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华中学挂职研修考察报告--肖军

时间:2024.5.15

上海进华中学挂职研修考察报告

—— 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莆田市“十二五”第二期初级中学校长提高班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研修。我们首先一起听取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然后分组赴上海十所知名中学挂职研修。我们四人一组有幸进上海进华中学进行为期5天的挂职学习。学习期间,我们与校领导进行交流、进课堂听课、实地参观、参加社区活动等,感觉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抒于笔端,与大家分享。

一、景观宜人,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走进进华中学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青铜大鼎,按照陈国强校长的诠释,其“三足”就是建立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和家长团队,三个团队呈三足鼎立之势,是进华中学发展的根基,世纪之鼎是进华中学的标识。鼎的南北两边分别是学校的主体建筑——行政楼和教学楼。除此之外,学校还有教师食堂、学生公寓、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等建筑,整个校园被品种繁多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绿色植物围绕,环境优美宁静。行政楼通道的橱窗内陈列着进华中学近年来取得的各级各类荣誉证书,可谓琳琅满目,使人不禁对进华肃然起敬,这优美健康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必然使师生心情愉快健康,必然使师生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步创新的内驱力。

二、铸品牌教师,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高品质的教学。进华中学在创办前期主要靠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藉此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引进各地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教工作。现在,已建成一支老、中、青教师各占1/3的三足鼎立型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教改特长班”的教师组合方面,实现中学教师与高中教师、校外专家,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确保进华充分发挥“数学龙头效应”的优势,形成数学教学、英语语法速成、陶艺教学三大学校特色教学。

进华中学认为:铸有品牌的教师,才能创造有品牌的课程,成就有品牌的学校。在这一理念推动下,每位中青年教师制定了自己的成长计划,学校提供一切

便利条件帮助教师提高品德修养及业务能力。依托华师大、华师大附中及本校特、高级教师给那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以特别指导,帮助他们形成特色,成为进华的品牌教师。

三、合理开发,建设四维交叉的课程。

进华中学倡导“基础教育出重拳,提高教育出实拳”,各学科教师在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制定出各学期教学细化的要求,以数学学科为“龙头”推进基础型优势课程建设,形成语数外齐头并进的局面。

在扎实上好基础课的同时,学校开发出了系列有质量的拓展选修课程,组成多个拓展班,利用固定的活动课时间上课,课程内容针对各年级的需要设计,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艺术、政治、生活技能等各个方面,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创设了有效的平台。

学校还为高中学生初步开发了一些研究型课程,按照高校教育的模式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开发课题小组,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从政策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已系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陶艺系列、中学德语、阶梯奥数和常熟素质教育基地生存训练等,强化了进华的办学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华中学在培养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方面出新招,把食堂这一校园最具社会化的地方,打造成学生亲社会的新天地,食堂部分区域向社区居民开放,让学生与居民一起排队、一起用餐中学习社会规则,将学生食堂拓展为创新型个性品质的课堂。

四、凝聚各方面力量,建设长效科学的学校管理。

尊重教工人格,关心教工福利是凝聚人心工程的现实选择,学校制定了一些面向全体教工的福利政策,包括春节礼花、节日慰问、伙食补贴、生日告示、伤害保险、住房补贴等,还针对民办学校中部分教师存在的“打短工”、“多攒钱”等短期思想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双管齐下,让教师产生了以进华为家、以进华为事业园地的归属感。

建立从常规到长效、优化角度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教职员工管理手册》等40项职责条例,做到有章可

循;重视编制和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

进华中学认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缺一不可,就像校园里的三足大鼎一样。学校倡导一种合作和服务的心态,师生家长之间形成了亲密和谐的关系,为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铸就了进华中学今天的成就。

五、发挥办学优势,创建奇花纷呈的办学特色。

人无特色不立、校无特色不强。进华中学深谙此理,抓住自己的办学优势,在基础教学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对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强调和重视铸就了进华今天的品牌特色。数学教学是学校特色之一,近几年来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奖的人数有百余人,获一、二等奖的占半数以上,20xx年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外语教学是学校特色之二,英语语法速成教学把初中四年的语法二年学完,其余两年重点加强阅读和听力的训练,另外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德语、日语)。陶艺教育是学校特色之三,主要根据陶艺的综合性特色,把绘画、书法、劳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相关学科互通教学的尝试,学生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有关陶艺论文在有关报刊杂志上亦有发表,校长陈国强承担了全国陶艺课题负责人。

