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科所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24.3.31

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区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九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在甘肃省教育厅的领导和部署下,20xx年9月,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课改实验区之一。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抓住这次教育发展中难得的机遇,确定全区9个乡(镇)和城区小学的起始年级、全区34所初中起始年级作为首批实验学校,共有15083名学生、1276名教师参与了课改实验。20xx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阶段343所学校的起始年级全部进入课改实验。20xx年,崆峒区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课改先进实验区。20xx年,全区6800名学生参加了课改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课改工作从小学到初中全面展开。从实验初到现在,各学校都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课改工作均达到了“八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有督查、有指导、有评价、有奖励。课改实效性体现了“四个快”,即:教育观念转变快、教师角色转变快、教学行为适应快、评价方式跟得快。在这七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好“四项保障”,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各项措施

1.组织领导保障。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构建了全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网络。为了更好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20xx年,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王秀珍、区教育局局长张君盛、副局长徐文 - 1 -

光、区政府督学、区教科所所长和相关校长组成的崆峒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课程改革的宏观决策、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成立了以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局长徐文光为组长的课改实验专家小组,并聘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兴亮和研究员柳文清担任委员,以正确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工作。20xx年11月,为配合我区课改实验的全面推进,根据实际需要,参照区级做法,各乡校也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均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乡(镇)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制订了本乡校的课改实施方案。在重点中学平凉二中、三中设立教研室,加强课改的教学研究。通过组建领导机构,上下齐抓,形成了运转协调、上下配合的区、乡、校三级管理网络,保障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2.整体规划保障。制定了具体的实验方案,为课改实验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蓝图和指导。为了使课改实验有计划地开展,我们对全区的课改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从20xx年至今,区教育局相继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崆峒区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意见(试行)》、《崆峒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崆峒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试行)》、《崆峒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崆峒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崆峒区2003—20xx年课改实验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制订了具体可行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学科实验方案以及师资培训方案,各学校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方案。区教科所还配套制定了一系列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制度、教研制度,课程调研、跟踪指导、现场活动等。这些文件和实验方案的制定,为课改实验工作提供了 - 2 -

蓝图和指导。

第一,使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崆峒区的实际出发,研究并借鉴省内外课改的经验,在把握课改的意义、宗旨、价值和理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以科学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实施课改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崆峒区的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基本目标是:通过实验,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选用的实验教材整体予以实施,探索实施的规律、途径、方法,验证上述方案、标准和教材,为国家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设、建设、管理和实施能力的校长和教师;全面总结课改经验,为崆峒区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确定了课改实验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在整体实验环境中,解读和验证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教研方式,改变课程结构和课堂面貌,大力推进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

②试用并检验实验教材,逐步建立教材编写、选用的有效机制,加强教材建设管理,促进教材多样化,提高教材质量。

③进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的探索,提高区(县)和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逐步明确各自的职责,积极探索与 - 3 -

课改实验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办出特色学校。

④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改革对课程设臵、教育改革的导向与实践意义,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提升,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与课改配套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⑤积极开发适合崆峒区实际的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基地,增强课程开发、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

⑥以课改实验为契机,促进全体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研员、校长和教师队伍。

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提出了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应完成的十项工作:

⑴宣传和动员。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和管理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引起新旧观念的碰撞,社会和家长,包括教育内部也可能有很多同志对课改不理解。因此必须向社会、家长、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

⑵学习和培训。对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学习和培训。

培训对象应该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教研员,培训内容是通识性培训(新课程的改革和背景,改革要求和内容等)和学科培训(学科课标培训,学科教学教材培训)。

培训形式:要坚持讲座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考察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结合。

(3)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在让每个教师接受和理解适应 - 4 -

新课程教学观的前提下,深化教学改革,让每位教师都能适应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这次课改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课改的方案无论多么理想、科学,也难于变为现实。实施新课程,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水平。

