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时间:2024.4.21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  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  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  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  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  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5、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绘制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结构图的简化,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直接法:由微分方程直接得到。

2)复阻抗法:只适用于电网络。

3)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用梅逊公式。

4)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学习要点

1.      基本概念:稳定性、时域响应、动态性能指标、误差与稳态误差等。

2.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    劳斯稳定判据;(2)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3.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1)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2)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4.      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

(1)    一般概念;(2)误差系数。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组成,熟悉控制系统暂态响应性能指标的定义(#)。

2.      掌握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及性能指标,并能根据给出的指标确定满足要求的系统参数T。(#)

3.      掌握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分析及其与极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指标公式及计算,并能根据给出的指标确定满足要求的系统参数,尤其是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种措施。(#)(#)

4.      一般了解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掌握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5.      了解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6.      重点掌握判断稳定性的Routh代数判据及应用(#)(#),对Hurwitz判据有一般了解。

能根据系统要求确定满足稳定的系统参数范围(#)(#)。

7.      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定义、产生原因、类型。

8.      重点掌握给定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扰动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及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并能根据系统对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参数。(#)(#)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

一、学习要点

1.      基本概念

(1)根轨迹定义

(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条件:幅值方程和相角方程。

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1)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2)参量根轨迹绘制

(3)零度根轨迹绘制

3.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4.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

①稳定性;②运动形式;③主导极点;④超调量;⑤调节时间;⑥实数零、极点的影响;

⑦偶极子及其处理。

二、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绘制常规负反馈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

2.      理解参量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绘制;

3.      了解多回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4.      掌握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5.      能根据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随参数变化的趋势。(#)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学习要点

1.      频率特性的定义

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

(1)  极坐标图或奈奎斯特图(Nyquist图)

(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

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最小相位系统

(1)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2)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4.      稳定判据

(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2)对数频率特性的稳定判据

5.      开环频域指标

(1)幅值裕度

(2)相角裕度

6.      闭环频域指标

(1)零频幅值M(0)

(2)带宽频率

(3)谐振峰值Mr和谐振频率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7.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指标:

(1)三频段的概念

(2)开环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并运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2.      熟练掌握绘制开环系统Nyquist图和Bode图的方法,会求剪切频率(#)(#)。

3.      重点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4.      重点掌握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计算。(#)(#)

5.      掌握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三频段的概念。(#)

6.      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实验数据确定传递函数,由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图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法,会求开环放大系数。(#)(#)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1.       


第二篇:20xx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来表征的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 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4.七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必须掌握)。了解其特点。(简答)

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化简)

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串联,并联,反馈连接,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P27)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误差传递函数(重点是给定作用下):2-632-642-66

系统的反馈量B(s)与误差信号E(s)的比值,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分为给定信号R(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和扰动信号D(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第三章

1.P42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各自的定义,各自衡量了什么性能?(填空或选择)

(1)、上升时间

       指系统响应从零开始,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2)、峰值时间

       指系统响应从零开始,第一次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

(3)、超调量(平稳性)

       指系统响应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离量占稳态值的百分比

(4)、调节时间(快速性)

       指系统响应应从零开始,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5%(或2%)误差范围内,即响应进入并保持在5%(或2%)误差带之内所需的时间

(5)、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指系统期望值与实际输出的最终稳态值之间的差值。这是一个稳态性能指标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填空或选择)

从输入信号看,单位斜坡信号的导数为单位阶跃信号,而单位阶跃信号的导数为单位脉冲信号。相应的 ,从输出信号来看,单位斜坡响应的导数为单位阶跃响应,而单位阶跃响应的导数是单位脉冲响应。由此得出 线性定常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质;某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就等于该输出响应的导数;同理,某输入信号积分的输出响应,就等于该输入信号输出响应的积分。

3.二阶系统:

(1)传递函数、两个参数各自的含义;(填空)

阻尼比,值越大,系统的平稳性越好,超调越小;值越小,系统响应振荡越强,振荡频率越高。当为0时,系统输出为等幅振荡,不能正常工作,属不稳定。

为无阻尼振荡频率

(2)单位阶跃响应的分类,不同阻尼比时响应的大致情况(图3-10); (填空)P(47)

(3)欠阻尼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掌握式3-21、3-23~3-27参考P51例3-4的欠阻尼情况、P72习题3-6。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            

由此式可得       其中

(2)、峰值时间     

根据的定义,可采用求极值的方法来求取它,得

       

(3)、超调量                

(4)、调节时间           5%误差带        

          2%误差带 

大于上述值时,可采用近似公式计算

(5)、稳态误差            

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主要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包括平稳性和快速性,稳态性能是指准确性。

