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时间:2024.5.4

心理研究方法期末总结

选题和抽样

一、选题

1、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 2、选题标准

实际需要 可行的

个人兴趣和经验 清楚的

理论需要 有价值的

前人的研究和文献资料 符合道德的

非系统来源

要求:会选择研究问题;判断一个选题是否符合选题标准。

二、查阅文献

明确为什么要查阅文献;

明确要查什么;

明确可以从哪些途径去查阅;

明确怎样查阅 。

三、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方便抽样:亦称偶遇取样,在 (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整体中抽取一定的 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的

样本:抽签法、随机表取样法。)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

分层随机抽样:也叫比 立意抽样:也叫主观取样、判

率取样、分类取样或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 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 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 验,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

分然后在每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聚类抽样:又称整群取 定额抽样:也成配额取样,是

样或群集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 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

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字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 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

位,用随机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然后将 中取样。

抽中的所有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

体的样本。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取样 滚雪球抽样:先从总体中合

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

方法。(取样距离=总体大小/样本大小;取样 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

比率=样本大小/总体大小)。 对象。

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现将总体按照某一标准

分成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

干子群,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级单位中随机抽取一

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

一、范型

1、定义:

“范型”的含义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库恩又称之为“科学共同体”) 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

2、常见的范型

生物学范型:关心的是心理和行为受受生物因素决定的方面。

心理动力学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与生俱有的本能和生理驱力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例如剥夺状态、生理唤起、冲突等都给心理和行为提供力量。

行为论范型与研究:引导心理学家在特定的环境中探寻特定行为模式是如何产生的,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学习。

认知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人本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去探寻人性积极的一面。

3.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够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性陈述。科学理论是一组命题(陈述、主张、断言)的逻辑性组织,这些命题用来定义事件(概念),

描述事件间关系和解释事件的发生过程。

理论在研究中的作用:

(1)、能综合现有知识,它为数据的系统化提供框架,理论可被作一种分类系统来帮助实验者组织结果;

(2)、能解释已有的事实;

(3)、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研究之前对一些事件做出预测;

(4)、产生新的研究。

4.假设的种类: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预测。

分类:1、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1).备择假设;2).虚无假设;

2、从假设是否定向的角度:1).定向假设2).非定向假设;

3、从假设是否表述因果关系的角度:1).实验假设2).非实验假设。

5.科学解释的逻辑:

决定论逻辑:这种逻辑不相信个体能够完全自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认为原因背后还有原因。

通则式: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最少的语句来解释最多的问题)

6.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动态特征描述——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

义。

第四章 测量

一、心理测量及其层次

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某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层次:根据测量的水平,可把数据分为称名测量、顺序测量、等距测量和比率测量四种类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二、效度

1、概念: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正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它要测量的东西。

2、内容效度(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 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 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1).专家评定法2).统计法:复本法、再测法 ? 一个测量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 ;

2).测验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 内容效度应用与评价:

内容效度适合于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总体能够明确界定的情况。

内容效度对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们要测量的往往是较抽象的特质,其范围难以明确界定,没有明确的内容范围,就无法考证测验项目是否具有代表性。

缺点:缺乏理想的数量指标,因而妨碍了信息交流和各测验的相互比较。

3、准则效度

? 准则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测验结果能够

代表或预测效标行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

? 效标:即效度标准(Validity Criterion),是指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

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的行为。(效标独立于测验的结果,效标反映测验的目的。)

? 准则效标的种类:根据搜集效标的时间,可以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

时效度。

同时效度:指测验与同时获得的效标行为的一致性程度。

预测效度:指测验结果对效标行为的预测程度。

? 评估准则效标的方法:

1).相关法:相关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测验分数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称为效标系数。(注意:测验分数与效标分数的数据性质不同,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不同。例如,对某个群体进行心理病理方面的人格测验,以

是否患精神疾病为效标。)

2).区分法:该方法是看预测源(测验量表) 的分数是否可区分由效标测量所定义的团体。

3).命中率法: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根据时,其有效性的指标就是正确决定的比例,即命中率。

4、结构效度

?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 考察构想效度的宗旨是要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 一个测验测量的是什么心理构想?