(5)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的权限在学校。学校只有执行好国家和地方课程,同时开发和建设好自身的校本课程,才算真正实施了新课程。

根据崆峒区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校本课程构建的五根支柱:①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②发挥师生主体作用;③丰富学生学习方式;④考虑学校实际可能;⑤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6)完善和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课改推进中我们要努力和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

(7)评价体系的完善和重建。课程改革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思想,对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评价实施的过程要进一步完善和重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更新的评价体系。

(8)验证和检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科学性与适应性,为完善和修改课程标准提供依据。

(9)教研方式的变革和校本教研(培训)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校本研究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10)大力开展围绕课程改革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课改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要成 - 5 -

为研究者,这不仅是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科研来推动课改,我们不仅提倡教师个体的研究,同时还提倡群体研究、区域研究。

3.业务指导保障。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层层配合,形成新课程指导培训网络。配合课改实验工作的起动,20xx年9月,成立了崆峒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专家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指导课改实验工作,分层指导并进行课改培训,为全区课改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4.人员设备保障。落实了人员、设备和经费,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合理整合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利用全区已建立的54个微机室、20个地面卫星接收站和3个校园网,建立课改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各乡镇建立课改教师培训中心,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层次提高培训的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普九”期间义教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的价值400多万元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资料,广泛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三是20xx年课改实验在崆峒区启动之际,区教育局及时划拨培训经费15000元,并投资近10万元,购买光盘、图书等培训资料包,配发到实验校,使参与课改的教师零距离接收“名师”培训。全区各学校也多方积极筹措资金,添臵摄像机、电视、光碟机、投影机、录音机、幻灯片等教学设备和学习材料,为全区课改教师的上岗培训和后继培训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抓好过程推进工作,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认真抓好新课程的动员、学习、培训等 - 6 -

工作。切实转变观念,自觉对新课程理念认同和内化,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紧迫惑和使命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力,决定着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宣传、动员、部署,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校长和教师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层层落实到位。为此,20xx年10月召开了全区基础教育实验校起动大会,会上由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光作了动员报告,并宣布成立了“崆峒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专家指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布臵了实验校启动前的上岗培训,对课改实验工作进行了安排。11月,又召开了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检查落实各实验校课改实验准备情况,布臵了各实验校在实验过程中重点研究和实验的新课程研究课题,为课改实验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各实验校也分别召开了本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员大会,广泛开展课改实验的发动工作。20xx年4月,为使课改实验在全区全面推开,区教育局又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大会。会上,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光作了题为《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全面推进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会报告,区教科所所长王文强作了《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是课改顺利健康进行的保证》的发言。课改实验校的校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师代表分别在会上作了课改实验工作的经验交流,为课改实验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全区有360名校长和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20xx年邀请刘於诚等四名专家对20xx年以来参加工作的68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了暑期培训。

20xx年上半年,崆峒区教师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区教育局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校长教师6201人次,全区教师人均培训一次以上。一是外出学习培训。组织2715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分赴江苏、山东、宁夏、兰州、张掖、天水和邻近县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 7 -

组织30名城区小学校长和农村学区主任到天水观摩学习美德学校建设。二是远程网络培训。组织参加甘肃省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网络研修班,培训中小学教师623名;组织参加知行班主任网络研修班,培训全区小学班主任400名;组织参加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远程研修班,培训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330名;组织参加国培计划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远程研修班,培训全区农村中小学教师983名。三是项目培训。有4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全国贫困地区公益项目培训,有26名教师参加了联合国儿基会“爱生远程”、“协作学习”和“移动资源”项目培训,有20名教师参加了“爱普生爱心多媒体课堂”项目培训班。四是地方培训。组织326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课堂教学观摩、暑期英语口语交流、音乐教师研修等培训活动。区教科所在平凉七中、平凉九中、白庙中心小学分别召开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培训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培训学区主任、中小学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共352人次;在崆峒文武学校举办了首届武术师资培训班,有30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培训。以上各级各类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效果良好,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也为全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组织各级各类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我们认识到:教育战线干部、教师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是课改实验顺利推进的关键性因素,新课程培训是课改实验工作最基础的部分。20xx年7月召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者”培训大会,各实验校和非实验校的“培训者”,主要是各校的分管校长、教研室主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通识性培训。会上特别强调所有参与课改实验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 - 8 -

