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史记文言虚词总结

时间:2024.5.13

必修五、《史记》选读文言虚词用法枚举

1.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屈原列传》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魏公子列传》

(2)宾语前置的标志 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

(3)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屈原列传》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高祖本纪》

(4)音节助词,无意义 顷之,家居数岁 《李将军列传》

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5)代人、物、事,译为“他”“它”“他们”等 例(略)

(6)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魏公子列传》

且公子纵使轻胜,弃之降秦 《魏公子列传》

(7)结构助词,的 例(略)

(8)指示代词,这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屈原列传》

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淮阴侯列传》

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9)动词,到,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驱之鸿门 《高祖本纪》

不知广所之《李将军列传》 复之秦《屈原列传》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往,引申为得到) 《兰亭集序》

2.而

(1)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可译为“又” 隆准而龙颜 《高祖本纪》

(2)连词,表承接,就,或不译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屈原列传》

(3)连词,表转折,但,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

(4)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5)连词,表修饰

(6)连词,表假设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公子列传》

3.以

(1)介词,表示工具,拿,用 啖以利《高祖本纪》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屈原列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介词,表凭借(凭……身份)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以是知其能/以示士卒必死 《项羽本纪》

而广以良家子弟从军击胡 《李将军列传》

(3)介词,表处置的对象,把 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 专以射为戏 《李将军列传》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表时间处所,在 以(公子)至晋鄙军之日,(余)北乡自颈 《魏公子列传》

20xx史记文言虚词总结

(7)连词,相当于“而” 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顺承) 《屈原列传》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目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8)目的连词,来,用来 以刺世事/因留怀王以割地/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屈原列传》

(9)动词,认为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高祖本纪》 1

(10)率领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本纪》 欲以客往赴秦军 《魏公子列传》

(11)助词,表时间、方位、范围等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方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 易水以北 《刺客列传》

(12)“以为”“以??为”“以(之)为”:认为/把(用)??作为??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

(13)“有以”“无以”:“有什么办法用来??(能)”“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不能)”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其母死,贫无以葬 《淮阴侯列传》

4.于

(1)介词,引出处所、时间,在 乃设九宾礼于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介词,引出动作方向、对象等,向,到,给,从,自,与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给)《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燕王欲结于君(与,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救于魏(向)《魏公子列传》

(3)介词,对于 公子有德于人《魏公子列传》

(4)介词,引出比较对象,比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5)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渔父》

(6)见??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为

(1)作动词,视具体情况灵活翻译(wéi)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演奏)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变为,成为) 《逍遥游》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难为,使人为难) 《魏公子列传》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取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担任) 《廉颇蔺相如列传》

窃为公子不取也(认为) 《魏公子列传》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判断动词,是)《魏公子列传》

(2)介词,表被动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列传》

20xx史记文言虚词总结

《李将军列传》

《淮阴侯列传》

(3)介词,给,替 《项羽本纪》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传》

却行为导《刺客列传》

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

(4)介词,表目的或原因,为了,因为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高祖本纪》?

(4)对,向 起为太上皇寿 《高祖本纪》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魏公子列传》

(5)句末语气词 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我何渡为 《项羽本纪》

6.因

(1)副词,于是,就,表承接 秦军解,因大破之 《高祖本纪》 因谗之曰 《屈原列传》

(2)介词,趁着,趁此 高祖因狎侮诸客 《高祖本纪》

因推堕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李将军列传》

(3)介词,依靠,凭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列传》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高祖本纪》 2

7.且

(1)连词,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2)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相如素贱人/且秦强而赵弱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何谓阁子也?(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且,表意思又进一层)《项脊轩志》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副词,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6)副词,暂且,姑且

8.所

(1)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2)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的人,??的事,??的地方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臣所过屠者朱亥 《魏公子列传》

(3)“为??所”结构,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魏公子列传》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报任安书》

(4)“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魏公子列传》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

(5)“(之)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9.何

(1)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加之?《淮阴侯列传》

(2)用作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何其”),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蜀道难》

(3)“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为之奈何? 《高祖本纪》

(4)“无何”,不久,没多久

居无何

10.乃

(1)副词,才 平旦,李将军乃归其大军/良久乃许之/今乃一得当单于 《李将军列传》

平明,汉军乃觉之/鲁父兄乃降 《项羽本纪》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魏公子列传》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副词,竟然,却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缪哉! 《项羽本纪》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李将军列传》

