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考试必备)

时间:2024.4.27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说明: 1,每个小点后面括号里的是页数

2,论述里加粗的那6个是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1)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2)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是指个体获取只是和运用只是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言语等。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2)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里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3)

5.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由于他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4)

6.1967(5)

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质量。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解释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时间在何种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为时间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9-10)

8.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14)

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23)

10.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24)

11.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像、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24)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提出心理性欲发展的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5;潜伏期5-12;生殖早期11-20).

12.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婴儿期,从出生到二三岁;儿童期,二三岁到十一二岁;我国一般认为青少年期为十一岁到十七八岁,西方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青少年早期11、2—14、5,初中;青少年中期14、5—17、8,高中;青少年晚期17、8—21、2,大学。(27-29)成人期(成人早、中、晚期)

13.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30-31)

14.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他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他们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次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境对问题做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32)

1

15.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2,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的时刻。3,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4,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的自我意象,获得自我同一性。5,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6,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有关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42)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18.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考试会举具体例子,选择属于哪种类型。(48)

19.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4,胆汁和抑郁质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51-53)

20.是指一个人对待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53)

21.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倾型的性格多于内倾型。2.独立型多于顺从型。3.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4.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55)

22.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59-60)

23.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xx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情境亚理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题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即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具有制约作用。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人在完成新颖的任务、处理新的情况和自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行为表现不同,则智力高低不同。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结构。斯腾伯格把智力分成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64)

24.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公式: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IQ=100+15(X-)/s.(66)

25.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66)

26.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和生理性要素。(72-73)

27.后者相反。(74)

28.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根据学习者在控制源上的差异,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学习者详细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外控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75)

29.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焦虑者。中等水平的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绪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76)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3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96)

3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求:1教师的知识水平;2.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3.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罗森特提出良好的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以下四个维度:

(1)成就趋向-管理能力、忍耐力和责任感等特质(2)人际取向-影响力、非权力、非防御性和自我同一性(3)课堂行为-对课程的兴趣、表达能力(4)组织才能-能够有条理的、系统的组织教材和课堂活动4.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1.教师的威信、2.教师的信念和责任感、3.教师职业的教学效能感)-此题若为论述可用论述题中的二、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进行补充

3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 2

题,创造性的洞察力。(109-110)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3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34.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动作进呢个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116)

3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奥苏泊尔对学习的分类: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119-121)

36.也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情境与反映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后两者是两大主要定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效果律,早期的效果律注意到奖励和惩罚的作用,认为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联结伴随奖励时,联结力量增强;如果伴随惩罚,联结力量削弱。(122-123)

37.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从总体上讲应属于行为学习理论的范畴。1.观察学习的实质,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其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125)

38.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128-131)

39.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加涅。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按先后顺序分类:顺向和逆向。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是逆向迁移。根据内容分类: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特殊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普遍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138-139)

40.“经验类化说”,由贾德提出,他在19xx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学习定势又交“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140-145)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4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间接动机和直接动机。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156)

4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动机和效率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157)

4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2,发展性;3,间接性,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5,职业性。(158-159)

4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160) 3

45.在20世纪30究之后,麦克里兰德及其助手改编了这种投射技术,并用它作为人类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160)

46.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162)

47.165)

48.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隐的稳定性,的继续,这就是韦纳的“期望原理”。(166)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49.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181)

50.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182)

51.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185-186)

52.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190)

53.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

54.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55.认知结构迁移的教学含义:1.科学地编排和呈现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3.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贯通。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55.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前者是怎样做,动态;后者是是什么,静态。测量方式不同,前者间接,会做不会说;后者相反。表征形式不同,前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后者以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等形式在头脑中得到表征。意识控制角度不同,前者意识控制程度要求很低;前者激活速度慢,要求有好的意识控制。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前者学的慢忘的慢,后者相反。(208-209)

56.

