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有感

时间:2024.4.27

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有感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驱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存在着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满堂灌现象,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被动地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热情。因此,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每一个新课程实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伴随着课改热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从近来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与偏差。本文依据笔者学习新课改的体会,结合近期听课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下面的拙见:

一、多媒体应用不宜太滥

新课标的制订,为中学物理教学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天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让物理工作者欣喜地看到了物理教学告别了一支粉笔和一本课本的时候真正到来。然而,物理科教学具有个性化、应变化、创新化的特点,所谓教无定法,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如果千篇一律地应用一种模式,那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诸如许多物理的研讨课、观摩课的课堂似乎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不论问题的大小,不论是否需要,千篇一律地运用多媒体,教师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的内容以声、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甚至想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让一堂课能达到“海纳百川”的程度,设计出饱含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一切知识的教案,并且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都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找不到中心,因而顾此失彼,未能夯实基础,扰乱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理想的高度。

二、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如果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使无从谈起。新课标对问题的提出列出两点要求:一是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二是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因素。牛顿正是从苹果落地得到启示而揭示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奥斯特是因为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磁针的转动而提出电流的磁效应。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学习物理的本质目的。

根据物理课的特点,提出问题可从物理与实际生活中提问题;也可从物理与社会关系中提问题,而且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和平淡而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也要避免问题过高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加个问号变成物理问题的许多事例,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走出屋外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因而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而提出“树叶为什么是绿的”。这样把看到的现象机械地添一个问号,就作为物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价值的问题常常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例如上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如果在学生中原有的认知是空气是无色的而应该得出天空是无色的结论,而事实是蓝色的,然后提出探讨议题,这才是培养探索思维的表现,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问题,而且问题应提得有价值,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三、新课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把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定位, 1

从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体现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同时,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的思维成了定势,多数教学成了固定模式:复习准备、演示实验、讲解习题、学生练习、总结结论,等等。长期的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教师自己害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把合作交流的时间自己控制着,师生互动只流于表面形式,教师只能机械地提问题,学生也只能机械地回答问题,一问一答的“活跃情景”似乎就是新课标的体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教师偶尔也让学生分组讨论,集中回答,所谓民主加集中,但问题及讨论的各个环节也都是由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教师设计的答案出现冲突,教师就会不假思索地说“错误”。教师在无形中仍然操纵着学生,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热热闹闹满堂问的课堂气氛却是一种单向传递式的变形,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只能“不厌其烦”地啃下这平淡无味的知识,这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多大差别,美其名日实践新课标,其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四、“开放自主”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标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对教学的方式,合作的策略做了形式上的改变,处心积虑地追求组织形式的新颖和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大家,而是要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新课标实施以来,特别是对开放性题目,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寻求新的尝试,无所顾忌的“迁移”和“延伸”,似乎这就是成了新课标的“特点”。例如,某位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问题:“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他根据斯塔克雷《牛顿传记》中的记载,牛顿与斯塔克雷有一次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它不斜向运动?由此创设了牛顿看到苹果下落后的思考的投影画面让学生讨论。学生纷纷发言,许多学生都会赞扬牛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但也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忽然想到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未能及时给予纠正,应该是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而由此得到启示才是可能的。又如,在一节高二的综合课上某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被普遍用来进行交换的媒介即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铜的熔点是1183.4℃,铁的熔点是1534.8℃)。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回答铜的光泽好,有收藏价值;有的回答铜的密度大,等质量铜币体积比钱小,容易放置和携带;有的回答铜矿比铁矿易找;有的回答铜无磁性而铁有磁性;有的同学甚至向政治、历史等文化领域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题目中明确指出从铜的物理性质(熔点)和化学性质(稳定性)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积极发言固然是好事,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纠正,如果教师一味迁就、放任自流,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局面,也不能发挥所提问题的应有作用。

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客体。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和载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整合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敏捷、兴趣广泛,电脑操作技能强,获取知识快,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某方面拥有比教师更多、更深刻的知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讲演者、 2

权威者,而是研究者、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新课标实施者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转化为启发式和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正确地应用网络资源,促进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也活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加突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和创新等能力,让教学的前景更加广阔。我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也应是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和发展的方向。让我们与时俱进,继续探索,把这种课堂教学做得更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威立,杨祖念.物理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德育目标是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亦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它和教育目标间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整体,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要实现德育目标,有赖于德育内容的选择。