? 对这个构想测得有多好?

? 评估构想效度的方法

要决定一个测验的构想效度,一般需要3 个基本步骤:

? 首先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解释被试在测验上的表现;

? 然后,依据理论框架,推导出各种与测验成绩有关的假设;

? 最后,以逻辑方法和实证方法检验这些假设。

? 估计结构效度的方法:

1).测验内的方法:

? 测验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检验结构效度的一个方面。

? 分析被试解答测题时的反应过程:在施行个别测验时,要求被试出声思考,

从而可以分析被试解题时的心理过程,以核实测验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量的心理构想。

? 测验题目的内在一致性:这种方法是以测验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如?系数等)

为指标,判断测验测的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从而确定测验构想效度的高低。

2).测验间方法:

? 相容效度:

计算受测者在新测验上的分数与原有的已知效度较高的同类测验上的分数之间的相关。

? 多特质——多方法矩阵:

通过计算与分析多种方法测量多种特质所得到的相关矩阵中两两相关关系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获取测量构想效度的方法。

? 相同方法相同特质(信度系数)

? 相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 不同方法相同特质(聚合效度)

? 不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前提:必須有两种以上的测量方法测量两种以上的特质,其所测量的特质均一样。)

5、表面效度:指测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好像测量什么东西,而不是指测验事实上能测量到什么东西。 6、影响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内在效度又称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可靠性,即研究结果是否完全归因于自变量的操纵,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1、偶然事件(History)

偶然事件也有人译为“历史”,指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没有预料到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例如,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但实施调查时正逢学校校庆周,一系列的校庆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就有可能获得偏向满意方向的答案。这类的事件,研究者应予密切关注。

2、成熟的过程(Maturation)

成熟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被试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对初一新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然后进行有关的训练,三年后再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发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但是这种增强是来自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呢?还是来自学生三年来自身的成熟?或是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与成熟的共同作用?

3、前测效应(Testing)

前测效应是指有前测的经历会对后测的效果造成影响,有人称之为练习效应或热身效应。凡是有前后测设计的研究,被试有了前测的经验,会有利于后测的作答。

4、测量工具 (Instrumentation)

指测量手段不统一产生的负面效果。如果用来测量研究结果的工具,在前测与后测中所用的内容、难度都不一样,就难以确定研究结果的最终效果。

5、统计回归 (Statistical regression)

统计回归是指多次测量研究对象时出现的一种倾向,即对一个变量进行测试时,他们的分数出现两极分化,但当再次进行同样的测试时,他们的分数更接近于平均数。

6、被试选择的偏差 (Selection biases)

当必须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研究,如果这两组被试的能力、特质、条件、背景等因素不相同,那么就会导致测验结果的差异,从而混淆研究的效果。

7、实验样本的流失 (Experimental mortality)

实验样本的流失有的翻译为实验的偶然减员,是指在研究期间有些被试缺席或中途退出,以致前测与后测人数不符,样本失去代表性,而影响统计分析的结论。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Interactions of selection and maturation)

研究中最忌讳的是变量的混淆,各种因素互相干扰,互相作用,以至于无法确切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或普遍性。具体说来,就是指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情景中去的程度。

1、取样的偏差

由于抽样范围的限制,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将研究结果类推到样本以外的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

2、被试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只要研究对象是人,就会具有个别差异。由于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对于实验处理的反应也会不一样。交互作用就是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相互不一致。

3、研究变量与情景的叙述不清

外在效度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结果会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研究情景中表现出的效果是否会在一般情景中再现,换句话说,就是能否“复制”。

4、重复测验的干扰

重复测验的干扰是指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或交互作用,前测的内容或程序可能会引起被试的对某些论题或事物的注意和敏感,往往会影响后测的成绩。

5、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是指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接受实验

处理而产生的一种实验效应(霍桑效应)。被试往往会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自己原来的常态行为,表现更积极,更努力,提供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这样往往会对实验效果的推论造成影响。

