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换位体验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5.4

关于换位体验的几点思考

胡军生

最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个部门都开展了换位体验活动,领导干部与基层干部换位,机关与基层换位,干部与群众换位,通过换位体验,让领导干部、机关部门了解基层工作的艰苦,让干部真切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也让群众了解到干部日常工作的繁琐和复杂。换位体验活动收集了意见建议,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联系,督促机关单位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服务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贯彻群众路线,了解实际情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换位体验是一个绝佳的路径。要做好换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就不能熟视无睹地做一回看客,不能漫不经心地做一个听众,更不能哗众取宠地做一次走秀,而是要亲身体验,用脑用心,刻骨铭心。要把换位体验做实求真,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

换位体验,关键在思想换位。要站在基层、站在群众的位置上去体验;要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体验;要带着思考去体验,“假如我在基层工作,应该如何做好工作?”、“对照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差距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如何才能让群众得到最大的便捷?”等等问题是

这次换位活动中必须回答、回答好的问题。通过换位,要真正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升华,思想上有所收获,而不是蜻蜓点水,风过无痕。

换位体验,关键在真诚体验。要多从基层、多从群众的角度想事情看问题,多为基层、群众考虑利益得失,多向基层、群众学习请教办法方案,真正把基层、群众揪心的事、担心的事、关心的事、热心的事弄清楚,群众意识才会扎根生长。要和基层干部群众真心交流、凝聚共识;要学会将心比心,多理解、多体谅;要抛弃个人面子,直面意见和评价。在活动中不能端架子,不能弄虚作假,只有以心交心,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换位体验,关键在深入发展。换位体验不能仅仅止步于体验,而应该向更深层次发展。换位体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一篇心得体会做一个报告总结,而是在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真正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在接待基层干部群众、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听取他们的声音;是在工作中,确实转变作风,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换位体验”应该换掉的是高谈阔论,换上的是求真务实,换上的是创新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换位体验,关键在坚持不懈。坚持,就是活动不能止步于体验,不能仅限于教育实践活动,而是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推进,建立起长效机制,不能让换位体验活动成为昙花一现,

不能成为走秀;坚持,就是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突出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率、方便服务群众、重大事项决策及廉政勤政等方面规则制度建设;坚持,就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做到“想服务、能服务、服好务”,切切实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群众路线贯彻落实。

(作者单位:吉安县国税局)

联系人:江西省吉安县国税局 胡军生

电话:151xxxxxxxx

邮编:343100


第二篇:体验角色换位


体验角色换位

——让学生过把“老师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往教学中我讲学生听,以传授知识为主,然后学生做题,不会在讲。如此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原来认为学生应该会的东西就不用我讲,让学生自己去学,但实际却是在教学中出现不少意想不到的情况让我不知所措,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我想到了向学生求助,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换位,体验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让学生过把“老师瘾”,有助于他们主体性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现就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适时角色换位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换位前:激发兴趣发现小老师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一环紧扣一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主动走下讲台,如此能够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把教师当作是可以亲近,值得信赖

的学习伙伴。然而,要让学生走上讲台有时未必容易,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尤其应创设我们不妨寓教学于活动中,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领到特定情境中。我在教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的100以内不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时,出示课题之后,我即向学生亮出“招师启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它和我们学过的20以内的加法和一百以内数的认识都有关系,现在老师出几个题请同学们做一做,过会我请做好的同学上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一讲他是怎么做出来的,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教室内先是一片骚动,会的和不会的都举着小手争着要上来,见此情景,我说:“有的同学只是想上来玩这很不好,老师师是希望动了脑筋的同学上来,如果老师叫上来的讲不出来就要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哦!那么那些不会的同学现在当不了老师,等这几个同学讲完老师还要出题给大家,然后再请没上来过的同学上来当小老师,我看看哪些同学当的老师是最棒的!你们说好不好?”教室内的气氛顿时又好转过来,终于有五六位平时会自己动脑筋的同学毛遂自荐举起了手。对此,我很满意,毕竟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突破,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尝试。接着,我就请我见能够自己体会出算法的同学上去讲解,整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以往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几乎不复存在。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颇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把所有举手的同学集中起来,首先肯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然后通过批阅课外作业,从中选出了一位“数学科代表”,对没被选上的同学,我也私下逐个给以鼓励,希望

