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网点建设是基于比较管理学的量化管理方法

时间:2024.5.2

标杆网点建设是基于比较管理学的量化管理方法,能够帮助银行业更好地实现本银行系统内的标杆超越,同时也包括对竞争对手的优势的借鉴和超越,得到了商业银行的高度认可。

为充分发挥网点作为零售业务发展的主渠道作用,提升银行网点的服务、营销和客户关系维护能力,提升网点的规模和赢利能力,中晟方略结合银行实际情况,为银行客户提供三方面的价值:

1、确认网点优劣势。通过系统的内外部诊断,能够找到特定的业务单元具有哪些成功的核心优势,又具有哪些关键劣势;

2、寻求网点竞争力最佳成长路径。通过标杆管理工具,为特点业务单元寻找适合的超越标杆,通过借鉴和创新超越标杆,在短期内取得瓶颈突破;

3、寻求网点经营资源最佳配置。通过线性规划帮助银行业在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配置条件下,如何应用而能得到最大经济效益。

本咨询项目为银行客户量身定做管理工具,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销售、服务和运营管理体系和流程,利用现场督导和培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流程、营销流程和技巧,并利用管理工具有效管理网点现场和网点三支团队的服务营销过程,推动网点功能从业务结算型向服务营销型、专业理财型的转变,为银行零售业务奠定基础,进而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员工满意度,并最终实现银行网点长期业绩增长。

新形势、新理念、新方法、新标杆 银行业标杆网点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6 月 15 日,北京西点方略咨询有限公司的胡总和康老师在直属支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们的讲课从现代银行业竟争加剧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如何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在网点转型过程中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到新方法,新手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深刻得认识了标杆网点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掌握了标杆网点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断。

在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模式中,传统网点的销售成本高而且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少。专业的营销的团队才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将网点打造成一个金融百货商场。在这个综合的大商场里,高柜柜员仅是一个业务销售的操作者,低柜柜员是简单的营销者,办理非现金业务。大堂经理是一个角色,是团队销售的核心,他肩负着将客户分流,推荐深层服务和引导 VIP 的重要责任。各位客户经理就是产品的最终销售者,是销售成功与否的直接人物。

胡经理具体解读了神秘客户检查的各项指标,让我们明白了检察的必要和如何才能做好。对于大堂经理的检查,让我更明确了这个岗位的核心责任,如何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到位。


第二篇:管理学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1.1比较研究法的定义

比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 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同异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比较研究是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性研究,这种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能够对有关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1.2比较研究法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认识。比较研究,是研究性课程实施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事物的客观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性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讨论多重或交互因果关系,显然不同于一般研究中常用的各式各样的比较。

1.3比较研究法的应用领域

在比较法的运用过程中,一些学者已经总结出一些原则,一般的比较包括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区域比较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等问题,而问题比较则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地区,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等问题。若使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就必须要对所研究的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就需要研究者本人曾经有参观访问的经历,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获得第一手资料,有时也被称为现场研究法。研究者可以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也可以进行短期研究。这种研究最大的优点是所得的材料真实可靠,但是不容易做到,能够有机会去外国单纯进行学术研究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研究外国制度的学者都是通过另一种途径,就是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重要文件来了解情况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也被称作是第二手资料,言下之意是拾得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以借鉴。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比较研究中的“二手资料”,有时也是“一手资料”。比如某个国家的法令、教学计划、教科书、教学大纲等等,都是一手资料。不管是参观访问,还是借助与文献,目的都是为了收集资料,所以在资料到手之后,需要鉴别真伪,选择有助于研究的资料,而且还要旁征博引,使资料丰富起来,才有足够的说服力。问题比较又可分为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专题比较就是把各国同一个问题摆在一起比较。综合比较是对国际的现状和趋势作全面的综合的比较。

1.4比较研究法的应用程序

(1)描述

比较研究从详细描述比较的对象开始,就是说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尽可能周密、完整、客观地描述出来。为此,必须收集相关的资料文献,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研究者采用比较研究法,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是想比较什么,通过比较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这是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点,研究者明确比较的内容和范围,也就是说,想在哪一个维度上对哪些材料进行比较,这既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选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目标的具体化问题。这一步骤是比较研究的依据和基础。选定比较的维度是比较研究能否科学进行的前提。