今君乃亡赵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魏公子列传》

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 《淮阴侯列传》

(3)副词,于是,就 乃自刎而死 《项羽本纪》

(4)副词,只,仅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表判断的副词,是 乃我自失道 《李将军列传》 3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列传》

(6)“无乃”,表猜测,恐怕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11.焉

(1)用作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用于句末,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呢”。

(2)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相当于“然”。

(3)作代词,用在动词后面,代人代事物,相当于“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魏公子列传》

(4)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哪里,怎么。

(5)作兼词,同“于之”。

12.其

(1)第三人称代词 (略)

(2)指示代词,那,那些 其后四岁 《李将军列传》

(3)特指若干个中的一个,后多为数词,其中的 杀其二人 《李将军列传》

(4)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

(5)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13.则

(1)连词,表顺承,就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高祖本纪》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2)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高祖本记》

(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屈原列传》

(4)表转折,然而,反倒,但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

(5)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14.若

(1)动词,像,好像。

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报任安书》

(2)用作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吾儿,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3)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15.与

(1)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译为“跟”、“同”“和”。

相如闻,不肯与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连词,表并列“和”。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3)介词,替。

(4)动词 结交,亲附。

夫人之相与 《兰亭集序》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5)动词,给,给予。

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魏公子列传》

(6)动词,赞同。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人教版:称许,赞许)

(7)动词,参与,参与。

(8)通假,句末语气词,通“欤”,表示感叹或疑问。子非三闾大夫与《渔父》

(9)“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高祖本纪》

4


第二篇:史记总结


人生的盛宴

2013-08-13 11:54:23 来自: 尘封(生命中,我们都是过客!)

史记的评论

我高中的时候喜欢读书,每个周末我都会兴冲冲地拿着妈妈给我一周的零花钱去书店挑选我喜欢的书。那时我喜欢阅读先秦典籍,特别是中华书局的装订本。

《史记》就是那时候稀里糊涂读的,然而读的很吃力,因为不认识的怪字实在太多。起初,我还蛮勤快的翻古汉语词典,可是读一章下来最少也要一个半小时。这样读下去,何时是个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偷懒的方法,遇到较生的怪字,看字里有没有套着简笔字,比如“崮”字里有个“古”。那肯定读“gu”。后来我一查字典,果然读“gu”这让我十分兴奋,从此我很少查字典,史记就这样被我蚕食鲸吞了。

书中的内容,我不必多说,因为这样人人皆知的历史巨著不需要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来点评。我经常说,真实的人物故事会比简单的讲大道理更有教育意义,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长者的口吻,讨厌他们说“我过得桥都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史记给我最大的意义是对人世沧桑残酷的那点感触和明辨是非的那种直觉。我现在之所以能理智的看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得益于先秦典籍的影响,可谓“识万物于须臾”。我喜欢从书本里认识百态的人生,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所处的生活环境也不相同,在书里体会百味人生再好不过。即使现在,我还坚持这句话的正确性。

史记里的人物很有代表性,我是将他们作为一个人来欣赏,我不喜欢给他们加上历史的功过,这是我的原则。因为首先他们是人,那些是是非非只是琐碎的衍生物,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感觉史记是不可不读的书,比起那些在校园里盛行的言情玄幻,它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的盛宴。

《史记》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我在揣摩,当太史公写完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形呢?应该是个清冷的夜晚,秋虫低低鸣叫,月亮有一半躲在云里,星星若隐若现。对这成堆的竹简,年迈的司马迁不会有一丝喜悦,他会想到父亲临死的教诲,他会想到蚕室阴冷,他会想到伍子胥,他会想到屈原,他会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颓然倒地。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具活尸了,因为所有的灵魂都已渗入竹简,成了代替他实现不朽的新的躯体。

史记总结

更多相关推荐: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皆刑其长吏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2.表指示:以激怒其众二、助词:句中用来加重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为:(二声)一、1.2.3.4…

最全最新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北京市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琐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其:代词:1.第三人称: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皆刑其长吏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2.表指示:以激怒其众二、助词:句中用来加重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为:(二声…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1][1]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

高中文言文虚词汇总(全)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quot又quot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一而1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惑而不从师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

文言文虚词总结(6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