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5.13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水利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201103220 张灿

随着气象学课本知识的讲授完毕,本学期气象学学习的最后一项任务-气象实习拉开了帷幕。本次实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校内实习,地点是新校区农业高效用水实验室;第二部分为校外实习,地点是郑州气象站。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对一些气象观测仪器的认识,知道各种仪器的制造原理与使用方法,并结合课本知识对一些天气现象作出解释。同时,通过外出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0xx年12月26日,实习第一天,上午8:50我们来到农水实验室二楼,开始了我们的实习。

第一项内容是温度观测之认识各种测温仪器以及了解温度的观测方法。 仪器一:玻璃仪器温度表。

玻璃液体温度表是一种膨胀式温度表.是根据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造的。它利用作为介质的感温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体积发生变化与玻璃随温度变化而体积变化之差来测量温度。温度计所显示的示值即液体体积与玻璃毛细曾体积变化的差值。

玻璃液体温度表的结构基本上是由装有感温液(或称测温介质)的感温泡、玻璃毛细管和刻度标尺三部分组成。感温泡位于温度计的下端,是玻璃液体温度计感温的部分,可容纳绝大部分的感温液,所以也称为贮液泡。感温泡或直接由玻璃毛细管加工制成(称拉泡)或由焊接一段薄壁玻璃管制成(称接泡)。感温液是封装在温度计感温泡内的测温介质.具有体膨胀系数大,粘度小.在高温下蒸气压低,化学性能稳定,不变质以及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液态等待点。常用的有水银.以及甲苯、乙醇和煤油等有机液体。玻璃毛细管是连接在感温泡上的中心细玻璃管,感温液体随温度的变化在里面移动。标尺是将分度线直接刻在毛细管表面,同时标尺上标有数字和温度单位符号,用来表明所测温度的高低。

仪器二:干湿球温度表

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并列安置的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是同时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规格相同,装置在小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一支用来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球部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

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称“湿球温度表”。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仪器三: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是测定一定时段内最高温度的温度表。其构造特点是在温度表的球部和细管的连通处特别狭窄。升温时,水银体积膨胀,通过狭窄处上升;降温时,球部水银体积收缩,狭窄处水银柱断裂,细管内的水银柱留在原处,顶端示度即为该时段的最高温度。观测后轻轻甩动温度表,使细管中的水银下落与球部水银相接,然后平放原位,待下次观测。

仪器四: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是测定一定时段内最低温度的温度表。表中装的是酒精,酒精柱中有一活动指标,降温时酒精收缩,因酒精的表面张力把指标带下;升温时,酒精从指标与管壁的缝隙处上涨,而指标留在原处。指标远离球部一端的示度即为该时段内的最低温度。观测后稍抬高温度表球部,使指标滑到酒精柱顶端,待下次观测。

仪器五:曲管温度表

测定浅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温度表。管部长而弯曲,球部感应部分埋入土壤一定深度。球部附近的管子弯曲成135°角度,玻璃套管下部(自球部到温标的起点)用石棉灰充填,再用棉花填塞和火漆固定,以防套管内空气对流。一套有四支,安装时按5、10、15、20厘米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注意,在积雪较浅或积雪时间较短的地区,当积雪掩没曲管地温表时,可以把雪拨开观测;但积雪时间较长且积雪较深的地区,在积雪掩没曲管地温表后,即停止观测。冬季易发生冻折曲管地温表的地区,在土壤临近冻结时,应将曲管地温表全部收回,待温度上升,再继续测试。

仪器六: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1、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等等等等多种种类供我们选择,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测温仪的相关特点,便于更好的使用它 。

仪器七:百叶箱

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白天,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夜晚,空气的红外辐射能力又弱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的表面。任何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低。为避免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

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百叶箱是其中的一种,广泛安装在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场上。


第二篇:实践报告


转的.....................................................