这一环节包括以下细节:

选定比较的主题。

确定比较的内容。

确定比较的范围。

制定比较的标准

为了从文献中得到更加确切的知识,有必要对研究之对象进行实地考察,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供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具有权威性、真实性、最好是第一手资料。而且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普通的情况,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采样的科学化,资料归类合并的程序化,资料收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基础理论素质。

(2) 解释

对这些归类好的资料做出原理性解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和历史意义,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在完成对所要比较研究对象的详尽而客观的描述之后,就要对所了解的研究对象的现状进行解释。即说明这些现状所具有的意义,以便不仅了解事物是怎样的(How),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那样(why)。也就是说,以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文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把所描述的研究对象现状与社会的一般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深度说明这些现状所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这就是解释阶段的目的。在解释资料时,应当根据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运用科学的理论加以全面的分析,并保证解释的客观性而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偏见。

(3)并列

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类、并列。从严格意义上讲,比较研究从并列阶段才开始。 在这个阶段,首先把前一阶段里已描述并解释过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按可以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然后确定比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标准;最后进一步分析资料,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设。

(4) 比较

在比较阶段里,要对并列阶段提出的假设按照“同时比较”来证明正确与否。这是比较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要对收集到的材料逐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之所以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且要尽可能地进行评价。比较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它是四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说或假设,做出最后的结论。

上述四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理提供条件,打好基础,后一阶段承前启后、互为依托。

1.5比较研究法的注意事项

比较研究法广泛运用于科研实践,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用,只有在如下条件符合时才能运用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一性、双(多)边性、可比性。

(1)同一性

所谓同一性,是指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因为倍尔西阿尼是一位歌唱家而且人们把她同其他歌唱家相比较,人们根据他们的耳朵的正常组织和音乐修养做了评比,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倍尔西阿尼的无比性。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虽然这里也可能有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惟一的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下,只是他们的种族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

(2)双(多)边性

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上才可能发生。换言之,比较的对象必须要在两个以上。当然,比较研究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被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

(3)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本质上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为了保证可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例如,英国的Public school与美国的Public school就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贵族学校,而后者则是贫民学校,不具备可比性。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比较研究就可以开展了[1]。

2 引文分析法

2.1引文分析的定义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

引文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进行分析比较时,已将其作用排除在测度结果

之外了。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划分,引文分析方法有着不同的类型。如果从获取引文数据的方式来看,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之分。前者是直接从来源期刊中统计原始论文所附的被引文献,从而取得数据并进行引文分析的方法;后者则是通过“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引用报告”(JCR)等引文分析工具,查得引文数据再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若从文献引证的相关程度来看,则有自引分析、双引分析、三引分析等类型。如果从分析的出发点和内容来看,引文分析大致有三种基本类型:

(1)引文数量分析:主要用于评价期刊和论文、研究文献情报流的规律等。

(2)引文网状分析:主要用于揭示科学结构、学科相关程度和进行文献检索等。

(3)引文链状分析:科技论文间存在着一种“引文链”,如文献A被文献B引,B被文献C引,C又被文献D引,等等。对这种引文的链状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科学的发展过程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2.2引文分析的特征

(1)广泛适用性;引文分析的素材是引文与被引文,而引文现象又是普遍存在的。以期刊论文为例,全世界范围约有90%以上的科学论文附设了引用文献,平均每篇论文有引用文献15篇。我国目前88%左右的重要科学论文带有引用文献,平均每篇中文科学论文有引用文献8.9篇,可以说,凡是有引用文献的地方,引文分析方法就有用武之地,所以,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

(2)简便易用性:由于引文分析不要求其它先决条件和辅助条件,不需要使用者具有十分专深的知识,研究的深度、广度可以由自己控制,所以一般的信息人员都可以借助于这种方法,完成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总之,这种方法的使用限制极少,简便易用,很值得在广大的信息人员中普及推广。

(3)功能特异性:由于引文分析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简便易用性的特点,通过一些不太复杂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研究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甚至可以研究学科结构、评价人才等,我们不能不为其功能而感叹。