则进行培训,并以此为原则搞好今后的培训工作。

课改培训分四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包括各实验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在课改启动前都进行了一次以上的培训。第二层面是“培训者”培训,主要对教研员、实验学校教师、骨干教师等“培训者”进行了一轮以上的培训。第三层面是教师全员培训,指对新启动年级的全体教师都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形成了培训网络。第四个层面是开展校本研训,使学校培训工作规范化、日常化,以保证课改实验的质量稳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20xx年7月开始加大了新课程培训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将课改的培训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的核心内容,记入教师考核档案。区教育局明文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精读两本课改书籍,写一万多字的课改业务笔记。

二是多层面组织了教师参与假期学习培训活动,注重了课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共同培训。先后派出258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2100名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内外的课改培训。20xx年寒假期间区教育局对全区88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为期3天的课改培训。20xx年暑假,区教育局特邀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教材编审室的专家对60名校长和420名下学期将要承担课改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了高质量的培训。

三是开展了以乡校为主的“校本培训”和“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各乡校充分利用参加过省、市、区级培训的教师资源,组织广大教师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课改培训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实验教师全新的课改理念,完善了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课堂驾驭能力。

- 9 -

四是开展“东西部结对帮扶”和“校际教学联谊”活动。平凉六中与安徽十六中、新民路小学与浙江温州汀田小学、平凉五中与洛阳十九中结对,平凉一中与平凉六中、平凉二中与平凉二回中结对,为加强东西部交流、开展校际教学研究、培训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3.教研员跟踪调研,指导各实验校的课改工作。为保证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增强广大学校和教师推进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广大教研人员、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在课改实验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制度,区教科所从课改实验工作一起动就统一部署了中小学各学科对新课程的跟踪调研、指导工作。各学科教研员定期到各实验校听课、评课,了解调研课改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对课改实验工作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并分别于20xx年8月底至9月,20xx年8月底至9月对各实验校课改实验工作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面调研,写出了调研报告,为下一阶段全区课改实验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决策依据。20xx年4月5日,组织城区小学召开了课改经验交流会,随后对全区32所实验校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课改检查调研。20xx年5月组织了首届以课程改革为主要议题的“教育专家论坛”。20xx年11月,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论与实践考试。

近几年来,调研督导成为区教科所的有效工作制度。在区教育局的安排下,区教科所协同区督导室每年分春秋两季下乡进校进课堂,对各乡校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调研和督导。每一次督导都采取与一线领导教师谈心交流、听课、评课、听汇报、翻阅资料、访谈学生、座谈反馈等方式进行,并现场 - 10 -

释疑解难,分类指导,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引导各学校在教育教学与教研教改上健康稳步发展。

20xx年4月6日至12日,组织学科专家,对区属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4月15日,又在黄家园小学和平凉七中分别举办了“新课程改革成果展暨教学观摩”活动,充分显示了短短两年崆峒区课改实验的丰硕成果。

20xx年,按照区教育局安排,区教科所协同区督导室围绕全区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对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初中备考、增效减负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和督导。3月22日—4月15日,区教科所教研员协同督导室各位督学,分两组对全区29所中学的中考备考工作和学习洋思经验的情况进行调研督导,共计听课534节,查阅作业教案1400多本,查阅教育教学资料3000多份,召开各种座谈会29次,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各中学今年的备考和学习洋思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指导。9月17日-9月25日,针对城区个别小学滥用教辅读物的情况,区教科所组织人力对全区各学区各学校教辅读物的征订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并对增效减负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4.教科研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在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按照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根据教科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区教科所制订出台了《崆峒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实施细则》、《崆峒区基础教育教科研管理手册》和《崆峒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达标评估细则》、《崆峒区教研员工作制度》等文件,进一步从政策上引导,管理上规范,过程上指导,结果上运用和推广,推动全区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抓好实施策略研究,积极探索区域性推进课改实验的方法 - 11 -