下一回大胆地走上讲台。至此为止,一次体验活动算结束,比我预期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比我一个人站那不停的讲的效果好很多。

二、换位时:适当引导给予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尽可能的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兴奋。学生如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完全不必包办代替;对于那些出现“卡壳”的同学,不能一下就否定学生,教师则应适时启发,巧妙点拨。 “卡壳”之处也许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在一堂图文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挑选了一道应用题让学生来讲。这时,班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刘威同学和其他几个平时不发言的同学也主动地举了手,我便用掌声把他们请到讲台前。,刘威同学由于紧张,他顿时忘记了下一步该干什么,站在上面用一种求助的目光望着我,见此情景,我便及时点拨,“想一想我们平时是怎么编故事来做应用题的?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说,有两用人才句是条件有一句是问题,好好想一想!”他用手指在自己的脑旁比划了几圈。他明白了,便开始编题提问然后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最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搏得了掌声一片,尝到了教学的“甜头”,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以后他上数学课也学会动脑筋了,不再只是玩东西,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更好地、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变怕学为乐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辅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不仅可让学

生尝到老师所赏的“甜头”,得到鼓励,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教与学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换位后 :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然来自于学生内在需要,但这种求知的火焰往往是由教师去点燃的。而这“点火”过程应该上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获取知识后的满足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谈体会、听体会,并进行思想渗透,使“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如同蹲在一面镜子前,在他身后有无数双眼睛认真注视着他。利用儿童本身具有的模仿天性,通过适时角色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过把“老师瘾”。一方面是为了从学生这面镜子中捕捉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实际,更有效的选择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为了将学生“托举”课堂教学的主角地位,给学生以“动起来”的机会与时空,增强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众多学生,每天就是同一个老师上课的情况下,活跃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日后的学习也有着影响,换位体验从一年

级就开始对于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小朋友来说无疑是个不错的促进学习兴趣的方法。

四.换位增进师生理解

初中数学“换位法”教学的尝试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换位法”教学能做到这两点,“换位法”教学包括创设环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拨释疑。

关键词:数学教学“换位法”尝试

近两年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讲座、告,思想颇有触动,也极具危机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尝试用新观念来上课,以防全面实施新课

程时措手不及,尝试带来了甜头,期中考试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3分,逐想整理一下。

一、“换位法”教学具体过程

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气。

、创设情境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爱好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上你有不熟悉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重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

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判定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重的问题:

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爱好盎然。

三、自演自评

《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猜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

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重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厉,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cm,BC=1cm,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外形,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B′,得∠4=60°,证:B′D=B′C。

三种:图3,作B′F∥DA,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DB′=1。 五种:图4,连结DB、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

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B′。

十种:图7,作B′F⊥AC。

四、点拔释疑

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

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5,=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的值?

解:--

=-X3

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

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

背向而行时,8X+28+6X=106

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

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

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

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

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

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把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把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熟悉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把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由此可见,“换位法”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换位法”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

同的是:在“换位法”中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马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张立兵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开明出版社.2003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换位法”教学的尝试 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换位法”教学的尝试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换位法”教学能做到这两点,“换位法”教学包括创设环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拨释疑。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换位法” 尝试

近两年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后,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讲座、报告,思想颇有触动,也极具危机感,于是在老教材中也尝试用新观念来上课,以防全面实施新课程时措手不及,尝试带来了甜头,期中考试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3分,逐想整理一下。

一、“换位法”教学详细过程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学生始终处于坐的角色,倾听老师讲课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转的角色;即使少数学生有自己的解题方法,亦没有及时发表供大家商讨的机会。要让学生思维广、有创新,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怕学数学变为乐学数学,就必须改变传统一站与全班坐的教学模式。我认为数学课应让师生换换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动手、多讲叙、多评论,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并作为学生一员与他们合作讨论,我把这一教法简称为“换位法” .“换位法”以创设情境、设疑自学、自演自评、点拔释疑为线索。把45分钟根据内容的易难大致分为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改一改、评一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做到人人参与,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当讲解,中下生当板演,教师押阵、组织,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

(一)、创设情境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创设悬念。

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第一节内容“1.1节 正数与负数”,我就仿照 师大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的图示:教师操作多媒体,出示全国各城市天气预报表,提出问题:在这张天气预报上你有不认识的数吗?你知道这些数的含义吗?