2.3引文分析的应用领域

(1)确定核心期刊

引文分析法是确定核心期刊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来评价和选择期刊,比较客观。加菲尔德通过引文分析,研究了文献的聚类规律。他将期刊按照期刊引证率的次序排列,发现每门学科的文献都包含有其他学科的核心文献。这样,所有学科的文献加在一起就可构成一个科学整体的、多学科的核心文献,而刊登这些核心文献的期刊不过1000种左右。利用期刊文献的集中规律可以确定核心期刊。例如,化学领域的主导性期刊为《美国化学会会刊》,生物化学领域的主导性期刊为《生物化学》,确定被这两种期刊引用最频繁的期刊,就可以界定这两个领域的核心期刊。

(2)研究文献老化和情报利用规律

目前,有关文献老化的研究一般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的。普赖斯曾利用引文分析探讨文献的老化规律。通过对“当年被引指数”和“期刊平均引证率”分析,他认为期刊论文是由半衰期截然不同的两大类文献构成的,即档案性文献和有现时作用的文献。科学文献之间引文关系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引文的时间序列。对引文的年代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可以测定各学科期刊的“半衰期”和“最大引文年限”,从而为制定文献的最佳收藏年限等管理方案、对文献利用进行定量分析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一个学科的引文年代分布曲线与其老化曲线极为相似。这有力地说明文献引证分布反映了文献老化的规律性。因此,从文献引证的角度来研究文献老化和情报利用规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例如,生物化学引文的年代分布曲线就呈现出负指数曲线形式(见图2—1)。

管理学研究方法

图2--1生物化学引文年代分布曲线

(3)测定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

通过文献引证频率的分析研究可以测定某一学科的影响和某一国家某些学科的重要性。图2—2反映了其他国家引证前联邦德国的科技文献的情况。由图可见,高度位于1以下的学科,其文献引证频率低于其他国家文献的平均引证频率;而高于1的学科,则大于平均引证频率。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前联邦德国的化学研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较大,而医学研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较小。

管理学研究方法

图2-2其他国家引证前联邦德国科技文献的频率

(4)研究学科结构

科学引文与被引文之间往往有着学科内容上的联系。通过引文聚类分析,特别是从引文间的网状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探明有关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结构、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分析推测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衍生趋势,还能对某一学科的产生背景、发展概貌、突破性成就、相互渗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科学的动态结构和某些发展规律。早在19xx年,加菲尔德运用计算机系统,通过引文分析,描绘出19xx年和19xx年生物医学领域各主要课题、各课题相互间的关系以及新课题产生的示意图,从而反映出生物医学研究的内部结构。

(5)研究科学交流和情报传递规律

科学技术活动总是伴随着科学信息过程而展开的。一般而言,科学交流就是指科学文献情报交流。通过科学文献的引证和被引证的事实,就可勾勒出科学交流的轨迹和情报传递的规律。利用科学文献的“引文链”和“引文网络”研究情报流的方向、过程、特点和规律,从而分析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有人曾利用引文分析法探查我国省际医学情报交流情况。选择了各省27种代表性医学期刊中1350篇论文,被这些论文所引用的文献约占全部医学文献的12%,其中上海、广东、天津等省、市医学文献大量被其他省引用。在该样本范围内,这3个省、市的医学文献占全国各省市间文献情报交流量的52%。它们是医学文献情报的主要输出省,其他省、市基本上是文献情报的输人省。

(6)研究情报用户的需求特点

利用引文分析法进行情报用户研究是一种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情报用户的情报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是用户(作者)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主

要文献。因此,从引文的特点,可基本上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情报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同一专业的用户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的统计,可以获得与情报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用户需求的主要特点。

(7)科学水平和人才的评价

通过科学文献的被引率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可以对有关国家或学术机构的科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估。在人才评价方面,也常采用引文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某著者的论文被别人引证的程度是衡量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同时,也从科研成果被利用的角度反映了该著者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因此,引文数据为人才评价提供了定量依据。从对历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论文被引证情况的统计来看,这些科学界的精英的论文的引证次数是很高的。

2.4引文分析的应用程序

为了说明引文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其步骤,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利用引文法进行文献利用规律研究的例子。根据文献信息计量学的原理,对当前农业科学研究论文中文献资料利用动态的引文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取分析对象