6、新颖的干扰

由于实验情景是经过特别安排的,其内容、程序、步骤、环境等都可能给被试带来新奇感,由此会激发被试的参与热情,进而促使实验效果的提高。

7、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指在实验情景中,实验者或主试的行为、外表对被试行为的影响。实验者或主试的仪表容貌、言语风格、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会潜移默化、无意间影响被试的行为表现,这种影响会导致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不同实验者的其他同类研究中去。

8、特殊事件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是事先无法估计到,但是却会影响研究的结果。如果将这样的研究结果去推论解释一般情况下,无类似特殊事件时,则类推结果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会发生同样的特殊事件。

9、因变量的测量

因变量的测量是研究结果的依据,因此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工具成了决定研究结果的关键因素。通常研究者都会以多种指标来界定因变量,并且在各种相关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合适的进行测量。然而,这些指标及测量工具在非研究的一般情景中未必都能被了解或采纳。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受到限制。

三、信度

1.何谓信度:指测量的可靠程度。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

2.常用的信度系数(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 重测信度:反映的是被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测量做出反应的稳定性,因此也有

研究将其称为稳定系数。

再测法的模式是:施测 适当时距 再施测。

计算再测信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 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当然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但应该是比较稳

定的。

?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在做第一次测验时,被试可能会获得某

种技巧,但只要间隔时间适度,这种练习的效果会基本上被遗忘掉。

? 再测信度要考虑时间间隔的问题。到底多长合适呢?

? 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

? 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

? 复本信度:用两个平行(等值)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得到两组测验分

数,求这两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这就是复本。

复本信度的模式是:复本A 最短时距 复本B

复本信度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复本信度的关键在于两个量表必须等值,即必须具有相同的难度、区分度、

长度、题型等。

? 两次测验的时距应尽可能短促,以便避免知识的积累、练习效应等因素的影

响。

? 由于量表的两个复份在许多方面近似,所以信度系数有稍稍偏高的倾向。 ? 被试易出现疲劳、失去积极性等反应,还会出现迁移。这些称为顺序效应,

为了抵消顺序效应,可随机分配一半被试先做复本A再做复本B,另一半被试先做复本B再做复本A,以平衡顺序效应。

? 复本法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 内部一致性系数

(1)分半信度: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题目分成等值的两半,分半求出量表题目的总分,再计算两部分总分的相关系数。

注意:

? 当一个测验不宜分成对等的两半时分半信度不宜采用。

? 当试卷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法。速度测验也不宜采用分半法。 ? 如遇到有牵连的项目或一组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这些项目应放在同一

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

? 将一个测验可以有多个分半信度值。提供分半信度值时,要说明分半的方法。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 信度为效度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 信度是效度的极值。(相关系数)

2)效度受信度的制约

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受其信度的制约,总小于信度。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就像打靶的成绩一样:

A:稳定又有效:高信高效;

B:稳定但无效:高信低效;

C:不稳定也无效:低信低效。

四、误差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 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 ? 系统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

第二编 具体研究方法篇

一、真实验设计

? 真实验设计: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有效地操纵研究

变量的实验。

?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

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什么意思:随即的选取和分配被试。

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1 X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R2 --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R1 X1 R2 X2 R3 X3 评价:

优点:

1.采用随机采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于安排和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两组后测成绩的比较为依据,因此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不进行前测,可以避免因前侧经验而产生对后侧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从而控制前测对后测的反作用效应。

局限: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1 O1 X O2

R2 O3 -- O2

数据分析:

(1)对增值分数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即对每一名被试,用其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分别求出两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此方法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实验处理前的组间差异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便使得两组的后测成绩能够比较不受前测成绩的影响。

评价:

优点:(1)同前面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一样,基本上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2)该设计使用了前测验,它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局限:(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虽然为检查随机分组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可能对后测产生敏感性。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R O1 X1 O2

R O3 --- O4

R X1 O5

R --- O6

数据分析:

(1)如果对于前测的影响或者前测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允许忽略不计,可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四个组的后测平均数进行比较和检验。

(2)如果不能确信是否可以忽略前测效应,可以把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采用协

方差分析(ANCOVA)方法同有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

采用T检验方法同无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如果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则实验处理结果便应肯定。否则要考虑前测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3)采用2*2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和前测效应,以及实验处理和前测的交互作用。

?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

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中。

? 优势:由于多因素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

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

? 如何用字母以及数字表示多因素实验设计:

在因素设计中,通常采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因素(自变量),用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及下标代表因素(自变量)的水平,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常用(×)表示。

例:在一个二因素实验设计中,A因素有p个水平,B因素有q个水平,一共就有p×q实验处理。

? 什么是交互作用、主效应、单纯主效应

交互作用: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主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之间的平均数差异,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当研究设计被呈现为一个矩阵,并且第一个因素定义行,第二个因素定义列的时候,行与行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就是第一个因素的主效应,列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的是第二个因素的主效应。 单纯主效应:是指在因素A的某个水平上,因素B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 ? 单因素和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 什么是区组变量?

区组是根据实验的要求来划分的,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量,但又不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变量都可以作为区组变量来考虑,以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个体差异(智力、情绪、人格等)和环境变量(时间、地点、仪器等)都可能是需要考虑的区组变量。

? 与对应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

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一个

水平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

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

? 多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两个

因素以上的各个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并假设区组变量和各个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 区组设计的前提条件是?

? 自变量与区组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 区组设计的模式是?要求是什么?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R1 X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O M

R2 O2

基本模式: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3×2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的基本模式

? 什么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是将具有某种特征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同一区组(block),然后将研究因素的每个水平(处理,treatment)随机分配给各区组内每个受试对象的一种实验研究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和评价不同水平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特指那些每个区组中的被试没有包含所有的自变量处理水平(实验处理水平)。

? 真实验设计的不足

? 人为控制的环境

? 整体还原思想

? 伦理道德的限制????

? 心理学研究中“生态效度”运动的兴起

生态心理学是一种伴随着主流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取向,但是它一直处于心理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倍受冷落.随着一批倡导生态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当主流心理学陷入困境之后,生态心理学由于它自身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心理学以生态哲学作为新的基础,以交互作用原则为中心原则,以生态效度的实验研究法和自然主义研究法等为主要方法,通过揭示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研究、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它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对心理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并且也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的真实情况.因此,目前,它在心理学的各种分支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二、准实验研究

? 准实验研究的定义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Attention:准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

? 单组准实验设计(当不方便对一组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又没有恰当的被试组

作为对照组时,可以采用单组准实验设计进行课题研究。)

? 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时间序列设计是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2、时间序列设计的数据分析

依据实验处理的效果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如果是暂时的我们采用直线回归或者曲线回归的方法,把没有引入实验处理时候的估计值计算出来,然后通过相关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估计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如果假设实验处理的效果是稳定的或者持久的,需要考虑实验处理前的回归直线和实验处理后的回归直线的差异,这种差异显著性检验主要涉及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问题。

3、评价

? 优点:

? 经过反复测量,因此可以降低由于只测一次观察值受到偶然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 通过一定时间内多次的观测,能够控制部分额外变量对于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如成熟。

? 局限性

? 没有控制组,因此不能排除历史因素以及与一段时间内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

? 多次重复观察容易引起被试产生疲劳、厌烦等情反应增加或者减少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X1O1 X0O2 X1O3 X0O4

2、数据处理

? 首先,可以利用数据对实验处理的效果进行检验。

? 其次,可以利用数据对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进行检验

? 最后,对两者的交互作用进行检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3、评价:

? 能较好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可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 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易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多次施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 被试的选择:

? 选择——成熟效应:选择-成熟效应的附加效应发生于一组被试比另一组被试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更有经验、更疲劳或更无聊时。

? 选择——历史效应:该效应发生于当一个非常实验处理的事件影响了一个组却没有影响另一个组的时候。

? 选择——测试手段:如果在一组中测试手段发生了改变而另一组则没有,就容易造成选择和测试手段共同对效度的损害。

? 统计回归

? 多组准实验设计(多组实验设计设计在单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实验组,这些组可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也可以全用来作实验组。)

? 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它的基本模式如下:

O1 X O2

? ? ? ? ?