2、带学生观察高山与盆地的海拔示意图。问:“-155”表示什么?

3、出示一张试卷,老师批阅“-5”是什么意思?

4、这种带“-”号的数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二、设疑自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和悬念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疑需学,激发探究欲望,何以解疑?必须看书(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寻找答案。这就是最初 的学生自主学习,长期坚持直到学生能自己设疑、自己解决,就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了。如何设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问题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有阶梯性,附合“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力求在课堂中牢牢吸引住各个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仍以“正数与负数”为例:引课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设问的问题:(1)什么是正数与负数?

(2)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判断通过设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严谨答题的习惯。

设问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选择关键所在,并非每处设疑,一节课若“四处设岗”,必然穷于应付,有可能冲淡了一节课的重点。

(2)要精心设计“设疑”问题,应使问题具有令人信疑参半的迷惑性,与十分浓厚的吸引力,让学生一见问题便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三、自演自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探索体验,创新尝试、实践的机会,自演自评就是一种较好地能展示过程的一种方法。

前一环节设疑自学讨论,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是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落实设疑后,务必进入第三阶段即“自演自评”阶段,对设问的典型题目,按难易程度,有目的地让相应层次(中下生)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体验做题当中思维的周密程度如何。演示完成,立即进入自评环节,对演示的结果作出评议、分析,说出看法,对的加以确认,错的错在何处。先鼓励后进生或中等生发言,如有不妥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分析、纠正,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的天地,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这样也正符合了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这一特点。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 cm,BC=1cm ,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形状,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 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 B′,得∠4=60°,证:B′D= B′C.三种:图3,作B′F∥DA ,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 ∴D B′=1.五种:图4,连结DB 、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 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 B′。

十种:图7,作B′F⊥AC.四、点拔释疑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 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1)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

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①已知 =5, =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 - - 的值?

解: - -=- X 3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1)背向而行时,8X+28+6X=106(2)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3)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4)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 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由此可见,“换位法”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换位法”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在“换位法”中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马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张立兵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开明出版社。2003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刘芳

摘要:换位思考会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界定了换位思考的内涵及意义,然后从让课堂充满微笑、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疑、料学生所错、思学生所遗、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等六个方面阐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好“换位思考”。最后分析了换位思考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换位思考;课堂教学;数学能力

一、换位思考的内涵及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有这样的抱怨,“学生连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上课真是没有效率”。可作为我们教师,更应当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改变这种现象?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样想?他们的疑难是什么?这样教师才会想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学起来更容易?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那么何谓换位思考呢?

换位思考早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其论著中就有“为君者,多为其臣民想;为民者,多为其君虑”的论述。在现代社会中换位思考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换位思考在企业管理和服务行业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造商多为消费者着想,必定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多为股东着想,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更多的利润给股东以更高的回报。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多为顾客着想,才能想顾客之所想,提供更及时更得体的服务。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通过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来认识体验、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即教师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从而成为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合作者。

作为一门理性思维极强的学科,数学教学更应当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相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课程标准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如何。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另一方面就是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教师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

二、换位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让课堂充满微笑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推动认知的巨大动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构成成分,是获取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日常交往,都喜欢看到一张充满阳光的脸,在课堂上,学生更希望看到教师的微笑。教师的微笑有着多种意义。它传递的是教师快乐健康的心境与和蔼可亲的形象,学生从中获得的是尊重、信任与关爱的信息,得到的是鼓励,会极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数学学科是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其单调、枯燥而有畏难情绪,如果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心情愉悦的学习,他可能就会获得主动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赞许的点头、希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能传达对学生的爱,学生也会因此而喜欢你,喜欢这门学科,这时教师也就在情感上与学生打成一片了。