在国内期刊中选择农业科学研究牵涉面较大的《中国农业科学》、《信息计量学学》、《遗传学报》、《作物学报》及《土壤学报》四种刊物19xx年各期,国外期刊选择Agronomy Journal、Heredity、Crop Science及Soil Science四种期刊的19xx年各期。由于随机抽样可以使样本有广泛的代表性,即代表一般的农业科学家水平,而不是集中在少数有名望的科学家名下。因此,在上述国内外各四种期刊中,随机抽样,各取出100篇论文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

(2)统计引文数据

在选出的中外文各100篇论文中,分项统计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量、引文出版年份、论文作者的自引量、引文的语种、引文文献的类型等。在随机选取的100篇中文论文中,共引证了文献1055篇,其中引证文献最多的一篇论文,共引证文献39篇,最少的一篇论文,引证文献为2篇;100篇外文论文共引证文献1604篇,引文最多的一篇为42篇,最少的一篇为3篇。从以上统计中粗略可以看出,同样是100篇论文,外文文献的引证量多于中文549篇;每篇外文论文作者的引文数量,平均比国内作者要多6篇,它反映了国内外论文作者在文献利用上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的分析,一般需要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分组处理,通常分组组数(K)是按 K=1+3.3lgN求得的。其中,v为样本容量,即N=100。因此K=7.6,即大约可分为8组。组距(i)由每篇论文的最高引文量和最低引文量之差除以8求得。然后分别定出组限和组中点值以及相应的频次(f)、等级差(d)等,详见下表2—1和表2—2

表2—1 100篇中文论文和引文频数分布和简化计算表

管理学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

表2—2 100篇外文论文的引文频数分布和简化计算表

管理学研究方法

(3)引文分析

从上面两个表中可以看出,中文每篇论文的引文量以7~11篇的最多,其频次为37(占37%),其次为2~6篇,频次为31;外文每篇论文的引文量以13~17篇的为最多,其频次为35,其次为18~22篇,频次为22。从频次分配所得的印象,要比平均数的意义更为深刻。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各个项目的引文分析。本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①引文量的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

②引文量的理论分布;③引文的主要指标分析,包括自引量的分析,引文语种的分析。引文文献的类型分析,引文量的增长分析。

(4)做出结论

在引文数据及其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①农业科学书刊情报资料的利用情况可以通过农业科研论文的引文量分析加以探讨。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引文数量和情报工作在提供文献的利用水平上有待提高。②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研究水平,掌握英语和日语,可以获得90%的情报量,值得提倡。③在所分析的2659篇引文中,期刊占半数以上。因此,各图书情报部门应加强期刊订购和流通工作,适当增加期刊的经费,同时应做好常用期刊的相关期刊和边缘期刊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定题服务及选择期刊提供依据。④对50年来引文量的分析表明,以近20年来的引文量占优势,为80%,近10年的为60%。为此,做好近20年来图书、期刊及新近资料的提供工作是很重要的。同时对研究书刊资料老化剔旧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⑤引文量随时间进展而迅速增加,呈指数函数曲线,其数学模型为Y=ae bx。本例计算国外文献近50年来的利用趋势曲线方程,Y=4.39e

年的引文量,从而分析文献资料的利用动向。

2.5引文分析注意的问题

虽然引文分析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著者引证文献是一个人为控制的思维和判断过程,而作为其表现形式的引证文献,仅仅是宏观的、表面的测度。因此,引证规律的研究有待深化,引文分析受到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

(1)文献被引证并不完全等于重要

例如,有些具有错误观点或结论的论文.后人出于批评商榷,引文分析法引次数可能很高。另一方面,被引次数较少的文献也不能一概认为不重要,它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发表的时间、语种、学科专业等,被引次数上的微小差别也不能完全说明质量上的优劣,它有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当这一差别很大时,才能说明问题。

(2)著者选用引文受到可获得性的影响

索普(M.E.Soper)研究指出,著者引证的文献,大部分是个人收藏的文献,小部分是在本部门和就近图书馆的资料,而其他城市和国家的资料所占比例甚小。这说明著者选用参考文献以方便为准则,以占有为前提。同时,还要受到著者语言能力、文献本身年龄和流通状况,以及二次出版物报道上的影响。