1.以整体提高全区教育质量为目标,全盘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分步推进,保证全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但课程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作,没有各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难以实施。因此,必须全盘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使各层面、各部门参与者都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定位,了解课改分步推进的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应重视点、面结合,注重典型的发现,培训和总结要坚持动态开放的原则,保证典型与目标的一致性和以点带面的有效性。

2.以课堂教学为基点,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方式及操作策略的新变化,促进课改的常态化发展。课堂教学是课改的基点和关键,课改的新理念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真正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为此,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抓好课程标准的解读,帮助教师进一步领会、理解新课标新理念,并将其诠释为能在教学中运用的内容。为使教师用好新课标教材,我们还出台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新教材使用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通过听课、评课、研究课、赛课、新课程案例研究评选等,与学校和实验教师共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操作好新课程中出现较多的“活动”,怎样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自评、反思、体验。探索怎样使课改实验课堂常态化发展,为课改的全面深化开展奠定基础。

20xx年初,区教育局将今后三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推动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学习名校经验,学习先进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双学双推”活动,区教科所 - 12 -

按照区教育局文件要求组织区内各学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认真参与,全区上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开展了课堂教学定等晋级活动,全区教师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过程严密,效果显著。二是选派8名教育专家教研人员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组织300多名骨干教师到市教育局、兰州和天水实地观摩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聆听两校校长的报告;组织2265名中小学校长、学区主任、一线教师分别到泾川、华亭和庄浪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做法。这些外出学习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广大教师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经验,明确了他们的课改方向。三是在平凉七中、平凉九中分别召开了学区主任、中小学校长共152人次参加的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培训会和现场观摩推进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四是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课堂教学竞赛,通过层层筛选,激烈竞争,从103名选手中评选出了85名课堂教学优秀教师,他们所上的优质课,教法新颖,经验成熟,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五是建立课堂教学改革责任制,区教科所五名教研员分片包乡包校,深入基层指导督促,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向良性发展。目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广大教师认识明确,信心坚定,课改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了许多课改优秀教师,也出现了平凉九中、索罗中学、民张中学、区实验小学、白庙中心小学、花所中心小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学校。

3.以考试评价为杠杆,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改革对课程设臵、教学改革的导向与实践意义,促进课改的实质性发展。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新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贯彻实施新课程的 - 13 -

重要保障条件,关系课改的成败。因此,从课改实验启动伊始,崆峒区就开始积极探索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新体系的构建,积极开展中小学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及校内考试改革。在考试命题上增强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此我们出台了《关于加强崆峒区小学质量监测的指导意见》、《崆峒区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意见(试行)》。城区小学从20xx年开始尝试用等级分对学生进行评价,普遍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各校初步制定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和《学生成长评价方案》;20xx年在全区实行小学毕业划片直升制度;20xx年6月,采用新的评估方式,对小学三、五年级进行综合检测;20xx年3月,制定出台了《崆峒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方案》,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评价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的、适合区情的评价体系,促进了课改的实质性发展。

4.以现场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现实困惑的具体办法,促进课改的实效性发展。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由于新旧观念的冲突,新旧教学方式的交织,以及许多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不完善,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矛盾和困惑。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矛盾和困惑,区教科所在不同时期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举行了多次大、中、小型的现场活动,各学校各学科几乎月月有活动。如“学校教务主任校本教研培训”、“小学校长听课系列活动”,区教科所举办的教育创新研讨会等,力求以现场活动为载体,更好地探索出解决一线教师困惑与问题的具体方法。在现场活动中,大家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把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拿出来与大家研究、探讨解决良策。实践证明,这些现场活动深受教师欢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切实为 - 14 -