O3 X O4

2、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参数见严重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通过对两组前测后测差异分数的平均数进行检验。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后测分数作为因变量,通过控制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的影响之后,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

3、评价:

? 优点:第一,由于设计中增加了控制组,从而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以及仪器等因素的干扰;第二,由于两组都有前测成绩,因而为研究者提供对选择偏差的控制方法。

? 缺点:由由于没有使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选则和分配被试,因此实验组合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成熟以及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又由于实验组、控制组都使用前测,因而该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 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O1 O 2 O3 O4 X O5 O6 O7 O8

? ? ? ? ? ? ? ? ? ? ? ? ?

O9 O 10 O11 O12 O13 O14 O15 O16

2、数据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z检验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值进行比较,第

二种方法,即进行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3、评价:

? 优点: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还能对历史、成熟、选择的交互作用等影响进行有效地控制。

? 局限:系列的前测和后测所引起的反作用效果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 平衡设计 (轮换设计、拉丁方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组1 A B C D

组2 D A B C

组3 C D A B

组4 B C D A

2、数据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试验处理的主效应、不同组别的主效应和实验处理顺序的主效应。

3、评价:

? 优点:由于采用不同实验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轮换,使用情境条件以及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均等的方法,可以基本上控制历史、成熟和测验因素的影响。

? 缺点:由于不能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因此人为的选择偏差就能产生组间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还可能与历史、成熟等因素产生交互作用,造成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

要求:实验设计模式;数据分析方法;评价

三、非实验设计

? 单组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X O

2、设计的评价:不符合大多数用于控制内部效度的原则,难以得出实验处理X是引起实验结果O的原因的结论,但简便易行,可作为对问题的初步探索的研究方案。

? 单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O1 X O2

2、设计的评价:相比单组后测设计增加了前测,可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可控制选择偏差的影响;容易受到历史、成熟、测验的反作用、及仪器和统计回归及测验等因素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 固定比较设计(静态组比较设计、整组比较设计)

1、设计模式:

X O1

??????

O2

2、设计评价:基本上能对历史、成熟因素进行控制,不会受测验、仪器的因素干扰;可能受选择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 事后回溯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X O

? X 表示该设计的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无法被操作或改变,O则代表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

? 事后回溯设计的原则是从已经发生并在某方面有差异的组别开始,追溯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评价:

优点:

? 可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时间或现象进行时间上的追溯,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信息。

? 适用于研究简单的因果关系问题。

? 可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证据,以便于后续研究对该假设的严格检验。 ? 较少人为性,研究更具有生态效度。

? 比严格的实验设计更具实用性。

缺点:缺乏对实验变量的严格控制,无法获得确定的因果关系。

? 相关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O1 O2

2、数据分析:

? 所研究的两组数据都是连续性数据时,可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 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中一个为连续型变量,另一个为二分变量时,可采用点二列相关进行统计;

? 所研究的两个变量都是等级变量时,可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进行统计。

3、评价:

? 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提供各个变量或现象之间相关的程度和方向(正和负相关),还可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严格的实验方案来探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 缺点:研究者不能操纵相关的实验过程,而只是对特定的被试的特征及反应效果进行事后的分析,因而相关研究的结果,只能得出相关关系而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推论。

? 准则设计

1、基本设计模式:

X O1

? ? ? ? ?