(3)引文关系上假联系的影响

引证文献的原因多种多样,两篇论文可能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或从不同的角度引证同一篇早期文献,一篇可能是引证其方法,另一篇可能是引证其结果,那么这两篇文献在内容上的联系就可能[2]0.098x,同时根据这个模型可估测近50年中任何一

是虚假的。引文有些是发生在前言和篇名中,有些是发生在正文中,有些发生在结论或讨论中。在这些情况下,作者对原著的引证内容和程度是不相同的。引文对原著的关系和重要性也各不相同,但在目前的引文分析中,对它们都是同等看待,不加区分的。这样也容易造成假关系。新刊的论文得不到大量引证;小型期刊被引率往往低于大型期刊;引而未用或用而未引的情况也有发生。文献引证中的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引文分析法的应用和效果。

(4)马太效应的影响

有的研究者认为,在文献引证方面也存在着马太效应的影响。人们往往以“名著”、“权威”作为选择引文的标准,有的确是出于需要,也有的则是为了装饰门面、抬高自己论文的身价。一种期刊因为发表名人的文章而为众人所引证,以至引起连锁反应,结果其被引率很高。这种马太效应的心理作用,掩盖和影响着文献引证的真实性

3文献计量法

3.1文献计量定义

文献计量法研究的对象为文献的外部形式特征, 文献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输出量必定是“ 量” , 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文献计量法主要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 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

3.2文献计量特点:

(1)有助于研究人员选定课题,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研究工作以从假说所期待的或所预料的相互关系开始,这些预期的关系,由观念和概念转换为收集资料的程序来检验,然后再以这些资料为依据的研究结果和发现转变为新的概念,从而使它们得到解释和扩展。但是,如何得到原始的观念和概念?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假设建立联系。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文献的收集。在众多的研究变量中,研究者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而且有意义、能够得以扩展的课题,并不是很容易的。查阅文献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已经证明重要和不重要的变量,避免重复。

(2)研究范围不受时空限制

每个人的亲身实践和经验总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亲历前人的生活,也不可能直接观察、访问前人的思想和活动。即使是同时代人,因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研究者也无法对难以接近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例如,在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时,必须借助记载其生平和思想的文献——《论语》,否则这项研究就无法进行。

(3)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强

一般文献并不是为了研究目的而留下的,它多是在事件发生的当时,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的,它的信息真实度很高,而且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使被收集的资料本身发生变化,【3】。

也不会受到原留下文献资料者的直接言行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象反应性的干扰。而这种干扰在访谈、实验等方法中很难避免,这样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研究简便易行、费用较低

与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直接接触法相比,文献调查法具有方便、自由、费用低等优点。只要查到文献,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研究,不受研究对象、研究场所和研究情景等因素的限制。

(5)便于对调查对象做纵向分析

文献调查法适合于对研究对象在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开展研究。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例如,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和师资培养的发展,不可能在时间上倒退回19xx年去调查师范院校的情况,或用调查法来请当事人回忆当时情况,因为这种回忆也会由于主观误差太大而失去意义,这时,就可以依靠这些年积累的与师范教育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来研究【4】。

3.3文献计量应用领域

(1)在科学史和科学学方面,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研究与追踪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分化、渗透的过程,探讨其规律性。

(2)在未来研究工作中,利用文献计量数据估计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发展动向及其前景。

(3)在图书馆工作中,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确定重点期刊和图书资料利用率,为合理采购和贮藏图书资料提供依据。

(4)在情报工作中,利用文献计量方法阐明情报资料的特性,诸如文献的增长率,价值寿命和分散规则,据此可以合理确定自动检索中回溯检索的期限、资料报废期限、累积索引期限等。

3.4应用程序:

(1)取样

依据布拉得福文献分散定律, 选择。教育领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研究文献, 包括期刊、著作、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

(2)确定分析类目

分析类目又称分析的维度, 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的, 将资料内容系统判断后进行分类的项目、方面或角度。分析类目确定的是否得当、精确适度, 对于文献资料分析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 它是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通常分析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李秉德主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以往的经验, 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 由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自行设计而成。研究者确定分析类目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建立分类体系的过程, 要做到分析类目的准确、客观, 分类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在一分类中,分类标准必须而且只能有一个分析类目必须是在进行具体的评判记录前事先确定, 不能边分析边适应性地修改补

