根等.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峁云飞等.城镇地籍与地籍测量[M].太原:山西科教出版社.1990.

[5]王家煊等.地籍测量及其自动化[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89.

[6]孙祖述等.地籍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0.

[7]黄仲权等.土地管理手册[M].武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8]倪绍祥等.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系统CASS7.0参考手册.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2002.

[10]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系统CASS7.0用户手册.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2002.

[11]乔仰文等.GPS卫星定位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附录A 

表附录A-1地籍调查表样式

编号:                

       

__________乡(街道)_______________

初始、变更

更多相关推荐: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编辑点评: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是构建信息化道理的基础。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院系: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2010级姓名:学号:其主要内容有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因此,地籍是反映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等状况的土地档案,是编制国民…

地籍测量实习个人报告

地籍测量实习个人报告1实习简介11实习目的地籍测量实习作为土地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完整的地籍调查作业提高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的熟练使用程度掌握南方C...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理解和消化《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2、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进一步熟悉地籍测量的全…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姓名许发洪学号1021630213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10216302组员许发洪姜圆圆刘珂指导教师陈竹安20xx年2月20日地籍测量学实习报告地籍测量是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不仅注重理...

地籍测量课程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地籍测量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土地资源管理成绩指导老师批改时间一地籍测量实习目的及任务要求地籍测量实习目的是强化同学实际操作技能使同学通过二周教学实习能理论联系实际较...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2

地籍调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的操作方法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地籍调...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实验报告一房屋面积调查一实验目的1丈量一栋房屋面积的边长计算该房屋的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进行分摊计算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前言地籍测量实习作为这学期的实习主体也是我们地籍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娴熟的测量技术也会为我们以后的就...

《地籍测量》教学实习指导书

地籍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xx级用一地籍测量实习目的及任务要求地籍测量实习目的是强化同学实际操作技能使同学通过二周教学实习能理论联系实际较熟练应用所学到地籍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地籍测量问...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10216302学号1021630223姓名曹志军指导老师陈竹安实习地点南昌市后溪实习时间20xx1120xx115离开了十来天去搞地籍测量实习地点是南市后溪...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系别测量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学号061309239姓名张鹏地籍测量实习报告离开了十来天去搞地籍测量实习地点是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本次实习学到的东西感觉比以往几次都多而且也实用的多回到学...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