大家解决了不少实验中的问题与困惑,更好地促进了课改的实效性发展。

5.以校本典型经验推广为亮点,校本典型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亮点,是建立具有崆峒区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必要保证,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在这几年的课改实验中,区教科所和各实验校积极探索,上下齐心,在校本典型经验推广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1)建立“送教下乡”和“城乡联谊”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全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搭建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平台,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长期交流、共谋发展的长效机制,2007-20xx年,区教育局全面启动了“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和“城乡联谊”活动,参与教师达7600人次。该活动每学期从第五周开始,至第十六周结束,区属各中小学每周抽调一名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教学成绩好的骨干教师到农村结对学校进行指导交流;参与“城乡联谊”的农村中学每周也要挑选一名发展潜力大、专业成长快、可塑性强的年轻教师到结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向农村学校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在本乡(镇)内的示范带动作用。

(2)开展城乡教师“拜师”、结对帮扶活动

区教育局利用初三和小学毕业班放假早的时机,在城乡毕业班教师中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农村教师进城,拜城区“名师”为师,结对开展帮扶。城区名师通过带领教师进教室听课、谈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城区名师根据帮扶教师的培训需求,建立帮扶 - 15 -

教师需求登记表,制定帮扶计划,对教师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检测。同时按照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基本结构,建立个人成长资料,装订成册,一并装入个人成长袋。目前,有120所学校、5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大大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城区各中学也普遍开展了此项活动,平凉二中的“拜师结对帮扶”活动、平凉三中的“青蓝双馨”和平凉七中的“青蓝工程”,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3)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从20xx年开始,崆峒区部分中小学开始尝试集体备课,推行导案和学案。区教科所以各校教研室(组)为依托,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深入探究有效集体备课模式,在重点建好平凉二中、平凉铁中、区实验小学等集体备课示范校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优秀导案学案征集评选活动,对一些操作性强,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导案学案,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区普遍推广。

6.以科研、教研有机结合为手段,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科研方式的变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实验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困惑,这既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更为我们的教育科研提供了许多可思考、可研究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理想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新教研、新发展”的办所理念,明确区教科所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发展,要立足于崆峒区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我们自身的发展。在教研、科研工作中用科研引路,对于区域性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均尝试以课改科研课题 - 16 -

的形式来加以解决,力争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形成区、乡、校三级课程改革的科研网络和研究体系。

(1)依托项目,构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20xx年,儿基会教师支持服务体系项目在崆峒区实施,区教育局依托项目,成立了崆峒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作为管理和指导全区教师学习培训的专门机构,从政府督学、教科所教研员、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中选拔了20名教师作为导师,成立区级导师团,统一管理,服务于教师教育工作。乡镇一级以中学或小学为基地,成立本乡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以在职优秀教师为骨干,成立乡镇导师组。全区共建立了1个区级、19个乡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并重点建设了区上和峡门、白水3个资源中心。区资源中心根据实际,制定出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乡镇资源中心结合乡情、校情,制定出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通过三年项目实施,全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2)加强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区教育局教育科研日益规范,重点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20xx年全区有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十五项,市级区级校级课题121项,有四项省级重点课题已通过鉴定验收,有十四项教研成果获得省级奖励,有31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奖励;20xx年,全区有19项课题被省十一五规划办公室确定为省级重点或规划课题,有6项研究成果通过省级结题鉴定验收,崆峒区西大街小学被确定为“甘肃省崆峒区教育科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基地”。20xx年,组织基层学校申报立项区级课题66 - 17 -