充。不能出现一个分析对象既可归人这个类目, 又可归人哪个类目的现象, 各个分析类目项目 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3)统计与分析

这一阶段是研究的关键, 不仅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 还要将其归类、统计分析。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文献分析能力和统计技术。

(4)得出研究结论

有了完善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就要对研究各变量给予描述和解释,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一般往往需要熟悉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 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

3.5文献计量注意事项:

(1)对文献源及种类等统计对象给予明确的说明。

(2)文献的统计年限、统计数据达到研究所需的准确度。

(3)文献统计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 计量方法尽可能规范, 术语选择要根据研究对象选择最贴近主题的术语概念。

(4)文献入选有统一和规范化的标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将直接导致研究结论的一致性即信度太差, 令实际工作研究者和其它应用者无所适从, 难以接受和理解, 实际应用起来也显得棍乱。 4 实地研究法

4.1实地研究法的定义

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作为真实的社会成员和行为者参与被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通过尽可能全面、直接的观察和访谈,收集具体、详细的质化资料,依靠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理解其所得到的各种印象、感觉以及其他资料,并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建立起对这些现象的理论解释。

4.2实地研究法的特征

实地研究法作为一种以定性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与统计调查等以实证主义方法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实地研究法假设特定人群共享着一种知识,对事物有——种认识,研究者的目的就是要加入这个人群,并分享他们的知识。研究者要关注这些人群是怎么认识的,而不去解答这种知识的真实性问题。因此,研究者进人现场时,通常不带有理沦假设,更不是去证实或证伪某种理论假设,而是从经验材料中归纳出理论观点。即实地研究法获得结论的途径是归纳推理,而非演绎推理。

(2)实地研究法强调互为主体性或主观互动的关系。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纯局外的主体,而是要设法成为要研究的人群中的一员,融人其中,尽量地去共享他们的知识,直到与他们形成共识。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对象中间有时是模糊的,甚至他们完全不知道研究者的身份。但即使被研究者知晓研

究者的身份,研究者也不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让他们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状态活动。因为研究者的加入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形成干扰,研究对象会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加以回应,从而使收集的资料失真,尤其是敏感的人群或现象更是如此。

(3)实地研究法所考察的对象较为具体和有限,强调对个案的深入观察,收集详尽的资料。因此这不同于强调广泛代表性的统计调查。

(4)研究者通过实地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以定性资料为主,主要进行深度描述分析,以达到对具体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这虽然以具体分析为主,但实地研究的目的还包括从具体分析中抽象出一般模式。

4.3 实地研究法的应用领域

实地研究法由于需要依靠研究者本人对现象本质和行动意义的“深层描述”,最适用于对少数有代表性的、独特的个案或社会事件进行详细、深入的考察,特别是那些只有在现场——自然情境中才能更好解释的群体事件、社会过程和态度、行为。洛夫兰夫妇在《社会情境分析:定性观察和分析导论》一书中,讨论了几种适合实地研究的社会生活因素,并称它们为思考的议题。

? 实践:主要指各式各样的行为。

? 情节:包括各种事件诸如离婚、犯罪和疾病。

? 邂逅:包括两人以上的会面以及在直接状态下与他人的互动。

? 角色:实地调查同样适合于分析人所处的地位,以及在此地位上所表现出的行为,如职业、家庭角色、种族群体等。

? 关系:有许多社会生活可以通过适合的角色丛的行为来考察,例如母子关系和朋友关系等。 ? 群体:在关系之外也可以用于研究小群体,如朋党、运动团队、工作群体。

? 组织:在小群体之外,也可用于研究正式组织,例如企业和学校。

? 聚落:研究如国家这样的大型社会是很困难的,实地调查者常对小型的社会,如村落、贫民窟、邻近地区等进行研究。

? 社会世界:一些范围和人口都模糊不明的社会实体也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适当对象,诸如“华尔街”、城中村等。

? 生活形态或亚文化:社会科学家们有时会将焦点放在生活方式雷同的人身上。

4.4 实地研究法的应用程序

(1)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注重生活史的分析和过程分析,它通过深人的调查来了解每一个个案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史中的重大事件,以便探讨个体行为和观念的成因。

(2)分析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对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来了解人们的行为。美国社会学家马罗夫斯基曾经采用个案调查法研究失业对家长地位的影响。