2、想学生所想

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的,在想什么?这是我们教师应当考虑的。这需要我们在备课中要先做好预设。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生相比,已由单纯变得复杂,由幼稚变得成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他们勤于思考,敢说敢为,爱争论,不愿循规蹈矩,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愿望和意识,但理论素养较差,思想片面,比较偏激,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增添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教学内容的兴趣性,培养学生积极地思考,促成中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从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讲解例题,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概念的讲解,不是简单的灌输,通常会从实例出发进行分析,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比如在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我创设情境:①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名族的宝贵财富,公元前四世纪,先哲公孙龙等提出了“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②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然后设问让学生写出:①锤的尺寸y与所取次数x的关系式;②细胞个数y与细胞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围绕这两个关系式是函数吗展开分析,探讨,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以及底数a的限制。

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随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思学生所疑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通常,我们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觉得很难,这是由于两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的,教师要排除师生的这种交流的障碍,就需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经验和理解能力出发,思考学生出现的“疑”,考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帮助学生从易到难的认识深化的形成。

比如我在讲授《导数的概念》时,有结论“若函数

函数在点在处可导,则处连续”,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当讲到这个问题时,有学生要我给出解答。由于课前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就因势利导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就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4、料学生所错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问题是学生经常会犯的,面临着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不是暴露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通常,我是选择恰当时机,从学生的思维错误入手,让学生再现错误过程,借此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发展,最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说,具有“出错”和“纠错”探究过程的课堂是灵动的。

如: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

在上围。学生常常会错解为:由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函数

单调递增,从而 ,得出,而忽略了对数真数大于零的情况。上课前,我首先让出错的学生板演了自己的解答过程,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讨论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归纳和总结经验,这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有效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思学生所遗

数学学科中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而记忆和遗忘又是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遇到某一个数学问题时,思路是清晰的,但具体的公式却一下子很难记起。学生更会出现这种现象,面对这一情

况,教师要能换位学生角色,跟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道题,学生往往出现遗漏时的讨论验证。解决此类问题,可与学

中下标的范围,生一起分析、归纳、总结这类错误产生的根源,牢牢抓住

求出的对所有的都成立吗?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6、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站在学生的角度,还要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因为结合实践而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干瘪,能利于学生的理解。中学生爱思考,如果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更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年轻人思考”,这种思考既是有目的的思考,产生式的思考,也包括形式的和非形式的思考。温家宝寄语大学生—独立思考超越前人。温家宝在20xx年五四青年节看望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希望大学生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中学课堂教学要打破以往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社会生活实际和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科学发展服务。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时候可以和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方法是:现有足够的2元和5元的钱,要将1张50元的钱换成2元和5元的零钞,问有多少种换法?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设换二元的张,换5元的张,列方程,解这个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种换法。这样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又如: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

多?把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实现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兴趣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注意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

三、换位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取决于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会时刻为学生着想,比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把数学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什么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同时,教师也会非常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理解困难,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有什么体会,等等。教师如果能够在准备教案和课堂教学中充分的了解相关信息,并多为学生着想,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时刻为学生着想,教师就会增强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的备课就会更充分、更完备、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会更有效。

2、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一方面会激发教师更勤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易于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更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会促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另外,课堂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师生之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多一份信任和关心。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把爱心献给教育事业,把关心献给学生,把信心留给自己,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相应的帮助,这样教师就会很快地融入学生中,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每天所做的工作都是围绕学生来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的成效。通过换位思考,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老师和学生就会相互理解,建立信任,产生友情。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

道德修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不断地丰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育人水平,并严格地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真正受欢迎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姚洪平、刘彩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与写杂志. 2008.

8.

2、莫盛秋. 试论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3.

3、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企业管理. 2009. 5.