O2

2、数据分析:

可采用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也可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检验法和中位数检验法。

3、评价:

? 优点:通过准则组和非准则组的对比,可以确定与准则组有关的特征及研究准则组的伴随状况。

? 缺点:准则组具有的经验和特征不能由研究者随机分配被试和操纵自变量而形成,也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推测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或可能条件。

总结:

? 实验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 实验控制的严格程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被试选择、分配控制不够严格

四、访谈研究设计

? 定义: 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试交谈,收集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的一

种研究方法。

? 访谈研究设计的类型

? 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的内容和过程有无标准化程序

结构访谈也称为标准访谈,即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具有固定结构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访谈。标准化访谈的特点是,对在访谈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有统一规定。

非标准化访谈法是指事先不制定统一的问卷和详细的访谈提纲,也不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只是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或某一题目,由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自由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 重点访谈:是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重点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

? 深度访谈:是为了取得某种特定行为及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做的访谈 ?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时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是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访谈的突出特点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直接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间接访谈法这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物与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谈。

? 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划分标准: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可分为个别和集体访谈。

个别访谈指访谈者对每一个被访者逐一进行的单独访谈。

集体访谈指由一名或者数名访谈员召集一些对象就访谈内容征求意见的调查方法 。

? 如何利用访谈研究来进行研究?(访谈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 准备阶段

1、制定访谈计划

(1)确定访谈的目的;(2)确定访谈的题目和内容;(3)确定访谈的方

式;(4)编写提问的措词及其说明;(5)确定必要的备用方案;(6)规定对调查对象作所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7)确定访谈工作的进程时间表 。

2、编制访谈问卷和提纲

3、选择访谈对象

在标准化访谈中多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访谈对象;在非标准化访谈中,则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取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择访谈对象还需要了解访谈对象,掌握的被访者的情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访者个人的基本情况,例如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另一方面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情况。

4、培训访谈员

访谈员应该具备访谈调查的基本素质:

? 掌握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 使访谈员熟悉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 使访谈员掌握调查方法的类型,具有选择访谈调查类型的能力 ? 使访谈员掌握收集、判断、分析访谈资料的能力

5、试谈以及修改访谈问卷和提纲

6、预约

? 准备阶段要注意的问题:

1、要使访谈调查按照预定目的进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准备恰当的问题。在拟定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紧紧围绕研究的目标展开,根据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具体问题,问题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问题的提法要保持中立,以保证所获取的信息室被访者的真实想法;

问题的安排一般原则:将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将容易回答的、事实性的问题放在前面。

2、选择访谈对象应考虑对方是否拥有研究者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以及对方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材料。

3、对提问方式、措辞做各种可能的考虑。

? 访谈阶段

1. 尽快接近被访者

2. 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

3. 按计划进行访谈

4. 按计划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 结束阶段

? 掌握时间

? 掌握行为

? 结束语

? 访谈后的工作

?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重访

? 访谈技巧

(一)提问技巧

?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

? 抽象型问题与具体型问题

? 辅助性问题:过渡性、验证性、过滤性

? 追问:访谈者就受访者前面所说的某一观点、概念、语词、事件进行进一步探问,将其挑出来继续想对方发问。

? 追问的诱因

? 需要更详细的回答

? 验证访谈者是否正确理解被访者的回答

? 访谈者在被访者的回答中得到了为预期到的与研究目的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就此更加深入的交谈

(二)倾听技巧---倾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的听

? 表面的听

? 消极的听

? 积极关注的听

2、认知层面的听

? 强加的听

? 接受的听

? 建构的听

3、情感层面的“听”

? “无感情的听”

? “有感情的听”

? “共情的听”

? 倾听应注意的问题

? 不轻易打断被访者

? 接受沉默

三、怎样回应

(一)回应的类型

? 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澄清、追问、自我暴露

(二)回应应注意的问题

? 要以非指导性的态度

? 避免论说型和评价型的回应

? 追问要适时适度

? 用被访者的言语和概念追问

? 每个阶段包括哪些步骤,应该注意的环节是什么大家需要掌握的。

五、问卷研究设计

? 定义: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

资料和数据的方法。问卷法既可作为独立的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也可作为辅助研究方法。

? 问卷法的优缺点

? 优点:成本低、范围广、花费时间少、简便易行、较容易数量化、统计处理较方便。

? 缺点:描述性、相关性研究。

? 分类(分类标准、每种问卷方式的优缺点)