投资建立“常熟素质教育基地”是进华落实素质教育的一记重拳。该基地可以提供150个学生的生活条件,学校每年都组织各个年级的同学前往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工厂、田间、农家、看改革开放成果,体会农作的不易,在劳动中磨练意志,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已经形成了进华的一个校本建设课程。

六、启示与反思

1.教育是事业,事业是要求奉献的,教师需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钻教材,研究教法。进华的老师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在教育教学上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上都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处处都稳打稳扎,一丝不苟,上海之行确是获益匪浅。

2.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初中生是思想活泼的时期,教师要加强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引导,求真务实。进华的老师人人在探索一条科学教学的道路。从而较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更需

要艺术性。在进华中学有幸听到了《国学经典与书法艺术》的素质活动课,精巧的课堂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听课者耳目一新。整堂课的设计融文学、书法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进华之行,让我们明白,不断发现,努力创新,完善自身是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育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二篇:重庆巴蜀中学挂职考察报告


重庆巴蜀中学挂职培训报告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四支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了玉溪市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事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成长为一名完中校长,我有幸亲历和见证了“四支队伍”建设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推动。20xx年11月,我荣幸地获得市教育局新一轮校长挂职培训机会,前往著名的重庆巴蜀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

为了确保此次挂职培训收到实效,市教育局进行了充分、周密的安排和布置,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要求参训校长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求取得真经,学成归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取得突破。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江川县一中肖校长来到重庆,走进了名闻遐迩的巴蜀中学,开始了为期一月的挂职培训。得益于市教育局的精心协调,我们受到了巴蜀中学校方的热情接待,在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全方位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感受名校风范、体验名校管理,学习名校经验、反思自身缺陷。通过与校领导和教师广泛交流、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整个挂职培训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必将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取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对巴蜀中学特色的认知

1

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传承积淀铸就了巴蜀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惊叹于巴蜀中学优越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缜密高效的管理效率,沉醉于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羡慕于其高质量的师资和高质量的教学成绩,每时每刻、点点滴滴,巴蜀中学触动着我的神经。

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如此,学校亦如此。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积累,文化建设在师生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创办于19xx年的巴蜀中学坐落于嘉陵江畔的张家花园,80年的办学历程镌刻下了一位位历史或文化名人的身影。创建初期,黄炎培亲荐江苏教育家周勖成由出任首任校长,卢作孚、康心如、何鲁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诚朴”校训。抗战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入川,为巴蜀学校题写了“成绩斐然”的匾额。周恩来总理在学校操场发表过爱国斗争的演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创作了《巴蜀学校校歌》。19xx年,邓小平同志亲口对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今天的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影响重庆教育十大品牌中学,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

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80年的积淀、完善、发展、创新成就了巴蜀中学今天的教育理念,这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三本”理念: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 2

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这几句话早已被今天的教育界广泛地引用,甚至有了泛滥之嫌,但是在巴蜀中学,我看到了这是一个基于现代学校管理的具有可操作、可观照、可创造的背景之下的教育理念,其中最好的诠释就是学校对素质教育有独特的理解,学校以发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及特点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情商开发,张扬个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巴蜀中学“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三本理念”的新诠释、新延伸:善,是友善、和善、亲善,乃立人之根本;雅,是优雅、高雅、儒雅,乃处世之风骨;志,是志气、志向、志趣,乃发展之魂魄。学生具备有这三种人格元素,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甚至是英才。

责任立己,制度立校——巴蜀中学的教育管理理念简单明了,但却是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很难彻底解决的文体。“欲立人则先立己”, 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巴蜀中学认为教师理应承担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校的发展负责,对社会、民族、未来负责的使命。学校打造积极有效的人文制度文化,从制度层面上落实各项工作,保证学校工作的执行力,使学校管理在制度的引领下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先进现代的办学条件。秉承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今天的巴蜀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校四区”的办学规模,分别是黄花园本部校区、鲁能巴蜀中学校区、金科巴蜀中学校区,龙湖巴蜀学校校区,总占地340亩,总建筑面积255601平方米,是全国中学 3