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好素材。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落后和先进的尖锐斗争。许多规律和概念的确立,经过了长期激烈的斗争过程。如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布鲁诺、哥白尼、伽俐略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时,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和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在授课中做到自然贴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这正是我们利用物理课堂对学生进行先进德育观渗透的有利条件,其意义在于既教书又育人。记得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谈及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时曾经说,我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的老师教给我的几件“法宝”:第一,进食前先洗手;第二;不要说假话;第三,有了错误要改正;第四,答应了的事情要做到,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和毅力让我取得了成功。可见,德育对一个人的成才是多么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把德育素材转化成德育目标并加以实现,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那么怎样制定和实现德育目标呢?

一、德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德育目标的制定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从认识开始、转变态度、立下志向、养成习惯、直到形成固定而健康的品质。

1、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物理知识在促进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因此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形成学好物理的愿望。

2、态度:让学生产生能否学好物理与个人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感情和为振兴中华、建设家园而努力学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与人协作交流的品德。

1

3、志向:让学生具有研究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强烈的追求和钻研精神,以及对待工作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

4、习惯:让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学习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习惯,实验中的求实求准,科学操作习惯,作业书写规范端正,图画工整合理的习惯。

5、品格:让学生形成诚信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百折不挠,敢于创新,为探求科学真理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优良品格。

经过以上剖析可以看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是非常丰富也是相当复杂,只有弄清这些概念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掌握其精神实质,才能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实施教育。 需要强调的是:在德育目标的层次要求中,许多行为用语的界定比较困难。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如果用语太琐碎就可能会降低目标的品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标准件”,这既不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也违背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结构发展规律。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是对物理教学的总体而言,具体到每节课不可能都达到这些要求。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细化的具体的教育目标,防止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对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二、德育目标制定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一个学生成绩再好,如果他不爱国就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这里应该向学生介绍如下内容:

(1)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例如,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人》、《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机械和其它技术达26项之多。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辉煌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2)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人员奋发图强的事迹,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解放以来,我国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和“神舟六号”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钢铁和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进行今昔对比,引导学生热爱中国。

但是,也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 例如,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压力与支持力、合成与分解、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和复合、裂变和聚变以及波粒二象性等时,可以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再如,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的变化;透镜成像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原子核内部正电荷的量变会引起物质种类的质变等,利用这些内容可以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又如,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最初赞同微粒说,后来由于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关于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的成功,战胜了微粒说而确立了波动说,这是对前一种认识的否定。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的量子说,认为光是一个一个不连续的量子,微粒说似乎又复活了,波动说遇到了困难,这可以说是对最初认识的否定之否定。但这不是简单地回到最初的认识,而是一种新的飞跃,在这里光子已不是经典意义的微粒。经过这种曲折过程,人们终于达到了“波粒二象性”的崭新认识阶段。通过这些事例,也可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道德品质教育

现在都是独身子女,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 3

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结合教学,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作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

三、德育目标实现的原则

把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必须总结物理学科教学规律,认真探求可实施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及其深度由教材本身决定。这就要求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德育有机地渗透在物理知识的载体中,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切忌“穿鞋带帽,牵强附会。”如在每节课前读一段伟人的话。或在课后加一段说教式的语言,或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 起到副作用。

2、情感性原则: 教师丰富的情感是搞好课堂教育的巨大魅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往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严格的监督之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以“德”育人首先要自己要有“德”。因此,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建设和师德修养, 发挥榜样的现身教育和影响作用,是实现德育目标教学的保证。

3、艺术性原则: 实现德育目标必须讲就艺术性。其前提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确定什么内容为渗透德育的结合点。从而妥善地安排教育步骤,做到传道于授业之中, 达意在不言之中,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渐进性原则: 思想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有其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如爱国主义教育,它的无比丰富的深刻内涵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中,各科反反复复,一点一滴地加深和丰富起来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实施德育目标教学时要做 4

到从不同年级和不同章节出发,因“材”施教。统盘考虑、整体安排、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5、现实性原则: 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 的行为特征实施德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如针对学生在实验中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爱护仪器,制造假数据等现象进行纪律教育、爱护公物和事实求是的教育等。