? 封闭与开放式

分类标准:根据问卷中问题的结构,可将问卷调查分为封闭和开放式问卷调查。

封闭式指不仅要提问,而且要列出可供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调查对象选择所赞同的答案。(类型:选择式、查核式、是否式、等级量表、对偶比较法:问卷中提出的项目,二个成一组,让被试按一定标准进行比较,所有的各对项目都要进行比较;语义差异量表:用一系列描述所研究事物的互为反义的形容词来测试被调查者的态度。)

优点:回答是标准化的,便于计分和统计分析;由于提供备选答案,被试不大可能感到困扰而不答或答“不知道”;回答简便不需花更多时间来思考,不需要较高的撰写技能。

缺点:易产生不可信的答案,特别是有急事或烦恼时;答案是固定的,因此难以发现被试回答上的细微差异;回答者可能会因对提供的答案不满或不同意而拒答。

开放式指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由调查对象自由回答。(自由回答式 、言语联想式 、情境导入式)

优点:开放式的长处是提问较为容易,对象的回答也较为真实,往往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材料。

缺点:是一般只能作定性分析,难以作精确的定量分析。

开放式中的自由回答式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不过它通常适合于研究者不清楚研究结果或打算预测回答结果时用,因此经常用于探索性、预备性的研究。

半封闭式问卷调查:半封闭式也叫综合式。半封闭式兼有封闭式与开放式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列出答案,又留有被调查者自由回答的余地。

半封闭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答案中增加“其它”选择项。另一种形式是在列出的答案后加上了解动机,理由类问题。以了解调查对象回答的原因与动机,弥补封闭式问卷的不足。

? 自填和访问

分类标准:根据使用方式或填答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Attention:反应偏差

自填式问卷是由被试本人填写的问卷。

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并且由于被试在填写问卷的时候不会受其他人员在场时可能产生的干扰,所收集的资料可靠性高。

缺点:由于研究者不在场无法控制被试的作答过程,如被试对问题的讨论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的效度。

? 问卷的编制

? 问卷的基本结构(标题、指导语;——作用、包含的内容;问题和答案——有关事实、有关态度、个人背景;足够的空白)

? 标题:问卷的名称或题目,通常置于问卷的起首位置。被试根据问卷的标题,就可以了解到问卷的性质或题目,所以问卷的标题对于了解问卷具有

重要作用。

? 指导语:问卷开头部分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简短的信”。其作用是: ? 简要说明本调查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有利于被调查者的地方,以提高被调查者认真回答的积极性;

? 设法消除被调查者可能具有的思想顾虑,鼓励他们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说明答案无对错之分,以及匿名等)

? 第三,对回答的方式作清楚的说明;

? 第四,联络感情,缩小心理距离,指导语应有称呼、问候语和落款(调查主持单位及其个人身份)。

?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要内容,也是问卷设计的主题。对于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和态度等资料基本上是通过问题和答案来收集的。 ? 开放式问题VS封闭式问题(优缺点)

? 问题内容:

? 关事实的

? 有关态度

? 有关个人背景

? 足够的空白

? 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

1、确定要探究的信息

2、确定问卷类型

3、拟定问卷初稿

? 开放式问卷设计

? 封闭式问卷设计

? 问题设计时常出现的问题:

? 概念抽象

例:你什么时候感到生活的意义?

a. 不被他人打扰,一个时候

b. 和朋友在一起时候

c. 和家庭在一起时

d. 沉浸在工作中时

e. 在运动和艺术的享受中

? 问题含糊

例:如你对自己进入大学以来情况的感觉是

a. 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b. 变化不大

c. 变化较大

d. 变化很大

? 问题带有倾向性

例:观看《叶问》、《少林寺》等武打片,是否提高你对中国武术的兴趣? a. 没有提高

b. 提高了一点

c. 提高很多

d. 对武术更反感了

? 双重提问

? 问题和答案不协调

例:你认为你是否有及格可能

a. 不可能

b. 比较困难

c. 不很难

d. 很困难

? 表述不明确、不够简明

? 使用否定句或双重否定句

-你是否赞成不进行物价改革?