(3)了解某些独特因素或事件对人们特定行为的影响。某些重大或独特的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

生非同寻常的影响,甚至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通过对某些独特因素和类似这样的重大事件来了解人们的特定行为。

(4)研究特定文化下的群体行为。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调查个人生活及其社会需求、动机、兴趣,来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行为。

4.5 应用注意事项

(1) 双重身份问题

在参与式实地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常常面临“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身份困境。在此困境中,研究者常常会产生移情效应,即在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时投人了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价值判断引人研究对象的生活、行动中去,进而影响了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而这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合理地保持“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张力,既要设研究者必须时刻注意的原则。成功地保持这种双重身份或者双重角色可以使研究者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位置:既可以和当地人接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又可以伺机撤出,不必完全拘泥于多数人的礼节。研究者可以同时享有“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既有一种归属感,又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在公开程度上,他是一个“公开的”研究者,不必为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处心积虑;在人际关系上,他处于“朋友”和“陌生人”之间,对本地人不必像“朋友”那样亲密和忠实,也不必像“陌生人”那样视同路人;在处理信息方面,他在“熟悉”和“陌生”两者之间徘徊,既有“近经验”的体验,又有“远经验”的视角;在参与程度上,他处于“参与”和“观察”之间,既可以亲身体验对方的生活,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空间距离;在情感投人上,他处于冷静和热情之间,既可以对对方保持一种热烈的情感,又可以比较清醒地观察对方的情感表现。①这两种角色之间所形成的张力为研究者创造了一定的空间,为他获得灵感和创造力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刺激源。

(2)伦理问题

实地研究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从事研究工作的伦理规范以及研究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实地研究中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遵守道德规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个人“良心安稳”,而且可以提高研究本身的质量。研究者对当事人的责任与对研究的责任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认真考虑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可以试研究者更加严谨的从事研究工作

5个案研究法

5.1个案研究法的定义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5】。

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对策。

它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个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属于判断范畴,而非分析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在这一点上,个案研究有点像历史研究,它在判断时常需描述或引证个案的情况。因此个案研究法亦称“个案历史法”。

5.2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例如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少数儿童的个别谈话法,揭示出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当然,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此外,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不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显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

(1)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下面要介绍的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和产品分析法等。但是,个案研究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观察、调查、实验、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5.3个案研究的应用领域

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过

来成为用于培养公司企业得力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能明显地增加员工对公司各项业务的了解,培养员工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公司的凝聚力。

5.4个案研究的步骤

(1)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它确定了什么样的属性能为案例研究带来有 意义的数据。案例研究可以使用一个案例或包含多个案例。应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可以用作确认或挑战一个理论,也可以用作提出一个独特的或极端的案例。多案例研究的特点在于它包括了两个分析阶段—— 案例内分析和交叉案例分析 。前者是把每一个案例看成独立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 ,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所有的案例进行统一的抽象和归纳 , 进而得出更精辟的描述和更有力的解释。

(2) 收集数据

案例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五种:文件。档案纪录,跟个案研究的其它信息来源连结,然而跟文件证据不同,这些档案纪录的有用性将会因不同的案例研究而有所差异。访谈,访谈可以采数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采用开放式的进行方式。第二种类型的访谈是焦点式的访谈,一种在一段短时间中访谈一位回答者的方式。第三种类型是延伸至正式的问卷调查,限定于更为结构化的问题。直接观察,研究者实地拜访个案研究的场所。参与观察,此时研究者不只是一位被动的观察者,真正参与正在研究的事件之中。实体的人造物,实体的或是文化的人造物是最后一种证据来源。

(3)分析资料

资料分析包含检视、分类、列表、或是用其它方法重组证据,以探寻研究初始的命题。在分析资料之前,研究者需要确定自己的分析策略,也就是要先了解要分析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分析的这个优先级。具体所使用的分析策略有两种情况:其一,依赖理论的命题。案例研究一开始可能就以所确定的命题为基础,而命题则反应了一组研究问题、新的观点和文献回顾的结果。由于资料的收集计划应该是根据命题所拟定的,因此命题可能已经指出了相关分析策略的优先级。其二,发展个案的描述。发展一个描述架构来组织案例研究。这个策略没有理论命题的策略好,但是当理论命题