(1)、平稳性

主要有决定,平稳性越好。当=0时,系统等幅振荡,不能稳定工作。一定时,,系统平稳性变差。(

(2)、快速性

当ωn一定时,若较小,则,而当>0.7之后又有。即太大或太小,快速性均变差。

一般,在控制工程中,是由对超调量的要求来确定的.。一定时,

由此分析可知,要想获得较好的快速性,阻尼比不能太大或是太小,而可尽量选大。

一般将=0.707称为最佳阻尼比,此时系统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超调量小。

(3)、准确性

的增加和的减小虽然对于系统的平稳性有利,但将使得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增加

4.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系统的所有特征根的实部小于零,其特征方程的根部都在S左半平面

劳斯判据的简单应用:参考P55例3-5、3-6。(分析题)

劳斯稳定判据

若特征方程式的各项系数都大于零(必要条件),且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均为正值,则所有的特征根均位于s左半平面,相应的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不稳定,且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等于该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个数。

5.用误差系数法求解给定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参考P72习题3-13。(计算题)P(60)

系统的稳态误差既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也与输入有关,设系统的输入的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N为输入的阶次

令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K为系统的开环增益,即开环传递函数中各因式的常数项为1时的总比例系数;为时间常数 ;v为积分环节的个数,由它表征系统的类型,或称其为系统的无差度。

系统的稳态误差可表示为   

表5-1 给定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是衡量系统控制精度的性能指标。稳态误差可分为,由给定信号引起的误差以及由扰动信号引起的误差两种。稳态误差也可以用误差系数来表述。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是由积分环节的个数和开环增益来确定的。为了提高精度等级,可增加积分环节的数目;为了减少有限误差,可增加开环增益。但这样一来都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而采用补偿的方法,则可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小稳态误差。

第四章

1.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系统的幅频特性:=||

系统的相频特性:=

系统的频率特性(又称幅相特性):==||

2.个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必须掌握)。了解其伯德图的形状。(简答题)

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振荡环节、(时滞环节、)非最小相位环节

3.绘制伯德图的步骤(主要是L(ω))

(1)、将开环传递函数标准化

(2)、找出各环节的转折频率,且按大小顺序在坐标中标出来。

(3)、过ω=1,L(ω)=20lgk这点,作斜率为-20vdB/dec的低频渐近线。

(4)、从低频渐近线开始,每到某一环节的转折频率处,就根据该环节的特性改变一次渐进线的斜率,从而画出对数幅特性的近似曲线。

(5)、根据系统的开环对数相频特性的表达式,画出对数相频特性的近似曲线。

4.根据伯德图求传递函数:参考P110习题4-4。(分析题)P90

5.奈氏判据的用法:参考P111习题4-6。(分析题)P94

6.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的概念、意义及工程中对二者的要求。(填空或判断)

对应于||=1时的频率称为穿越频率,或称剪切频率,也截止频率

相位裕量曲线上,模值为1处对应的矢量与负实周之间的夹角,其算式为:

=)+   

幅值裕量:开环频率特性的相角时,在对应的频率处,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其算式为:

一般,值越大,说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反之,当<1时,对应的闭环系统不稳定。

7.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中低频段、中频段、高频段各自影响什么性能?

稳态性能、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

注意相位裕量和穿越频率各自影响什么性能?(填空或判断)

相位裕量:一般相对裕量越大,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在工程中,通常要求之间

穿越频率:来反映系统的快速性

 

第五章

1.常用的校正方案有什么?(填空)

串联矫正和反馈校正

2.PID控制:

(1)时域表达式P1225-18

  (2)PPIPDPID控制各自的优缺点?(简答题)

更多相关推荐: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综述姓名:学号:专业:摘要:《自动控制原理》阐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如系统的动态性能、静态性能、稳定性的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0xx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我是一名电子科学类的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能在电子信息处理、电子系统与通信方面从事产品设计、制造、调试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报告

HEFEIUNIVERSITY自动控制原理总结报告专业自动化班级09自动化lt1gt班姓名梁超学号0905073006完成时间20xx1228自动控制原理总结报告摘要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前前8章重点介...

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总结

班级:09自动化2班姓名:朱猛学号:0905071015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心得

摘要:本文根据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特点,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结合matlab在控制领域的潜在教学功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R211LRR21UsGsUrsR1RLsR1212cscsR2RRLCsR1R2CLsR1121R2UsR1Gs1U1sR1R1R2cs2二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Cn特征方程为sGs22Dss22nsn0Rss2...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题20二判断题10题20三分析计算题5题60Chap15一概念自动控制系统及分类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稳准快选择判断Chap215一概念1自动控制系统常见的数学模型2常见函数的拉氏...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

20xx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

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自动控制应用控制装置自动的有目的地控制或调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使之按照人们规定的或者是希望的性能指标运行2常规控制器的组成定值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反馈元件第二节...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与总结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与课程概况主要知识点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控制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

自动控制原理总结(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