57.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陈述性知识阶段。2,转化阶段。3,元认知阶段。(222)

58.策略性知识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类。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它主要包括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过的你哦观点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玩笑恒目标所设计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监控策略是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等。(224-225)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59.问题的三个公认成分:即问题初始状态、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获得的两者之间的通路。(233)

60.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238)

61.创造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240)

6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 4

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245)

63.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246-248)

64.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车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252-253)

65.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重要原则是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让与会者畅所欲言。成员为:领导者、记录者和小组成员。(255-257)

第十章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66.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263)

67.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研究的范畴不同;2,影响因素不同;3,性质不同。(264)

68.品德的心理要素(四因素说):1,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知性意义的认识;2,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3,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4,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265-266)

76.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品德发展具有固定顺序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包括-第五阶段: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77.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学习;2.立志;3.躬行;4.自省

第十一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适

69.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70.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280-281)

71.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281)

72.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致弱)作用。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288)

7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有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290)

74.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受如下因素影响:1,时空接近性,2,态度相似性。(291)

75.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上的偏差,主要包括:1,晕轮效应,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况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2,刻板印象,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3,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4.自我认识(294)

第十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76.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1,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2,自我认知失调,主要表现在一些中学时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压抑。(304-305)

77.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技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我们把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两大类。

论述题

5

? 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过程规律,提高有效的教学的能力;提高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题(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动态性);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3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36)

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1)掌握学习(2)个别指示教学(3)个人化教学系统(4)计算机辅助教学(68-69)

? 二、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1、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整的活动方式。2、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环境的分析判断能力。表现在: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a、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连贯性。b、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恰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c、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善于组织学生集体,善于组织和调动家长和社会力量。d、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教学评价能力上不断的提高,才能有效的发展教学监控能力。e、教学科研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力求成为教学、科研都过硬的合格人才。

三、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应充分的运用迁移规律,积极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知识、技能之间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应用情况相似的情境,有助于学习的迁移。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利用或改造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高低对学习迁移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原理,培养其概括能力。3、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会对学习迁移有促进作用。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待学习既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有助于迁移的实现。

? 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因为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2、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成功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成功与失败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时,在保证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学习的吸引力。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人们奋发努的一种手段。学校适当的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需要注意:不能过多的进行竞赛(会增加学生负担);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的机会;竞赛要提倡鼓励进步和团结合作。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五、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1、动机激发策略。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努力使学生相信在陈述性知识的建构意义及其与记忆的关系方面下功夫的话将能有效充分的理解学习的知 6

识,以促成学生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最好告知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以唤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2、注意选择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具体方法有:a、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合标志技术;b、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c、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3、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具体体现为新课中的导言、讲授中的知识穿插以及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已学过的知识等,注意防止让学生死记硬背。4、意义构建策略。泛指帮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对新学知识产生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掌握的结构化与系统化。具体有:a,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b,知道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c,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联系;d,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

? 六、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近年来受关注的话题。关系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

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否则会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不能有效的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3、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境,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场合是否合适。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当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会从中得到激励,会继续使用策略。5、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将策略性知识于具体的应用情境相结合。6、长期教学。策略性知识的传授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效果,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能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七、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认知、动力、人格特征、环境等四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可由政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学生只有对一个领域有了深入彻底的了解后,才可以在该领域表现出创造性。②有意识传授创造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术和方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必要。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技巧,特别是要引导培养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索。

3个方面入手:①确立目标和意图。②激发好奇与探索。③鼓励自我竞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①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

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②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从事自己想干的事情。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 八、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立志、躬行、自省。1、学习。学习是首要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道德知识,懂得哪些行为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学习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前提与指导。2、立志。立志是使自己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立志使学生将道德由外在规范变为自己的内在需求,立志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开端和动力。

3、躬行。躬行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躬行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途径和过程。4、自省。自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是品德形成和修养的依据与终点。自省既是修养的相对终点,又是修养的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习惯,良好的品德就形成了。

? 九、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良好的校风、班风会潜移默化的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另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①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教育讲座。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④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唤起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⑤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

7

(二)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修养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大学生要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做到: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就能正确的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处理事情,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①学习负担要适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能混文凭也不可过于劳累。②生活节奏要合理,要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感,劳逸结合。③用脑科学。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学会~。勤于用脑,讲究最佳的用脑时间;有节律的用脑。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保持稳定、健康、乐观的情绪。

8

更多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学校:姓名:日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x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11月22、23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授课的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见郑老师就智慧这一概念在对前人学习经念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人的心理发展的指向性水平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指出随着指向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扩大人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发展水平分别...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后心得-努力上好每堂课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论文论文题目努力学好教育学原理力争上好每一堂课学习高等教育学心得体会所涉课程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论文评定成绩评阅人签名学员姓名性别女学位教育学学士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1在教育任务上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是18岁以上的青少年3在社会职能上有三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4...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

第1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是学校的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

[笔试] 辅导员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很全的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一名词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

第68期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

山东20xx教师资格高等心理学课后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3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学校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姓名罗忠诚学号145号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用一名教师必须要渊博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结课于我这只是个出发点是我深入学习高校心理学的一个开端通过这阶段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此...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