20xx年10月17日,我参加了大气科学学院组织的参观江苏省气象台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了解了气象台的气象服务体系构造和工作内容,现将实践过程和所得相关知识及体会整理如下:

9:00,我班同学到达江苏省气象局,活动开始。首先,江苏省气象局长在气象局会商大厅向大家介绍了江苏省气象局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气象事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局长介绍,南京城依山傍水,宜居程度较高。但由于其紧邻长江,紫金山,处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带,因而较易受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的侵袭;常出现高温、大雾、雷电、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也时常威胁整个城市的安全。为了保证南京乃至江苏省人民的安居乐业,江苏省气象局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江苏省气象台概况

江苏省气象局成立于19xx年,原址南京市昆仑路16号,现迁至北极阁2号。下属13个市级气象局、68个县(市、区)气象局。江苏省气象部门建有3个高空气象站(南京、徐州、射阳),3个国家基本气候站(南京、淮安、吕泗),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徐州)、14个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4个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5个多普勒气象雷达站(南京、徐州、盐城、南通、连云港)、285个各类地面自动监测站。江苏省气象局直属单位十个:省气象台;省气象科技开发应用中心气象局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省气象影视中心;省防雷中心;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接着,局长向我们简单讲解了现代天气预报业务。

现代天气预报业务

随着人们对大气认识的加深,气象学的研究也开始从对表面现象的凭经验推断转向对气象本质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检测水平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气象部门主要的监测手段有:

卫星:19xx年9月7日及19xx年9月3日,我国先后发射两颗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极轨气象试验应用卫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气象卫星的国家。

19xx年5月10日和20xx年5月15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风云一号C星和D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19xx年6月10日及20xx年6月25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两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试验卫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国家。

20xx年10月19日、20xx年12月8日和20xx年12月23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风云二号C星、D星和E星,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运行、在轨备份”。

20xx年5月27日,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的首发星A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A星具有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监测能力,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的四大技术突破。风云三号A星的发射与应用,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及应用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了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和北极基律纳5个卫星地面站为主体,同时还包括31个省级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和2500多个卫星资料接收利用站,形成了国家、省、地三级组成的卫星遥感应用体系,除可接收利用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外,还可接收利用美国、日本、欧洲等多颗卫星资料。

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0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5颗静止5颗。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星、D星、E星和风云三号A星均在轨稳定运行,并提供业务应用和服务。我国已成为国际上同时拥有静止和极轨两个系列业务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或区域组织之一,我国的气象卫星已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天基观测网重要成员,可为我国及世界各国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丰富的卫星资料和遥感服务产品。

雷达:目前,江苏省已建成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

为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和探空技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空探测的能力,加快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的研制,19xx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我国探空系统发展规划(1996—20xx年)》,明确了我国新一代探空系统的发展重点是L波段电子探空仪和二次测风雷达系统,未来目标是GPS探空系统。目前,在全国120个探空站中,已有91个探空站建成了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此外还开展了国产GPS探空系统的研制,目前正在进行对比实验。

自动气象站网:至20xx年,江苏省已建成气象观测站近1050个,据悉,按建设规划,江苏省应建立气象观测站975~1075个。

海洋气象探测网:20xx年,东海海面建成6个海洋气象探测网,预计未来还会建立4个,以完善整个海洋探测系统。

数值天气预报监测:利用数学、物理方程,对天气状况进行精确预算。 江苏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使各地区气象信息得到即使汇总。

气象服务内容:污染扩散监测,未来污染源扩散方向预测;

城市积涝预报;

太湖蓝藻监测服务(无锡);

公众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产品;

气象专项服务:电力气象服务,为桥梁设计、施工提供气象保障。

在听完了局长的介绍后,我们参观了在建的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了解了北极阁气象台及其创办者竺可桢的历史事迹。