项,申报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45项,有7项重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2项课题获得优秀等次;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甘肃省优秀教学论文评奖”活动、“甘肃省优质体育课堂大奖赛”活动,有5人获省级二等奖。20xx年组织申报省级十一五课题85项,通过立项的省级课题47项,重点课题5项,课题申报量比上年提高了40%;组织全区教师参加省级优秀论文、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共选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214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139篇,有23篇论文获省上奖励;区教科所申报的《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全省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对三项省级优秀课题成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20xx年,针对全区课题研究的需求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区教科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市区《课题管理实施办法》对研究中的课题进行督查,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的行为和程序,对近五年来通过鉴定验收的32项省级课题、68项市级课题逐一登记,并对课题成果实际运用情况追踪调研,组织人力对研究中的28项省市级课题进行过程督查;二是集中培训,从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要求方面对课题承担者进行了集中培训,并邀请区内学科专家对全区6项重点课题的研究个别指导;三是注重实效,一方面对涉及全区教育教学焦点和问题的课题重点指导和研究,另一方面对鉴定通过的有价值的3项省级优秀课题的成果进行了推广。全学期举办各级各类论文活动4次,推荐上报优秀论文共760篇;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74项;区教科所以平凉七中、平凉铁中为依托,完成国家级英语教学研究课题一项、省级心理健康研究课题一项。在市教育局举办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和校本教材评选活动中, - 18 -

崆峒区有18篇作品获奖,局刊《崆峒教育》和校报《平凉五中》分别荣获校本教材二等奖和三等奖,区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发挥教研机构职能

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加强了教研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深化教研机构内部改革,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整合,改变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提出区教科所要成为学习性组织,每位教研员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并指导科研课题。提出区教科所的工作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①工作职能的扩展和细化。我们将教科所的职能由“研究、指导、服务”逐步扩展和具体化为“研究、指导、服务、培训、咨询、评估”。

培训:主要是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教科所要为这些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提供机会。

咨询:为行政决策咨询,为学校发展咨询。

评估:教师评估,教学评估。

②工作方式的改变。关于教研工作方式的转变,这里应突出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完善和重建。工作方式的本质是思维方式,是一定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方式。一定的工作方式总是为一定的工作目标服务。实现目标而选择最佳的工作方式的过程就是工作方式改变的过程。为适应新的课改,教研工作方式应突出强调:

重心下移:真正面向全体教师,特别是教育教学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和学校的教师;教研的内容贴近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

主体多元:教师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研究者和指导者;加强校本研究制度的完善;各级教研网络的完善。 - 19 -

形式多样:自上而下的组织与服务,自下而上的选择与参与相结合;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完善;突出互动式的教学研究过程。

加强对话:教师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与教研员的交流与对话、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与对话。

③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和重新认识。关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和重新认识,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的角色怎样定位,怎样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重新认识教研员的工作,这是当前改进教研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教研员的角色和功能应这样来认识和定位,即先进教育观念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研究者和指导者、教师教学过程的部分管理者、教学研究活动(包括科研)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教学研究(包括科研)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4)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校本教研”制度 要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校本教研”制度,就要求校长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带头人,真正确定“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并建立一系列“校本教研”的相关机制;要求广大教师形成读书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在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研究,以教育科研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角色,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以科研、教研的有机结合为手段,促进了教研、科研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促进了课改的深入发展。

四、营造舆论氛围,加强课改宣传,创设有利于课改实验设施的环境,形成实施合力

1.建设课改共同体。加强与社会联系,积极动员社区、学校、 - 20 -

家长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因此,通过各种宣传措施和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学校建成课改共同体,来支持和促进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社会舆论导向。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课改实验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为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20xx年崆峒区课改实验工作起动时,《平凉日报》、崆峒电视台对课改工作给予了及时的报道,向社会广泛宣传课改的目的与意义。东大街小学一些家长参观了学校的“实话实说谈课改”教室,不仅对新课程的理念了解了很多,而且他们兴奋地反映:通过课程改革,老师的教法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充分想象,孩子们动手能力强了,对学习有了兴趣,非常喜欢上学。