(4) 撰写报告

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并不存在标准或统一的报告格式。但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常常会使用与案例研究过程相匹配的格式,从而将案例研究报告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背景描述;特定问题、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分析与讨论;小结与建议

5.5个案研究的注意事项

案例研究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从【6】。

而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不过,作为案例研究方法讨论的尾声,有必要澄清案例研究的局限,以便开辟一条提高案例研究质量的途径。总的来看,案例研究的局限性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难以对发现进行归纳:应认为案例研究的归纳不是统计性的而是分析性的,这必定使归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技术上的局限和研究者的偏见:案例研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证据的提出和数据的解释带有可选择性,研究者在意见上的分歧以及研究者的其他偏见都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 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密集的劳动力和大量的时间耗费是案例研究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1 贾怀勤等. 管理研究方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50-155

2 邱均平主编.信息计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10-315

3 王伟主编.信息计量学及其医学应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8-130

4 陈维军.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2003,21(3):20-25 5 林聚任 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年08月第1版.169-175 6 余蒨. 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J]. 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20:125-129

更多相关推荐:
标杆网点建设

银行支行标杆网点建设情况介绍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标杆网点建设就是为银行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和网点现场环境的管理体系由于我行的前身是农信社刚改制成商业银行不久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客户认知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有限亟需...

银行标杆网点培训心得——标杆网点建设 贵在总结运用与坚持

标杆网点建设贵在总结运用与坚持翻开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导入员工手册第一句看到的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让优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我首先联想到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从华山派元老风清扬那里习得独孤九剑剑法平淡无奇大巧...

创标杆网点建设培训总结

创标杆网点建设培训总结建德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标准化网点建设改造项目为了有序推进标杆网点建设市联社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标杆网点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监事长任组...

标杆网点建设实践体会

标杆网点建设标杆网点建设贵在总结运用与坚持。首先,标杆网点规范服务培训对业务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和归纳。工作数年,大多时间从事着一样的业务内容,最初的激情在日复一日机械式的重复中逐渐消弭掉,甚至有一种纯粹为了工作…

信用社标杆网点规范化建设心得

信用社标杆网点规范化建设心得3月x日晚7点,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举办标杆网点标准化管理项目建设总结会,对为期五天的培训进行点评总结,并对服务明星、最佳学员、最佳团队等奖项进行现场颁奖。卢峰、兴隆、营业部及内训…

华夏银行标杆网点建设培训心得

华夏银行标杆网点建设培训心得怀着一种空杯的心态,我们参与了为期六天的标杆网点建设培训,通过这周的现场导入式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三位老师煞费苦心、潜移默化的教导也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意识到…

Y银行标杆网点建设经验介绍

银行支行标杆网点建设情况介绍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标杆网点建设就是为银行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和网点现场环境的管理体系由于我行的前身是农信社刚改制成商业银行不久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客户认知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有限亟需...

携师—银行标杆网点建设2.0项目建议书

携师银行研究中心网点服务营销技能提升项目建议书银行转型之quot标杆网点quot建设网点服务营销技能提升项目介绍项目背景营业网点作为银行重要的客户接触界面是影响客户占领市场的重要渠道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利率市场化产...

成都海博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银行标杆网点建设

银行标杆网点建设咨询是银行咨询培训为了帮助银行提升整体形象和竞争实力而推出的咨询培训项目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银行建设一套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具体包括把营业环境临柜人员大堂经理网点负责人等标准化管理贯穿于网...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标杆、尺子、镜子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标杆尺子镜子企业文化建设总结标杆尺子镜子本次年会还隆重推出了四项总经理特别嘉奖他是标杆让我们找到了方向是尺子让我们找到差距是镜子让我们找到了不足中商平价自营项目生鲜自营项目组和非生鲜自营项目组从...

网点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正)

湖南会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点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落实以客为尊激情创新团队合作合规经营追求卓越网点服务精神加强网点标准化服务建设实施赢在大堂策略加快网点转型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

支行标准化网点建设体会

洪江市农商行网点形象及标准化建设的体会深渡支行黄伟芝营业网点是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针对商业银行进入全面战略转型期这一现状传统的经营理念将面临着新环境下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业务...

标杆网点建设总结(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