南京北极阁

气象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北极阁即建有“灵台候楼”,用以观天测候;明,洪武年间,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明,洪武年间,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烨南巡,登山眺望后湖,题“旷观”二字;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当时属江苏省)徐家汇建立观象台,江苏气象事业为外国人所操纵;辛亥革命后,先后建立南通军山气象台、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和江苏省测候总站;民国19年至21年(1930―19xx年),江苏各县普遍成立测候所;19xx年,全省除个别测候机构外,均遭日军破坏,皆荡然无存;19xx年11月,成立国民党政府中央气象局气象总台,台址设在南京市北极阁2号;19xx年,成立中央气象局南京办事处与南京气象站,总台撤销;解放初期,气象部门属军队建制;19xx年1月,华东气象区台在南京市中山北路西流湾(原国民政府中央气象局旧址)成立,同年搬至北极阁2号,为华东地区的气象业务领导中心;19xx年1月,成立江苏省军区气象科,负责领导与管理全省军事系统及政府建制的气象台、站;19xx年8月,遵照中央军委、政务院关于军事系统气象部门转为政府建制的命令,原省军区气象科于10月移交给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省农林厅的内设机构;19xx年11月,省人民政府决定改设“江苏省人民政府气象局”。

近代的北极阁:民国时期,卓越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在此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气象研究所。我国近、现代一批顶级气象学家,如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等都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因此,南京北极阁被海内外气象学界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新中国成立至今,北极阁一直是江苏气象台所在地,是江苏气象业务服务中心。19xx年,北极阁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xx年,北极阁被南京大学选定为“产学科研基地”。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和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普基地建设计划,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学会确定在北极阁建设气象科技业务中心和气象博物馆。规划设计以“司天观象”为主题,集气象发展历史与现代科技以及科普宣传与旅游观光为一体。在气象博物馆前为竺可桢先生塑铜像,以示纪念这位我国近代气象学界的先驱。新建气象观测场、增设气象科普多媒体和画廊等,连同现代气象预报中心、气象影视中心一并向社会开放,使北极阁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气象科技教育基地和充满浓郁气象文化品位的学习宣传园地。 竺可桢先生:竺可桢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确立了以“科学救国”的志向。留学回国后,他看到中国没有自己的气象站,气象预报和资料竟由各列强控制,便著文疾呼:“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在抗战爆发前的十余年间,他靠着水滴石穿的韧劲,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观测站,初步奠定了中国自己的气象观测网。

国内新军阀混战不息,南京政府和各省当局没有多少心思用于建设,竺可桢却在兵荒马乱中奔走。建立气象站的艰难确非和平时期的人们所能想象。在此过程中,他又同帝国主义者的控制图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竺可帧坚持全国所有气象电报都由中央气象台集中广播,并改原先用英国殖民者规定的英制记录为国际通用标准。19xx年,竺可帧去香港出席远东气象会议,港督安排晚宴时竟然把中国代表排在末尾。竺可帧认为这是故意损害中国国格,绝不能容忍,便与另外两名中国代表一起愤然离席以示抗议。

全国解放后,竺可桢以很大精力关注中国的农业生产,想方设法利用气象学知识增加粮食产量。19xx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可桢回答:“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在科学研究中,竺可帧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几次迁移。虽条件极其艰苦,每到一地竺可帧总不忘收集资料,开展科研。学生们都知道,竺校长随身总带着四件宝:照相机、高度表、气温表和罗盘。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他严谨的学风,深受广大学者推崇。

在领略了北极阁观象台的雄伟、竺可桢先生的远大目光后,我们回到气象局主建筑内,聆听有关气象影视和交通气象的两个报告。

气象影视——气象部门的亮丽窗口

气象局里一个较特殊部门---气象影视中心

气象影视发展史:19xx年7月1日,国家气象局和中央电视台合作,首次推出。至今走过29年华,形成了广覆盖、多频次、形式多样的气象影视服务格局。 19xx年10月1日,由国家气象局独立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CCTV播出,取得巨大成功,决定了气象部门在中国气象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国气象服务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打下了基础。