3.搭建沟通平台。20xx年4月,区教育局创办了《崆峒教育》杂志,该杂志专设“课改导航”、“走进新课程”、“实验天地”、“课改视窗”、“课改花絮”等栏目,向社会宣传报道课改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它以宣传国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政策为职责,以课标解读,新教材实施指导和课改经验交流为内容,为所有参加课改实验,关注课改实验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宣传、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深受广大教师喜爱,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五、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作,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在改革实验中遇到问题肯定不少,主要有:

1.教育观念还没有实现大面积的根本转变。表现在:一是个别学校领导对课改还不够重视,管理有偏差,使课改的支持保障体系 - 21 -

跟不上;二是部分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观念转变不大,没有真正认识、理解新课程,对课改进程中的困难说得多,对出现的问题及自己应该怎样做思考得少。教育观、人才观、教材观缺乏更新,对课改的认识还较多保留在无非是换了教材而已;三是教研、教学、教师及教学评价工作配套改革没跟上。

2.改革的配套政策及保障机制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全新、复杂、系统的特点决定需要各方面的保障。首先普遍存在课改经费缺乏的现象,课改需要配套的设备、教具、学具、音像资料还远远没有到位。随着实验的纵深推进,经费矛盾将更加突出;其次,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中深层次矛盾凸现出来,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师资结构、激励机制、考试评价以及相关制度方面配套政策的滞后与课改不相适应。

3.课改、教改和考改之间相互脱节,严重制约新课程的深入推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考试改革都同课程改革一样在向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努力,无论是中考试题还是高考试题都不断在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一步步靠近新课程的目标,因为考试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涉及面太广、影响重大,只能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的教学改革也应该是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进行。但现实中这三者之间却是相互脱节、甚至对立,导致相互埋怨、争执,严重制约了课改实验的深入推进。

4.农村课程改革的问题比较明显。

(1)农村教育经费不足,不少学校反映没有配套学具,对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造成了困难;农村教师缺少课程改革的学习资料。农村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较大。表现为:许多农村小学教师是民转公的教师,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课改的理论、方法接受性 - 22 -

差,转变难度大;农村学校缺乏教师,包班教学比例大,教学任务重;硬件条件差;学习机会更少,教师无法抽身教研和学习,课堂教学现状按部就班等等;

(2)教材使用仍有不适,新课程的教材部分内容农村孩子不熟悉,学生上起课来感到枯燥,不感兴趣。小学数学新教材对农村学生而言是比较深的,农村家长反映教材深,难以辅导。综合性学科教学难度大,主要是教师缺乏和对教师素质要求太高;

(3)农村教师在教育观念向教育实践转化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经过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进入新课程的农村教师已经对改革的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侃侃而谈。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徘徊在怎么理解和把握教材,怎么确立教学目标的周围,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对继承与创新把握很难到位,“重”活动,“轻”基础,课堂的控制和管理有“失控”的现象存在,“收”、“放”不当。

(4)校本研修缺乏专业引领,农村教师后续培训与教学过程研究有所滞后。农村学校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也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和学区教研,但学校校长和老师感觉校本教研和学区教研的突出问题是缺乏专业引领,很多问题大家在讨论中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外农村地区课改社会支持与社会环境相对较差。

5.宣传动员工作不充分。教育系统内部宣传较多,而向社会、家长宣传、介绍课改工作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的主要对策有:

1.加强宣传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和家长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坚定搞好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2.加大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

- 23 -

3.加强分类指导。从崆峒区实际出发,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的分类指导,使课改实验工作真正能全面推进。

4.加强研究。加强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力度,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课改、教改和考改三者的研究,使课改和教改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我们的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使考试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