四、德育目标实现的途径

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首先应立足物理教材,其次是以开展专题讲座和课内课外实践的方式加以实现。

1、挖掘、拓宽教材内容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重视了人类长期探索和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成果和结论,而对于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艰苦卓绝,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缺少必要的阐述,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方法论知识也往往包含在教材内容的深层,这需要我们结合教材深入发掘,充分揭示科学真理和探求方法,适当拓宽内容随机进行联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示范”教育。

(1)以科学家的人格感化学生

教师还要挖掘教材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感染学生,如在“裂变和聚变”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工作。“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建国初期,也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投身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世人震惊。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后,老师可深有感触地说: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而跟他同时期开始研究的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由于种种原因中途放弃了,都没有取得成功。只有法拉第孜孜不倦的执着地追求,终于在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完成了这重大的科学发现,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机会只赐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法拉第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给予他崇高的地位和荣誉,但他并不看重这些,他出身贫寒,成名后仍然热爱贫苦人民,还发起 5

专门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的知识讲座,自己坚持讲了19年。勉励学生发扬这种崇高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发奋学习,敢于质疑,大胆创新。

(2)以教材中的榜样示范学生

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前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是民族的代表、人类的精英,是中学生最崇敬的榜样。在物理课堂上要多挖掘科学家的事例,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是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不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令人瞩目的科学家。在活动和实验中若有学生打退堂鼓,可用“爱迪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又如在“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练嗓子,虽年过花甲却还能保持年轻时那优美动听的音色,意在勉励学生每做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恒,要不畏严寒酷暑、刻苦学习。人类的科学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奋斗史,每一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浸透着科学家辛勤的汗水,显示着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百折不挠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师可适当利用这些素材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归纳整理,举办专题讲座

物理课本中每节知识所隐含的德育思想和内容是零散的,但某一部分或某一单元的知识中却包含着系统的德育内容。这要求教师通过系统归纳整理“集零为整”。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如“万有引力定律”一章学习后,可以开设一次专题讲座来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神舟六号”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在什么地方发射卫星容易?我国是怎样跟踪和控制卫星的轨道和变轨的?神舟六号的知识和费俊龙、聂海胜在空间站生活的场景等。学生不但会对此讲座热情高涨,还同时在心中播下将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再如“原 6

子物理”单元对原子微观模型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总结,包含系统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光的波粒二象性”所隐含的丰富的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 这里开展专题进行讲座,会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另外,通过专题介绍近代物理的新成就和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概况。接受科学家优良品质的不断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责任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这样的讲座每学期举办两、三次,就可望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举办专题讲座是对课堂上德育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完善和延伸,它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实践指导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中学阶段的实践,主要是作业、练习,分组实验和课外活动。 学生完成实验和作业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指导和作业检查,掌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差异,意志坚强者对所遇到的难题总是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求得解决,而意志薄弱者就想放弃或依赖别人。前者能不满足于成就勇往直前;后者容易满足,踯躅不前;前者追求解法新异,一题多解,后者以求得结果为满足。教师通过表扬前者,诱导后者,以达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目的。 物理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科技读物,结合教学内容参观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了解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中学生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等等这些活动,都是课内教育的延伸,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将德育教育融入物理学习中,不但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可是现在教师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往往不加斟酌,随意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又只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对于德育目标最多也就是提提而已,很少能结合德育目标有机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如何在物理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7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新探高二物理饶浩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美国教学...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1]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用于辅助教学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文尝试着从多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物理教学观察和实验表现力演示...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1

大学物理课程论文大学物理课程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关系及大学物理的重要性作者学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14班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大学物理课程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关系及大学物理的重要性内容摘要不论是电子科学还是信息...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格式范例】

金属铝的热导率的测量班级机111姓名XXX学号3111111111在做大学物理实验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热导率时老师提问是否可以用稳态法测量良导体本人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资料收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以表明稳态法也可...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学习中的记忆力大部分科目如外语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甚至包括化学学习时相当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是记忆其实物理学习也需要记忆而且记忆在物理学习中也很重要事实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只不过是不同学科对...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两篇篇一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是学习的关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点合理进行教学工作教师要擅长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温堡中学物理吴强军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温堡中学物理吴强军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

中学物理论文(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