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5.4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一)

------------------基本的力和运动 宣化一中马圆渊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N

静摩擦力: O? f静? fm 万有引力: F引=Gm1m2 r2

u d 电场力: F电=q E =q

库仑力: F=Kq1q2(真空中、点电荷) r2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

①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力的来源)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

⑦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⑧类平抛运动;

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Ⅴ。知识分类举要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1?F2?2F1F2COS?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力学知识点归纳

22

F2sin? tan?=F1?F2cos? 1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x=0 ?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12a t 及几个重要推论: 2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V0?Vts=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2t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vo?vt 2

vo?vt 22222V?VtsSN?1?SN Vt/ 2 =V=0=== VN ? Vs/2 = 2t2T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 S第t秒 = St-S t-1= (vo t +1211a t) -[vo( t-1) +a (t-1)2]= V0 + a (t-) 222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s末 、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2)??(n??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n

(6) 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实验规律: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运用V可快速求位移)

注意: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2

⑵求的方法 VN=V=v?vtssn?1?snsSN?1?SN??= vt/2?v平?0 t2T2t2T

⑶求a方法: ① ?s = aT2 ②SN?3一SN=3 aT2 ③ Sm一Sn=( m-n) aT2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s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vc?s2?s3(其中记数周期:T=5×0.02s=0.1s) 2T

T2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a?s3?s2

⑶利用“逐差法”求a:a??s4?s5?s6??

2?s1?s2?s3? 9T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点 a. 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距离 b.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周期 c.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

(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期和记数周期。

d. 注意单位。一般为cm

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s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s1;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s2,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1???s1?v0t0..........??F??mg?..........?2???a?? m??

2?v?2as...............?3??2?0???s?s?s...............?4?12??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s?vt?00

2(2v0??g)m..........?5?

①超载(即m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②同理超速(v0增大)、酒后驾车(t0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v?一V?Vt?s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0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2?t

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相等时,S追<S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②若S追<S被追、V追=V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追

③若位移相等时,V追>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5.逆向思维法解题

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7.用比例法解题

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解题常规方法:

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1)上升最大高度:H = o 2g

(2)上升的时间:t= 2Vo g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o g

(6)适用全过程S = Vo t -

解)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12g t ; Vt = Vo-g t ; Vt2-Vo2 = -2gS (S、Vt的正、负号的理2?2?s2?R?2?f==?R=2?f R 角速度:?=?TtTt 追及问题:?AtA=?BtB+n2π

v24?2

2??R?2R?4?2 f2 R 向心加速度: a =RT

v24?2

2 ?m?R= m2R?m4?2n2 R 向心力: F= ma = mRT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4.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1)运动特点:a、只受重力;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3)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成立坐标。

ax=0??①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ay=0??④

水平方向 vx=v0 ??② vy=gt??⑤

x=v0t??③ gt2??⑥

tan??

V = vyvx2?gt Vy = Votg? Vo =Vyctgβv0

o?Vy2 Vo = Vcos? Vy = Vsinβ

在Vo、Vy、V、X、y、t、?七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证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平总位移的中点。

证:平抛运动示意如图

设初速度为V0,某时刻运动到A点,位置坐标为(x,y ),所用时间为t.

此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轴的交点为x,

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依平抛规律有:

速度: Vx= V0

Vy=gt

22v?vx?vy '

tan??vy

vx?gty ① ?'v0x?x

12gt 2位移: Sx= Vot sy?2

x2y2y11gtgts?s?s tan??? ② ?xv0t2v0

由①②得: tan??1y1ytan? 即 ? ③ 2x2(x?x')

所以: x?'1x ④ 2

④式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此时沿抛出方向水总位移的中点。

5.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力学知识点归纳

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

由F合vh?mgtan??mgsin??mg?m0LR

Rgh

L2 v0?gtan??R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得v0?(v0为转弯时规定速度)

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0时,F合=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0时,F合<F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v2

+N=m R

v2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0时,F合>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 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

力学知识点归纳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2① 临界条件:由mg+T=mv/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

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提供作向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即mg=m2v临

R

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通过或恰好通不过的速度),只有重力提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临=gR

②能过最高点条件:V≥V临(当V≥V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V临(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道)

最高点状态: mg+T1=m2v高

L (临界条件T1=0, 临界速度V临=gR, V≥V临才能通过)

v2低

最低点状态: T2- mg = m

122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mv低?mv高?mg2L 1

T2- T1=6mg(g可看为等效加速度)

半圆:mgR=mv2 T-mg=m1v2 ? T=3mg

(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U2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 当V=0时,N=mg(可理(由mg?N?m知)R

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

②当0?v?gR时,支持力N向上且随v增大而减小,且mg?N?0

③当v?gR时,N?0

④当v?gR时,N向下(即拉力)随v增大而增大,方向指向圆心。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受到杆的作用力N(支持)

但N?mg,(力的大小用有向线段长短表示)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杆对小球无作用力N?0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vgR时,小球受到杆的拉力N作用

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mv2 低点:T-mg=mv/R ? T=5mg 21

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 (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不过最高点,最低点, g都应看成等效的)

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

(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v22?22?F?m?m?R?m()R ?x(5)建立方程组?RT??Fy?0?

3.离心运动

22在向心力公式Fn=mv/R中,Fn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R是物体作圆周

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

牛顿第二定律:F合 = ma (是矢量式)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产生加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若合外力恒定,则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④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⑤根据力与速度同向或反向,可以进一步判定物体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⑥若物体所受恒力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⑦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外力仅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⑧物体受到一个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周期性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机械振动.

表1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运动形式的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力学知识点归纳

规律.

6.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和方法:①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② F心=F万 (类似原子模型)

GMGMr3v22?2Mm22公式:G2=man,又an=,??,T=2? ??r?()r,则v=3rGMrrTr

3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和密度ρ

2?2Mm4?2r3

由G2=m()r 可得M=, TrGT2

3?r33?ρ= 当r=R,即近地卫星绕中心天体运行时,ρ=? ?3224GRTGT3?R3M

力学知识点归纳

轨道上正常转: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题目中常隐含:(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力学知识点归纳

;这时可能要用到上式与其它方程联立来求解。

【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时,v第一宇宙=7.9km/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

T最小=84.8min=1.4h

力学知识点归纳

(M=?V

=2?Rh 球=?4?r3) s3球面=4?r2 s=?r2 (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球冠

3 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7.9km/s (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4 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仍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x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V同步=3.08km/s﹤V第一宇宙=7.9km/s ?=15o/h(地理上时区) a=0.23m/s2

5 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r增?v减小(EK减小<Ep增加),所以 E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 月球公转周期30天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东方瀚博八年级物理教案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说明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换算1ms36kmh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

20xx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相互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学Ø物质质量: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此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橡皮泥、冰变水、宇航员登月。(符号)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规则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调:将游码移至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

流体力学重点概念总结

第一章绪论表面力又称面积力是毗邻流体或其它物体作用在隔离体表面上的直接施加的接触力它的大小与作用面积成比例剪力拉力压力质量力是指作用于隔离体内每一流体质点上的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重力惯性力流体的平衡或机械运动...

中考力学知识点归纳

中考力学知识点归纳一力学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高中 物理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复习资料 力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梳理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复习资料力学知识点归纳20xx年01月12日星期六2145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特性普...

力学知识点总结(42篇)