初中数学“换位法”教学的尝试(2)

在使用自演自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前几节课中,老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发言习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举手发言,上台时注意走路姿势,站在台前,保持严肃,讲课时手执教鞭,人与题目保持150°,要求声音响亮,吐词清楚,突出重点等。

(2)平时要保护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应鼓励学生创新,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敢于让学生碰壁。

在自评中,让学生们充当小老师的热烈气氛中,七嘴八舌,挖掘教材中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如学习了《第四册》P18,想一想:已知矩形ABCD,AB= cm,BC=1cm ,若将纸片沿AB对折成如图形状,点B落在B′,那么D与B′的距离是多少?求D B′? 在学生自评中竟有十种解法。

一种:图1,作高。

二种:图2,延长C B′,得∠4=60°,证:B′D= B′C。

三种:图3,作B′F‖DA ,证AFB′D是平行四边形。

四种:图3,作B′E⊥DC,证B′E=0.5,在直角ΔDB′E中,∠2=30°, ∴D

B′=1。

五种:图4,连结DB 、B′B,证DBB′为直角三角形,证∠1=30°。 六种:图5,延长BC到E,成为平行四边形ACED,∠E=60°,证

ΔB′CE为正Δ。

七种:图5,延长CB′至F,使DF⊥FC,用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证。

八种:图6,延长AD、C B′相交于E点,证B′为EC的中点。

九种:图7,作OE⊥D B′。

十种:图7,作B′F⊥AC。

四、点拔释疑

经过“自演自评”后的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通常还是零乱、分散、彼此独立的,恐怕还有一些错误的解法,都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拔,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串得起, 拎得出,用得上。要实现这一点,我一般是从以下方面来做:

(1)首先对“自演自评”阶段中较好的思路进行总结,好在何处,错的原因加以分析。(2)其次讲述自身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要求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再用图示表示,最后一一列出,如:

①已知 =5, =7,求a+b的值。

在分析时,先作草图示意再按线路层层分配,答案有4种,做到不遗漏,解决了只有二种答案的错误,直观易懂,效果好。

②求- - - 的值?

解: - -

=- X 3

③已知A、B两地相距28千米,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问经过多少小时他们相距离106千米?根据题意:

(1)背向而行时,8X+28+6X=106

(2)当同向右而行时,8X=28+6X+106

(3)当同向左而行时,8X+28=6X+106

(4)当相向而行时,8X+6X-28=106

此题关键:学生真正理解,图示中上面路程之和=下面路程之和,点拔释疑的使用,应明白的是:“设疑”与“辨析”是一对矛盾,“无疑处,教有疑,有疑处,教无疑” 二、“换位法”教学的意义

运用“换位法”不仅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思想,而且还克服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几个问题。

1、这种教学模式程序符合构建主义数学观 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的越细、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认为“抱着走”总比他们自己走要快、要稳。但是我们没想到,这样做学生只会张着嘴巴接,而不会明着眼睛找。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换位法”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谈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特定意义。

2、“换位法”从根本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了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才算

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真谛。“换位法”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学到各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教。

3、“换位法”让师生走出若干围城

运用“换位法”进行教学,就让每个学生都有站起来当“小老师” 的机会,在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角色换位的心理,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师生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融洽了、民主了。

后进生问题作为老大难问题,在“换位法”中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后进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现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后进生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舞。“换位法”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变“怕学”为“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讲一题,学生做一题。这种老一套教学方法会使一般学生学得很累。而“换位法”坚持先设疑自学,让学生先做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学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对于尖子生,我们认为只有学会是远远不够的,“换位法”不仅能让这些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更能让他们所学知识在“小老师”般的自改自评中得到巩固、升华;同时他们帮助他人时也学会了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由此可见,“换位法”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换位法”不但改变了学生现有的困境。与传统的教师靠系统的传授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在“换位法”中老师开始跳出知识重点多次叙述的陷阱,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成功地转型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上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马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张立兵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开明出版社.2003

共2页: 上一页

“换位教学”的几点尝试

.cn 2010-04-29 09:50 “换位教学”的几点尝试

津南区咸水沽一中刘志华

体验角色换位

换位教学就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起点,让学生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同时让教师从“教”的领域扩展到对

“学”的参与。师生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因为课堂教学是有限的,但教师通过换位思考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一、换位教学,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过程目标,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处理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数学课上尝试师生角色换位是一种较好地展示此过程的方法。

1、学生参与备课

有西方学者指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方式就是自主的。”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我拟好的预习大纲的指导下备课,充分发挥图书、网络的作用,在查阅材料的过程中去理解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深化内涵,拓宽外延,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体验“再发现”过程。比如在预习《勾股定理》时,学生们制作了一个漂亮的专题网页,将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和多种证明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起这种既增长知识又领会思路,既激发兴趣又进行爱国教育的教学方法来,教师用一支粉笔一把尺的单调灌输岂不是逊色的多?”