? 答案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 基本要求:穷尽与互斥

? 其它类答案的问题。

? 注意等级答案的明确性。

? 要注意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补充: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

? 迂回提问:不直接提出要测的问题,而是以间接的问题,迂回获得所要测的

内容,以使被调查者不了解测试的意图,从而增强测验的效度。

? 投射性提问:在提出问题时给出其他人的回答或者行为,然后被调查者对他

人的回答或行为做出判断。

? 假定性提问:先假定一种情景,然后要求被调查者在该情景下回答问题。(如

果提问中有条件句,那么应该将条件句或者假设放在句子开头,增加句子的可读性)

? 宽慰法:即在提出问题时采用消除受试者顾虑心理的表述。

? 项目数量

? 题目排列顺序

? 题目在问卷中的总体布局

? 问卷的顺序效应问题

?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按照被调查者可能遇到的不舒适和混

淆最少。

? 根据问题的功能安排序列。

? 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卷末。

? 问题的形式和长短在排列时适当变化,以保持回答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防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相同的反应。

? 顺序效应:指由于前面题目的存在,使被调查者改变了对后面题目的回答,

当顺序影响较大时,可以采用漏斗序列来排列题目的顺序,即把一般性题目排在前面先问,把那些特殊题目放在后面,这时由于对一般性问题的回答不涉及具体细节,因此对特殊问题的回答没有太大影响。

? 时间顺序:在排列问题上,总体上应该按由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思路进行。 ? 内容顺序:

? 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 一般性的或者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敏感性问题放在

后面

? 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把封闭问题放在前面,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 类别顺序:

? 一般按照事实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进行排列

? 个人背景资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自变量,作为事实问题的一部分,可以放在最前面

? 问卷的预测

? 预测的意义:避免总的范围过大,分组不合适等现象。

? 预测的方法:

? 客观检查法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不全的情况(若干题或者从某处开始没有作答)

? 填答错误(内容错误与形式错误)

? 回答无变化情况(总体一致性与个体一致性)

? 主观评价法:直接依靠人们对问题本身结构、问题、答案等等的主观评价。 ? 问卷的修改与定稿

修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整体结构和问题顺序;二是删除不必要的问题。

六、个案研究设计

? 定义: 个案研究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

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 个案研究的应用范围

? 心理咨询与心理资料领域

? 揭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 特殊现象的描述研究

? 特殊现象的比较研究

? 个案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 个案研究有利于研究者提出新的观念和假设,能够为罕见现象的研究提供机会;

? 对理论假设的挑战与初步支持;

? 为其它研究方法提供补充。

(二)局限

? 无法做因果推论

? 潜在的偏差来源

? 主试效应

? 被试效应

? 由单一个体推而广之的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体会

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感受继教号05007753姓名李飞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本学年,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20xx公共课朝阳心理中语7班《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远程学习,收获很多。通过学习,了解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曾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反思,能使自己在今后的…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姓名:继教号:单位:《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学科的教与学。一、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掌握各门学科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发展相互关…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进一步发现学科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

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最近,通过“十二五”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心理,第二部分是学科的教与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

《学科教育心理学》 学习小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小结本学期我学习“十二五”公共必修课《学科教育心理学》一课,该课程学习是为了让教师掌握一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教学策略,重点掌握本学科知识的特点,学生学科学习的特点以及相适应的教学心理、教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这学期我通过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

学科教育心理学 在线测试

第一章学习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选择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

2 社会心理学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定义和研究范围119xx年罗斯美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麦孤独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104表格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FH奥尔波特在社...

高等教育心理学1-7章总结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王德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EmailTel130xxxxxxxx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P1心理学对于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感受到的心理学个性因材施教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咨...

学科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查看答案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查看...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 单选题及答案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什么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查看答案C2著名的瑞...

学科心理学学习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