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以我挂职的的鲁能巴蜀中学校区为例,是一所硬件条件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领先的现代化殿堂级中学,占地173亩。每个教室配备有价值近4万元的等离子显示屏和电子白板,两台大功率的名牌柜式冷暖空调,在全世界中学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耗资三千万建设和装备的鲁能巴蜀大剧院,14个标准的塑胶篮球场,7个标准的羽毛球场,35张名牌木质乒乓球台,一流的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和实验大楼,配有空调、卫生间的四人一间的舒适的学生公寓??先进的教学设施,令人叹为观止。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巴蜀中学拥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师德高、科研型的一流师资队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名师、特级教师、正教授级研究员、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全国数、理、生、化、信息学奥赛高级教练16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等人才精英荟萃,先后有100多位教师赴美、英、澳、加、日、新等国家学习交流。

高精深广的校园文化。学校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设了巴蜀大讲坛,举办成功人生系列讲座,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培养“善雅志”的未来英才。蜚声国内外的院士、教授、文化名人被请进校园参与讲坛,以他们的成功人生经历、学术创造等,引领了学校师生精神思想,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注入了优秀的元素。

充满活力的对外交流。以全球化的眼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 4

中华灵魂、世界眼光、现代观念的世界文明人,是巴蜀中学新的追求。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已向世界各地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每年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校长、专家、外国领事馆官员来进行教学、访问和交流。短短数年时间,巴蜀中学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建立了近十所国际友好学校,在英、美等国开设孔子课堂,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

一流的办学成就。近80年来,巴蜀中学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为国家培养了六万多名学生,其中不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中考连续十六年蝉联高分段人数、优生率等多项指标全市第一,高中近十年400多名学生考人北大清华;国际和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体育比赛屡创佳绩??巴蜀中学的跨越式迅猛发展,抢眼夺目,被社会称为“巴蜀现象”,媒体将巴蜀誉为“全市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

二、对巴蜀中学新课改的探寻和感悟

在巴蜀中学的一个月,是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经历。作为来自边疆省份农村中学的一名校长,我只能用目不暇接来形容我的所见,巴蜀的办学条件显然不是我们能达到的,巴蜀的师资显然不是我们能拥有的,巴蜀的办学成就我们永远难以望其项背??然而,除了惊叹和羡慕,巴蜀还是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其中我关注最多、最能给我带来直接效应的就是巴蜀对新课改的研究与实践。为了改变我所供职的那所农村中学的教育 5

教学低迷状态,我把课改列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破口,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观念的转变、质量的提高,才能找到彻底改变学校现状的契机。巴蜀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坚定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充分领略了课改绽放出来的无穷魅力。

一是巴蜀新课改坚持积极务实有序推进策略。课改进行到今天,我必须承认在我的故乡,很多教师其实仅仅停留在口头和形式,课改改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改?怎么来进行课改?巴蜀给了我进一步的启示。巴蜀认为:教育是需要传承的,教育的改革必须是渐进式的改良化运动,不可急躁冒进,更不可“走秀”。所以,新时期、现今中国社会及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以“务实”为原则,坚持“小步快走”,即改革理念要新,步伐要小,节奏要快,措施要实,在创新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实效,在实效中求发展。基于这样的改革理念,巴蜀的课改之路首先确立了科学的规划,细致到了周规划、月规划、期规划、年规划、三年规划、中长期规划,确保了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正确性、连续性、有效性。

二是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及实施。课改的精髓在哪里?当我们还在抱怨没有人告诉我们新课程背景之下怎么上课的时候,巴蜀的课改已经结出了硕果,课改之所以称之为“新”的真谛就在于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之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了教育的主题。在巴蜀,我有幸聆听了学校承担的语文、 6

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市级培训会和现场观摩活动;旁听了学校承担的重庆市高中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的献课和理论研讨以及物理等学科的“自主命题、互动测评的学生学科评价研究”和生物、历史、英语、数学、化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方式变革的研讨。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课改没有固定的模式,课改之“新”就在于在一片充满希望的肥沃田野上我们必须自己寻找到适合于这片土地上种子萌芽和成长的东西,课改要求我们要具备“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胆识和技能。