2、 学生扮演小老师

魏书生老师告诉我们:“教师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只要有适合学生讲的内容,我都会给他们扮演小老师的机会。果然,在“讲”中,老师的神秘感远走了,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主讲,她不仅做了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还要求同学们也做了。她适时演示小教具,让两腰重合在一起,引导提问“动手做一做,你能发现什么?请你尽可能多地说出结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动手试验,思考交流,跃跃欲试。“小老师”还会学着我的口气不失时机地鼓励同学,有时我也会被提问、甚至被表扬,那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超出你的想象。这种换位,彻底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一头“热”,学生一头“冷”的难题。

3、 学生变成小考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其不断叮咛“这里要注意”“那里不要出错”,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许多学生不断在各种题中反复出现类似错误,以至在题海中迷失方向。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做“小考官”,针对易忽视易错点,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习题,考考别的同学。对这种形式的换位,他们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且乐此不疲。

二、 换位教学,老师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陶行知先生讲“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可见,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倡导我们放下姿态,蹲下身去,讲求方法,换位行事。

1、 课前准备时的换位

在备课时我常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吗?”我希望学生用最短时间学会最多的知识,掌握最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在留作业之前,总是自己先做一遍,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习题就删去,把最典型最有价值的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这样保证学生做一道就要有一道题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换位

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将自己假设成一名正在学习的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分析。例如,若一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的面积相等,则他们的边长之比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我把自己当作正在解题的学生,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图形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如正六边形可以分成以边长为边的多少个正三角形?这些正三角形和问题中的正三角形在形状上有什么关系?果然,学生很快算出比值。是的,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学生接受起来,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 课后反馈时的换位

我对每一次作业和考试的错题都做了统计,对同一道错题,我利用换位思考来模拟学生当时解答该问题的各种思维过程,通过分析错误的思路可以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真正根源,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时我还在课堂上故意再

“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一次试卷讲评课,一道典型且得分率不高的几何题,我不是讲解答案,而是将该题的错解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当老师来评判此题,找到错处,究其根源。这种着重呈现解题的思维过程的换位,使整个教学活动处在了活跃进取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当月月考,他们的数学成绩由原来全年级第三名上升到第一,平均分也提高了将近5分。

总之,“换位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特点,通过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与体验,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观念,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学生的学习才会涌现出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发展是放飞的风筝,那何不让我们做一个聪明的放飞者,在“换位教学”的天空,与学生们一起放飞希望,成就梦想。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甘必大?沉思就是劳动,思考也是行动。——雨果?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1学而不思则罔孔子2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5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拉马丁6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布莱希特7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

关于思考的名言

关于思考的名言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2学而不思则惘孔子3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4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5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6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7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3、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斯宾诺莎4、需知学校的目…

论文“换位思考”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换位思考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蔡榕广西陆川县清湖中心小学摘要管理学生首先要从学生心理着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内心想法可以更加直接更加近距离的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的管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换位思考是管理学生...

换位思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换位思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当今网络时代点击进入网上论坛发现凡是有关医院的话题总是会有很多人跟贴人气旺盛而其中又以批评医院及医生者居多即使有人发言客观公正评述事实其观点也被湮灭在一片讨伐声和谩骂声中近些年来...

换位思考的魅力

换位思考的魅力拿破仑希尔是世界著名的励志成功大师有一年他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登载了一则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些信件大都如出一辙比如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

20xx-20xx学年中考政治二轮复习 学会换位思考、有原则的宽容

20xx20xx学年政治中考二轮复习卷学会换位思考有原则的宽容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王丽学习努力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父母误以为她早恋对她提出了一些她感到苛刻的要求你认为王丽应该A回避父母不理不睬B一切听从父母...

关于刻苦学习的名人名言

o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作者孙中山o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作者神童诗劝学o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作者汉徐干o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关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关于思考的名人名言1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关于写作的名言名句

关于写作的名言名句有关观察的名言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2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3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4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关于换位思考的名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