我们应把课程改革及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看成是挑战,更看作一次机遇。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教师观念的转变、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真正实现干部、教师和学校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崆峒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崆峒区教育的现代化。为实现此目标,我们认为在课改实验中应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其目标、要求、方式等充满了创新的思想,其中有许多是学习和借鉴国际课改经验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这一轮课改,在我们国家决不是从零开始,决不是对我国过去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教改成果的全盘否定。它是实实在在地在总结我国过去二十多年来改革的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广大干部、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按课改的要求投入到课改中去,又要认真总结自身的好经验,用好自己的经验,既要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又不能让广大教师感到手足无措。

②贯彻与创新的关系:课程改革的推进,当然是通过学习和培 - 24 -

训,对课改的思想、理念、精神和要求给予理解,并且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贯彻于教学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贯彻课改“纲要”进行课程改革,决不是简单的照章办事。

首先,因为课程改革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极大的创造空间和余地(如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评价制度的完善和重建等等),课改的方案对很多问题没有给出确定的要求和具体的办法,需要我们去创造,去探索。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调动广大教师在课改中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只有广大教师不是简单执行,而是充满一种创造激情时,才会有对课改的热情和主动。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身就是教育创新的具体体现,它本身也是在探索中、在实践中不断持续发展,不断持续完善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思想、方案、要求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事实上,检验和验证课标、教材本身就是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用教育创新的思想和观念来看待课程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③在课改过程中如何促进自我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每个成员的认识和负责的态度比课改有关的具体的文本资料更重要。有了理想的文本资料(纲要、方案、课标、教材等),假如我们自身不认真学习、领会、理解,或者逃避责任,任何理想的文本课程都不能变为现实。因此我们认为在进一步推进课改时,我们在研究、讨论新课标的理念、目标、策略和方法的同时,是否还需要考虑新课程本身意味着什么?

我们应把推进课改当作是自身主动参与承担责任的过程;是不 - 25 -

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是学校管理和评价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重建的过程。或者说是各级教育工作者自我得到发展的过程。

让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崆峒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0.12.19

- 26 -

更多相关推荐:
教科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教科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上一学期教科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举办了全区课堂教学大赛。这次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以展示各学区和各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从三月份至五月份…

教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教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在20xx年上半年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以促进我市教育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以城带乡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重视...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科所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科所工作总结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处室的相互协调下,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XX-XX学年第一学期教科所工作总结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狠抓教…

20xx教科所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教科所工作总结本学期教科所紧紧围绕校长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狠抓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不断强化教科研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圆满地完成了各...

市教科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创新科研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市教科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xx年上半年市教科所以改革提升年为主题以促改革强管理提质量创特色为目标推进教育科研提质增效遵循课题引领机制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深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

总结: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科所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其他处室的相互协调下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xxxx学年第一学期教科所工作总结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狠抓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山东省10万高中教师暑...

曲靖市教科所20xx年度工作总结

曲靖市教科所20xx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教科院的关心帮助指导下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曲靖市教科所20xx年度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业...

20xx-20xx上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20xx20xx上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20xx20xx上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一工作思路回顾20xx20xx上期XX校区教科室在市教育局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意见为指导在绿润生命盛及未来办学...

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总结

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总结绵阳市男汉族中共党员绵阳市区人生于19xx年11月现年40岁19xx年6月毕业于绵阳师范学校普师专业7月被分配到涪城区杨家小学任教19xx年7月调入涪城区小学任教19xx年9月绵阳教育学院教...

教育科学研究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要点

教育科学研究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要点一教科所20xx年工作总结围绕州教育局20xx年的中心工作按照加强教育科研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职能要求州教科所20xx年重点完成了九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普通高中教...

教科所工作总结

教科所个人工作总结范亭中学张爱芳这半年的时间里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要求并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现将这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这五个月内自己主要负责四件事第一范亭教研的出版第二教学大赛的...

20xx年人教科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芗城区地方税务局人教科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20xx年我局人教工作在区局党组织和市局人教科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

教科所工作总结(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