三是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坦率地说,高中新课改进行到今天,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教育两门课程我们至今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必要的经费,更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心安理得地等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巴蜀也认为这两门课程是新课改的难度、重点、亮点,但实施起来非常不易。按照国家规定,既要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又要做好内容部署,组织好过程实施,并做好学分认定评价。为此,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前提下,巴蜀的做法是“探索、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力争以最少的课内时间、最佳的行动指南、最优的评价策略,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社会体验,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巴蜀积极组织并认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综合 7

实践活动课程,并采取整合课程内容,实施“集中式、主题型”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完成了两门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从中我感悟到,我们虽然没有巴蜀的条件和资源,但是巴蜀也没有百分之百地拥有国家规定的条件和资源,但是巴蜀为什么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蜀吃透了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而我们仅仅认识到了“课改之形”,没有感悟到“课改之意”。

四是探索实施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组织实践,巴蜀中学日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1校本课程体系,即要求每位学生在校三年,为完成国家规定“选修II”至少6学分学习任务,必须学习“校本必修课程1门,校本限定性选修3门,校本自主选修课程1门”。学校开发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价值核心,以系列自编文本为载体,以唱读讲传为实施形式,以每天早中晚各10分钟共30分钟为时间保障,以学习过程纳入相关学科学分认定参考为引领的校本必修课程《唱读讲传》,要求学生人人必修,提升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形成学校“人文至上、德育为先”的办学特色。开发校本限定性选修课程3门:其一,人生课程。通过导师制,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名人(偶像)传记、哲学书刊、经济学读物”各一册,课外阅读、课内检查、班级交流等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理想,增长学生人生智慧,提升学生财富指数。其二,科学课程。通过专家系列科学讲座,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届的重庆市级、校级科技创新“金点子”大赛,训练学生思考 8

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拓展学生解决问题思路与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其三,体育锻炼课程。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统一的课内时间,在老师或同学指导下,在数十项体育锻炼项目中选择一项进行训练,形成基本的锻炼技能,养成终身热爱锻炼的意识。要求学生在三类课程中,从每一类中选择一项内容学习,从而提升学生人生品格、科学精神、体育技能等综合性全面发展素质。

此外,学校还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开发了130余门选修课程,内容包括学科拓展、生活知识、生存技能、生命意义、创新实践等,要求学生从中自主选择一项内容参与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差异性个性化发展。现在,学校开发的优雅少女俱乐部、烹饪、播音主持、表演与影视、编导、击剑、生活理财面面观、财富与财商、茶道、服装设计、化学竞赛实验、舞蹈、宇宙模型创意制作、武术、三国人物品析、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近100门课程,因受学生欢迎而开设,部分课程已编有教材,甚至如《优雅少女教程》等教学内容被正规出版社编辑出版,即将面向社会发行。

毋庸置疑,巴蜀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在羡慕之余,巴蜀的做法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当然不具备巴蜀这样的资源和师资优势,不可能开设出那么多的校本课程,但是,面对浩浩汤汤的新课改,我们农村中学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巴蜀 9

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个性化课程。是 “以校为本”、为了学校的特色化建设,针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由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研发的特色课程。在新课程推进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只要学校在,总会有资源,只要有教师,总会开发出适合于自己校本课程,我们缺乏的归根结底是对课改精神的感知和领悟。

三、关于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巴蜀中学挂职归来之后,当我和学校的老师和同仁们介绍学校具体情况后,谈到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时候,大家总是说,人家学校的条件、师资、生源在那摆着,这样的学校办不好才怪,我们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和人家比,没有比较和借鉴的价值,教育现代化和我们农村学校没有关系。坦率地说,每当听到这样论调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无奈。前边说过,我们的确没有和巴蜀中学比较的资本,但是无论是身处西部教育高地的巴蜀中学还是偏居一隅的通海三中,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虽然客观上会造成教育条件、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但是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不是无路可走,作为学校,也可在这方面作出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巴蜀之行,促使我对农村教育现代化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现代化,既是一种追求的理念,又是一个奋斗的目标,更是 10

不断发展着的艰苦过程。它不仅要面对教育所服务的社会作出正确定位,还要依据自身发展规律选择定位。教育不能总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必须变成先行者。

