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20

20xx年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1、供求影响价格:①当供大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下降(称买方市场)。②当供小于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上升(称卖方市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导致另一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⑤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降低消费水平。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两个:①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就会加大当前的消费、反之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②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4、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8、劳动和就业:(1) 重要意义:① 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 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 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就业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3)解决措施: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9、股票、债券和保险:(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2)稳健的投资——债券。(3)规避风险的投资——商业保险。

10、按劳分配为主体: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1

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 实行按劳分配,是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 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1、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有: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12、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3、市场配置资源:(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和计划。(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3)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③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1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内涵是: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15、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六项政治自由。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五项监督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2)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1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间接参与的方式。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主要有: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7、民主监督的方式:① 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

18、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 2

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①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9、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0、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1、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工作原则。政府应做到: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⑵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2、政府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政府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的途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2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 产 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形式。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①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③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职权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常设机构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25、中国共 产 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 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中国共 产 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2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⑴民族平等。 ⑵民族团结。⑶各民族共同共同繁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28、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也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国际组织的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29、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国家之间之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有很多因素。其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30、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31、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①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③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等。

3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⑴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⑵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3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4、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5、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4)教育方式的变革,使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越来越大。

36、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37、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⑴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⑶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8、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

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

39、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0、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⑵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⑶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⑷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1)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科文卫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3)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4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4、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5、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派生的。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②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46、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7、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使人奋进,萎靡则使人消沉。

4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为我们的行动依据。(2)具体要求: ①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5

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形成对一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5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方法论要求:①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5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②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④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55、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辨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既不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就是“扬弃”。(3)辩证的否定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5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无论是正确的和错误的社 6

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①坚持群众观点。②坚持群众路线。

59、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主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做出不同选择。寻找正确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真谛。

60、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7

更多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前数学知识点总结集合与简易逻辑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如集合AxylgxByylgxCxyylgxABC中元素各表示什么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简单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5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sin??bsin?a2R?csinC?2R.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总结一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1坐标系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0xx年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导航教育独家经典讲义20xx一考纲要求二定义与性质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an1andd为常数ana1n1d等差中项xAy成等差数列2Axy前n项和Sna1annna21nn12d性质an是等差数列1若mnp...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之平面向量知识点归纳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

高中数学导数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一导数概念的引入1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一般的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0limfx0xfx0x我们称它为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fx0...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导数的应用

导数的应用复数1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yfx在区间ab内可导若f39xgt0则yfx在ab上递增若f39xlt0则yfx在ab上递减注意f39x为正负是函数fx递增减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内可导且...

高中《导数》知识点总结

导数知识点一导数公式C0xnnxn1sinxcosxcosxsinx11lnxxlnaxaxaxlnaexexlogax二运算法则1fxgxfxgx2fxgxfxgxfxgxfxfxgxfxgx3CfxCfxC...

20xx高考文科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

20xx高考文科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4cosxsinx5lnx393939exxxxxlogaloga6eeaalnaxx393939u39u39vuv39v07uvuv8uvuvuv92vv1110211xx5...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必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fx2fx1fx1xfx1yfx2x1xxx注1其中x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yfx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