江苏气象影视发展史:19xx年10月,江苏省气象局成立江苏气象影视服务中心19xx年元旦成功开播。

20xx年开播与电视台的直播连线活动。

20xx年,演播室数字化改造。

20xx年,高清视屏升级。

气象影视的作用:提供权威及时、通俗易懂的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

最有效的气象科普宣传

气象部门最重要的宣传窗口

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反哺气象事业

气象影视做些什么:日常天气预报节目

各类天气灾害预警信息

与气象相关的电视新闻

与气象相关的科普专题片

如何成为气象影视人:编导:扎实的大气科学功底,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制作:了解非线性编导系统,有一定摄像水平 主持人:普通话好,镜头感强

交通气象

交通运输部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高服务能力,需要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气象部门与气象部门一起,共同破解影响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气象难题,通过对确保交通运输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服好务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交通气象预报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晚上七点《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中根据天气对交通的影响情况播出。公众也可以登陆气象局的网站查询。 7月27日两部门签署《共同开展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备忘录》。随后,两部门按照备忘录的要求,以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成果共享为原则,密切合作,组织专家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开展了交通气象预报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

交通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近5个月的工作,初步完成了不利气象条件对交通影响的机理研究,并对气象预报信息与公路交通信息的整合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联合预报流程、信息发布模式,为公路交通气象信息的顺利发布提供了技术保障。

他说,公路交通对气象条件高度敏感,现代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快速、高效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部门联合发布公路交通气象信息,不仅将有效避免公路交通延误,节省出行时间,还会减少恶劣天气诱发的交通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进一步深化公路气象预报预警合作。总结前期合作经验,建立公路气象长效合作机制;推进两个部门信息即时共享工作,共同搭建一个双方工作机构能够充分利用的信息即时共享平台;加强科研力度,在交通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方面深入研究,争取在现有预警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恶劣天气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程度和指标研究,加强预报信息的针对性和基层单位应对的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海上搜救的气象保障工作。提高海上气象预报精确度,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搜救服务机制。三是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打造交通运输设施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交通气象信息的发布与宣传力度,在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发布等方面拓展合作内容。

三:建立交通气象灾害的部门应急响应联动常态化机制。协调两个部门在信息共享、预警服务、业务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信息交换畅通、预警服务和信息反馈及时的合作运行机制。二是探索联合推动全国交通气象监测网络系统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交通气象信息的共享和预警服务。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稳定有效的信息交换渠道,实现气象监测及预警信息、交通实景监测及运营信息的充分共享,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预警发布平台,扩大交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提高交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五: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研究工作。在气象与公路交通、气象与船舶航行、海上搜救气象保障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五是共同推进航空气象业务的发展建设。

通过此次参观和学习,我了解了气象局的主要工作内容。气象局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同时,从专家介绍的一个个应准确气象预报而避免损失的鲜明事例中,我看到了气象事业的重要性。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凸显。千百年来,气象主要影响的是第一产业——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民生活,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都随之加强,气象开始影响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商务旅游、电子通信等各方面。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多亿元。

从气象部门自身来说,今后要加快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准确率是各项预报业务的生命线,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发展的重点,要加快发展我国全球和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以及台风、沙尘暴、空气质量等专业数值预报技术。

同时,要加强对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10至30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受复杂的影响气候变化因子、模式、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等因素限制,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科学难

题。尽管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此类工作,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一些预测经验,但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需进行长期探索。

此外,今后还需要完善极端灾害天气预警和部门联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畅通边远农村、牧区、山区、海上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成覆盖全国的权威、畅通的预警信息综合发布系统;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设,特别是在交通枢纽、重要高速公路等关键地区要增加路面温度、积雪厚度等要素的观测以及路面结冰的监测,在南方冰冻天气易发地区增加电线积冰观测;加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做好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感想

经过这次实践,我对我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气象学可以提升我的个人修养,开阔自己的眼界,真正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的必然变化,而不是简单的认识其表象。深入对气象的研究更可以用数学物理的理性逻辑思维看待事物并深入研究其必然的发展和生存规律。想到将来某一天,我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大气科学的专业知识,解释各种天气现象,将科学溶入生活,我感到无比快乐。

了解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后,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我懂得了气象预测是:

一、实行军事行动的必备前提

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为什么如此神机妙算,可能就是因为他比当时的同行多学得一些气象知识。十九世纪所向披靡的拿破仑率领五十万大军进攻俄国为什么会全军覆没,也就是因为那年俄国寒潮提前来袭,而住惯了温润气候的法国人自然受不了如此低温。所以气象气候已经成为战场上胜利天平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砝码。

在现代军事领域中利用气象卫星监控天气已经成为实行军事行动的必备前提。例如普通的大风和垂直气流就可以严重危及飞机飞行、导弹发射安全,影响火炮射击精度。低云影响侦察、射击、投弹,积雨云对导弹、火箭发射和飞机飞行安全威胁很大,云层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弹头可以造成侵蚀从而增强或减弱核曝光辐射效应。

经过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发展气象气候学已成为各国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还记得今年新春突如其来的一场雪灾牵动了多少国人的心,据统计,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11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

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据1990—20xx年15年统计,我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1762亿元,其中19xx年高达3007亿元。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3.8亿人次,

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一3%,相当于GDP增加值的10%~20%。因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940万公项以上,受灾农作物占所有农作物的20%~35%,造成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并致使300多万间房屋倒塌。

可见气象灾害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决定着人类的发展与灭亡

灾难性的气候更会导致当地生物的灭亡:75年8月河南省一次偶然的强烈的暴雨导致了6个县永久性的消失;曾经生机勃勃的罗布泊生态圈就是因为气象气候的变迁变成了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除了惜时繁荣是留下来的化石外找不到任何水和生物。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它可以决定任何地区、任何生物的生死存亡,并且制约了人类的发展。虽然人类现在有能力改变短暂的气象,但大部分行为则是在渐渐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气候。例如大肆排放氟利昂导致臭氧层空洞,使地表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下;滥伐树木,开垦森林,破坏植被导致当地抵挡不住台风暴雨的侵袭,致使连年洪水;为提高生产业滥肆围湖造田,大肆引水灌溉,严重改变当地几纪年所达成平衡的水圈,从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工业废气所产出的二氧化氮致使地球犹如一个温室暖棚般不断变热,导致冰川笑容,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难性现象;

人类如果一如既往的大肆忽视自然的力量,必定会遭到天谴,走向灭亡的道路。

气象局像城市的保护者,坐落在城边的山上。站在江苏省气象局前,向山下眺望,现代化大都市的美景尽收眼底。气象工作者们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因为有了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才会有城市的繁华,人民的安居乐业。经过这次实践,我对我所学习的专业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定要踏实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国家为人民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更多相关推荐:
气象学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

气象学实习报告

大学学院气象学实习专题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

气象学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班级地科一班指导老师靳英华姓名李仪学号20xx013204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课题校园内各观测点气象要素观测二实习意义观测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

气象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实习是我们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的一次综合性的技能锻炼其目的是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而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10级1班姓名德学号100300126指导老师马保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

气象学实习报告范文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实习时间:..年.月.日实习地点:贵阳市气象局实习目的:(1)了解基本气象知识,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2)了解基本气象监测手段和工具,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3)培养对气候与气象资…

气象学实习报告

前言气象学是研究植被环境资源与气象条件之间互相关系与影响规律的科学对气象学的研究对于围绕农业及林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气象与农林业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找出能促进农林...

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实验实习名称气象仪器实验实验实习日期20xx1211得分系计软院专业年级班次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认识各类观测仪器2了解各观测仪的原理及优缺点二实验原理1风的观测测风设备用于风能资源的...

气象学实习报告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20xx地科胡凯101001010012指导老师王青1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我们更好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气象气候学知识2通过实习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一些气象气候学用到的基本仪器2实习概况...

气象学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习单位时间XX气象观测站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气象问题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气象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气象站工作流程进行了解了解气象...

气象学实习报告

A林地的最低温度出现在地的最低温度出现在730730裸地的最低温度出现在830草分析1森林绿地中的植物夜间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水体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表现出比其他下...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100114332林学113班第一组20xx年5月5月北京林业大学一前言1小气候的定义和特点11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气象学实习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