第一,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就必须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向现代转化,正确认识未来社会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如果过多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现代教育理念的认知,必然注定现代化教育的失败。尤其是农村中学,更难走在教育的最前沿。巴蜀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任何一条与办学条件有关,但是,学校的点点滴滴却深深烙上了理念的印记。

第二,教育机制、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教育机制、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才能确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并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教学管理中。在巴蜀中学,我充分感受了办好学校,必须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有超前思维、创新思维、开放思维,遵循教育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依法执教,克服教育管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效益化。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仍然还是沿袭传统的“统管式”管理模式,管理者不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在管理制度上缺乏健全的目标责任 11

制,以致职责不清,赏罚不明,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所有这些管理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使学校的教育管理缺乏活力,缺乏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第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在教育现代化的资源供给中,现代化教师队伍无疑是最主要的动力资源。巴蜀之行进一步让我确认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家、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同时更应是一位创造者。未来教师应具有以高学历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以社会适应为目标的能力素养;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目前,制约农村学校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学教师层次参差不齐,思想素养良莠不等,工作能力高低差异。其实这里边根本的原因不在教师,教师身处教育的最低层,可塑性很强。关键是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材,早日实现师资队伍的现代化。

第四,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实现学生的最大化发展,培养有用的、复合型的各种人才。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校课程发挥出最大的育人 12

功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当前,农村初中课程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按照全能型标准培养未来型现代化人才需要设计的,十分理想,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农村学生的实际。和巴蜀中学相比,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要回到农村,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全面、广博而又高深的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农村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即使需要升入高中、大学的学生,他们也不必在初中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记忆、理解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很多年以后才能够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因为他们学过的知识没有运用的机会,或者运用的机会很少,就会遗忘。所以,改变评价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允许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选择学校和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化地发展,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归根结底,我认为在教育的抉择中,有些原则是要始终遵循的,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进行创新是农村教育的必然出路。

13

更多相关推荐:
上海考察报告

上海世博考察报告20xx621早晨猛然在梦中醒来看表已经11点多了看到班长发来短信说马上到湘南学院湘京集合出发急忙的起来收拾着东西当我下去时19位同学们都在等了还好我不是最后一个还有我们的老师没有上车天空灰暗下...

上海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反思,在反思提高————“领雁工程”县级小学校长培训班上海考察报告南雁镇中心小学林来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领雁工程”县小学校长培训班,并于12月x日至1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上海考察学习…

上海苏杭考察总结报告

上海苏杭考察总结报告,内容附图。

上海考察学习报告

关于赴上海市考察学习报告20xx年8月15日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绿色建筑中心的六位成员开始了为期4天的外出专业考察这次去的地方是上海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外出考察对于我们建筑行业的学子来说接触一些现代的大都市看看一些...

上海考察报告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20xx上海苏州艺术设计考察报告专姓院班电Email业艺术设计学名牛龙龙系级话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xx级艺术设计学156xxxxxxxx1524028068qqcom朱占忠20xx年5月...

上海考察报告

商业项目考察报告一概况20xx年4月3日至4月4日由金地西北区域地产公司安排由商业部设计部项目部等同事对上海环贸广场K11浦东嘉里中心上海国金中心等高端商业项目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整个团队日夜兼程边...

杭州、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考察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艺术设计学院20xx年11月15日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题考察报告1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题考察报告2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题考察报告3河南工...

苏沪杭考察报告

火车直奔上海我们这群村里的孩子是可期待着上海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20xx年世界博览...

上海五星级酒店考察报告

上海五星级酒店考察报告知识目录物业公司竞争情报参访报告关键词物业酒店参访文章简述本文主要就对上海多家五星级酒店参访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关联文档允许查阅人员景瑞物业整体运作上体现了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等...

考察报告1315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xx年12月15日12月24日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上海南京路南京成都考察内容园林景观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

安徽、杭州、苏州、上海专业考察报告

华东专业考察报告20xx年10月8日我们环艺又一次全班出动进行外省考察两周的考察时间老师们都充分地安排了我们的行程安徽杭州苏州上海我们都很满意也万分地期待这次考察希望看看外省的发展跟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有何不一样的...

上海培训考察报告

印象华东师大二附中赴上海培训考察心德体会莆田六中许朝晖20xx年4月21至4月30日本人有幸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福建省莆田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有高级研修班赴上海培训考察参观学习上海市一直处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为我...

上海考察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